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评语

叙述文《镜头重现》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通用11篇)

时间: 李欢欢 互汇范文网

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叙述文《镜头重现》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通用11篇)对应的作文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叙述文《镜头重现》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通用11篇)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叙述文《镜头重现》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本文共11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叙述文《镜头重现》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篇1:叙述文《向美而生》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叙述文《向美而生》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1)母亲是个高个子女人,皮肤白哲,气质安闲,走在街上偶尔会被人当成退休教师。喊她老师的一般来自菜市场上热情的商贩,他们多有取悦买主的习惯,喜欢在主顾身份上巧做文章。

(2)但有些东西对女人来说是天生致命的,比如教师这样的名头就万万不能用在母亲身上。因为她不是教师,不仅不是,而且连一天学也没有上过。更重要的是,这是她的一块伤疤。母亲的理想是做一个学以致用的人。可她偏偏就没能读成书。她把这些归咎于姥爷当年对她上学的顽固阻挠,因而一辈子,都对自己的文盲身份耿耿于怀。

(3)其实在我们居住的地方,在那些九曲连环的胡同深处,像她一样没上过学的女人比比皆是。没有上学并不妨碍她们快活地生活。差不多30年前,女人们一度喜欢上了抽烟的把戏,她们偷偷拿来男人的烟卷,凑在一起装模作样,吞云吐雾,一个个被呛得面红气喘,涕淌泪流。一帮女人,不甘寂寞,在单调的生活中寻找新奇与快乐,这样的烂漫叫人总想会心一笑。但我的母亲从来不在这个群体之列。她对这样的生活敬而远之。当然她的理由是要每天上班。那时候她在居委会里缝制衣裳,虽然不是正式工作,却也需要朝九晚五。但我猜测,她心目中的快乐完全是另一种模样。

(4)我不知道母亲怎么学会的缝纫。也许对她这样一个以文盲为耻的人来说,学习就是人生最好的补偿。所以她学什么或者学会什么都不用奇怪。难得的是,这门手艺最后给了她很好的报偿。她成了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每到年末,找母亲帮忙做衣裳的人就络绎不绝,她眼见着台案上的衣料越堆越高,知道时间已是怎样紧迫,却从不推辞。她通宵达旦地为别人忙碌,自家的衣裳却常常推迟到除夕夜去完成。我从这件事上看出母亲的要强。她讨厌女人的示弱和讨要,所以就反其道而行之,努力成为一个对别人有所帮助的人。这使她在邻里当中赢得了普遍尊重,并因此被推荐到居委会的缝纫小组去工作。

(5)居委会生涯应该是母亲人生中最有光彩的一页。在那里,她和会计袁姨成为朋友。在那个战天斗地的年代,文雅清秀的袁姨简直就是母亲的一个理想。有时她坐在袁姨对面,看她把娟秀的字体一个个铺排到复杂的会计表格上,心中充满了羡慕和赞叹。我猜她一定也不止一次感慨过。

(6)许多年过去,居委会解散,地面外租,连整个镇子都不复有旧时模样。没有改变的是母亲和袁姨的交情。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我想她们把对方当成一种安慰也不一定。她们笑,轻声细语地说,像天底下所有姿态美好的女人一样。母亲端上的`是细瓷蓝花的茶杯,茶杯刷得雪白透亮,像一块润玉被袁姨捧在手中。我知道母亲的心思,对有文化的人,她一向以清茶表达敬意。

(7)母亲的病来得很突然。我们抬着她楼上楼下透视、检查,母亲在担架上不停地摇晃。这种感觉很奇怪,好像我们忽然成了汪洋中的一只船。不由自主四顾茫然、心怀忧戚。我知道属于母亲的几十年就要结束了,可她回到病房后却忽然高兴起来。我凑过去,就听她说,你看啊,那朵百合开得多美。

(8)在飘摇不定生死未卜的时候,她还顾得为一朵花去赞叹!

(9)我就是从这天开始明白母亲,明白一个女人,只要向美而生,即使一字不识,也会永远优雅美丽。(选自《意林》第14期)

1.文章的标题拟得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写了母亲的哪些事来表现她的人生追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语境,说说“更重要的是,这是她的一块伤疤”中的“伤疤”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中写到母亲为袁姨端上的茶杯是“细瓷蓝花”“雪白透亮”的,“像一块润玉”,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中写到了一伙女人们“抽烟”取乐的事,这与本文的重点内容有关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发现了文章有什么特点?并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1.拟得好。因为这个题目简单明了,道出了本文主人翁母亲的人生追求,亮明了文章的主旨。

2.学成缝纫手艺,成了对别人有用的人。羡慕能算会写的会计袁姨,与她成为知心朋友。病重时候,喜悦地赞叹百合的美丽。

3.这块伤疤是指母亲曾经的理想是做一个有文化、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但由于姥爷的阻挠,未能实现,这成了母亲一生的遗憾。

