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影转山观后感400字(精选14篇)
推荐文章
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关于电影转山观后感400字(精选14篇)对应的作文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关于电影转山观后感400字(精选14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关于电影转山观后感400字,本文共14篇,欢迎阅读借鉴。
篇1:转山电影观后感
电影《转山》根据谢旺霖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故事中主人公所骑行的高原路线,从丽江到拉萨,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长度近公里,其间的山是永远眺望不尽的玉龙、哈巴、白马、梅里……水是永远俯瞰不及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当骑至芒康一段后则转入“318国道”。而“318国道”正是中国骑行爱好者心目中的“经典”,犹如美国人心中的66号公路。原作小说在被陈国富关注到之后,里面传达的“梦想和不屈的力量”也让他决心把小说改编成电影。影片在确定由太合环球影业出品之后,摄制组在去年正式奔赴西藏拍摄,70余人的剧组也在零下30度的极端环境之下完成了90天的极限拍摄,身体和心理都受到了前所未有挑战。
一个24岁的台湾年轻人,在寒意渐生的10月,为了帮助哥哥完成遗愿,从丽江出发,独自骑行穿越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近2000公里,落差起伏多次大于1000米“高原之路”。一路上他经历了穿越无人区、夜间骑行几乎掉下悬崖、八宿打狗、由于食物中毒而整整两天上吐下泻……艰险的旅程过后,他从懦弱寡言到可以和藏民同食一块糌粑。这不仅是一次身体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这不仅是一本关于旅行的电影,更是一次关于自由、成长的电影。每个人都可以从电影中找到出发和改变的理由,青春、酷劲儿十足、以及自由和释放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刚出丽江,书豪遇到了一位骑行者晓川与他同路,晓川是位比书豪年长很多的骑行爱好者,经验多,在骑行和生活方面都能给予书豪很中肯的帮助。但他就是爱讲自己做糕点那点事儿,书豪老觉得他人怪怪的但又很可爱。两人投宿过香格里拉的牧民奶奶家,也在盐田的藏女小男孩家过过夜,品尝着晓川大哥做的酥油饼干,书豪觉得自己这一路上并不孤单。一次夜翻山路,晓川意外坠崖,身受重伤。书豪的信念已在崩溃的边缘,他开始怀疑自己此次征程的意义。书豪回想起这段路上晓川大哥对他不断地鼓励,相信他自己一定能走完这段路。飞来寺的歌声经文又让他坚持自己走下去……东达下雨,投靠无门的书豪心理上再次承受考验。怒江被藏獒追逐、然乌中毒甚至有生命危险,书豪依然在路上。通麦路遇朝圣母女,书豪寻找到不同的生命价值和意义。一路上有欢歌笑语,一路上有悲喜离合,一路上还有人间冷暖。书豪骑在路上,寻找价值,完成自我。在海拔5000米的色季拉山垭口,书豪拿出朝圣母女赠予的五彩风马旗,洒向天空。他双手合十,念诵着六字真言,心中感到前所未有的平静。在布达拉宫门前,书豪与大家一起载歌载舞。书豪把陪伴自己一路的自行车送给了需要的人。回到台湾的书豪展开了研究生生涯。书豪来到灵骨塔,把自己这一路写成的“骑行者日志”放进了哥哥书伟的灵柩里。完成了哥哥的愿望,他似乎比完成懂得的更多。书豪回到台湾接到了晓川哥的信,他又出发了啊!
这是一段梦之旅,梦的经营与实现,每一个人都会拥有踏上西藏这一片圣土的愿望,因为那里的一切是如此这般纯净,是这样的完美,也许最真挚的地方,总要经过最曲折的路途,但只要挺过去了,一切都会成为值得。
滇藏线,一段完美的梦之旅,人生有许多不如意,有许多以为的绝路,整装再战,梦必成真。
篇2:转山电影观后感
今天我观看了《转山》这部真实纪录片。片中的主人公张书豪为了完成哥哥的梦想,仅凭着一张哥哥画的路线图和帮哥哥完成愿望的心就孤身一人踏上了去拉萨的漫漫长路。
张书豪的行动让我惊叹。他为何有如此大的勇气只身一人踏上去拉萨危险而又漫长的路?他在路上遇到那些离奇的事件让我产生无比的好奇。
