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活法读后感与心得

时间: 李欢欢 互汇范文网

小编给大家分享活法读后感与心得对应的作文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活法读后感与心得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活法读后感与心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活法读后感与心得

活法读后感与心得1

相信“成功”地人,要学会看淡物质的回报、看重内心的`收获,慢慢去摸索命运的脉络,了解人生的真谛。

遇见困难时就再也不会当他是问题了,他是人生的磨砺、是成长的助力,没有遇到困难的成长,也许夭折的更早。

只有默默的接受这个解决问题历程,让自己更加坚韧,更加豁达,更加成熟,那,我么离成功还会远吗?

活法读后感与心得2

在8月份部门会议上,公司领导为我们推荐了一本书籍,这本书书名叫《活法》是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的代表作。在工作之余经过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把《活法》读完了!可能是因为时断时续读的原因,所以感觉收获也在边读边忘。这也提醒我们好书要多读几遍。我还会再读《活法》的。《活法》真的是一本值得多次捧读的好书!虽然忘了不少,但其中有几点资料给我收获还是挺大的。

稻盛和夫先生毫无保留地阐述人活着的意义和人生应有的状态,旨在帮忙人们寻找那以往迷失了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忙人们重新燃起心中的那盏精神之灯。

稻盛和夫先生的《活法》一书里面,前言部分,阐述了一个问题: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想每个人以往都反问过自我这样一个根本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我的不一样答案,有的人活着是为了挣钱、生存;有人为了父母、子女;还有的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而在稻盛和夫的眼里,活着是为了提升心性,修养精神,带着比出生时更高层次的灵魂离开人世。

每一章都渗透着做人的原则及基本的.方法:寻找人生的目标、找准定位、脚踏实地的工作、心灵的培养、真诚、创新、乐观、绝不放弃的精神。书中作者用最简单语句和最简单的道理,讲述了人活着的意义。

稻盛和夫先生在做事情时总是坚信锲而不舍必定成功,他认为,哪怕是无能为力的事,那也只是此刻的自我无能为力,将来的自我必须能行,用将来进行时研究是很重要的,应当相信自我还有潜能,从而等待机会唤醒、迸发出来。对待困难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感到无能为力了,而稻盛和夫认为,无能为力只可是是过程中的事,再努力一下没准就能功。

在书中说到其实在成就事物和充实人生方面,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勤勉也就是拼命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勤奋工作才能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有意义,远的如全国的劳动模范,近的如我们公司的优秀员工,无一不是勤奋工作的典型,没有耕耘哪来收获?工作能让我们的人生变得充实,嗜好和玩乐的乐趣也必须在充实的工作之余,才能体会的到。我常常觉得,经过一天的辛苦工作后,睡觉也会异常的香。

书中还提到了感恩,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人仅有心存感恩才能够应对人生的顺境与逆境,用一颗享受的心对待人生的一切悲喜起落,才能够从生活从工作中得到欢乐。

感恩是一种珍惜。因为感恩,所以会诚恳、百分之百拼命去工作,并且在工作的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的欢乐的感觉。人在从事自我所热爱的工作的时候会产生努力地意念,也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事情做好,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高,构成一种完美的工作状态。

作为初入社会的我们,更应当具有感恩的心态,感激命运让我们有机会能进入如此优秀的团队,感激公司给了我们一个展示自身才能的平台,感激公司领导对自我的信任,感激同事们的帮忙。我期望自我在这些关怀中寻出自我的活法,以自身的行动回报公司,感恩社会。

活法读后感与心得3

学会快乐的工作

在人生短短几十年的人生岁月中,最重要的三十年是在工作、劳动中度过的。而我们该如何享受工作中的快乐呢?通过读《活法》,我有了如下感悟:

第一,要正确认识工作的意义。

工作的意义不只是获得薪酬,它还可以帮助我们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表面上,我们成就了事业,而实际上,工作成就了我们。

第二,要使内心强烈的热情与脚踏实地的努力相结合。

人在年轻的时候,常常眼高手低,不能脚踏实地做人做事,不能把握住成功的机会;人到中年,即使有了成功的'基础,但也会因为缺乏工作的热情而放弃努力,从而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与满足。因此,快乐工作需要我们“非常迫切地、努力地工作”。

第三,要坚持不懈地用“今天”积累“未来”。

成功是每一个平凡的“今天”不断积累的结果,想在工作中享受快乐,就必须把握好每一个“今天”。

第四,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

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需要凭着信心和勇气,与困难正面交锋,只要我们勇往直前,我们就可以展现出难以置信的力量。抱定这样的态度,即使境况再恶劣,也不会影响我们享受工作本身的快乐。

第五,要常怀感恩之心。

作为刚入职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对工作心存感激,感谢公司为我们提供发展的平台;感谢老员工用智慧和汗水创造成果,让我们有了更高的起点。只有拥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取工作的满足感。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以上五点,请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在工作中得到快乐。

活法读后感与心得4

很久很久没有看书了,也很久很久没有写文章了。感觉最近自身章法有些乱,静不下心来,今天突发兴致看了一本书,稻盛和夫的《活法》,内心稍稍平静了一些,有了些许感概。加上晚上一个人去喝点小酒吃点烧烤,观察周边的人事物,竟然感性起来,生出了很多感悟,也重新唤起了我对于一些真理的重视。

其次是精进。光是投入并不足够,还需要每天给自身一个提升的动力。做事情原地踏步,事情就会毫无进展。做人也是一样,如果不积累每一点小的收获,人也会没有进步。没有进步就意味着被淘汰。进化论家喻户晓,就连人体构造这样的客观事物都能随着环境改变而进化,人的主观思想如果固化不前,被社会所淘汰是迟早的事。如果你贪图享乐,懒惰迟钝,进步便是一种压力。但如果你能克服自身的心理舒适区,愿意做出改变,改正不好的,吸收优秀的,你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最后便是向善。做善事总是能带给人一种人格得到升华的感觉。每次掏出几块钱给街边的老人一些施舍所获得的精神层面的快感是很多事情所无法比的。我想从这一点引申到期望的作用上。期望,这里指人对于一件事物发展状况的预期。预期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今天我走在一个通道里,那里一直都有一个扶手输送通道。以往这些输送通道一直都是正常运作的,今天有一段通道因故停止运行,当我走上去的瞬间,我差点栽了个跟头。因为我已经有一个非常强烈的预期这个通道会滚动,因此我本能得做出它会动的措施。其实并不是通道导致我栽跟头,而是我自身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走路的重心导致的。回到向善的话题上,我们从一生下来受到的教育都是以善为美,这影响了我们整个的心理预期,当做出认为是向善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可以体会到与预期相符的美好感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人生的意义。人的一生几十年,其实不管你选择怎么样的路,都是一生,你并不会比别人多活多长,更不会死后享受更高的待遇。每个人生来的时候或许是不一样的,各种条件已然迥异,但在死去的那一瞬间,一切归零,万物皆如此。我认为人生所追求的意义是内心的平静,即inner peace。当你真达到这种境界的时候,你的生活不再紊乱,你的脾气不再暴躁,你不会觉得在虚度人生,也不会整天为了所谓的前途焦躁不安。如何达到这种内心的平静?投入、精进和向善便是通往内心平静的道路。有什么可以比让自身享受自身所做的事情,并在不断进步,不断感受向善的美好而更能给人内心的平静呢?

