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观后感

《送我上青云》观后感精彩影评800字(共12篇)精选

时间: kaka003 互汇语录网

小编给大家分享《送我上青云》观后感精彩影评800字(共12篇)精选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送我上青云》观后感精彩影评800字,本文共12篇,希望大家喜欢!

《送我上青云》观后感精彩影评800字

篇1:《送我上青云》观后感精彩影评800字

❤️男性对金钱&成功的欲望

男性观众觉得影片塑造的男性角色都太过负(sha)面(bi),是在通过贬低男性抬高女性。我很喜欢李银河老师说的,只有好看和不好看的电影,没有什么男权女权的电影。其实影片中每个角色都是“不完美”的,即使是主角胜男,但可贵的是影片找到“可理解”的那一面,其实同样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那些不完美、真实的影子。

❤️对死亡的恐惧

人生太苦了,谁也逃不出生活的泥沼,难得的是能在影片中哈哈哈的高级幽默中感受到每一个人都是一座孤岛的绝味感,也算是精神上的「送我上青云」了。

最后,这部影片不应该单单只是一部女性国产电影,更是一直对你我不完美生活的映射和探讨。生命不仅仅有性别之分,更是每一个独立的丰富的个体,都应该值得尊重的书写。

篇2:《送我上青云》观后感精彩影评800字

今天去看《送我上青云》点映,这是姚晨公司投资并监制、主演的第一部作品,选片很有品了!(本来以为所谓“女明星”的监制不过是挂个名罢了,这回看是确实走心了。)

这是一部女性视角的文艺电影,讲述了一个患重病女记者为了赚治病钱给人写自传的公路见闻。努力奋斗的肄业女博士,追赶新闻事实却攒不出来治病的钱,遇见陌生人甚至不敢说自己的真实学历;她的年轻爱美的母亲,19岁时穿了一次喇叭裤就嫁给厂长,却又早早失宠,失去了被人欣赏的快乐。

一些荒诞但是合情理的小事,直白甚至有些露骨的表达了女性的欲望和绝望,这是这部片子的勇敢之处。无论是什么年纪的、什么学历的女人,都有资格一样的渴望爱情、鱼水之欢、渴望被社会认可,这并不是什么搬不上台面的事,但是在国内这似乎是不敢为人启齿的。仿佛所谓的被歌颂的女人形象都是禁欲的、隐忍的、甚至是利他主义的。

这部片子的片名“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取自一个自古以来就也颇具争议的角色薛宝钗对柳絮的表达,她认为柳絮不是飘零无依的,相反,是可以借着东风之力直上青云之巅。与人人见怜的林黛玉相比,她是过于功利了,放在现在却倒是越来越多成功女性的选择。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袁弘 的精彩表演,姚晨在看片会上说这个角色还是特地购买的版权,不得不说这个钱花的值,具体是怎样的角色就不剧透了。

如果说之前作为新锐女性导演代表的李玉的#观音山#一类的片子是文艺与商业的结合,那这部#送我上青云#是更加纯粹的表达。按以往的节奏应该是个纯影展片,但相信现在的观众也越来越能接更加丰富的表达方式了,或者说,我们更期待国内观众能够接受更多的表达方式,因为只有更多样的接受,才能迎来更多样的电影。

期待8月16日上映时,市场能有一个叫好叫座的反馈。

篇3:《送我上青云》观后感精彩影评800字

现场听了滕导和姚晨的解读,还是挺推荐这部电影的,大概这部电影的女主角胜男和我同龄,同样经历过与父母之间的摩擦和代沟、认为自己无所怙恃后的独立与坚强,经历过受到感情挫折后的“自残”,经历过与社会所谓的是非对错的碰撞。然而这一切最后经过外部正确的引导和内心的修炼,还是达到了上青云的效果。

女导演想要探讨的是女性欲望无法释放时、陷入困惑中的自救和互助。这个世界对于30+的女性的确是比较苛刻的,无论是在婚姻市场还是职场,都会面临很多的偏见。而能赢得主动权并不因为你的家庭能带给你多少怙恃,而在于前30+的人生你给自己积累了多少净资产,也就是姚晨强调的女人要有自己的骨血和灵魂。这个时代赋予女性的不单单再是盛母那样一味圣母般地为了家庭牺牲自我,最终彻底地丧失自我,却老公女儿都讨好不了。其实盛母是一个有自己专长(懂得鉴赏瓷器)也很会生活的人,但是也许她的个人成长就停留在了19岁答应嫁个厂长的那一刻,她在获得衣食无忧的生活的同时放弃了寻找自我的所有可能性。女人还是只有拥有自己的立足之本来有效释放自己的欲望,才能自信地去寻找所谓的家庭和事业的平衡。成长其实的确比成功更重要,因为男人都会希望自己的妻子是朝气蓬勃的“年轻状态”,而这种年轻鲜活更多的来自于知识的汲取、社会经验的丰富以及越发通透地对待人生。