他凭着自己的勇气,凭着哥哥到去世还没完成他梦想的信念,凭着亲情的力量,冒着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危险,为了哥哥为了自己一定要到拉萨。一路上,最让他难忘的是西藏人民那淳朴的笑容和川哥无私的帮助。老奶奶虽然没有了洁白的牙齿,但笑的却是那么美丽,慈祥。孩子虽然有些羞涩,但笑的却是那么阳光,单纯。正在修行的女人虽然不能说话,但她们的笑容里却透着真实,淳朴。川哥对他的帮助铭记在心。他被困在一个大坡上,川哥放下自己的东西,二话没说拿起他的行李翻过了山坡。折回去又搀扶快坚持不住的张书豪,一次一次的给他鼓励。腿磨破了,川哥提醒他由于走这种路的姿势不对,导致身体受到伤害。这种无微不至的照顾使我感受到友情的珍贵。由于这种精神在以后的路上张书豪把困难和坎坷一把拿下,欣赏着一路的美景到达那白雪皑皑的山峰。他放飞了一叠彩纸,同时也放飞了所有的激动和梦想。
一种力量支撑着他,让他勇往直前,不畏困难到达最高峰。这应该是我们学习的精神和榜样,我将沿着这种精神之路一往直前走下去。
篇3:转山电影观后感
带着一份期待把转山看完了,也许是有日子没有好好看过什么好的电影了吧,这部片子让我启示颇多。
书豪是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台湾青年,无所事事,整天窝在家里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他的哥哥书伟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处处是书豪的榜样。哥哥报名了一个“流浪者计划”——骑自行车去拉萨。书豪对哥哥的“疯狂”行为表示不解,他只想在家被人照顾,安逸生活下去。书伟的意外去世撼动了书豪的心,书豪决定完成哥哥的愿望。父母、女朋友都觉得他不行,劝他不要这么偏执。书豪为了证明自己,踏上征程,从丽江出发骑自行车到拉萨。
刚出丽江,书豪遇到了一位骑行者晓川与他同路,晓川是位比书豪年长的骑行爱好者,经验多,两人投宿过香格里拉的牧民奶奶家,也在盐田的藏女小男孩家过过夜,品尝着大哥做的酥油饼干,有了小川的陪伴书豪觉得自己这一路上并不孤单。
夜翻山路,晓川意外坠崖,身受重伤。怒江被藏獒追逐、然乌中毒甚至有生命危险。经历重重险境让他的信念几度频临崩溃的边缘,可书豪依然在路上。通麦路遇朝圣母女,书豪寻找到不同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一路上有欢歌笑语,一路上有悲喜离合,一路上还有人间冷暖。书豪开始想家,此时他才发现外面的世界固然新鲜,但家才是人的根!
看到这里突然明白开头的那句台词的意思,孩子,走出去就要走回来,记得家里有人在等你!
篇4:转山电影观后感
看百度介绍是说一位只想在温室中生活的台湾年轻人因为哥哥的去世,想要完成他的遗愿,所以去西藏的故事。电影开头到没有说这位年轻人怎么样,或许电影本身重点就在于过程,在于这一路上所有遇到的事,而非人。看完后觉得整个过程很感动,梦想的传递与实现,可能是告慰死者在天之灵的最好方式吧。
之所以看这部电影,是因为我也有一个西藏骑行之梦,只是到目前为止也还没实现,主要是硬件和软件尚未备齐。也因此电影一开头,我很羡慕主人公突发奇想就马上去实践了(而我却想要什么都准备好了再去)。但是也非常为他担心,毫无准备的.上路这样会很危险吧。刚出发时就找到了骑友,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两个人路上可以相互照应而且也不会那么孤单了。
电影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他们在一家居民房子中过夜的情景了,因为主人公邂逅了一位美女,并引发了各自的相思。我觉得这绝对是路途中最美好的事了,就那么一瞬间,就那么一点感觉,明知道不可能,但还是让人感觉很美好,你想留着这种情愫但又不可能,就像开在悬崖上的花,你可以看却永远也得不到。不够如果可以抛开是否要占有这个问题,只要能够欣赏,只要有这美好的一瞬,那便足矣。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情愫,比如师生恋、比如旅途中美女的一个眼神,这些也许只能放在心里,但拥有过、心跳过,让这种情愫随着时间在心中慢慢沉淀,或许有一天当我们回味时,虽然只有那么短暂的一瞬间,却能带来慢慢的温暖与感动。
电影后半部分基本上都是在说漫漫拉萨路上的艰难与困苦。看了这些,让我突然对以后的西藏之行开始了种种担忧,害怕自己也遇到同样的问题但没有他那么幸运,害怕自己会如此孤单寂寞。看来我以后要去的话还是得选夏天,坚决不在冬天去,否则白茫茫的一片就算变成雪人都没人发现。电影其实很简单,简单的就只有一个旅行者路途中最平凡的遭遇。或许只有真正去过西藏之后才能引起共鸣,不仅仅是骑行路上艰辛的共鸣,更多的是关于激情和梦想的认同吧!
