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自由路》读后感(精选8篇)精选
推荐文章
小编给大家分享《心灵自由路》读后感(精选8篇)精选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灵自由路》读后感,本文共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 《心灵自由路》读后感
《心灵自由路》读后感
一本好书是一个人的良师益友,所以读心灵自由路能带你走进心灵之旒。要改变这个世界,首先要改变我们的心灵。
我们研究交际心理原理,不能只从某一种情境出发,而应该充分预计到可能发生的变化,从动态中研究它。这样交际原则就必须随之变化。除此之外,我们也必须知道心必须非常安静、敏锐、不陷于任何心理或生理习惯。
“这世上没有什么方法、系统、曼陀罗、老师,没有任何东西能帮助你平静”。平静的心能看清事物,于是心就非常平静。这就好比看见危险就躲开一样。看见心必须完全平静,于是心就平静升了。所以,重要的是“安静”这种素质,卑微的心也可以很平静。
我们大部分人大都陷于习惯中,包括生理的、心理的习惯。有的人警觉到这一点,有的人不然。一个人警觉到自己的习惯,知道自己有某中习惯以后,是不是就能毫无挣扎的停止这个习惯?我们抗拒一个习惯,想压制它,与之斗争,那么原本用心了解这习惯所需的能量就会在这种斗争控制中消耗。
我们知道,光在意识上努力,很难检视内心深层的内涵。我们这肤浅的心除非完全免除制约、成见,免除所有的恐惧,否则旧无法看。
我们是否能一起寻找,看看有没有一种实相不是知识或感情的发明,不是逃避。整个历史上,人一直在说有种实相,我们必须为这个实相做准备;你必须做某些事,训练自己,抗拒某些诱惑,克制自己,我们知道自己不可能逃避这个世界,所以要迎接它。
我们是否有这样的心智来了解整个恐惧、快乐、思想过程以及心的安静?我们能不能在需要思想时深思熟,再不需要思想时不用思想?当然这很简单,不是吗?这就是说,心能不能非常专注,所以问题不在于该不该思想和行动,而在于怎样保持清醒,不昏庸,不机械运作。但只有在心完全清醒而无任何扭曲的情况下,才能深刻的`了解生活。
我们常在喧闹的环境中生活,而不知道什么是静心,所谓静心,静心是没有传统的,也不可一是传统的,没有谁能教你静心。你不能遵循某一途径,然后说我顺着这一条途径学习何谓静心。静心的内部的意义在于心里完全安静,不只意识层安静,而且深刻的、秘密的、潜匿的潜意思层也要安静。因为彻底而完全安静,所以思想完全安静,不在四处游移。我们所说的静心传统有一派说我们必须控制思想。可思想并不是要控制,而是要摆在一边。要把思想摆在一边,就必须密切、客观、不待感情的注视思想。一个用力的心当然不可能平静,因为用力,所以心不可能完全平静。以深刻意义而言,静心必须先有德性,有道德。这道德不是某一模式、某一实际或某一社会的道德。这道德必须自然的、不可免的起自于了解自己、清楚自己的思想。
人的心如果不能完全自由,就无从学习、探索,也就无法看到真实。
篇2: 《漫漫自由路》读后感
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这本书。
对于南非非洲国民大会在抵抗种族隔离中的战斗,我的了解微乎其微,对于战争和斗争一类的事情,我丝毫提不起任何兴趣。
曼德拉在书中娓娓道来,一个普通的孩子,经历很多艰苦和历练,在历史的环境中,渐渐走向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斗争事业。
他的信仰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开始就明确的,随着生活和经历,他在环境的影响下,找到了自己的信仰,虽然也有所怀疑,有所动摇,当母亲去世他不能前去葬礼,儿子车祸,妻子饱受艰苦的时候,他是有过犹豫的,为了自己的信仰,牺牲了自己的一切,甚至牵连了家人……但最终他选择了为南非人民的自由和平等抗争的事业。27年半的牢狱,都没有能够摧毁他的精神。
在狱中,他见到了自己只在刚出身时抱过一次的女儿,带着丈夫和外孙女来给他抱的时候,人生的戏剧性让这位老人感慨万千。
信仰,是支撑他一切的支柱。
在这个信仰缺失的年代和国度,我不知道该怎么评论这种强大并且伟大的精神力量。
在曼德拉的推荐下,我决定去买一本《战争与和平》,花点时间慢慢去读。
