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塘连北京反思总结(共20篇)精选
推荐文章
小编给大家分享巴塘连北京反思总结(共20篇)精选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巴塘连北京反思总结,本文共20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巴塘连北京反思总结
学生对流行歌曲和距离他们比较近的歌曲最感兴趣,对于象《巴塘连北京》这样的民族歌曲兴趣不大。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用大家熟悉的流行歌曲《天路》导入,很快就吸引住了学生。通过谈话、说藏族话以及看藏族风土人情的图片,增进了学生对藏族的了解,仿佛走近了藏族的村寨。为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我采用了“攀登珠穆朗玛峰比赛”的形式让小组之间竞争,效果较为明显。
初听歌曲后我简要介绍歌曲的内容及创作背景,又加深了对藏族的了解。通过提问,在聆听中感受起伏的旋律象一条通往北京的金色大道,让学生在演唱时注意旋律的起伏以及一字多音,在师生互动中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藏族,表现歌曲的感情。
多种形式的反复演唱帮助学生把握歌曲风格,达到熟练演唱的目的。欣赏藏族舞蹈,感受藏族舞蹈的魅力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表现力。最后在歌唱、舞蹈和打击乐器的渲染中课堂气氛逐渐达到了高潮.虽然表演不是那么地道,但是同学们兴趣盎然,到下课还意犹未尽呢!
这首歌最难的是最后一句“巴塘北京紧相连”的节奏不容易把握。因此前面的铺垫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学藏族话“巴扎黑”时,顺带说出“唱啊跳啊巴扎黑”,很自然地过渡到“巴塘北京紧相连”这一句,较好地解决了难点。教学中有一个班我没有按这样的方式练习逐步推进,结果学生很难唱好。最后又回到前面再次学习。所以突破难点方法很重要。另外,在第一个班学习这首歌时,我的教学时间显得不够,原因是整节课教学节奏慢了一些,经过调整后,课堂紧凑,凸显了效果。
篇2:巴塘连北京反思总结
这首歌虽然短小但节奏有点难,在第一个班教学本歌曲时用了半节课才解决了本课的节奏难点,特别是最后一句 “巴塘北京紧相连”的节奏不容易把握,连续两个切分节奏十分拗口难学。到第二个班教学时,我让学生静静地多听范唱几遍,只花了五分钟,学生就基本会了。这使我想到了“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
音乐教育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把全部教学活动牢固地建立在听的基础上。在听唱模式中,学生首先通过聆听歌曲的节奏、旋律、情绪等,初步认识歌曲,再进行歌曲的学习。要想启发学生正确表现歌曲的感情,教师就必须通过范唱,让学生对歌曲有个初步感受,从而进入歌曲的意境之中。加入欣赏藏族舞蹈,感受藏族舞蹈的魅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表现力。最后在歌唱、舞蹈的渲染中课堂气氛逐渐达到了高潮.虽然表演不是那么到位,但是同学们兴趣盎然,到下课还意犹未尽呢!
篇3:巴塘连北京反思总结
歌曲《巴塘连北京》是一首流行于四川巴塘一带藏族聚居地区的民歌。歌曲结构十分简练,曲调短小而又优美,节奏富于舞蹈的律动感。它又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形式,由领舞者用牛角胡或二胡在队前领舞伴奏,男女分成两个圈,自右向左载歌载舞,故又称“巴塘弦子”。第二乐句的句首紧接着第一乐句的尾音,曲调在五度跳进后作了一个旋律波浪形的起伏,好似一条金色的大路逶延伸展,尽情地抒发了藏族人民向往首都北京和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1、巧妙导入,激发兴趣。用学生耳熟能详的音乐《青藏高原》进行导入,让学生从画面上了解藏族的风土人情,从一开始就调动了学习生的激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了解风情,舞蹈铺垫。通过介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西藏风情,学习藏族舞的基本舞步,学生活动热烈,积极性高,在学习舞蹈的同时,为歌曲的学习做好铺垫。
3、学习歌曲,润物无声。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歌曲的音乐逐步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让歌曲学习起来轻松有趣,歌曲中切分节奏的难点也轻而易举的得到了解决。
4、自由表现,共创高潮。学生在了解了藏族风情,学习了基本舞步,唱会了歌曲后,都表现得跃跃欲试,很有表现的欲望,设置此环节正好满足了学生的这一愿望,同时也讲本课的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
5、拓展延伸,知美赞美。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藏族民歌,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赞美之情。
篇4:巴塘连北京反思总结
这首歌虽然短小但节奏有点难,在第一个班教学本歌曲时用了半节课才解决了本课的节奏难点,特别是最后一句 “巴塘北京紧相连”的节奏不容易把握,连续两个切分节奏十分拗口难学。到第二个班教学时,我让学生静静地多听范唱几遍,只花了五分钟,学生就基本会了。这使我想到了“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
篇5:巴塘连北京反思总结
音乐教育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把全部教学活动牢固地建立在听的基础上。在听唱模式中,学生首先通过聆听歌曲的节奏、旋律、情绪等,初步认识歌曲,再进行歌曲的学习。要想启发学生正确表现歌曲的感情,教师就必须通过范唱,让学生对歌曲有个初步感受,从而进入歌曲的意境之中。加入欣赏藏族舞蹈,感受藏族舞蹈的魅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表现力。最后在歌唱、舞蹈的渲染中课堂气氛逐渐达到了高潮.虽然表演不是那么到位,但是同学们兴趣盎然,到下课还意犹未尽呢!