篇5:转山电影观后感
前两天和朋友说8月份想骑自行车去西藏。朋友推荐了一部电影《转山》。电影讲述了一些骑行者的故事。
这部电影看了3遍,每次都是怀着一颗敬佩及感恩的心态看完的。电影主角台湾张书豪为了圆哥哥骑车去西藏的梦想上路了。骑车去西藏是哥哥的梦想,可是不幸在骑行旅途中意外离开了。他带着哥哥生前的骑行者日记本、一个帐篷、一辆自行车、少量装备上路了。一路上身上的钱被骗光了,有幸遇到了另外一位骑行者晓川大哥。在晓川大哥的帮助引导下,自己一路上有了伴,也一步步靠近着自己,也是哥哥心目中向往的拉萨。
经常听说西藏人民淳朴,热情好客的性格。电影中把西藏人民的这种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素不相识,他们愿意用自己最淳朴的习俗善待着每一位到访的来客。一路上,看着一个白面小生的面庞有稚嫩蜕变成沧桑,大腿和屁股都在长时间的骑行过程中磨掉了一层皮,看着他忍着疼痛往自己伤口上涂抹药膏的表情,我的心也疼了。
一天晚上骑夜车,那是一条长达29公里的下坡路,晓川大哥出事了,书豪险象环生。第二天晓川大哥被救护车拉走了,又留下了他一个人。他面临的不只是身体上的疲惫,更重要的是心灵上寂寞的忍耐。一路上他遇到了野狼野狗的追击,还有很多不明生物的威胁。骑到怒江大峡谷的时候,随他奔波一路的自行车再也撑不住散架了。
寒冷的冬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西藏的冬天。一天夜里他终于倒下了,高原反应引发的呕吐不止,外界环境的冰冷难耐,他垮了。第二天,又是一位淳朴的西藏老农民捡到了奄奄一息的他,不惜数公里把他背到当地郎中家里,在郎中的悉心护理下,昏迷了两天的他又活过来了。拒绝了郎中的挽留与劝阻,带着伤他又上路了。朝着拉萨的方向去了。最后,历经25天的时间,他到达了川藏线最高点,海拔5020米,第28天到达了布达拉宫。
历经一个月的骑行者经历结束后,他回到了台北。一年之后的某一天,他收到了一份信,是晓川大哥写来的,内容写到:书豪吾弟,我又活过来了,身上还留着七个钢钉。走路一拐一拐的,但我还是上路了。大夫警告我,必须再休息六个月。但我满脑子都是路上的味道。那味道一日比一日强烈,我实在等不了了。他笑我找死,我说不对,我不想死,我热爱生命,所以必须走,必须走出去。这你懂吧?骑到珠峰脚下,看到特大雪山冰激凌。为你留照一张。晓川上。
电影最后晓川大哥的那份信彻底感动了我。对,我满脑子都是路上的味道。上路,不是因为想找死,而是我热爱生命,我必须走,必须走出去。
上路?还是在路上?在哪儿上路?在哪条路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条不同的足迹,只要你愿意“上路”。
篇6:电影《转山》观后感精选
我不曾看过《转山》这本书,但看了同名改编电影。
一小时二十九分,干净的画面,简单的情节,没有过多的修饰。
这是一个关于梦及继承梦之后勇敢把梦化作现实的故事。这是一个台湾年轻人在青春岁月里所经历的最悲壮、最华丽的人生 篇章之一。
故事的开头场景在彼岸的台湾,城市的街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而在台北的某个角落里,一个亡者告别仪式正在悄悄举行。张书豪,一个大四学生他的哥哥因病去世,其内心对此始终无法释怀,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困惑。“大四结束那年,我哥去世了,一切来得很突然,对死亡,对失去亲人,我从来没有概念,那之后的日子很难受,很难受。我想逃离,但又不不知道该去哪。”直到在告别仪式上,“我”发现了哥哥的骑行日志。
那是他计划了很久却因死亡而最终没有实现的梦想,此时,“我”也明白该往何处逃离。“我”独自一人坐上了飞往大陆的飞机,决心替哥哥完成他违禁的心愿:骑着单车从云南丽江出发,沿滇藏线骑行至拉萨。这是一段艰险的路程,成功从此路线骑行至拉萨仅仅只有个位数。
对大陆人生地不熟的“我”,只能借着地图,独自一人摸索着走下去,四周是一片未知的黑暗。在丽江,被人轻易地骗去了三千五百元。在海拔2300米的曲孜卡,十月的黑夜里“我”险些坠入悬崖,好不容易遇到的骑友云南人李晓川也因此重伤,中途退出了骑行之旅。在孤单的骑行路上,“我”遭遇了藏獒的围攻险些丧命,在海拔5000多米的乌然,因为食物中毒而昏迷了两天两夜。一路走下去,疲倦不堪,九死一生。最后,“我”成功地骑到了终点。
从一座低海拔的山骑行至高海拔的山,然后,一瞬之间又要从高海拔的山骑往低海拔的山,直上直下,“我”经历了常人无法体验到的痛苦,接受了山川最残酷的考验。“我”也曾沮丧地把单车摔在地上,在路旁大发脾气,可是“我”还是上路了。一路的风景,使人觉得仿佛步入了神灵的世界,巍峨的雪山,无比湛蓝的天空,路上白色鹅毛似的积雪,拉萨庄严而又神圣的布达拉宫,还有佛光普照下的山间小镇,都给画面添上了神秘的色彩。
在电影的末尾,已经返回台湾的“我”收到了李晓川的来信。他写道:“我又活过来啦,身上还留着七个钢钉,走路一拐一拐的,但我还是上路了。大夫警告我,必须再休息六个月。但我满脑子都是路上的味道,那味道一日比一日强烈,我实在等不了了。他笑我找死,我说不对,我不想死。我热爱生命,所以必须走出去……”
是的,因为梦想,因为热爱生命,所以必须走出去。
物质的追求其实很简单,因为它就浮现在世界的表面上。对于生活与精神的追求,则复杂许多,因为它源自内心的深处。
《转山》观后感650字
那是离太阳很近的地方,那是离天堂很近的乐土,那是摄人魂魄的拉萨!傲立的雪山、白色的云朵,蓝色的湖泊,绿色的森林,神秘的玛尼堆,飞舞的玛尼旗,与转山朝拜的虔诚藏民融为一体,来西藏吧,这里可以荡涤你的思想,可以净化你的心灵!
