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其他范文

传统色彩哲学思维对包装设计的启示论文(精选5篇)

时间: 李欢欢 互汇范文网

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传统色彩哲学思维对包装设计的启示论文(精选5篇)对应的作文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传统色彩哲学思维对包装设计的启示论文(精选5篇)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传统色彩哲学思维对包装设计的启示论文,本文共5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传统色彩哲学思维对包装设计的启示论文

篇1:传统色彩哲学思维对包装设计的启示论文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道家色彩文化构成了人们对色彩认识的雏形。南北朝时期,佛教进入中国并与中国传统道教、儒教“三教合流”,充实了色彩文化的内涵,它贯穿于中华民族色彩审美意识的各个领域,对中国的包装设计、绘画、服饰、建筑等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研究中国传统色彩哲学思维以及意象,对于探索民族包装特色与内涵提升本土包装的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有重要作用。

1.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传统色彩哲学意象

每种色彩形象的背后都隐藏着特殊的色彩密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讲求以大自然为师,再结合内心的感悟,分析和透视色彩的意象美,以自然为师,取之于自然而造福自然的思想被传播开来。它遵循客观现象――艺术意象――艺术形象的过程。即:色彩来源于现实生活,必须以现实美为源泉,经过设计师个人情感的铸造与再造,最终表现为客观现实与设计师主观情思有机统一的色彩哲学意象。如红色作为吉庆色在我国应用最为广泛,在我国各地每逢吉庆节日,红灯笼和对联处处可见,传统包装设计中更是不可缺少的用色。时至今日,“师法自然”的思想也同样应用于绿色包装设计的材料选择上,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节日礼品也纷纷推陈出新,利用柳条、竹子、麻绳为材料的包装,色彩自然、朴实,在时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一席之地。

2.情充于内,成像于外――传统色彩哲学思维的色彩创造

包装设计的使用功能有物质功能也有精神功能,除了考虑物质方面诸如:使用功能、安全功能等外更重要的是要考虑人的情感和人的情绪因素,而这些往往是语言文字所不能表达的,它只能通过包装色彩、造型、材料、图案、工艺等来体现,这其中色彩是最独特的精神语言。如中国古代宫廷包装多选用硬木等贵重材质,色彩自然浑厚,装饰部件多以金银为主,质朴而高贵,充分体现宫廷的至高无上,将包装的“精神功能”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富有内涵的色彩创造将包装的“精神”以视觉的形式展现了出来。传统色彩的形象化遵循这样一条思路:首先,通过概括、提取等手段,简化和明晰色彩信息,突出色彩特征。其次,讲求色彩组合的艺术处理,通过对称与调和,突出色彩的的装饰性与艺术性。再次,在杂乱中找秩序,突出色彩的意象特征。“情充于内,成像于外”的色彩哲学在传统包装设计中有深刻的体现,通过简化和提炼的规则化处理,增强了色彩行为与性格的可识别性,在突出色彩外部特征的同时,通过“外象”窥知“内情”,达到互观共照、意象共生。

3.传统色彩哲学思维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启示

中国传统包装史是构成中国文化史的重要部分。在早期人类社会生活中,因包装材料和工艺所限,包装色彩纯朴自然,基本以材料本身的色彩为主。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社会等级制开始在包装色彩中体现了出来,红色与黄色做为宫廷用色的基调被确立下来,而民间色彩基本倾向于中性色和间色。进入了现代社会,寻求合理的传统色彩搭配并将其科学应用于包装设计当中,成为发掘传统包装精神彰显民族气质的重要手段。

3.1红色作为吉庆色广泛应用

在我国各地每逢吉庆节日,红灯笼和对联处处可见,这是由红色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所决定,设计师对红色的广泛应用有其深厚的历史根源与依据,红色是我国劳动人民向往红红火火的幸福生活的具体表现,也是我国红色政权与革命和老百姓感情高度结合共通的写照,传统包装设计中更是不可缺少的用色。崇拜红色,敬畏生命――现代包装设计中,应该重视红色系的应用。从包装的历史来看,从古至今无论是内包装还是外包装,红色的应用从来没有间断过。直到今日,节庆挂红灯、婚娶喜庆、穿红衣、配红花等风俗习惯足以说明红色始终是中国人的偏爱和用色的首选。

3.2重视原色的价值

以崇尚阴阳调和,五行学说的原色应用同样具有很高的地位,中国的传统意义上的色彩文化以“五行色”最具代表性,黑、白、赤、黄、青为传统正色的身份一直很牢固,春秋战国时期有所谓“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之说。五色是由黑、白、红、青、黄构成这与现代色彩理论体系的认识基本一致。五色与土、木、水、火、金的五行说相联系,曹植《神龟赋》“苍龙虫于东岳,白虎啸于西岗,玄武集于寒门,朱雀栖于南方”把四灵看成辟邪、保安、求福的瑞兽,并分别代表的不同的色彩,五行色的吉祥特征由此传播开来。重视色彩的内涵对色彩应用价值的提升有积极意义。

3.3重视无彩色系的应用

清素淡雅的产品则要求色彩应用崇尚无拘无束的自然之色,也启示我们重视道法自然,清心寡欲的无彩色的应用。[1]道家通过虚实、动静、聚散、黑白等手法阐述五彩缤纷的世间万物,结合阴阳相生相克的关系,界定出色彩的对比与协调,色彩美感孤独而内敛,以崇尚无拘无束的自然之色为境界。设计师对于自然色彩的选择应尽量符合产品概念,并能将色彩信息转化成新的视觉形式以表达其意,使其符合包装设计的视觉传达原则的同时,传递出礼品包装直抵人心的.美好和温馨。[2]无彩色的应用要结合产品属性与特征,同时根据使用者的年龄、职业、习惯等来确定用色,不可一概而论。