4.这样写出了母亲对美的追求,对有文化的人的羡慕和无限的敬意,这样也写出了母亲是一个外表优雅与心灵美好相得益彰的女人。

5.有关。这是一种反衬的手法,突出了母亲的“与众不同”,心中独有的快乐——学好技术,勤奋工作,为他人服务。

6.特点:首尾呼应。文章开头写母亲气质安闲,这是母亲一生“向美”的“结果”;文章结尾,议论点睛,只要向美而生,人生就将永远优雅美丽。前者含蓄,后者直白。

篇2:叙述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优美的琴声

叙述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优美的琴声

①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郊外,有一座掩映在绿树丛中的豪华别墅。每天傍晚时分,从别墅的窗口会传出一阵优美的钢琴声,弹钢琴的是一个小姑娘,名叫璐丝,长得漂亮又可爱,曾在欧洲少年钢琴比赛中夺得冠军。

②这天傍晚,有个老乞丐来到别墅,璐丝的父亲见了,要把乞丐赶走。这时,璐丝突然来到老乞丐的面前,亲切地问道:“我能帮帮你吗?”老乞丐点了点头。璐丝又问:“你肚子很饿,是不是?”老乞丐又点了点头,璐丝马上说道:“你等着,我攒了一些零花钱,我把它拿给你。”这时,老乞丐终于开了口:“不用啦,孩子,你的心意我领了。其实我最喜欢吃的东西就是你的钢琴声,不知为什么,只要听一阵你弹的钢琴,我就觉得肚子饱了。”璐丝听了,愉快地说:“老爷爷,你等着。”说完就回到屋子里,不一会儿,一阵钢琴声从窗口飞出来。当璐丝再次出来时,老乞丐又说道:“孩子,你对我这么好,我该怎么感谢你呀?”璐丝笑笑说:“不用感谢,你喜欢我的琴声,就是我的知音,我应该感谢你呀!”老乞丐又说道:“以前我曾给一位音乐家抄过乐谱,如果你愿意,从今天起我给你抄乐谱好吗?”璐丝听了,高兴地说:“谢谢你!那太好了。”

③从此之后,老乞丐每天都要来给璐丝抄乐谱,但却从来没有吃过璐丝家的一顿饭,也从来不要任何报酬。璐丝每天弹着老乞丐给她抄的乐谱,钢琴弹得越来越好。璐丝的父亲刚开始对这个老乞丐很厌恶,但为了不使女儿扫兴,加上老乞丐抄乐谱的确很卖力,渐渐地也就喜欢上他了。

④一天,老乞丐对璐丝的父亲说:“你的孩子很有音乐天赋,该给她找一个好老师了。”璐丝的父亲说:“我本想请本市著名的钢琴家吉斯尔教授,他是世界上一流的钢琴家,可我登他的门时,他说什么也不愿意见我。”

老乞丐听了,叹了一口气说:“这样吧,我给你写封信,拿着这封信再去找他,他也许会给我一个面子。”

⑤就这样,璐丝的父亲带着女儿又一次来到了著名钢琴大师吉斯尔教授的家门。这回他拿出了老乞丐的信,没想到仆人十分客气,领着璐丝的父亲来到吉斯尔的工作室。仆人指着那位正在弹钢琴的老人说:“他就是吉斯尔教授。”

⑥璐丝站在那里,静静地听着那美妙的琴声。天啊,这乐曲璐丝是那么的熟悉,这不就是老乞丐抄的谱子吗?一曲终了,她走上前去,向老教授深深地鞠了一躬:“吉斯尔教授,您好。”老教授缓缓地转过身来,璐丝父女俩大吃一惊,眼前这个衣冠楚楚的老教授不是别人,正是那个给璐丝抄乐谱的老乞丐!

⑦吉斯尔教授朝他们父女微微一笑说:“没有想到,是不是?”为了解除这一尴尬局面,老教授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⑧原来,吉斯尔教授是个十分严谨的音乐家。不久前,他收到璐丝父亲的信,请他收他的女儿跟他学钢琴。可是吉斯尔教授带学生有个原则:要学艺,必须先学做人。为了了解璐丝的思想品德怎么样,他就故意扮做老乞丐来试试她。让吉斯尔教授感到欣慰的'是,小女孩璐丝不仅钢琴弹得好,而且人品也好。这正是作为一个未来的艺术家所必不可少的优秀品质。于是吉斯尔教授愉快地收下了璐丝做自己的学生。后来,璐丝终于成了世界上优秀的女钢琴家。

1、看了文章的题目《优美的琴声》,你对本文产生了哪些疑问?请你用疑问句至少提出一个问题来。然后通读全文,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加以解答。(3分)

(1)问题:

(2)解答:

2、请你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并说说文章是怎样来表现她(他)这种性格的。(6分)

(1)璐丝:通过写璐丝

,表现了她 的性格。

(2)吉斯尔教授:通过写吉斯尔教授 ,表现了他 的性格。

3、由上面对人物的分析,你认为作为一个艺术家应具备哪些优秀品质?为什么?(3分)

4、文章对璐丝的父亲描述的文字虽然不多,但只要你仔细地研读,你仍然会有所发现。请根据你的发现,回答下列问题。(5分)

(1)璐丝的父亲是一个

的人。

(2)你喜欢璐丝的父亲吗?为什么?