但《活法》这本书却没有强调真情的重要性。这也是我以为这本书最大的缺陷所在。书中强调的与人友善我是同意的,但与人友善和真情并不能相等。人活一世,怎能离得开情?书中指出分析问题应该克制自身的贪欲之后做出理性的思考。这点我也是认同的,但仅就解决问题与就事论事上。人是感情动物,倘若情没有得到应有的'慰藉,人生也会留下巨大的遗憾,也无法达到内心的平静。现代社会情义变得越来越稀薄,古人说天涯若比邻,而如今却是比邻若天涯。晚上吃饭的时候看到隔壁桌的一家人,年轻的爸爸妈妈,幼小的儿子,还有他们家的保姆阿姨。整顿饭的过程中,年轻男女坐在桌子一边,他们的儿子和保姆阿姨坐在另一边。年轻男女自身吃吃喝喝,保姆阿姨一直在照顾小儿子。年轻年女吃饱喝足之后,开始想抱抱自身的儿子,但儿子做出的反应确实让大家始料不及,儿子挣脱他妈妈的手,回到保姆阿姨的怀里。明显看得出,他妈妈抱他的样子很捉襟见肘,一点都不熟练,反倒是保姆阿姨,仿佛和小儿子很有默契。我不知道当小儿子回到保姆阿姨怀里的时候,那位年轻时髦的妈妈是不是有一丝的凄凉感,会不会对自身人生的意义有一丁点的怀疑?作为一个母亲,自身的儿子却不愿意和自身亲近,无论她赚再多的钱,也无法弥补这种心灵的鸿沟。《活法》一直在强调工作时投入的重要性,却忘记告诉大家,真情也是人世间最珍贵的宝藏,没有它,你也不可能获得内心的平静。

活法读后感与心得5

《活法》中蕴含了禅学。稻盛和夫反复提及的有“大爱、精进、无私、利他、乐观、谦卑、寻找人生目标、定位、脚踏实地、超越自我、强迫自己优秀、专心致志、爱你的工作、永怀希望、注意细节、追求成功的人情、追求合理的利润、真诚带爱与和谐、时时创新,保持正面想法、绝不放弃”这些内容印象深刻,其中方面感悟最为深刻,其一、保持正面想法,心想事成;其二、爱你的工作。陈春花也说过“工作是旅行,生活是修行”;其三、时时创新、绝不放弃。

现在,我逐一说说我的感悟。

首先,保持正面想法,心想事成。比如每次拜访客户之前,先问问自己能做些什么事情且能给客户带效益增加和快乐。否则,我们的拜访是不是在耽误客户的时间啊。每次拜访,我们要考虑之内的具体事情,或者仅仅只有一事情是精准增值服务。往正面引导客户且自己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客户会按照我们拜访之前预想的情景一步步上演。

再说一场具体会议的事情。会议的准备工作很重要,且最为重要的是会议之前的规划。如果我们会议主题、会议时间的确定、酒店确定酒店会议室、会议主讲专家的邀约、参会人员的邀约、会议流程的安排等等,还有会议中特殊情况及时调整。会议就会按照我们的预想进行,更为奇怪的是哪位客户肯定参会都和我们预测的那样吻合,所以,我们要保持正面想法,相信心想事成。

第二,爱自己的工作。

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是每个人的愿望和梦想。但是只有一小部分人如愿以偿。那么大多数人该如何办?答案是爱自己的工作,七点,发自内心的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fsir)当你发自内心的喜欢自己的工作时,你是快乐的且时间过的很快。就比如我们爱旅游,所有旅游时大家的感受是时间过的太快了且脸上有发自内心的快乐自然流露出。喜欢自己的工作不仅能赚取一点小钱支付生活所需,还能发自内心的欣喜、欢快。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时,自己的身心也是最健康的状态。

第三,时时创新。

创新,具体销售工作中包括很多方面如改变自己的着装、发型更加职业化,干净利索是创新;改变工作重点、思路是创新;会议流程重新设计也是创新。

创新,大家都强调其好处、益处,但是创新也有失败的情况,不能因为怕失败而不创新,但是我们总结经验,把创新的风险降到最小最低。

《活法》读一遍是不够的,肯定是不够的,持续的读,让《活法》的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活法读后感与心得6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也许我们会回答:“为了繁衍生息、为了享受美好的生活、为了赚更多的钱生活的更富足等等,其实大多数人都会这样去想,去回答这个问题,但当你看了《活法》以后将会有更高层次的答案————————人活着是为了“提升心性,磨练灵魂”。正如稻盛先生所讲,人生在世,为欲所迷,为欲所困,可以说是我们人这种动物的本性。如果放任这种本性,我们就会无止境扡追求财富、地位和名誉,就会沉湎于享乐。佛语有云“人痛苦的根源缘于人的欲望,欲望越强烈,越得不到满足便会越痛苦。”所以,自现在开始要放下欲望,提升心性,磨炼灵魂。

稻盛先生说人活着的意义就是修炼灵魂,可能我们对此话感觉有些消极,人身到头来本来就是一场空,而稻盛和夫给出的最好的活法就是,人活着就要不屈不挠,勤勤恳恳工作,专心致志,一心扑在日常最重要的岗位上,孜孜不倦工作,坚持劳动,扎根于内心,陶冶人格、砥砺精神,才能达到更高境界,人生自然而然得到磨炼。

稻盛先生说,在日常工作之前首先要思考好每个细节,这样目标就一定会实现,对比自己,确实在工作中未有成熟的事前思考,这样必会导致不完美的工作结果,这是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去努力要改善的部分。

现实中我们将事物考虑的过于复杂,按稻盛哲学所讲,真理之布由一根纱线织成,把事情看得越单纯,就越接近真实,也就是越接近真理。抓住复杂现象背后单纯的本质,这样一种思考方式极为重要。结合实际工作,我们确实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所以导致内耗增加,从而导致相关成本的浪费,所以,在经营活动中,复杂的事情要做到简单化,简单的事1、2、3就可以了。

战胜自我向前进,人生大变样:人都是有惰性的,大多人都会讨厌工作,当在你讨厌工作,觉得难以忍受时,还是要多加忍耐,要下决心朝前走,要发奋努力,这将改变你的人生,所以在现实工作中,我们要抑制利己的`欲望,决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战胜自己贪图安逸之心,发奋工作,从正面迎击困难,相信遇到再难的事都会取得成功!

