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其他范文

高等院校创业教育调查研究的论文(精选15篇)精选

时间: kaka003 互汇语录网

小编给大家分享高等院校创业教育调查研究的论文(精选15篇)精选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高等院校创业教育调查研究的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等院校创业教育调查研究的论文

篇1:高等院校创业教育调查研究的论文

高等院校创业教育调查研究的论文

一、调研目的与方法

在本次课题中笔者将综合运用以下多种研究方法,如下:

(一)发放调查问卷。

针对不同的调查人群,我们将问卷分为学生卷和老师卷两部分,以此来获得更加准确,更加真实,更有说服力的调查数据。

(二)实地考察,走访各类高校。

为了更加真实地了解创业教育的现状,我们选择走访了各类高校,采访些许老师和学生,他们将是深受创业教育影响最大的一批人,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讲述了他们眼中的创业教育。

(三)查阅资料。

为了使我们的课题研究内容更加丰富,我们小组成员在图书馆认真翻阅了各类关于创业教育的文献,更好的认识到了创业教育的价值及其发展前景。

(四)访问专家。

为了让我们的课题更加科学严谨,我们特意访问各类高校的一些对创业教育有研究的专家。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更好地改进了课题。

二、研究内容及设计

(一)文献研究

我国创业教育开始起步,对创业教育的研究日渐兴起,掀起了一阵创业教育研究热潮,对于构建稳定的创业教育体系,在学术界日益受到重视,科研论文逐渐增多,课题立项数量同时扩大,为创业教育的定位指明了明确的方向,也为创业教育的系统化,体系化提供了正确的道路。正是这种良好的大环境为众多高等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了条件,使其能够更加深入,更加广泛地进行创业教育的研究。

(二)创业教育的研究方向向务实性发展

数年前,创业教育的相关研究还停留在界定创业教育的概念,以理论性知识为主,主要是对国内外创业教育实施效果,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内容以宣传鼓动居多,可实施性不大,没有完美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统一,只停留在介绍创业教育理论的表层之上。而近两年以来,随创业教育在各类高校的普遍开展。这些措施把创业教育这一理念上升到了可执行的高度,实现了创业教育从务虚性向实务性过渡。其中,高校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开设更是为创业教育提供了实践的指引。

(三)创业团队开展

笔者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为了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创业活动,在校园周边开展创业实践。在生活中,由辅导员或者导师定期对其日常规划进行指导,培养学生规划能力的同时,促进团队内部的团结。一旦,出现严重的错误,可以及时得到改正。针对创业团队而言,学校可提供一定的物质支持,例如电脑设备,场地设备,软件课程的免费学习等等。通过此种方式,表达对于创业团队的支持,同时把握其创业的进度,有助于导师对其进行指导。

篇2:高等院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的论文

高等院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的论文

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创业精神和提高创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时代对教育发展提出的要求和转变。现阶段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还处于初始阶段,远未形成发达国家那样完备的理论体系指导和系统的实践模式。所以,要求高校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办法,为培养出现代化形式下的新型创新创业人才做出努力。新时期,我国又提出了海洋强国战略,将经济发展的目光投向海洋,作为海洋类高等院校应该抓住世界经济由陆域向海洋转向的历史机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围绕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参与意识和海洋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本领,使学生能够在海洋强国建设中随机应变地进行创业活动。

一、海洋类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现实背景和意义

(一)现代海洋产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扶持推、动下,现代海洋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快速推进海洋产业结构,生产经营方式,生产手段和科技推广服务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无疑为有志于从事海洋渔业生产产业化的创业者提供了大展身手的机遇。实践证明,现代海洋渔业在促进沿海地区的海洋渔业专业化和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营方式,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我们在看到现代海洋经济产业向我们展现的美好前景同时,更要发掘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巨大潜能,其中,甚为关键的是亟须培养一大批了解和掌握现代海洋产业技术与管理的人才,尤其是创业型人才。

(二)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自以来,我国不断扩大各高校招生规模,在短期内本、专科毕业生人数大幅度增加。,中国高校教育规模跃居世界第一;,国内各类高等教育在校人数已经达到了3200万人,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在到间,高校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从145万增加至727万,增长了5.01倍。随着目前高校的不断扩招,短期内毕业生人数还会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大量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已经成为现实压力,加上中国正面临城镇化改革,大量人员涌入城镇,待就业人数激增,致使社会就业问题愈来愈突出。在此种情况下,转变高校传统教育模式,特别是促进海洋类高校的创业教育发展,对于寻求新的经济突破口,发展海洋经济,提供新兴就业岗位都具有现实意义。

(三)创业型经济蓬勃兴起

相较于管理型经济,创业型经济是基于企业家的创意和创新,以新办“创业型公司”为主要途径,微观上实现企业家个体价值,宏观上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创业型经济也逐渐兴起,特别是近些年来政府鼓励小微企业的政策相继出台,现代化的创业型经济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正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所以,海洋类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亦必是适应当前及今后海洋经济与创业型经济相结合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国外可供学习借鉴的创业教育经验

高校创业教育在当今社会并不是一个新的教育理念,它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已经在西方国家被提出并被应用于实践教学活动中。因此,为了赢得时间,减少海洋类高校创业教育的试验过程,学习、研究国外创业教育的优秀经验或其运行模式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斯坦福大学

美国斯坦福大学创建于1885年,创建人是当时加州的铁路大王斯坦福。虽然相较于美国其他著名学府斯坦福大学显得有些年轻,但是受到创建者的影响而形成的“实用教育”的教育观念一直影响着斯坦福大学的成长,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校园文化特点。作为一所著名的理工院校,斯坦福大学非常注重实践应用与学科理论之间的优势互补,创业教育强调从创业者的视角而非投资者的角度来策划创业方案。学生必须学会综合评价创业机会,结合自身条件与兴趣专业特长以及内外部客观环境,制定具体的创业方案,采取实际的创业行动。(二)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成立于1965年,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大学之一。注重教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是该校的一大特色,课程的设置融合了理论和实践,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在广泛专业领域中的实践能力。学校的专业设置及研究方向和创业教育内容都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学校还和校外的实体企业及世界一些著名公司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为学生搭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想平台,因此,昆士兰大学也被称为“实用大学”。通过校内外的良好合作、经验丰富的研究团队和全方位的研究项目,昆士兰大学用以实用为导向的创业教育培养出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高出澳大利亚大学平均水平证明了其教育理念的正确性。

(三)日本大阪商业大学

大阪商业大学是一所私立大学,坐落于日本有“中小企业胜地”之称的东大阪市,由经营学部和综合经营学部组成。遵循着“培养对世界有用的人才”的教育理念,该校在创业教育过程中不仅仅把教育目标定位为企业家的培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阪商业大学的创业教育主要有三个方面:面向高中生和高中教师的创业教育、针对大学在校生的创业教育、与当地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合作的专门创业培训。通过建立从中小学到大学再到社会的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全面而深刻的发挥创业教育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对于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海洋类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四轮驱动”教育模式

我国创业教育自开展至今,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和国外已经相对成熟的创业教育体系相比,还未形成自身的带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专门系统。据此,在学习、研究国外创业教育的优秀经验或其运行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国内的创业教育发展实际,结合我国海洋类高校创业教育现状,提出建立以分层次创业课程体系、海洋创业项目或孵化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以及高效优质的创业师资队伍为“四轮驱动”的海洋类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一)优化或设计一套完整、立体的分层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当前,海洋类高校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现代海洋类创业型人才,必须按照创业教育发展的课程体系,调整课程安排,充实课程内容,形成创业精神课程体系、创业实践课程体系,努力营造有利于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校园环境与实践氛围。创业精神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是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而创新精神又是创业精神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创新精神的培养也就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因而在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上应重点突出创新精神的培养课程。首先,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创新精神课程是总体上的创业教育,是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过程,通过大量化的案例教学和成功创业者的经验讲述,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牢固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其次,丰富课程教学形式。创业精神课程在整个创业教育过程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创业精神不仅对于创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的求职工作甚至整个职业生涯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形成积极的'创业精神对于整个创业教育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应当丰富创业课程的教学形式,改进创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加强互动,增进课程的吸引力,提高教学效果。第三,充实课程教学内容。高校创业课程由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组成,其中基础课程通常作为高校的必修课形式出现,专业方向课则多为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行选修。无论是基础课还是选修课程都必须强调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做到教之有物,学之有获。创业实践课程体系。创业实践在培养大学创业精神、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增强学生抵御挫折能力,提高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该课程体系是要求把创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的运作过程,是为了实现创业课程目标,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大量的专项创业实践活动,做到理论与实际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同时通过跨时长的创业实践,学生可积累大量的创业经验,对于其以后的求职创业都大有裨益。一方面,创业实践课程为大学生提供了将创业知识转化为创业能力的载体;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又在创业实践课程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创业环境体系。该体系主要包含海洋类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物质环境、人文环境和制度环境。其中,物质环境以学校的物质文化作为载体,突出创业环境的设计和布置,校园的合理布局和美化,把校园文化建设、周边环境设计同创业教育结合起来[3];在海洋类高校学生中增强海洋意识的宣传与培养,使之海洋观念不断得到强化,这无论是对于涉海类创业教育的开展还是维护我国海洋主权安全与领土意识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将海洋观念贯穿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才能更好地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好地为海洋经济时代海洋创业教育提供良好基础。具体做法,一是以海洋类科技竞赛为依托,培育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海洋类院校应充分发挥学校办学特色,以校园海洋创意文化为内容,以创新竞赛为形式,充分发挥“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以及各类学科竞赛和非学科竞赛的平台作用,结合专业知识,以赛带训,调动学生参与及积极性,培育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二是发挥海洋类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学生社团的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通过组织参与学生社团开展的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拓宽视野,激发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形成创新创业的良好校园氛围。

