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篇(精选20篇)精选
推荐文章
小编给大家分享弟子规读后感篇(精选20篇)精选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弟子规读后感篇,本文共2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弟子规信篇读后感
今天学习了《弟子规》第四部分《信》,使我明白做事情要诚信为先,做人要诚实守信。
其中有一句话“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意思是:凡是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究信用,说谎话和不诚信的语言,怎么可以呢?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是:明朝一个叫宋濂的人很喜欢读书,但家里很穷。他只好向别人借书,可是别人不想借给他,就说十天内必须把书还回来,但那本书不可能十天看完。为了能借到书,宋濂答应第十天一定归还。到了第十天清晨,晚上下了整整一夜大雪,天寒地冻,那家人以为宋濂不会来了,可宋濂还是把书如期归还给了书主。书主很感动,就让他以后可以随时来看书、借书。我们应该像宋濂一样做一个守信的人。
姑姑开了一家小家电,来的许多客人都是回头客,就连好多新顾客也是老顾客介绍来的。这都是因为姑姑的经营以诚信为本,以诚信待人,所以生意异常兴隆。姑姑也经常说,她这几年做生意,最大的收获就是:做事情,首先要学会做人。
《弟子规》之《信》让我懂得,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是多么的重要。
篇2:弟子规信篇读后感
从学校毕业以后虽然没有停止学习,但是基本上没能完整的看过一本书了,毕业也好几年了看过很多家公司,也了解了很多公司一直感觉自己缺少些什么但是始终不明白,直到来到了衫动中国,来衫动第一天面试经历了感觉与以往面试不同的一面,尤其是大师兄和芮总的谈话,使得我有了一个思考,也正是这些谈话才让我决定来到衫动,来看看这里的文化这里的不同。
来公司的第一天公司没有像其他公司一样让我来熟悉工作流程,而是让我去背诵《弟子规》当时没有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可是看了《弟子规》的内容之后我有所感悟,从孝到悌,有谨有信,将众爱,谈仁学,最后讲学习。这本书的内容包含我们生活中得很基本的道理从衣食住行到礼仪廉孝。从懵懂无知到老有所成,从对父母亲人到对我们桌位的每一个人,浅显易懂的话却说出了很多的道理。通过《弟子规》的学习是我对这些有了一些新的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出则故,反必面,居有长,业无变。”
我在外工作已经有三年了,每年回家也只有十来天的时间而且回去还有大半的时间和朋友同学一起,在外面工作时每次给家里打电话父母会说家里都好一切都好,现在想想也许是父母为了不让我担心而说的。也许以前没在意过直到有次我电话坏了那时刚毕业出来工作,大概一周没给家里电话然后父母很着急可是联系不上我,最后找到我一个朋友的电话号码然后朋友亲自过来找我告诉我家里人很着急让我给家里回个电话,当时没想那么多,直到现在给我很大感触,我完全没想到父母是如何找到朋友电话的,如何找到朋友家里的,朋友的告知包含了父母的焦急。从那次以后,我每周都会主动的和家里通电话,虽然父母依旧会说家里一切都好,但是我能从他们的声音里听出他们是不是真的好,有没有生病。百善孝为先。在此希望父母一切都好。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篇3:弟子规读后感 工作篇
《弟子规》全文1080个字,看似一本不显眼的小书,实际上里面蕴含着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弟子规》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以应该怎样待人处世,核心思想是孝悌仁爱。我看了之后,颇有感触,下面就以原文顺序浅谈下读后感想。
总叙就不必多说,精简的文字已经说明文章的内容,作为文章的目录。孝,百善孝为先。孝在古代作为衡量一个人品行的重要标准,是孩子们从小需要被教育并实践的。而在今天,孝,这个字多是挂在嘴边,放在心里,却很少落实到行动中。孝已经失去了那种崇高受尊敬的地位,失去那种在小事方面的孝,变得更加金钱化,丧失了传统的原味。《弟子规》中说道“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现实中我看到的更多是父母的恳求,孩子的撒娇;“冬则温 夏则 晨则省 昏则定”,现实中我看到的恰恰相反;“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现实中我看到的是父母打来电话的问候与四处漂泊寻找工作的人流。儿行千里母担忧,父母显然做得比我们要好。或许有各式各样的理由,但是有些事却真的是我们没有想到,没有真正放在心上。
悌,敬爱兄长。入则孝,出则悌,我觉着相比之下国人这一方面做得还是相当不错的。可是当我面对孝与悌截然差别,我不得不产生疑问,一个在生活中的不孝之人他会敬爱兄长吗?这是一个疑问,如果是的,他会出于真心,还是利益的驱动?这又是一个疑问。这一连串的疑问还有很多,关于商场上的利益,官场上的权力,去“尊敬”一些口上所谓的兄或长,抛弃了自己的爹妈。结果只会导致自身的悲惨结局,还有社会的整体退步!当然,我想这也与改革开放有关系,改革开放带来经济的飞速提高,忽视了人民的精神文化思想所应有的提高,从此,在传统文化精神思想方面剧速下滑,泱泱大国,五千年文明,会不会在我们手中断了?
