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眠》教学设计(精选10篇)精选
推荐文章
小编给大家分享《冬眠》教学设计(精选10篇)精选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冬眠》教学设计,本文共10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冬眠》教学设计
《冬眠》精品教学设计
冬眠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从事实中把握知识要点,从全文的理解把握中分析了解作者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介绍科学知识的方法。
2了解动物冬眠的知识,学习作者根据认真观察的结果进行硬件科学态度。
3学会生字,理解“荡然无存”等词语。
重点:学会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难点:学习作者进行研究的科学态度。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生字,质疑问难。
2初知大意,统一分段,学习第一段。
教学过程
1定向。
《会说话的灯》、《航天飞机》是什么课文?这类课文有什么特点?
我们学习这类科普说明文,重要的是学会阅读的方法。
揭题,齐读“学习提示”。
2自读。
通读全文,划出问题。
自学生字词。
自学互查抽查准备试听讲评订正
《冬眠》讲什么?什么是冬眠?造成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质疑问难:哪些问题希望在课堂上研究解决?
3分段。
这篇科普说明文和《会说话的灯》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不同?
按“准备观察进入冬眠观察发现结束冬眠”的提示分段。
讲述分段及分段理由。
4阅读。
自由读,这段讲什么?
指名读,思考“我决定把它带回家,看看它怎样冬眠”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
根据这句,课文应该介绍些什么?
小组议全班讨论齐读第一段
5作业。
作业本上第1题。
读书并收集有关动物冬眠的资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第二段,搞清动物的冬眠及冬眠的主要原因。
2了解科普说明文严谨准确的写作特点和运用数字写法的好处。
教学过程
1检查:看拼音写词。根据意思写词。
2阅读。
默读第二大段。这段讲什么?哪些是作者的观察?哪些是他转述书上的知识?观察获得的与书上转述的有什么共同点?
重点学习第4自然段。
用“不是----而是-----”句式说说冬眠是什么,为什么说不动物睡眠。为什么冬眠和日月扯不上关系。
出示灯片“一般地说-----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
研究“一般地说”“但是”“因此”在句群中的作用。
出示下列句子和第5自然段比较。
(略)
这灯片上的话和书上的第5自然段比,相同的是作者?不同的又是什么?书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冬眠》是作者叙述观察刺猬冬眠情况的,为什么要用4、5自然段转述书本上的知识?
重读第二段,完成作业本第4题作业。
独立做全班汇报评价修改订正
3练习。
作业本第2、3题。
有余力的,学习第4自然段的写法,用“一般地说”“但是”“因此”等词语,把下面的文句连成一段准确严密的说明。
青蛙眼睛能准确判断活动的物体,却看不清静止的动物。
青蛙能用舌头捕捉空中一闪而过害虫。放在青蛙眼前的死虫,它不会吃。
人们把死昆虫用线拴住,在青蛙面前一晃动,昆虫马上被青蛙吞食了。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三、四段,了解作者的新发现,学习作者的科学精神。
2了解科普说明文的一般学法和写法。
教学过程
1学三、四段。
自由读第三段,思考:
这一段讲什么?“再没有什么令人兴奋的大事了”,这令人兴奋的大事指什么?为什么这事让作者兴奋?为什么作者能获得这个背后发现?
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观察刺猬冬眠的经过各新发现。
自由读第四段。
这段讲什么?“荡然无存”、“野性难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交情荡然无存又变得野性难驯的?
2重新默读课文,思考:
《冬眠》介绍了几个知识点?研究动物有什么意义?
《冬眠》和《养花》、《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我们今后学《冬眠》一类的科普说明文,一般要抓住哪些学习?
从课文看,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我们有一只刺猬和作者有一只刺猬,有哪些不同?我们可以从作者身上学到些什么?
3巩固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6题。
在下列各题避任选两题作业。
作业本上第7题。
写句子。
荡然无存[]
野性难驯[]
即使------也--------至少--------
以《当人类掌握休眠秘密后》为题写一篇短文。
介绍一种动物休眠的趣闻。
意想不到的空害
教学目标
1学习并运用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方法,能抓住知识要点,了解实例,明白道理,知道语言特色。
2了解生态失衡造成的灾害,明白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增强环保和生态意识。
重点:学会科普说明文的学习方法,明白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难点:增强学生的环保与生态意识。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生字,初步理解25个词语。
2给课文分段,学习第一段。
教学过程
1回顾导入。
《冬眠》学后,知道学习科普说明文有哪两个基本要求?一般该怎样阅读?
揭题,继续按这样的顺序学习课文。
2自学质疑。
学习生字词。
自读互认完成作业本1、3题全班交流1评议。
通读全文,边读边想。
课文写了哪些灾害?为什么称这些“灾害”是意想不到的?划出不懂的问题。
指名读课文,检查初知理解,质疑问难。
3阅读第一段。
默读分段。出示灯片句子。
(略)
这是什么句子?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独立分段,全班统一。
阅读填表:(略)
教师光指导学生填1980年西班牙的蟹灾,然后让学生独立阅读填写,“说明”栏暂不填。
学生填表结束,四人议论,全班交流评议。
体会用词的准确。
出示下列灯片与课文对照:(略)
让学生再找书上还有哪些地方用词遣句也十分准确。独立找互议全班交流。
4巩固作业。
作业本上第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用举例、摆数字的方法说明道理的'写法。
2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增强环保与生态平衡意识。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将句子划线部分换成合适的词语。
(略)
第一大段介绍哪些灾害的实例?段落大意是什么?
2学第二段。
默读思考:为什么平常对人类有益的东西也会变成灾害?这些意想不到的灾害们什么道理?
读书归纳。第二段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不论什么动物”指哪些动物?为什么要保持平衡?什么叫制约因素?
训练说话:用“如果----就-----;一旦”说说食物、天敌、疾病等对动物的制约作用。
3回顾总结。
我们的学习任务是什么?课文讲哪几件意思不到的灾害?作者介绍这些事例是为了什么?
课文和《冬眠》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
相同:运用数字,用词准确。
不同:课文先举例后分析说理。
还有什么疑难问题?读课文,看周围,有什么话想说?
4练习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5题。
作业本第6题。
看不见的大力士
教学目标
1运用学习科普说明文的方法,阅读课文抓住知识要点,了解课文介绍的压缩空气的三种用途。
2认识小标题,了解小标题在文章中的作用,能正确区分反问句和设问句,了解不同的作用,学写两类问句。
3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重点:运用学习科普文的方法阅读课文,抓住知识要点,体会写法。
难点:理解压缩空气在风镐、弓形支柱、神奇飞毯上的工作原理。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生字词,初读课文。
2了解什么是压缩气以及课文介绍的压缩空气的三种用途。
教学过程
1导入定向。
2自学初读。
初读课文,划出问题,思考:
为什么说压缩空气是看不见的大力士?
课文介绍“大力士”哪几方面的用途?
还有什么问题?
各自读书划找,思考试说,小组议论,全班江报,质疑问难。
自学生字词。
3阅读填表。
学第一段。
指名读,讨论:这一部分写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你从哪句看出它起作用?
开头举足球打气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默读课文填表作业。
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介绍的压缩空气的三种用途。
4巩固练习。
完成作业本上第1、2题。
朗读课文,思考压缩空气工作原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详细了解课文介绍压缩空气的用途及工作原理。
2体会行文的严密生动,运用总分分段式介绍压缩空气的作用。
教学过程
1回顾定向。
阅读研究。
自由读“生产的帮手”。
出示灯片,讨论。
风镐是谁干什么的帮手?
明明是风镐和铆钉枪帮人干活,为什么说压缩空气是生产的帮手?
使风镐、铆钉枪工作靠的是什么动力?
学习“灵巧的建筑师”?它能建造厂房,仓库是靠压缩空气什么特点工作的?