很早之前就一直关注这部电影,期待已久了。
一个人骑行多公里到达西藏的旅程,这个崇尚自由的流浪故事令无数年轻人向往,震撼人心!整部电影,没有半句废话,看人情,看光景,看生命。生命,就是一场旅程。对于我这么一个喜欢旅游,喜欢自由的人来说,这部电影无疑是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人生,我也走过转山路,72拐的惊险让我不能忘怀。
整部影片给我最大的感触不是书豪那不畏艰难为哥哥完成他未完成的愿望的精神;也不是那路上朝拜者信仰的坚定;而是当剧情到书豪跟晓川大哥在山腰看梅里雪山的时候,很可惜,没有如愿,是晓川的话和他那虔诚的心让我很有感触,晓川说:“我来3年了,依旧没看到梅里雪山。”但是他依然坚定的来了,活着意义何在?晓川在一次次跋涉中抓住了生命的核心,“医生说我找死,我觉得不对。我不想死,我热爱生命,所以必须走,必须走出去。”
很欣赏晓川大哥幽默的话语:“原来是你没诚意。”这句话是在他脫光衣服后依旧看不到梅里而发出的一句感慨。那需要多大的毅力、多大的勇气啊。
不过影片很真实的描绘的进藏路上的艰险,真的是一句废话都没有,很精致。看完这个片子,想到某个朋友也是利用暑假从川藏线骑自行车去的西藏,他的朋友说当时他骑车时还被狼追。不过我的朋友不愿告诉我当时旅程发生了什么,刚刚在看这个影片的情节时,总让我猜想他当时的情景。
篇7:电影《转山》观后感
有一种亲情叫做承担,有一种梦想叫做延续,有一种坚守叫做选择。由杜家毅导演、张书豪主演的电影《转山》向你深情讲述了一个年轻人骑车从丽江到拉萨的追梦之旅。影片中奇特的风景、艰难的行进、漫长的征途无时无刻不震撼着你的心灵,告诉你一个人的成长该如何学会坚强。
“大四结束那年,哥哥去世了,一切来得太突然,对死亡、对失去亲人,我一直都没有概念,那之后的日子很难受,很难受,我想逃离,但又不知道该去哪儿,直到在哥的告别仪式上,我发现他的骑行日记,那是他计划很久但一直来不及出发的旅途……”影片主人公张书豪真诚感人的内心独白拉开了这次转山之旅的序幕,向你诠释着那段路途蕴涵的特殊意义。
一条坎坷的滇藏线,十一个海拔上千的地点,不期而遇的艰险,张书豪不顾恋人的反对和旁人的劝说,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充满未知的路。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他坚定执著,无怨无悔。一路上,面临着重重困难,被人欺骗,高山缺氧,饥渴难耐,疲惫不堪……这一切的一切几乎摧毁了这个年轻人永不回头的信念。庆幸的是,他遇到了好心大叔李晓川,纯朴善良的滇藏人,李晓川帮助他、陪伴他,滇藏人民热情款待他、为他祈祷平安……这些再次点燃了他最初的激情,给了他支撑下去的力量。但命运总是让人始料未及,骑行中的一次意外事故,致使好友李晓川高位截瘫,惨重的代价让张书豪感到无助与彷徨,他一遍遍拷问自己:“我真的该来吗?我的选择真的是对的吗?”漫漫长夜,凄冷的风却给不了所谓的答案,只有独自忍受无边的孤独与恐惧,即使痛苦,也要坚持。
荒芜人烟的高原,无数次的打击和折磨,不得不去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好几次都使他陷入回忆的煎熬。“我一定要帮你把路走完”,这句誓言回荡在高山雪原之上,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张书豪用二十八天的时间做到了。“因为我热爱生命,所以必须要走出去,路上的味道,我永远都不会遗忘。”好友李晓川在信中表达了他的'心声,对于张书豪来说,旅途就这样结束了,而李晓川的话却是这段旅途最好的馈赠,也是送给他最值得珍惜的礼物。
二十八天,在时光的洪流中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却让脆弱不堪的人变得足够勇敢。
二十八天,跌跌撞撞,遍体鳞伤,却依然坚定地用生命走完了那段看似不可能的路。
二十八天,一路上遇到了不同的人,经历了不同的事,风风雨雨中,满满都是收获和启迪。
二十八天,理想与现实纠缠,最终是一个人实现了三个人的梦,是现实败给了理想的尊严。
二十八天诠释了一段路,每段路都是一次感悟,每次感悟都是一种成长的蜕变。年轻即出发,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做你敢想的,蓦然回首间,成功也许就在灯火阑珊处。
人生的真正意义就在于经历,成长总是会让你承受许许多多毫无征兆的磨砺。有些路注定要单独一个人去跋涉的,坚持自己的选择,靠的不仅仅是决心,还有对这个世界的相信。如果你想逃避束缚,寻求心灵的解脱,那就出发吧,行走在路上,遇到未知的一切,或许才知道自己原来可以这么坚强。
丽江,拉萨,一次转山之旅,一个年轻人的梦,历时二十八天,真的让人惊叹。
此时此刻,除了震撼还是震撼,流年似水,岁月如歌,我依然相信,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最好释放痛苦的方式就是保持对生活不灭的希望。
篇8:转山电影观后感650字
看着电影《转山》我在思考我明年骑车去拉萨的目的是什么?