以利他心度人生,磨砺心智:为他人尽心尽力的行为,不只是对他人有利,最后福报回到自己身上,对自己同样有利。想一下如果每位员工在工作中都能秉承利他心态,遇到问题时能站在别的角度去思考,去处理问题,相信没有做不好的事,多一些利他之心,实际上也是为自己积累回报,总有一天会回馈到自己的身上。对世间万物凡事都往好的方面想,利他人之心,有爱心、不懈努力、顺应宇宙潮流就能度过一个美好的人生。与其相对,憎恨、仇视他人,只顾利己之人,其人生将会变得越来越糟糕,因此人生须要磨砺自己。磨砺心智所需要的六个精华。

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2、戒骄戒躁;

3、每天自我反省;

4、感谢生命;

5、行善积德;

6、弃掉感性所带来的烦恼;

最后用一句话来勉励自己,知识不是力量,运用知识才是力量,很多时候我们说起道理来,头头是道,重要的是把这些道理贯彻到我们的工作中去!这样才有意义!《活法》不是要我们一味去寻求该怎样去活,而是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今天才会比昨天更美好

活法读后感与心得7

对于工作、生活、兴趣在每个人心中的地位,以及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和意义,每个人的理解其实是不尽相同的。但工作一定占据重要的意义,绝大多数人恐怕不能和稻盛和夫先生一样把工作作为人生的最为重要目的和意义,但并不违背我们把工作作为生活的重要内容,以及使其成为提升人生价值和精神世界的方式。所以读完这两本书我所极为认可稻盛和夫先生的地方恰恰在于工作是一种修行,这种修行磨练了人的意志、性格、心态、行为方式和职业精神,虽然很多人无法做到工作是种信仰,但对于工作的体验和理解促成了大多数人个人信仰的形成。

首先,工作是人保持生存价值的某种意义,哪怕从生物本能出发也可能是必须的。从小到大,看着身边不少人逐渐老去,一些人甚至刚刚退休不久就去世。在乡下,农民只要身体健康可以活动,终其一生都是在田间地头忙碌,而很多老人一旦脱离土地就很快变得虚弱并不久于人世。人们常常说这就是人没有了念想和心劲,就活不久了。这部分人往往因为儿女事业有成、子孙生活安逸,感觉自己可以安享晚年的时候,就不在思考人生,自然而然也就失去了一生的奋斗动力,身体也随之衰退。后来,读书读到贾平凹的小说《极花》,也遇到了同样的理解。小说里有这么一段:“王保宗他娘为儿子的媳妇熬煎的头发脱得没了一根毛,好歹给王保宗弄了一个瘫子,她给人说我这下一身轻了,要享福呀,可瘫子还没给她做几天饭,她就死了。老老爷说:你知道这是为啥?黑亮爹说:为啥?老老爷说:他们都没有用了么。人要是活着没用了,这世上就不留你了。”

乡下人去看待生老病死、人的意义常常受命于天,但本质上也是承认人内心的那股生存的意念与动力,而提供我们这种动力的恰恰是目标,而我们更多的目标大多数时候来自工作,无论是为别人工作,还是为自己工作。人内心中有一种力量就是支撑我们生存下去,完成未尽之事的动力。否则,不知道自己还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没有了目标,终将失去生存的意义,或是如同行尸走肉。

其次,工作促使了我们生活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逐渐成熟。

其实个人经历是农村长大,从小就深刻体会劳动是生存的根本方式,只不过未工作之前更多的将工作作为一种被动的选择。人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从生活的过程中去体会工作的意义,而这个过程是渐进的,所以我认同稻盛和夫先生刚刚工作的那段过程,以及他自己的人生历程。指责一个未经生活的年轻人不热爱工作是粗暴的,但一个经历生活的洗礼却仍未产生以工作为内容的生活方式则是无知或者懒惰的,他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

我7、8岁时候就已经能够下地帮父母分担好多家务事,年龄逐渐大一些的时候就能做好一些体力活。当然对于幼年时期的我而言,并没有这种积极主动的去分担劳务的积极性。因为那时候农村家庭都普遍的贫困,当父母在我稍大一点让我参与更多的农务时,开始知道农民常年披星戴月的耕作,却有时候仍然无法支撑子女读书费用时的那种尴尬。那时候起,劳作开始从被迫变为可以接受,但我们内心深处依然是渴望着摆脱农业劳动这种辛苦的形式。于是,如果我们把学习也看作工作的话,这才是促使自己努力走进城市的唯一的最好的途径。但这也让自己意识到,工作后已经无法像在农村那样从事一种自己熟悉的工作方式,一切都得从新开始,而且没有父母可以依靠,必须要自己努力工作才可以生存。其次,农业的退路在于不努力至少还有土地,而在城市工作不努力的结局连土地也回不去。许多事情,许多世界观的形成,许多对人生和工作的意义的思考都是在这个过程中完成。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在刚进入工作的时候多多少少有疑惑、有抱怨,但自己肩负起生活的重担的时候,似乎工作是唯一一种有付出就有回报的生存方式。我们对生活中的人可能付出了情感、帮助,也可能最终反目成仇;为朋友两肋插刀,但仍然可能在你最困难的时候,他并不在你身旁;又或是,在结婚生子、儿女上学的时候,但父母年迈体弱你已经不忍心他们再为此劳累的时候,我们都会发现,只有工作一如既往的在回报我们的付出。