3.4重视色彩的情感表达

“寓情于内,集象于形”是色彩设计的艺术手法,每种色彩形象的背后都隐藏着特殊的色彩密码。“艺术品的知觉式样并不是任意的,它并不是一种由形状和色彩组成的纯形式,而是某一观念的准确解释者。”[3]色彩的外象是内容的视觉表现。封建社会忠君尊孔思想蔓延的一个典型结果是在色彩运用当中有了明确的分界:宫廷与百姓用色的特征迥然各异。宫廷包装正色应用极为普遍,而民间用色大多为间色或除黄色以外的正色,这种色彩文化的阶级性在清代达到了顶峰,清代正黄旗位列八旗之首,清代八旗中最尊贵的一支,可见黄色的价值之高了。这些用色习俗也对包装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重视色彩的情感表达,需要色彩与图形的完美结合。我国最早关于“意象”学说的理论著作可见于《周易》所提出的“立象以尽意”[4]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色彩需要图形作为媒介,来抒发情感。图形分为具象、抽象、装饰三类。图形的主要来源是摄影和绘画。摄影图片色彩层次丰富,对产品形象有着直观的描述;绘画表现的优势在于其艺术加工和创造的空间更见多元化可以弥补摄影直观表现的不足。包装设计的灵魂是情感的真实表达,富于情感内涵的包装才会有鲜活的生命力。“情充于内,成像于外”,就是要重视色彩的情感表达,通过色彩的意象表现,赋予色彩更多的情感符号,借用图形或材质,使这种情感更加具体、传神。

4.结语

“对传统承传的意义,不在于把传统僵化地保存,而在于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5]中国传统包装色彩内涵丰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自然色彩观念以及“情充于内,成像于外”表现形式是传统哲学思维的具体体现,色彩的意象特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表征。分析和研究中国传统包装色彩的哲学思维有助于我们认识传统包装的用色规范与人文感情,基于色彩的艺术价值与精神实质,可以探索传统包装的优势与核心竞争力,对于推动我国传统包装设计发展,在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有利位置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1]田蕾.中国传统色彩观在现代包装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

[2]王少姝.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礼品包装中的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11,(04):107-114

[3](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631.635.

[4]陈睿宏.林栗《周易经传集解》的易学特色[J]周易研究,(02).35-37

[5]靳埭强.中国图形和现代视觉设计[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154-155.

篇2:创意思维对茶包装设计的影响论文

创意思维对茶包装设计的影响论文

摘要:创意思维是设计人员最为重要的一项能力体现,唯有具备创新思维理念方可在宣传、推广中,实现最大的广告效应,而设计人员只有具备足够理性的构思才可得到最好的视觉呈现。茶叶,是具有丰富文化性的艺术产品。当前,茶叶市场中出现的各种富有创意与独特文化品位的茶包装,成为我国茶文化的构成单元。本文概述了茶包装设计中常见的审美,并分析了茶包装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基于创意思维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旨在为我国茶包装设计的发展提供一定理论价值。

关键词:创意思维;茶包装;包装设计

随着我国茶叶贸易不断快速发展,茶包装已经从过去的纯粹地包裹、保护茶叶不受损坏、便于运输等常规的物理功能中发展出更多的附加功能。茶包装设计一直以来都扮演着广告的效应,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消费者挑选茶叶的重要因素。但是,现阶段茶包装设计在视觉上普遍缺乏创意思维,缺乏个性化、人情味以及较好的审美,而过去浮夸的茶包装设计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越来越高的审美追求。因此,茶包装设计不仅需要通过创意思维传达茶叶信息,还需要实现情感、思想上的审美需求,体现人文情感。

1当代茶包装设计的基本审美内容

1.1豪华美

茶叶,是我国非常传统的健康文化饮品,往往在人际交往中,是最好的礼品选择。有鉴于此,很多设计人员在对茶包装设计风格上就不会过于朴素,而强调豪华美感。高档次茶叶结合豪华、大气、并且具有文化特色的茶包装,成为消费者选择茶包装的第一选择。

1.2简约美

由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大势所趋,在茶包装设计中,更为简洁、大方、环保、清新的包装设计更加得到消费者的喜爱与关注。简约美所体现的茶包装特征主要体现在“少就是多”,强调在色彩运用上实现“明快”的效果。因此,在设计风格的风格上更加讲究简单、明确,非常看重简约的美感,由简约而衍生出一种典雅的格调。将简约美的特性结合至茶包装设计中,也更加契合茶叶的文化特性。

1.3意境美

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其心理更渴望除了在茶叶本身上外,获得茶包装设计艺术中的审美快感。而现代茶包装设计根本目的,旨在利用创意思维将美的形态更好的得以展示,进而提高整体的意境效果,在意境明确的基础上,使客户收获更为高级的一种视觉上的审美体验,也就是当前非常流行的“用户体验”。一直以来,由于传统文化元素的丰富,我国茶包装设计也十分重视意境美,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茶叶的文化审美,以实现消费者的精神需求,最终实现目的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2当代茶包装设计存在的不足

2.1一味重视包装,放弃茶叶价值

部分设计人员往往只一味地滥用茶包装的材料,用尽一些可以用到的高科技的“材料”以及先进的“工艺”,最大限度上、单方面地利用外在的设计包装来激发客户的购买欲,以达到最大化的效应。随着工业设计的不断快速发展,以及对高科技材料的复合使用,茶叶市场上已经涌入了各种形式的豪华茶叶包装。尤其,一些中低档的茶叶,在茶包装设计上也往高档的路线上走。茶包装在色彩搭配在美学上,不仅没有体现出起码的创意,而且非常混乱、杂乱无章,一味地强调表面上的华丽,形成买椟还珠的尴尬境地,和茶叶本身的价值属性与质量极不相符。由于匮乏设计的文化理念,茶包装设计一味地曲意迎合,最终破坏茶叶的价值。