(二)立足于创业教育学科前沿,探索先进的创业教学方法和模式

海洋类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不仅需要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还需要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模式。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创业相关的知识、技能必不可少,但更应具备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和创业素养。这种变化不是对传统教学进行技术性革新,也不是传统教学的现代包装,而是一种较为全面的、彻底的教学改革[5]。为有效解决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海洋类高校需根据学校办学特色,结合大学生特点,坚持把控全局,着力建构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创业教育活动。

(三)加强创业教学团队建设,倾力打造高效优质的师资队伍

大学生创业教育不只是培养企业家,更是要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创新型人才,所以要求创业教育在创业管理理论基础上融合多学科知识,拓宽创业活动的实践领域,建设不同于工商管理教育教师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尤其是海洋类相关管理教育的教师队伍[6]。海洋经济类型的创业教育模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在不断扩充自身知识的同时积极接受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索需要的知识。人们目前对于海洋世界还是一个不断探索发现的过程,这更要求我们的教师队伍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吸取最新的海洋相关知识,不断充实海洋修养,提高专业水平,为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建立良好前提。

(四)引导、集聚社会资源,设立现代涉海创业项目或企业孵化器

涉海企业孵化器是指专为涉海相关领域内的初创企业或创业项目提供技术、融资、咨询以及硬件保障等各种服务的一种新型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其主要机理就是通过聚集孵化资源形成服务体系,然后借助这个体系促使孵化企业在一定的时间内快速渡过盲目、风险期,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成熟期,并成为现代海洋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或动力源[7]。据国外文献报道,在市场竞争条件下,新办中小企业的成活率一般不超过30%,但经过孵化器的孵化和培养后,新办中小企业的成活率一般都高达80%以上,这充分显示了企业孵化器对中小企业成长的重要作用[8]。所以,为确保创业教育效果,提高新创企业的成活率,海洋类高校应合理集聚社会资源,设立涉海企业孵化器。海洋类高校涉海企业孵化器除了具备传统孵化器特点和功能以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即专业的技术管理服务平台、完备的融资服务体系、必要的硬件保障服务和科学的准入评价体系。只有建立完善的创业帮扶体系,不断丰富涉海类创业项目,大学生既感受到社会关怀温暖,又能分享创业增长与生活改善福利,那么,海洋经济的升级发展才是真正惠及全体大学生的帕累托改善。海洋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海洋经济必定会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扮演及其重要的角色,海洋产业结构也会不断得到优化调整,海洋强国战略也对海洋产业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创业教育是项长期任务,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提升创业能力不能急功近利,需要国家给予科学的引导和全社会共同努力。海洋类高校在推进创业教育过程中,需要正确地把握国家的方针政策,遵循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积极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建立海洋人才培养体系,为海洋强国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篇3: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策略论文

1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理念主要是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与能力。目前,许多高校都已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在创业教育中融入创新理念,并将创业教育围绕着创业技能培训及实践活动进行实施,这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对以创新意识、精神、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的创业教育的新的尝试,要顺应教育改革的趋势。这种教育理念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预见能力、风险意识,同时还能帮其树立创造性思维与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仅吻合时代精神,还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本质上来看,他更重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掌控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创新与创业二者之间都有“创”字,这说明两者都以强调“创”为前提,而“创”的本质是改革,创业是表,创新是里,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彼此蕴含,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河南省各高校近年来通过开展一系列创业大赛的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丰富学生学校生活的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锻炼自我,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

2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足,缺乏创新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意识是指人们去创造或挖掘从未感知过,兴趣极深的观念或事物的欲望与念头,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自己的意志、心愿、兴趣、遐想、态度和情感,来最终满足人们对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求。在人类思维活动中,这种意识是一种积极进取的表现形式,同时他也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前提及动力。只有具有创新创业意识,才会具有创新创业的行为。但通过随机调查发现,部分学生的创新意识相对薄弱,对创新创业的内涵也缺乏认识,甚至出现了不感兴趣,不参与积极的现象。

2.2大学生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创新创造为主体,为知识技能型创业做引导。但对河南省各高校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发现,学生在参加创业大赛、设计大赛、沙盘大赛等一系列创新活动中,在初选时,只有近一半的作品与其专业相关,同时还包含着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作品。除了参加国家级或省级比赛外,在校内组织的创新创业活动中,无论是从形式内容上还是学生参与程度上,都稍显薄弱,且在整个过程中能获得的前沿知识也是十分有限的。

2.3大学生创新创业需求得不到满足

创新创业活动中,资金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政府与学校对其政策的扶持是保证学生顺利开展创新创业的基础之一。对大学生来说,资金短缺是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首要问题。同时,近八成的学生觉得在创新创业活动中需要家庭和学校的支持,且希望参加一些专业的培训来提高实践能力,积累经验。

2.4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过于形式化

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促使许多高校纷纷开展了一系列的课程和活动,但其过于形式化,大多数只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入到创新创业的精髓。比如许多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要么只针对于毕业生,要么作为选修课,无论是课时安排,还是内容讲授都不足以满足学生的创新创业的需求。还有一些创业政策指导、创业企业手续办理等活动的开展也都停留在操作层面,缺少教育理念和实质内容,没有与各校的人才培养体系相融合。

2.5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成果转化率低

河南省各高校都以不同形式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但实际参加过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十分有限,使其产生的成果数量也屈指可数。虽然有一些创业成果被采纳,但多数停留在财富或收益等功利性层面,创新内容也鲜有,形式更是千篇 一律。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在与企业进行对接时应共同完成,但其转化率较低。由此可见,学生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创新创业的精神,尚未将其个人成长与国家经济的发展相结合。

2.6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

河南省各高校并没有专门为创新创业教育设立管理部门。大部分创新创业教育划归到了学管处、教务处、就业处等,并由校领导直接分管。无论从教学还是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中,各部门之间难以理顺其协调关系,使其出现教师授课过于理论化,活动开展程度不够深入等问题。

篇4: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策略论文

3.1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外部环境

3.1.1构建鼓励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

创业环境学中指出“创业环境是创业主体的行为所指向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他包括地理、文化、市场、经济与政治等相关内容。在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多社会因素中,社会保障制度和创业资金的支持显得尤为突出。各高校可结合实际建立多种形式的学生创业基金,还可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小额贷款,形成多元化的创新创业融资体系。再根据毕业生的实际创业情况,结合相关社会劳动保障部门,把毕业生的实际情况纳入社会失业保障管理体系,减少创业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建立相关保障制度。

3.1.2加强学生对法律法规的学习

法律法规的'制定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起到了规范和引导的作用。近几年,河南省的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压力也逐年增加,河南省毕业生为51万人,在已有的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出现了法律保护意识不强、融资法律事宜不清楚、创业优惠政策不了解等问题。可见,需要加强学生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此外,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为创新创业教育营造积极健康的政策环境。为保证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顺利开展,政府可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简化审批程序,改善政务。

3.1.3形成创新创业的社会风尚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崇尚创新创业、包容失败的社会环境。政府利用媒体进行宣传创新创业的相关内容,营造鼓励学生创业的氛围。从基础教育开始,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结合心理健康等课程,锻炼学生的心理承挫能力。在活动中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为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3.2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体系

3.2.1明确创新创业的主要任务,建立目标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来激发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传播创新创业知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树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对各高校而言,创新创业教育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个体,使其具有创新创业的特性,从而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对学生而言,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目标是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职业者,更高的目标是成为新型企业的创办者或新型技术的发明者。

3.2.2使创新创业学科化

学科化是走向科学化的一个过程,他更关注过程,引导研究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设立创新创业学应从设立相对独立的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这两个方面考虑。从二级学科建设的角度看,创新创业学应属于一级学科中管理学的分支,该学科的发展需借助管理学院的师资力量,也离不开教育学教师们的协助。创新创业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应注重与其他学科间的交流与渗透,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些交叉学科,为学生在创新创业学的学习过程中提供完整的知识理论体系。

3.2.3建立教学实践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建设应按照分阶段、分层次地推进实施的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体系,从而达到完善知识结构和提高能力的目的,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课程。各高校还可整合企业、学校的有效资源,结合实际,把教学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科研活动与创业活动相结合,形成循序渐进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

3.2.4建立创新创业保障体系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体系包括政策、制度、师资等。政府制度要体现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与协调;学校制订的相关制度要体现教育的专业性和创新性,且不能脱离实际。相关部门制订的政策不仅要具有系统性还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这样才有利于落到实处,实施到位。师资力量的建设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基础之一。各高校可以通过鼓励教师“走出去”及邀请企业家“走进来”的形式,建立对创新创业教育有高度认识且有专业素养的团队,从而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3.3整合资源,建立联动机制