5、请你从故事情节安排的角度,简要评点本文。(3分)

参考答案:

1、(前一题1分,后一题2分,计3分。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质疑与探究的能力,因此答案不唯一,请根据学生提问与解答的质量来酌情给分)2、(1)对老乞丐“亲切地问”,将自己攒的零花钱给老乞丐…… 真诚而善良,富于同情心 (2)为了了解璐丝的人品,他故意扮做老乞丐;每天都来给璐丝抄乐谱,却从来没有吃过一顿饭,也从来不要任何报酬 十分严谨(每小题3分,计6分。不求文字统一,只要分析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3、作为一个艺术家应该是德艺双馨(不仅琴弹得好,人品也要好)。因为学艺先要做人,只有真诚善良、富有爱心的人才乐于献身艺术,艺术才有可能达到顶峰。(3分。不求文字统一,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4、(1)吝啬、势利,但对女儿富有责任感(2分。意符即可) (2)(3分。答案为开放性,言之有理即可。)(本题共计5分)5、(3分。不求文字统一,只要扣住“故事情节安排”来评点,言之有理即可)

篇3:叙述文母亲的电话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叙述文母亲的电话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我们家安上电话,对于我和妻子来说只是高兴,而对于母亲来说,便是十二分的新奇了。

母亲别说听过电话,连见都没见过。

母亲没念过书,大半辈子呆在农村,世面见得不多。住到城里来,也是我好说歹说让她到城里为我带娃儿!

母亲不喜欢城里的生活。不喜欢墙上贴的画,不喜欢花花绿绿的地,不喜欢进厕所找不到一点儿要上厕所的感觉。她说城里人住的房子像火柴匣子。她尤其不喜欢人与人之间门关得那样紧,心与心封闭得那么严。有一天母亲问我:“对面那人家姓啥?怎么不见来往过?”我便说我也不认识呢!母亲这时候就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失望和惊讶。

母亲极喜欢的去处便是阳台。黄昏的时候母亲就倚在阳台的一角,朝着意念中乡下的方向呆望。那时候夕阳照在母亲苍老的脸上和花白的头上,母亲便有了马致远词里的那种凄凉。

我知道母亲是孤独的。那种孤独来自她对一种生疏的幸福的无法介入。我理解母亲的孤独,但我又实在不愿儿子从一种幸福里失去平衡——这时候我发现每个人在自己的母亲与儿子之间去选择爱,人性会显出某种残忍。

我写字台上的那部精巧的乳白色电话不时地鸣响,当然都只是我和妻子的电话。在电话那头出现的人,没有人认识我的母亲。我乡下的弟兄们没条件给母亲打电话。有时候母亲也偶尔接一次电话,但往往是应上一句话后话筒便传到了我或妻子的手上。当我与人通话的时候,母亲便呆呆地立在一旁,好奇地看,然后眼里是一片旷远的失落。有一次我突然像明白了什么,当对方挂上话筒之后,我把声音提得高高地说:“我母亲身体还好呢,谢谢你对我母亲的问候……”这时候,我发现母亲的眸子亮亮的,脸上的皱纹一下子舒展开来。虽然,那一瞬间母亲的孤独在我心里更浓重地弥漫开了,但我分明找到母亲在期冀什么了——就像我能懂得一只在精致的鸟笼里禁闭了许久的鸟会渴求什么一样……

那天我回单位找—位女同事,我向她讲起了我的母亲。告诉她我母亲喜欢嗑南瓜子,喜欢梳那种老年人往后拢的髻髻头,喜欢听旦角儿唱的黄梅戏,还喜欢说一句口头禅:“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穷窝。”然后我交给她我家的电话号码,告诉她我母亲很孤独。让我没想到的是:那位女同事接过我的电话号码时,眼眶里居然盈满了晶莹的泪水!

这天黄昏的时候,我家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我接过一听,便急切地唤:“妈,您的`电话,您的电话!”母亲闻声走过来,用一双惊喜而疑惑的眼睛望着我,讷讷地竟不敢靠前。我把听筒塞进母亲的手里,一字一顿地说:“妈,您听,是您的电话!”母亲把听筒靠近耳畔,这时候我发现母亲捧着听筒的手在微微地颤抖……

我默默地退出房间,走到母亲经常呆呆伫立的阳台上,面对家乡的方向,泪流满面……

1.文章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读了文章,你认为“我”和母亲分别是怎样的人?