2.2模仿痕迹明显

现阶段,茶叶市场中的茶包装设计对色彩的运用,可以说没有规律可言,主要以鲜艳、夺人眼球的“大红”“大紫”来呈现。这也就进一步偏离了茶叶独有的清幽、安宁、典雅的文化风格。毫无疑问,这主要归咎于茶包装设计片面地仿照其他的销售包装。需要肯定的是,有许多出色的包装销售设计理念都是值得设计人员学习与借鉴的,然而,这也并非意味着可以完全去模仿、生搬硬杂。

2.3缺乏个性化设计意识

当前,茶叶包装设计,其设计的样式通常是大同小异,茶包装的图案、和文案描述都非常单一、僵化,并未针对茶叶特有的属性,而展开个性化的创新思维包装,以满足更多消费者的心理。有些茶叶品牌会不假思索地复制其它茶包装图片,对于茶叶本身的品质宣传并没有着重介绍,因而在市场上缺乏一定的辨识度,尤其是在一些茶叶城中,随处可见的茶叶包装都大同小异,附加值不高,给用户造成一种“大众”、“流俗”的印象。

3当代茶包装设计中创意思维的应用

3.1茶包装设计的传统图案创新

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元素为设计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设计资源。当代茶叶市场的创意思维包装设计也普遍追求一些非常传统、民族化风格非常强的效果。然而,不难看出,市场上的茶包装设计对传统文化元素的继承基本上沿用的是传统图案、水墨山水、书法字体的结合。但是,在绝大多数的`茶包装设计中,传统图案的选择非常陈旧,无法体现时代感,进而不能激发消费者基于审美兴趣的购买意识。在一些传统图案的运用中,不仅不能用到文化精髓,而且包装设计仍显俗气。在现代化创意思维推动下,各个民族不能避免暂时地丢弃传统文化而正视现代化,之后又重新审视自我,回归对传统的继承。在表达民族性的传统图案选择上,绝不可利用单一的传统符号进行盲目的堆砌。设计人员可以从一些传统图案中的纹样提取其精华,之后再充分运用符合现代审美的设计工艺与办法实施重新整合,再以非常新颖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一来,不但能够极大地满足茶包装设计的文化性,也满足了消费者本身的个性化需求,使茶包装设计不仅具有典雅的气质,也拥有时代的特征。

3.2重视茶叶与茶文化的融合

整体来看,现代茶文化设计创意思维发展进程,是基于东方文化的背景下,逐渐发展进化为一种充满了现代化气息的茶文化。因此,在茶包装的设计环节上,一定要充分重视在文化的背景下实施具体设计。换句话说,设计人员无论是从创意思维上抑或是到实际的包装造型结构上,都需要一目了然地显示出茶叶这一传统商品的文化地位。有鉴于此,现代的茶叶市场上的包装,可以充分运用包装技术上的诸如造型、色彩、装饰等各个程序来设计具有文化意味的艺术设计。如上述所提,关注茶包装的意境之美,强化茶包装设计中的文化审美属性。不仅如此,创意思维茶包装设计中所蕴含的茶文化属性,在表现手法上也需要做到不拘一格,以实现包装功能和意境传达的统一性、一致性,使得包装设计从最初单一的现实实用的需求,提高到一种比较深刻的文化需求。在确保物品价值不遭遇外界破坏的基础上,提供消费者更多的人文关怀。这也能更好地展示出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最大限度上体现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创意思维与独特属性,体现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承、文化创新以及文化超越。

3.3重视生态美学的运用

设计师在对茶叶实施基于创意思维的茶包装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传承茶叶原本所存在的“绿色”“生态”的气质,也需要充分展示茶叶的价值特色;设计人员需要在设计的每一个单元上最大限度上展示出物品本身具有的“绿色”的属性,即生态美学。优质的包装不仅具有很客观的珍藏价值,更可以借用包装重复使用,不仅极大地节约了包装成本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也更好地弘扬了茶文化。如今,随着环境危机的态势愈发严重,现代人已经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特别是对改善生态环境的空前重视。在各个行业产业、各个领域的市场中,“绿色生态”的包装样式,早已经被市场证实能够获得购买者的青睐,在确立市场竞争地位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故而,设计人员应当积极地学习“绿色”设计的技术,并恰如其分地复合到包装设计中,以此来更好地融入国内外茶叶消费的需求。创意思维的茶包装材料选择上,不仅要降低费用,也应当尽可能地降低包装产生的垃圾对环境的破坏,以更好地提升市场声誉、引导客户、满足客户对茶商品自身的价值需求与审美需求为重点。并且,对茶产品在运输、销售等环境力求卫生、安全,以此为基础来开展茶叶的绿色包装设计。在保证包装材料防潮功能、隔绝空气、保鲜的基础上,设计人员在选材层面上应尽量择取部分可以被很好降解的、可以反复利用、并且对生态环境不会产生污染的复合型材料。例如,竹材料等。在茶包装设计中应当尽量选取一些适当的容器,并对其实施现代化科技处理,以消除在生产中所导致的生态环境污染。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茶是民族属性非常明显的商品,充满文化元素。有鉴于此,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尽可能地将自身的视域集中在我国的本土文化中,囊括传统文化的精华并结合现代化的工艺予以辅助和实现这一设计。在茶包装设计上,设计人员还可以合理的运用美学的平衡,重视外在与价值的和谐统一,更加完美地契合不同消费者不同层面上的情感需求。强调风格化的设计,丰富设计魅力。在茶叶素材的择取上,例如体现这一茶叶产地风光,抑或是想要强调茶叶属性形态等都一定要紧密围绕在茶叶自身价值上展开设计定位,以此避免给消费者造成浮夸、表里不一的恶劣印象。惟其如此,方可使消费者对茶叶企业的商品以情感上的信任与肯定。

参考文献:

[1]陈莎.符号学原理在药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4,25(12):124+196.