最初是朋友说她哥想带他要追得一个女生去拉萨,后来另一个朋友有了骑车旅行的经历和我分享,再后来一个高中同学说要骑车去拉萨,跟我一商量,我们一拍即合。昨天又和一个大学骑车已经去过拉萨的校友聊天,他是为了那边风景,为了那种经历。
那我呢?我是去干什么。我认为我是个内心自由的人,自己想到做什么就会立刻做的人。
单车去拉萨,当然考虑最多的就是那里的风景,拉萨一个离天堂最近的地方,一个纯粹的地方,一个人神往的地方。我也要把那里的景色留在我的人生记忆中,让我的青春留下些可以让我对自己竖起大拇指的感动。还有就是想和好朋友们一起去做一些挑战自我的事情,生命如果太平淡,我们就应当给自己加一点调味剂。给自己一个理由,才有动力去做这件事。
当然骑车去拉萨有很对困难,第一、父母为了安全考虑而不同意,其二、骑车去拉萨确实是有一定困难的事情,第三、明年暑假是否有时间,这些问题明年一个一个解决吧。有些问题有点主观可以解决,有的就得看安排了,希望明年一切顺利。
篇9:转山电影观后感650字
那是离太阳很近的地方,那是离天堂很近的乐土,那是摄人魂魄的拉萨!傲立的雪山、白色的云朵,蓝色的湖泊,绿色的森林,神秘的玛尼堆,飞舞的玛尼旗,与转山朝拜的虔诚藏民融为一体,来西藏吧,这里可以荡涤你的思想,可以净化你的心灵!
很早之前就一直关注这部电影,期待已久了。
一个人骑行20xx多公里到达西藏的旅程,这个崇尚自由的流浪故事令无数年轻人向往,震撼人心!整部电影,没有半句废话,看人情,看光景,看生命。生命,就是一场旅程。对于我这么一个喜欢旅游,喜欢自由的人来说,这部电影无疑是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人生,我也走过转山路,72拐的惊险让我不能忘怀。
整部影片给我最大的感触不是书豪那不畏艰难为哥哥完成他未完成的愿望的精神;也不是那路上朝拜者信仰的坚定;而是当剧情到书豪跟晓川大哥在山腰看梅里雪山的时候,很可惜,没有如愿,是晓川的话和他那虔诚的心让我很有感触,晓川说:“我来3年了,依旧没看到梅里雪山。”但是他依然坚定的来了,活着意义何在?晓川在一次次跋涉中抓住了生命的核心,“医生说我找死,我觉得不对。我不想死,我热爱生命,所以必须走,必须走出去。”
很欣赏晓川大哥幽默的话语:“原来是你没诚意。”这句话是在他脫光衣服后依旧看不到梅里而发出的一句感慨。那需要多大的毅力、多大的勇气啊。
不过影片很真实的描绘的进藏路上的艰险,真的是一句废话都没有,很精致。看完这个片子,想到某个朋友也是利用暑假从川藏线骑自行车去的西藏,他的朋友说当时他骑车时还被狼追。不过我的朋友不愿告诉我当时旅程发生了什么,刚刚在看这个影片的情节时,总让我猜想他当时的情景。
篇10:电影《转山》观后感作文
以前一直在想中国近几年背包,骑行,自驾如此风行,《摩托日记》和《荒野生存》这样的影片对中国青年的影响之深,杰克卡鲁亚克的《在路上》也正在电影化,石田裕辅《不会死》、《迟到的间隔年》、《走吧,张小砚》等书的的风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什么中国不能有这样一部关于青春,关于梦想,关于我们岌岌可危的信仰和永远的在路上的电影。终于,这样一部影片还是登场了,根据谢旺霖所写的《转山》改编的电影,让你终于感受到了可以出走的理由,让你懂得了究竟什么样的感觉才叫活着。
1、不要等到哪天在对方的葬礼上说,当时有就好了。
影片一开始从俩个骑行者的嘴里听到这样的话,一下就戳中了我的泪点。我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女孩儿,跟很多人说过自己想这里,想那里,信誓旦旦扬言的一人旅行。但是总有各种理由为自己搪塞,母亲身体不好,自己高原反应厉害,资金不够,要考学等等,总之只要你不想做的,你总有说不完的理由让自己缓一缓等一等不着急。因此你只能成为别人绚烂生活的羡慕者,围观者,或者嗤之以鼻的轻声一笑,自欺欺人地说一句“那又怎样”。只能像影片里的哥哥一样写满了一本子的骑行日志,最终却化为了冰冷的躯体带着自己的梦坠入无尽的深渊和现实永远永远的说再见。书豪是幸运的,他有这样一个契机让迷茫的想要逃离的自己,背负着一种信念,一种责任,一种执着踏上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道路,寻找未来,认知自我。杜家毅导演说的对,这个社会的人活得并不快乐,或者说很难活得快乐。前两天还和朋友讨论,是不是因为科技发展娱乐设备的发达反而让人类的精神越来越缺乏,灵魂上的愉悦越来越少,而感官上的快乐又不足够填补内心的缺失,是不是倒退回原始单纯的自然年代,我们能更轻易的信任和开怀大笑。你不知道死亡会何时来临,你不知道自己一直坚信的事业成功家庭美满会不会有一天突然崩塌,你不知道不确认不相信的事情太多太多。那你还在等什么呢,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能记得,能拥有,能大笑,能真真正正燃放生命的日子并不多。让梦想绽放吧,哪怕像烟花一样短暂,但却是生命里最美丽的瞬间。