篇3: 《漫漫自由路》读后感
《圣经・雅歌》中唱道:“我虽然黑,却是秀美。不要因日头把我晒黑了,就轻看我。”这是“好逑”的所罗门唱给自己心仪女子的情歌。从美学上看,黑的极致是一种浑厚浓重的亮色。黑色是非洲的颜色,沉郁、刚劲、肥沃。黑色又是劳动的颜色,朴实、勤劳、勇敢。所以,在现代文明的熏染与催化下,阅读黑色就是一个追求极致、发现本色、寻找真谛的思想程,一如本书的题目,这也是一条“漫漫自由路”。
长期以来,或者确切地说是在新的南非诞生以前,在我的意识中,南非乃至整个非洲大陆乃是一片不毛之地,荒漠、丛林、长矛、毒箭、驼鸟、大象、半裸的妇女、饥饿的儿童,充斥着杀戮、战乱、死亡与血腥。但是,随着一个史诗般人物的出现及其随之创造的奇迹,这幅完整的画面完全虚化了,继而凝聚为一幅质地厚重、色彩鲜明的油画。这个人就是纳尔逊・曼德拉。在20世纪,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终结和新南非的诞生无疑是现代国际社会最富传奇色彩的政治事件之一,标志着以国家制度的形式实施种族统治的根除。广大的中文读者对于曼德拉近乎传奇的经历也并不陌生,但是,作为一个凡人特别是一个黑人,曼德拉的童年生活、家庭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却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熟悉。传奇经历和政治辉煌的背后,是一个平凡的、孤独的、疲惫的行者,一个顽皮的孩童、追梦的少年、激昂的学生、忧虑的家长和繁忙的领袖。书中的曼德拉就是这样一个真正的凡人。
从一个黑人孩子成长为一个自由战士,曼德拉经历了一个普通人的所有感情和思想变化。他是平凡的,但正是这种平凡铸造了一种真正的伟大。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就是机遇面前的普通人。对于曼德拉来说,只有到了大城市特别是进了大学之后,竞争的舞台才锻炼了他那种不服输的性格,知识的积累才使他看得更远、想得更深,正义的力量才把他推到了斗争的第一线。对于全世界来说,曼德拉的真正奇特之处在于,他是在监狱的烈火中熔炼出来的真金,新南非的诞生可以说是一部由一系列悲剧情节演化出来的喜剧。
曼德拉又是一位和平主义者,一位坚持和谈、推进和解的非暴力主义者,一位热爱民、热爱土地的自然主义者。西方把新南非称为“和平的新生”,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改变一个国家的制度,的确是现代史上的一个奇迹。曼德拉是奇特的,而这本书就更为奇特――它是在监狱里写成的,并且因此而演绎出更为不凡的书写与保护的故事。一般说来,除非是背叛自己信仰的“自白书”,“政治犯”所写的传记在他被剥夺自由时很少有发表的机会。这一方面是因为传记本身是一种表白,更是一种揭露,同时也因为其内容多数都代表着反对派的“攻击性”言论,本身就是狱中又一种“文字狱”的口实。也正因为这一点,“秘密”自然成为这种传记的特征。
曼德拉的自传当然也是在秘密之中进行的,但写作的环境还是较为正常的。对于曼德拉来说,这是一项组织交给的任务,意在为非洲人国民大会乃至整个南非树立一个自由战士的形象,以鼓舞民主和自由运动的士气。就个人而言,曼德拉却是想总结一下自己走过的道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对自己的进步脉络和政治主张作一番全面的审视和阐述。自传写得很顺利,并且在组织内部作了反复的校订,但是,这份“重要文件”如何发表,却经历了意想不到的艰难。
书中用大量的文字记述了这自传手稿的奇特经历:我们的安排是,当书稿被安全转移到国外的时候,麦克会秘密通知我们,只有接到书稿已经被安全转到国外的消息后,我们才能把原稿销毁。同时,我们需要先把这部500页的书稿进行妥善处理。我们认为,能够采取的唯一办法就是把书稿埋在院子的花园里。在大家就要排队去石料场的时候,我们已经及时地把书稿掩埋好了。那天上午我走在路上,一直为书稿的安全藏匿而感到莫大的安慰。以后,我们再也不用为书稿的事担心了当我那天从石料厂回到牢房的`时候,我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去洗澡,而是直接走到院子的南头。我尽量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但是,我被我所见到的情景吓了一大跳。那些囚犯已经沿平行着隔离关押区的墙挖好了地基沟,并真的把排水管给挖了出来。毫无疑问,他们已经发现了书稿。麦克于12月份被释放后,他把记录本(书稿)寄到了英格兰。