3.3.1将高校科研成果与创新创业教育相整合各高校的科研水平是学术生产力的重要体现,但高水平的科研院校未必能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这就需要处理好高校的科研和教学之间的关系。科研是教学的根源,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才能展现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教师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还应引导学生参与科研,进行创新性研发等,这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也利于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更有利于科研融入教育。

3.3.2学校间的教育资源共享由于河南省各高校建校时间不同,侧重教学研究的领域的不同,所拥有的资源也不尽相同,发展水平参次不齐,因而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方式和效果也会有差别。各高校可以通过交流合作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河南省不同地区创新创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此外,河南省可以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会,以各高校的师资力量为基础,剖析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订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并形成可供各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方案,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3.3.3社会与学校间的资源整合社会既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源泉也是其实现的平台,因而,创新创业教育中社会资源不可或缺。各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创新创业的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机会,比如郑州财经学院在建立了专门的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其建筑面积为3000m2,能同时容纳30个创业团队。高校可以引进相关社会人士进校授教,如企业家、工程师等,给学生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和人生感悟,为学生创业提供正确的引导,带动学生积极投入创新创业的实践中。

4结语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搞好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并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保证大学生的就业率。从经济的角度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知识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经济的转型,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从教育的角度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深化教育改革并提高全民综合素质。另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有利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也有利于营造创新创业的社会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高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大学生成功创业就业[J].亚太教育,(2).

[2]黄莉.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探析[J].广西教育,(43).

[3]杨宇.新常态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东方企业文化,2015(23).

[4]郭志达,华菊翠.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5(11).

[5]徐艳.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教育与职业,(35).

[6]刘碧强.英国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4(1).教育教学研究

篇5:高等院校的心理教育论文

高等院校的心理教育论文

当前,高等院校的心理教育与疏导工作已经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高校存在着搞花架子、走过场、操作不规范、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一些“心理咨询中心”设在学生处、校卫生所内,不能独立接待来访者;一些“心理咨询中心”仅有一块牌子,既没有专业咨询人员,又没有专门设施,这使得快速扩张的高校规模同落后的大学生心理教育与疏导水平形成巨大反差,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素质的提高。那么,怎样才能使这项崭新而又具有重要价值的工作真正得到健康而迅速的发展呢?

一、搞好高等院校的心理教育与疏导,必须走出观念上的三个误区

一是以为心理教育与疏导工作主要是针对心理症和精神病患者,他们是大学生中的极个别人,为此而大动干戈不值得。产生这样的想法并不奇怪,因为高校的心理教育与疏导工作毕竟起步不久,多数人对它还缺乏深入的了解,自然就容易根据表面的字义和己有的经验来同化新的知识,从而作出误读。其实,高校心理教育与疏导工作的对象是那些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正常学生,其目的是使大学生消除由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就业压力带来的各种心理问题:如考试焦虑、青春烦恼、交往障碍、抑郁倾向等),从而使心理上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变得健康,使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心理素质变得更加过硬。当然,通过开展心理教育与疏导,各高校在预防及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同时,也可以早期识别那些心理症和精神病患者,并把他们及时推荐到专业医院去救治,从而可以避免自杀等事故的发生和延误本人的病程。

二是认为心理教育与疏导工作虽然应该搞,但毕竟是软任务,抓好教学、科研、常规管理等工作才是硬任务,担心因此而妨碍日常工作。宄其原因,还是对心理教育与疏导工作的作用认识不足。高校心理教育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其一是心理学基本常识教育,其二是心理健康与卫生教育,其三是心理素质教育。其中的每一项都与提高大学生身心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直接相关。将心理教育与学习策略指导相结合,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与教学、创新相结合,则可以解决当前大学生教育与管理中遇到的各种现实性难题。因此,心理教育与疏导工作同教学、科研及日常管理工作并不矛盾,相反,它既可以切实地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也可以促进高校的日常教学与管理工作。那种担心因此而妨碍抓教学抓科研的想法,实质是没有对提高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长远认识,缺乏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

三是认为心理教育与疏导工作太深奥、太复杂,难度大,没法搞。心理教育与疏导工作确实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对绝大多数高校师生来说都比较陌生。但也绝不像一些同志想象的那样神秘和高不可攀。高校心理教育与疏导的技术与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方法有许多相通之处,例如,都要讲宄心理相容、情感互动、行为和谐等等。所以,各高校的政工干部与相关专职、兼职人员只要肯钻研,成为心理教育与疏导工作的行家里手并不难。在一些全国重点高等院校开展的心理教育与疏导的试点工作己经初见成效的实践证明,高等院校开展心理教育与疏导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完全可行。它己经成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全面素质提高的一项重要工程。

二、搞好高等院校的心理教育与疏导,必须培训一支业务精良的心理教育与疏导队伍

1.健全组织,明确责任。心理教育与疏导工作虽然己经成为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并被纳入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之中,但毕竟是一项崭新的任务,需要做许多开拓性的工作。因此,在初期最好能在高校建立心理教育与疏导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挂帅,各院(校)系具体操作。其责任是组织人员培训,创建心理教育与疏导中心。院(校)下属各系则分别由系主任、辅导员负责,使之成为“一把手工程”。待心理教育与疏导工作走上正轨之后,各系主任、辅导员则是心理教育与疏导工作的组织者、操作者、评价者和监督者。这时要发挥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特长和团体优势,专职的心理咨询员要落实岗位,兼职的心理辅导教师要落实待遇,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扩大专业队伍,完善服务体系。当然,仅仅靠系领导和心理辅导教师是不行的,还应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建立一支学生骨干队伍。

2.专业培训,确保质量。心理教育与疏导工作技术要求很高,不经过一定的专业培训,很难操作到位。目前,一些高等院校心理咨询工作有名无实,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操作者缺乏专业知识与技术,不能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的心理困扰,致使求助者满怀希望而来,失望而去。

为确保心理教育与疏导的质量,从事此项工作的教师必须经过一定的专业技术培训。培训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方法,由兄弟院校或地方医疗机构的心理专家来本院培训。也可以采取“走出去”的方法,派专职人员和兼职教师参加地方医疗机构及一些高校举办的心理咨询师、心理辅导员培训班。由此产生第一批心理咨询与辅导人员。此后,可以由这些人中选出佼佼者,对基层骨干进行二级培训、三级培训。

需要培训的内容很多,初期主要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解析、心理辅导方法、心理干预技术、心理测量技术、心理量表解释的艺术、心理档案建立及管理的技术和心理咨询工作者道德准则等。待这些内容熟练掌握后,再进行更高层次的培训。总之,初级培训侧重方法传授和实践操作,中、高级培训侧重理论素养。

三、搞好高等院校的心理教育与疏导,必须添置必要的设施,加大投入力度

科学的心理教育与疏导工作不唯靠“说”,更重要的是靠“做”。为此,高等院校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必须做到人员、场地、时间、设施、经费五落实,尤其要在建好心理教育与疏导中心上狠下一些功夫。

标准的心理教育与疏导中心起码应下设五个机构:心理咨询室、心理测量室、心理宣泄室、团体心理辅导室、心理训练室。这些机构不仅需要场地,而且需要添置一定的设备。以心理测量室为例,不仅需要电脑、桌椅,还需要多功能心理生理能力测试仪、生物反馈治疗仪以及多种心理测量软件(如性格测验、智力测验、气质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和职业倾向测验等软件)。此外,心理训练室既有室内项目又有室外项目。可在室内建仿真模拟训练室,可在室外建心理拓展训练场等等。这些都需要一定的财力投入。当然,各高等院校也要因地制宜,可以一个一个地上项目,资金不足的院校,也可以先把心理咨询室建起来,有了基本设施,其它的内容可以慢慢地添置。

总而言之,加强高校心理教育与疏导工作不唯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文件的需要,也是一项与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科研工作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创新性很强的工作,在高等院校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忽视这项工作,或者敷衍了事,在短期内也许看不到什么危害,但长此以往,大学生的素质就会在未来成才的过程中,在社会实践的各领域显现出重大的缺憾,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教育目的就不能全面有效地实现。因为,今天的一代新人在其成长经历中,缺少磨炼,缺少挫折,有着很明显的脆弱心态,因此,搞好学校心理教育与疏导工作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

篇6:南通高等院校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现状调查研究论文

南通高等院校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现状调查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南通市高校;外籍教师;教学管理

论文摘要:随着高等院校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升,高等院校聘请外籍教师的数量在逐年增加。通过对南通市部分高校外籍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情况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对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存在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19世纪中叶,英美等列强在我国设立教会学校,西方传教士相继来到中国执教,这是外籍教师的雏形。南通聘请外籍教师始于通州师范学校,在19建校之初,张誊先生就先后聘请了6位日本籍教师讲授理科、农业等课程,19张警先生在通州师范学校开设测绘科,聘请8位日籍教师任教。外籍教师为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经江苏省教育厅统计,江苏省高等院校聘请外籍教师的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为599人,为624人,为657人,为698人,已达到733人。外籍教师已然成了一个庞大的教学队伍,正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中国高等教育。笔者就外籍教师的教学情况、校方对外籍教师的教学管理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1调研的基本情况