[2]万文瑞.基于中国绘画元素的茶包装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4,12(18):112-115.

[3]肖玲.生态包装视角下的武夷岩茶包装设计[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2(3):28-31.

[4]谢青君.“绿色”概念对我国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J].现代企业教育,,11(23):74-75.

[5]苟晓琛.浅析民族文化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J].中国包装,2013,12(4):32-34.

篇3:传统手工艺对后现代设计的启示论文

传统手工艺对后现代设计的启示论文

摘 要:

文章从手工艺与后现代设计的概念与特征入手,通过对传统手工艺与后现代设计的分析,挖掘二者在思想观念、设计手法、风格元素等方面的内在关联性,进而从不同的角度归纳出传统手工艺对于后现代设计的种种启示。明确提出在手工艺与后现代设计风格迥异的表象之下,均蕴藏着诸多相通的设计主张。在历史的回归、人性化的设计观、深度与距离的消解、生态环保的设计理念,以及情感化设计观等方面,手工艺均对后现代设计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和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手工艺;后现代;后现代设计;设计观念;造物

Abstract :

As intrinsic relationship between handicraft and post—modern design were analyzed, it is summarized that handicraft has profound influence and inspiration on post—modern design。 Based on handicrafts and postmodern design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it explored the ideas, concepts, design techniques, style element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intrinsic relevance。 Then it summarized the influence of handicrafts on the postmodern design。 Although styles of handicraft and postmodern design are different apparently, design ideas of them are similar。 Handicraft offers profound inspiration on postmodern design in the return of history, human design concept, digestion depth and distan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esign ecological ethics, and emotional design concept。

Key words :

handicraft; post—modern; post—modern design; design concept; creation

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的后现代设计,以折中、幽默、叛逆和奇思妙想重新审视生活,展现出充满了生命力和创造性的乐观态度和人文关怀。但在其新奇的表象之下,从风格元素到观念主张均渗透出了某些熟悉的味道。回顾历史,这熟悉正源自于传统手工艺对后现代设计的启示。后现代设计对历史、造物、人性和环境的哲学思考,与手工艺的诸多思想观念不谋而合,体现出二者深刻的内在关联性。换而言之,手工艺以其独有的方式“照进”了后现代的现实,这种“照进”的内涵、方式和意义值得关注与思考。

一、手工艺的概念与特征

手工艺是造物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指以手工劳动为主体,制作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工艺美术,是带有一定技巧性和艺术性的工艺技能。它集设计与制造于一体,工艺师直接的手工作业是成品的主要来源。手工艺是相对于机器工业化而言的,特指有别于以大工业机械化方式批量生产规格化日用工艺品的工艺美术。最初,手工艺起源于自给自足,手工艺人既是生产者、设计者,也是消费者。手工艺品讲求实用美观,强调艺术性。传统手工艺中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能够传达情感关怀,并承载着民族精神及社会象征意义,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二、后现代设计的崛起及特征

后现代设计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叛和超越,它以“少则烦”代替了现代主义的“少则多”,并以多元化的态度重构设计,用解构和复制来质疑完整性与权威性;用折中和装饰倡导艺术化;以讽刺戏谑的手法颠覆经典;用暧昧多重的隐喻反对二元论;用感性与性感反对理性至上;以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产品表达人文关怀;用娱乐和玩笑消解设计的深度与距离;通过绿色设计倡导环保;以各具特色的设计情态彰显个性与人性。沃?威尔什在《我们的后现代的现代》中提到:后现代反对用单一的、固定不变的逻辑、公式和原则以及普适的规律来说明和统治世界,主张变革和创新,强调开放性和多元性,承认并容忍差异。开放性、多义性、无把握性、可能性、不可预见性等已进入后现代的语言。功能性仅是呈现的诸多意义之一。后现代设计建立在反工业化、反功能主义、反理性至上的基础上,它着眼全局,以极具争议的方式建立起新的价值观。

三、手工艺对后现代设计的启示

手工艺和后现代分别是造物的两个阶段,或曰两种形态。造物的本质特征是人工性及其人所赋予的目的性和价值性。对比传统手工艺与后现代设计,不难发现二者存在一定的相通之处,体现了它们在设计观念上的诸多“不谋而合”,换而言之,这是造物观的某种内在一致性,即造物中所蕴含的思想、理念和价值主张。曾被现代主义所摒弃的手工艺以其独有的方式,从不同角度为后现代设计提供了颇多启示。

(一)手工艺的复兴

后现代对手工艺的复兴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指后现代设计重新重视手工艺风格与元素,设计手法全部或部分地采用这些历史元素,呈现出复兴手工艺的倾向,这种复古主要体现为折中主义风格。后现代设计重新重视装饰的作用,甚至重新采用手工艺的装饰技巧和建筑的手工部件,手工艺得以回归。例如,标志着后现代主义诞生的文丘里“母亲住宅”强调建筑立面的对称性,加之门上的拱形,无不隐喻了古罗马的建筑,显示了文丘里通过非传统方法组合传统部件的主张,以游戏历史元素的手法阐释后现代设计的内涵。他在《现代建筑中的矛盾性与复杂性》中提出“建筑设计要运用历史的符号加以装饰”,并倡导与现代主义针锋相对的主张。第二种是理念上对于手工艺历史的回归。后现代重拾被现代主义所抛弃的观点和审美法则,表现出反功能主义、反现代主义和反工业化的立场,与手工艺主张异曲同工。后现代从手工艺的历史中寻找灵感,这并非单纯复古,而是继承基础上的超越,在传统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思考。