在南非被软禁了6个月后,他逃出了南非,首先去了卢萨卡,到那里去找奥利佛・塔博,然后又去了伦敦。他在伦敦住了6个月,并同一个打字员一起,重新对书稿进行了整理,最后形成了一份打印稿。尽管我在监狱里的时候,这个书稿并没有出版,但是,却为这本回忆录打下了基础。这就是这本书在出版之前的历险,几乎“胎死腹中”!对于一个自由战士来讲,监狱生活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一种财富。
在长期的监狱生活中,曼德拉一直力争过一种相对正常的生活,并为此进行了坚定而又十分策略的斗争。正是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坚忍不拔的意志,铸就了一代伟人应具备的全部素质。他坚持锻炼身体,热衷于亲近自然的体力劳动;他坚持学习,在恶劣的环境下阅读了大量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学著作,包括中国领导人的一些论著;他积极思考,注重行动,在监狱这种特殊的环境下写下了这部不朽的自传。正是由于这本自传是在艰难的条件和非常的环境下写成的,这种“非凡”的经历使得它在文学和政治方面均具有特殊的价值和分量。
“黑,却是秀美”,这就是“黑色”的性格,也是这本书的本色:温和而坚毅,沉静而明亮。正如一位权威的评论家所说,这本书,“每一位生者都是值得一读的”,因为这是“20世纪最震撼人心的人生故事之一”。
篇4: 《漫漫自由路》读后感
《圣经・雅歌》中唱道:“我虽然黑,却是秀美……不要因日头把我晒黑了,就轻看我。”这是“好逑”的所罗门唱给自己心仪女子的情歌。从美学上看,黑的极致是一种浑厚浓重的亮色。黑色是非洲的颜色,沉郁、刚劲、肥沃。黑色又是劳动的颜色,朴实、勤劳、勇敢。所以,在现代文明的熏染与催化下,阅读黑色就是一个追求极致、发现本色、寻找真谛的思想程,一如本书的题目,这也是一条“漫漫自由路”。
长期以来,或者确切地说是在新的南非诞生以前,在我的意识中,南非乃至整个非洲大陆乃是一片不毛之地,荒漠、丛林、长矛、毒箭、驼鸟、大象、半裸的妇女、饥饿的儿童,充斥着杀戮、战乱、死亡与血腥……
但是,随着一个史诗般人物的出现及其随之创造的奇迹,这幅完整的画面完全虚化了,继而凝聚为一幅质地厚重、色彩鲜明的油画。
这个人就是纳尔逊・曼德拉。
在20世纪,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终结和新南非的诞生无疑是现代国际社会最富传奇色彩的政治事件之一,标志着以国家制度的形式实施种族统治的根除。广大的中文读者对于曼德拉近乎传奇的经历也并不陌生,但是,作为一个凡人特别是一个黑人,曼德拉的童年生活、家庭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却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熟悉。传奇经历和政治辉煌的背后,是一个平凡的、孤独的、疲惫的行者,一个顽皮的孩童、追梦的少年、激昂的学生、忧虑的家长和繁忙的领袖。书中的曼德拉就是这样一个真正的凡人。
从一个黑人孩子成长为一个自由战士,曼德拉经历了一个普通人的所有感情和思想变化。他是平凡的,但正是这种平凡铸造了一种真正的伟大。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就是机遇面前的普通人。对于曼德拉来说,只有到了大城市特别是进了大学之后,竞争的舞台才锻炼了他那种不服输的性格,知识的积累才使他看得更远、想得更深,正义的力量才把他推到了斗争的第一线。对于全世界来说,曼德拉的真正奇特之处在于,他是在监狱的烈火中熔炼出来的真金,新南非的诞生可以说是一部由一系列悲剧情节演化出来的喜剧。曼德拉又是一位和平主义者,一位坚持和谈、推进和解的非暴力主义者,一位热爱民、热爱土地的自然主义者。西方把新南非称为“和平的新生”,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改变一个国家的制度,的确是现代史上的一个奇迹。 曼德拉是奇特的,而这本书就更为奇特――它是在监狱里写成的,并且因此而演绎出更为不凡的书写与保护的故事。