巴塘连北京反思总结篇3
歌曲《巴塘连北京》是一首流行于四川巴塘一带藏族聚居地区的民歌。歌曲结构十分简练,曲调短小而又优美,节奏富于舞蹈的律动感。它又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形式,由领舞者用牛角胡或二胡在队前领舞伴奏,男女分成两个圈,自右向左载歌载舞,故又称“巴塘弦子”。第二乐句的句首紧接着第一乐句的尾音,曲调在五度跳进后作了一个旋律波浪形的起伏,好似一条金色的大路逶延伸展,尽情地抒发了藏族人民向往首都北京和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1、巧妙导入,激发兴趣。用学生耳熟能详的音乐《青藏高原》进行导入,让学生从画面上了解藏族的风土人情,从一开始就调动了学习生的激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了解风情,舞蹈铺垫。通过介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西藏风情,学习藏族舞的基本舞步,学生活动热烈,积极性高,在学习舞蹈的同时,为歌曲的学习做好铺垫。
3、学习歌曲,润物无声。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歌曲的音乐逐步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让歌曲学习起来轻松有趣,歌曲中切分节奏的难点也轻而易举的得到了解决。
4、自由表现,共创高潮。学生在了解了藏族风情,学习了基本舞步,唱会了歌曲后,都表现得跃跃欲试,很有表现的欲望,设置此环节正好满足了学生的这一愿望,同时也讲本课的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
5、拓展延伸,知美赞美。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藏族民歌,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赞美之情。
篇6:巴塘连北京反思
通过歌唱与欣赏使学生了解藏族风土人情及藏族歌舞风格,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能正确熟练演唱歌曲。
能听出跳简单的藏族舞的动作,并能利用舞蹈更好地学习歌曲。
唱好跨小结切分音,连音线,圆滑线。听录音《天路》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耶喂,带我们走近人间天堂 ”。
韩红的一曲《天路》你我耳熟能详,也是家喻户晓。曲美、词美、景美、意境美,在歌唱家韩红如同天籁般的歌喉中得到了完美的演绎。
青藏高原海拨几千米,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就在青藏高原。由于山高冰封的时间很长。公路的修筑是非常困难的。每当一地的工路修筑起来当地的人民的心情是非常激动。歌曲《巴塘连北京》正是这样背景的反映。
篇7:巴塘连北京反思
学完《巴塘连北京》这首歌曲后,我在5年级这个班为这首歌曲教了几个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按照学生
平时上音乐课的分组,给每组学生一节课的时间对这首歌进行排练,并提示他们课后可做的道具,在下 一节课将进行表演比赛。结果,大部分的学生都很认真,就连平时上课比较调皮的男生,也很积极,虽然他们并不会跳藏族舞,动作也不是很规范,但他们集体荣誉感却很强,表演得非常的投入。
最让我感动的是: 孩子们竟然排练得忘记回家吃午饭,孩子们这种精神深深的感动了我。通过这次表演比赛,孩子们在体验中对这首歌更加的熟悉了,对藏族的音乐、舞蹈风格和民族服饰也 有了更多了解。我觉得以后要经常进行这样的活动,对提高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有很大帮助,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表现音乐能力。
篇8:巴塘连北京反思
一、寓教于乐
边唱、边放映藏族人民歌舞画面,视听结合,效果
教师范唱曲调,并边唱边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做好示范。
二、创造表现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用指挥图式划拍,慢速度视唱前6小节。注意唱好连线(连音线、圆滑线)及乐句的完整性。
学生分组视唱后5小节,教师巡视,学生间相互交流学习。
完整地唱好全曲。注意强弱节拍感
注意连线一定要唱好,这是表现藏族歌曲风格的重要手段。
三、完美结课
用自制的道具及藏族基本舞蹈动作边唱边演,表达藏族同胞欢乐的情绪。今天我们又一次领略了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藏族,了解了他们独特的风土人情。同学们,不同的音乐把我们感染,不同情感把我们吸引,独特的文化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让我们为之赞叹,今天我们用歌声用舞姿来感受民族文化,以后愿大家通过音乐课这条纽带继续品位中华民族渊源文化。这首歌曲旋律不长,但是由于具有浓厚的藏族民歌的风格,所以在学习中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学唱初期用慢速视唱,可以更好的把握旋律的准确性。对切分音的掌握是旋律的难点,所以必须单独练习。唱好连线,是表现藏族歌曲风格的重要手段。并要学生分清连音线和圆滑线的区别,使学生能更好唱技巧。
篇9:巴塘连北京教学反思
这首歌曲旋律不长,但是由于具有浓厚的藏族民歌的风格,所以在学习中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学唱初期用慢速视唱,可以更好的把握旋律的准确性。对切分音的掌握是旋律的难点,所以必须单独练习。唱好连线,是表现藏族歌曲风格的重要手段。