就像杜家毅在见面会上说的,我拍这部电影是为了等我老了能有一个吹牛逼的资本,说我年轻的时候拍了一部真诚的电影。
2、选择一种生活,并且有勇气坚持下。
记得《像鸡毛一样飞》里陈建斌最后的独白,他说:“马雅可夫斯基说人应该选择一种生活,并且有勇气坚持下。我没有他那样的勇气,但是我像他一样剃了光头,希望有一天能有他那样的勇气。”
书豪做了这样的决定,要替他哥哥骑过这段滇藏线。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勇气十足的男孩儿,他像极了我们每一个人,会胆怯,会退缩,会放弃,会抓住晓川这根救命稻草穷追不舍。书豪从骑不上坡儿,甩手不干在路边怄气到拒绝别人的搭载,舍弃行囊的冲刺,我们看到了一个男孩儿的长大。他同佛教徒一起虔诚的双手合十以及叩首,那坚定的信念和笃定的眼神儿,直到最后一刻到达滇藏线的顶峰,搭起的红色经幡塔,散开漫天飞扬的经文,书豪的情绪终于得到了一个发泄点,脑海中突然回闪了曾经那个小骗子说的话:“这是你自己要走的路。”是啊,这是他自己要走的路,他走完了,他的喜悦,他体会到的我们未尝感受只能钦羡的喜悦,会随着青春的尾巴永远封存在记忆中,不会发霉和变质,不是像我一样的泡在福尔马林中的人生。
其实片中最令人感动的还是李晓川这个人物。坚持滇藏骑行的糕点师,可以让人依靠的大哥,等待梅里十三峰现身的孩子。没有这样一个人带着书豪一段路,可能书豪就无法坚持过前半程。那巨大的雪山冰淇淋最后还是眷顾了这样虔诚坚持不懈的孩子,他带着身上的七根钢钉上路,他随时能问到在路上的味道,他想活着,热烈的活着,因此他不允许自己耗费时光,浪费生命。他说:“我热爱生命,所以我必须走出。”冰淇淋打火机和雪山冰淇淋相互遥望,坚持下吧,如果有一天你厌烦了什么,那你应该感到高兴,因为至少你有一些事是在一直坚持的。
3、永远的年轻,永远的热泪盈眶。
也许这部影片从镜头语言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恰恰是这个题材,这个故事,和拍摄这个故事的勇气,让我们感受到了不装逼的真诚的故事。影片中的所有当地群众和演员都质朴的还原了我向往中的圣殿,每每想起,都令人颤抖的热泪盈眶。
每次说上这句话的时候总是会热泪盈眶,了解我的朋友会发现我在各个场合都说这句话,你会笑我,其实我真是一个单纯的听着摇滚乐的少女。趁着年轻,做一些牛逼的事儿吧。趁着年轻,留下些珍贵的回忆吧。电影里的书豪和晓川,剧组里的杜家毅导演,生活中的广大驴友们,在我只能坐在荧幕前流泪,屏幕前咆哮时,你们真正履行了生命的承诺。很难想像当年那个《洗澡》里高唱着《我的太阳》没有水就会怯场的那个胖子,就是今天坐在这里给我们展现这样一部电影的杜家毅,这几年他减掉了将近100斤。
我周围也有很要好的朋友明年要骑车伦敦,我无数次羡慕他们的伟大壮举,他们追求的不是房子,不是车子,不是功名利禄,而是这一路上体味到的一切。而我只是一名21岁面临就业的大四学生,我的未来像一片白纸,会染上什么样的色我也不知道,我胆怯,我惧怕,我疑惑,同样我也在做着一个个美丽的梦,梦里有洁白的独角兽,独角兽身后跟着一个人,一个可以带我脱离胆怯的人。梦醒来,即便是独自一人,也可以坚强的走下。然后,在四十年后,五十年后的某一天,回想起青春尾巴上的我,我也可以对自己竖起大拇指,说一句,杨婉姝,你丫真牛逼。
突然想起了《不会死》的题记——“心随风起葬身荒野亦无悔”。
在旅行上,我可能只能成为骑行的旁观者,但是作为一个看客,我也愿真心祈祷所有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梦想执着追求者们,平安。
即使我没有出走的勇气,还好我可以有做梦的权利。
即使我最终只能走向畏惧的社会,还好我的生命里还有你们。
即使我只能看着,还好我可以看着。
我曾以为电影创造了一个个的美丽梦境让人深陷其中,而回到现实会让人更加的无助与失落,却忘记了有人活着如同电影一般美丽。
另外推荐一部很喜欢的动画电影《意外的幸运签》,它探讨着人们为什么活着。尽管世界很脏,但是永远有与这肮脏相对的圣洁的美好。这美好就像一场间隔年的旅行一样,需要你自己探索发现认知,然后你会庆幸,活着的感觉真好。
你还活着吗?