一般说来,除非是背叛自己信仰的“自白书”,“政治犯”所写的传记在他被剥夺自由时很少有发表的机会。这一方面是因为传记本身是一种表白,更是一种揭露,同时也因为其内容多数都代表着“攻击性”言论,本身就是狱中又一种“文字狱”的口实。也正因为这一点,“秘密”自然成为这种传记的特征。曼德拉的自传当然也是在秘密之中进行的,但写作的环境还是较为正常的。对于曼德拉来说,这是一项组织交给的任务,意在为非洲人国民大会乃至整个南非树立一个自由战士的形象,以鼓舞民主和自由运动的士气。就个人而言,曼德拉却是想总结一下自己走过的道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对自己的进步脉络和政治主张作一番全面的审视和阐述。自传写得很顺利,并且在组织内部作了反复的校订,但是,这份“重要文件”如何发表,却经历了意想不到的艰难。
篇5: 《漫漫自由路》读后感
偶然的机会在图书馆看到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的自传《漫漫自由路》,我通常很难读完一本厚达500多页的书,但是这本书我读完了仍旧意犹未尽。
如果向一位可敬的老先生请教曾经影响他青年时代的书,他很可能会向你介绍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的革命小说,保尔曾经是一个时代的人的偶像。但是我从没有读完过那本伟大的自传体小说,我曾经怀疑我是不是不喜欢那些长长的名字。
关于为什么会喜欢这本《漫漫自由路》我想了许多,有几点或许值得记下来。
1. 曼德拉一直是我喜欢的人,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好印象。
2. 曼德拉是我生活的时代的人,我能感觉到他的生活。当看到他与政府谈判时,我能联想到我在那个时代已经开始在同一个星球的另一个角落到处跑了,我们同时生活在这个世界。
3. 曼德拉的斗争不是外国的侵略,而是国内的社会不公平。抵抗侵略的战争离我的距离已经远了,尽管不能忘记历史,但还是感觉很远;但是曼德拉关于社会不平等的斗争给了我很多启发和启示,因为我们现在也面临着社会的不公平。
4. 我很敬佩曼德拉,因为他的朴实、真诚、博爱、隐忍、忠诚,他的人格在感染我,不是伟大而是平凡。5. 我能看到他的身影,听到他的声音,我能感受到他在地球另一端的心跳。我们的学校经常拿革命遗迹来对青少年进行爱国教育,那不曾谋面的英雄来对青少年进行德育,但是我们似乎没有看到多好的效果,我想这和两者的差距太远可能有关系吧。每当我看到曼德拉的照片总是被他的儒雅风度所倾服,总会想起周总理的形象,是那么的慈祥、泰然……说实话,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我的感受,大概这种形象就是一个伟人的全部精华毫无虚瑕的表现吧。慈祥的脸庞没有了年轻时候的棱角,褶皱的皮肤也没有了昔日的光泽,明亮的双眼却更加的突显出睿智和博爱的光芒。我有幸和他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我没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悲叹。
篇6:《漫漫自由路》读后感
他真的是个了不起的人。暴力无法击垮他,苦难无法压倒他,监狱囚禁了他的身体,却关不住他自由坚定的心。他不但是南非人民的英雄领袖,更是地球上每一个有梦想的人类的光辉榜样。
我阅读这本书。初衷只是想从曼德拉那里知道,是什么给了他宽容伤害、原谅不公的力量。而阅读的过程中,我不但得到了想要的答案,更意外邂逅了叫做坚持和决心的力量。
坚持、决心、和宽容。他们让一个人从内心深处光明起来。不怕险阻,不惧伤害,不吝惜生命,不放弃希望……
从一个被歧视压迫民族的少年,到人类和平发展史上的伟人;从一名铁窗幽禁的囚犯,到显赫的国家总统。受尽羞辱却毫无怨恨,他是太阳投向海面上那宽广、通透、明亮的光,日复一日,从未改变,始终如一。这光芒耀眼,并温暖,强大到可以支撑所有的信仰,驱走所有的`严寒,可以融化所有的坚冰,可以冲破一切黑暗。曼德拉的人格是完美的,可他不是神,他不是耶稣基督的悲情救赎,那让你只能洒泪感动却无能为力的悲怆。他给你的永远是最正面的能量,是作为一个人类,理性与智慧的极限!