(二)人性化的设计

恩斯特?卡西尔曾提出:人的突出特征,人与众不同的标志是劳作。也正如恩格斯所言: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个历史唯物主义论点既回答了人的起源问题,也强调了手工劳动的重要地位。过去的一切物品都带有工艺性,而手工艺正是人性的技艺。民艺的特性之一就是在相似的生活形态下代代相传,而传承中的主角――人,便成为主要因素。手工艺之所以始终闪耀人性的光辉是因为:人既是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手工艺能赋予物以人性。手工艺基于人的需要而产生,依赖人而发展,依靠人的双手进行劳动,指尖流淌着人类的思想,工艺制品渗透了人情味道,最终服务于人的生活。这种人性的创造与表达充满了感性,无需任何中介,包括机器。

与手工艺一样,后现代设计非常注重人性。不同于工业产品的千人一面,手工艺在细微差异中体现人文关怀,尊重个性,这种观念使越发关注人的细微需求,创造出多重意义的设计。而“有多重意义的作品”其活力恰好体现在能“以多种方式塑造我们,面对不同群体说话,它所面对的不是某个精英,而是全部社会阶层”。这种设计的`民主性建立在尊重人性的基础上。正如索托萨斯所说:“围绕人类的所有产品都是一种自我解放的援助,所谓解放就是通过产品设计,可以找到通往个人自由发展之路。”设计为哑铃形状的饮料包装瓶以人性化作为出发点,为人们提供了饮用与健身的双重功能(图1)。

(三)深度与距离的消解

弗雷德里可?杰姆逊教授在《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中所概括的后现代主义重要特征就包括深度与距离的消失。布兰克西提出:后现代设计从不做自我关照,也不指望完成纪念碑式的不朽制作,它要“引述当前”。它以装饰、浅显、调侃、玩笑、新奇、炫目、讽刺、坏品味等玩世不恭的手法嘲讽经典,反对深刻性和权威感,标榜一种直观而真实的刺激感受。表面上看,许多后现代设计作品,无论是孟菲斯戏谑包豪斯经典的家具设计,还是阿伦?琼斯设计的色情艳俗的波普座椅,似乎与细腻古朴的手工艺毫无关联。但究其本质,二者在都以不同方式批判绝对理性,反对功能至上,从而消除崇高感与压迫感。

在现代主义看来,距离既指创作主体与客体的界线,也指艺术和设计的区分,而二者在手工艺和后现代中却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DIY是Do it yourself的首字母缩写,译为“自己制作,自己设计”。它不仅折射出后现代对独立自主和自我价值的追求,也在自主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消解了设计者的主体地位,更与手工艺“为己而做”的起源不谋而合。时下,DIY大行其道,甚至已成为时尚潮流,广泛的涉及服饰、家居、工艺品等多个领域(图2、3)。

再者,无论精雕细琢,还是离经叛道,在手工艺与后现代设计中,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界限都是模糊的,表现性与功能性兼具,艺术与生活紧密相连。后现代设计往往采用艺术化的处理,通过先锋性、实验性的艺术表达,消解了高雅与通俗的距离,用艺术性的语言反驳唯功能论。索托萨斯设计的Carlton书架(图4)充满童趣,却因层高所限而根本放不进几本书,新奇和趣味似乎就是它的全部意义。后现代不拘泥于固定思想,不提供任何解释,拒绝挖掘意义,仅仅追求设计表面的快感,以娱乐反叛理性,拉近了艺术与生活的距离。

(四)生态环保的设计理念

自然属性是手工艺的特征和本质,正如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在人类所有一切可以谋生的职业当中,最能使人接近自然状态的职业是便手工劳动。”手工艺取材自然,重视自然元素,顺应自然规律。《考工记》指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由此可见手工艺极其重视自然因素。与传统手工艺讲求天时地气如出一辙,为避免设计走向功利化,及时纠正现代主义的偏差,后现代设计重拾生态伦理观,倡导环保的绿色设计应运而生。设计师用大豆油提炼油墨印制的绿色读物,使大人不必担心孩子阅读时误将手指放入口中。巧妙的设计既避免了工业用料的污染,又体现出对儿童健康的关怀。GIGS优盘的盘身采用可回收的高密度纤维压制而成,不仅轻巧便携、绿色环保,而且这种特殊的材质能够有效的降低科技产品冷漠之感(图5)。无独有偶,无印良品便携式纸板音箱完全由回收纸板制成音效优质的扬声器,价格低廉,每只仅售42美元(图6)。绿色设计作为后现代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反映了与手工艺一脉相承的生态观,更体现了设计道德与社会责任的回归,蕴含着设计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崭新价值追求。

(五)情感化设计观

情感设计即强调情感体验的设计,主要是指设计师通过对人们心理活动,特别是情绪与情感进行分析,在作品中有目的、有意识地激发人们的某种情感。较之理性的工业产品,手工艺通过指尖传递出了工匠的温暖和情怀,能够消除工业产品带来的冷漠,唤起人们对日常用品手工质感的情感寄托。我国传统手工艺讲究形神兼备,追求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通过设计给人无限遐想,赋予装饰以象征意义,传达出独具匠心的意象之美。因此,手工艺既是造物手段,更是精神沟通和审美沟通的媒介,是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情感桥梁。