谨信仁,方能爱众。谨言慎行、讲求信用、自身仁爱,才能爱人。如果说《弟子规》孝悌范围是父母,兄长,那么“谨信仁,方能爱众”说的就是对待同辈人,自己应遵循的原则方法,细致到我们自身的生活。针对这一些当今热点问题,我想很多都能从中寻得答案。比如一些年轻人追求名牌衣服,《弟子规》中就有说道“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份 下称家”;再比如一些同学爱玩游戏,虚度光阴,《弟子规》中也说道“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这些后人所犯的错误,前人已经给出警告,可惜后人没能明白前人的心意,传统在消失,传统文化还是没能抵住外来诱惑,这里不再多说。在信用方面,国人做得也不是很好,总是靠着有形或无形的压力维系着,人们的自觉地意识不是很高。我说现在的人都普遍地脆弱,害怕把信任给别人,从另一个方面,我说现在的人还很“强大”,随口答应别人的人大有人在,答应只是经过了嘴,脑袋只是个摆设。这些是不是值得我们认真的思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自己的家人,爱自己,推而爱别人,爱社会,爱国家。爱人就要多从别人角度想一些事情,多为别人考虑,有时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利益,但是一切是那么心平气和,和谐自然。我认为《弟子规》“泛爱众”中有一段说的特别好“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意思是凡是人类,皆须相亲相爱;因为同顶一片天,同住地球上。这就体现了天人统一,和谐自然的思想。世界上所有纷争无不可以用爱去化解,也应该用爱去解决,正如上文所说,因为我们都是人类,同住一个地球。
当我们能很好地做到孝悌谨信仁这五个字后,学习知识才变得更为重要。以前我们以莫名的身份去学习,此时就可以骄傲地说我是人,一个真正大写的人。余力学习说的真是太好了,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包含着前人的学习智慧,董遇巧用三余正是充分体现出这样的博大智慧。
前人的智慧取之不竭,作为后人,为什么不多多学习?学习一些优秀传统思想,对于自己百利而无一害。作为中华民族的继承人,国家需要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该怎么延续?该怎么走下去?这都需要思考,更需要我们的行动。
[弟子规读后感 工作篇]
篇4:弟子规谨篇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弟子规-谨》,做为一名学生,我的读后感是:
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我们要小心谨慎,说话要讲信用。
“朝起早,衣眠迟”,我们作为一名学生,正要做到这样,因为早上和晚上是最适合我们复习和预习,俗话说的好:“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大多数人都没有这种习惯,当然我也不例外:每天晚上虽然很晚可睡,但并没有复习就直接睡觉,早上也像懒猪一样很迟才起床,刷牙洗脸就去读书,便没有预习,所以上课听起来比较难懂,成绩也慢慢下降。但学习“谨”后,我每天晚上做完家作便会复习这天所讲的课程。早上也会早点起来预习今天要讲的课程,因此上课听得懂,学习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用人物,须明求,徜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但这件物品的主人又会怎样呢?他会拼命地找,如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物品,这样会让他感到伤心难过。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并且要爱惜使用,以后如果有急用,再借就不会难了。“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弟子规谨篇读后感]
篇5:弟子规信篇读后感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
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在这么多道理中,是对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这让我想起了博玄说过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对人诚心诚意,本来不相信,也会相信了;但对人虚伪无信,就是本来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说得多有道理啊!在“信”这一章,古人这样说:“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教育我们开口说话时,诚信为先。
篇6:弟子规孝篇 读后感
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能够孝顺父母,那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慈心,才是人们行善业的开始。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其意是说:入是在家,孝是善事父母。做儿女的若在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就要赶快去做,不要拖拉或延误时间,更不应该懒得不去做。父母教我们做儿女的学好、教传我们做人之道的道理时,必须恭敬而听,并且要将话听记到心里。如果我们做儿女的做错了事或犯了错时,父母责备、训导我们时,我们应当顺从父母的责备、倾听父母们的训导,并且承担做错了的事所造成的损失,且不可悖逆父母,让他们伤心不满。
