首页 > 实用文档 > 其他范文

商业承兑汇票风险详解(通用3篇)精选

时间: kaka003 互汇语录网

小编给大家分享商业承兑汇票风险详解(通用3篇)精选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商业承兑汇票风险详解,本文共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商业承兑汇票风险详解

篇1:商业承兑汇票风险详解

商票承兑风险

银票到期承兑行无条件支付票款【不排除个别小银行(如近期的某些小城市商业银行和个别村镇银行,这里就不说了,只能具体咨询)违规滥开的情况,会被他行列入黑名单,导致不能及时贴现的情况发生】。而商票到期开票公司未承兑,银行可以拒绝付款,持票人只能要求付款人进行承兑,如果付款人拒绝承兑且汇票仍在承兑期内,贵公司需根据银行出具的拒绝承兑、付款等方面的证明向汇票的前手追索;如果已经进行承兑,银行一般不会拒付。如果持有商票的企业有资金需求时会向银行寻求商票保贴。

商票不一定能贴现

商票的付款人一般是企业,其贴现较银行汇票难度大,不容易被持票人接受。商票的市场接受度不高,但倘若银行愿意在商票后加具保贴函,持票人就可以得到银行贴现的承诺,可以在票据未到期前,通过向银行申请贴现提前融通资金。票据到期后,由银行向承兑人提示付款。附加保兑函后的商业承兑汇票被接受度得以大大提高,基本功能上可视同于银行承兑汇票,可作为企业用于支付的资金融通的重要信用工具。

商票保贴业务分为两种模式

商票保贴业务分为两种模式:一是开有保兑函的商票,银行给予出票人授信额度,对其额度内签发并承兑的商票给予保贴,即狭义的商票保贴,挤占的是当年出票人在银行所获得的授信额度;二是只有商票,银行对贴现申请人即持票人授予保贴额度,对其持有的商票予以贴现,也可对经其背书转让的商票予以保贴,即平常所说的商票贴现,挤占的则是持票人当年在银行获得的授信额度。

保兑函(即商业承兑汇票保贴函)是指承兑银行根据企业用户申请开立商业承兑汇票保证贴现书函,承诺为企业签发并承兑/背书转让/持有的商票办理贴现,即给予保贴额度的一种授信业务。申请企业可以以现货、未来货权、保证金或是其他承兑行认可的担保方式作为担保,承兑行据此提供商业汇票承兑或者商业承兑汇票保贴函。丢失保贴函后,持票人不能要求银行进行商业承兑汇票贴现。

商票保贴和商票贴现的区别在于能否实现贴现,即商票保贴是保证该商票能够被贴现,而商票贴现是指该商票需要贴现,但是,该商票是否能够被贴现不得而知。

换句话说,商票保贴说明该商票经过保兑,其流通性大,保证能够实现贴现;而一般商票则不能够保证被贴现,因此其流通性要相对小。

商票保贴需要银行提供保贴服务,基本都需要出票人或持票人提供担保,但渤海银行一对公客户经理则告诉记者:“担保有和没有区别不大,很多时候是为了走个形式求个心安,很多担保基本都是一家公司体系内的担保。母公司为子公司提供担保,或者是关联企业相互担保,而一旦出了问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已贴现的商票到期后有追索风险

如果是银票,到期贴现行直接向承兑行要求付款,一般不会拒付,除非银行破产,所以一般不会向贴现申请人扣款。但如果是商业承兑汇票,承兑人是企业,在这种情况下银行贴现给你,会在贴现合同中设置有追索条款,这样你贴现的款项等于是向银行申请了一笔短期贷款,如当到期开票企业不能兑现,则银行就会从你的账上扣回或向你公司追索票款。

总之,商票靠的是开票企业的信誉和保证来付款的。企业在财务结算中是否应收取商票,需考虑对方企业的信誉和经营情况!在收取的时候应遵循的顺序为:知名(赢利)大国企--著名(赢利)大民企。最保险的原则是以能转让或及时变现为前提,具体可以咨询我司或银行确定可以随时承兑,或有承兑余额,要不然就可能出现票如废纸一般的情况。

篇2:商业承兑汇票怎么避免风险

商业承兑汇票作用

融资:利用商业承兑汇票进行融资活动,主要是指债权企业用商业承兑汇票向银行贴现而取得款项。这种利用商业承兑汇票进行融资的方法,对于票据的债权企业和债务企业都可能会使。

债权企业融资:为了解决临时的资金周转困难,获得足够的流动资金,票据债权企业可以将持有的应收票据向银行申请贴现,从而从银行取得一笔款项。

债务企业融资:在具有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的企业之间,特别是在关联企业之间,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做法就是互相开具商业承兑汇票,让债权企业用商业承兑汇票先向银行贴现,然后再将从银行取得的贴现款转划给原票据债务企业,从而达到原票据债务企业从银行融资的目的。

提前抵扣进项税:这种方法主要是票据债务人为商业企业时采用,主要存在于有良好业务合作关系的企业之间。我国税法有关条款规定,商业企业购进货物,需等到所购货物的货款支付完毕以后才能够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同时又规定,商业企业在开出商业承兑汇票之后即可以抵扣进项税额。

避免计提坏账准备:这种方法主要是票据债权人采用。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账款进行全面检查,并合理地计提坏账准备。

如何申请商票保贴?