也许这是功利的解释,但我相信多数人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沉浸在工作之中,无法停下来的很大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工作填补了我们对于自己精神世界的空虚。人作为小孩子那样,社交、美食可能满足了内心世界的仅有需求,这种获得感和精神世界的满足是成年人常常无法感受到的。因此,工作填补了年龄增长过程中,社交、美食、娱乐等无法填补的'空间,无论是目的层面、精神层面、身体层面都令我们的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因此,正是在习惯工作、享受工作的过程中,自己的生活观、世界观、价值观才变得逐渐成熟。因为,人只有在创造生活,才能懂得什么是值得的,什么是正确的。

工作改造了我们的思维方式:

当初读法律的时候,老师曾经问过一个问题,是应该尊重程序的合理性还是应当尊重结果的合理性。未经过严格的法律思维训练之前,绝大多数人都会回答结果合理性很重要。因为大多数人都会觉得,选择法律来行使权利就是为了得到合理的结果,否则权利的意义何在。事实上,在权利和结果公正之外,无论是法律还是社会性的工作,都有一个大前提预设在那里,这就是秩序。

如果没有秩序,仅仅依靠我们自身对于结果的追求,只能增加更多的矛盾和纷争。个体的多样性也必然无法得出满足每个需求的结果合理性。现代科学的逻辑更多的追求的不是一次实验得到的结果,而更加在于多次成功实验中的规律和操作的过程的规范性,科学家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证明的不仅仅是我们可以得出某种结果,而是通过这样一种规范的、可以反复适用的方法得出某种结果。在生产上这就是工艺,一次实验生产的产品只能作为样本,即结果的合理性存在,但多次成功实验形成的工艺或是流程得出才是一个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过程,而这些流程和工艺就是秩序。

毕业后8、9年的工作中,我们身边不乏特别聪明的人,常常率先作出我们努力而无法达到的成果,但这样的人成功的时候并不居多,除非他总能在同类的事情上发现可以反复适用的方法。但同样,如果这样的人在更高的岗位上,我们只是追求结果的合理性,就往往忽略了其过程中的不合理的方式,失败的概率仍然很大,那么他能够调动的资源越多,失败对于企业的损失也就更多。因此,许多成熟的企业是很难长期容忍聪明但又疯狂追求结果的“破坏者”,因为创造往往也意味着破坏,但失败的概率往往大于成功。

因此,在稻盛和夫先生的哲学里,我相信他并非排斥创新和敢想敢干,而是我们应当用一种怎样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创新。结果必然是重要的,但它的前提是建立在过程和秩序的合理性之上。以前我觉得我不能很好的回答大学老师的那个问题,而且现在我能够深深的体会程序合理性与结果合理性之间的答案所在。工作就是一种重塑人的思维方式的过程中,只有去敬畏它、关心它,才会发觉不仅仅是我们在完成工作,工作也在改造我们的思维方式,从而达致更高概率的合理结果。以正确的程序和秩序导向正确的结果,也是所谓的路径依赖,在需要改变时可能是一种束缚,但在大多数时候是一种应有的正确的思维方式。正确的思维方式就是不会为自己每次破坏程序和秩序的行为寻找借口,要懂得什么是底线,才可以有节制的去“破坏”、去创新。

工作在重塑我们的做事态度:

总之,从小到大一直被父母强调一些做事情的方式,包括工作后被上级和同事强调工作的原则和应当注意的细节。而这些东西、概念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的工作去理解和学习的,并在工作的过程中养成一些习惯,而那些不断被提醒和自我感悟的东西就是做事的态度。读完稻盛和夫先生的书,其实这些就是干法,或者是活法。工作生活的经历,认识到很多的人,做过许多的项目后,越来越觉得,做好的一件事情的态度,不仅仅在于我们曾经有着何种专业知识和经验,还在于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一种新的事情、下一次面对的问题。有些经验是可以被反复使用的,但有些事情有其本身的逻辑。真所谓“隔行如隔山”,在一个不同的环境中需要去保持发现的心态,考虑过去从未曾考虑过的因素,保持一种敬畏心和好奇心,但保持这种方式的补充条件是要足够的细心。天下之事不在乎难,而在于细。稻盛和夫先生就发现,有很多生产工艺过程中就有一些工序是自己没有注意到的,比如在打磨一个粗胚产品的磨具还需要清洗,如果没有清洗,上一次工作留下的残渣可能就会损害下一次工作的产品的精细度。其实工作就是这样,我们往往以为熟悉了一类事情,其实还有一些应当被注意的细节会被这种自以为应当如此的习惯所忽略,人总是轻信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而忽略了自身做事应有的细致的态度。因此,每一件事情都应被当作全新的挑战去看待,去不断的问自己,我还有什么没有想到,也许细节花费了许多时间,但可能因此扩展了更多的认识并弥补了不足。

经历和观察过一些公司,急速的扩张,但在这个过程中并未意识到以自身的经验无法事先考虑到的不足,成为拖垮企业进一步前进的动力。一旦企业陷入补救曾经的错误而停滞不前的时候,就常常陷入内部的互相指责、怀疑和困惑,而最终停止下来。做工作就像是打仗,成功往往依赖于正确的进攻,一旦犯错进攻停止,一切也就会结束。因此,进攻不仅仅是单纯的进攻,还包含进攻中不断完善自我的态度,持续性在进攻中发现细节并不断完善,也是保持持续进攻的应有的态度。当然因为弥补错误而停滞,或是只追求进攻,也必然会出现成长的风险。人往往可以在不断的成功中保持自我修复,但如果因为自我修复而陷入停滞就很难再次发起进攻,无论是一个人的工作,抑或是一个组织的工作,用希望去鼓励前进,比在怀疑中觉醒似乎更加容易。

因此,这些就是工作所能教给东西,将细节和不断的完善自我作为成长和工作过程中的应有态度。

活法读后感与心得8

《活法》一书,是日本著名企业家、被誉为“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先生对他的生命哲学的讲述。

初读《活法》一书,我被深深地震撼,一个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位一生中缔造了两加世界五百强企业的人,其实在心灵深处,有着最简单的人生观。

稻盛和夫认为,我们每一个人,虽然只是宇宙中的一个小分子。但是尽自己的能力去发光发热,升华自己的灵魂,每一个小分子,都能创造伟大的生命。每一个能“成就大事”的人,只是日复一日地把细微之处做得精益求精,“大事业”是自然而言成就的。

在《活法》一书的序章中,举了幕府时期一个叫二宫尊德的农民的例子。二宫尊德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多高的学问,他所坚持的,是从早到晚披星戴月地耕田劳作。他通过辛勤的劳动,把一个凋敝的农村发展成为富裕的村庄,不能不说是一番伟业。正因他的事迹,后来才被德川幕府任用。这是一个在平凡的岗位上升华生命的例子。二宫尊德把田间劳作这一件细微工作做得精益求精,陶冶了人格,生命也到达了更高的境界。