学习圣贤教诲之前,我觉得自己以前很孝顺父母,很知道疼爱父母,从不做让他们担心受怕的事情。学习弟子规后我反省到,看似很容易遵守的孝道,但我却做的不够完好,我时常问自己,现在我的父母虽然不在了,但回想起来还有许多地方做的不够,不够孝顺。有时候对父母的问话不够精心倾听,有时侯还常以不耐烦的口气和父母说话,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后悔寞机。父母不和儿女计较长短,但做儿女的做的不够孝道时真是太不应该了。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弟子规》亲仁读后感
2.弟子规父母呼的读后感
3.弟子规读后感1000字
4.六篇弟子规读后感
5.国学经典弟子规读后感
6.弟子规的读后感400字
7.弟子规读后感500字高中
8.《弟子规·谨》读后感
9.小学读后感400字弟子规
10.企业学习弟子规读后感
篇7:弟子规谨篇读后感
《弟子规》中第三部分“谨”是修身的根本,它告诫我们,在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谨》与前两章不同,前两章的是孝顺,而《谨》却写的是让我们行为不可以放逸。孔子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待自己一定要严格,只有严谨才能少犯错,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才能正己身,立己志。
为人子女应早起,把握光阴。正如陶渊明所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而我们应当怎样珍惜时光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走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朱自清的《匆匆》告诉我们,应该从生活的点滴小事中挤出时间,而不是缩短自己的休息时间。
将谨的内涵扩大,还有“慎独”之意,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都应该做到问心无愧,“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德行高尚,通过礼仪文明,懂得与他人相处之道,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促进作用,才是“谨”的根本。
篇8:弟子规谨篇读后感
我们的祖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许多经典诸如《论语》、《弟子规》、《史记》等文章传诵久远,寓意深刻。在这些经典文章中我最喜欢《弟子规》的“信”篇。
在“信”这一章,古人这样说:“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教育我们开口说话时,诚信为先。我们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当我们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我们更不能用来骗人。《弟子规》的“信”篇还教我们怎么说话:“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切戒之。”说话多不如说话少和好。说话要恰到好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就决对不能说。在我们跟他人交谈时,谈话的内容要实事求是、口齿清晰。不要听信花言巧语,因为这些话虽然好听却靠不住。奸诈取巧、下流肮脏以及无赖粗俗的语言,都尽量不要沾染。
有一天是星期五,而明天就是星期六了,我经过爸爸同意,邀请一位跟我关系比较好的同学来我家做客。他同意了,并且跟我说好,在我家早上8:00不见不散。
第二天,我早早的起了床,打开电视机,一边看着节目,一边吃着我准备好的零食,一边等待客人的到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怎么还不来?”我嘟囔了一句“也许因为路上堵车吧,应该马上就会到了。”我自我安慰道。光阴似箭,转眼间又过去一段时间,我打了一个哈气,抬起头漫不经心的扫了一眼钟:已经是9:30了!这是怎么回事?他不会不来了吧?不可能!最后我忐忑不安的拨通了他家的电话,在电话里我得知令我大吃一惊的`消息:他去别的同学家玩了!令我忍无可忍的是,星期一,当我怒气冲冲的找他算账,他不仅不承认,还反咬我一口,只见他“彬彬有礼”的说道:“你并没有邀请我去你家玩,你这属于诽谤行为……”“什么?”我火冒三丈,结果他把我气的一个星期都没理他。
在《论语》中有一句话:“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表示人要遵守与别人的约定,不能失去信义。如果人人都像这位同学那样不守信誉,那么世界岂不是乱了套?
诚信并不难做到:我心想。只要人人认真去做,那么诚信的世界离我们还会远吗?
篇9:弟子规谨篇读后感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
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这个感觉还是自己写比较好吧。毕竟你都在学弟子规了,想想自己的做法是符合弟子规的要求吗。要么就不要学,不要这样流于形式。弟子规教育的是为人处事的行为规范。
生活似酒,人生像画,岁月如歌。或许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许多酸甜苦辣,才会使快乐的滋味更加甜蜜。
人生需要考虑的还有很多很多,演戏很容易,做人却很难,戏可以演过无数次,人生的机会却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戏,难做的是人;戏是虚构的,人却是真实的;戏进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场戏,心灵美好的人,梦也一定是美好的,真心的梦幻,绝不是虚幻
人活一口气,要活得有志气――为喘气而活,仅活着而已;活得有志气,死得也美丽。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同志昭示!助人为快乐之源!
昨天是曾经,是过去,今天是面临,是现实,不要在昨天里沉媚,应该在今天中开创!