盖塑料薄膜,橡皮支柱,轻轻吹气,几十分钟就可盖好,快;一放气即可装车,甚至可装入背包,巧。
工作原理------依赖压缩空气巨大的承受重力。
重点研究“这样的房子用处可多啦!-----”这一自然段。
这段几句?围绕哪句的意思写?分哪几方面写?
学习“神奇的”飞毯。
飞毯指什么?与一般汽车比它神奇在哪儿?有什么优点?
这种汽车开动靠压缩空气为它提供哪两种力?
研究学生提出的问题:书上讲“将来的汽车是——”,而下面紧接着说“这已经不是神话,而是事实”,究竟是怎么回事?
应肯定地告诉学生用压缩空气开动的车、船已经有了,浙江省也时早已试制成功气垫船。
3延伸作业。
书上介绍了压缩空气的三种用途,你们知道它还有哪些用途?
围绕总起句“压缩空气的用处可多啦”,根据课内外知道的知识,写一段话。
完成作业本第3、5题。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小标题,了解它的作用,了解课文生动而严密的写法特点。
2正确区分一般的反问句和设问句,了解它们的作用,学习初步运用。
教学过程
1回顾定向。
回顾《冬眠》、《意想不到的灾害》的写作特点。明确本节课教学目标。
2阅读研究。
自由默读,边读边想边比划批。
课文在结构上、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灯片出示比较研究:
生产的帮手灵巧的建筑师神奇的“飞毯”
这些小标题有什么用?
风镐和铆钉枪靠压缩空气生产的帮手
压缩空气可以造房灵巧的建筑师
没有轮子的汽车神奇的“飞毯”
这两组小标题有什么异同?
出示句子比较的灯片:(略)
这两个问句各是什么问句?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在课文中将其他设问句划出读读。
把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
打足气的足球变得硬梆梆的,再也压不瘪了。
这种房子搬运起来方便,只要把气放掉,橡皮管子卷起来,往卡车上一放就可以了。
把下列句子改为自问自答的设问句:
“生产的帮手”中的第4自然段。
“灵巧的建筑师”中搬运房子的内容。
独立做出示学生作业灯片评价修改订正
比较句子,体会课文课文句子的严密合理。
思考、议论:删去这两个分句有什么问题?从中体会课文有什么特点?
3小结归纳。
课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4迁移作业。
用关联词写句子。
不是----而是-----既---------又--------只要-------就---------
模仿课文给《意想不到的灾害》拟小标题。
介绍电子计算机的科普说明文,模仿课文拟课题和小标题。
篇2:《冬眠》教学设计之一
《冬眠》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1.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为什么有些动物要冬眠,刺猬是怎样冬眠的。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和按事情的先后顺序记叙的写作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做一部分词语练习。
4.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为什么有些动物要冬眠,刺猬是怎样冬眠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篇3:《冬眠》教学设计之一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按“预习”要求读课文。想想刺猬是在什么情况下冬眠的,有什么特点。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三)读懂每个自然段,找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主要句子,画上线。再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划分段落。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每个自然段,找出自然段中概括主要意思的句子,再按事情发展顺序划分段落。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读解生字新词。
1.一边读课文,一边结合句子的内容,通过查字典词典,读解生字新词(同桌可以分工合作)。
嗅(xiù)):闻,用鼻子辨别气味。
刺猬(wēi):哺乳动物,头小,四肢短,身上有硬刺。昼伏夜出,吃昆虫、鼠、蛇等,对农业有益。
抛(páo):扔的意思。
靴(xuē):有长筒的鞋。
扭(niǔ()亮电灯:扭,转动电门的动作。
扯(chě)不上关系:就是拉不上关系。扯,拉的意思。
消耗(hào):耗,减损,消费。力量、精神、东西等因使用或者受损而渐渐减少。
测(cè)量:测,测量。用仪器确定温度、速度、长度、高度、时间等数值。
地窖(jiào):窖,收藏东西的地洞。如地窖。
盛(chéng):把东西放进去。还读“shèng”,如茂盛。
刨(báo)花:刨,刨子。刨木料时刨下来卷着的薄木头片。
摄氏度:摄氏温标的单位。纯水的冰点为0度,沸点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平均分成100份,每份表示1度。这种温标是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制定的。
竭(jié)力:竭,全部拿出。尽最大力量。
趋(qū)走:趋,赶,赶走。
嘶(sī)嘶:嘶,马叫。这里指刺猬身体发出的一种近似气体排出时的声音。
蜷(quán):身体弯曲收缩。
拎(līn):提着。
电筒(tǒng):手电筒。
干燥(zào):燥,缺少水分。没有水分或缺少水分。
究竟(jìng):竟,出人意料。究竟是毕竟、到底的意思。
难驯(xùn):驯,让动物驯服。难以让刺猬顺从。
畜(chù))生:多指牛马猪羊等家畜。“生”读轻声。这里指刺猬。
2.纠正以下容易误读的字音:
“傍(bàng)晚”的“傍”不要读成“p2ng”的音;
“当(dàng)天”“当(dāng)球玩”的“当”不要读成“dàng”的音;
“似(sì)乎”的“似”不要读成“shì”的音;
“兴趣(qù)”的“趣”不要读成“qū”的音;
“缩成一团”的“团”,“好玩”的“玩”,“整个”的“个”,都应读儿化。
3.注意“测”与“侧”,“窖”与“窑”,“燥”与“躁”,“驯”与“训”的区别。
4.大家说一说,刺猬是在什么情况下过冬的,有什么特点。把画下来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交流讨论(教师暂不做结论)。
(二)按“预习”要求,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明了刺猬是在什么情况下冬眠的和刺猬冬眠的特点。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1.用“一边读,一边想”,加上“一边画”的方法,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找出自然段的中心句,概括自然段段意(没有中心句,自己归纳)。
第1自然段:九月的一个傍晚,我在葡萄园发现了一只刺猬,决定带回去看它是怎样冬眠。
第2自然段:我把刺猬带回家。
第3自然段:当天晚上,刺猬喝了牛奶,吃了牛肉。
第4自然段:一本书中说,冬眠和四季扯不上关系。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
第5自然段:动物进入冬眠,体温下降,生理机能也一同下降。
第6自然段:我用别的方法测验刺猬怎样冬眠。
第7自然段:刺猬要多吃东西来保持体温,竭力驱走冬眠。
第8自然段:气温降到七摄氏度,刺猬终于进入梦乡。
第9自然段:半个月后,刺猬睡得真甜。
第10自然段:第十三周,发现地上有一小滩水。
第11自然段:我断定刺猬撒了尿。端来的牛奶和牛肉也吃了。
第12自然段:每隔两三星期,刺猬会醒来一次,吃些牛奶、牛肉,然后继续大睡。
第13自然段:第二年三月,我把刺猬放到阳光照射的较温暖的车房里,它又活跃起来。
第14自然段:我把刺猬送回当初发现它的地方。
2.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划分结构段,归纳段意。
提示:作者写了一件观察刺猬怎样冬眠的事。是按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束的顺序安排文章结构的。这样的文章,一般情况下,事情的发生和起因是文章的开头段(不限定一个自然段)。那中间部分就要看事情的发展变化,可分几个阶段,就是几个结构段了。通常看地点的转换或时间的`推移来确定划分的标志。
按照这样的方法先自己分段,再小组讨论后解答: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我从葡萄园带回一只刺猬,看看它是怎样冬眠。
第二段(第3~8自然段):我仔细观察气温降到七摄氏度,刺猬进入冬眠。
第三段(第9~11自然段):我发现冬眠的刺猬,每隔两、三周醒来一次,进食、小便,然后继续入睡。
3.质疑问难:提出疑问后,学生和老师都可以讨论解答。以下词语注释,供课堂参考使用。
安然:平安,安安稳稳。
荡然无存:完全不存在的意思。荡然,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消失。
例行:按照惯例去做。
生理机能:身体内部各器官的作用及活动能力。如肺的呼吸,胃的消化,心脏的跳动和血液的循环等能力。
4.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理解为什么有些动物要冬眠,作者在观察刺猬冬眠的过程中有哪些发现。
(二)进一步体会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介绍事物的好处。做一部分词语练习。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明确有些动物为什么要冬眠,了解作者在观察刺猬冬眠的过程中,有哪些发现。
三、教学过程
(一)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把课文中解答问题的句子找出来画上横线,然后说一说,共同明确答案。
1.有些动物为什么要冬眠?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课文中说:冬眠不是冬眠,和一年四季也扯不上关系。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作者在观察刺猬冬眠的过程中,发现