在歌曲处理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和学生一起分析歌曲,让学生自己找出适合本课歌曲的演唱方法及演唱情绪。这样学生在进行演唱时就会增强演唱的兴趣。也可以在学生出现错误时使学生印象深刻,便于加强学生的音乐感。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是让学生更好的走进音乐课、走进音乐的一个有效手段。
由于旋律有一定的难度,学习时花了不少的功夫,虽然藏族歌曲的风格大家不是很陌生,但是这首歌曲唱起来却有些拗口。无论表演形式如何,演唱是基本,也是必须掌握的,所以即使再难,也要先解决演唱的问题。
篇10:巴塘连北京教学反思
《巴塘连北京》是一首流行于四川巴塘一带藏族聚居地区的民歌。歌曲结构十分简练,曲调短小而又优美,节奏富于舞蹈的律动感,它又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形式,由领舞者用牛角胡或二胡在対前领舞伴奏,男女分成两个圈,自右向左载歌载舞,故又称“巴塘弦子”。
此曲大部分为一字多音的歌词,民族风格突出,歌曲旋律也跌宕起伏,学生学唱不容易上口。为了使学生能够唱准歌曲,让学生在多听歌曲范唱的基础上,我觉得有必要逐小节领着学生听唱曲谱,这样对学生唱准歌曲有一定的帮助。我在范唱的这一环节中,着意将歌曲演唱的速度放缓,让学生注意听清哪些字是唱一字两音的,哪些字是唱一字三音的,学生通过此环节可以在心中明确旋律的走向,这对唱准歌曲也很有帮助。
篇11:巴塘连北京教学反思
本周我进行了《巴塘连北京》这首歌的教学。这是一首藏族歌曲,同学们对藏族比较熟悉,我首先让学生说说他们所了解的藏族的生活以及藏族的风土人情,同时播放歌曲作为背景,这样就不知不觉地对本课的歌曲旋律有了一次认识。
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我让学生唱唱自己会唱的藏族歌曲,比如《北京的金山上》、《青藏高原》等,在学习当中找找并体会藏族歌曲的音调风格。同时播放了一段藏族舞蹈,还让学生跟着音乐跳跳藏族舞蹈,从而加深印象。
在聆听歌曲的范唱、歌曲学习、歌曲处理、歌曲演唱、以及后面的歌曲表演音乐实践活动时,我都时时贯穿着音乐。使学生在本节课中始终在音乐的氛围中歌唱、舞蹈、欣赏以及表演,不让每一个环节脱离音乐。
不足之处:五年级的学生在表演和表现方面有些害羞心理,不像低年级的学生那样敢于表现自己,因此在组织学生表演时效果不是很理想,以后要采取更好的办法激发学生的表现能力和欲望。
篇12: 《巴塘连北京》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歌曲《巴塘连北京》是一首藏族民歌,学生对藏族歌曲掌握得不太好,而且学习兴趣也不高,在这首歌曲教学时,我首先介绍了歌曲《巴塘连北京》是什么意思。这首歌曲讲的是藏族地区海拔很高,长年冰冻,要想修路十分困难,要是哪个地区的公路修好了,人们就会载歌载舞的庆祝一番,表现了藏族人民向往北京,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心情。
这首歌曲旋律不长,但是由于具有浓厚的藏族民歌的风格,所以在学习中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学唱初期用慢速视唱,可以更好的把握旋律的准确性。对切分音的掌握是旋律的难点,所以必须单独练习。唱好连线,是表现藏族歌曲风格的重要手段。并要学生分清连音线和圆滑线的区别,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演唱技巧。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让学生聆听范唱歌曲,听听藏族人民发自内心的声音,感受歌曲情绪,试着想一想,如果你也是当地人民,金色的大路像彩虹一样修道了我们家门口,你会怎样?我让学生畅所欲言,孩子们的话也都能扣住主题,并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使学生在演唱时能声情并茂的进行表演,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歌曲学会后,我又教学生学跳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像典型的藏族弦子步,孩子们学得不亦乐乎,我叫男孩子脱掉一个衣服的袖子,像藏族人民的服装那样,摔着袖子跳舞,把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孩子们载歌载舞表现得特别认真,真的感觉身临其境了,我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五年级的歌唱教学《巴塘连北京》这节课上,学生不仅仅是学会演唱了本首歌曲,更重要的是通过歌曲,对青藏高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从而在演唱本首歌曲时情绪更加浓厚。
《巴塘连北京》这首歌曲的走调起伏较大,连音和切分音较多,因此在这节课的备课上我也注重学生对切分音的学习:首先我在范唱曲调时,采用4|2拍的指挥图式划拍,慢速试唱前六个小节,并将歌曲的7—11小节单独板书在黑板上,引领学生一起学唱。起初,学生们对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不了解,歌唱时不能很好地完成歌曲的节奏。这样就对切分音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形式造成学习的难度。于是我将有切分音的连音单独列出,以4|2拍的节奏形式教学生打节奏,感受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的区别,以及在有连线的情况下演唱一共有几拍?学生在打节奏的方式上能初步的完成教学目标,对切分音有了初步的了解。能感知切分音对演唱歌曲时达到的效果。
有了对切分音的`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就完成了一大半。为了能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我以地理地貌知识导入,介绍我国青藏高原的地理特征,告诉学生在青藏高原,山高冰封的时间较长,公路的修筑是非常困难的。每当一地的公路修起来,当地的人民心情就非常的激动。人们兴奋,愉悦的心情难以掩饰,就载歌载舞起来。那么这首《巴塘连北京》就是这样的背景反映。学生在有了这样的介绍之后,情绪立即调动起来,将这首歌曲演唱的非常声情并茂。