篇10:弟子规谨篇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弟子规——谨》,做为一名学生,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我们要小心谨慎,说话要讲信用。
“朝起早,衣眠迟”,我们作为一名学生,正要做到这样,因为早上和晚上是最适合我们复习和预习,俗话说的好:“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大多数人都没有这种习惯,当然我也不例外:每天晚上虽然很晚可睡,但并没有复习就直接睡觉,早上也像懒猪一样很迟才起床,刷牙洗脸就去读书,便没有预习,所以上课听起来比较难懂,成绩也慢慢下降。但学习“谨”后,我每天晚上做完家作便会复习这天所讲的课程。早上也会早点起来预习今天要讲的课程,因此上课听得懂,学习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用人物,须明求,徜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但这件物品的主人又会怎样呢?他会拼命地找,如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物品,这样会让他感到伤心难过。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并且要爱惜使用,以后如果有急用,再借就不会难了。“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篇11:弟子规读后感多篇
弟子规读后感多篇
1 《弟子规》心得体会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高中的一个历史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祥见拙作《传统文化的没落之路》)我的父母曾经在这方面教育了我很多,为人处世,以及一些礼仪都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这么算来,我已经有起码二十一年接触传统文化了。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出生于八十年代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我记得老师曾经说过:“你愤怒吗?读《弟子规》吧!你痛苦吗?读《弟子规》吧!……”大意如此。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我难免产生几分怀疑的心态。是的,音乐可以使人平静,放松;运动可以使人忘记烦恼,心胸开阔;阅读能使人忘记现实,醉心于与先哲的时空中。《弟子规》这一本小书,又有多大的能耐改变一个人的心情的功用呢?可就是那么一次,我受到了《弟子规》的启发,改变了心态。一个晚上熄灯后,同伴讲灵异故事,我被吓得出了一身的冷汗。故事结束后,一个上铺的兄弟慢慢走到我床头,猛的大叫一声“啊……”。我以为出了什么事,被吓到了,也歇斯底里的大叫起来。过了几秒钟才发现是他恶作剧,我是愤怒的灵魂出窍了,忍不住骂了他几句。虽然马上语气缓和了下来,可我还是一直没有睡着,仿佛鬼魂一直在我身边,冷不丁可能就拉拉我的头发,摸摸我的脚什么的,而一些恐怖片的情节也在我头脑里闪个不听,长发遮面的白衣女子,僵直的胳膊,冰冷的手指,死鱼般的白眼……越想越怕,禁不住心理暗暗恨这个捉弄我的这个人。最后,我想起《弟子规》的“泛爱众”,想起了“我生活我的生活。我爱所有的人,即便他伤害我欺骗我,我都会原谅他,因为他是我的同类,因为我相信他身上残留的人性”,这些我多年前写给自己的格言。不禁心情越来越平静,后来就不知不觉的睡着了。第二天,又看见这个兄弟,虽然依旧心理上有些障碍,但是敌意已经没有了。现在,已经好如当初了。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2 读弟子规有感 自从读了《弟子规》以后我知道人生需要考虑的还有很多很多,演戏很容易,做人却很难,戏可以演过无数次,人生的机会却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戏,难做的是人;戏是虚构的,人却是真实的;戏进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场戏,心灵美好的人,梦也一定是美好的,真心的梦幻,绝不是虚幻)人活一口气,要活得有志气――为喘气而活,仅活着而已;活得有志气,死得也美丽。昨天是曾经,是过去,今天是面临,是现实,不要在昨天里沉媚,应该在今天中开创! 在学生主修的第四课“信”,我知道了能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实践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母亲履行的责任像奏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净心田。同学们,父母永远的付出,不曾为回报等待,一心守候,只为子女成材。我们学了“入则孝”以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 《弟子规》里面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需你自己去细细品味。 生活似酒,人生像画,岁月如歌。或许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许多酸甜苦辣,才会使快乐的滋味更加甜蜜。 3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非浅。以下是我阅读此书后的点滴体会。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经常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因为一些小问题而争执,在一旁的父母看见了,多难过呀。现在自己既为人子女,又为人父母,该做些什么呢?一方面,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 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为孩子的母亲,应正确引导子女诵读《弟子规》,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 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非浅的。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时老师布置做的作业,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这样的生活效率通常不高,甚至被老师批评。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生活学习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4 弟子规读后感 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5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非浅。以下是我阅读此书后的点滴体会。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篇12:《弟子规——入则孝篇》读后感
《弟子规——入则孝篇》读后感
学习《弟子规》,虽然很容易就可以倒背如流,但是要真正的理解其中的道理和含义,就要花时间去感悟,才能做到对人或对自己产生有益的影响。
一个人的为人处事必定要具备一些该有的原则:“父母呼,应_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从这条开始就告诉我们,在家里应当如何扮演好一个为人子女。听到
父母在叫唤我们的时候,应当立即回答。
而往往也会有不礼貌的行为。
一个颇有教育能力的老人,来到一个村子里,孩子们见老人和善可亲,并与他进行了交谈。老人问:“孩子们,当父母再叫你的时候,你们都是怎样回答的?”答案就有三个:我在、我在这里、干吗。以回答父母在叫自己,回答“干吗”的最多,几乎占了三分之二。老人笑了笑,又问:“如果在学校老师问你、叫你,有没有人敢回答干吗的?”没有一个孩子敢说。由此可见,一个人在家里对父母都没有几分礼貌,在外面何尝会有几分?