篇4:冬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7.冬眠 课型 讲读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荡然无存、野性难驯”等25词语的意思。2、初步学会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从事实中把握知识要点,了解动物冬眠的有关知识。领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介绍科学知识的。3、学习作者根据认真观察的结果进行研究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从事实中把握知识要点,了解动物冬眠的有关知识。领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介绍科学知识的。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教时数 3 教具准备 小黑板
分课时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2、质疑问难 初知大意,3、初步学会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之一:从事实中把握知识要点,了解动物冬眠的有关知识。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之一:从事实中把握知识要点,了解动物冬眠的有关知识。教学难点:从事实中把握知识要点,了解动物冬眠的有关知识。第二课时1、初步学会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之二:领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介绍科学知识的。2、完成作业册部分作业。教学重点:领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介绍科学知识的。教学难点:领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介绍科学知识的。第三课时1、了解科普说明文的一般学法与写法2、学习作者根据认真观察的结果进行研究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根据认真观察的结果进行研究的科学态度。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根据认真观察的结果进行研究的科学态度。
分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回忆引入我们四年级学过的《会说话的灯》、《航天飞机》,这些都是什么类型的课文?这类课文有什么特点?以往我们是怎样学习这一类课文的?学生讨论,明确科普说明文是用通俗的语言向我们介绍科学知识的;学习这类科普说明文,重要的是学会阅读的方法。二、学习第三单元的“学习提示”。1、自读“学习提示”。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3、总结学习方法。A.要把握文章介绍的知识要点。B.要琢磨文章的词句怎样把科学介绍得准确、生动。三、初步感知1.出示课题《冬眠》。以前,你知道动物冬眠的哪些知识?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什么样叫冬眠?写了哪些关于“冬眠”的知识?造成动物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样?3.读通课文,思考上面的问题。四、研读课文1.这节课,我们主要是要完成第一项任务:把握课文介绍的知识要点。刚才有同学提了,什么样叫冬眠?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关于“冬眠”的知识等。下面请大家自由读并用笔把有关冬眠的知识要点,一一划下,并标上序号。(自由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一个人默读、小声读、也可找两三个人一起边读边讨论,不过得讲求实效。)2.集体交流:(1)什么是“冬眠”,读P46中间一段;(2)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3)刺猬冬眠的一些知识。(A、7摄氏度进入冬眠,之前大量进食以保持体温;B、进入冬眠,体温下降,其它生理机能也一同减弱;C、冬眠中,睡得很沉,每隔二三个星期会醒来一次,撒尿、进食,温度保持在8-10度。D、来年惊蛰时节,结束冬眠。) 3、引读课文有关冬眠知识要点的内容:冬眠是--但是--因此--动物进入冬眠,体温--举例来说--…………在整个冬眠过程中,每隔……(以读代讲,总结课文内容)五、掌握生字1. 用一分钟记生字。2. 听写“靴、窖、蛰、驯、刨”(一人听写在小黑板上)3. 交流、订正。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2.完成《作业本》上部分作业。3.读书收集有关动物冬眠资料。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根据意思定词。(小黑板)样子和原来一样 ( )完全不存在了。 ( )不容易使它顺服 ( )二、研读课文的写法。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介绍了冬眠的哪些知识?2.学生通过回忆,作答:(1)什么是“冬眠”;(2)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3)动作冬眠的一些知识。……3.问:如果课文光这么写好不好?为什么?(讨论得出:不好,枯燥乏味。而课文写得生动,有趣。)4.课文是怎样写这些知识介绍生动、有趣的?自读课文,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5.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感悟。小组交流。6.组织集体交流:适当给予点拨、启发;适时组织朗读、评议和鼓励。A、课文是借助刺猬冬眠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把冬眠的有关知识讲清楚的。B、课文用“我决定把它带回家去,看看它怎样冬眠。”总起下文,引人入胜,因为一般人是不知道这方面的知识的。然后按“什么时候进入冬眠--怎样冬眠--什么时候结束冬眠”的顺序,分别写清楚,条理清晰。C、随机帮助出示:一般地说,它是动物在漫长的严冬,在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节中减少精力消耗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如果你在7月把动物放进冰箱里,它在那样的三伏天也会冬眠的。因此,低温是促成动物冬眠的主要原因。
体会科普说明文表述的严谨准确。(“一般地说”不排除三伏天进冰箱冬眠。“但是”表示转折,引出例外的情况。“一般地说”和“但是”这两种情况,推断出“因此”这个论点的论据。)D、比较,体会科普说明文采用数字使表达更准确有力。一只清醒的刺猬呼吸次数多,在冬眠时呼吸次数少,甚至会停止呼吸。一只清醒的刺猬心跳就变慢了。
一只清醒的刺猬每分钟呼吸50次,在冬眠的时候至多只呼吸8次,甚至平均每分钟只呼吸1次,而且常常一连几分钟完全停止呼吸。一只清醒的刺猬每分钟心跳200次,冬眠的时候减少到20次。
E、再读课文第二段,做《作业本》第4 题的填表作业。 独立做--全班汇报评价--修改订正三、巩固作业1、《作业本》第2、3题。2、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第4自然段的写法,用上“一般地说”、“但是”、“因此”等词语,把下面的知识点连成一段准确严密的说明文。青蛙的眼睛能准确判断活动的物体,却看不清静止的动物。青蛙能舌头捕捉空中一闪而过的害虫。放在青蛙眼前的死昆虫它不会吃。人们把死昆虫用线拴住,在青蛙面前一晃动,昆 修改栏
虫马上被青蛙吞食了。第三课时一、小结导入。小结上两节课的内容。二、深入探究。1、从课文看,作者是个怎样的人?重点引导读第六节到最后的内容。2、自由读课文,探究发现:细观察--地上有一小滩水;善分析--足迹,判断是尿,推测刺猬醒过,需进食;勤实验--立刻端来食物,第二天不见食物,而后反复验证,一直坚持整个冬眠过程。3、如果我们也有一只刺猬,通常会怎么做?我们可以从作者身上学到些什么?(学习作者认真研究的科学态度。)4、交流收集的有关动物冬眠的资料。三、课外延伸课外对自己身边的一种小动物(或植物)作仔细的观察,认真记录某一方面的习性(特点),再根据掌握的材料,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篇小科普说明文。
教后随笔
[冬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5:冬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19 冬 眠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荡然无存、野性难驯”等词语的意思。
2、初步学会阅读介绍科学知识文章的方法:从事实中把握知识要点,了解有关动物冬眠的知识。
3、体会文章用词的确切与严密,体会数字在文中的作用。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初步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阅读科普文章的方法,读懂文章中所介绍的知识要点。
难点:体会文章的词句怎样把科学知识介绍得准确、生动。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板书预设:
把握知识要点 琢磨文章词句
什么叫冬眠?--自然现象
冬 什么时候冬眠?--漫长的严冬(低温)
眠 冬眠时的情况怎样? 列数字、举例、作比较等
什么时候结束冬眠--3月(惊蛰时节)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学习单元提示,了解动物冬眠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学习单元提示,揭示课题。
1、学习提示的第1句话。
我们在第七册第六单元《会说话的灯》、《航天飞机》等课文中已学过怎样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知道要想一想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科学知识,是怎样用生动的语言来写的,还要想想这些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今天要学的这个单元的文章也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在学习上有什么新要求呢?请同学们划出“学习提示”中的第一句话读读说说。
板书:把握知识要点,琢磨文章词句。
2、揭示课题。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冬眠》,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科学知识?是怎样把科学知识介绍得准确、生动的呢?