3..文中划线句子“马致远曲”的“凄凉”是怎样的?你能写出有关的句子吗?

4.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①那种孤独来自她对—种生疏的幸福的无法介入。

②眼里是一片旷远的失落。

5.“我”把母亲的特点告诉同事后,同事为什么眼眶里盈满了泪水?

6.“我”对母亲的爱好和特点十分了解。与“我”相比,你的感想如何?

答案:

1“我”想方设法安慰乡下来的常常感到孤独、寂寞的母亲,使她幸福快乐。

2.我”十分关注母亲的表现,想方设法解除母亲的孤独与寂寞,是一个具有孝心的人;母亲是一个长期生活在农村的思想和行为都有些保守的妇女,她不喜欢城里封闭式的生活,怀念乡下更怀念乡下人与人的密切交往。

3.曲中的主人公远离家乡,孤独,寂寞。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1)母亲对城里的生活不习惯,不适应,无法融人其中。(2)描写出母亲深深地感到了无比的寂寞。

5.同事被“我”对母亲的关爱之情所感动。

6.此题重在引导关注父母,培养孝心。只要能联系自己的做法谈体会即可。

篇4:叙述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谁的心中不曾有过远方

叙述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谁的心中不曾有过远方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当微信朋友圈被北京的沙尘暴刷屏,这句话给人的小清新之感,更显强烈。近日,河南一位女教师这封最有情怀 的辞职申请,引来无数人共鸣。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句话撩动心弦,正是因为它以一种诗意的方式,说出了不少人心中的渴望。所谓世界,其实是相对日常生活的一种异质性存在。从朝九晚五的按部就班中跳出来,从办公桌边的循规蹈矩里跳出来,打破思维方式的条条框框,摆脱现实生活的患得患失,拥抱一个更广阔也更精彩的世界。即便这个世界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但谁的心中没有激荡过一个远方?

其实,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是一个有着普遍稳定性的社会。这不仅会少一些可能引爆社会对抗的易燃点,也使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对于想去看世界的辞职,虽然点赞者甚众,但真正能从心动到行动的,在这样的社会里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主流。毕竟,情怀不能当饭吃,甜点也不能当正餐。辞职的女教师去看世界了,更多的人却选择了留下来,在讲台上继续自己的事业,换个角度看,没去看世界者不才是这个社会的基石吗?

说到底,渴望远方,还是因为现实的砝码更重一些,它让说走就走的旅行难以成行。黄土涵养农耕,农耕孕育家庭,数千年的中华文明,让生存状态的稳定性,成为这种文化所化之人最基本的诉求。学者认为中国社会有着超稳定结构,其实,从安土重迁的观念到家族聚居的方式,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这或许也是一些稳定的职业有着很强吸引力的原因。在这样一种文化中,现世安稳是一种扯不断的心理牵挂、情感羁绊。

站在这个层次上,或许更能理解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引来的共鸣。身处开放的环境、面对信息化的洪流,世界是个诱惑十足的词。然而,在竞争激烈、压力山大的社会中,面向大海的转身难以避免地遭遇更多艰难。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或许,去世界看看的人们,终究还是要面对娜拉出走之后甚至娜拉回来之后的'问题。出门看世界和回到老地方,成为当今中国人一组难以解开的心结,惟有在朋友圈里徒然羡慕着远方。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看起来文艺腔十足的表达,背后是时代的发展、文化的演进,诠释着社会心理结构的变迁。其实,生活充实,何必别处?心有梦想,何必远方?过好每一天,走好每一步,未尝不是同样精彩的人生。

9.对世界一词的涵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界很广阔也很精彩,但它只可能是一种美好的想象,现实中并不存在。

B.世界是相对于日常生活而言的一种不同状态的存在,它具有不确定性。

C.面朝大海的转身难以避免地遭遇很多困难,也正因此,世界对人们极具诱惑。

D.世界和老地方是彼此对立的两个概念,二者无法相通,更不可能统一。

10.请简析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引发大家强烈共鸣的原因。(3分)

11.请根据文本,谈谈作者对辞职看世界这种选择有什么看法。(3分)

参考答案

9.(3分) B

解析:A它只可能是一种美好的想象,现实中并不存在属于无中生有,文本中无此意。

C属于强加因果,原文是身处开放的环境、面对信息化的洪流,世界是个诱惑十足的词。然而,在竞争激烈、压力山大的社会中,面向大海的转身难以避免地遭遇更多艰难。

D其实,生活充实,何必别处?心有梦想,何必远方?过好每一天,走好每一步,未尝不是同样精彩的人生。从原文中可以可以推知,两者可以相通也可以统一。

10.(3分) 【要点】

①以清新文艺、有诗意的语言说出了许多人心中虽想却不敢的渴望。

②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它对人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③这是对现世安稳这一传统观念羁绊的一种挣脱。

