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华举行级研究生开学典礼附校长致辞(共3篇)大全
推荐文章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清华举行级研究生开学典礼附校长致辞(共3篇)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华举行级研究生开学典礼附校长致辞,本文共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清华大学举行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
清华大学举行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
清华新闻网8月30日电(记者 王蕾 实习记者 王艺涵)8月30日上午9时,清华大学2017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在综合体育馆举行。校领导邱勇、陈旭、姜胜耀、邓卫、薛其坤、李一兵、尤政、施一公、王希勤、过勇,各院系负责人、教师代表等出席典礼。副校长、教务长杨斌主持典礼
在综合体育馆主会场,包括各院系、苏世民书院、全球创新学院在内的中外研究生新生参加了典礼,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清华-深圳伯克利学院的870余名研究生新生则在深圳研究生院分会场参加了典礼。
典礼在清华大学军乐队演奏、全场合唱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
校长邱勇在开学典礼上讲话。记者 张宇 摄
校长邱勇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研究生新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清华大学已经走过1的历程,迈入新百年的清华正焕发着新的光彩,你们的到来为清华增添了别样的生机。我相信,在座的每位同学都胸怀远大的志向和抱负,你们一定会在清华园里收获丰硕的成果,成就更好的自己。
围绕“学问即人生”的主旨,邱勇寄语同学们“致知穷理,学古探微”,把追求学问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培育高尚人格,积淀丰厚学养,捍卫学术道德,创造属于自己的学问人生。他说,做学问要有高尚的人格,人格的高度决定学问的高度,希望同学们在清华不断锤炼意志品质,培育高尚的人格,追求高深的学问;做学问要有丰厚的学养,学养的厚度决定学问的深度,希望同学们不断夯实学养厚度、拓展学问深度,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用丰厚的学养滋养人生;做学问要捍卫学术道德,学术道德底线任何人都不能逾越,希望同学们用敬畏的态度和审慎的目光对待自己的每一份学术成果,使其对得起内心的良知、学术的尊严以及社会大众的期待。
最后,邱勇深情地表示,清华是读书的好地方,也是做学问的好地方,更是年轻人磨炼自己、为未来人生奠定基础的好地方。清华园正用它最美的时光迎接你们的到来,我相信,美丽的清华园一定会因你们而更加精彩,你们的青春足迹也一定将为清华园所铭记!
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院士代表全体教师发言,他与同学们分享了三点科研心得:一要及早明确发展目标;二要充分共享学术资源;三要善与同行协作共事。贺克斌说,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希望各位同学都能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校研究生会主席、土水学院博士生苏舒向新一批“清小研”们分享了自己在园子里的遇见。她说,清华足够大,我们可以遇见春风化雨的大师、很多追求卓越的伙伴,以及自由交流的环境,从今天起,我们都是园子里的受益者,也将是园子新传奇的创造者!希望学弟学妹们在园子里度过充实美好的学习生活,遇见更好的自己。
社科学院博士生荆文锴代表新生发言。他说自己被清华国际化的发展所吸引,为清华人的担当而感动,此刻因成为一名清华人而激动和自豪。自己将从心开始,怀着耐心、信心和决心努力成为具有人文气质的学术大师,成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兴业英才。
典礼在全唱合唱《清华大学校歌》中圆满落幕。
典礼结束后,来自苏世民书院的哈萨克族新生马星说,来清华读书一直是自己的梦想,而苏世民书院又提供了一个非常国际化的平台。他对校长讲话中谈到的严谨治学印象深刻,希望自己未来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脚踏实地、大胆尝试,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钱煜坤是地球系统科学系的一位直博生,参加开学典礼让他感到振奋和自豪:“校长讲话中提到的学术理想与学术道德,需要我们在未来研究生涯中格外注意,时时牢记在心。” 钱煜坤希望,未来能在全球气候变化领域做出自己的成绩,不辜负美好的五年时光。
深圳研究生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戴伟表示,看完研究生开学典礼,感觉清华是一个汇聚全球精英的舞台,也是一个创新创业的`平台。邱校长的讲话让明白做人做学问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培养高尚的人格,再加以严谨务实的求学精神才能成就伟大。与此同时,觉得自己又踏上了新的征程。希望自己能在清华深研院,明确目标,实现梦想,做一个合格的清华学子。
在蒙民伟音乐厅、主楼后厅和第六教学楼,研究生新生亲友们集中观看了开学典礼直播。来自浙江的彭女士是今年考入汽车工程系一位硕士研究生的母亲,她对两位学生代表的发言印象尤其深刻。她说学生代表们的展示了他们的阳光和自信,演讲内容十分鼓舞人心,展现出了新一代清华人的精神风貌;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这座美丽的园子里学有所成。
来自成都的朱先生和郭女士的孩子今年进入清华大学核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他们说:“很自豪孩子能从事这个专业,希望孩子未来可以在核技术领域有更多的建树,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此外,部分新生亲友和各界朋友通过网络直播观看了开学典礼。开学典礼结束后,校长邱勇在综合体育馆为2017级研究生新生讲授了进入研究生阶段的第一课《做肩负使命的清华人》。