我们也知道,现在的子女功课有很多,所以,父母往往舍不得他们做事,即使是家事,也都有父母代劳。就连自己叠被子这些小事,都没有多少个小孩是力所能及的。总而言之,现代人的风貌远远不能和古人们相提并论。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经历了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沧桑;还有二十四孝作为我们的'典范。凭这一点,把它就应该发扬光大。很感谢《弟子规》,让我们重温了传统文化的宏伟博大。从而也要学以致用,像《弟子规》中写的,以恭敬的心,谦卑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来对待一切人、事、物,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事诸父,如事父,是诸兄,如事兄”。
篇13:《弟子规读后感》之父母篇 字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规》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那么,这些行为规范对于现代人会有什么作用呢?我是带着疑问、好奇的心去拜读的这本书。
《弟子规》那本金色的小书,短小而精悍。传承着中华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一辈辈人。
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泽凊。晨则省,昏则定。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
我读它、品它,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读了弟子规中的的《入则孝》后,让我感到十分惭愧。原以为为父母做几件家务事就是“孝”了,现在才发现其实什么是“孝”我一点都不懂。反而,父母对我百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要的东西想方设法的满足我,还反倒觉得父母为自己做的是理所当然,甚至有时候他们对自己过于担心还觉得他们很烦,讨厌他们。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当父母呼唤我们的时候,应当立即答应,不能迟缓,执行父母命令时应当立即行动起来,不能拖延偷懒。
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时,我检讨了自己,发现我们不一样了,玩电脑、打游戏„„很忙,父母喊好几声我根本就不听,边打游戏还边说:“你烦不烦,叫一声好了,还连续叫五声,真讨厌!!!”大人过来拍我肩膀,我很恼火地说:“你好烦人哦,你看你看,我这一关没过去,又被别人打死了,就是你。”如果爸爸妈妈说去楼下买个什么东西,我会很不耐烦的,不情愿的去,心里还会有所怨言,弟子规,让我深刻醒悟到自己的错误,我会在今后加以改正。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从这句话中我知道了: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的听明白。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的接受。上高中的时候,因为谈恋爱,所以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爸爸找我谈话,问我为什么成绩会下降的这么迅速,开始的时候,我会说:下次我一定努力,因此,爸爸也没有追究,相信了我,随着高考的临近,我从班级的前几名掉到十名之后,爸爸似乎知道了我在上学期间谈恋爱,不误正业,很严厉的批评了我,我当时特别不服,没有悔改,和他大吵了一架,现在想想自己真的很过分,说的话一点也不像晚辈,没有礼貌,弟子规让我再一次得到了升华,从此以后,我对待家长的教诲认真听取。
父母呼,父母命,父母教,父母责是所有人生命过程中都会出现的事情。这个父母句4次重复父母,说明了父母的重要性。父母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上,给了我生命、给了我体肤、给了我智慧、给了我力量,他(她)们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我的良师益友。那么,我应该怎样孝顺自己的父母呢?
孝顺孝顺,首先要从孝顺自己的父母开始。
“孝”的结构是上老下子,是强调血缘延续的重要性。今天的长辈是昨天的小辈,今天的小辈是将来的长辈。小辈不孝敬长辈,你又凭什么,又怎么能够指望当你成为长辈后,你的小辈会孝顺你呢?
孝是没有条件的。
冬则温,夏泽凊。晨则省,昏则定。
冬天寒冷的时候要伺候父母,使其温暖,夏天炎热的时候则让父母凉快。早上向父母请安,晚上要伺候父母安眠。由此,我想到了一个故事:东汉年间的黄香,早年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冬天黄香首先睡在席子上,用自己的体温把席子弄暖和。然后,再让父亲去睡。夏天,黄香用扇子把席子扇的凉快一些。这样父亲就能安然入睡了。
“卧冰求鲤”同样讲的是孝是没有条件的这个道理的。西晋时期的王祥,母亲早亡,他一直和父亲及继母生活在一起。而继母总喜欢在父亲面前挑弄是非欺负王祥。所以,王祥从小也就失去了父爱。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王祥仍然拼命满足继母的.要求。有一次,继母病了想吃鲤鱼。可大冬天的,河里的水都结冰了,怎么办?于是王祥脱下衣服,趴在厚厚的冰上,用自己的体温去融化冰。我深深的被王祥的这种孝心感动了。回想自己平时跟妈妈说话时,经常用命令的口气说:“妈,你快去给我倒杯水”、“妈,你给我点零花钱”„„学了《弟子规》之后,我发现我用“您”来称呼父母了。学着用商量的、请求的语气和父母说话了。
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当我们蹒跚学步时,是他们用他们温暖的大手紧握你的小手;当我们生病时,是他们将我们拥入他们暖和的怀抱;当我们学习遇到困难时,是他们为我们耐心的讲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对我们无私的付出。你们发现过吗?他们头上已悄悄爬上岁月的痕迹——因我们而生——那一丝丝银发„„
感恩父母,他们只需要你以后过得好就好,他们只需要你在他们工作劳累时在他们耳边轻轻说的那一声:我爱你们。他们或许也不需要这种温馨的话语,或许他们所需要的是我们的一个轻轻问候,一个关怀,一个懂事的行为,一个好的成绩,对于那些成家立业的孩子,家中父母需要的是他们的常回家看看。
