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反思设计

关于积极心理为化学教学插上翅膀论文(通用4篇)大全

时间: kaka003 互汇语录网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积极心理为化学教学插上翅膀论文(通用4篇)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emilyle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积极心理为化学教学插上翅膀论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积极心理为化学教学插上翅膀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积极心理为化学教学插上翅膀论文

篇1:积极心理为化学教学插上翅膀论文

积极心理为化学教学插上翅膀论文

摘 要: 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要让学生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首先得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进行教学。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 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积极心理学应用于教学,能发挥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更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积极心理 化学教学 激励 体验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曾经用狗做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 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看 过这个实验后,我深受感触:联想到现在的一些学生,他们从踏进学校的那一天就一直处在失败的阴影中。如何让他们这一部分学生对生活充满希望,对学习抱有兴 趣?我担任初三化学教学工作多年,在此谈谈就自己将积极心理学渗透平时化学教学的体会。

一、赏识每一位学生,激励学生的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经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赏识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 ―30%,而当他受过赏识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教师的教育。对于学生同样的错 误,教师采取的态度和做法不同,其教育效果也明显不同。例如,有学生在记纯碱和烧碱(NaOH)、生石灰(CaO)和熟石灰等名称相似的物质时老是混淆, 如果就此而批评他们,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导致他们对化学失去学习的热情。由于每个学生智力发展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应该多给他们一点鼓 励,对于他们这种情况我们要表现出理解和接纳,鼓励他们多看多记,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慢慢地就会记住。我不禁想起法国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相约比武,看谁 能将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于是,北风便大施淫威,猛掀路上行人的大衣,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而南风则不同,他轻轻地吹,使得风和日 丽,行人只觉得春暖身上,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我们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应该采用“南风”式的赏识教育,被赏识就是被信任、被希望,会使学生产生一 种被鼓舞、被期待的积极心理效应,更加向善向美。

二、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成功总能够使人兴奋,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人人都想当个成功者,学生也不例外,抓住这点,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多给学生提供成功机 会,充分信任、尊重、爱护他们,善于发现,善于引导,使学生从自己的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成功后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格外重要,不仅要鼓励成绩优秀的学生更上一 层楼,而且要注重发展后进生的潜在能力,尤其是对学困生,一次好成绩的取得,教师的一句表扬和赞赏,甚或是一种信任的目光,都会给他们以无穷的力量,使他 们产生满足感,增强自信心。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方法很多,我例举一个在竞争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方法。在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好 胜、好强特点,开展“男女对抗赛”、“小组抢第一”、“快乐做实验”、“元素符号书写”、“铝镁铁锌谁最快”等竞赛活动。我通过这些简单有趣的活动,激发 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使学生从竞争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也锻炼了学生参与竞争,不怕竞争,学会竞争的能力,为他们适应未来社会错综复杂的环境打下良好的基 础。

三、用化学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化学的趣味性在于它是一门与人们的衣、食、住、行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其深奥的理论和知识都包含在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实际事例中。因而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从化学在社会和生活的实际应用入手来吸引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如,讲“碳酸氢铵的性质”时,教师除了通过实验来证明它的不稳定性外,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农民施肥一般选择在早上或傍晚这个时间段,而不是 在中午”来说明碳酸氢铵的受热易分解的这一性质。在讲蛋白质在遇到盐溶液时,在溶液中溶解度降低而凝固时,可以例举生活中炖蛋的实例,因为炖蛋过程中加了 食盐使蛋的最底部有少量白色固体产生。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在不经意之中,我们经常遇见一些化学与生活的完美结合,感受到化学是鲜活的,生动有趣的。教师 应该抓住这一化学与生活的结合点,在课堂教学中将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

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与我们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当学生能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后,他们就会产生成就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必然产生进一步去了解、去认识的求知欲望,探究意识在这种欲望中自然形成。