商票保贴基本条件

1、申请商业承兑汇票保贴业务的10个操作步骤,商业承兑汇票承兑人和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申请人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

2、承兑人和贴现申请人符合贴现行授信客户基本条件,已取得银行授信;

3、承兑人和贴现申请人以真实合法的商票交易关系为基础,符合银行贴现有关要求。

商票保贴作用

1、对于商业承兑汇票承兑人来说,银行对己方承兑的商票保贴,可以大幅提高商票信用等级,增加票据流通性;不需要承兑手续费支出和保证金;在买方付息条件下,如同现金采购,获得好的商业折扣。

2、对于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人来说,商票保贴如同现金销售,方便了资金回笼,降低了结算风险;商票保贴减少了贴现申请人信用评级、企业授信等繁琐授信手续。

商票保贴操作流程

1、银行受理商票承兑人或持票人商票保贴额度申请;

2、审核授信主体资格、申请资料;

3、银行确定保贴额度、期限和利率,签订授信合同;

4、银行、企业签订票据保贴业务合作协议;

5、持票人持商票、相关资料申请贴现;

6、审核保贴业务资格、额度、期限、利率;

7、进行商业承兑汇票票面、资料、贸易背景查询;

8、签订商票贴现协议;

9、银行发放贴现款项;

10、票据到期,授信人为承兑人的,直接借记承兑人票据款项;授信人为持票人的,向承兑人委托收款,不获支付的,直接借记持票人票据款项,并加收逾期利息。

在接近会计期末时,将部分应收账款转化为应收票据,即让欠自己货款的债务企业给自己开具商业承兑汇票,从而将应收账款转化为应收票据。这样应收账款的期末余额就减少了,从而按固定比例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也就随之而减少了。

篇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详解

什么是风险管理

谈到风险管理,首先只有正确的理解风险,其次才能有效的管理风险。风险管理,不简单的等同于消除风险,而是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这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包括对风险的定义、测量、评估和发展及应对风险的策略,目的是将可避免的风险、成本及损失极小化。理想的风险管理,是事先已排定优先次序,按优先处理引发最大损失及发生机率最高的事件,其次再处理风险相对较低的事件。但现实情况往往要更为复杂,以投资为例,风险与收益往往成正比关系,风险越大收益也越大,风险越小收益也越小,这就意味着我们管理风险也将基于收益的考虑,最终达到两者间的动态平衡。

随着金融创新活动的不断演变,金融行业应对风险的逐渐多样化的形式,近十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尤其在风险管理的改革上不断探索,技术手段的不断提升为风险管理提供了支撑。而金融科技领域的新技术,在探索与实践中实现了强化,随着这种变革的不断推进,诸如人工智能等手段能否替代传统的人工控制等争论,也无可避免成为热点话题。未来,金融领域的风险管理将如何与日新月异的科技手段有机结合,来应对不断变化的金融监管要求?为了探索这一答案,本文将以商业银行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金融机构对于风险管理不断变化的新需求,并探寻解决之道。

主要风险水平指标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的《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中的内容,商业银行风险水平类指标包括流动性风险指标、信用风险指标、市场风险指标和操作风险指标,以时点数据为基础,属于静态指标。

(一)流动风险:

微观上指变现能力。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和/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经济主体由于金融资产的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变动而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常被称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20个世纪90年代末以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长期不足,信贷膨胀的态势相当明显。进入21世纪以来,银行体系流动性持续宽松,特别是2005年以来,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日趋突出。被经济学家认为发生几率极低的“流动性陷阱”已在我国金融运行中初现端倪,并对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营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2006年,银行的巨额流动性使到全国性的信贷规模急剧膨胀,间接推动了各种资产价格全面上升,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有效性形成严峻挑战。如何有效解决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而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是摆在中央银行面前的重大课题。

(二)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其又可以分为:

1、国家风险。国家风险是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在一定程度上由国家政府控制的事件或社会事件引起的给国外债权人应收账款(出口商、银行或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可能性。目前,我国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活动中,可能遭遇到国家风险主要包括战争、政府征收、违约、汇兑限制和国有化等。

2、主权风险。主权风险对方国家发生政治经济混乱而冻结我方资产或使我方资产难以调回的风险。在所有的投资风险中,主权风险是第一位的风险,一国境内任何机构的评级都不能超过该国的主权评级。

3、法律风险。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或各类交易应当遵守相关的商业准则和法律原则。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无法满足或违反法律要求,导致商业银行不能履行合同发生争议/诉讼或其他法律纠纷,而可能给商业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为法律风险。其中包括法律出台太慢,出台新的法律禁止两种情况。

4、结算风险。在涉及货币结算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外汇市场的交易不分昼夜,每个小时都在进行,它还不时地牵扯到不同国家司法权的制度。正是这个特点——跨境、跨时区的交易——为每天高效率地结算近2.4万亿美元的双向支付或估计为25万到30万笔的货币汇兑提出了最严峻的挑战。