无独有偶,在现代主义之后,使用者对设计的情感需求愈加迫切,急需找回传统工艺曾带来的温暖感、亲切感和生命力。后现代设计的重要特征便是注重情感,通过情感化设计将诗意带回生活。它反对精英文化,转而走向与大众文化媾和的文化立场。情感设计即强调情感体验的设计,主要是指设计师通过对人们心理活动,特别是情绪与情感进行分析,在作品中有目的、有意识地激发人们的某种情感。

后现代设计中所激发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它采用戏谑、幽默、象征、隐喻等手法,营造出喜悦、调皮、讽刺、叛逆、怀旧等情感氛围。使设计的表情从不苟言笑,变为嬉笑怒骂,从而达到打破单一、颠覆权威的目的。无论是可以随心更换表情的咖啡套杯(图7),还是风趣暧昧而充满性暗示意味的面包包装袋设计(图8),后现代设计从颜色、造型的角度诱发联想并激发情感。KISS饮料的包装设计采用轻松调侃的方式演绎了喝饮料时“接吻瞬间”的幽默场景,让人忍俊不禁(图9)。孟菲斯集团曾明确强调情感的重要性:形式、功能和材料三者可以独立存在。功能只是产品和生活的关系之一,形式并非只为表现功能,它本身就是隐喻符号,可以表达特定的文化含义,材料不仅是设计的物质保证,也是情感载体。形式与功能相矛盾的产品,只要它能表达特有的情趣而令人喜欢,便有存在的价值。

四、结语

后现代主义设计大师索托萨斯提出:“设计是对生命、社会、政治、食物及设计本身的探讨。”无论是对于历史的回归,还是赋予设计以人性的光辉,或者幽默戏谑所带来的深度消解,以及设计生态伦理观的建立和对情感化设计的推崇……其中均蕴藏着手工艺与后现代的共通之处,这并非表象上的凑巧,而是设计观念和设计精神的不谋而合。

如今,传统手工艺思想的微光终于在百年之后,以它独有的方式照进了后现代的现实,并在后现代的语境中启迪未来。它使设计在“唯功能论”之后开始关注更广泛、更深刻的内容,重拾某些曾一度被摒弃的设计精神,将似曾相识的表象转化为设计观念的内省,将思想的精华注入设计哲学之中,推动后现代设计的发展。正所谓以史为鉴,在这场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手工艺为后现代提出了诸多设计观念的启迪,这些探索和思考也将对后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 (美)大卫?雷?格里芬(著), 王成兵(译)。后现代精神[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3] (法)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后现代主义[M]。赵一凡,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

[4]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3。

[5] 程迪。论我们面临的后现代设计[J]。美术大观,(11):178—179。

篇4:传统色彩对平面设计色彩的影响论文

传统色彩对平面设计色彩的影响论文

随着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平面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平面设计是从视觉的角度向人们传达信息的一种途径,所以对于色彩的运用有着十分严格地要求。色彩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它除了给人以视觉上的感受之外,还能影响人内心的情感。在我国美术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我国艺术家逐渐形成了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色彩体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色彩是我国传统美术艺术的重要元素,同时也对当今社会的平面设计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深度挖掘我国传统色彩的艺术魅力,并将其运用于我国现代的平面设计中,无疑有助于当今平面设计取得快速发展与进步。

一、传统色彩概论

自我们伟大中华文明形成以来,我们的艺术家便不断探索,寻求色彩之美,在无数的实践与摸索当中,逐渐形成了我国传统色彩体系,它是我国不同民族文化的一种体现,是不同民族文化的载体与象征,它与各个民族所处的环境、社会背景以及审美观等紧密相联,是不同民族对美的一种向往与追求。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我国的传统色彩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体系,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我国艺术史上的瑰宝,是对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色彩体系有儒家的五色体系,佛家的色彩体系以及道家的黑白色彩等。

1.五色色彩体系

我国的传统色彩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演化而形成的,这其中包括了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哲学思想以及意识形态。五色色彩是我国儒家学派极力推崇的色彩理念,在古代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关于五色色彩的理念,所谓五色,即黑、白、赤、青以及黄色这五种颜色。在西周时期传统五色理念正式形成色彩体系,而儒家所主张的也是这一时期的色彩体系。我国传统五色色彩体系对哲学思想更加的看重,这是与西方三色色彩体系不同的。我国传统色彩还是对社会地位以及身份的一种象征,儒家学派认为,正色象征着尊严以及权威,而间色则代表着身份卑微以及社会地位低下。所以,古代王室的衣服都是正黄色的,这代表着君王有着至高的身份地位以及无上的权利。

2.佛家色彩体系

我国佛家的色彩体系主要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不同的时期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在唐朝比较兴盛的时期主要注重冷暖色调的对比,以朱砂和青绿色为主,到了唐朝中期,则是以赭石、土黄以及土红色为主,使得艺术画面比较柔和与平静,从此,我国传统美术便开始了对“和”的追求与探索,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3.道家的黑白主张

道家主要主张黑白两色色彩体系,这也符合道家的“无为”思想,道家认为色彩是对自然本质的一种破坏,倡导无色理念才是对自然的回归,道家所追求的是一种平淡的自然之美,该理念对我国山水画的创作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其中对于黑色的极力推崇为我国后来书法艺术的创作以及绘画艺术对于色彩的选用有着直接影响。

二、传统色彩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现代平面设计是对人视觉上的一种传达,色彩对于平面设计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恰当的色彩运用能够给人视觉上的美感与享受,大大增强设计效果。传统色彩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要素,无论是在图形信息的呈现方面,还是在文字意象以及审美情趣的.表达上都对我国现代平面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传统色彩对平面设计图形信息的影响