四、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增加真实体验。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因此,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多让学生走进实验室,走进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真实的化学。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 对于紧张的中学生来说是极具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到真实的'化学,从而巩固化学知识,开阔 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并且在这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化学兴趣实验是对学生有很大吸引力的一种课外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非 常重要的一项活动,学生在课堂中看到教师的演示实验后,仍有一种不满足的求知心理,我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外开设这类活动。如:“会生烟的神笔”、“烧不坏的手绢”、“无字天书”等,既满足了其心理需求,又巩固了课堂所学,同时又提高了其动手操作的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调查我们周围的环境情况,如: 我们周围化工厂的数量、冒黑烟烟囱的数目、阳澄湖水质情况,等等。这些活动给学生提供向社会学习的机会,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真实存在,并在此过程中恰 当渗透德育教育,让他们知道化学能造福于人类,同时也能给人们带来灾难,应该好好地学好化学,尽可能地利用化学为人类谋福利。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 我们身边,只要做有心人,就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利用的化学知识多做一些小研究,小发明,小制作等。如:自己动手 配制制作皮蛋的原料、从废电池中制取二氧化锰、自制过滤装置,等等。教师通过这些活动不但能掌握知识,而且能应用知识为社会直接服务,同时也为今后走向社 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英国教育家车尼斯说:只要教师对学生抱有希望,仅此一点,就可以使学生的智商提高二十五分。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走路,在学生们心灵中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

只有用积极心态去面对生活、面对学习,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教师也才能体会到教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顾文斌.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2]孙亚杰.把握学生心理动态,优化课堂教学.

[3]王希永,田万生编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开明出版社,.4,第一版.

[4]黄媛,张敏强.积极心理学在中小学教学与心理辅导中的应用.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

[5]积极心理学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南昌高专学报,,(05).

篇2:开放教学为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论文

开放教学为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论文

网络教学,是通过依托计算机网络的服务器和工作站,为教师和学生建立互动教学的途径,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校园网与教师、同学交流,还可以进入互联网,寻求更多的资源或信息。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学习的自主性,它把媒体从原来作为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真正体现了因人施教、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推广普及,我们基本实现了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提出,主要宗旨就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二为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强化个体实践为中心,以信息交流为中心,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变知识教育为智能教育,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这里,仅谈谈在小班网络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为传统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小班网络教学是在实践中探索构建的。我校有6个班人数在30人左右,这样班级的出现,给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课程设置等提供了更灵活、更宽广的舞台,也让学生能通过网络更充分地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增加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它改变的不仅仅是班额的大小,更重要的是它已成为个性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体现。

1.网络良好的交互性,促进了学生互动、学习互长

网络教学的重要特性之一是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更加充分,而小班化的网络教学将这一特性体现得更是淋漓尽致。班级规模的缩小增加了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机会,相互间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交流。例如,让学生借助网络来作一个调查报告,了解“二战”的相关内容,并将搜集的信息归纳总结,发表对其的看法。在完成的过程中,学生有自由组合、分工合作的,有单独完成的,也有资源共享、各取所需的,方式灵活;在发表看法时,由于学生数额少,也有足够的机会让大家各抒己见,获取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这样的学习环境不但拓宽了他们的视野、获取了信息,而且还锻炼了他们分析、判断、辩论等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互动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实际上已在接受一对一的传授,效果自然大大提高,而且在活动过程中也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协作。

2.网络的信息集成控制性,推进了开放教学

网络教学比传统教学更加操作灵活、控制方便,这就是信息集成控制的特性。其价值的关键所在,不仅是具有较强的形象表现力,而且还在于信息灵活呈现的随机控制能力,避免了教材千篇 一律灌输式的缺陷,教师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情境式教学,是现代教育所提倡的加强教与学的交流、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形式。

教学活动在网络特性的支持下,变得多种多样。基于学生构建知识方式的多元性和多层次性,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网络教学手段,科学设计课堂教学,综合演示型、讨论型、实践操作型、资料工具型、发现型等各种方式有机结合。这样,就必须也必然打破传统教学呆板单调的禁锢,促使教师在研究教材上狠下功夫,开阔思路,启发思维,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开发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各种方式的优点,既保证了教学的规范性、系统性和条例性,又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多样性和灵活性,在开放教学的同时,使教与学的关系更为密切融洽。

二、更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教学活动实践,我充分体会到:小班网络教学更能增强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分析、处理能力,且更好地体会信息化教育的'根本特征。

1.促进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能力。”主动参与学习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习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例如课题式学习: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查询出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民风民俗、风景名胜等,分析汇总后以一定的形式上交给老师,为班级交流会作准备,课时2节。在查看结果的时候,形式各异的报告让我惊诧不已,有文字的、图表的、绘画的、音乐的、简短动画故事的……我为发现学生们一个又一个的亮点而激动。结果也充分说明,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调动自己头脑中已存在的认知结构,积极与当前的新知识联系起来,使原有的认知结构构造与重组。

2.增强了逻辑思维的培养

千百年沿袭下来的传统教学,滋生和孕育出了特定的思维方式,它的主要特征是重“静”轻“动”、重“内省”轻“外求”、重“单向”轻“多维”、重“共识”轻“差异”、重“和谐”轻“创新”。受这种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现代为数较多的人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创意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都很差。而小班化网络教育给了孩子更多成长的时间和机会,来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