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信用风险也是房地产按揭贷款风险。1998 年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快速发展。与美国银行机构相比,我国房地产信贷没有信用分级和风险定价,假按揭和假收入资产证明并不少,很多贷款行为完全偏离上述最基本的银行业经营原则。很大程度上,在银行信贷金融的支持下,房价才会出现前所未有的飚升。上述事实,与美国房地产市场违约前的情况有相似之处。

(三)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未来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既定目标的不利影响。市场风险可以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这些市场因素可能直接对企业产生影响,也可能是通过对其竞争者、供应商或者消费者间接对企业产生影响。

1.利率风险

(1)重新定价风险

重新定价风险也称为期限错配风险,是最主要和最常见的利率风险形式,源于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到期期限(就固定利率而言)或重新定价期限(就浮动利率而言)之间所存在的差异。这种重新定价的不对称性使银行的收益或内在经济价值会随着利率的变动而发生变化。

(2)收益率曲线风险

重新定价的不对称性也会使收益率曲线的斜率、形态发生变化,即收益率曲线的非平行移动,对银行的收益或内在经济价值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形成收益率曲线风险,也称为利率期限结构变化风险。

(3)基准风险

基准风险也称为利率定价基础风险,也是一种重要的利率风险。在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所依据的基准利率变动不一致的情况下,虽然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的重新定价特征相似,但是因其现金流和收益的利差发生了变化,也会对银行的收益或内在经济价值产生不利的影响。

(4)期权性风险

期权性风险是一种越来越重要的利率风险,源于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中所隐含的期权。

2. 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的不利变动而导致银行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汇率风险一般因为银行从事以下活动而产生:一是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外汇交易服务或进行自营外汇交易活动(外汇交易不仅包括外汇即期交易,还包括外汇远期、期货、互换和期权等金融和约的买卖);而使商业银行从事的银行账户中的外币业务活动(如外币存款、贷款、债券投资、跨境投资等)。

(1) 外汇交易风险。银行的外汇交易风险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为客户提供外汇交易服务时未能立即进行对冲的外汇敞口头寸;二是银行对外币走势有某种预期而持有的外汇敞口头寸。

(2)外汇结构性风险

3. 股票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是指由于商业银行持有的股票价格发生不利变动而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

4. 商品价格风险:商品价格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所持有的各类商品的价格发生不利变动而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这里的商品包括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交易的某些实物产品,如农产品、矿产品(包括石油)和贵金属等。

(四)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的不完备或失效,或由于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广义的操作风险是指除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之外的所有风险,狭义的操作风险则是指存在于金融机构“运营”部门中的,由于控制、系统及运营过程中的错误或疏忽而可能引起的潜在的损失的风险。英国银行家协会和Coopers&Lybrand共同进行的有关调查(1997年3月)显示,操作风险的主要问题集中于缺乏全面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兼顾广义和狭义的观点,并结合英国实际调查的结果,我们认为,操作风险主要是指因金融机构的交易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控制缺失、或其他一些人为的错误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尤其是因管理失误和控制缺失带来的损失的可能性。不能识别操作风险或者没能以恰当的方式解决它,将可能导致巨大的损失,如巴林银行的倒闭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在我国现阶段,由于金融机构内控制度和金融监管部门监管制度的不完善,操作风险已经成为我国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之一。

国内外风险管理的差距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量化分析,在风险识别、度量、监测等方面科学性不够。与国际先进银行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模型、金融工程等先进方法相比,比较落后。如信用风险管理中,对借款企业财务状况和市场,对借款企业产品需求的变量因素的微观分析往往不足;在市场风险管理中,对资产组合理论的运用、VAR的推广、金融衍生产品的研究利用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操作风险管理中,对资本金的配置度量和管理体系的建设方面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风险管理的未来趋势

在不远的将来,风险管理将通过建模、简化、标准化和自动化等非人工技术手段逐渐取代人工干预,来不断降低非金融风险和运营成本。通过对核心流程的数字化,与业务部门的合作将有原来的被动配合向主动预警转变,短期内就可以实现效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客户体验的改善和销售业绩的提升。另外,高级分析和机器学习等途径也是极为重要的技术手段,尤其是机器学习,将大大提升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目前一部分金融机构在此类预测模型上已取得了显著的提升,有效地优化了其信贷风险决策。

为了适应更广泛的监管和市场发展的需要,风险报告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也需提升。虽然监管要求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风险报告中使用的数据的质量及其及时性,但报告的格式及如何在决策时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通过使用电子报告取代纸质报告,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电子报告将及时提供充分信息使得风控人员能够深入分析,也将有利于商业银行更快更好地决策及识别潜在风险。考虑到许多不同的监管比率(例如资本、融资、杠杆、总损失吸收能力和银行税等),资产负债表的各部分对于盈利能力的支撑至关重要。通过将风险函数与金融、战略函数结合,应对基于多元化经济场景下的策略选择及可能的监管,来协同优化资产负债表。

在不久的将来,尽管技术手段将不断进化,但适当的人为干预能够保证整套机制的有效运行,相信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风险管理的效果才能够被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