对于我们而言同样如此,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心怀感恩之心、善思善行、诚恳地反省并约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持续磨炼心智、提高人格。这些看似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做到,同样会使我们的生命得到升华。

活法读后感与心得9

在工作中,我们有些员工常常抱着一副事不关已,我行我素的态度,问自己最多的问题就是公司能为我做些什么,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得到最多好处,殊不知,这种态度与做法不仅给公司造成了损失,也同时扼杀了自己的进取心和创造力,于公于私都毫无裨益,贻害深远。我们一定要明白没有根基的大厦,很快就会倒塌;没有踏实工作的心态,成功永远只能是空想。我们都应该将心态摆正,戒除浮躁、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勤于学习,将每一次上级给我们的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多关注工作本身,多关注在工作中能够学到的知识与经验。实际上,无论什么样的工作,如果我们都能秉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真正的、积极的重视它,它都一定会带给我们真正想要的一切幸福、快乐、成功与荣耀。

所以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处在什么岗位,每个人都有其担负的责任,都有自己分内应做的事情。做好分内的.事情是每个人的职业本分,无论是我们选择了这份工作,还是被选择,我们都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因为工作就意味着责任,责任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证。只有那些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有可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

活法读后感与心得10

读了《活法》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使我明白了持有正面的思维方式,抱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即使能力差些,也能获得美好的人生结果。

我是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今年十三岁了,是个不自律、负面情绪很强的人,随着校内的作业越来越多,每每想到接踵而来的小升初考试——人生中第一次大考。使我感到压力山大,忧心忡忡。担心考不上好学校,担心辜负父母的期望。

直到有一天,当我翻开《活法》这本书时,书中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正能量,顿时让我充满了力量,在我最无助的时候,给予我鼓励,使我对未来不再迷惘。

“人生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这是稻盛爷爷在“人生的结果因思维方式和热情的不同而不同”这一章节上写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妈妈说我是个负能量很强的人,遇事总会往坏处想,按照方程式所示,即使我的热情再高,能力再高,如果我的思维方式是—100,那计算出来的结果只能是更大的负数。这让我意识到拥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是多么重要。如果我一直都保持这种负面的思维方式,那将会是可怕的事情,所以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我原来的思维方式,做一个积极乐观的人。

在之后的时光中,我会积极面对一切困难。稻盛爷爷,谢谢您这本好书,我有幸读到,非常喜欢,我要带着感动,走向未来的人生。

活法读后感与心得11

此刻的社会是个信仰缺失、盲目跟风、大众浮躁的社会,说其病态也不为过。如何在迷茫中持续清醒、摆脱迷茫,《活法》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活法》一书是一位成功企业家的生活感悟,我觉得作者并没有讲述其成功哲学的意思,而是讲述他对生活本源的认识和感悟。对于我们普通读者来说,我认为这本书最大的好处在于两点:

一、让处于迷茫中的人找到活着的好处;

二、认识到自身潜在的伟大力量。

如何实现这两点重大改变呢我觉得这本书的核心在于强调转变思维方式,建立自己的人生哲学。

第一、如何认识每一天的生活和工作

完美的愿望每个人都有,但实现愿望的过程往往是更多的是平凡、单调,甚至是烦恼、挫折。如何客观认识现实和愿望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有一个正确的视角,那就是理解并坚持每一天的平淡与平凡,完美的愿望是平淡累积到必须量时的华丽转身。

要相信坚持的力量,因为坚持的力量是呈几何数级增加的。

第二、建立个人人生哲学的重要性

要成为一个独立思考、有决定力的人,需要建立自己的正确价值观,做好一个社会人和个性自我。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决定力、不盲从的人。

看《人与自然》节目,角马成群结队行进中,当有一只角马遇险受惊奔跑时,其他动物本能地开始奔跑,队伍顿成汪洋之势。尽管这个比喻不甚恰当,但盲从之景以此形容恰如其分。

第三、活着的好处在哪里

我认为:人活着的好处能够从两方面理解:

1.作为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很是不易,要不枉来一世,需要我们活出自己的精彩,我的理解就是最大化实现自己的价值,最大化挖掘自己的潜力,更多地领略和感受这个世界,如果能为自己所处的时代记住,那当然是最最成功之人。

2.作为社会人,我们有父母、亲戚、朋友、同事,我们的喜怒哀乐、成功失败影响着周围的人,因此,能成为一个能带给别人用心影响的人,比给社会、他人造成消极影响的人更有好处。作为一名企业员工,我们的工作业绩给企业带来更好发展,企业的发展会给所有员工带来更多的福祉。

每一个人都潜藏着伟大的力量,这一点毋庸置疑,能否把自身潜在的潜力挖掘出来,是人与人活的精彩与否的差异所在。如何实现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改变自我,改变自我首先在于改变自己的心态,建立一种用心、正确的心态必须会为你的人生之路助力许多。

作为一名企业员工,我认为就应具备四种心态:

第一、感恩的心态

感恩的'原因其实很简单。

首先,感谢这天的平安和健康,这是我们快乐幸福的源泉。

其次,要感谢公司和同事。我们相聚到天润,不仅仅仅是选取的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更是一个展现自我潜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要感谢公司、包括公司的领导、同事,因为是由于他们对自己的认可才来到了公司,自己的这个工作平台是由所有的同事搭建起来的,自己的工作成绩关系到公司的发展和其他员工的福祉。

第二、简单的心态

大道至简,持续一点点单纯,会活得更简单,更有质量;

努力工作,专心做事,是我们生活的本真、幸福的源泉;

有一句话叫做“活在当下”,理解了这句话,你会活得更健康些。

第三、敬业

要相信天道酬勤,努力就会有回报,暂时的失败和不成功,是还没有努力到老天爷感动的程度。

第四、空己

做个有职业精神的员工,工作时间内要放空自己,一切以做好工作为依归,工作上不夹杂个人感情色彩。如此,才能成为一名合格高效的员工。

第五、利他

现今,大部分的工作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完成,良好的合作氛围需要利他精神的支撑。经常能够换位思考,过分自爱而不顾及他人往往容易导致失败,提高自己的情商,摒弃狭隘,决定了成功之九十。