致某人,我活着。
篇11:电影《转山》观后感作文
没有接触过单车的朋友或许会认为,骑车是一种体育爱好,可以强身健体,可以磨练毅力;也有人认为,骑车是一种旅行方式,可以见到许多的美景,可以吃到许多的美食;还有人认为,骑车是一种难忘的经历,可以结交朋友,走南闯北,可以体会那种征服的快感。
在看这部片子以前,你问我,为什么这么喜欢单车,为什么那么喜欢骑行?我其实还真答不上来。身边的很多朋友,甚至包括我少有的三两知己,都不理解,我对于单车和行走的痴迷和热爱,甚至可以超越自己的生命。
虽然我认为这部片子的名字和它所反映出来的内容有所出入,几处情节也颇有刻意而为的造作之感,包括演员们稍显稚嫩的演技,以及无可避免的老套的剧情。然而,这依然是一部值得到电影院去看的,值得在深夜里回味,并值得为其留下一点文字的电影。因为它是一部诚意之作,尤其是相比于现今的若干部侮辱观众智商的所谓商业大片而言。
它用最直接的手法,表达出了许多一直以来想说的,而又不曾说出的东西。正是这些东西,让我为之疯狂,痴迷与热爱;正是这些东西,让我在这个逐渐麻木的世界里,还能感受到心脏鲜活地跳动;也正是这些东西,才让我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和理由。
原谅我无法用单薄地语言来描述那样的感受,那冰封的垭口,血红的经幡,漫天飘散的彩纸,还有那终于迸发的热泪,太多的太多,或许,只有你真的开始骑行,在路上,经历过那些磨难与痛苦后,才会懂得。
在生命的长路上,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的梦想,为了追求那些梦想而不断前进的脚步,会逐步演变成为一种信仰的力量。或许在别人看来,那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而只有自己明白,这一路走来,转山转水转佛塔,不是为了旅行,也不谈不上修行,只是一种生命前行的必须!这是一段孤独到无法想象的旅程,在真正的黑暗中独自前行。
当梦想在心中生根,发芽,成长,究竟要经历多少不为人知的苦难与疼痛,梦想之花才可以怒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不是每个人都有为了追求梦想而咬牙坚持的信仰,原来,抛弃安逸之路,选择最难的道路前行,这才是信仰真正的的力量。而当我们终于冲破所有的艰难险阻,见到那怒放的花朵,刹那间,仿佛知道了永远,心灵以及灵魂的所在。而在这之后的下一瞬,是无比的悲伤。
篇12:电影《转山》观后感作文
主角张书豪本来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无忧无虑、青春帅气,他有梦想,也有激情,可是并不成熟且内向的他和众多莘莘学子一样,想法挺多,做法很少。
故事是因为书豪的哥哥书纬逝世而开始,书纬是一个骑行爱好者,喜欢踩着自行车四处旅游,而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骑一次川藏线,当然,到他生命结束,他也没能够实现这个愿望。当悲伤中的书豪发现了书纬写的《骑行者日志》之后,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要替哥哥完成梦想,骑行一次川藏线。这个渺小而又沉重的决定并没有得到女朋友的支持,在和女朋友分手后,他整理行装,一个人毅然决然的来到了昆明,准备完成他的拉萨之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书豪开始了他的骑行之路,一个台湾人,一辆脚踏车,一个简单的行囊,从昆明出发,不懂内地法律的他办了假身份证,被坑了几千块钱,终于踏入了藏区,一开始的沉闷也终于被沿途美不胜收的风景所掩盖,似乎终点就在前方,轻轻松松就能到达。
可是旅行也像是人生,坎坷无处不在,好在初涉骑行的他遇到了一个热爱骑行的前辈——晓川。
晓川已经骑行过三次川藏线,会说藏语,知道路该怎么走,也熟悉藏族文化,在晓川的带领下,书豪第一次喝到了酥油茶,吃到了藏族传统的糌粑,藏族人民的热情招待,藏族小孩的深深留恋,都给书豪带来了亲切的感觉,寡言少语的他也终于有了一丝丝的改变,一路上和晓川说的话也多了起来。当书豪踩不上上坡路的时候,晓川帮他推车,当书豪试图放弃骑行,对着脚踏车发脾气的时候,晓川劝他消气,鼓励他继续前行。这就像人生一样,一路上总会有那么几个难以跨过的沟坎,难以翻越的高山,而晓川就像是人生中的那些知己朋友,事业上升期的时候推自己一把,人生低谷、决定放弃的时候安慰鼓励一番。再加上藏族女子的喜欢,小孩的留恋,大爹的热情,奶奶的招呼,货车司机的跋扈,狼群的围堵,雨雪的冲洗,这简直就是一个缩小版的人生历程图。
终于,书豪坚定了前往拉萨的意念,如果说刚开始是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那么从晓川受伤离开之后,骑行川藏线已经成为了书豪对自己毅力的考验。