(要点①③是从主观的角度来作答,要点②是从客观角度来作答。)

11. (3分)【要点】

①理解并尊重这一选择。

②这种选择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主流。

③只要心有梦想,生活充实,即使没有辞职看世界,人生同样精彩。

篇5:论述文《学好语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论述文《学好语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①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哪有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学习是急不来的。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的习惯。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写完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知道是知道了,就是没养成习惯。

②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③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就是十行。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一万字。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这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④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工夫。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⑤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譬如现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写错别字,学校提出要纠正错别字,要消灭错别字。错别字怎么来的呢?不会写正确的形体吗?不见得。有的人写错别字成了习惯,别人告诉他写错了,他也知道错,可是下次一提笔还是错了。最好还是开头就不要错,错了经别人指出,就勉强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比方自己的己和已经的已搞不清楚,那就下点儿工夫记它一记,随时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会错才罢休。

1.这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根据选文第①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出相应的内容。

选文第①段先针对______________的现象,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以______________为例,论证了______________的观点。

3.选文第④段中,作者反复说是办不到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4.举出你学习语文的一个好习惯(或坏习惯),并谈谈这一习惯对你的影响。

参考答案:

1.学习语文不能速成,要养成好习惯。

2.有些人学习语文急于求成 (学)游泳 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

3.强调了要学好语文没有秘诀,得下工夫。

4.示例一:课外阅读:我从小就养成了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这一习惯,使我阅读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既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知识,又丰富了词汇量,提高了写作水平,真可谓一举多得。示例二:写字潦草:因为平时不认真写字,我逐渐养成了写字潦草的坏习惯,以致影响了语文考试成绩,我为此感到很苦恼。

篇6:短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短文三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一)

设若单单只有阳光,那么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1.括号处应填的一个标点是:

2.文段第一句是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着落:慈善:

4.文段中加点的两个它们的意思是否一样,请简要说明。

5.指出作者描绘景物的观察角度。

6.济南为什么是个理想的境界?

7.文中晒睡醒用得很贴切,你是怎样理解的?

8.小摇篮比喻,作用是,小照应了前面一词。

9.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说明了济南的地形特点是什么?

10.若用平实的语言概括加横线这句话,应是:

(二)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②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③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④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用‖将文段分为三层。①②③④⑤⑥

2.本段写的内容是。

3.这段文字写雪后的山给人们总的印象是()

A.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B.好像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C.好像日本看护妇D.实在是太秀气了

4.本段围绕哪个字描绘雪后山景?写景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找出标志方位的词语。

5.本段在描绘雪后山景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在文中画出来。

6.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了!请分析一下秀气一词的表达作用。

7.从本段描写中可以看出济南冬天具有什么特点?哪句话最能体现出这个特点?

8.这是一个精美的写景片段,请你从动词之美、修辞之美、色彩之美、动静之美、情感之美中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

(三)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②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1.第一段开头和结尾是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2.文中画线句子是什么写法?

3.作者为什么要写城外的景色?

4.选文两段运用了怎样的`描写顺序?

5.第二段中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

6.你所在的地区冬天是什么特点?请用四个四字短语加以概括。

参考答案:

(一)

1.冒号2.承接上文3.可靠的结果和保证;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4.前一个指济南的山山水水,后一个指这一圈小山5.先俯视,后仰视6.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7.运用拟人的方法,创设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8.比喻围着济南的一圈小山;这一比喻把一圈小山写得如慈母般的温存、体贴、慈祥。小照应了小山的小。9.济南被一圈小山围住。10.有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的冬天特别暖和。(意思相近也可)

(二)

1.①|②③④⑤|⑥2.小雪后小山秀美的景色

3.D4.妙空间顺序山上山尖山坡上山腰上5、比喻、拟人画线略

6.秀气这里含义是玲珑秀美,既写出了济南雪后山景的特点,又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7.温暖;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

8.(动词之美如顶字、镶字、穿字等;修辞之美如比喻拟人的写法;色彩之美如山腰的光和色的描写;动静之美如对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动态描写;情感之美如对雪后小山秀美的赞美之情。)

(三)

抒情;表达济南冬天由衷地热爱和赞美之情。

想象和联想3.因为城外是济南的一部分,为了使画境更美。(意近即可)

从城内到城外的空间顺序。

5.卧字用得好。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小雪乖巧、安闲的情态。(意近即可)

篇7:庐山短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庐山短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1.给短文加上标题: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一句话概括第2、3自然段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_____”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4.积累6个四字词语,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摘抄你最喜欢的一句话,注意把句子抄完整,标点抄正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庐山云雾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3.①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②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③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4.变幻无常 腾云驾雾 飘飘欲仙 一泻千里 四蹄生风 瞬息万变