平面设计是一门视觉艺术,形与色是密不可分的,图形、文字以及色彩是平面设计的基本要素,色彩运用与图形之中,能够产生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极易吸引人的眼球。将传统色彩融入现代平面设计中,无疑能够使得设计更具民族特色,增加作品的创意性的同时,还能够赋予设计作品民族气息。中国传统色彩中的五色色彩、无色色彩等主张,具有寓意以及象征等表现手法,具有比较特殊的文化韵味,能够增加现代平面设计作品的渲染力,使得作品图形更能够传达某种讯息,增强图形艺术感染力,将传统色彩与具体的图形相结合,能够更好的将设计内容等传达给大众。传统色彩为现代平面设计的图形信息的处理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加大了平面设计的艺术感染力。

2.传统色彩对平面设计文字设计的影响

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当今平面设计中文字中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韵味,在文字的设计形式以及色彩搭配等方面都要做到协调。将传统色彩运用到平面设计的文字设计当中,不仅能够增加视觉的美感,还能增加文字的文化底蕴。无论是从艺术设计上,还是从色彩搭配上,传统色彩都对文平面设计中的文字的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传统色彩对平面设计审美情趣的影响

民族元素越来越多的融入到了平面设计当中,传统色彩是民族元素的一部分,以儒家、道家以及佛家占主导地位的传统色彩体系在艺术设计当中的运用,影响了我国平面设计的审美意境,使得我国的平面设计不断追求阴阳之美,自然之美以及以“和”为美。所以说,传统色彩的运用大大影响了平面设计对美的追求以及审美情趣。我国传统色彩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是我国传统美学的重要元素,是我国对于艺术不断追求的结晶,集中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审美观、哲学思想以及民族艺术文化,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断对我国现代平面设计产生重要影响,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展的艺术瑰宝。

篇5:西方平面设计理念对传统茶企的启示论文

西方平面设计理念对传统茶企的启示论文

摘要:在茶叶产销量增大、茶市场繁荣的现代社会,各个茶企开始以平面广告进行推广营销,平面广告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茶企的受众群体与茶产品受欢迎程度。基于传统茶企平面广告设计的创新性不足、质感内蕴缺乏等短板问题,本文以西方现代平面设计理念为基点,主要论述了西方设计理念对传统茶企平面广告设计的启示。

关键词:西方;平面设计;茶企;平面广告;启示

1西方现代平面设计理念与实践

1.1绘画主导性影响

西方现代平面设计深受各类西方绘画的影响,并多以绘画作为主导性审美风向。一方面,西方油画艺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多有体现。中世纪油画强烈的色彩和丰富的内蕴,融入到现代的设计理念之中。与中国水墨画融入到茶企平面设计上理念相同。但两者在实践上不同的是:绘画在西方现代平面设计上占据主导位置,而茶企广告上的水墨画则仅仅是占据辅助位置。另一方面,绘画影响了现代平面设计的流行受众。以抽象画为例,抽象风的现代化流行,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了流行风向和主题思路,并深化了绘画的主导性影响。综上,不同于我国传统茶企的平面广告设计,西方现代平面设计理念的基点和影响大体来源于西方的绘画艺术。绘画的主题流行思路、色彩明暗构架,特别是吸引受众的大体风格,都促进了广告平面设计的整体层次和流行质感。

1.2人本创新性理念

西方的人权思想同茶文化中的“民贵君轻、民本思想”相类似,但在广告设计的表达上多有不同。西方现代平面设计中,以人本思想作为其创新理念的发散基点。西方设计以直接的色彩冲击、光影肌理来表达人本主题。并多以人的身体、精神等作为正确价值观的引导理念,直接表达人权思想,即直接的将饮茶对人的精神、身体好处进行放大化宣传。例如在对英国伯爵红茶的品牌广告设计中,其平面以黑白和彩色的色彩对比,来给人直接展示饮茶带来的精神变化。而国内茶文化企业的产品设计,并不会直观在平面广告上进行人本主义的宣传和对人身心健康的关注。人们只有在饮茶活动中国和了解茶文化后,才能够逐渐由过程陶冶身心、提升境界。综上,相比于西方平面设计的直接,国内茶企的创新理念更加隐晦。

1.3时事结合类实践

受到自由主义思潮和全球化趋势的影响,西方现代平面设计多以备受关注的进行结合。与时事结合的设计产品,不仅能够吸引当下人们的兴趣,制造出连续不断的营销爆点;又能够提高企业设计理念的境界和格局。首先,西方现代设计以现今的全球气候问题、环保等生态作为平面设计的宣传主题,并在设计中多加以文字来辅助图案。其次,西方设计受言论自由影响,多以夸张手法来描绘当下社会的,其中以社会生活类为主。最后,西方部分茶产品平面设计会以文化上的时事,例如诺贝尔文学将得奖者肖像、文人轶事等作为情怀性、纪念性设计主题。不管是社会生活类、生态类,还是文化类的,西方设计都会与之结合。由此可见,西方平面设计注重理念情感上的感性思维设计理念,在此主题基础上进行框架梳理和色彩填充。

2传统茶企平面广告设计分析

2.1质感内蕴分析

在我国茶企的平面广告设计中,其质感内蕴分为两大板块。一方面,以茶作画,将画面设计直接表现出来,即“质感再现”。在强化质感再现的表达方式中,平面不以动画、绘画和电脑制图作为设计图案,而以摄影作为主要诠释手段。在质感再现的过程中,摄影技术可以最大化还原细节,高清刻画原有事物的的内蕴。许多茶企的平面设计,都会以茶田摄像,甚至茶具、茶叶的'摄像直接作为平面图像。另一方面,相比于原生态的“质感再现”,“质感创造”则是当下较为流性并深受年轻设计者喜爱的质感内蕴强化方式。通过创造性思维,利用错觉、视觉空间,强化色彩对比效果。在创造的过程中加深设计主题的想象力和真实感。但目前,我国茶企设计中质感再现和质感创造的衔接度较弱,对于原生态的真实性和对于创造的想象部分融合太过突兀,并无西方设计中油画与现实衔接的真实有效性。