(2)从课题看,你推测课文会写些什么呢?
板书:什么叫冬眠?什么时候冬眠?冬眠时的情况怎样?什么时候结束冬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知识要点。
1、自由放声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想想词语意思,并质疑。
(1)重点正音:靴xuē 窑jiào 刨bào 拎līn 驯xùn
(2)重点字形指导:靴 窑
(3)重点字义检查:
状况如故(原来)--样子和原来一样。
荡然无存--完全不存在了。
野性难驯(使驯服)--野蛮的性情不容易驯服。
(4)质疑:生理机能?(放至深读时解释)
惊蛰时节?(二十四节气之一,3月上旬)
细刨花?洞穴?地窑?
2、再读课文,想想你从文中读懂了作者向我们介绍的哪些科学知识,请把要点记在书上。(提示:可以参照看课题时所提出来的问题来进行思考。)
3、交流,点拔:
(1)以“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 )”的句式进行交流自己所知道的科学知识要点。并要求找出课文中的依据,并相应地指导读通读熟那些句子或段落。
(2)据生交流,师随机归纳,板书。
A、知道什么叫冬眠?指导读通第4自然段。
冬眠是一种自然现象。(就像雨后出彩虹,天要下雨等。)
冬眠是一种怎样的自然现象?(冬眠不是睡眠,和日历上的日月扯不上关系。一般地说,它是动物在漫长的严冬,在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节中减少精力消耗的一种自然现象。)练说,说熟练为止。
B、知道什么时候冬眠?(冬天、三伏天都可以,关键原因是要低湿,低到7度左右。
C、冬眠的特点呢?(体温下降,生理机能减弱,每隔两三个星期醒一次,撒尿,进食。)
D、什么时候结束冬眠?(3月,惊絷时节)
(穿插理解:哪些是生理机能?减弱表现在哪里?)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回答课后第1题的第(1)小题:
(在文中起总起作用,引出下文。下文分:(1)什么时候冬眠;(2)冬眠的特点;
(3)什么时候结束冬眠等三部分来说这个意思的?)
2、据此给文章分段。
(1)(2)║(3)--(8)║(9)--(12)║(13)--(15)║
3、说说各段的意思;完成课作6。
四、设疑结课
课文是怎样把这些科学知识介绍得准确、生动的呢?下节课重点研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巩固动物冬眠的知识,深入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文字,把科学知识介绍得准确、生动;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一、复习“单元学习提示”。
1、上节课已经知道阅读科技文章时要抓住哪两个重点呢?
板书:把握知识要点,琢磨文章词句。
2、齐读单元提示第一句话。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文章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要点?(提示:看板书回答。)
4、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科学知识介绍得真实、准确、生动的呢?这是这节课要认真研究探讨的问题。
二、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
1、作者是怎样把什么叫冬眠和动物什么时候冬眠这两个知识点介绍清楚的呢?请读读这段文字。
2、出示第4自然段的第2-4句。
(1)第2句:
A、“它”指什么?(冬眠)
B、缩句:冬眠是一种自然现象:
C、理解修饰语:
漫长的严冬,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节--冬眠的时间
减少精力消耗(联系第5自然段的内容理解)
D、熟读成诵。
(2)作者用了哪些词把动物冬眠的时间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以及动物冬眠主要原因介绍准确的呢?(引导找出并圈出“一般地说”、“但是”、“因此”。)
(3)想想这几个词语在这段话中所表达的意思和所起的作用。
(加上“一般地说”,说明这是一般情况,下面一句用“但是”转折,提出了特殊情况:动物并不是只有在严冬才会冬眠,放进冰箱因为周围温度低了,即使是三伏天,它也会冬眠。这里用上“一般地说”,判断更加准确、严密。第二句用了“因此”,是在一面“一般地说……但是……”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
(4)完成课作3。
(5)小结:这里用上“一般地说”、“但是”、“因此”等词把动物冬眠时间的一般情况、特殊情况以及引起冬眠的主要原因介绍得一清二楚。足见其用词非常准确,判断严密。
3、齐读第4自然段2-4句。
4、背诵这三句话。
三、重点学习第五自然段。
1、作者又是怎样把动物冬眠时的特点介绍准确、生动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自然段。
2、默读,思考:这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先概括后举例,多次采用列数字的方法,还采用比较的方法。)
3、填表:(课作4:先填“呼吸”和“心跳”这两格)
刺猬 冬眠前 冬眠时
体温
呼吸 50次/分钟 1-8次/分种,有时停止几分钟
心跳 200次/分钟 20次/分钟
饮食 降到12摄氏度
降到7摄氏度
4、你觉得作者用了这么多精确的数字来说明动物冬眠时,生理机能一同减弱有什么好处呢?
(用了数字,比较准确,通过对比,能更清楚地说明生理机能的减弱程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5、再读这一段,你觉得作者除了用列数字的方法使你感觉到知识点介绍得非常准确、形象外,这一段中还有哪些词用得也很准确?
(至多……甚至……而且常常……)
6、指导朗读这一段。
四、自读6--15自然段。
1、作者是怎样把刺猬冬眠每隔两三周要醒一次,撒尿、进食和结束冬眠时间的知识介绍准确、生动的呢?请自由读6--15自然段,继续完成课作4。
2、反馈交流第4题,看着所填写的数字,你有什么想法?
(1)用词准确; (2)观察仔细、认真。
3、再读6--15自然段,说说还有哪些词令你觉得作者用词非常准确?
(1)这小东西跟我还不熟……恐怕它也不肯让我把……测量体温。
A、“恐怕”什么意思?
B、这个词若删除,句子意思有什么变化?
(“恐怕:表示一种推测,而不是事实。若删除,就表示一种事实。)
(2)走近一看,我发现从……,我断定这是它撒的尿。
A、“断定”什么意思?
B、如果把“断定”改为“想”或“知道”等词好吗?为什么?
(“想、知道”等词语意不如“断定”来得肯定。而作者这里已经十分确信是刺猬撒的尿,所以还是用“断定”确切些。
C、这里作者是根据什么断定的?
(3)我相信,即使把它拎起来,它也不会醒,至少不会立刻醒。
(即使……也……至少)
(4)它似乎对饮食比睡眠更感兴趣……。
六、朗读全文,质疑。
1、朗读课文,针对课文内容再质疑、解疑。
2、再读课文,回答课后第1题第(3)小题:
(仔细观察,严谨的科学态度。)
3、小结:以后我们对事物感兴趣也一定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七、总结全文,小结方法。
1、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刺猬冬眠的特点。大家可以从地点、气温、样子、时间、作者的新发现等方面去概括。
2、我们还知道了读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时要注意两点:( ),所以我们写这类文章时,也要怎么做?