见到了鹰击长空的雄壮,原驰蜡象的美丽,巍峨的雪山像一个个超大号的冰激凌耸立在眼前,身体已经饱受摧残的书豪带着疲惫的身躯和不屈的意志,骑上了通往拉萨的最高山峰米拉雪山,米拉雪山海拔有五千多米高,此时书豪的内心世界肯定是不平静的,他曾经也想过放弃,如果他放弃了,没有人会笑话他,也有过路司机要开车带他上山,他拒绝了,如果他坐车去,也没有人会笑话他,正如剧中那人所说:“五千多米的地方,我坐车都喘气!”高原反应会让人难以忍受,可是书豪忍下来了。他的人生,将由自己书写,他的旅程,将由自己完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真的很不错,爬上山顶看山下的感觉让人心情豁然开朗,不是山下的风景秀丽,也不是山上的树木奇特,而是在登山时经历的种.种让人难以忘怀,跌倒过、爬起过、受伤过、开心过、悲伤过、痛哭过、大笑过,这样的人生才算是波澜壮阔,就像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山骑行到海拔两千多米的地方,再从两千多米的地方骑上四千多米的高山,这样的大起大落,才算是真正的跌宕起伏。
《转山》不光是诠释人生,更是鼓励人生,作为一个业余的骑行爱好者,我被书豪这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所感动,如果有机会,我也会背上行囊,踏上爱车,走上那不朽的征程。
篇13:电影《转山》观后感:心灵之旅
电影《转山》观后感:心灵之旅
看名字可能不知道我写的是什么,的确这类的文章一直不知该起个什么样的名字。直接叫影评,又没那么专业,不过是自己看过电影的一些感触罢了。叫观后感,又显得过预俗气。所以,干脆就以电影的名字为题吧。电影《转山》根据谢旺霖同名畅销小说改编,真人真事为蓝本。 一个24岁的台湾年轻人,在寒意渐生的10月,为了帮助哥哥完成遗愿,从丽江出发,独自骑行穿越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近公里,落差起伏多次大于1000米“高原之路”.......来自百度百科
似乎,每个人的心中存在着一种西藏情节,就像每个人都想拥有一台iphone一样。相信其实有很多的人并不清楚西藏意味着什么,只是受到了媒体的洗脑,才觉得内心对西藏充满向往,便觉得冥冥之中有一种召唤了。
电影中,主人公张书豪一开始也并不清楚自己去西藏的目的,只是觉得那是哥哥的遗愿,自己要提哥哥完成这段西藏之旅。骑车去西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正如电影中一名进藏自驾游的哥们说的那句话“牛X,我坐车里都喘”,由此也可见途中的艰辛。主人公也曾崩溃,也曾想放弃。当他一个人在湖边昏迷的时候,他意识里还是想着他哥哥,想着他哥哥的规划的西藏之旅。还是好心的藏民医生点醒了主人公,“有些病可以用药治,有些病要是治不好的。心病只能心来治”。
随后,路上遇见的徒步赶往拉萨朝拜的信徒们,主人公内心受到了感化。拉萨早已不再是一个遗愿,一个目的地,拉萨是一种信仰。电影的最后,主人公完成拉萨之行,回到了台湾。但从拉萨回来的早已不再是哪个内向羞涩的男孩子,而变得自信如高原雪山上折射出的阳光。
电影中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主人公途中结识的同伴李晓川。李晓川是一个热心的云南小伙子,比主人公略大,满口的云南口音。李晓川曾多次骑车进过藏,所以算作前辈,会说一些藏语,所以一路上给了主人公不少帮助。他最大心愿就是能够骑车到珠峰脚下。然而,在过一段险峻的路段时,不慎翻落山谷中。庆幸的是,人并没有死。影片的结尾,主人公收到了晓川寄来的照片。照片里是珠峰脚下立着的碑,旁边放着晓川的车。照片背面有句话很感人,“......我不想死,我而爱生命,所以我必须走,必须走出去......”。
生命是什么,仅仅维持着新陈代谢那不是生命。生命就要有价值,就要有信仰。就像故事中途中偶遇的那些朝圣者,那样叩拜这前行这的`信徒们,内心有怎样强大的信仰才能成为他们不惜一切前行的动力呢。
西藏是属于有信仰的生命的。那样纯净的蓝天,那样圣洁的雪山,那样明朗的阳光......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宁静淳朴。没有信仰的人,是无法参透这雪山河流间的神秘与玄机的。
电影演员全是真名出演。主演张书豪,来自台湾,很阳光。百度了一下,原来他和我是同一天生日,比我大整整一岁。对于李晓川,可能没多少人知道,但是提到乌卡卡相信很多人都会会心一笑的。没错他就是《十全九美》里乌卡卡的扮演者。还是那一口浓郁的云南口音,但这次没有了喜剧效果,听着格外亲切。很难把这个出神入化的云南小哥李晓川,和那个搞笑的乌卡卡联系起来,演技真的超棒。
篇14: 转山观后感
今天,真的感谢老师让我们观看了《转山》。我真的感触很深。电影的意义或许不仅仅是供人消遣和放松心情,更重要的是传递一种信念,一种关于爱,关于生命的信仰。片中张书豪为了完成哥哥骑车去拉萨的夙愿,遇到了“川哥”,遇到了家中失去顶梁柱的藏族家庭,途中遇狼,看见思念家人的留守儿童与妇女打电话给最亲爱的人。我不止一次被感动,不止一次的为之泪流满面。爱是一首经久不衰的歌.因为爱,我们坚持着,不断向前,向前!
当我看到小男孩小心翼翼的为他戴上帽子,恋恋不舍的问了声,哥哥什么时候回来时,他殊不知结果是未知的。此时,林书豪或许有对孩子的不舍,或许也在心里问了一句同样的话,但他的结果是否定的。一场场离别的场景,如电影浮现在眼前。生命的离别不是我们能控制的......
当“川哥”口中说着未来的美好憧憬时,跌下了山崖,摔成重伤。最后终于见到了神圣的“冰激凌“山峰,这是一种信念,我想到了,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无论你怎么打算的多好,未来是不可测的,但是我们要有自己的目标,在此生有自己的追求,并且实现。这是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