2.2视域兴趣中心

人人都有视觉生理调和与影响的重要机能,因此在人脑中,都会有特定的视域兴趣中心。视域兴趣中心与色彩心理相对应,相比于色彩对比强烈的的广告设计,中国传统国画的浅色调图像更会激发人们的心理感应效应。中国传统水墨画在茶平面广告上多以墨分五色的手法来诠释,通过激发潜意识色彩心理来形成设计交互性体验。通过设计图案、色彩、框架所表达的信息,人们对茶文化有了更深的情感共鸣。但在现代人们视觉经验逐步积累的过程中,人们思维中的具象物体已经无法勾起视域中心的兴趣。对于传统的自然景观,人们更希望看到其想象化和抽象化后的表达,而非仅仅是“绿色的茶田、传统的茶具”。对于人们高度敏感的色彩经验感觉,必须将传统具象的场景进行多元创造,调动人们的视域兴趣中心,将视觉情感化、生理化。

2.3惯性创意思维

在茶叶市场繁荣、茶叶受众年龄范围增大的情况下,茶企平面广告设计为吸引年轻人的兴趣,开始广集创意。现代茶产品的广告以创意、时尚、年轻、流行作为主打主题思维。但介于茶文化的传统性、严谨性,茶企的广告创意设计依旧没有大胆的跳脱惯性思维。在近年的茶企广告设计中,其创意皆为纵向惯性思维。例如在徽州茶商的平面广告设计构架,多以茶道理念、茶具思维甚至茶艺表演为基点,顺着纵向进行创意拓展,不仅思维受到限制,还会抑制偶发性的创意启示。而西方平面设计则多以横向悖论思维进行逆发散,给人意想不到的设计灵感以及视觉冲击。众多著名的广告平面设计也大多是偶发性的直觉领悟。基于如何在茶文化的传统脉络中找到创新点,是现今茶企平面广告的主要设计短板。因此,必须将西方现代设计理念融入到传统茶企平面广告设计之中,将其潮流化、创意化,而不局限于特殊印象设定。

3中西融合的茶企平面广告设计创新

3.1模拟自然强化主题

茶的质感内蕴在于其自然主义,人们从饮茶中陶冶身心,仿佛置身自然意境之中。在现代多个茶企的平面广告设计中,自然的元素太过突兀,无法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情感共鸣。为提高茶产品的平面设计的真实感和意境营造度,必须从西方人本理念中得到启示,在设计中模拟自然强化主题。一方面,通过摄影和电脑制图,提高设计中的真实自然观感,将茶的鲜叶与自然生态学相联结,提高茶文化涵盖的自然广度。另一方面,在设计主题与图画制作中,将茶的自然与人的生活结合在一起,提高人们的代入感。由此可见,模拟自然强化主题的主旨是提高人们的审美观感和情感共鸣,在人本主义下为人服务。

3.2国画融入色彩构架

我国的传统绘画多以水墨画为主,色调较暗,受众群体较小。在西方“绘画主导型”设计理念下,传统茶企得到启示,将国画融入色彩构架之中。首先,将不同的设计图案、色彩通过计算机进行比对,找出具有普适性的几组设计图纸。这里的普适性是可以适应各类其他色彩的图像框架。其次,将国画“动漫化、明亮化”,以更加接地气的方式重构水墨画,吸引年轻受众群体。最后,将国画融入原有色彩的设计图纸之中,将其作为辅助图案丰富整体主题。等到国画融入机制越发完善之后,逐渐将其作为主导。“国画年轻化”不仅保留了茶文化的传统性,还将其主体多元再创造,深化扩展了茶的内涵和意义。

3.3横向交叠想象空间

为摆脱纵向发散思维的短板,必须以西方现代平面设计的逆向悖论思维为参考,横向扩展想象空间。在传统茶企平面广告的设计创意中,可以将中西不同国家的国画横向对比,找出其共同点,将其共同点作为基点进行融合。通过中西思维创意的碰撞,吸引不同受众群体的同时,显现出茶文化的包容性。除此之外,还可将中国传统茶故事、茶习俗等小众事物,融入到平面广告设计之中。不仅能够以故事、志异风俗吸引顾客,还能够为小众茶文化做推广宣传,实现文化和经济的共赢。

4结论

在西方现代平面设计融入传统茶企平面广告设计的过程中,通过模拟自然强化主题、利用西方绘画主导型理念将国画融入茶产品平面设计的色彩构架等方式,提高茶企平面广告的设计层次和色彩流行度。通过横向交叠深化平面设计的想象空间,茶产品突破了传统印象,以多元化外包装模式迎合受众审美,提高市场欢迎度。综上,在中西融合的设计理念下,传统茶企通过西方设计理念得到启示,提升了设计的层次性和专业性。

参考文献

[1]王亚.探究传统文化元素在茶叶广告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J].大众文艺,2018(08):136.

[2]韩佳笑,陈儒.《图文混合排版———茶叶广告设计》的教学设计[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2(02):93-95.

[3]王晓昕.基于视觉传达理念的茶叶包装广告设计思路探析[J].福建茶叶,2017,39(10):134-135.

[4]赵砺,杨红宇,李昀桐.传统文化元素在茶叶广告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J].福建茶叶,2017,39(01):193.

以上传统色彩哲学思维对包装设计的启示论文(精选5篇)的内容,由互汇范文网-搜集整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