愿每一个盛男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能和自己和解,和身边的一切和解,能被“送上青云”。

篇4:《送我上青云》观后感精彩影评800字

影片中,盛男在喜欢的男人沉醉于自己的滔滔不绝时,深情地望着对方,直言不讳地讲出了一句话:

王传君在First的特别展映现场发言时,说个人感觉这种说法有点不接地气,

就这个问题,片中女主干嘛要用这么做作(或者说非日常)的说法,而不是用咱们“怼一炮儿吧~”这种更加日常的语气?

针对这个问题,姚晨回答说,当然如果放在往常,那咱们“怼一炮就怼一炮儿”。

但是片中的剧情是在女主经历了人生重大的波折之后,这件事对她来说,更多的是一种生命仪式。

我想对影片的评价可以从这个角度切入。

编剧用这种知识分子文化青年的“仪式感”贯穿了全片。

无论是职业操守、热心清高,还是葬礼上的三鞠躬;

无论是追名逐利、低声下气,还是生命末尾的传记;

我听过一种说法,关于死亡:死就好比甜甜圈中间的留空,它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是空白的。

但没有这个空白的圆,甜甜圈就不再是甜甜圈。

脱离了死亡,生命也就不再是生命。死亡和生命是相互依存的,割裂二者分开来讲其一,都是没有意义的。

名利和爱欲,是生的仪式。

葬礼和棺材,是死的仪式。

但难能可贵的是,编剧和导演又能够不断用一些并不低级的幽默手法巧妙地打破这种仪式感:从“你有病”到“起心动念”再到“背圆周率”、和“由奢入俭”。

这就是知识青年了

高冷而热心,坚硬而敏感;

自尊自爱又自取其辱,茕茕孑立又惧怕孤独。

拧巴吗?特别拧巴。

有病吗?病入膏肓!

但贵在他们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无法剖析别人,无法指责他者;

我们可以做的,是把自己的心肝和肠肺剖出来,把它们曝光曝光、晾晒一下

看看每个人心底的真实模样。

指责他者让人厌恶,所生发出的笑料也低级而无趣

剖析自身则使人尊重,这也就是为什么高级的幽默往往来源于自嘲。

片中的人物形象设定真实而极端。

极端所以可以塑造冲突

真实所以能够让人感动

让人能够在笑过之后,有一种坠落感,不断下落,一直跌堕到自己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观影结束时友人对我说,片中的盛男像你,像哪吒——

——“明明想要,开口却是谁稀罕;明明在乎,脸上却挂满不屑。这世上有多少玩世不恭的皮囊就有多少孤独的灵魂,有多少谁也不屌的表象就有多少渴望认可的内核 。”

可令我印象最深的却是盛男和光明在图书馆的那场戏,孤男寡女隔着书架对望和交谈,光明给盛男讲红楼梦,讲薛宝钗,讲空无一人的图书馆,讲“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一字一句都好像在恰如其分地描述对方;

而盛男倾慕的眼神,更像是倾慕自己。

我对她说,我觉得不是我像盛男,而是光明像盛男,我们每个人都像盛男。

那场戏更像是我们的两个人格在同一个躯壳里的对话,他们早在我们出生那刻就完成了合体。

《送我上青云》展映的当天下午,是王传君出演的《马赛克少女》的放映,豆瓣5.4的评分说明了它对观影者并不十分讨好,果然观影时观众一头雾水,之后的现场交流环节,王传君作为主演也被邀请到台上,他留着长发,蓄了胡须,对着不知所云的观众显得有点颓丧。

最后,他说,这样吧,既然没人提问,那我给大家讲个笑话,一个我今天上午刚学会的笑话。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终将站在威权面前,站在死亡面前,站在那些我们越不过去的高墙面前

希望那时的我们能和片尾的盛男一样,和展映上的王传君一样

对着那些人,讲一个刚刚学会的笑话:

“哈!哈!哈!”