篇13:《巴塘连北京》教学反思
《巴塘连北京》教学反思
核心提示:五年级的学生对流行歌曲和距离他们比较近的歌曲最感兴趣,对于象《巴塘连北京》这样的民族歌曲兴趣不大。在上了五(5)、五(4)两个班级之后,我觉得用《珠穆朗玛》这首歌曲导入,学生并不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
五年级的.学生对流行歌曲和距离他们比较近的歌曲最感兴趣,对于象《巴塘连北京》这样的民族歌曲兴趣不大。在上了五(5)、五(4)两个班级之后,我觉得用《珠穆朗玛》这首歌曲导入,学生并不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用大家熟悉的流行歌曲《天路》导入,很快就吸引住了学生。通过谈话、说藏族话以及看藏族风土人情的图片,增进了学生对藏族的了解。初听歌曲后我简要介绍歌曲的内容及创作背景,学生又加深了对藏族的了解。通过提问,在聆听中感受起伏的旋律象一条通往北京的金色大道,让学生在演唱时注意旋律的起伏以及一字多音,在师生互动中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藏族,表现歌曲的感情。多种形式的反复演唱帮助学生把握歌曲风格,达到有感情地演唱的目的。欣赏藏族舞蹈,感受藏族舞蹈的魅力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表现力。最后在歌唱、舞蹈和打击乐器的渲染中课堂气氛逐渐达到了高潮,虽然表演不是那么地道,但是同学们兴趣盎然,到下课还意犹未尽。
这首歌最难的是最后一句“巴塘北京紧相连”的节奏不容易把握。因此前面的铺垫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学藏族话“巴扎黑”时,顺带说出“唱啊跳啊巴扎黑”,很自然地过渡到“巴塘北京紧相连”这一句,较好地解决了难点。教学中,五(8)班我没有按这样的方式练习逐步推进,结果学生很难唱好,最后又回到前面再次学习,所以突破难点方法很重要。另外,在第一个班学习这首歌时,我的教学时间显得不够,原因是整节课教学节奏慢了一些,经过调整后,课堂紧凑了,也凸现了效果。
篇14:巴塘连北京教学反思
课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的真实的故事。语言朴质而生动,洋溢着浓浓的真情。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像李博士一样的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从而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像含苞的即将凋零的花朵,他在静静地期待着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中国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反思这节课,我觉得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遗憾。
一、在品味课文时,对学生朗读指导还欠缺。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体会语句含义,激发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把感情表达出来。学生有时朗读不到位,例如: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重点是要学生体会小钱的不幸,悲伤与绝望,朗读时要读出这样的感情来。学生在读的时候,感觉完全是为了读而读,朗读时声音也不够收放自如,声音上扬,因此感情没有到位,没有达到朗读的目的。如当时,我能够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并给予恰当的范读,用声音带动学生,将会对学生进一步感受文本,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起到作用。
二、在课文讲授中,忽视了对部分关键词语的感悟。比如“唯有”,虽然读了句子,但没有对“唯有”进行深入挖掘,这里为什么要用这个词,用这个词,你有什么感受?这样对课文的内容就挖的更深了,就能让学生体会到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
三、课文的主题是颂扬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和爱心,但是对于这个主题的点拨和深化还不够。
四、自身应变能力不够灵活。对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的评价语言比较单一,有些语言不够干净利落,这些还需在教学中多多锻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正视自己的不足,踏踏实实地把课文中最基本的、最优秀的东西,教给学生。
篇15:小学音乐巴塘连北京说课稿
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选的都是少数民族的音乐,旨在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极其风土人情,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巴塘连北京》是新人音版第十册第二单元《欢乐的村寨》其中的一个教学内容。歌曲为2/4拍、C宫调式、二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歌词把东方的彩虹比拟成通向北京的云间金色大路,十分形象生动。第二乐句的句首紧接着第一乐句的尾音,曲调在五度跳进后作了一个旋律波浪形起伏,好似一条金色的大路逶延伸展,尽情地抒发了藏族人民向往首都北京和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歌曲结构十分简练,曲调短小而又优美,节奏富于舞蹈的律动感,它又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形式,由领舞者用牛角胡或二胡在队前领舞伴奏,男女分成两个圈,自右向左载歌载舞,故又称“巴塘弦子”。