5.“略”。

篇8: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童趣》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6分)

(1)项为之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出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鞭数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B.不觉呀/然惊恐

C.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D.使之/冲烟而飞鸣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小题4:仔细阅读全文,简要说说“我”能得到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4分)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1)通“僵”,僵硬(2分) (2)正(2分) (3)用鞭打(2分)

小题2:B(3分)

小题3:(1)我见到微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3分)(2)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吃掉。

小题4:因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善于观察且观察细致,加之有丰富的想象力,又富有童心童趣。(4分)

小题1:试题分析: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了解文言实虚词的不同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试题(1)中的“强”是个通假字,读 “jiāng”,同“僵”,意思为“僵硬”;(2)中的“方”根据语境意思为“正”,不能理解为“方向”;(3)中的“鞭”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为“用鞭子打”。

小题2:试题分析:“不觉呀然惊恐”这句话的含义是“不禁‘唉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呀然”在句中修饰限制“惊”的,意思是“‘唉呀’地惊叫一声”,朗读时注意句子内部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一般主谓之间、动宾之间、较长的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连词前后、句首发语词之后,要进行语意上的停顿。此句可这样停顿:不觉/呀然惊恐。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1)时,要注意 “藐小”(细小)、“其”(它的)、“故”(因此)、“时有”(常常有)、“物外之趣”(事物之外的乐趣)等词的意思;翻译(2)时,要注意“盖”是句首的发语词,可译为原来,“而”,连词,表示“吐”和“吞”两个动作的承接关系,这里可解释为“便”“就”;“为所”,表示被动,可译为“被……”。另外,文言文翻译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的完整性与流畅性。

小题4:试题分析:本题可从“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角度来理解和组织。如:“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可见“物外之趣”的原因之一是善于观察。“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可知,原因之二是善于想象。“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可知,有好奇心,贪玩,富有童心童趣。

篇9:文言文阅读对比训练题目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对比训练题目及答案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①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俎②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③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

〔注〕①九奏:多种乐器同时奏响。②轩裳珪俎:轩,官员出外乘坐的车。裳,官服。珪(ɡuī)俎

(zǔ),举行朝会、祭祀典礼时所拿的玉器等。③庶几:这里指“希望”、“期望”之意。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

(1)六一居士初谪滁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聊以志吾之乐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未足喻其乐且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的“而”与“而屡易其号”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既老而衰且病

B.泰山在前而不见

C.心未老而先衰

D.委而去之

3.翻译下列句子。

(1)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所以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如何理解作者在甲乙文中所追求的“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降职 (2)责备、谴责 (3)故且、暂且 (4)明白

2.D

3.(1)拖累我的世事很多。

(2)希望能实现自己的'夙愿。这就是我记(起六一居士名)的原因。(意对即可)

4. 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的“乐”,是闲适的田园之乐,是享受自我兴趣、爱好之中的乐。

篇10: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 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4分)

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 选文中加点的“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

B. 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

C.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D.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3. 下面是陶渊明《桃花源诗》的节选,选择对其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相命肆①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②王税。荒路暧③交通,鸡犬互鸣吠。俎④豆⑤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注释】①肆:尽力。 ②靡(mǐ):没有。 ③暧( ):隐蔽。 ④俎(zǔ):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 ⑤豆:古代盛食物用的器具。

A. 前面选文中“土地平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段文字,与《桃花源诗》节选部分的内容是一致的。

B. 节选的诗句与前面的选文有许多内容上相对应的句子,如:“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

C. 诗中的“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和选文中的“其中往来种作”都暗含了作者对桃源人终日耕作不得休憩的同情。

D.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二者都是通过虚构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参考答案:

(三)桃花源记

1. 不足为外人道也(2分) ①桃花源中的生活和平、宁静 ②百姓能安居乐业 ③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2分,以上三点答出两点即可) 2. D(2分) 3. C(3分)

篇11: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康熙戊寅,噶尔丹败亡,固始汗第十子达什巴图尔入朝,封和硕亲王。其子罗卜藏丹津袭爵,自以青海、西藏旧皆为领土,思恢复先业。会世宗御极,乃于雍正癸卯叛。世宗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以四川提督岳钟琪参赞军务,征之。

昊人某,少无赖,好勇,被仇诬作太湖盗,逃塞外,随蒙古健儿盗马久,性遂爱马。一日,见岳所乘,名马也,夜跳匿厩中,将牵其缰。未三鼓,岳起视,自饲马,某不能隐,被擒。岳上下视,问:“行刺乎,盗马乎?”曰:“盗。”问:“白日阑入乎,夜逾墙乎?”日:“逾墙。”岳微瞠,若有所思。秣马讫,命随入室,赐以杯酒,随解衣卧。迟明,岳起,唤盗马人同往大将军府,岳先入,良久,开军门传呼曰:“岳将军从者某,赏守备衔,效力辕下。”岳旋出,上马顾日:“壮士努力,将相宁有种耶!”