三星原董事长李秉哲说:“企业的成败在于员工的素质”。因此,每一个员工都就应养成勤思、自省的习惯、培养用心宽容的心态,成为一个优秀的员工,企业的成功就为期不远了。

共勉语:

其实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背负着各种各样的十字架,在艰难前行。它也许是我们的学习,也许是我们的工作,也许是我们的情感,也许是我们务必承担的职责和义务。但是,正是这些职责和义务,构成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理由和价值。

活法读后感与心得12

人的一生原委要以什么样的方式活着才会真正做到保尔柯察金所说的那样: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无所作为而羞愧,不因虚度年华而懊悔……之前我始终对这句话感到迷茫,直到现在读了《活法》才对这句话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通过看这本书对自己之前的人生观及生活方式深感惭愧,从而也坚决了自己以后的“活法”。

记得以前的自己是一个得过且过的人,生活中没有激情,没有目标……而这种日子也可谓是度日如年!看完《活法》后才茅塞顿开原来之前的自己不仅仅是缺乏热忱,更为重要的'自己本身的看法有问题。稻盛和夫认为人生的成就等于努力,实力与看法三者相乘,而这三者中他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看法。因为一个人的看法干脆确定了他今后的成就,只有先端正了看法的人才会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当然或许在努力的道路上会有风有雨,但是我们要坚信坚持下去风雨过后是彩虹。或许你才智一般,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及坚持不懈的精神一样可以走向胜利,又或许你才智过人,但是假如因此而傲慢自满导致成天高人一筹飘飘然最终不求上进一样不会胜利。我们要时刻对生活怀有感恩之心,因为一个只只索取而不知感恩的人最终会陷入欲望的深渊不能自拔,一个人只会追求个人私欲最终会什么也得不到,甚至严峻的还会把自己逼入绝境,现实中的贪污官吏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么?人们通常会对别人的错误了如指掌,对于自己却往往是“当局者迷”。事实上我们应当不断反省自己,切不行只看到别人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只有不断反省自己,才会不断完善自己。

看了《活法》真是受益匪浅,感受良深。而我从现在起先也会不断完善自己,活出一个精彩的人生……

活法读后感与心得13

打开《活法》一书的目录,感觉书中活的每一小节的目录标题都是鼓人进取的励志短语。再细读文中的字字句句,感觉在简单质朴的语句里面蕴含着引人深思的人生哲学。

一、属于稻盛和夫先生的“灯火阑珊处的美丽”

王国维先生在其著作《人间词话》中有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我不知道这位国学大师是否能预见到,这些简单的几十个字所蕴含的真理,是一百年后远在日本的一位著名企业家所证实的。稻盛和夫先生在《活法》一书中所想要强调人生与企业经营的原理原则也是经历了这三种境界后才得出的:

在青少年时期稻盛和夫先生屡受挫折、失败连连,拼了命想让自己活得更好,这就是“望尽天涯路”的第一境界。进入经营者时期,稻盛和夫先生凭借一股傻劲迎向困难和挑战,以满腔的热情、百分之百的努力去投入当下,全身贯注于眼前事物,心无旁骛把握每一个刻去努力充实,这正是“衣带宽,人憔悴”的第二境界。当稻盛和夫先生从经营企业的第一线退下来,回顾一路拼搏经历的一切,发现原来“活法”可以这么简单,于是有了属于他的“灯火阑珊处的美丽”。

在稻盛和夫先生看来,“灯火阑珊处的美丽”无非就是“不说谎,不给人添麻烦、诚实、不贪心、不自私自利”这些最简单的做人原则。我无从考证是否稻盛和夫先生真的是这样做才取得现在这样的成就,我也不知道是否每一个看到这样的观点都表示赞同,但是我还是很欣慰的见到又一个人同意我对于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些简单看法,我一直认为做人就要做个好人,做个厚道的人,做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我已经回忆不起来,我是怎么有了现在这样的人生观,价值观的。

只是记得在小的时候,一直就受到道德的约束,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如果见到我出现一丁点的不道德的行为,一定是一番耳提面命的说教,甚至在来工作之前,母亲唯一的叮嘱仍然是:“能击败他人最好的武器是你的品质”。于是乎“做人坦荡荡”的行为标准成为了一种惯性,伴随着我走过了二十几年的人生,再这一点上真的要感谢稻盛和夫先生,给了我坚持做自己的理由,勇气和动力。

二、工作是修行是提高灵魂层次的有效途径

工作为了什么:挣钱养家糊口。我想这是不少人的答案,也是最朴实最实际的答案。

如果境界在高一些,也是为了体现人生价值。不过在《活法》中,工作还有更高尚的目的,那就是修炼,在工作的修炼中提高人的灵魂。事实上,稻盛和夫并不是第一个这样的观点。日本明治维新初期,著名学者石田明岩提出“工作就是实践”的观点。

与此相呼应的,在西方,也有一名学者马克思韦伯在他的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深》一书中也提出了于此相似的观点。工作不仅是为了获得物质上的回报,更是为了改善人类的精神生活。当人们工作时,工作正在改变人们。

的确,人们不能为物质而生活,为物质而生活会厌倦物质。当人仅仅是为了获利而工作时,或者说单纯以获利为工作的目的时,那么只要能获利,人往往什么事情都干的出来。市场经济活动将不再像创始人亚当·斯密想想的那样增加社会财富,而是变成一个可怕的地狱,无限地扩大人性自私贪婪的一面,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欺骗等方式,通过不择手段,把别人的财富塞进自己的口袋。

正是因为这个想法在当今社会很流行,所以我们吃苏丹红,喝三聚氰胺。中日两国在工业和智慧方面的差距不大,但在灵魂方面,特别是在社会经济活动的灵魂方面,中国人远远落后于他们。为了获得财富,中国人真的无所畏惧,什么都敢做。为什么会这样的?