篇5:《送我上青云》观后感精彩影评800字

《送我上青云》寻找同类……又是一部不错的女性题材电影,雾蒙蒙的色调如仙境般的场景讨论的是人生,探讨的是面对死亡的故事。姚晨饰演的这个一向独立顽强的女性在遇到“人生欢爱倒计时”时的“自我救赎”之旅;一位睿智的老人在“生命倒计时”的守望与追求;一位母亲在“婚姻倒计时”对芳华的留恋……这片讲述的故事真实而残忍,却也在诠释着人生本来应该有的追求和无奈。剧中几个自带光环的人物却也被世俗浊了本来的颜色……片中拟物描述甚妙,可俗可雅,无论是象征死亡的“棺材”,象征女人身体的“桥洞”,象征传统女性的“柳絮”,又或者是“青云”都蕴含着对生命对女人自我实现的讨论。云无风不动,絮无风不飘,而风却也无形无影要借云或絮来证明它的存在,正如生活中的伴侣,并不是谁依附谁,相互成就相互证明才好……“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最后,女主再次登上高峰,也重新获得了生命,按照逝去老人的叮嘱,仰天长啸“哈哈哈”……不但是对坎坷人生的自嘲,还是对将来生活的自我鼓励吧!

篇6:《送我上青云》观后感精彩影评

刘光明刚一出场,像个正直又善良的赤子,做事待人全凭自己良心。他和盛男相遇,更像是他的蠢蠢欲动。在小镇的图书馆,他给她讲:“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他问她:“你读什么书?”他又端的一副好架子,自诩清高地说这镇上的人没什么文化,仿佛自己作为仅有的文青孤独得很。可实际上呢,他是有钱人家的一条狗,在外光鲜亮丽,在家摇尾乞怜。刘光明,可他不是任何人的光,盛男更像是他的光。他在盛男面前找回自己,看见自己,他看盛男像看平行时空中另一个倔强得不肯认输的自己。他在玄关处贴自己的照片,在亲友鞠躬时移到棺材后,他想要那么一点可怜的尊重。然而他仅有的傲骨,在圆周率中破碎,在警报声中湮灭。他跳楼,却像是一种自我证明。 盛男忍下了原生家庭的支离破碎,忍下了天降而来的癌症,可她真正看见貌似正直者媚俗,她却受不了了。她用镜头砸向警报器,当看到刘光明仓皇顺着人流逃跑时,她冲上去质问他:“你不是不怕死吗?不是灵魂永生吗?”然后狠狠地吻住了他。她以为他是同路人,她以为他是知己,实际上呢,这个虚伪的摇尾哈巴狗只是道貌岸然的骗子。 那个没有名字的父亲,弄虚作假的大师,色眯眯的老不正经,最通透的旁观者。看似糊涂,实则清醒。他向梁美枝借一点情欲,于是那个糊涂幼稚的恋爱脑就开始沦陷,可那个只会哭的梁美枝为他的死哭时,我怎么又有点难过呢。幸好,她的动心并不可笑,毕竟他为她将情欲衍生为爱欲。也许他并不想做什么鬼传记,可他却为传记想好了结局——爱欲是生死之门。他在等顺水的棺材。 如果这人间也能像金庸大侠笔下的江湖就好了,初出茅庐的少年郎怀揣孤勇和热忱,摆不平事有一腔赤诚足矣,不必向谁低头,不必为谁折腰。四毛世故还油滑,他与权贵交道,向金钱低头。也许他自己也忘了当初那个恣意的少年,可坑洼的奖杯替他记着,盛男寄给他的连同奖杯的是一种态度。他问盛男:“被人尊重有多难。”盛男才明白他,原来是这样。一直以来盛男的选择都太廉价,她的理想主义,她的路见不平,都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等她穷途末路之时,才是真正地体现人格的时候。她骂暴发户,撕合同,砸警报器。看啊,她仍是她。 当她站在山顶,她看云。疯子站在她面前说的“我爱你”多令人心动,她说:“再说一遍。”她又爱上了自己。 那就把我的英勇当个笑柄,在十万浩劫中传颂。

