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反思设计

关于牡丹薛涛阅读答案(精选8篇)大全

时间: kaka003 互汇语录网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牡丹薛涛阅读答案(精选8篇)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miki米奇”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牡丹薛涛阅读答案,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牡丹薛涛阅读答案,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牡丹薛涛阅读答案

篇1:牡丹薛涛阅读答案

牡丹薛涛阅读答案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注释

⑴去春:去年春天。零落:飘零、凋零。

⑵红笺(jiān):指薛涛纸,是诗人创制的'深红小笺。

⑶巫峡散:典出于战国楚宋玉《高唐赋》中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幽会的故事。

⑷武陵期:指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意外发现桃花源仙境和传说中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辜。唐人多把武陵渔人和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联系在一起,见王涣《惘怅诗》。

⑸馨香:芳香。

⑹枕席:泛指床榻。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从去年与牡丹的相聚落笔,把人世间的深厚情谊浓缩在重逢的特定场景之中。

B.颔联中“巫峡散”承上文的怨别离,拈来巫山云雨的故事,给人花之恋抹上梦幻的色彩。

C.颔联“武陵期”典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的故事,用典新颖别致,饶有兴致。

D.颈联以“馨香”、“不语”刻画牡丹形象,又以“传情”、“彼此知”关照前文。

E.尾联回到现实,写作者于栏边安放了枕席,如对故人一般抵足而卧,互诉衷情。

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A、E

(A从去年与牡丹的分离落笔,E只想在那花栏边,安置下枕席,并没安放。答对一个选项给3分,答对两个选项得5分)

2.(1)久别不见的愁怨之情。去春牡丹凋零之时,诗人泪湿红笺诉离情。

(2)不期而遇的喜悦之情。诗人在失望中与牡丹不期而遇,更感重逢的喜悦。

(3)心有灵犀的相知之情。人花相顾无言,但彼此心心相印。

(4)情意绵绵的相思之情。希望能陪伴在牡丹的身边,互诉相思之情。

篇2:薛涛《筹边楼》阅读答案及赏析

筹边楼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

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1)诗歌前两句用“平临云鸟”和“壮压西川四十州”写出了筹边楼的_____。通过写楼赞颂了______。

(2)诗歌后两句视角独特,在前两句基础上,发表议论。请结合全诗,说明作者的意见或看法。

参考答案

(1)高大、雄伟(1分)。筹边用兵的政绩(2分)(意思对即可)。

(2)希望守边将领们切莫目光短浅,对少数民族进行肆意掠夺,而应把眼光放远。使边境安宁,百姓安居。(3分,意思对即可)

篇3:薛涛《筹边楼》阅读答案及赏析

筹边楼在成都西郊,是大和四年(830)李德裕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时所建。据《通鉴》记载:“德裕至镇,作筹边楼,图蜀地形,南入南诏,西达吐蕃。日召老于军旅、习边事者,虽走卒蛮夷无所间,访以山川、城邑、道路险易,广狭远近。未逾月,皆若身尝涉历。”可见李德裕建这楼,不仅供登览之用,而且与军事有关。在他的任内,收复过被吐蕃占据的维州城,西川地方一直很安定。大和六年十一月,李德裕调任离蜀,此后边疆纠纷又起。诗中的“羌旅”,就是指吐蕃而言的。这时,薛涛已是七十左右的老人了。她感慨时事,写了这首诗。

诗的开头两句写楼。说“平临云鸟”,则楼之崇高可想;说“八窗秋”,则天旷气清、四望无际的情景可见。次句“壮压西川四十州”,着一“壮”字,点明筹边楼据西川首府形胜之地。两句不但写得气象万千,而且连李德裕当时建楼的用意,诗人百端交集的今昔之感,也都包孕于其中了。后两句寓严正谴责于沉痛慨叹之中,便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意思是说,由于将军们的眼光短浅,贪婪掠夺,召来了与羌族的,而他们又没有抗御的能力,以至连这西川的首府成都,都受到战争的威胁。

诗以“最高层处见边头”作结,这“高”,这“见”,和首句的“平临云鸟”遥相呼应;而“见边头”,则和次句的“壮压西川”是个鲜明的对照。意思是这座巍然屹立的高楼,它曾经是全蜀政治军事的心脏,成为西川制高点的象征;而今时移事异,便能看到边地的烽火了。通过这样的对照,西川地区今昔形势的变化,朝廷用人的得失,都从这座具有特定历史意义的建筑物集中地表现了出来;而诗人抚时感事、忧深思远的心情,亦即所说“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还仗出群才”(《诸将》)之意,也就深情若诉了。再从句法上来看,“诸将”句突然一转,和上文似乎脱了节;而末句又一笔兜了回来,仍然归结到筹边楼,说的仍然是登楼眺览,真是硬语盘空,力透纸背!