(1)时间安排。从月开始到1月,采用问卷调查对南通市高等院校外籍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调研,并辅以访谈,以尽量使调查结果客观真实。

(2)调查对象。此次调查对象为南通大学、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和南通职业大学三所高校的学生。

(3)调查详情。发出调查问卷422份,回收有效问卷395份,回收率为93.6%。调查的学生当中本科生65名,专科生330名;男生162名,女生233名;英语专业学生%名,日语专业学生35名,其他专业学生264名。调查的学生中大学一年级学生157名,二年级学生166名,三年级学生72名。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外籍教师的教学态度及教学准备情况

外籍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准备情况是决定教学效果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具体调查情况见表1。统计显示,绝大多数的外籍教师教学态度认真、教学准备充分、教学责任心较强,但部分外籍教师把西方的生活方式和娱乐习惯带入中国,却不能处理好娱乐和工作的关系,从而影响了课前准备工作及作息时间安排。故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外籍教师师德教育和教学常规管理,以避免各类教学事故,提高教学质量。

2.2外籍教师的教学过程

课题组把外籍教师的教学过程作为重点进行调查分析,在调查过程中就课堂气氛、教学手段、讲授内容、教学安排等指标进行详细了解和调查,具体调查情况见表2。调查结果显示:①大部分学生认为外籍教师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较多,教学手段运用灵活,变化较多,上课有新鲜感。课题组为进一步了解外籍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曾多次参与外籍教师授课过程,课题组发现外籍教师能经常运用电脑、多媒体、图片、电影片断、游戏、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外籍教师的教学过程在授课内容以及教材使用权限等方面存在差异,调查发现:本科学校的外籍教师在教材的使用上权限较大,教授内容基本由外籍教师本人选定,而大多数高职院校给外籍教师选定教材,教授内容按照课本进行。课题组在与学生访谈中发现,外教自己选定教授内容,往往教学缺乏目的性和系统性,教学安排不够紧凑,教学目的不明确,上课随意性较大。而选定教材进行教学,教师和学生囿于书本,知识面得不到拓宽。故笔者建议,学校在选定教材的同时,还应鼓励外教补充相关的知识进行教学。③大部分外籍教师的教学责任心较强,个别外籍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随意、自由、散漫的工作作风。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外籍教师教学责任心的教育。

2.3学生对外籍教师教学的评价

外籍教师教学考核和学生对外籍教师的教学评价见表3。课题组在就外籍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的调查中发现,外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考核总体来说难度较低,考试的形式随意、轻松,随时让学生唱一首英文歌或进行一组对话就算进行了考试。大部分学生在综合外籍教师教学的优缺点后表示,外籍教师的教学过程总体是好的、令人满意的,但有些英语底子较好的学生却并满足外籍教师的教学,他们对外籍教师的满意度不高,有些甚至对外籍教师产生了厌倦情绪。

3外籍教师教学管理对策与建议

本次调查取样的样本较大,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校涉外部门了解外籍教师的教学、生活状况以及学生对外籍教师的评价。考虑到学生的主观因素会不可避免地影响统计结果,课题组在采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还辅以访谈等方式,以尽量使调查结果客观真实。根据调查情况,课题组提出以下建议:

3.1坚持聘请标准,严把聘请质量关

聘请外籍教师,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坚持聘请标准,严格学历和专业要求,要求外教出示学历原件、TEFL证书、工作简历以及原聘学校的推荐信,聘方应着重引进具有教学经历和教学经验的外教,并看重外教在原聘学校的教学、生活实际表现[f21。同时注重把握以下几点:①聘请外籍教师母语必须为所教课程语言,以免影响教学质量;②聘请的教师必须有一定的语言教学资质,如教英语必须有TEFL或EFL等语言教学证书。调研中发现,拥有这些证书的外籍教师经过语言教学方面的培训,教学效果较好;③所聘请的外籍教师必须有1~2年的教学经验,并且在上一任学校工作、生活表现良好,学历和专业背景最好为所教课程或与所教课程相关。课题组调查发现,部分外籍教师有学历造假行为。因此学校在聘请审核外教时,应要求其出示学历证书原件;④所聘请的外籍教师必须有上一年任期学校的推荐信,如果条件许可学校可与外籍教师上一任期学校取得联系,以全面了解外籍教师各方面的表现。

3.2加强岗前培训,重视日常管理

为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和保证教学质量,考虑到外籍教师的特殊性,学校外事管理部门应组织专人对外籍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使他们明确课程要求、教学大纲、学校教学规章制度、学生情况、教材内容、课表安排等情况,鼓励他们根据需要补充材料,若自带教材经相关部门审核后可提前交付印刷。同时还要向外籍教师介绍中外文化差异、中国的`法律法规、学校在外籍教师生活管理方面的规定、生活指南、教学生活联系人等等,并把上述内容汇编成册,分发给外籍教师。做好岗前培训的同时还应重视外籍教师的日常管理。外籍教师到校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的热情会逐渐降低,生活圈子越来越广,娱乐生活的过度和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可能导致教学质量的降低。对比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相关系部和外籍教师生活管理部门应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对外籍教师进行跟踪管理,以保证其日常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和教学任务圆满完成。

3.3要求外籍教师定期参加教科研活动,加强中外教师合作

中外籍教师在外语教学上各有所长,各有特点,外籍教师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他们在课堂上活泼、风趣,善于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教学气氛好。中方教师在课程安排上严谨规范,对知识点传授主次清楚,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效果好。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一起备课、写教案、共同到课堂授课。学校应定期举行教学研讨活动,邀请外籍教师参加,并根据外籍教师专业特长组织学术讲座等科研活动,通过教研、科研活动,双方教师学习对方的优点和长处,互相交流教学科研经验,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3.4建立完善的教学质盘监控体系和考核评估机制

针对目前对外籍教师的教学管理比较松散的现状,用人单位一定要建立一套适合外籍教师教学特点的、科学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和考核评估机制,并切实将外籍教师的教学纳入到该体系当中。科学、合理、完善、严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助于调动外国文教专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且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监控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首先,要细化外籍教师聘请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尽量把有关教学方面的内容写在合同里;其次,要建立备课检查制度、听课制度、学生问卷测评制度、教学业绩评估制度、系部教学考核制度、奖惩和淘汰等制度;最后,监控、测评、考核的过程和结果应公平、公正,有关部门应把结果反馈给外籍教师本人,并及时与外教沟通,以提高教学质量。

篇7:创业教育论文

关于创业教育论文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创业促就业”成为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欢迎欣赏关于创业教育论文!

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的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业难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其中大学生就业难更是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我国高等院校开展实施创业教育,积极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以此来解决并带动大学生的就业。为了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就业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我们积极开展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相关问题的讨论研究。在此我们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社会现状,了解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的内涵、课程设计、途径等,并深刻明确创业教育的开展对大学生就业的有利影响。

关键词:创业教育 大学生就业现状 研究

1 创业教育

1.1 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

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综合素质的教育,旨在是通过各种教育指导活动培养一批具有创业能力的大学生。

在传统的社会思潮的影响下,广大学生毕业之后,总是习惯性地寻找工作,安分守己地完成工作,他们缺乏创业意识,匮乏创业知识,所以创业对于他们来说是艰难且遥远的。而创业教育首先要唤醒广大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其次要传授给学生全面系统的创业知识和能力;最后要使大学生具备企业家的战略眼光,认识与了解当今时代的特征,发掘现今社会的潜在商机,开创全新的事业。

1.2 创业教育课程的基本内容

关于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主要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主要向大学生介绍关于创业学的概述,创业的基本要求,创业成功的基石,创业者能力的培养,让大学生树立创新意识,不断适应社会变化,具有决断和领导能力;了解与学习相关企业的成功经营案例,明确小企业的定位,学会投资和对企业进行经营设想,掌握一些营销知识;了解企业开业的步骤和一些申办的程序等等。

实践教学环节中,高校可以举行参观活动,带学生参观一些成功的中小型企业。开展创业大讲坛,请专家对大学生的创业进行指导。邀请一些成功的大学生创业者回校进行现身说法,分享关于创业的经验与教训。对大学生进行一些关于政策导向的教育,相关的工作人员讲解关于实践操作的知识。鼓励学生做创业的实干家,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创业等实践教育活动。

1.3 创业教育的完善与发展

在现如今的创业教育发展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创业教育不够普及,不能够对大学生产生显著的影响,创业教育并不能彻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所以,我们要不断完善发展创业教育,使更多的大学生通过创业教育能够有一个较好的发展。

首先,进行创业教育的高校可以加强与当地企业的联系与合作,让大学生有机会参与企业的实践,从中获得一些工作经验,为以后的创业打下一定的基础,让创业教育得到更好的落实。其次,在教学过程方面,我们要更加重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重在培养大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工作能力,关键是通过教学让学生获得真正的能力和知识。最后,就是我们的政府要加强对创业教育的关注,加强全民的创业指导,给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支持创业教育。

1.4 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

对于许多的大学生来说,大学毕业即意味着失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前,许多大学生很难得到一个理想的就业机会,更不用说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而创业教育的意义恰恰是引导广大的大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确定努力方向和目标,做好生涯规划,最终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与人生价值。