及岳征西藏,某从行。天暮,岳立营门,谕日:“此行非征西藏也,青海酋罗卜藏久稽天诛,昨其母与弟红台吉二酋密函乞降,机不可失。”收珠宝一囊,金二饼,顾某日:“先遣汝召贼母来,贼所居穹庐,外有网城,结金铃于上,动辄人知,非善逾者不能入。贼营帐四,上有三红灯者,其母也,对面帐居罗卜藏,左右居丹津、红台吉二酋。珠宝与金将以为犒。此大事,汝好为之。”解腰下佩刀授之。

某受命出,天大雾,行三十余里,至贼网城。腾身入,帐烛荧然,母上座,二首侍侧,叱问:“何人?”某日:“年大将军以阿娘解事,识顺逆,故遣奴来问好,囊宝贝奉赠,金二饼馈两台吉。”二人闻之,喜谢。吴乃诈日:“将军在十里外待阿娘,阿娘速往!”三人相顾犹豫,某解佩刀厉声日:“去则去。不去,我复将军。”其母日:“好蛮子,行矣。”上马,与二酋随十余骑,行不十里,岳来迎。须臾,前山火光起,夹道炮发,斩母与二酋回,入军营。次日,谍者来报,罗卜藏丹津已逃准噶尔部落,岳命竿三头徇,三十三家台吉皆震悚,乞降。

岳兵至哈达河,袭守地贼,追奔一昼夜,士马饥渴。塞外严冻,忽涌泉成溪,万马腾饮。遂追入崇山,歼贼二千。罗卜藏丹津穷窘无计,乃放平日所养野骡,使直奔岳军前。骡尾有焰上腾,诸军大惊骇,岳日:“此火牛故法耳,可一不可再。”乃命士卒各持长矛向前直奔,又以强弩百余尽力射之,骡怀痛,皆反奔,罗卜藏丹津阵大乱,遂歼焉。

(《清稗类钞》)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顶是

A.秣马讫,命随入室 讫:结束

B.岳旋出,上马顾日 旋:转身

C.青海酋罗卜藏久稽天诛 天诛:朝廷的讨伐

D.年大将军以阿娘解事 解事:通情达理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顶是.

A.随蒙古健儿盗马久,性遂爱马 遂遣相如奉璧西人秦

B.珠宝与金将以为犒 不赂者以赂者丧

C.去则去,不去,我复将军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乃放平日所养野骡 至于鞭棰之间,乃欲引节

3.以下6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岳钟琪胆识谋略的一组是:

①岳起视,自饲马,某不能隐,被擒。 ②岳命随入室,赐以杯酒,随解表卧。③解腰下佩刀授之。 ④岳兵至哈达河,袭守地贼。 ⑤岳命竿三头徇。 ⑥乃命士卒各持长矛向前直奔,又以强弩百余尽力射之。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①④⑥

4.下列是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达什巴图尔被清廷加封为和硕亲王,其子罗卜藏丹津承袭爵位,却趁世宗刚刚登基之时,发动叛乱。

B.对盗马贼吴人某的任用,体现了岳钟琪的胸襟与远见;吴人某出色地完成任务,说明岳钟琪的用人之当。

C.征讨青海一役,岳钟琪巧妙利用三十三家台吉间的矛盾,杀一儆百,震摄敌顽,取得胜利。D.“塞外严冻,忽涌泉成溪,万马腾饮”的描写,使岳钟琪平定青海叛乱的故事具有了传奇色彩。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外有网城,结金铃于上,动辄人知,非善逾者不能人。

②岳命竿三头徇,三十三家台吉皆震悚,乞降。

③骡怀痛,皆反奔,罗卜藏丹津阵大乱,遂歼焉。

参考答案:

1.B(旋:马上,立即)

2.A(A中两个“遂”皆译为“就”;B中前一个“以”是介词“把”,后一个是介词“因为”;C中前一个“则”,是“就”,后一个是“但是,却”,表转折;D中前一个“乃” 是“于是就”,后一个是“才”)

3.B(其中(①④明显不能体现岳钟琪的胆识与谋略,只是在直接陈述事实)

4.C(“巧妙利用了三十三家台吉间的矛盾”错,原文“昨其母与弟红台吉二酋密函乞降”,应是罗卜藏丹津与其母、弟间的矛盾)