篇7:《送我上青云》观后感精彩影评

至少算是一部挺不错的电影,反正我是这么认为的。虽然点很多,也很散,没什么笑点,也没什么泪点,但仔细品品,又有那么点意思,甚至叫我去二刷我也是愿意的。

为什么选这部电影,因为这是一部描述了性格刚烈的女主罹患癌症,最终选择放下身段与自己与家庭与生活和解的片子,跟最近的生活和想法有契合点,我就想抓住尾巴去看看。

我从虚无中来,终究会回到虚无中去。人活着一定要有意义吗?不管找不找得到答案,都不妨碍我们用“哈”“哈”“哈”三声大笑来面对生活。

人真正的欲望只有两种:食欲和性欲。片中最触动我的片段,就是女主直面她喜欢的男生:“我想和你做爱。”我也幻想着有那么一天,能够对着一个人这么说。

下面说说其他的吧。我自问是个大胆的人,就像今天有个奶奶说:“不要坐这个电梯,这个是拖死人的。”所以呢?大家都在坐,而且方便啊,有什么关系呢?就像换药的时候,大家都不敢看,就我会兜到边上一个个围观。就像那天,我爸说,他都不敢问还能有多久,其实我问了,只是轮到医生不敢讲。但我也有胆小的时候,就是这么久了,我从来没问过我外公,肚子饿不饿?胃都没了,还怎么觉得饿呢?来探病的人倒是经常问,无知者无畏吧。

其实在医院陪着一个人慢慢康复有治愈功能。我的心情从上周外公排气开始,到后来他可以下床,有力气在病房跟我吵嘴,到现在可以吃东西,不用人陪夜,一直都呈上升趋势,每天都情绪高涨。隔壁床的小伙儿也是,手术前总是很悲观的说:“出的出去出不出去还是个问题”,到今天整个病房里的病患和家属全在劝他,可以下来走动走动了,这样恢复的快,于是他总算是下床踏了几步,也算是个喜人的事儿。

只是事物确实是成对出现的,在看到大家慢慢变好的同时,我知道大病理报告要出来了,就是那个终于可以让医生有底气地回答你后续的治疗方案,以及大致可以推断出存活率的东西。这玩意儿又可以在你高兴之余给你当头棒喝。明天,明天我就去问。

这一次的事还狠狠打醒了我。上一次,我选择了放下,看淡所有的一切,我一度以为只要我无所求,我便可以永远躲在我的小小世界。但不是这样的。我最不擅长,也最讨厌人情世故。可想起初被告知时的我,没有慌张,也不惶恐,但我束手无策。我想起听到隔壁床家属说要拿着报告给这个大医院的医生看看,给那个好医院的熟人看看,羡慕之余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无力和没用。

这到底是一个讲金钱和关系的社会,那么我就必须要做出改变,我要去争取。争取当然比放下要难得多,但也不得不这么做,我讨厌无助的自己。

我困了,暂且就这样吧。关于“爱欲是人的生死之门”这句话,目前来讲我没看懂,有机会再深刻体会吧。

篇8:《送我上青云》观后感精彩影评

1.性格是人物行动的因,人物要因性格行动,性格才能产生新的意义,不要表现性格,要诠释性格。不是用烧礼物和半夜起床做仰卧起坐表现性格,也不是反抗表现性格,而是要一个有缺陷(性格、身体)的人反抗使观众对人物的遭遇产生复杂的态度(希望她受虐但又同情她)。

2.故事应该架构在女主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活的厌恶之间,这种张力在女主和妈妈和老头的餐桌的争吵中体现了。画面中女主一侧升起了烟雾(青云),意味着死亡对她一个病患来说既遥远又接近。类似的场景还有电影开场女主倒在马路中间,她看到了青云,然后一直拍青云,上升上升。于是,这就达成了治愈主题的基调:女主起先绝不是青云,但是她一会儿就变成青云了。但我寻思着,这也不对啊,这时候就应该让镜头下降,而不是上升啊,毕竟下一个镜头就是她在医院得知自己得病,导演应该先思考这个问题:超脱到垃圾现实的距离到底是上升还是下降,不然这一切都失去了态度。这也影响到了女主对性的欲望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她想做爱到底是因为想死还是因为想活。

3.母亲和女儿的对比在电影里也很明显了,都直接用镜子图像化地表现她们的对立了,但我寻思着对立是一种悬念,比如说:母亲和女儿不一样,所以女儿要干嘛?如果女儿没有行动表现对立的重要性,那只能说母亲和女儿不够对立,或者说,母亲和女儿对不对立都没有意义。其实对立就是一种人物关系的空间描写,悬念由此设置,导演于是邀请观众进来做客。说到悬念,这里导演完全不会设置悬念,有没有悬念和会不会设置悬念是不一样的。这部电影没有悬念也完全不会设置悬念,不会骗观众的导演都不是好导演。