创新是国家发展之源,创业会促进我们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创业教育则是一个很好的推动力。创业教育有助于发掘更多的人才资源,进而转化为强大的社会生产力。同时,大学生积极创业,还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的`就业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2 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也日趋大众化,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因而也就导致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首先,许多大学生持有错误的就业观,他们往往倾向于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就业,追求物质生活的奢华,大多数大学生不愿意去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也不屑于参与基层工作,这就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容易扎堆,造成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竞争激烈,欠发达地区则缺少优秀人才的窘况。其次,许多大学生往往眼高手低,都倾向于选择公务员、企业白领等稳定、高收入的工作岗位,而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性格、能力以及未来发展前景,不愿意放下身段,从最基层的工作开始做起。大学生缺少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也是导致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大学生不积极主动创业,许多大学生只是被动地寻找工作机会,且最希望能得到安稳、薪酬尚可的工作机会。在工作生活中缺乏创新意识,不太愿意选择自主创业。另外,大学生缺乏必要的创业知识,所以在创业实践中存在较大的难度。在大学生的创业过程中,通常会缺乏创业基金,这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一个重大因素。并且,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通常会面对很多的风险,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不能够较好地处理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各种状况。

3 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3.1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大学生毕业之后找到一份较为理想的工作,就算是实现了就业,这也是每个大学生所渴求的。在高校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通过课程指导,让大学生了解创业的相关信息,了解创业的一些步骤流程,了解创业也是一种就业途径,了解到创业也可以实现成功。通过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可以邀请一些创业成功者到校园里现身说法,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总之,创业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有助于顺利开启创业之路。

3.2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主要动力,而创业重在创新,于市场上寻求出新的商机,于传统的模式中开创出新的服务理念等等。教育重在对学生进行培育与引导,创业教育则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育过程中,通过一些头脑风暴等游戏不断激发学生潜力,唤醒大学生的创造力。在创业教育过程中,积极开展创业大赛,通过比赛的形式,吸引大学生积极参加,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形成一种创新发现的良好氛围,鼓励更多的人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去努力实现创新发展,在这过程中,需要有更多经验丰富的老师,对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予以积极的指导和帮助,引领大学生开拓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3.3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养

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的创业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决定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在创业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传授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创业知识,人际沟通的方法技巧等。在创业课程的模拟演练中,大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学会如何与人交际沟通,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挫折和挑战,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创业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所以创业者必须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勇气,这样才可以面对一切挑战,实现自身的成功。例如北大硕士张天一,毕业之后没有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自己创业卖米粉,和一群年轻的伙伴发掘商机,赚取人生的第一桶金,在这过程中经历种种挫折,面对旁人的非议,仍然坚持自己的选择,以永不言败的精神实现了创业的成功。

3.4 有利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创业教育的开展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通过创业教育,大学生渐渐了解并接受创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于创业,这样就解决了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些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这样就带动了更多人的创业。因此,在创业教育的影响下,广大大学生纷纷创业,或在家乡开展养殖创业,或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新的软件,或投身于备受关注的低碳行业,或热衷于革新传统产业的服务模式、生产技术等。创业者们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在创业中实现自我,取得成功发展。

4 小结

在全球化、信息化、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需要创业的时代,为大学生的创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平台,处处潜在的商机,等待一批具有创造力的青年大学生去开创,去实现一个全新的发展。而创业教育在这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创业,实现更好的就业。创业教育培养了大学生的创业思维、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为国家培育了一批优秀的自主创业者,促进了社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段颖.当代大学生就业教育问题探析[D].兰州理工大学,.

[2] 曾茜.高校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D].西南大学,.

[3] 李会峰.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0.

篇8:创业教育论文

创业教育论文

2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出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制定出以创业促就业的措施,并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创业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和趋势,前景非常广阔。

一、对创业教育的理解

大学里的创业教育从广义上讲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是通过相关的课程体系整体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业能力,使其具有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对于大多数而言应该是一种首创精神的培养。从狭义上讲主要是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通过企业知识的学习促使学生直接实现创业行动,利用自已的知识、才能和技术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创立新经济实体,大学生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为他人、为社会创造新的岗位,同时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高等院校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进行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同时,还必须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具备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既可去寻找合适的就业岗位而就业,又能在求之不得或为了寻求更好的自我发展机会时而走向自主创业的道路。这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又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真正成为服务于提高综合国力的充满活力和主动精神的社会个体和群体。因此,开展创业教育可以转变大学生依附性就业观,也是学生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三、目前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在开展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理念不明确。很多教师认为开展创业教育是因为就业困难,才需要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自己学校就业形势好,就不需要开展创业教育。同时大多数高校目前仍将创业教育局限于创业实务层面,热衷于组织学生开展“创业技能大赛”,参与“创业设计活动”,设立创业中心等。实践证明这种轰轰烈烈但未上升到理念指导层面的创业“实务”教育,致使创业学生们激情有余而内功不足,这种教育模式是难易深入持久的,也是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2、创业教育管理体制不顺。创业教育与育人工作相互脱离,仅当作就业工作部门职责来对待。许多高校的创业教育由就业中心、团委负责,因为这几个部门主要负责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从中不难看出,国内的创业教育仅仅是为毕业生的“就业”服务,这种缺乏系统性的创业教育是较难获得理想效果的。

3、课程开设不合理。开展创业教育,大多数高校的做法是加几门与创业教育有关的课程,其实,创业教育不是开设几门课程就能解决的问题,要切实得到落实,关键是要将其纳入教学环节。创业教育涉及到教学的系统改革,要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学生培养的方方面面,这就牵涉到学校的教学改革问题,涉及到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问题。

4、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师资问题也是制约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因素。教师是创业教育的主导者,创业课程的开设要靠教师,而就目前现状来看大多数教师承担创业教育任务存在着困难。其原因主要有:一方面,创业教育处于初级阶段,没有规范统一的现成教材,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难以把握;另一方面,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任务,而大多数教师本身缺乏创业的经历,也缺乏创业教育的训练,离成为真正的创业导师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四、开展创业教育的建议

1、转变理念,正确认识创业。要尽快转变整个社会的传统教育理念,深化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从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树立起既要注重就业更要注重创业,自主创业不仅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更是大学生成才重要模式的新观念。要正确认识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并非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就去创业或毕业后马上去自主创业,而是对所有学生都应该进行一种创业精神、创业文化、创业基本知识的教育,以及对所有创业意向和准备创业的学生创业技能的训练。大学生无论毕业后就业还是自主创业都需要接受创业教育,具备创业创新素质。

2、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体系的完善,需要有效整合高校现有的各种创业教育资源,包括教学计划体系的完善。应将创业教育作为教学课程的一个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而不能单纯作为就业指导进行开展活动。在高校普及创业教育,尤其是应该将创业精神的教育和创业基础知识的普及作为大学生基础课的重要内容。

3、培养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创业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选拔与培养创业教育的优质师资是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方面对现有创业骨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鼓励教师到创业一线兼职或有计划地选派教师直接参与创业实践。另一方面,可以聘请一些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兼职从事创业方面的研究工作,扩大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创业重在实践,我们应通过具体的创业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创业,成为未来的企业家。

篇9:人才培养下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论文

人才培养下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论文

1研究方法

1.1访谈法

针对宁夏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进行关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及基础教育体育教学中从在的问题,以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学生在基础教育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访谈记录.

1.2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宁夏基础体育教育体育教师结构能力的研究总结归纳新课标下体育教师的能力结构;通过对宁夏高校体育教育专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找出与基础教育体育教师能力需求相关的需求进行修改和提出建议.

1.3观察法

对宁夏中小学基础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实地观察,了解具体的人才培养现状及执行情况.

2结果与分析

2.1宁夏基础体育教学改革与体育教师能力结构分析

2.1.1体育教学思想观念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新课标下基础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师的要求要在教育教学理念上深刻理解“健康第一”的思想,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作为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身心得到良好全面的发展,体育教学是手段,指导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的同时达到愉悦身心是目的,体育教师要从思想上理解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要从思想上有根本的转变认真深刻的理解新的课程标准.

2.1.2专业教学能力

新的基础教学改革强调体育教师要具备很高的文化素质、专业素质以及专业规范的体育技能,体育教学使实践性较强的认知过程,扎实的专业素质以及熟练的专业技能是体育教学的基本保证,教师教育课程是体育教师专业化的根本保障,从师技能是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条件,在学习体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实践运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具备规范的技能,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的教学能力.

2.1.3教育科学知识

体育教学过程也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的教学过程,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明确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进一步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教师的合理关系以及非认知因素的重要性,恰当的处理好教师教育能力与体育教学特殊性的关系,掌握体育教师教学的专业从师技能,体育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等体育教师教育学科知识.

2.1.4基础科学研究能力

新课标中指出课程及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根据三级管理体制.体育教教师要认真思考钻研地方特色、教学条件环境资源,开发、整合、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组织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能力.在从事基础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善于总结、认真钻研体育教学诸要素的创新和科学研究,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对体育教学的推动作用和意义.

2.2宁夏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2.2.1体育教学思想观念;任然没有转变虽然“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思想已经确立,但相当一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教师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体育与健康的内涵,他们对“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甚了解,竞技技能观念仍占据主导地位.主要原因是:部分高校体育教师没有对“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细致的理解,对现行的新课程标准缺乏钻研.作为培养基础教育体育教师的专业教师和专业学生应该全面的了解教学一线的基本现状和要求.