父母是我们这一生中,为我们付出最多的人,他们毫无私利,毫无所求,他们只是一种默默无闻的爱的奉献,他们为我们付出了汗水,青春,付出了一切,需要的就是我们的开心,我们的幸福。没有任何人能与他们相比较,我们得懂得一个人的根本,就是去孝敬父母,尊敬父母,可有些孩子连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整天只知道读书,成了高分低能的人。父母过分的溺爱孩子,把孩子培养成温室的花朵,他们往往经不住风吹雨打;还有些孩子不尊敬父母、长辈,认为父母、长辈所做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体会不到父母、长辈的良苦用心,这都是不可取的。尊老爱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也应该具备这种美德。
《弟子规》给我最大的教诲就是“孝”,这也是给我感触最深的,让我今后更加的懂得去孝敬父母,让我不再刁蛮任性,不再做家中的公主,让我学会了作为一个乖巧女儿所应该做的事情,从此以后,我要以《弟子规》来时时刻刻检讨自己,端正自己。
无闻的爱的奉献,他们为我们付出了汗水,青春,付出了一切,需要的就是我们的开心,我们的幸福。没有任何人能与他们相比较,我们得懂得一个人的根本,就是去孝敬父母,尊敬父母,可有些孩子连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整天只知道读书,成了高分低能的人。父母过分的溺爱孩子,把孩子培养成温室的花朵,他们往往经不住风吹雨打;还有些孩子不尊敬父母、长辈,认为父母、长辈所做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体会不到父母、长辈的良苦用心,这都是不可取的。尊老爱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也应该具备这种美德。
《弟子规》给我最大的教诲就是“孝”,这也是给我感触最深的,让我今后更加的懂得去孝敬父母,让我不再刁蛮任性,不再做家中的公主,让我学会了作为一个乖巧女儿所应该做的事情,从此以后,我要以《弟子规》来时时刻刻检讨自己,端正自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孝,要用一生的经历做才算完善。
篇14:小学《弟子规》读后感精选多篇
书是年轻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然而近期有幸收到厂工会下发的读本《弟子规》,开心之余读后颇有感悟。
《弟子规》讲述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等很多的经典的故事。它虽短小却精悍,同时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它吸引着我的不仅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丰富内涵。其中“泛爱众”一篇使我刻骨铭心。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每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总是难以平静下来,使我不禁回想起书中的故事。其中故事里的一个场景令我印象深刻,当汉斯要去救人,而他的的妈妈担心他会有危险阻止他时,汉斯给妈妈的回答是“妈,我一定得去。当有人要求救援,我们必须轮流扮演我们的角色。”于是汉斯孤身一人去救援,结果却出人意料,救助的竟然是自己的哥哥。虽然故事的结果富有童话色彩,但却让人深醒好心好报的道理,其宗旨无外乎,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关爱他人的心。
石拖于峰而荣,作为延吉卷烟厂工艺质量处的一员,我深感骄傲。因为这里有一群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好伙伴们。我们质检丙班共有六人,质检班长一名,成品质检一名以及我们现场质检四名。记得初到丙班,作为一名新成员,班长张美花以及其他成员就对我关怀备至。
在工作中,各位姐姐们那可都是热心肠,常会热心的提醒容易忘记的事情。尤其是在三班最后一天的时候,大家大都很疲惫,常常忘记一些琐事,但是金姐很是热心,常会会提醒我们不要忘记把综合测试台的仪器关机等等,金姐不但热心,而且做事井井有条、一丝不苟,很受大家喜欢与钦佩。每次在班组会议时,在班长张美花的带动下,大家都会积极发言,相互交流各机台生产及质量情况。相互提醒相关该注意的事项,了解了各机台情况,让我们大家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三班的时候,我们大家都自发的带来自己的拿手好菜、好吃的水果等和大家一起分享,每次夜班吃饭的时候都有一种家庭聚餐的感觉,大家说着、笑着,同时享受着各种惊喜的美食,在我看来是上班时候最轻松快乐的.时刻了。
大家不但在工作中相互关爱,在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不太善于交际,大家总是主动和我沟通,了解我的难处和情绪动态,为我排忧解难总是让我感动非常。就是前不久,由于三班上班和二班下班,天太黑,我胆子又小,每次走到没有路灯的地方就会害怕的要命,每次都要打扰家人通电话,很是不方便,后来了解到了我的情况,她后来就让我与她一起坐她找的车夜班上下班了,为我解决了一个很头痛的问题,让我很是感激。
自从我来到了这个新集体,让我切实的感受到了什么是“泛爱众”,我想就是毫无保留的给予关爱,这关爱让我感觉这个集体成为一个温馨的小家。我能够成为质检丙班的一成员,我真的幸福万分。
篇15:小学《弟子规》读后感精选多篇
小时候就学过《弟子规》:但是并没怎么在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说真的小时候的我也没去认真地揣摩它,更不要说更深入的去研究,去了解,去领悟,去思考它了。
现如今,许多孩子都是父母的独生子,总是被父母护着、宠着、溺爱着,(包括我自己)所以,有些孩子便逐渐淡忘了“孝”这个字眼。 也许许多人都读过《弟子规》,而真正能按照书上说得去做的又有多人呢?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名,行勿懒”,现在的父母都对孩子体贴若微,有求必应。我们左一声“妈妈”又一声“爸爸”让父母为了自己的一点小事奔波劳累。但是当父母请你帮着买个东西,干个家务,却总找个借口推辞。
“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需顺从。”有时,父母出于关心,多叮嘱两句,做错了事多教育两句,我们就会嫌父母过于唠叨,有时还顶几句嘴,狡辩是非;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说的是: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暖好了被窝让他们不感到寒冷,夏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侍候父母安眠后才能回去睡。古人都能做到的事,而现在家庭中,大多数的父母就是这样照顾着我们,可又有多少子女能像这样照顾自己的父母呢?