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能够唱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学乐谱,个别学生学习乐器,识谱能力强,在音乐学习中能起到较好的引领作用。在演唱方面,气息的运用、声音的控制能力有待提高。在识读乐谱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于跨小节的节奏把握困难,视唱音准欠佳。对于这一特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师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通过节奏训练的方式,层层深入的步入跨小节的节奏,使学生首先读准节奏,再通过多方聆听、教师多次范唱以及跟范唱接唱等形式,结合肢体动作逐渐准确演唱难点乐句,同时利用钢琴牵引学生矫正音准,在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识谱能力、提高音乐技能、培养音乐表现力。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少数民族藏族的音调风格和风土人情,以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初步了解巴塘人民对党对祖国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模仿、聆听、体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手段,通过旋律接龙、自主学习等形式,流畅自如的完成歌曲演唱,表达歌曲感情。
3.知识与技能目标:
感受了解切分节奏,高音能够用感情演唱,掌握一定的发声方法。
体验弦子舞的最基本舞步。
教学重点:能够用连贯的气息、准确的舞蹈动作和优美抒情的歌声进行《巴塘连北京》。
教学难点:歌曲中第2、3小节中连音线、圆滑线的唱法,跨小节的切分音的唱法。
学生准备:
1、通过不同的方式搜集资料,了解有关西藏、巴塘、藏族人的知识,收集相关文字及图片资料。
2、听一听藏族民歌。
教师准备:
1.练习藏族舞蹈。
2.搜集有关西藏、巴塘、藏族人的文字及图片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时空穿梭,我们来到了四川西藏巴塘,巴塘的人们在干什么呢?
(播放视频:太空中旋转的地球——西藏地图——巴塘)
(视频截自:北纬30°·中国行远方的家:弦子故乡巴塘)
教师课件出示:播放视频《巴塘的弦子》。
教师:看巴塘人跳得多热闹,我们也来跳一跳。
学生站成圆圈,模仿视频舞蹈动作跳起弦子。
老师边跳遍提醒:“三步一撩”、“一步一靠”、“跺踏步摆袖”、“献哈达”……
二、学习巴塘弦子舞。
1.了解巴塘弦子舞。
教师:刚才我们和巴塘人一起领略了他们的弦子舞,怎么样开心吗?你对弦子舞有多少了解呢?
视频播放《巴塘弦子简介》。
弦子,发源于四川巴塘,又叫“巴塘弦子”。巴塘弦子舞是一种优美抒情的藏族舞蹈,具有“长袖善舞”的特点,表演时,由数名男性持拉弦乐器“毕旺”(胡琴)在队前演奏领舞,其余舞者则和他们一起边歌边舞。
“三步一撩、一步一靠”是巴塘弦子舞的基本律动特点,其含胸、颤膝及长袖的绕、托、撩、盖等动作形成了不同一般的地域舞蹈特色。每逢喜庆佳节,集会野营、劳动之余,人们聚集在坝子跳起弦子舞。
2.学习弦子舞。
教跟着老师学几个简单的弦子舞动作:
第一个动作:平步拂袖手。第二个动作:踏点步双晃手。
第三个动作:三步一撩。第四个动作:甩袖拂胯手。
第五个动作:跺踏步摆袖。第六个动作:献哈达。
教师:学会了这些动作,下面就请大家自由创编组合,表演整首歌曲。
(学生分组创编组合动作。)
播放《巴塘连北京》伴奏音乐。
学生分组表演自己的动作组合。
3、评价激励
(1)小演员自评
(2)老师总结小演员的表演、观众的表现,以激励为主。
4.弦子舞歌舞表演。
个别表演
三、自主学唱《巴塘连北京》。
1.初步感受音乐。
课件播放《巴塘连北京》伴奏音乐,教师范唱歌曲。
这首歌曲的速度、曲调、情绪有什么特点?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找一找这段旋律都由哪些音组成。
2、学唱歌曲。
课件播放《巴塘连北京》歌曲。
(学生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3、结合乐谱,视唱法与听唱法相结合,解决难点乐句。
教师:说说自己在听唱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1)跨小结的切分节奏。
解决方法:①划拍视唱“彩虹啰”,把握节奏。
②强调长音后面的尾音“6”。
(2)一字多音:北京。
解决方法:①视唱准确掌握旋律。
②从“北”字的字音入手,引导学生以拼字的方法“bei—ei”,采取归韵的方式,结合语调唱准、唱清一字多音。
(3)一字多音:“紧相连”。
解决方法:
①体会前十六后八紧凑的音乐感觉。
②将节奏与歌词涵义以及语感相结合,配合击掌动作准确演唱。
4、练唱歌曲。
(1)、伴随音乐,师生接龙,尝试演唱歌曲。老师唱第一句,同学们唱第二句……
(2)、学生随老师的琴声齐唱歌曲。
(3)、点生演唱歌曲,一男一女PK赛。学生点评。
⑤、完整的随伴奏音乐演唱歌曲。
4、唱好歌曲。
(1)、把握歌曲整体感受。
巴塘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没有车也没有铁路,所以呢巴塘人民很少和外界交往,特别想了解外面的世界,特别想走出去看一看,这条路能把巴塘和向往已久的北京紧紧相连,可以说这是一条寄托着巴塘人民梦想的路。……所以这首歌曲表达了藏族人民对公路修筑好后的喜悦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川藏公路”圆了她们的梦想,她们亲切地称它“金色的路”,从此那里就传唱出了很多像《巴塘连北京》这样的歌曲。
提问:如果你是生活在那里的人,看看身边美丽的景色,想想可以去北京_看升旗了,你会用怎样的歌声来演唱呢?