2.2.2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宁夏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

是为宁夏地区培养基础教育体育教师的师范类专业,对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得知,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没有针对性而是笼统的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课程体系庞杂,专业化程度较低.教师的专业化其实是对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的专业化,而体育教师专业化也要求课程设置专业化.

2.2.2.1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的学时数太少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基本技术、技能、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能够深层次的理解体育运动技能,实践课程较少不能很好的掌握体育技能,体育技能是体育运动的基本,专项选修课程开设时间少,没有培养学生的特长技能,尤其是田径、体操、篮球、足球、排球等体育基础课程学时数太少,学生没有掌握运动基本技能,体育学科知识的欠缺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科学性,选修课的种类较少无法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

2.2.2.2教师教育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是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基本支撑,体育教师的从师技能决定着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在组织教学、整理、挖掘体育教学资源等方面设置课程所占比重太小.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很多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参加的实践活动较少,导致了他们在教学能力、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都很差,无法很快适应基础教学,角色的转变也慢,与人合作的能力、自我认识能力与评价能力、写作、阅读及言语表达能力欠缺.这主要是因为学校轻实践,不注重教育实习.目前各国都是采用分散和集中,见习和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宁夏各高校则只有第七或第八学期的一次集中实习时间只有10周左右,况且也不重视与实习学校的沟通和指导,实习效果不好学生没有很好的进入教学角色.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目前宁夏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与基础体育教学

在教育观念上不统一.宁夏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只注重学生双基的学习和培养,缺乏新课标下对“健康第一”思想观念的理解.

3.1.2宁夏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与基础体育教

育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上不重视.基础体育教育需要的体育教师具备更加专业化有实践能力的人,而宁夏高等院校培养的体育教师在专业结构上没有针对性.体育教师缺乏实践能力教师教育能力.宁夏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与基础体育教育在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结构的培养不一致.宁夏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专业知识结构、教学实践能力等体育教师能力结构上没有很好的与基础体育教学衔接.

3.2建议

3.2.1宁夏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从教育

观念和教育思想上对新课标下“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进行思想转变,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健康教育的重新认识,理解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内涵.在体育教育实践过程中深刻思考通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同时使学身体和心理有效的发展.高校体育教育专把学生从事新课标下的基础体育教学的目标内涵作为教学和培养人才的基本要素.

3.2.2宁夏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应重视学生的全面培养能成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兴趣培养、个性的发展、主体的地位的发挥、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要积极参与学生的交流和感情对话,重视与学生的教师教学能力以及从师技能.因此要求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具备扎实专业基础知识、教学能力、组织训练能力、基础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学生来适应新的新的基础教育体育教学改革.宁夏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应培养新课标下基础体育教育需要的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新课程以目标统领教学内容,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这为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整合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体育教师要努力钻研设置课程,认真教材的选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教学内容的设计.专业的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实践教学能力、合理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要形成多学科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满足基础教育体育教学教学的需要.

篇10:学前教育调查研究论文

摘要: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形式,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并引起听众的情感共t鸣。这种良好的演唱效果是经过老师的正确指导,通过演唱者刻苦练习与钻研而获得的。 许多职业类学校都设有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门类比较多,而声乐课正是其中-FJ主要的专业课。但由于学校安排的声乐·课课时少,而学生又比较多,因此,声乐课的教学方式大多以集体:课的形式进行教学。事实上,这样的授课方式极不利于教师针对学生自身的素质条件、学习能力、基础程度和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应的教学内容,致使学生并没有充分地利用好时间来学习相关的知识,而教师也不能按照预定的教学进度完成教学。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声乐课教学效果,完成基本的教学进度呢?下面谈一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中职学校 学前教育 声乐集体课教学

一、选曲要合理。难度要恰当 :中职学校三年制的学生,其在校学习的时间仅两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是参与到幼教工作中。而事实上,学:生很少会在幼教工作中教授其在中职学校中所学的美声歌曲、民·族歌曲和一些通俗歌曲等,大部分所教授的只是一些节奏简单、旋律鲜明、朗朗上口的幼儿歌曲或儿童歌曲。因此,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应该选择一些实用性较强的音乐作品。例如:在中职第一:年的声乐课中,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幼儿歌曲上,同时,适时穿插·一18一一些篇幅简短、节奏性强、难度较小的艺术歌曲。

二、概念要正确。声音要清晰

譬如:很多时候,在发声训练中,老师要求学生注意歌唱的呼吸,学生便对发声的位置模糊;在歌曲演唱中,老师要求学生注意情感处理,学生对声音的共鸣又变得模糊了。这是因为学生的概念不清晰。

教师要给学生灌输正确的声音概念,主要是让学生多接触正确的声音,只有靠自身主动地去聆听、去领悟,才能对正确的声音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正确的范唱。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距离是最近的,老师应该及时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声音作为参照。当学生听到正确的声音时,首先会进行模仿,然后在不断的练习中找到方向,从而慢慢向规范靠拢。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正确声音。声音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老师应该清楚地告诉学生不应该一味地模仿任何一位歌唱者的声音。而是应该多思考、多练习,在掌握科学发声方法的基础上,展现出自己的音色。再次,由于学生的基础与学习能力相对比于高中阶段的特长生差些,所以,老师要对学生多加以肯定与鼓励,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在不断的练习和强化下,学生的正确声音才会慢慢地建立起来。

三、兴趣要盎然,热情要高涨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结构比较单一,时间长了,学生容易产生厌恶心理。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耐心地对待学生,做到循循善诱。

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对学习声乐的兴趣。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开设声乐课程的目的和意义,认识到其性质的特殊性。同时更要明白学习是枯燥、艰苦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在课堂要重视言教身教的作用,老师的亲切和对学生的信任,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老师要善于发现和抓住学生声音的闪光之处,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进一步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做到教学方法形象化、多样化,教学结构合理化,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选择教材方面,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进行选择,由易进难,做到循序渐进,灵活对待。在选择歌曲时,尽量挑选些旋律优美、容易上口且风格多样、体裁各异的歌曲,使学生在歌唱的同时也了解到不同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其所体现的风土人情,让他们觉得内容新鲜有趣,对歌曲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歌唱的欲望。总之,要根据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四、信息要反馈,评价要及时

在课堂上,教师应当留心学生上课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如多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或情绪的变化,多注意学生的声音体现,从而了解自己讲解的知识点能否被学生接受、理解,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地对每个教学内容和环节作出评价,例如:学生在歌曲演唱时,出现咬字不准确,老师应及时地指出并纠正。同时要求学生多练习说好普通话,尽量做到歌唱咬字准确、吐字清晰,进而达到依字行腔、字正腔圆,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状况,了解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程度。

在一个集体中学习,教师要多采用鼓励手段,多给予学生肯定的表扬,学生就会更有兴趣学习,就会更有信心与勇气面对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

篇11:学前教育调查研究论文

摘 要:《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身心特点出发,运用听、奏、唱、律动、表演、创编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有效地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去感受、去表现、去创造。在音乐课中,要为学生营造一个高度自由的思维空间、愉快的教学氛围,通过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自由活动来开启学生的素能培养。

关键词:音乐教学 创新 课程理念

音乐活动的设计必须以音乐课程内容标准为核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将音乐课程内容的目标与意图通过精心的设计融进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以培养审美素养为目的。要设计以审美为目的的音乐活动,必须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针对儿童是以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特点,创设与音乐内容相关的环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大胆地表现。只有当孩子的心灵随着音乐节奏一起跳动时,他才能真正地体验到音乐里所包含的情感语言,才能进一步诠释艺术的美。如在欣赏教学《荫中鸟》这一课中,我分别设计了三种活动,让孩子的感官与情绪随着活动的进程逐步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活动一:模仿或猜一猜(不同的鸟的叫声,不用标准答案约束孩子,甚至可以表现吵架的鸟、受伤的鸟、鸟爸爸、鸟妈妈、鸟孩子等的叫声)。活动二:听赏与表演(随着乐曲的播放,把音乐中的鸟表演出来,学生可独立自由地按自己的理解与想象表现音乐形象,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投入程度)。活动三:听音乐绘画(让学生在乐曲的伴奏声中为鸟儿们设计一个美丽可爱的家园,教师注意学生对“家园”内容的表达以及色彩的应用)。整个一节课的教学通过三个活动有机连接,以及师生在活动中语言与情感的交流,无需教师冗长的说理与刻板的演示,孩子们在活动中便完成了审美的全过程。

二、发声练习形式要简单、多变

在歌曲教学前,进行简短的发声练习,是培养学生运用自然良好的嗓音进行发声的重要途径,是唱好歌曲的前提。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发声器官尚未经过训练,因此要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训练。他们思想单纯,幼小的心灵很有爱心,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尤其是对小猫、小狗之类的小动物更是关怀备至。根据这一特点,我设计了这样一条发声练习曲:

学习前,我用投影出示小鸽子的图片,引起了学生对小鸽子的兴趣,再问学生:鸽子是怎么叫的?学生回答:“咕咕咕。”“那我们就一起学学小鸽子叫吧。”这样就自然地把学生引到发声练习的教学中来了。