其实借用《活法》中的观点,中国人在工作中的修行太少了,正是因为少,所以才没有领悟工作的真谛。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利润,它更大的价值是增加社会财富。正是为了这个目的,稻盛和夫创立了kddi,这也为kddi今天的成功做出了贡献。降低日本手机资费,减轻消费者负担,正是“以社会为中心,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带给消费者对kddi的信心。

无线通讯行业是一个品牌倾向很重的行业。只有把用户放在心上,才能得到用户的青睐,才能在用户心中树立品牌,才能把社会放在心上,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正是这一原则使得kddi建立了用户信心和品牌形象,吸引了大量具有国家背景的ntt客户。从这个角度说,经商与做人是一回事,整天只考虑自己的人,终究会被抛弃,到头来伤害的还是自己。

这看来是浅显的道理,但没有深刻的体会也只是大话罢了,而通过工作的修行,可以让我们把这些看似简单的大道理内化于心,这种内化,是学校教育不可能代替,是书本上无法获得的。工作是了不起的修行方式,它教会我们责任,信念。杰克·韦尔奇在他的作品中发现了人的价值,稻盛和夫在他的作品中理解了灵魂的本质。

其实,最伟大的道理,看上去似乎总是很简单的,简单到让人觉得是空话,没什么意义,然而用心工作,用心生活的人才能领悟其中的真谛,这样的一个过程是老师教不会的,是别人不能代替的,用心工作,方能领悟人生。

三、要有简单的心态

要有简单的心态,有一句话叫作“活在当下”,理解了这句话,你会活得更健康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做到:淡定、淡定、耐得住寂寞,使工作尽善尽美。

我第一个反应是真了不起,水平真高。不过,我很快就想,稻盛和夫是不是只在水里高高的?技术好吗?

当他试图生产这种新材料时,真的有人要求他生产吗?我想除了他自己,任何人提出这样的要求都太过分了。指望一个濒临倒闭的小作坊造出美国大司投入巨资才研发出的材料,这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只有稻盛和夫自己才清楚能不能做,怎样才能做出来,真正的动力与压力其实来自稻盛和夫自己,即使他当时做不出这种新材料,也没有任何人可以指责他。

由此,我意识到:对员工来说,真正为自己工作的动力和压力来自于自己。不要指望公司领导像他们年轻时的父母和老师一样对自己提出各种要求,并指出自己前进的方向。如果自己采取懒散的工作态度,在一个公司中虽然不一定会被裁撤,但这样的带来也就是个人发展与前途的渺茫,这样的一种局面是我绝对不想面对的。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除了努力踏实的学习以后,还应该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如何在学习中提高效率,是我要积极努力想办法的,同时也要加强各方面的学习和考试,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积极的.面对目前的工作状态,做好有效的应对措施。

四、要有敬业的心态

要有敬业的心态,要相信天道酬勤,努力就会有回报,暂时的失败和不成功,是还没有努力到老天爷感动的程度。像一些国有企业,领导对员工不会提太多的要求,这并不是说员工的工作可以随心所欲,其实公司领导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员工自己锻炼自己,‘自己通过个人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毕竟,领导不能代替员工去思考。只有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保证企业的生命力。

正是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才导致员工工作态度的巨大差异。有的勤勉尽责,有的自由松懈。但是无论身边有怎样自由散漫的人,他们都不是我可以懈怠的理由,毕竟为我负责的人只有我自己,看看现在大到老总,小到主管,无不是当年工作勤奋认真,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一番业绩的人,他们是我的榜样,而那些不努力的则是反面教材,绝不是可以懈怠的理由平时对自己要求严格,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当我们的客户提出较高任务要求的时候,就容易适应。稻盛和夫能够满足ibm的要求,其他公司认为这是不可接受的。实是上,这是基于他和他的团队通常对自己提出的严格要求。

平时对自己要求高,在面对难题的时候就不会心虚,别人不敢做的高难度工作自己敢做对于我来说,当工作完成的时候,我收获的仅仅是公司的一句表扬吗?其实,我现在才发现,在工作中,我才是最大的受益者。我收获了良好的工作习惯,认识到了认真严格工作必要性,再过一年,我们就要走出象牙塔去工作,认识到敬业心态的重要性对我今后工作应该是极有帮助的。

稻盛和夫先生很善于总结,他通过其亲身的经历为向我们阐述了简单人生的有价值“活法”,并希望其毕生总结出的人生哲学能够引领我们走向最正确的人生道路。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感觉到书中的道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很贴近,是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倒背如流的简单道理,但就是这些简单的道理,在作者的人生道路上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通过《活法》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更加明确了做人做事的原则。

活法读后感与心得14

生活中的我们,有不同的情绪表现和情感表达,有开心时的手舞足蹈,有难过时的潸然泪下,有忧愁时的闷闷不乐......以自我为中心的我,往往总会忽略一种最重要的情感表达,那就是感恩。跟着一位姐姐做了一段时间的感恩分享,就是记录生活中你想感恩的事情或者人。在这个过程中我每天都在回忆一天所发生的事情,哪些是让我觉得我应该感恩的事情,也让我渐渐发现了生活中往往被我忽略的事情,那些我习以为常和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往往被我忽略,发现了这些事情,会让我感觉一味地接受不那么理所应当,我感觉付出人的辛苦,以及想表达的关心与爱。例如会感谢妈妈做的饭,感谢朋友的帮助,感谢亲人的陪伴与关心......正是无数这样的小事构成了我们的生活,平凡地在生活中发生,让我觉得习以为常,并不会注意,反而把一切当做理所应当,然而生活就是这样,有发现有观察才能有所感悟从而有所行动。我要用行动表达我的感恩之心,所以我在妈妈做饭时帮她摘菜,饭后主动去洗碗,妈妈会夸我懂事;我在朋友需要帮助时,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朋友会感觉欣慰;我在和家人一起的时候,放下手机,主动交流,聊一些生活琐事,家长里短,家人们会感觉家人的`相互陪伴与家的独特和温暖......生活中的小事,在怀着感恩之心去做和一味的接受当做理所当然的日常,所收获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的是更深的生活体验,仿佛觉得一切都变得有价值,我发现了即使在曾经你觉得无聊透顶的事情,觉得实在浪费自己时间的事情,因为抱有感恩之心,顷刻间都消失不见,会在细节中发现其价值,会努力去做好,因为心态的改变,这些事情就变成了我自觉认为我应该去做的事情,因为我想在所做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体现自己的价值,不仅带给对方更带给自己美好的体会。