(把科学知识介绍清楚,还要注意琢磨用怎样的词句把科学知识介绍得更准确、生动。)
八、扩展延伸
1、“冬眠”一课的学习告一段落。大家一定联想到自己知道的有冬眠习性的动物,说一说有哪些(学生可以发言列举)。
2、可惜我们没有认真接触它们、观察研究它们,这不要紧。今天我们读了“冬眠”,应该受到启发。它的作者--德国的霍斯特斯特恩生动地介绍了动物冬眠的科学知识,特别有趣地描述了刺猬冬眠的全过程。不仅了解了刺猬冬眠的特点,还感受到作者认真观察、善于观察事物的科学态度,也了解到作者按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介绍事物的写作特点。希望同学们不断地向作者学习。
九、课外作业
1、观察与调查相结合,了解一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注意科学性。
2、推荐阅读:中国科技公众网 新年爱护动物杂谈 人类陌生的鲸鲨
乌鸦也是“右撇子” 射水捕食的猎手 森林里最快的舌头
夜晚出没的伞兵--北美飞鼠 会“轻功”的蜥蜴
海豚爱照镜子 动物也喜好音乐吗
[冬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6:《冬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冬眠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介绍科学知识文章的方法:从事实中把握知识要点,并了解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把科学知识介绍得准确、生动。
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荡然无存、野性难驯”等25个词语。
3.了解动物冬眠的知识,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科学态度和方法,以及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阅读介绍科学知识文章的方法。
难点:由于文章篇幅较长,从时间的跨度上也较大:从九月一直写到第二年的三月,长达六、七个月的时间。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搞清事情的先后顺序以及每个阶段时间的长短。在阅读理解文章内容时要围绕:冬眠的原因,冬眠的条件,冬眠时,动物生理机能上的变化这三个主要问题来边读边想。最后达到让学生对本课所讲的冬眠知识进行有条理的总结这样较高的要求。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会说话的灯》、《航天飞机》是什么课文?这类课文有什么特点?
1、我们学习这类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重要的是学会阅读的方法。
2、齐读“学习提示”。(把握知识要点、琢磨介绍方法)
3、揭题。说说你对“冬眠”的了解。通过课文学习,还想了解一些什么?
二、自学课文,自己轻声读全文。
要求:
(1)通读全文,划出难以理解的词语,自学生字词。
(2) 《冬眠》讲什么?什么是冬眠? 造成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三、反馈交流
1、同桌互相帮助,解释不懂的词语。如果还有不懂提出,全班帮助。
2、《冬眠》讲什么?(写一只小刺猬冬眠的经过)指名说什么叫“冬眠”?请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 (出示小黑板)
一般地说,它是动物在漫长的严冬,在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节中减少精力消耗的一种自然现象。(齐读了解)
四、分段。课文就是通过一只小刺猬的冬眠情况,让我们了解有关知识的。那这只小刺猬是哪来的呢?
1、“我决定把它带回家,看看它怎样冬眠” 根据这句,课文该介绍些什么?
-(刺猬什么时候冬眠?冬眠时怎样?什么时候结束冬眠?)
2、这句话在课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引出下文)下文是分哪几个部分来说这个意思的?
3、按“准备观察--进入冬眠--观察发现--结束冬眠”的提示分段。交流分段结果和理由。
五、学习第二段。默读第二大段,思考我们从第二段中知道了哪些科学知识。
1、再次出示小黑板:一般地说,它(冬眠)是动物在漫长的严冬,在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节中减少精力消耗的一种自然现象。
(1)这句话写了几个要点,都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
(这句话有三个要点,①“漫长的严冬”,说明动物冬眠的时间,这个季节是“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节”。②为了度过这“漫长”的“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节”,某些动物为了生存,所以要进入“减少体力消耗”的冬眠。③因此,“一般地说”,冬眠是动物过冬的“一种自然现象”。)
(2)理解“一般地说”中的“一般”。出示字典中的解释:①一样;同样。 ②一种。 ③普通;通常。讨论,应取哪种解释,为什么?(这个问题应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一般为普通的,通常的。”也就是说,用上“一般地说”,说明既不是所有的动物,也不一定是在严寒的冬天。)
(3)用“不是……而是……”句式说说冬眠是什么,为什么说不是动物睡眠。为什么冬眠和日月扯不上关系。
(4)齐读第四自然段。研究 ‘但是”、“因此”在句群中的作用。( “但是”表示转折。这转折句和“一般地说”都构成“因此”这个结论的论据。)
(5)按课文填空: ____ 是促成动物冬眠的主要原因。
2、快速读第5自然段。填空:动物进入冬眠, ____,以适应周围的气温,其它生理机能也____。第一个空填“体温下降”;第二个空填“一同减弱”。)
(1)“生理机能“指什么?课文例举了哪些?”呼吸、体温、心跳“
(2)引导学生理解“体温下降”,然后开展讨论。
(动物进入冬眠,生理机能变化最主要的特点是体温下降,以适应周围的气温。体温降低,体内热量散发缓慢,可减少精力消耗。与此同时,其他生理机能也一同减弱。)
(3)读“举例来说……冬眠的时候减少到二十次”。
说一说你读完之后,明白了什么?(作者以刺猬为例,加以说明。①刺猬冬眠时呼吸从正常的每分钟约五十次减少为至多八次,有时只呼吸一次。②刺猬心跳每分钟从二百次减少为二十次。③作者运用具体数字说明生理机能减弱。)
(4)引导学生讨论作者运用“举例来说”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文章的前面,运用文字性的说明,讲到了动物冬眠的原因、条件、生理机能变化。这些学生读起来比较抽象难懂。后面作者运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把抽象难懂的定义或结论对照举例来弄明白,使文章通俗易懂。)
3、继续读第二段,看刺猬在什么温度条件下开始冬眠?(出示三个答案:15摄氏度、12摄氏度、7摄氏度)
(1) 气温降到7摄氏度,刺猬才开始冬眠。
(2) 用上“15摄氏度、12摄氏度、7摄氏度”说话
4、第二段哪些是作者的观察?哪些是他转述书上的知识?观察获得的与书上转述的有什么么共同点?《冬眠》是作者叙述观察刺猬冬眠情况的,为什么要用第4、5自然段转述书本上的知识?
(没有书本上的知识,只是一只刺渭的个例,结合书本上的知识,才得出低温是促成动物冬眠的结论。)
5、小结:本段主要讲了冬眠的原因是低温。在冬眠中,动物的体温下降,其它生理机能一同减弱。刺猬要在七摄氏度才开始进入冬眠。
六、自己读一读第三段。思考:作者在观察刺猬冬眠的过程中有哪些发现?
展开讨论
1、出示带有“即使……也”的句子。:
“我相信,即使把它拎起来,它也不会醒,至少不会立刻醒。”
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即使……也”的意思。(通过我拿走细刨花,它没有反应,说明刺猬沉睡的程度很深,“即使……也”进一步说明。)
2、出示“以后每隔两三个星期,刺猬会醒过来一次”。
联系上下文理解“每隔”的意思。读书,回答:每隔两三周醒来干什么?(刺猬冬眠从第三周开始,每隔两三周要醒一次,并会排尿和进食。)
3、看着这时的气温怎样?(一直很稳定,总在8至10摄氏度左右。)
4、小结。作者在观察刺猬冬眠的过程中有哪些发现?