三、音乐活动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音乐形式,情感交流。再丰富的音乐活动也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如果缺少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那便是一种呆板乏味的教学步骤罢了。在音乐活动中教师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面部表情、眼神以及体态语都是课堂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创设情境的催化剂,它能使抽象的音乐转化为生动的画面,孩子们会在你情感的牵引下展开想象的翅膀。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2.给学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人们常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作为音乐教师,我们更应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心理舞台。在音乐活动中,孩子们不论是以个人或小组(自由组合或指定组合)的方式进行活动,都必须面对同学和老师的评价,而每个孩子会因自身的性格或气质上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个性,或张扬,或怯弱。这时,作为老师首先必须以“尊重”为前提,以“情感”为纽带,以“激励”为手段,因为孩子们是最会看老师的脸色行事的。这样才有利于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氛围,让孩子们的心理具有安全感;他们才会把音乐活动当成是自由创造的天地,进行大胆的艺术尝试,才能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四、唱歌教学愉快、自由

在音乐课中,要为学生营造一个高度自由的思维空间,通过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自由活动和教师的民主评价,使他们获得素质的发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唱歌的兴趣。如在演唱歌曲《迎红军》的过程中,教师先提问:“用什么表现方式能使歌曲听起来更热闹?”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个学生提出,可以一半学生唱歌,另一半学生带韵律地喊“欢迎、欢迎”。学生很来劲,个个跃跃欲试。我顺势将学生分成两组,一起来感受这种表现形式的实际效果。接着又鼓励学生畅想:“迎红军的场面可热闹了,大家争先恐后,一会儿这家杀猪、宰羊,一会儿那家端来白米饭,怎样来表现这种热闹的场面呢?”学生有的说边唱边表演,有的说用轮唱。让全体学生分别尝试这两种方法,果然场面更加热闹。这时,我又提议:“中国民间习俗常用锣鼓等打击乐器来表现喜庆热烈的场面,这首歌可以加以怎样的锣鼓节奏型来演奏呢?” 学生们编出了许多节奏。

总之,简单、多变的愉快音乐教学,从多角度挖掘孩子们喜欢的 、乐于接受的形式,可以轻松、愉快地达到练声的目的。在自由、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无拘无束,灵感激发,让学生在游戏般的音乐活动中感受到了欢快,也在愉快自由的集体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为培养多才多艺的新育苗工程增光添彩。

篇12:学前教育调查研究论文

一、学前教育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极其重要

社会性、人格品质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婴幼儿逐渐形成和发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研究和事实均表明,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性格雏形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礼貌、友爱、帮助、分享、谦让、合作、责任感、慷慨大方、活泼开朗等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并且,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同时,儿童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性、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

二、学前教育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尤其是对人我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身体和感觉意识的发展,也包括情绪情感的发展。孩子很早就能照镜子,并开始区分自己与别人,但很多3岁幼儿对身体各部分关系的理解还很肤浅。

对自己的外部形象的认识是值得注意的。有研究表明,外表吸引人的幼儿和其貌不扬的幼儿相比,前者被认为更富于自信和独立性,而后者则被认为有更多的非社会性行为。即使3岁的孩子,在选择图片时也更倾向于选择漂亮的幼儿。漂亮的幼儿更招人喜欢,容易与他人建立起良好关系;不漂亮的孩子往往受人忽视。这些又反过来影响着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对年龄的意识,在幼儿身上也是较有趣的。理解身体随年龄变化这一点对幼儿来说是较困难的,甚至那些已经有了婴儿小弟弟(小妹妹),并知道小婴儿也会长得和自己一样大的幼儿,仍难理解妈妈和教师从前也是小孩子。幼儿对生命、生长、死亡等概念的理解是逐渐产生的,他们试图用简单的办法来处理这类复杂问题,例如,把静息和死亡联系在一起,因而变得害怕睡觉等。

浅议学前教育的目的

关于性别意识,许多4-5岁幼儿仍然不能完全知道性别的恒常性。2-3岁的孩子倾向于把积极方面(如外表漂亮)归于女孩,而把消极方面(如自私、好战)归于男孩。一旦儿童确定了自己的性别,他们会很快学习成人期望的行为和性别角色。

幼儿生活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会与别人相处、受到他人评价等,因而会产生一定的情绪情感。幼儿的情感体验也是其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由于受皮亚杰观点的影响,我们一直认为幼儿是自我中心的,难以从别人角度考虑问题。但近年来有研究表明,3-4岁幼儿已经显示出对成人或同伴的理解和同情,即使经常捣乱的孩子,当看到老师难过时也会主动安静下来;5岁幼儿,还能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发展幼儿自我意识,是学前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学前教育对于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学前期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人一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同时,学前期还是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想像力、创造性等重要的非智力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处于学前期的儿童虽然发展变化迅速,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但是这种发展特点只是说明了婴幼儿具有很大的发展“可能性”。要将这种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需要成人提供适宜于儿童发展的良好环境,尤其是良好的教育影响。已有研究证明,早期教育对于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单调、贫乏的环境刺激和适宜的学前教育的缺乏,会造成儿童认知方面的落后;而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并给以积极的引导、帮助和教育,则能够促进其认知的发展。另一方面,学前教育的质量还直接关系到儿童能否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对个体的认知发展和终身学习产生重大影响。而不适宜的学前教育如单纯对儿童进行机械的学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不但会损害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内在的学习动机,降低其自我效能感,而且会使儿童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产生长远的消极影响。

近年来中国关于孤儿院儿童与正常家庭中成长儿童的比较研究则进一步表明,如果在婴幼儿时期缺少了恰当的抚育与学习机会,将会使儿童的智力发展受到压抑、迟滞。研究发现,在孤儿院的单调环境中成长的婴儿,与生活在一般正常家庭环境中的婴儿相比,不仅情绪行为表现异常,而且智力发展水平低下。此后,研究者将这些婴儿分成两组,第一组迁居到丰富多彩的正常环境中,并有成人很好的照顾和引导;而第二组仍处在孤儿院单调的环境中。一年后,这两组儿童的智力水平出现了明显的差异:第一组儿童的智力远远高于第二组;随着在不同环境和教育影响中生活时间的延长,两组儿童智力发展的差异愈加显著。

总之,学前教育是人的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科学的有计划的高水平的学前教育必将对受教育者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为受教育者的人生发展奠定终生受用的基础;而失败的学前教育也将对受教育者的一生产生消极、难以弥补的影响。

篇13:学前教育调查研究论文

摘要:针对社会上“幼儿英语热”的现状,提出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英语课程学习中应注重幼儿英语教学技能训练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增加社会竞争力,并根据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教学;幼教技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学前教育提出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的目标,这将迎来学前教育真正意义上的“春天”,也势必掀起幼儿英语学习的又一次狂潮。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英语从12岁开始学,错过了学习语言的最佳期。目前.许多幼儿园根据自身条件进行幼儿英语教学。努力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语言认知环境,培养幼儿多元文化视野,在其兴趣和经验范围内积极开拓幼儿英语教学的路子。正是因为幼儿园英语的日益普及和双语教育的推广.需要越来越多既掌握幼儿教育理论,又具备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并同时熟悉幼儿英语教学的合格幼儿英语教师。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幼儿师资的主要力量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各省、市也相继出台了五年制学前教育招生政策,以期增加学前教育师资的数量和质量。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基本功扎实,专业技能过硬.在一线的幼教工作中受到了广泛好评。在《纲要》的引导下,学前教育的如火如荼势必会让幼儿英语成为各个幼教机构所开设的重要课程之一,加强学生在幼儿英语教学方面的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定会增强该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笔者在教学中坚持将幼儿英语教学技能同课堂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与完善创造了条件。

一、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幼儿英语教学在学习初期,笔者会先让学生通过对一堂幼儿英语课的观看与探讨,让学生认识到:① 幼儿英语学习只是启蒙教育, 目的并不是让幼儿会背、会写多少单词和句子;② 在幼儿英语教学中,幼儿是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支持者和合作者;③幼儿学习英语注重听、说,要让幼儿从“听”开始,获得标准的语音输入;④ 教师在幼儿英语教学中要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积极、和谐的氛围,帮助幼儿个性和潜能的发展;⑤ 幼儿对语言的模仿能力、记忆力都优于成人,敢于大胆开口,因此对幼儿进行英语教学应该赶在他们年龄较小的时候:⑥幼儿英语教师并不需要讲解难度较大的语法和使用较为复杂的课堂用语,但是教师的语音、语调必须是纯正的,为幼儿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⑦ 幼儿英语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幼儿英语教学技能。

二、帮助学生开口“说”英语

英语对于大多数该专业学生来说是一门难度较大的学科,他们基础差、学习方法缺乏,往往是听、说、读、写一样也没学好,对英语产生了厌学情绪,学习效果自然不好。

针对该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所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让学生开口“说” 英语。通过与学生的交谈,笔者注意到该专业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初期都渴望学好英语.但是由于教学水平的地区性差异使得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总体说来,英语口语好的学生比那些口语差的学生更愿意学习英语,如何帮助学生开口“说”英语呢?让学生“听”纯正的英语。英语技能总是把“听”放在第一位的,没有正确的“听”就没有正确的“说”。