5.①外面有网绳结成的城墙,上面挂满了金铃,稍有触动就有人知道。不擅长跳越的人是不能进入的。

②岳钟琪令命用长竿挑叛贼的.三颗人头示众,其余三十三家台吉都震惊恐惧,乞求投降。

③骡子感到疼痛,都反身往回奔跑,罗卜藏丹津军阵一片大乱,于是就被歼灭了。

附:文言文翻译

康熙戊寅年间,噶尔丹被朝廷打败并死亡,固始汗第十子达什巴图尔接受朝廷辖制,被封为和硕亲王。他的儿子罗卜藏丹津承袭爵位,罗卜藏丹津自己认为青海、西藏过去都是他们的领地,企图恢复先人基业。正赶上世宗刚刚登上皇位,他就在雍正癸卯年发动叛乱。世宗命令年羹尧担任抚远大将军,让四川提督岳钟琪参赞军务,征讨罗卜藏丹津。

吴地有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强横无礼,喜好勇力,被仇家诬陷为太湖盗,逃亡塞外,跟随蒙古健儿干盗窃马匹的勾当时间很久,于是自已也就非常喜爱马。一目,他看见岳钟琪骑的是一匹名马,于是就在夜里翻墙跳入藏匿于马厩中,准备盗走那匹马。不到三更天的时候,岳起床巡视,亲自喂马,某不能继续隐藏,被擒拿。岳上下打量他并问:“你是行刺的还是盗马的?”某回答说:“盗马的。”岳又问:“你是白天擅自闯入的还是夜里翻墙而入的?”回答说:“翻墙而入。”岳微微地盯着他看了一会儿,若有所思。喂完马,岳命令他跟随进入房中,赐给他一杯酒喝,随后脱下衣服休息。天刚亮的时候,岳起床,招呼盗马人一同去大将军府,岳先进入大将军府,过了好久,有人打开军门高声传呼:“岳将军的随从某某,接受赏赐担任守备一职,应当效力于将军部下。”岳钟琪很快走了出来,上马回头对他说:“壮士好好努力吧,将相难道是天生的吗!”

等到岳钟琪征讨西藏时,吴人某也从行。傍晚时,岳站在营门,下命令说:“这次出征并非征讨西藏,而是因为青海首领罗卜藏长入以来就应当要受稽朝廷的讨伐,昨天他的母亲和他的弟弟红台吉两个首领秘密来函乞求投降,机不可失。”于是拿出珠宝一袋,黄金二饼,回头对吴人某说:“先派你去把叛贼的母亲召来,叛贼所住的帐篷,外面有网绳结成的城墙,上面挂满了金铃,稍有触动就有人知道,不能善于逾越的人是不能进入的。叛贼营中有四顶帐篷,上面挂有三盏红灯的,是他们母亲的,对面的大帐中住着罗卜藏,左右的大帐分别住着丹津、红台吉二个敌首。珠宝和黄金将要作为对他们的犒赏。这是重大的事情,你要好好地去干呵。”解下腰中的佩刀交给了他。

某接受命令出营,天降大雾,走了三十余里,到了叛贼的网城。腾身越入,见大帐中灯烛明亮,叛贼母亲坐于上座,二个敌酋侍坐一旁,他们见了吴人某大声喝问:“什么人?”吴人某说:“年大将军认为阿娘通情达理,知道事情的顺逆,所以派奴才我来问好,带来宝贝奉赠阿娘黄,金二饼馈赠给两位台吉。”二人听说以后,非常高兴表示感谢。吴人某于是就骗他们说:“将军在十里外的地方等待阿娘,阿娘赶快去吧!”三人面面相觑有些犹豫,他解下腰中佩刀厉声说:“去就要快去,如果不去,我还要回去禀报将军。”他们的母亲说:“好一个蛮子(北方少数民族对当时南方人的称呼),我们一起走吧。”翻身上马,争二酋以及随行十余个骑兵同行,走了不到十里,岳来迎接。很快,前山火光起,两边山道的大炮击发,清军斩杀了叛贼母亲与二个敌首领回到军营。第二天,密探者来报,罗卜藏丹津已经逃往准噶尔部落,岳钟琪令命用长竿挑叛贼的三颗人头示众,其余三十三家台吉都震惊恐惧,乞求投降。

有人说,岳钟琪兵至哈达河时,攻打守地的叛贼,追击奔跑一昼夜,士卒马匹饥渴,塞外严寒地冻(四处无水),这时,忽然见地上涌出泉眼流成溪流,万马欢腾饱饮一顿,于是能奋力追入大山之中,歼杀叛贼二千名。罗卜藏丹津陷入绝境无计可施。于是就放出平日所养的野骡,驱赶它们直奔岳军阵前。骡子尾巴上有火焰腾起,众军非常吃惊恐慌,岳说:“这是火牛阵的老办法罢了,只能用一次而不能角两次啊可。”于是命令士卒们各拿长矛向前直奔,又用强弩一百余把尽力射杀它们,骡子感到疼痛,都反身往回奔跑,罗卜藏丹津军阵一片大乱,于是就歼灭了他们。

以上叙述文《镜头重现》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通用11篇)的内容,由互汇范文网-搜集整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