通过实践,我对小班网络教学也有了新的认识。首先要占有大量资源,只有提供鲜活、立体、感性的材料,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构建起牢固、完整的知识链条。其次,实现各阶段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增强感知、驾驭网络的能力,形成教学就是向学生提供资源和方法的过程的意识。加强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加强学生与资源库之间的联系,这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第三,为建立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网络时代的道德规范教育,形成网络时代的环保意识。

篇3:外语教学论文 为孩子插上自主的翅膀让其早日成才

外语教学论文 为孩子插上自主的翅膀让其早日成才

外语教学论文 为孩子插上自主的翅膀让其早日成才

江苏南通●吴炜

摘要:外语教学要有意识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观察、记忆、分析和想象等能力,同时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良好学习习惯和与人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学记》指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学生一旦具备了自学能力,就会在英语学习中独立自主地学习,不断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根据初中英语教育教学实践,以时间为主要维度,从基础阶段、提高阶段以及完善阶段对初中生英语自学能力培养的方法及各个时间段的侧重点进行认真思考。

关键词:英语;基础;提高;完善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人类只有学会了怎么样学习,才有可能从容地面对世界出现的新知识的构成。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英语自学能力呢?笔者认为,学生自身的英语学习能力是经过长期而艰苦的实践、锻炼得出的。下面,笔者把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英语自学能力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包含不同的方面。

一、基础阶段

初一是基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预习、复习、使用工具书的过程中逐步培养、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培养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1. 精心设计预习题,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动机

教师要精心预设课堂并全力组织英语教学,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初一的学生往往会对英语有着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尽可能地给每一位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获得初步的成功感,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可创造性地利用黑板、白板、卡片、简笔画、教学挂图、模型、实物等传统媒体,同时积极利用音像、多媒体以及网络等现代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2. 方法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教师要教会学生使用英语词典等不同的工具书,再结合实际,有计划地扩大学生的能力结构,选择一定的英语听力材料、阅读材料等,在有限的时间内组织学生训练听力和阅读,扩大学生的英语知识输入量,使学生能够逐步养成听英语、做阅读的良好习惯。

3. 基础阶段还应当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英语语感是学生学习英语、使用英语的核心,这是一种对语言的整体性、综合性、得体性以及正确性的正确理解和运用,也是一种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呢?(英语教学论文 )首先让学生多听、多读,其次还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教材,联系实际。这一过程必须贯彻教学始终,因为英语语感是学生学通、学好英语的标志。

二、提高阶段

初二是第二阶段,这个阶段内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

学生如果具备了扩大英语输入渠道的能力,并持之以恒,再加上教师及时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一定能够得到提高。如通过初一学生英语知识和英语能力的训练之后,及时地拓展“Myschool”“Our classroom”等话题练习;用丰富的人物传记、信息条、电话留言等形式的英语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学习英语的关键,近几年的实践表明,朗读背诵是学生最好的语言实践。通过朗读背诵,能够提高学生的辨词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的听力能力、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英语写作能力也相应地提高了。

英语语言方面的材料丰富多彩,培养学生勤于记录、摘抄等习惯,并将它们及时地记录在笔记本、卡片以及软件设备中,也是提高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制订学习计划,这样才能使得自学带有较高的目的性。教师还要能够培养学生自主选择良好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这个阶段是初中英语学习的分界点,不让孩子掉队、因材施教是本阶段的工作重心。对于学困生,教师应要求他们平时多记单词,并教给他们科学的记忆方法,让他们加强有意识记忆、理解识记,做到及时复习,强化记忆。教师要让他们多练习难度较小的单项选择,以点带面,辐射其他题型,并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教师要认真考虑教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尽量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

三、完善阶段

初三是完善阶段,教师要继续加强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获得英语自学的能力,并能够有自身的学习习惯和个性特点。