篇9:《送我上青云》观后感精彩影评

很少看文艺片的我被片子的主题吸引过去,观影前我以为这是一个绝症病人想在死亡之前找寻一次真正的性爱之旅。

镜头是美的,在一片朦朦胧胧的水面上飘飘荡荡,甚至那个棺材也是恰到好处的,有云,有石头,有山有水,也有人,很多人,傻缺,穷人,富人,没有尊严的人。

是的,片中都是没有尊严的人,大家在某些方面都丢掉了尊严,又渴望尊严,这部电影里难得的把每个人的影响都塑造的很立体,可是越是立体,越能感受到每个人物都想要的尊严。女主没有手术费,放下记者的尊严去给看不起的暴发户老板爸爸写人物传记;同事没有资本,放下尊严去低三下四;暴发户为了满足虚荣心,希望自己的父亲是一个大人物,哪怕是虚构的;男主也没有尊严,所以每天最开心的时刻,是岳父在换鞋的时刻给他贴在墙上的照片鞠躬……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青云只是一次性爱或者高潮吗?我觉得不是。女主是渴望爱的,父母也好,朋友也好,爱情也好,可是每一样都是这样的操蛋。片中没有多少对女主生病之后心路旅程的描述,刻意淡化了这一线索。生活如一团乱麻一样像女主砸来,又如一团烟雾一样散去,就这样在操蛋的生活中找到新的希望。

只要活着,就别窒息。

这个片子我看的特别难受,想到了一些不太想回忆的事情。

首先,我指出一些错误的地方。比如,卵巢癌的病人应该不能做激烈运动,比如片中的在床上做仰卧起坐,因为有可能破裂或者蒂扭转。

我还上高中的时候,因为痛经自己去离家最近的莆田系看医生。然后医生说疑似卵巢癌,但我很幸运,父母亲都很爱我,立刻停了手头的工作带我去天津看病。在天津,我看到了14岁的小女孩因为卵巢癌摘掉了整个卵巢,因为化疗,没有了头发。我的父母和她的父亲相互对视,相互无语凝噎。我的母亲害怕到坐在地上独自落泪。

不过好在,我的病确诊之后并无大碍,只是普通的小囊肿,每个女生都有,等待着它自行消失即可。

所以在看盛男喝土豆汁的时候我差点哭出来,因为我也喝过,整整一个月,难喝又生涩,以至于后来很久我都没有吃过土豆。

还有很多想写的,但我忘记了,盛男说,想做战地记者,看更远的世界,那我就祝福所有想看世界的人都能看到更远的世界。

篇10:《送我上青云》观后感精彩影评

跟着十年前最好的朋友一起去看的。看之前期待并不高,单是好奇,为啥李银河推荐,为啥姚晨莫名上热搜,了,为啥男艺人可以讲荤段子,女艺人就得端着,况且骂辣鸡细这很脏么?整部电影看下来,节奏恰到好处,紧抓情绪,分镜好看,镜头里的故事很细腻有趣,剧情有深意,演员张力足,被姚晨圈粉!唯一不满意的是这算的上优秀的电影为啥排片那么少,黄金档基本无。黑色幽默现实主义题材,女性视角,说是女权作品,但是并不寿方认定的大女主玛丽苏剧情。女主再坚强努力也无力挽回任何人生中的挫折,只能在跌倒和跌倒中获得感悟。不再一味的突出女性的特质和权利,用反讽的手法几次借女主的嘴反应出被女性化的无奈,“你一个女的就不应该抱打不平”“你一个女的就应该对权势服软”“你一个女的就得找人照顾”。太过分了。但这也不是女性的特权,这部电影巧妙就巧妙在还有刘光明这么一个即使性别男依旧卑微受压迫的角色,他也抗争不过屈辱和不公平的对待,他也想受人尊重,和女主一样。女性想争得的权利,与性别无关。

非常现实和讽刺的部分许多影评都提到了,这里只记录当时的一点感悟,和经历。

我们是中午十二点半的场,人很少,最佳观影区三四排吧。我们俩隔壁各坐着一个单独来看电影的女性,让我很感动。观影过程中,姚晨表现的形象与传统女性形象相比更中性化,回家后也不像女儿回家后的娇弱,自立自强的一个人,于是在她掏出女士烟消愁时,我前排一个青年男子的话气了我两个小时,他说“这女滴,还真过男滴样啊,还抽烟”。我强忍住踢他椅背大骂,就你男的能抽烟,这女士烟生产给你抽来阳痿么。(我太暴躁了)紧接着讲讲影片结束,我和朋友都沉浸其中,不能平复,眼神交流着“这电影真的不错呀”,这时后面一男的带着女伴迅速离场,边骂骂咧咧“这tm什么烂片啊难怪评分这么低”“节奏太缓慢了中间不晓得在搞么子”“讲的些么子东西啊”。这时候我不气了,和朋友交流着,被商业片惯坏了的观众并不适合这部电影,连讲的啥也看不出来,只适合去看乒乒乓乓的刺激G点的商业大片。