(①沉睡的程度深。②每隔两三周醒一次,排尿,进食。③气温稳定。)
5、作者这一发现是怎样得来的?(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这是坚持认真仔细观察的结果。 观察细--地上有一小滩水;善分析--足迹,判定是尿,推想刺猬醒过,想进食;勤实验--立刻端来食物,第二天不见食物,而后反复验证。从而培养学生要学会观察,善于观察事物。)
6、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观察刺猬冬眠的经过和新发现。
七、自由读第四段。
这段讲什么?“荡然无存”、“野性难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交情会荡然无存,又变得野性难驯的?(结束冬眠,恢复了它的生理机能。)
八、作者为什么不把小刺猬放在家里继续养着?(让学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体味作者对野生动物的热爱之情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九、《冬眠》和《养花》、《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我们今后学《冬眠》一类的科普说明文,一般要抓住哪些学习? (写法不同:《冬眠》知识点正确,表达准确,常举例和数字说明。学习科普文要抓:讲述的知识点;说明的写作方法。)
十、作业设计
1、作业本练习,生字词语巩固
2、有余力的,学习第4自然段的写法,用“一般地说”“但是”“因此”等词语,把下面的文句连成一段准确严密的说明。
青蛙眼睛能准确判断活动的物体,却看不清静止的动物。
青蛙能用舌头捕捉空中一闪而过的害虫。放在青蛙眼前的死虫,它不会吃。
人们把死昆虫用线拴住,在青蛙面前一晃动,昆虫马上被青蛙吞食了。
3、探索冬眠:冬眠是动物对冬季不利的外部自然环境(如寒冷和食物不足)的一种适应。主要表现为不活动、体温下降和陷入昏睡状态。常见于温带和寒带的无脊椎动物、两栖类(如青蛙)、爬行类中的许多哺乳动物,不同的动物冬眠的地点、方式、习性都不太一样,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刺猬冬眠的情况。
你可以上网:去中国科技公众网查阅有关的资料了解更多动物冬眠的秘密,也许你还会有新的发现,并摘录一、二则。
4、推荐:观察动物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啊!能够发现许多别人不知道的现象。无数的事实证明:科学就是在细致的观察中诞生的。法布尔是法国的一位动物学家,他对昆虫特别有兴趣,观察了许多的昆虫,发现了许多昆虫的秘密,写成了一本著作《昆虫记》。
[《冬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7:小学六年级语文《冬眠》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冬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初步学会阅读介绍科学知识文章的方法:从事实中把握知识要点,并了解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把科学知识介绍得准确、生动。
2.了解动物冬眠的知识,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3.掌握本课7个生字,理解“荡然无存、野性难驯”等28个词语。
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阅读介绍科学知识文章的方法。
难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教学准备: 课外阅读《动物王国之最》,收集关于动物休眠的资料。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质疑问难。
2.初知大意,根据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
(二)教学过程
1.回顾导入 。
《会说话的灯》、《航天飞机》是什么课文这类课文有什么特点
我们学习这类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重要的是学会阅读的方法。
齐读“学习提示”。(把握知识要点、琢磨介绍方法)
揭题。说说你对“冬眠”的了解。通过课文学习,还想了解一些什么?
2.自读。
(1)通读全文,划出问题。
(2)自学生字词。
(3)《冬眠》讲什么什么是冬眠造成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质疑问难:哪些问题希望在课堂上研究解决
3.阅读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这段讲什么
指名读,思考课后第1题:“我决定把它带回家,看看它怎样冬眠”这句话在课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根据这句,课文应该介绍些什么
(刺猬什么时候冬眠冬眠时怎样什么时候结束冬眠)
小组议——全班讨论——齐读第一段。
4.分段。
按“准备观察——进入冬眠——观察发现——结束冬眠”的提示分段。
交流分段结果和理由。
5.作业 。
(1)作业 本上第1题。
(2)读书并收集有关动物冬眠的资料。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段,搞清动物的冬眠及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
2.了解科普说明文严谨准确的写作特点和运用数字写法的
好处。
(二)教学过程
1.检查:看拼音写词。根据意思写词。
2.阅读。
(1)默读第二大段。
要求:根据课文内容,整理有关知识,制作提纲式的说明卡片。
(2)交流卡片内容。
哪些是作者的观察哪些是他转述书上的知识观察获得的与书上转述的`有什么共同点
(3)重点学习第4自然段。
①用“不是……而是……”句式说说冬眠是什么,为什么说不是动物睡眠。为什么冬眠和日月扯不上关系。
②齐读“一般地说……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
研究“一般地说”‘但是”‘因此”在句群中的作用。
(“一般地说”不排除三伏天进冰箱的冬眠。“但是”表示转折。这转折句和“一般地说”都构成“因此”这个结论的论据。)
(4)快速读第5自然段。
第5自然段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冬眠》是作者叙述观察刺猬冬眠情况的,为什么要用第4、5自然段转述书本上的知识
(没有书本上的知识,只是一只刺渭的个例,结合书本上的知识,才得出低温是促成动物冬眠的结论。)
重读第二段,完成作业 本第4题作业 。
独立做——全班汇报评价——修改订正。
3.练习。
(1)作业 本第2、3题。
(2)有余力的,学习第4自然段的写法,用“一般地说”“但是”“因此”等词语,把下面的文句连成一段准确严密的说明。
青蛙眼睛能准确判断活动的物体,却看不清静止的动物。
青蛙能用舌头捕捉空中一闪而过的害虫。放在青蛙眼前的死虫,它不会吃。
人们把死昆虫用线拴住,在青蛙面前一晃动,昆虫马上被青蛙吞食了。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三、四段,了解作者的新发现,学习作者的科学精神。
2.了解科普说明文的一般学法和写法。
(二)教学过程
1.阅读第三、四段。
(1)自由读第三段,思考:
这一段讲什么(刺猬怎样冬眠)
“再没有什么令人兴奋的大事了”,这令人兴奋的大事指什么为什么这事让作者兴奋为什么作者能获得这个新发现
(观察细——地上有一小滩水;善分析——足迹,判定是尿,推想刺猬醒过,想进食;勤实验——立刻端来食物,第二天不见食物,而后反复验证。)
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观察刺猬冬眠的经过和新发现。
(2)自由读第四段。
这段讲什么“荡然无存”、“野性难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交情会荡然无存,又变得野性难驯的(结束冬眠,恢复了它的生理机能。)
2.研究方法。
(1)重新默读课文,思考;
《冬眠》介绍了几个知识要点研究动物冬眠有什么意义
《冬眠》和《养花》、《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我们今后学《冬眠》一类的科普说明文,一般要抓住哪些学习
(写法不同:知识点正确,表达准确,常举例和数字说明。学科普文要抓:讲述的知识点;说明的写作方法。)
从课文看,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我们从作者身上学到些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3.作业 。
(1)完成作业 本第6题。
(2)观察与调查相结合,了解一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注意科学性。
篇8:六年级语文下册《冬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为什么有些动物要冬眠,刺猬是怎样冬眠的。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和按事情的先后顺序记叙的写作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做一部分词语练习。
4.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为什么有些动物要冬眠,刺猬是怎样冬眠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按“预习”要求读课文。想想刺猬是在什么情况下冬眠的,有什么特点。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三)读懂每个自然段,找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主要句子,画上线。再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划分段落。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每个自然段,找出自然段中概括主要意思的句子,再按事情发展顺序划分段落。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读解生字新词。