因为他是一颗南非钻石,拥有最清澈透明,却又最坚定刚毅的心。
最喜欢读的是他的人生轶事,诙谐生动。对故乡风景的描写也让人神往不已。但广大非洲同胞的名字,非国大纲领的陈述和争论,还有最后与政府和谈艰难而曲折的进展大部分都被我跳读了。
还是浮躁。读不彻底。
篇7:曼德拉《漫漫自由路》读后感
曼德拉《漫漫自由路》读后感
偶然的机会在图书馆看到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的自传《漫漫自由路》,我通常很难读完一本厚达500多页的书,但是这本书我读完了仍旧意犹未尽。
如果向一位可敬的老先生请教曾经影响他青年时代的书,他很可能会向你介绍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的革命小说,保尔曾经是一个时代的人的偶像。但是我从没有读完过那本伟大的自传体小说,我曾经怀疑我是不是不喜欢那些长长的名字。
关于为什么会喜欢这本《漫漫自由路》我想了许多,有几点或许值得记下来。
1. 曼德拉一直是我喜欢的.人,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好印象。
2. 曼德拉是我生活的时代的人,我能感觉到他的生活。当看到他与政府谈判时,我能联想到我在那个时代已经开始在同一个星球的另一个角落到处跑了,我们同时生活在这个世界。
3. 曼德拉的斗争不是外国的侵略,而是国内的社会不公平。抵抗侵略的战争离我的距离已经远了,尽管不能忘记历史,但还是感觉很远;但是曼德拉关于社会不平等的斗争给了我很多启发和启示,因为我们现在也面临着社会的不公平。
4. 我很敬佩曼德拉,因为他的朴实、真诚、博爱、隐忍、忠诚,他的人格在感染我,不是伟大而是平凡。5. 我能看到他的身影,听到他的声音,我能感受到他在地球另一端的心跳。我们的学校经常拿革命遗迹来对青少年进行爱国教育,那不曾谋面的英雄来对青少年进行德育,但是我们似乎没有看到多好的效果,我想这和两者的差距太远可能有关系吧。每当我看到曼德拉的照片总是被他的儒雅风度所倾服,总会想起周总理的形象,是那么的慈祥、泰然……说实话,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我的感受,大概这种形象就是一个伟人的全部精华毫无虚瑕的表现吧。慈祥的脸庞没有了年轻时候的棱角,褶皱的皮肤也没有了昔日的光泽,明亮的双眼却更加的突显出睿智和博爱的光芒。我有幸和他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我没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悲叹。
篇8:《漫漫自由路》读后感作文
《漫漫自由路》读后感作文
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这本书。
对于南非非洲国民大会在抵抗种族隔离中的战斗,我的了解微乎其微,对于战争和斗争一类的事情,我丝毫提不起任何兴趣。
曼德拉在书中娓娓道来,一个普通的孩子,经历很多艰苦和历练,在历史的环境中,渐渐走向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斗争事业。
他的信仰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开始就明确的,随着生活和经历,他在环境的影响下,找到了自己的信仰,虽然也有所怀疑,有所动摇,当母亲去世他不能前去葬礼,儿子车祸,妻子饱受艰苦的时候,他是有过犹豫的,为了自己的信仰,牺牲了自己的'一切,甚至牵连了家人……但最终他选择了为南非人民的自由和平等抗争的事业。27年半的牢狱,都没有能够摧毁他的精神。
在狱中,他见到了自己只在刚出身时抱过一次的女儿,带着丈夫和外孙女来给他抱的时候,人生的戏剧性让这位老人感慨万千。
信仰,是支撑他一切的支柱。
在这个信仰缺失的年代和国度,我不知道该怎么评论这种强大并且伟大的精神力量。
在曼德拉的推荐下,我决定去买一本《战争与和平》,花点时间慢慢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