学生练习
(2)、引导学生近一步总结歌曲特点,介绍这是一首四川巴塘的藏族民歌。
教师:由于多数藏族人都是以放牧为生的,放牧闲暇眼望着一望无际的高原,是那么的无拘无束,于是唱出的歌儿也像他们的心境一样无拘无束。他们的地域辽阔,
因此长音较多;还有许多衬词、一字多音,节奏变化,疏密相间等。
听老师范唱长音。
提问:刚才老师在这个长音处延长了几拍?
学生跟着老师学唱。
指导衬词“啰”的唱法:演唱衬词“啰”要用甜美的声音,近一步抒发情感。
介绍藏族民歌特有的颤音唱法,指导学生模唱:
教师在乐句末长音处融入颤音进行范唱,学生体会与自己唱得有何不同?
①教师范唱,学生聆听体会颤音演唱的特点。(2个颤接1个长音)
②引导学生结合眼神以及晃头动作体验颤音。
长音加颤更加凸显什么感情?
学生:幸福、自豪、神气。
四、延伸拓展
教师:同学们,藏族人民个个能歌善舞,西藏是歌唱家的摇篮,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每天劳动之余会对着辽阔的草原、宽广的天空放声歌唱,你听!那高亢、嘹亮、自豪的歌声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世界屋脊、雪域高原……
课件播放《青藏高原》歌曲。
师点击课件,学生听赏。
五、教学小结:
巴塘——弦子的故乡,歌舞的海洋。巴塘弦子不仅风靡全国,而且蜚声海内外,成为了藏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为我们的民族艺术骄傲自豪吧!随着悠扬的琴声,让我们跳着婀娜的弦子结束今天这节课。
篇16:小学音乐巴塘连北京说课稿
教学目标
1.在感受、体验、实践学习中,了解藏族风土人情,领略藏族民歌风格,以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学唱歌曲《巴塘连北京》并能创造性表现藏族民歌。
3.在学唱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以更好地表现藏族音乐风格。
4.体验藏族弦子舞中的基本舞步‘一步一靠’和‘三步一撩’。
教学重点
了解藏族风土人情及藏族歌舞风格。
教学难点
唱好跨小结切分音,连音线,圆滑线
教学方法
听音跟唱法、练习法、自学与引导相结合、合作式、对比法……
教学准备
手风琴、课件
养成教育训练点
引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1.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海拔的铁路是哪条铁路?(青藏铁路)
介绍青藏铁路通车:青藏铁路是在7月1日正式通车,它穿越青藏高原,海拨五千多米,创造了世界高原铁路的建设奇迹。它的建成通车对推进青海、x藏的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文化交流起到重要作用。
师:为了歌颂对青藏铁路做出贡献的建设者,有位作曲家专门写了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就叫《天路》。
2.多媒体播放歌曲《天路》flash
学生可以跟唱
提问:这首歌曲中唱的“人间天堂”就是美丽神奇的x藏(播放《巴塘连北京》伴奏音乐)
二、简单了解藏族
提问:世界上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上有一种白色的小花,你知道是什么花吗?(雪莲花)它不畏严寒,象征着藏族人民坚强勇敢的性格。
3.x藏自治区的首府是哪个城市?(拉萨)拉萨有一座最的宫殿是什么宫?(布达拉宫)
4.介绍藏族服饰――点开自己博客上的民族服装图
5.介绍民族礼仪—献哈达)
为了对远道而来的客人表示欢迎,他们会献上了洁白的哈达。
6.介绍藏族舞蹈弦子的特点
三、新课教学
1.初听《巴塘连北京》录音范唱
2.再听
听完后请同学们说一说歌曲的情绪速度怎样?
这首藏族歌曲有什么特点?