在一首短短的七言里,有议论,有感慨;有叙述,有描写;有动荡开阖,有含蓄顿挫,是不多见的。胡应麟论唐人绝句有云:“盛唐绝句,兴象玲珑,句意深婉,无工可见,无迹可寻。中唐遽减风神,晚唐大露筋骨。”(《诗薮·内编》)单就不同时期的艺术风貌来讲,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然而这也和中晚唐绝句题材的扩大、内容的加深有关。发展中有成功之处,也会有失败的地方,要作具体分析。象这诗虽“露筋骨”,但仍不失唱叹之音,并非以议论为诗,并不流于概念化。它的意味深长,耐人寻绎不尽。

篇4:牡丹,牡丹薛涛,牡丹的意思,牡丹赏析

牡丹,牡丹薛涛,牡丹的意思,牡丹赏析 -诗词大全

牡丹

作者:薛涛  朝代:唐  体裁:七律   去春零落暮春时,

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

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

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

夜深闲共说相思。

篇5: 沉吟薛涛《牡丹》诗散文

沉吟薛涛《牡丹》诗散文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阵阵郁香悄悄的飘进屋来,园中的牡丹又吐蕊怒放了。

在这乍暖还寒的秋夜,我斜倚在床,闲翻着那本你早已熟悉的凄婉而美丽的《莺莺传》,一任如水的月光透过窗棂,泼洒在书上、枕上。冷冷的风掠过竹梢,摇乱烛影,摇皱我的思绪。清凉的壁上便有了最朦胧、最曼妙的投影,孤傲的心坎便有了最迷朦、最缱绻的相思!

夜,这样的静。静得足以让我停止呼吸。无边的烦乱撕扯着、噬咬着我寸寸肌肤,燃烧出细细密密的`汗水,片片绮丽的遐想穿越夜空,漫过心堤……

我的,我的爱人!这丝丝缕缕不绝的郁香是你羞涩的温存吗?这嫣然带露的憨态是你欲说还休的娇嗔吗?而此时,不要说,你不要啊,不要说,今夜无眠!今夜你注定沉醉在我多情的怀里。我要张开臂膀,拥你入怀。深深的、深深的拥你入怀。你将在破茧化蝶的颤栗中嬗变完美;不要说,我不要啊,不要对你说,今夜无眠!今夜我注定追随在你温柔的梦里。你要放开拘谨,依我入梦。紧紧的、紧紧的依我入梦。我会在飞蛾恋火的烈焰中灿然再生。

我的,我的爱人!今夜就让我们在彼此灵魂的缠绕中忘却一切、一切、一切……

今夜无眠。今夜注定无眠。我会在这曲栏幽径深处,把你守望,无限深情的把你守望、守望!在早晨第一缕晨曦为你梳妆前,我要沉淀足够的勇气,把彻夜辗转的柔情酿成滴滴甘珠,沐浴你圣洁无暇的胴体,然后,轻轻的,轻轻的告诉你:爱你。爱你。爱你在我干涸的血管里!想你。想你。想你在无数个这样的黑夜里!

你该知道,你应该知道啊,我的每一张诗笺都郁结着浓浓相思的清泪……

静夜闲翻《全唐诗》,解读薛涛《牡丹》诗。

篇6:《牡丹》阅读答案

1.拟人,赋予牡丹以人的动作,把随风舞动的牡丹当作垂手折腰、佩饰翻动、长裙飘扬的起舞女子来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牡丹美丽轻盈、摇曳多姿的情态

2.抒发了诗人对牡丹的喜爱之情及对意中人的爱慕、相思之情。诗人在前面把牡丹当作女子来写,但到了尾联却又立意于思慕那如花一样的女子。写希望神女授予自己生花妙笔,把自己的思慕之情写在花叶上,寄给意中的女子,点明了题旨。

简析

此诗借咏牡丹抒发诗人对意中人的爱慕、相思之情,借绝色艳姝来比拟,以花写人,并暗示意念中的情人如花似玉。首联结合典故描绘了一幅单株牡丹的特写图,颔联展示牡丹随风摇曳时的绰约丰姿,颈联具体地描写了牡丹的色香,尾联反用梦中传彩笔之典表明诗人心摇神荡的兴奋激动之情。全诗构思巧妙,借物比人,又以人拟物,明写牡丹,暗颂佳人,一实一虚,别具一格。

篇7:《牡丹》阅读答案

李商隐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卫夫人:春秋时卫灵公的夫人南子,以美艳著称。这晨比喻刚刚绽放的牡丹花。

石家蜡烛:西晋石崇豪奢至极,用蜡烛当柴烧,这里形容牡丹之色如燃烧的大片烛焰。

朝云:传说中的巫山神女

1、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2、简要分析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篇8:《正午牡丹》阅读答案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①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②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③古人笔意也。

导读:画家善于观察,才能画出常人所不见之处。而要想识画之妙,也非善于观察不可。人做任何事皆如此,岂止一画而已。

注释:①其:它,指古画。②房敛:花房紧收。③善求:善于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