最后这部电影最经典也是吸引我去看的一句话,姚晨面对非常喜欢的人,直白的表达出自己的心情:“我想和你做爱!” 太棒啦不是么!虽然这句话的结局并不美好,需要有相匹配的对象,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个尺度的。最近回看绝望的主妇,人们在dating到喜欢的对象也是直抒胸臆do you wanna a desert(sex)?

什么中国社会才会对女性性解放呀。

篇11:《送我上青云》精彩影评观后感700字

“你惧怕死亡吗?”我说不上来,因为似乎并不那么惧怕,我也不知道为啥,感觉吧。昨天去看了电影《送我上青云》。电影里,女主渴望被爱,她一直在寻求一种温暖,其实只需要一点点,她就能被满足,她卑微地乞求,换来的却是更多的寒心和失望,最后有人跟她说了句“我爱你”,纵使是个精神病,但她也心头一暖,能对着峡谷大笑三声,放过自己;女主的妈妈渴望被关注,有些天真有些傻,在太小的年纪做了自己还承担不了那份责任的事,所以后来想有所作为,却只是力不从心,看似没心没肺,其实也会放声哭泣,太无助;女主的爸,仗着有点家财,骗年轻漂亮的小姑娘,太自私,可能也就女主的同学能降住他吧,真是一物降一物,他或许渴望被管教?不多置喙;那个有点笨笨的女婿渴望被尊重,但他选择的却是妥协,所以只能忍受,终是压抑太久,被女主一把火点燃,竟也有了反抗的勇气;女主的工作伙伴四毛渴望成功,他有初心,他有追求,可是他太渴望了,以致失了本心,“就算在黑暗里行事,心里也应有光才对”,电影最后,他可能看到光了吧;李平是个浮夸的二傻子,他虚荣,渴望的东西太表面,他倒是有一个有信仰,看破生死,洞悉一切的爹,这个爹,其实也是渴望被认可,被理解的,女主的“谢谢”,会使他会心一笑吧,我觉得他还是被凡尘俗世所牵绊的,要不也不会追着给孙子签名找存在感,所以我不想说他通透豁达。电影里塑造的角色,都有自己的渴望,渴望被爱,被关注,被尊重,成功,被认可,被理解……因为欠缺所以渴望,但是追逐得太紧,总是越渴望越得不到。什么灵魂的永恒,那只是寻求一种精神的解脱,不是真正的大彻大悟,更像是一种逃避。其实想得到爱,首先要爱自己,同样要得到别人的尊重,也要先学会尊重自己,想成功,要守住本心,不能失了自己…… 之前看到过一句话,是这样讲的:“当我们觅寻的时候,是茫茫大千,尽十方世界觅一人为伴不得;当我们不觅的时候,则又是草漫漫、花香香、阳光软软的,到处都有好风漫上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联想到这句话了。写了这么多,最后我想说,我还是更喜欢温暖治愈类型的电影,这种发人深省?的片子,不太能引起我的共鸣,或许因为我还没有饱经风霜?可能吧,就这样吧。

篇12:《送我上青云》精彩影评观后感700字

你所经历过的人生最低谷是怎样的?你是怎样度过的?

电影《送我上青云里》的主角盛男,30多岁心高气傲又飒又直的女记者,月光北漂,读到博士仍孑然一身,日子虽然丧而刚,至少还过得去,直到有一天,猝不及防地迎来了她人生的最低谷:

上山采风时被疯子袭击,到医院检查出卵巢癌;

走出医院,被扒手报复,头部遭重击倒地;向死党借钱,抠门的死党听说是癌症,不肯借;

强打精神回家,父亲一见面就借钱,而钱的去向是其情妇,盛男中学同学;

为凑手术费,不得不屈身为自己曾不齿的一个暴发户的父亲写自传;

遇到一见钟情的男人,聊云聊文学聊人生,主动表白,却逢下体出血洇湿沙发,男人落荒而逃;