歌曲特点:x藏呢人烟稀少,地域辽阔,使得喜爱唱歌的藏族人民尽量将歌声唱得悠远绵长,所以形成了独特的民歌风格。歌唱的时候音色高亢明亮,曲调婉转悠长。
3.按节奏朗读歌词
4.听音跟唱
轻轻地跟音乐唱一唱。
5.解决难点
你觉得唱着有困难的地方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它。
(提示:切分音、圆滑线(唱的圆滑些)和连音线)。
6.学生齐唱,教师纠错
7.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8.分组唱一唱,相互评价
9.弦子舞表演歌曲
教学生简单的弦子舞动作
播放《巴塘连北京》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绕教室围成大圈伴随《巴塘连北京》的音乐跳藏族弦子步。
10.提问
你对这首歌曲的歌词是怎么理解的?
……巴塘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没有车也没有铁路,所以呢巴塘人民很少和外界交往,特别想了解外面的世界,特别想走出去看一看,这条路能把巴塘和向往已久的北京紧紧相连,可以说这是一条寄托着巴塘人民梦想的路。……所以这首歌曲表达了藏族人民对公路修筑好后的喜悦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11.歌曲处理
师:你觉得应该怎样唱才能唱出修起了铁路,巴塘人民激动的心情呢?
(速度、情绪、声音……)
12.学生用各种方式表现歌曲.(唱唱\奏奏\演演
四、小结
篇17:小学音乐巴塘连北京说课稿
学习目标:
1、能正确熟练演唱歌曲。
3、能听出跳简单的藏族舞的动作,并能利用舞蹈更好地学习歌曲。
4、唱好跨小结切分音,连音线,圆滑线。
重点难点突破
一、组内交流,对学群学
组长负责,先同桌互助、交流前置小研究,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组内群学。组长安排好汇报、展示的内容及详细分工。
二、展示汇报,引领点拨(导、练、评)
一、情境导入:听《青藏高原》
师:美好的诗,感人的歌象从高原雪山倾泻而下的河,时空已挡不住它奔向大海的冲动,藏族人日夜聆听的歌也早已跨过时空飞向远在千里之外的我们,引导我们走进神奇而美丽的x藏。
二、走进x藏,了解x藏风土人情
师:到过x藏吗?能把你所了解的x藏与大家分享吗?
(1)x藏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在那可仰望世界山峰——珠穆朗玛峰(2)在那可观赏雄伟的世界上海拔的建筑——布达拉宫(3)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江(4)服饰、礼仪、文字、献哈达(5)藏族歌舞:刚才我们感受了藏族独特风土人情,藏族素有“歌舞海洋”之称,歌舞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听过哪些藏族歌曲,会哼唱吗?歌曲特点:地域辽阔,人烟稀少,平时说话养成大声讲话习惯,日久天长,就形成了一种独特艺术风格,高原艺术特色,歌唱时音色高亢明亮,曲调婉转悠长,节奏律动强,衬词运用增添民族特色。师:歌中有舞,舞中有歌,歌舞一体构成了一种独特艺术风格,锅庄舞,弦子舞是藏族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民间歌舞,他们用舞来歌颂。(6)那他们歌舞时主要会用上什么乐器伴奏?(介绍藏族乐器)
三、感受藏族歌曲风格,学唱歌曲《巴塘连北京》
1、初听歌曲
师:巴塘人民非常热情,用歌声来迎接我们,听,远处传来了动听的歌……
请把你初听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2、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优美的旋律吧!用“lu”哼唱,连贯圆润哼唱曲谱
3、歌中把彩虹比作云间金色的路,那这是一条怎样的路?请仔细再听录音范唱生:这条路能把把塘和向往已久的北京紧相连,每当一地公路修起,当地人民非常高兴,唱歌跳舞,歌唱祖国感谢党,让我们也来一起歌唱吧!(加歌词演唱)
4、不足之处纠正(请同学们把刚才这局再唱给老师听听,老师再想听听这非常有特色的一句。
5、接口唱师生生生
四、歌曲情绪激发1、师:刚才我发现有些同学演唱时已非常投入了,你觉得应该怎样唱才更能体现当时修起了公路,藏族人民激动心情?生:加上衬词改变速度。2、师:巴塘山水连着北京,巴塘人的心更向着北京,如今高原上不但修起了公路,更成功修成了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
师:天路让藏族人民从此走向幸福大道,他们无比欢欣鼓舞,赞美幸福生活,此时心情激动欢欣鼓舞,有的甚至流下了泪。3、那就让我们更加投入,带着深切感受来歌唱吧!