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会逐步形成自己的英语自学模式。就笔者所带的班级而言,学生在经过了两年多的积累和训练之后,形成了从制订计划、扩大输入到培养听力能力、背诵能力以及写作表达的五个过程,形成了非常有效的自学模式。从经验上看,经过了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基本上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培养了初中生的英语自学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水平。同时到了初三年级和自学的完善阶段,强化自主解题能力也是自学能力的重要方面之一。自主的独立的进行各种题型的解答是完善阶段的'重要作用之一,尤其是在阅读理解的自主练习当中,不仅仅要培养学生得到答案,而且要培养学生在练习的时候掌握独立解决生字生词的方法。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能够找出阅读理解中的一些比较典型的长句子,如定语从句等,并进行分析研究读懂理顺。注重了这些之后,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增强。但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离不开学生和教师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终身获益,是世界性的话题,是英语课程改革的焦点。古语云:“授人千金,不如教人点石成金。”我们国家需要的不是只会读死书的学生,而是需要有能力的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目前的学习,更有利于将来在工作岗位上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因此,教师在重视教学成绩的同时,不能忽略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应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相信,只要努力,学生一旦掌握开启学习和创造之门的钥匙,拥有了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就会真正自由地进入学习和创造的殿堂。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

篇4:引入积极心理学为中职语文教学增色论文

引入积极心理学为中职语文教学增色论文

针对部分中职学生学习信心不足,成长目标不明确,价值观相对模糊的现状,在语文教学这片相对开放的沃土上,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渗透和相关理论的实践运用,有策略的发掘学生的自身积极潜在因素,从而引导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完善自己,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

教育部下发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这一目标与新兴的积极心理学的初衷,几乎不谋而合。

一、语文教学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意义

传统的心理学学科专业性质过强,在一般教师群体中难以普及和操作,加之其针对有心理疾病的群体较强,使许多人往往敬而远之。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普通人的心理活动,针对大部分人的心理状况来指导人们如何追求幸福生活。中学语文教育面对绝大部分都是健康的中学生,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着美好的憧憬,他们知道快乐的生活但却对充实的生活和有意义的生活感到迷茫,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往往缺乏自制力和抵御诱惑的能力,因此而降低未来生活的幸福指数。在这一背景下,积极心理学的渗透一定会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

语文老师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因此应该善于利用语文教学阵地,让学生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和生活,以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体验到主观幸福感。针对当前中职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可采取如下的教学策略:

(一)巧用期望理论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建立奋斗目标

中职生在完成中专的学习任务后大都将走上工作岗位,中专阶段学习对他们以后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中职生的缺乏自信,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对未来感到迷茫的现状,引导学生分析自我,让学生明确自己目前的状况,自己的理想目标是什么。语文课堂涉及到大量的名人轶事,作者生平介绍等具体实例,在呈现名人的别样人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性分析名人的不同人生,不同时期的成败得失,这个过程可以通过现场讨论,课堂随笔等方式实现。

(二)运用发掘潜在美德理论,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力量,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活动中,结合经典篇章展开深入剖析,依托语文教材“吟诵青春”,“拥抱自然”等主题模块为专题,展开主题教育,利用课文,课外拓展内容进行全班的主题讨论,通过布置学生写个人感想等形式加强中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塑造学生成功的积极人格特质。

(三)运用成功教育理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学习信心

语文教学有别于理科的环环相扣的教学特征,注重学生的感悟,体会,语文课堂的应是开放的,包容的,语文老师应该秉持着一颗善于聆听的心,对学生的每一次真诚的感悟,会意的眼神,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坚持对学生实行鼓励性评价,发现和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成功,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看到自己的力量,找到自己的不足,满怀信心地不断争取新的成功。

(四)运用abc理论,组织学生记录发生在身边点滴幸福,改变不良心理认知

1.情绪abc理论介绍

A(Activating events)—— 诱发性事件

B(Beliefs)——由A引起的不良信念(对A的评价、解释等)

C(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s)— 情绪的和行为的后果

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2.教学中引入“小确幸”的概念,让学生记录生活中的“小确幸”的使学生个体都能体验到学习、生活中的幸福存在。结合情绪ABC理论,让学生明白我们对身边的事件的评判角度决定了我们的情绪变化。

(五)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经典励志影片赏析开展教育,营造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班级文化,让学生体验积极情感,完善人格

每月主题电影赏析,如生命主题、励志主题等。如《中央车站》中约书亚终于如愿找到了父亲,朵拉也找到了自己。金典的诠释了人性的本善作。《阿甘正传》中智商偏低的阿甘,具有着这个社会已经远离许久的诚实、守信、勇敢、真诚等美德,阿甘的经历正是代表了我们每个人的纯真年代,而我们的身上却已经覆压着太多的偏见与虚荣。《放牛班的春天》中教师马修用来自地狱的天籁,诠释了爱,在理解的尽头的深刻内涵……,这些精选专题影片更多指向审美和人格完善。有利于激发人的潜在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通过这些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可以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营造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班级文化,让学生体验积极情感,完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