父母是这世上最爱我们、最疼我们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我们的一举一动无不牵扯着父母的心。而维有“孝”才能报答父母,报答他们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多一点点问候,多一点点关心,多抽一点时间陪他们,让他们也感受到子女对他们的一片爱。
篇16:弟子规入则孝篇读后感
人死后,凭骨头颜色就可分辨出性别,白色的是男人,灰色的是女人,因为女人从怀孕起,就把自己的营养给自己的孩子。孝,人之本。
题记
《弟子规》,这是小学的时候就背过的书,但那时候呢!只是为了背诵而背诵,完全没有思考过其中的伟大智慧。当然,那个年纪也没有足够的阅历作为支撑去理解它、感悟它。一看到这本书,我就会想起我哭地稀里哗啦地上了淘宝网,买下《弟子规》的画面。 那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看了一个视频《弟子规改变了一个被十三所学校开除的学生》。讲者是一个22岁的小伙,他就讲诉了他高中的时候混黑道,被十三所学校开除过,后来去北京“工作”,更是肆无忌惮,不怕死地在山路上玩漂移,进夜总会,用七张百元钞票点烟抽。幸运的是,他妈妈一直没有放弃他,给他看了《弟子规》,然后叫他去敬老院做了一个月的义工,这一个月,他得到了爱,得到了工作,换回了父母的重婚,救回了他自己的命。演讲的过程中,从他讲到他妈妈给他看《弟子规》起,他就一直哭着讲,全场的社会各种单位的听众也是不停地擦眼泪,我在电脑旁也是陪他们哭到最后。
带着崇敬之情,我读了《弟子规》的入则孝篇。入则孝,讲的是在家尽孝,核心就是要然父母开心。
“出必告,反必面”父母是最关心我们的人,如果他们不知道我们干嘛去了,就会担我们,让父母担心,也是不孝的。反过来,如果我们让父母知道自己在哪,在干什么,父母就能把我们把好处想,会替我们加油,这很利于我们事业的成功。这句话让我改变了许多。以前,我不懂这个道理以为有什么问题自己处理就好,没有必要跟父母说,增加他们的负担。有什么好事,也是想到要低调,也不会跟父母提及。由此,就导致了我不怎么给父母打电话,就算打电话,除了要钱,也没有其他话讲。因为这个事,我也被教训了好多次但是改进也不多。这句话彻底地颠覆了我的想法,从那以后,我要求自己每周至少要给父母打一次电话(后来据我姐姐爆料,爸妈对我这种改变很是开心。)并且把我在学校里做的事以及想法告诉他们。上一次,我告诉我爸我做了家教,爸爸很开心,说“你能懂得给爸妈减轻负担,爸爸很高兴,但是不要耽误学习哈。”爸爸这样说,我自然很高兴,因为爸爸很少对我满意的,一直都是喜欢说我不如别人(自我爆料一下,因为这个原因,我和爸爸的沟通一直都有障碍。)后来挂了电话,但是几分钟后,爸又打过来了,他说:“你去做家教,就跟那个娃儿买点水果去嘛,如果他的字写得不好,你就好好教他一下嘛,如果。”我想,爸爸怎么变得那么嗦,真实奇怪,但是我觉得真的很幸福,感觉和爸爸的沟通已经不再是问题了。我想,这份价值,千金难买吧!弟子入则孝读后感。
“亲所好,力为具”。中西文化差异很大,但在孝,这个方面,却几乎没有差别。佛洛伊德的大弟子西奥多讲过一个发生在西方父子之间的事情:儿子不愉快时,父亲会把怀表贴到他耳朵上,让他听表针走动的咔哒声,然后儿子就快乐了。后来,父亲郁闷了,孩子竟然把怀表也贴到他耳朵上,父亲一愣之后,露出了最最快乐而灿烂的笑意。或许,父母对我们的付出,我们习惯了,没什么感觉。但是,我们能投其所好,帮父母做一些事,父母却是高兴地不像话。
我记得有一年,广周日报在母亲节那天做了一个对母亲和孩子的采访(孩子希望为母亲做点什么,母亲希望孩子做点什么。)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孩子希望挣很多钱给母亲,而母亲仅仅希望孩子能回家一起吃顿饭。孝,就是回家陪父母吃顿饭那么简单。
这本书的道理很简单,说出来人人都知道,但是,如果每天读一点,看一点,却能起到反省,修心的作用。久之,个人修养就会提高。
真的很感谢《弟子规》带给我的改变,我也由衷地希望,每一个人都好好看看《弟子规》,
学学中国传统文化,学学我们老祖宗的智慧。
篇17:弟子规入则孝篇读后感
我的散文雨荷发表了,女儿很高兴的把我的文章晒到了微博上,引得孩子们围观,女儿的心暖暖的,我的文章没有任何报酬,有时候>幸福真的与金钱无关,女儿想写小说,我希望的就是这样,教会孩子自信的生活,教给她本领,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是我最想得到的赞誉。
幸福是什么,幸福很简单,微笑,我的努力被女儿视为榜样,我是一个好妈妈,我很自豪。虽然生活很辛苦,但我内心有了希望,微笑着迎接黎明的曙光,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女儿对我说,这是她听到的最暖心的话,孩子们都夸她有一个好妈妈,她自豪的说,妈妈那么棒,桐桐也要努力啊,幸福就是如此的简单,用行动来实践自己的诺言,父母是孩子的导师!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弟子入则孝读后感。
对弟子规的学习,让我找到了答案。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老师、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弟子入则孝读后感。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篇18:弟子规入则孝篇读后感