好像这些加起来还不够让人崩溃似的,盛男继而发现,倾慕的男人恰好是暴发户企业家的上门女婿,那个善良诗意的他,其实在现实中懦弱无比且毫无尊严……

从雾霾压抑的北京,到氤氲苍茫的山野,电影就在这样一幕幕压抑与迷茫、现实与幻灭的交错中展开。

1-生活越是操蛋,越要取悦自己

盛男勇敢表白刘光明,“我想和你做爱”,“手术前我想和喜欢的人做一次”,刘光明却落荒而逃,她赌气去找四毛又遭拒绝,之后又被四毛带着报复和羞辱的姿态,强行要和她发生关系。 在这强烈的尴尬和羞辱感中,盛男逃无可逃,从强烈反抗失败,到渐渐投入享受,甚至在四毛没有满足自己后,在四毛身边通过自慰,达到了高潮。

这一段令人震惊且大胆的展现,其实寓意相当深刻。

——操蛋的生活不是要来操我吗?既然我反抗不过,我就tmd主动享受吧!在命运最悲催的时刻,我还可以取悦自己!哪怕这个愉悦是身体层面的,它却可以向世界宣告我对自己的爱,宣告我可以重新爱上生活。

这一刻,在最残酷和幻灭的生活里,盛男身体上的自我解放,也代表着她内心与生活的和解,完成了某种自我救赎。

电影里还有一个非常深刻而有趣的呼应——

片头,盛男被疯子莫名其妙踹了一脚,因为那狠狠的一脚,她才到医院查出了卵巢癌早期。

片尾,空旷而雾气氤氲的原野,疯子站在盛男旁边,大声说:我爱你,然后头也不回的走掉了。盛男若有所思的看着天上的云彩,面对未知的未来,扬起脸庞,渐渐张开了双臂。

片中这个疯子,象征着生活本身。

生活就是个疯子,你永远无法预料它什么时候会狠狠踢你一脚,让你痛得眼泪倒流,然后突然有一天,你似乎又能感觉到生活在大声告诉它爱你,内心不知何时,已悄然生长出活下去的希望。

结局,画面切换到盛男被推进手术室前,脸上是轻盈坚定的微笑。——生活依然可能会很操蛋,未来依然不可知,但我愿意坚定的带着微笑走下去。

2-真正的勇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剧中,刘光明问盛男,为什么喜欢看人物传记?盛男坦言:因为恐惧,对未知的恐惧,不知道如何过这一生。

而其实,能坦然承认自己恐惧的人,反而是敢于直面现实的人。盛男的魅力,正在于她身上那份难能可贵的真实和勇气。面对命运的残酷,她宁愿在现实的撕裂中勇敢前行,也不愿在远方缥缈的诗意里怯懦躲藏。

相比之下,刘光明怯懦多了。 曾经的少年神童,因为不得知的原因入赘暴发户富商家,渴望得到尊重却从来没被尊重过,和周围的人没有共同语言,于是选择逃遁到缥缈的诗意世界里。

他对云的连接胜过对人的连接,对诗词哲学的爱胜过对生活的爱,对公开被羞辱的接纳胜过对自己内在冲突的接纳。

直到盛男的出现,让刘光明如大梦醒悟,羞愧自杀,却连寻死也没成功。自杀未遂的他,在李平父亲的葬礼上,突然冲过去代死者受礼,宣告那个过去浑浑噩噩失去自我的自己,在此刻也死去了。就在这一刻,他忧郁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与自己完成了最深的和解。

3-生活各有不易,每个人终究要与自己和解

盛男更是在一路完成她的自我和解。

脸上的伤明明是被歹徒袭击,却对父亲说是打架打的;患了癌症宁可自己扛着,也绝不向父母讲;明明急需手术费,仍然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收到李平父亲赠送的书法作品,连句谢谢都说不出口。

——这就是之前的盛男。从不乱搞男女关系,刚硬倔强,愤世嫉俗,穿对勾和牛逼,做自以为正确的事情和了不起的事情,却照样得了卵巢癌。

那时的盛男,内心有很多的拧巴——对父母的拧巴,对世界的拧巴,对自己的拧巴。

而当盛男接下写传记的工作,上山开始,其实就踏上了一个寻找自我、与自己和解的过程。

对母亲,从嫌弃母亲愚蠢,一路拒绝为她拍照,到主动举起相机为她拍照;

对四毛,从三观不合,到理解了四毛财迷背后的艰难,为他粘合代表从业初心的奖杯;

对暴发户李平,从像嵇康般作青白眼,各种讽刺和不屑,到为了手术费愿意低头;