篇2: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7800多名研究生新同学共聚清华园,开启你们人生新的篇章。在这里,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每一级研究生新生都会为清华带来不一样的气息,为清华注入新的活力。你们这一级有来自全球96个国家和地区的768名留学生,是历年人数最多的。这次开学典礼我们第一次安排了同声传译,但我希望所有留学生同学在清华这段时间里,中文水平也能得到提高。I sincerely hope that at the commencement ceremony, we can communicate directly in Mandarin Chinese(我希望毕业典礼时,我们可以直接用中文交流)。今天,苏世民书院和全球创新学院的第一批同学也和大家一起入学,越来越国际化的清华将为你们挥洒激情、放飞梦想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跨文化的国际交流对年轻人的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你们之中的裘捷中同学本科在清华计算机系学习,在学校“星火计划”的支持下,大三暑假赴美国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系研修,在图灵奖得主约翰・霍普克洛夫特(John Hopcroft)教授的指导下,他完成了复杂网络中群组的行为模式研究,与霍普克洛夫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被第25届国际万维网大会接收。他还是清华超算团队的队长,他和他的队友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包揽了三大国际超算赛事的冠军。苏世民书院的新生约翰・桑顿(John Thornton)同学,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历史系,他14岁时曾在北京生活过一年,他把这段经历写成了一本小说《美丽的国家》,并以中英文两种语言发行,他独特的写作视角让人耳目一新,向世界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他在书中写道:“少年时期,我生活过的这个复杂但美丽的国家,将是我永远无法忘怀的记忆。”我很高兴桑顿再次来到中国,成为清华的一员。我相信,在清华求学的时光一定会成为你们所有人无法忘怀的记忆。
清华大学是一所有着独特精神魅力的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激励着一代代清华人不断超越自我,迈向新的人生高度。在1的发展历程中,清华大学形成了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办学风格是一所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稳定、内在的办学特性,清华的办学风格是流淌在清华血脉中的基因,深刻地影响了清华的学术传统,培养了一大批融汇中西、学贯古今、文理兼修的杰出人才。
一流大学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没有鲜明特色的大学很难达到一流。办学风格突出地反映了大学的特色,体现在她的育人传统和学术传统上,融入到师生的行动和气质中。我希望你们秉承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风格,积淀丰厚的学术底蕴,筑就坚实的人生基础。
中西融汇,就是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博采中西文化之精华,在比较中不断拓展视野,在借鉴中努力实现超越。早在1631年,中国明朝著名的科学家徐光启就提出“欲求超胜,必先会通”。在他看来,促进交流、向西方学习是当时中国向前发展并实现超越的必经之路。1923年确定的清华校歌的歌词中写道:“东西文化,荟萃一堂”“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其意在强调办学过程中要构建多元的文化环境,让学生吸收不同文化的精髓。在当今这个时代,全球化让整个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是全球化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应对这些挑战必须汇集全球智慧。清华大学正致力于成为一所更加国际化的学校,培养有全球胜任力的人才,在服务中国发展的同时,努力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同学们,你们要不断拓展国际视野,学会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合作,深刻理解不同文明的内涵,在融汇的基础上创造新知识、新思想。
古今贯通,就是要有跨越时空的气魄,主动探寻古今之联系,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在前人成果基础上寻求新的突破。中国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讲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影响了一代代中国知识分子。何为一家之言,就是在古今贯通中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并努力达到新的高度。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本土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及其研究团队,从中国古代医学获得了灵感,并运用现代医药技术,成功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人类总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迈向未来。继承不是为了守旧,而是为了创造更好的明天。同学们,你们要努力做到博古通今,努力奠定宽厚的学术基础。
文理渗透,就是要有打破人文与科学隔阂的勇气,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中培养健全人格,在交叉融合中启迪思想、拓展学术空间。1948年,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学长在学校的一次演说中,强调“告别半人时代”,呼吁大学教育要文理结合。他曾对学生说:“建筑师的知识要广博,要有哲学家的头脑、社会学家的眼光、工程师的精确与实践、心理学家的敏感、文学家的洞察力……但是最本质的他应当是一个有文化修养的综合艺术家。”文理渗透既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基础,又为造就杰出人才、实现重大学术创新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之所以不断有令人惊异的创新成果,就在于将艺术、设计和科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同学们,文理渗透将使你们在学术道路和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你们要自觉提升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在文理兼修的过程中提升学术境界、提升人生境界。
今天,你们正身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机会无限,挑战无限。把握机会,就能收获美好的人生;迎接挑战,就能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同学们,美丽的清华园一定会因你们而更加精彩,你们的青春足迹也一定将为清华园所铭记!