五、拓展延伸,情感表达1、喜讯传到巴塘,他们更是欢欣鼓舞,此时他们会怎样传颂这美好生活!小组创编
2、展示(小组展示创编成果)
总结拓展
今天我们又一次领略了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藏族,了解了他们独特的风土人情。同学们,不同的音乐把我们感染,不同情感把我们吸引,独特的文化让我们为之赞叹,今天我们用歌声用舞姿来感受民族文化,以后愿大家通过音乐课这条纽带继续品位中华民族渊源文化。
篇18:北京反思总结
《北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里面的一篇课文。这组课文共由《识字二》《欢庆》《北京》《我们成功了》《看雪》这几篇课文组成。全组课文都是围绕“爱祖国”来进行选材编排的。其内容突出了歌颂祖国的悠久历史、大好河山、灿烂文化和民族精神,其目的是培植学生爱祖国、爱首都、爱中华民族的情感。《教参》要求在本组课文的教学中要多让学生进行朗读,在读中感悟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同时要求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祖国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赞美、热爱之情。
《北京》是我们祖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我想作为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知道。但作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对北京略知一二,但北京到底有哪些美丽的地方?“美”在哪里?如果没有去过北京的孩子或没有父母帮助认识北京的孩子可能都不是很清楚吧!但让这些孩子能更直观地认识北京,让其心走进北京,热爱北京。我想这是一个语文老师教会孩子学会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灿烂悠久的历史的第一步吧!所以我决定选下这篇课文,在 “教学开放周”活动中,让我自己和学生一起去更多地感受、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
选定课文后,我就在想,北京虽然常挂在我们的嘴边,其实它离我们还是很远的,它到底是怎样的一座城市对于孩子们来说更是模糊的。而本组课文又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能更直接地感受到祖国的美。
于是我在执教之前安排了自己和学生收集与“北京”有关的资料“三步曲”。我首先要学生搜集北京的历史资料,对“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有大致了解;接着我要学生搜集北京到底有哪些 “美丽”的地方;最后我按课文内容有的放矢地布置学生收集“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柏油马路”“立交桥”、“名胜古迹”、“优美公园”“高楼大厦”等,让学生把对“北京”的认识从整体到部分进行“聚焦”,抓住重点对北京的美通过“窥一斑见全豹”的形式呈现出来。结果学生兴趣昂然,每个孩子都通过电脑、摘抄、剪贴等多种途径认识、了解了北京。
经过课前搜集资料,学生对北京已有了许多认识和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便把“朗读指导”与“美景展示”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课件欣赏美丽的北京的同时,再读相关文字,边读边想书上所描写的是否和课件展示的一样,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对北京的认识由抽象到直观,由表象到内化。这样就能更好的“读”,更深透的“悟”。
篇19:《北京》课后反思总结
《北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里面的一篇课文。这组课文共由《识字二》《欢庆》《北京》《我们成功了》《看雪》这几篇课文组成。全组课文都是围绕“爱祖国”来进行选材编排的。其内容突出了歌颂祖国的悠久历史、大好河山、灿烂文化和民族精神,其目的是培植学生爱祖国、爱首都、爱中华民族的情感。《教参》要求在本组课文的教学中要多让学生进行朗读,在读中感悟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同时要求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祖国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赞美、热爱之情。
《北京》是我们祖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我想作为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知道。但作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对北京略知一二,但北京到底有哪些美丽的地方?“美”在哪里?如果没有去过北京的孩子或没有父母帮助认识北京的孩子可能都不是很清楚吧!但让这些孩子能更直观地认识北京,让其心走进北京,热爱北京。我想这是一个语文老师教会孩子学会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灿烂悠久的历史的第一步吧!所以我决定选下这篇课文,在 “教学开放周”活动中,让我自己和学生一起去更多地感受、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
选定课文后,我就在想,北京虽然常挂在我们的嘴边,其实它离我们还是很远的,它到底是怎样的一座城市对于孩子们来说更是模糊的。而本组课文又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能更直接地感受到祖国的美。
篇20:北京课堂反思总结
能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感悟理解文本。本课出现了很多四字词语和意思深刻的词,为此词语教学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我在执教本课时,摒弃了简单枯燥的的讲解,而是将词语教学与阅读教学紧紧结合在一起,通过与多媒体图片的紧密配合,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方法多样化。这是一篇写景说明文,如何介绍才能让学生不但听得懂而且喜欢听呢?由老师来介绍,太枯燥了。我创设了坐快乐大巴去北京旅游的情境,让学生既当游客又当导游,这样,从“欣赏、朗读、感受”到“说话、表达、体验”,脉络清晰,层层递进,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第二段是按方位顺序写的,出现了“中央、前面、中间”等方位词。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种写作方法,但既然出现了,如果不加利用是否白白浪费了教学资源呢?不能说得太深,也不能弄得太枯燥,那该怎样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渗透?基于这些考虑,我制作了一个简单的方位示意图,让学生根据这一图示当导游来介绍的方法,如此一来,学生既掌握了课文中提到的方位,又对方位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还激起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但是教学确实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绝对的完美。当然对于我来说,遗憾就会更多。首先是教学中的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还设计了一个有感情朗读全文的环节,因为时间关系,不能进行;其次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把说写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亲身感悟的同时,由说到写,哪怕只写一句话,让孩子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多方面的语文能力。
总之,我认为这节课是一节真实、平实的课,虽然不尽完美,但一定能让学生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