1.一边读课文,一边结合句子的内容,通过查字典词典,读解生字新词(同桌可以分工合作)。
嗅(xiù)):闻,用鼻子辨别气味。
刺猬(wēi):哺乳动物,头小,四肢短,身上有硬刺。昼伏夜出,吃昆虫、鼠、蛇等,对农业有益。
抛(páo):扔的意思。
靴(xuē):有长筒的鞋。
扭(niǔ亮电灯:扭,转动电门的动作。
扯(chě)不上关系:就是拉不上关系。扯,拉的意思。
消耗(hào):耗,减损,消费。力量、精神、东西等因使用或者受损而渐渐减少。
测(cè)量:测,测量。用仪器确定温度、速度、长度、高度、时间等数值。
地窖(jiào):窖,收藏东西的地洞。如地窖。
盛(chéng):把东西放进去。还读“shèng”,如茂盛。
刨(báo)花:刨,刨子。刨木料时刨下来卷着的薄木头片。
摄氏度:摄氏温标的单位。纯水的冰点为0度,沸点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平均分成100份,每份表示1度。这种温标是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制定的。
竭(jié)力:竭,全部拿出。尽力量。
趋(qū)走:趋,赶,赶走。
嘶(sī)嘶:嘶,马叫。这里指刺猬身体发出的一种近似气体排出时的声音。
蜷(quán):身体弯曲收缩。
拎(līn):提着。
电筒(tǒng):手电筒。
干燥(zào):燥,缺少水分。没有水分或缺少水分。
究竟(jìng):竟,出人意料。究竟是毕竟、到底的意思。
难驯(xùn):驯,让动物驯服。难以让刺猬顺从。
畜(chù))生:多指牛马猪羊等家畜。“生”读轻声。这里指刺猬。
2.纠正以下容易误读的字音:
“傍(bàng)晚”的“傍”不要读成“p2ng”的音;
“当(dàng)天”“当(dāng)球玩”的“当”不要读成“dàng”的音;
“似(sì)乎”的“似”不要读成“shì”的音;
“兴趣(qù)”的“趣”不要读成“qū”的音;
“缩成一团”的“团”,“好玩”的“玩”,“整个”的“个”,都应读儿化。
3.注意“测”与“侧”,“窖”与“窑”,“燥”与“躁”,“驯”与“训”的区别。
4.大家说一说,刺猬是在什么情况下过冬的,有什么特点。把画下来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交流讨论(教师暂不做结论)。
(二)按“预习”要求,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明了刺猬是在什么情况下冬眠的和刺猬冬眠的特点。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1.用“一边读,一边想”,加上“一边画”的方法,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找出自然段的中心句,概括自然段段意(没有中心句,自己归纳)。
第1自然段:九月的一个傍晚,我在葡萄园发现了一只刺猬,决定带回去看它是怎样冬眠。
第2自然段:我把刺猬带回家。
第3自然段:当天晚上,刺猬喝了牛奶,吃了牛肉。
第4自然段:一本书中说,冬眠和四季扯不上关系。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
第5自然段:动物进入冬眠,体温下降,生理机能也一同下降。
第6自然段:我用别的方法测验刺猬怎样冬眠。
第7自然段:刺猬要多吃东西来保持体温,竭力驱走冬眠。
第8自然段:气温降到七摄氏度,刺猬终于进入梦乡。
第9自然段:半个月后,刺猬睡得真甜。
第10自然段:第十三周,发现地上有一小滩水。
第11自然段:我断定刺猬撒了尿。端来的牛奶和牛肉也吃了。
第12自然段:每隔两三星期,刺猬会醒来一次,吃些牛奶、牛肉,然后继续大睡。
第13自然段:第二年三月,我把刺猬放到阳光照射的较温暖的车房里,它又活跃起来。
第14自然段:我把刺猬送回当初发现它的地方。
2.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划分结构段,归纳段意。
提示:作者写了一件观察刺猬怎样冬眠的事。是按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束的顺序安排文章结构的。这样的文章,一般情况下,事情的发生和起因是文章的开头段(不限定一个自然段)。那中间部分就要看事情的发展变化,可分几个阶段,就是几个结构段了。通常看地点的转换或时间的推移来确定划分的标志。
按照这样的方法先自己分段,再小组讨论后解答: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我从葡萄园带回一只刺猬,看看它是怎样冬眠。
第二段(第3~8自然段):我仔细观察气温降到七摄氏度,刺猬进入冬眠。
第三段(第9~11自然段):我发现冬眠的刺猬,每隔两、三周醒来一次,进食、小便,然后继续入睡。
3.质疑问难:提出疑问后,学生和老师都可以讨论解答。以下词语注释,供课堂参考使用。
安然:平安,安安稳稳。
荡然无存:完全不存在的意思。荡然,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消失。
例行:按照惯例去做。
生理机能:身体内部各器官的作用及活动能力。如肺的呼吸,胃的消化,心脏的跳动和血液的循环等能力。
4.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理解为什么有些动物要冬眠,作者在观察刺猬冬眠的过程中有哪些发现。
(二)进一步体会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介绍事物的好处。做一部分词语练习。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明确有些动物为什么要冬眠,了解作者在观察刺猬冬眠的过程中,有哪些发现。
三、教学过程
(一)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把课文中解答问题的句子找出来画上横线,然后说一说,共同明确答案。
1.有些动物为什么要冬眠?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课文中说:冬眠不是冬眠,和一年四季也扯不上关系。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作者在观察刺猬冬眠的过程中,发现当气温在十五摄氏度时,生理上有什么特点?降到十二摄氏度时,生理上又有什么特点?直到降到七摄氏度时,刺猬怎样了?以后又有哪些发现?
(第1题:一般地说,冬眠是动物在漫长的严冬,在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节中,减少体力消耗的一种自然现象。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低温。
第2题:睡眠的原因不是低温,因此,冬眠不是一般的睡眠。冬眠是低温促成的。如果你在七月把动物放进冰箱里,它也会冬眠的,要知道,七月可是夏季。相反,就算是冬季,你把动物放到暖和的地方,也不会冬眠的。所以说,冬眠和一年四季扯不上关系。
第3题:气温在十五摄氏度时,刺猬的胃口还很好;气温降到十二摄氏度时,刺猬用多吃东西来保持体温;气温降到七摄氏度时,刺猬进入冬眠。以后,每隔两、三周醒来一次进食,小便;直到第二年三月,作者把刺猬放到比较温暖的车房里,阳光照射到它身上时才醒过来,结束冬眠。)
4.依据讨论和解答,按课文填空(“思考·练习”第3题)。最后议一议:按这样的顺序介绍刺猬冬眠有什么好处。
(好处是清楚地突出了“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这一科学道理。)
(二)做词语练习(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选做)。
1.课文中有两句话,分别用了“即使”和“如故”两个词。按照你的理解,换上意思相同的词语,句子的意思不变,你看换什么词语合适?
①刺猬睡得真甜,我拿走细刨花,它也没有反应,我相信,即使把它拎起来,它也不会醒,至少不会立刻醒。
(就算)
②第三周开始,我检查竹篮,一切状况如故。
(照旧、依旧、跟原来一样)
2.区分近义词:
课文使用了“测量、测验”和“减少、减弱”两组近义词,找出它们的原句,看看测量什么,测验什么,减少什么,减弱什么,这几个词在近义范围内相互代替使用可不可以。
测量 刺猬体温(用尺子、容器、温度计等量具确定长度、体积、温度等数值。)
测验 刺猬冬眠(用仪器或其他办法检查验证成绩、状况,如测验数学,技术测验等。)
减少 体力消耗(从数量上减去一部分。)
减弱 生理机能(从气势、力量上变弱了。)
3.课文写刺猬冬眠,为什么用不同的“睡”形容?说一说。
大睡(睡得时间较长)
沉沉入睡(睡得深沉)
进入梦乡(睡得很熟)
睡得真甜(睡得很香)
(都是为了表现刺猬冬眠是深沉的。作者所以用了不同的形容“睡”的词语,是为了避免用词上的重复。)
4.试说一句话,用上其中一个形容睡的词语,再用其他形容睡的词语替换,看看可不可以。
5.为了说明刺猬在冬眠时生理机能减弱,作者用了数字的比较和变化的方法,增强了说服力。
①清醒时每分钟呼吸约五十次
冬眠时每分钟呼吸至少八次
有时只呼吸一次
最少一连几分钟不呼吸
清醒时和冬眠时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比较之下,有力地说明冬眠时,生理机能大大减弱了。
②从低到高层层进展,也可以用“甚至”突出:
今年夏天气温比往年都高:摄氏三十五六度,三十七八度,突破四十度。
连起来说完整的句子,用上“甚至”。
6.朗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
“冬眠”一课的学习告一段落。大家一定联想到自己知道的有冬眠习性的动物,说一说有哪些(学生可以发言列举)。可惜我们没有认真接触它们、观察研究它们,这不要紧。今天我们读了“冬眠”,应该受到启发。它的作者--德国的霍斯特·斯特恩生动地介绍了动物冬眠的科学知识,特别有趣地描述了刺猬冬眠的全过程。不仅了解了刺猬冬眠的特点,还感受到作者认真观察、善于观察事物的科学态度,也了解到作者按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介绍事物的写作特点。希望同学们不断地向作者学习。
六年级语文下册《冬眠》教学反思