关于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堂教学实践初探

该专业大部分学生由于受到地区教学水平差异的影响造成了语音上的部分缺陷。

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在在线英语听力室上选择了适合该专业学生水平的听力短文来帮助学生学会“听”。该网站上的儿童英语小故事、365个英语简短小故事、安徒生童话等不仅难易适中,而且和他们今后从事的幼教工作密切相关。除了给学生听英文故事外。还可以让学生接触一些英文歌曲、原声电影等,课问还可以给学生看些美国达人(America’S got ta1.el1),英国达人(Britain’S got talent) 等英美综艺节目,在起到“灌耳”的同时,又可以让学生了解英美文化,一举多得。学生获得了正确的语音输入,渐渐就会有“说”的愿望了。

2.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开口“说”英语。幼儿语言模仿能力强.有较好的语音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语音纯正、优美、语调自然,如果幼儿模仿了错误的语音,纠正起来就很困难。枯燥的音标、读音规则的学习只会让学生倍感乏味,减弱其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轻松愉悦的“说”,笔者会在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中加入适量的146 f 薄柱撕屯1 .10 总第238期英语歌谣、手指游戏等,在训练学生大胆开口“说”的同时,使他们获得相应的幼教技能。

在一年级时,尽量选择一些难度较低、容易记住的内容,如Little Tigers,Peek—a~Boo等,并且尽量采用集体练习的方式;过渡到二年级时,可以选择一些内容丰富,有一定难度的训练内容,如If you’re happy.ClapYour Hands等,这~ 阶段可以让学生分组练习、表演:到高年级时,可采用让学生课外自学并上讲台“教” 的方式让学生接受到更多的内容.同时也起到帮助学生练“胆” 的作用,还可让学生尝试改写或自编英语歌谣、手指游戏,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为了对学生的训练起到督促作用,也可将英语歌谣、手指游戏等考查作为学生期末总评的一部分。

除了英语歌谣、手指游戏的训练外,笔者还会选择一些简短的英语动画片让学生观看,通过语音、语调的模仿,进一步帮助学生“说”纯正的英语。此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幼儿英语教师课堂用语.让学生在幼儿英语课堂中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帮助学生完善综合教学技能

如前所述,笔者在该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幼教技能的培养,除了上面介绍的一些方法外.还将英语教学同其它的教学基本功相结合,促进学生教学技能的发展提高。如:每周要求学生交一份英语书写作业,晚自习时让学生到黑板前进行英语板书、简笔画练习,引导学生利用美术手工课上学到的东西去制作英语教具,等等。

笔者在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中将学生实际情况、教学实践同学生的教学技能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教学技能,也为学生今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在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受到各级幼教机构的欢迎与好评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该专业学生正面临的激烈竞争,为了帮助学生在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在其英语学习过程中加强幼儿英语教学技能的训练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l】陈丹.关于学前教育英语专业开设幼儿老师英语口语训练课的思考和尝试[JJ.职业技术,,(6).

【2】黄渊柏.对我国目前幼儿英语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J.幼儿园教育教学,,f4).

【3】张艳君主编.园本幼儿英语教学实践研究[MI.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聂灿辉.少儿英语师资岗位职业技能培训教程[MI.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5】杨文.幼儿英语教学法【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篇14: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改革探索教育论文

在面临如此众多的问题下,应做出怎样的改变使高校汉语言文学脱离这种尴尬处境,如何调整才能让大学生对这门课程充满期待而不是厌倦,解决这些问题成了当前高校人文教育中需要重点关注的话题,想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必然需要对当前的教育模式进行深入挖掘并科学探索,在结合以往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通过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的转变从根本上对汉语言文学课程做出改革,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修养。

2.1 教材编排及选择

教材内容的得当对学生兴趣的提高有直接的作用,选择内容时应根据高校学生的专业实际挑选教材内容教学,在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将语言的精神继承性及工具应用性在讲授课程时表现出来,内容涉及到人文精神领域时可以结合文章中表达出的感情和体现出的内涵进行细致生动的讲解,对学生体会人生真谛及永恒情感等能起到引导和鼓励作用,同时在学生的个性及人格完善方面有更为积极的影响。内容涉及到应用性文章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对文字表达能力,对语言概括抽象能力的实际运用,也就能在驾驭语言文字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技巧提供。

2.2 教学方法模式的转变

目前的众多高校多媒体教学都已经普及,利用这样的科技优势可以很好的实现对教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存在弊端就是学生和教师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互动,单纯的被动接受知识不会引起学生太大的兴趣,如今可以通过各种终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更多兴趣,对有些可以使用多媒体演示及进行艺术欣赏的课程完全可以依靠科技手段实现,课堂中设置不同的场景模式进行对话或者表演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参与到课程的教学中来,更有利于知识的接纳和获取。

2.3 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上高校教师扮演的是一个讲述者和知识播撒者的角色,对于学生来说与教师之间难免存在距离,如果能够将教师的这种角色进行适当的调整,从一个严肃冷傲的长者变成一个亲切热情的朋友,那么在传授知识上会有更多的便利性,因为这种距离感的消失带来的是发自真心的交流,知识的碰撞也就会更加激烈,在生活中和学生打成一片,对个人发展及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都有积极的作用。

2.4 评测方式的改革

以往的评测方式局限在单纯的闭卷或者开卷考试,一张试卷决定分数显得不够全面和客观。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做到能够采用多种测评方式结合,开卷与闭卷并举,课堂活跃度及平时表现等多种形式综合来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测评,客观合理且能够引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在考生的答案评改上,要灵活处理答案标准,“言之有理即可”或者“没有错误就有正确的可能”等观点能够让成绩的客观性得到体现,在成绩的处理上可以摆脱以往的具体分数设定,以分级的形式作为最后评定结果比如ABC级别等能够让学生在心理上更乐于接受。

参考文献

[1] 邓楠.大学语文改革探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2] 杨秀芝.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3] 余亮开.大学语文教学的反思与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4] 赵飞.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改革的几点思考[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版),.

[5] 曾加荣.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与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6.

篇15: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改革探索教育论文

论文摘 要:高等院校中的汉语言文学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上的作用明显,而目前众多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面临很多问题,在结合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对现如今的教学模式做出相应的改革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就这类问题进行相关的探讨分析。

以大学语文为代表的高校汉语言文学能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在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社会事件的独立思索上有不可替代的引导作用[1],正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杨志坚所说的那样,大学语文主要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汉语的文字表达及理解能力,养成较高的汉语素养,提高审美水平,并通过有关文章的学习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高等院校的大学语文发展有几十年的历史,而对于以该课程为代表的汉语言文学的改革却一直在持续,本文就汉语言文学的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在今后改革上应做出的努力进行相关的探讨分析。

1 高校汉语言文学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一直是放置在一个不被看好的角落当中,相对于高校中的其他选秀课程,以大学语文代表的汉语言文学一直是处在一个低级的位置,最明显的证据就是目前大学语文的课程已经从国家规定的108课时骤然缩减到36课时,而对已经压缩到不可在压缩程度的大学语文科目如今在大部分高校也是不能完全按规定执行,众多的大学生宁可用上课的时间睡觉或者玩手机更有甚者逃课,也不愿忍受这不到36课时的“煎熬”。如果认真分析一下的话,汉语言文学面临的现实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课程教学方向不准确

在目前的社会发展状况下,应用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实用主义在高校和社会中弥漫已久,大学语文为代表的汉语言文学至于能否满足学生对实用价值的欲望没有很好的定位,其仅作为文学素养提升及语言表达能力工具的地位似乎必然得不到更多关注,而教学上对此没有很明确的定位和指导性方向使这种观点更被人理所当然接受[2]。

1.2 课程属性难以判断

当前高校中的大学语文教学带有很大程度上的自由度,无论是从课程编排还是内容选定上都没有准确的规定限制,而且其属性一直没有给予确定,当需要作为公共课讲授时便以宣传基本文学知识作为目的,当需要提高人文素养时又以精神食粮灌输给学生,在具体的`作为上很难有真正的突破,其对人文思想传播的中的作用需要尽快实现[3]。

1.3 课程教学单调无趣

受传统填鸭式教育方式的影响,目前的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也存在有教师的主动地位盖过了学生的被动地位的情形,这对于整个课堂气氛来讲显然不会有很好的烘托和带动,教师依然采用熟悉的备课讲授分析板书等方式教学必然不会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相反这种单调无趣的课堂教学形式会让学生感到更加的反感,出现大批睡觉或缺勤的情况也就在所难免[4]。

1.4 课程考核目的单一

众多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依旧没有摆脱以往的考试模式,传统的闭卷考试让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兴趣也就大为缩减,采用单纯的知识问答的方式已经不适宜作为选修课的评价,在以试卷为基础的评价机制中灵活加入其他的评定指标成为未来课程教学中值得尝试的方式。

1.5 课程教授师资队伍问题[5]

课程教学的好坏主要还是决定在教师的教学质量上,能够选择学术水平教育水平高的教师作为课程主要讲师对课程的带动有积极作用。目前的高校教师队伍没有形成稳定的体制,在约束力上不受管制导致教学质量也有所下降,课程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群体也没有太多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