之前在这位姐姐的推荐下有幸读了《活法》这本书,感恩的这个过程中使得我更加理解了稻盛和夫在《活法》一书中传达的利他思想,稻盛和夫先生曾在书中描述:“利他”之心,在佛教就是“与人为善”的慈悲心,在基督教就是爱。“利他”这个词,听起来似乎有点严肃,其实“利他”很平常,根本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比如,想给小孩好吃的东西,想看到妻子开心的笑容,想让辛苦的父母生活舒适等等。任何行为,只要是出于对周围人的关爱之心,就已经是利他了。为家人努力工作,帮助朋友,孝敬父母......这些朴实的,小小的利他行为,久而久之,就会扩展到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的大范围的利他。我觉得现在我们做的,就是心怀感恩去做好朴实的,小小的利他行为,这种思想会像种子一样在我们的心间发芽,慢慢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发展得更加美好,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我被稻盛和夫先生朴实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所打动,读完本书,我也对自己的生活有了小小感悟,想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很赞同稻盛和夫先生的观点,我认为读这本书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长久以来,我一直循规蹈矩的生活着,走着我被灌输的应该走的路,我不知道我的喜好是什么,只知道我要按照父母的期望去努力完成学业,找一个好工作,未来有一个好归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知道我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因为我应该做而去做,不是因为我喜欢而去做,我可能丢失了我的兴趣,所有是在为了完成而完成。我也觉得人生是一场修行,在时间的磨砺中,终究学会成长,然而,只知道去向前生活,去面对各种考试,去循规蹈矩伴随时间走入自己人生的不同阶段,我却忘了应该停下来去思考,思考怎样把事情做得更好,怎样做人,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与价值。我不应该在考试失败后抱怨运气不好,在事情进展不顺利的时候,抱怨老天不公。我应该在所做的事情上培养我自己的兴趣。事实上,我需要的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做事的态度,正如稻盛和夫先生在《活法》中所说,正确的做人,以利他之心,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去做事情,静心养性,面对任何困难,都应有正确的态度面对,正确的做人,即使一辈子庸碌无为,但在死亡时的灵魂比出生时有升华,那么我的人生也就是有价值的。不论现在我所做的事情我喜不喜欢,我都应全力以赴,这是我生存的意义,虽然可能做不出成就,得不到赞赏和荣誉,但是只要我去做,终有收获,抱有利他之心,终究的所有一切都在利己。

阅读完本书,会有那么一刻心里忽然恍然大悟,又有些释然,原来那些你所痛苦的,你求而不得的,你迷茫的,似乎都找到了答案,读完我受益匪浅,事实上的真理就是那么简单,只是我们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忽略了其本质,被其外表的繁华所迷惑。摆正心态,心怀感恩,望前路,纵遥遥路远,亦淡然自若,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路,即使到达不了那成功的远方,也收获了一路的风景与美好。

活法读后感与心得15

蓄水池仪式的当天晚上,我给父亲打了通电话,除了聊聊大家的工作、生活近况以外,父亲极力的向我推荐这本书,他说这是一个成功企业家与他交谈时所推崇的,觉得对我应该有帮助和提高,于是我在网上买了这本书——《活法》。

这本书作者是稻盛和夫,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京瓷公司、KDDI公司的创办人。他说:“在70余年的人生中,我不断的思考人生的意义,就是人的正确的‘活法’,也就是人应有的生活态度。”我每晚躺在床上,总结一天得失的同时,通读了这本书的一些理论和观点,让我收获到了许多。

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炼灵魂。在前言里看到这句话,觉得太空洞,太普通,说了等于没说。差点因此对这本书形成了嗤之以鼻的态度,看完前言之后,才深知并非夸夸其谈。把苦难看做考验,看做机会,才能在有限的人生中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光彩。我们降生在世界上,经受各种风浪,尝尽苦乐,直至停止呼吸前,我们都在不懈的,顽强的奋斗。感想自己毕业工作已近2年,不管是在武汉也好,天津也好,自己在工作过程中确实是一直在接受磨炼,从开始的什么都不会,到会一项,再到会很多项,我每一天都在付出真挚的努力,争取今天比昨天做的好,明天又比今天做的好,从中我不断的学到新东西,获得自己的被认可感和成就感,其实就是磨炼的过程。

仅知道不行,贯彻落实才有意义。凡事“知易行难”,这里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京瓷公司发展刚具规模的时候,董事因公外出是配备专门车辆的,但有一天,总务临时把车配给了一位因公外出的营业部长,当时有位董事下班要回家,听说车派给了营业部长,就勃然大怒道:一位营业部长凭什么配车?作者听了以后把这位董事叫过去说:不是因为董事有什么了不去才配备公车,准备专车是为了让担负重要工作的.人不必为交通工具等杂事费心,以便把心思集中在工作上。一个时间一到就要回家的董事,有什么资格向在外忙碌奔波的部长发火?有些事情,就是这样,道理很浅显,但人往往一登高位,对理所当然的事情就变得视而不见。在我的工作中同样遇到过这种状况,做人力发展专案的工作,往往前期规划和评核机制都做的很完善,与各个部门沟通,大家也知道这件事做了对绩效都有所帮助,但到真正贯彻落实和追踪的时候,大家又是相互推诿,最后不得不采用一些硬性的指标,如每个月提交表单数据、留存相关单据等方式来督促执行。这样执行的动作是有了,但实际所达成的绩效却往往离预期效果甚远。所以在任何问题上,不仅只是知道,更重要的是把知道的贯彻到行动中去,这就是所谓的执行力,所以在后期的工作改善中,我需要的是与各个部门及单位去好好沟通,着重监督和强调各种事项的落实,将“知道”变为“做到。”

不到现场流汗什么也学不到。“体验重于知识。”可能对这句话的观点各持意见吧,大部分人认为知识和实践各占一半,但对于我个人的体会,体验更为重要(当然并不是说知识不重要)。追根溯源,知识都是人们在体验中总结出来的,像副总开训的时候所讲,可能你大学学的专业现阶段的用处并不多,但随着经过与体验,知识能力的提升,专业知识总用的到。可能我体会比较深吧,我不是人力资源相关专业,亦未参加过相关培训班,毕业后有幸接触到了人力资源行业,在2年工作中,我接触并努力去学习各类人资活动:招募、考勤、合同、人事异动、档案管理等。虽说不能算专业专精,但是对这些基本工作还是能胜任的。只有亲身参与的活动才能算是宝贵的财富。让我想起在年初规划《作业员选育用留专案》时,因专案内容的原因,与生产训练部门经常沟通,当谈及生产线场管理的许多问题时,我闻所未闻,因此只能在旁边做笔记。生产训练主管对我说:想把这个案子做好,你必须了解生产线的具体情况。于是我立刻变成厂区的“小记者”,通过以前做招募的人际关系,“采访”了生产线的科长、组长、技术员,以及经常与线上的几个作业员聊天,才发现,很多东西不是坐着想成的,必须得到第一手资料,加工、整理,思考后,才能有最大的收获。

以上活法读后感与心得的内容,由互汇范文网-搜集整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