《冬眠》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科普文章。课文叙述了作者观察到的刺猬的冬眠的情况,告诉我们有关动物冬眠的知识。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让学生运用方法读懂课文,了解知识,更要了解作者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介绍科学知识。因为语文课的落脚点始终应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上,这便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区别所在,也只有抓住这一重点,即体会语言文字的准确与生动,才能体现科普说明文的特点,也不失语文味。因此,这一课的教学重点便定为体会作者怎样准确生动地运用语言文字向我们介绍科学知识。为了突破重点,我采取了以下措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一,抓住“一般地说……但是……因此……”这个句式,让学生体会冬眠这一定义的正确性,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严谨。
冬眠的定义是本课重要的知识点,首先,我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经验谈谈印象中的冬眠,了解到同学们经验世界中的冬眠是指动物们在冬天睡觉。然后出示小黑板,即将书本中的“一般地说”去掉,“所谓冬眠,它是动物在漫长的严冬,在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节中减少精力消耗的一种自然现象。”请同学们与书中的概念进行比较,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一下就发现少了“一般地说”,师接着追问:“一般地说,能不能少?为什么?”学生们纷纷说不能丢,因为课文马上说了一种特殊情况,也就是在三伏天,你把它放进气温七摄氏度的冰箱里,它也会冬眠,作者用“但是”这个连接词指出了这种特殊情况,所以,“一般地说”一定不能去,我郑重地将这四个字加上去,相信孩子们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运用语言文字是多么的准确。
二,体会作者运用举例,列数字的方法将科学知识诠释的更生动。
本课的另外一个知识点是动物进入冬眠,其他的生理机能也一同减弱。我同样用了比较的方法,出示“动物进入冬眠,体温下降,以适应周围的气温,其他生理机能也一同减弱。呼吸减弱了,心跳也放缓了。”请同学们与书中的进行比较,说说自己的看法,很开放的一个问题,激起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认为书中运用了举例,列数字的方法能让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对呼吸,心跳减弱的程度有更清晰的认识。最后,请同学们用朗读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有了前面的感悟,同学们读的非常到位。
当然本课的教学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本节课的设计循规蹈矩,看似扎实,却不够大气,比如课始,理作者的写作思路,有牵着学生走的感觉,再比如处理“一般地说”,其实作者只说明了一种特殊的情况,完全可以请学生说说还有没有别的特殊情况。另外,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如何提高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给予后进生更多的关注,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思考的问题。
篇9:语文《冬眠》教学方案设计
语文《冬眠》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从事实中把握知识要点,从全文的理解把握中分析了解作者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介绍科学知识的方法。
2了解动物冬眠的知识,学习作者根据认真观察的结果进行硬件科学态度。
3学会生字,理解“荡然无存”等词语。
重点:学会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难点:学习作者进行研究的科学态度。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生字,质疑问难。
2初知大意,统一分段,学习第一段。
教学过程
1定向。
《会说话的灯》、《航天飞机》是什么课文?这类课文有什么特点?
我们学习这类科普说明文,重要的是学会阅读的方法。
揭题,齐读“学习提示”。
2自读。
通读全文,划出问题。
自学生字词。
自学互查抽查准备试听讲评订正
《冬眠》讲什么?什么是冬眠?造成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质疑问难:哪些问题希望在课堂上研究解决?
3分段。
这篇科普说明文和《会说话的灯》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不同?
按“准备观察进入冬眠观察发现结束冬眠”的提示分段。
讲述分段及分段理由。
4阅读。
自由读,这段讲什么?
指名读,思考“我决定把它带回家,看看它怎样冬眠”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
根据这句,课文应该介绍些什么?
小组议全班讨论齐读第一段
5作业。
作业本上第1题。
读书并收集有关动物冬眠的资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第二段,搞清动物的冬眠及冬眠的主要原因。
2了解科普说明文严谨准确的.写作特点和运用数字写法的好处。
教学过程
1检查:看拼音写词。根据意思写词。
2阅读。
默读第二大段。这段讲什么?哪些是作者的观察?哪些是他转述书上的知识?观察获得的与书上转述的有什么共同点?
重点学习第4自然段。
用“不是----而是-----”句式说说冬眠是什么,为什么说不动物睡眠。为什么冬眠和日月扯不上关系。
出示灯片“一般地说-----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
研究“一般地说”“但是”“因此”在句群中的作用。
出示下列句子和第5自然段比较。
(略)
这灯片上的话和书上的第5自然段比,相同的是作者?不同的又是什么?书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冬眠》是作者叙述观察刺猬冬眠情况的,为什么要用4、5自然段转述书本上的知识?
重读第二段,完成作业本第4题作业。
独立做全班汇报评价修改订正
3练习。
作业本第2、3题。
有余力的,学习第4自然段的写法,用“一般地说”“但是”“因此”等词语,把下面的文句连成一段准确严密的说明。
青蛙眼睛能准确判断活动的物体,却看不清静止的动物。
青蛙能用舌头捕捉空中一闪而过害虫。放在青蛙眼前的死虫,它不会吃。
人们把死昆虫用线拴住,在青蛙面前一晃动,昆虫马上被青蛙吞食了。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三、四段,了解作者的新发现,学习作者的科学精神。
2了解科普说明文的一般学法和写法。
教学过程
1学三、四段。
自由读第三段,思考:
这一段讲什么?“再没有什么令人兴奋的大事了”,这令人兴奋的大事指什么?为什么这事让作者兴奋?为什么作者能获得这个背后发现?
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观察刺猬冬眠的经过各新发现。
自由读第四段。
这段讲什么?“荡然无存”、“野性难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交情荡然无存又变得野性难驯的?
2重新默读课文,思考:
《冬眠》介绍了几个知识点?研究动物有什么意义?
《冬眠》和《养花》、《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我们今后学《冬眠》一类的科普说明文,一般要抓住哪些学习?
从课文看,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我们有一只刺猬和作者有一只刺猬,有哪些不同?我们可以从作者身上学到些什么?
3巩固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6题。
在下列各题避任选两题作业。
作业本上第7题。
写句子。
荡然无存[]
野性难驯[]
即使------也--------至少--------
以《当人类掌握休眠秘密后》为题写一篇短文。
介绍一种动物休眠的趣闻。
篇10:《冬眠》教学反思
《冬眠》教学反思
学习《冬眠》,刚上课我就先检查一下同学们读书情况。前两个同学读得还很流利的,第三个同学起来读,他读的是第七自然段,文字挺长的,这个同学读得相当困难,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后迸,而且还读错了不少字,同学们一开始还能够坚持听下去,他自己也感觉到了挺难为情的,脸上的表情十分不自然。当他读到最后一句话时,可能由于心情的'紧张,一不小心把“刨花”的“刨”读成了“包”,这一下同学们再也忍不住了,哄堂大笑,他自己也脸一红。读完了,他坐了下去,把头埋得很低,很低。
开始评论了。“他读得怎么样,大家来评一评。”我说。
全班除了他之外,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举起了手。大家一个个地指出他读错了哪个字,丢掉了哪个字,多加了哪些字等等。大家说得很热闹的。而他在听同学们的发言时,不时地扭了扭脖子,好象脖子处不舒服似的,我知道,这分明是他的心里极不舒服。而且,他的目光还时不时地向窗户外游离,好象在逃避什么似的。终于,大家评完了。“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的缺点,但是,我们看问题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他身上有没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有,他读的声音很响亮。”一个同学站起来说。
“对,他读书的声音的确很响亮,不像有些同学读书像蚊子叫的一样。”我点点头。
“还有,虽然他读很生,但是他能够坚持读下去。”又一个同学说道。
接下来,又有几位同学说了几条优点。
“还有没有?”我继续问道。
半天没有举手。
“听了这位同学的朗读,我也很有感触。”我很认真地说,“我想到了人生,你看他读得多仔细,力求把每一个字都读清楚,人生不也一样吗?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所以,我得感谢他,是他启迪了我。”说着,我走到他的跟前,跟他握了握手。“希望你下次能给我一个更大的惊喜。”
他激动得脸都红了。接下来,我继续上课,悄悄地瞅了他一眼,发现他腰板更直了,头也抬得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