“入则孝”,这是《弟子规》的第一章节。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字斟句酌地读完“入则孝”这一章节后,我深深的感受到中华古文化的文字的朴实、意义的深远及其永不褪色的道德魅力。
“入则孝”,入是在家,孝是善事父母。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父母呼,应勿缓”,这个直接的字面解释,就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答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为什么要“应勿缓”?“应勿缓”就是表示一种恭敬。假如父母叫到我们,我们拖拖拉拉、迟迟疑疑、慢慢吞吞,这样子的话就没有恭敬心。而孝一定要体现在一个敬字上,孝敬、孝敬,你没有敬父母这种心,怎么能说有孝心?所以,“应勿缓”是一种孝敬。反省自己,既为人子,又为人母。自觉在孝道还算做得可以,基本是“父母呼,马上应”。可无论怎么掐着手指算,每天忙于照顾自己的家庭、孩子,忙于工作,陪父母的时间是少之又少,深感惭愧;特别是远在异乡的我们,人到中年,既不能膝下承欢,端茶倒水于左右,接父母到身边又是那般的不现实:记得有几回想接母亲过来长沙久住,结果:每天大清早一家子就上班的上班,读书的读书去了,留下老人一个人在家,在院子里走来走去,没得个熟人聊天,中午也没看得见个人影回家。如果回家晚了,年迈的母亲已做好了饭菜,很是愧疚。母亲呆了一个星期就硬是争着要回老家,唉。可我们慈祥的父母们却很少计较这些,反而一再地觉得不能为我们再次尽力而唯唯诺诺;哪怕是过节回家买上几件衣服、几件礼物给父母、长辈,他们都会非常欣喜地说“谢谢,谢谢!”他们何尝想到过曾经为我们付出的一切?相比之下,对父母,我们付出的太少太少。再则,有了“入则孝”的思想,其实我们对待别人家的长辈,也会有了象对父母那样的心去对待他们,因为,一切已成为习惯。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做人,只有诵读了《弟子规》,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从小学做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
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入则孝篇读后感]
篇19:弟子规读书篇
弟子规读书篇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弟子规注释:
1. 法:方法。
2. 三到:指心到、眼到、手到,三者都要具备。
3. 信:确实、真的。
4. 皆要:都重要。皆,都、全。要,重要、需要。
5. 方:正在。
6. 此:这。
6. 慕彼:想另一个。慕,想念。彼,那。
7. 未终:还没完成。未,没有。终,结束、完毕。
8. 起:开始。
译文:
读书的方法中,有三点一定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这三点真的都很重要。
正在读这本书,不要又想着另一本书;这本书还没读完,不要又开始读另一本。
有很多孩子每天读到三更半夜,可是考出来的'成绩却非常差,原因就是不懂得读书的要领。读书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心,如果眼睛在看,口也在读,但是心没有专注在课业上,想着其他的事情,也是白看白读。所以古人从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就是让他背书,这样精神就集中。现在的孩子经常看电视、玩电脑、打游戏,精神不专注,书怎么能读得好呢?
篇20:弟子规孝篇心得
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能够孝顺父母,那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慈心,才是人们行善业的开始。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其意是说:入是在家,孝是善事父母。做儿女的若在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就要赶快去做,不要拖拉或延误时间,更不应该懒得不去做。父母教我们做儿女的学好、教传我们做人之道的道理时,必须恭敬而听,并且要将话听记到心里。如果我们做儿女的做错了事或犯了错时,父母责备、训导我们时,我们应当顺从父母的责备、倾听父母们的训导,并且承担做错了的事所造成的损失,且不可悖逆父母,让他们伤心不满。
学习圣贤教诲之前,我觉得自己以前很孝顺父母,很知道疼爱父母,从不做让他们担心受怕的事情。学习弟子规后我反省到,看似很容易遵守的孝道,但我却做的不够完好,我时常问自己,现在我的父母虽然不在了,但回想起来还有许多地方做的不够,不够孝顺。有时候对父母的问话不够精心倾听,有时侯还常以不耐烦的口气和父母说话,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后悔寞机。父母不和儿女计较长短,但做儿女的做的不够孝道时真是太不应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