片尾,盛男甚至试着用自己之前嗤之以鼻的“哈哈哈心法”,以近乎滑稽的方式,帮助自己敞开心胸,拥抱生活的阴霾。

原生家庭中爱的表达的缺失,往往是导致一个人拧巴的根源。

父亲向来只关注她有没有赢,母亲关心自己的面子胜过关心她的内心。她在湖边和母亲的那场冲突,发泄了她内心的压抑和委屈,“为什么我努力工作努力生活努力不让你们失望,我还是要死?”当说到“努力不让你们失望”,盛男第一次哭了出来,也是唯一一次在影片中表达对父母爱的渴望。

最后,在进手术室前,盛男的父母终于同时出现,眼神里满守切,而她也终于对父母报以灿烂的微笑。 由此,盛男渐渐完成了与原生家庭的和解,与世界的和解,与自己的和解。

4-怎样才能走过人生最低谷?

遗憾的是,影片对于盛男的心路历程转折交代得并不是很清晰和有力,而电影想表达的太多,有些思想传达的较为隐晦,导致神有一点点散。但总体仍不失为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电影,有幽默有犀利有耐人深省,有如梦似幻的画面之美(许多画面真的是可以定格的摄影意境),加之每个演员都完全演技在线,作为一部文艺片,已实属难得。

那么,影片引发的千古追问来了:到底怎样走过人生的最低谷?

我们会发现,盛男在发现卵巢癌以后,一路仍在体验各种衰,就这样一路衰过来,似乎并没有某种强烈的正向思想冲击,或是特别大的转折点(除了那段床戏),最终,她的内心已经比过去的自己有了很多释然与和解。

——关于她到底是怎样穿越人生的最低谷,一方面,可以说影片交代得有些不清晰,但另一方面,或许这正是电影想告诉我们的答案。

在知乎上,有网友提问,大意是:大家都是怎么度过人生低谷的?

而得分最高的回答,基本都是结合自己的经历,表达同样的主题:扛着。接纳。交给时间。时间会给你答案。

提问的那个网友,在知乎上写下这个提问时,27岁,甲状腺癌,工作憋屈,不相信自己可以找到女朋友,觉得自己正在遭遇人生最低谷。 有趣的是,一年多后他自己来补答:“感觉老天像在给我开玩笑,就在这一年我过了得病以来最精彩一年,年初同时遇到2个女孩子,都对我有好感;经朋友介绍,去一个学校当兼职老师,发现自己竟然那么适合当老师,也赚了不少外快;做了第二次手术,手术前让麻醉师给自己拍了微笑的照片,也不知为何突然豁然了;年底公司年会中了2个大奖,一个一等奖一个三等奖。不知道今年会比之前精彩还是更糟糕,但是又怎么样呢?老子癌症都得过了,还怕什么呢?哈哈。”

《臣服实验》一书的作者麦克•辛格,曾被命运带至一路青云,从隐居者到上市公司执行长,事业爱情双丰收,再到后来被员工陷害,美国联邦调查局介入起诉他的公司,他面临要坐牢十几年的命运,花了好几亿美元的诉讼金,深受官司之苦。

面临命运的惊涛骇浪,他选择了臣服,内心如如不动,只是该应对的应对,结果命运再次把他带到安全地带——真相和正义最终取得了胜利,他自由了。

整个过程,麦克都在不断实践他的“臣服实验”。麦克所理解的“臣服”,不是简单的消极,他说,真正的臣服,是“勇敢地放开自我,全然拥抱当下的变化,然后,我们会看见生命所安排好的、种.种超乎意料的惊喜。”“一件起初看起来像大灾难的事,最后有了正面结果。”

书的最后,他写道,“不再挣扎,臣服于远超乎你所理解的完美之后,你会得到极度的宁静。最终,甚至连理智都不再抵抗,心灵不再闭锁。喜悦、兴奋和自由来得如此轻易而无法放弃。一旦你觉得要舍弃“自我”,生命会成为你的朋友、你的导师、你的亲密爱人。

是啊。

生命轻如柳絮,时而会遭遇命运大风的席卷,仿佛陷入泥洼,而此刻唯一能做的,就是放弃自我的冲突和挣扎,承认自己的卑微和轻贱。

接纳这个风的到来,不再抗拒改变,而是任由命运之风,把自己从尘埃中席卷,再次轻盈地托举到下一个高处,甚至勇敢主动地享受飞行的快感,“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也许,这正是这部电影想告诉我们的,不得知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