谢谢大家!
篇3: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2015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百年清华又一次张开双臂,迎接2015级研究生新同学。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研究生是求学生涯的新阶段,也是人生旅途的新起点。选择深造,因为你们怀揣着更大的梦想;选择清华,因为这里是圆梦的舞台。我知道,你们当中很多同学是第一次来到清华,你们是清华园的新主人,也是清华的新生力量。我相信,清华会成为你们永远的精神家园。你们中有些同学曾在清华学习过,我希望再次成为新生的你们,与母校一起继续成长进步。你们中还有来自88个国家的留学生。毕业于哈佛大学教育专业的Timothy Hesler,曾在清华英语夏令营为大一本科生短期授课,对清华浓厚的学术氛围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考虑继续深造时,清华-MIT全球MBA项目成为他的首选。我相信,未来的清华会成为全球更多优秀学子圆梦的地方。
清华大学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传统。在“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和“行胜于言”校风的熏陶下,一代代清华人在这里学习成长,并从这里走向广阔的天地。创新同样也是清华文化中的重要元素。1926年毕业的校友们赠送给母校一块刻着“人文日新”的牌匾,如今这块牌匾仍高悬在大礼堂南墙上。其中的“日新”二字出自古代典籍《大学》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为学绝不能因循守旧,而要革故鼎新,勇于突破。实际上,追求创新的精神,早已深深融入清华人的血脉,并化为探索未知、创造新知的具体行动。2013年,薛其坤院士领衔的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实验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其论文被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誉为“第一次从中国实验室里发表的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就在今年8月21日,施一公院士领衔的团队在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上同时发表两篇论文,首次解析了真核细胞剪接体复合物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并揭示了其基本工作机理,多位诺贝尔奖得主都评价这一成果为“巨大的突破”。
朝气与活力是青春的标志,创新也应当是青春的标志。研究生阶段是奠定学术基础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产生创新成果的重要时期。事实上,很多学术大师都是在研究生阶段获得了一生中第一个甚至是最重要的学术成果。因为电影《美丽心灵》而为公众熟知的纳什,在其22岁时完成的博士论文中就提出了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的博弈理论,而这正是他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最重要的基础。著名生物学家克里克也是在他的博士生阶段揭开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奥秘,开启了分子生物学的新时代,从而获得1962年诺贝尔奖。青年永远是创新的生力军,希望你们在研究生阶段充分发掘自己的创新潜能,为青春岁月刻下最难忘的印记。
成为优秀的创新者,要敢于质疑。北宋哲学家张载说过:“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人类历史上重大的学术进展,往往都是在最熟视无睹、人云亦云的地方取得突破的。成为优秀的创新者,要善于合作,在思想碰撞中激发创新火花,在交流合作中提升学术水平。当然,成为优秀的创新者,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给知识插上想象力的翅膀,你们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质疑、合作、想象力都很重要,但今天我更想强调的是,创新者要敢于选择有挑战性的目标,不畏惧创新之路的艰辛。正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所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爱好登山的人都知道,攀登珠穆朗玛峰有南北两条路线,南坡易、北坡难,攀登北坡除了要克服严寒缺氧,战胜陡峭悬崖外,还需要跨越“北坳”冰陡坡、“大风口”以及被称为不可逾越的“第二台阶”三大难关。真正的登山者更愿意选择北坡,在极限挑战中锤炼无所畏惧的勇气。无论选择南坡还是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勇士,都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但我相信,选择北坡的人一定能看到更加奇异的风景,沿途的艰辛以及经历艰辛的过程一定会使他们变得更加强大。创新同样是一个攀登的'过程,探索的道路越艰险,达到的境界越高远。
英国数学家怀尔斯从小喜欢数学,10岁时就立志要征服300多年未被证明的费马大定理。33岁时,已成为著名数论学家的怀尔斯,决定放弃所有与证明费马大定理无关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这项失败风险极高的研究之中。通过长达7年的努力,他完成了这一证明。然而,他的论文在审稿过程中被发现存在一个重要缺陷。怀尔斯在解决这个缺陷的过程中一度面临绝境,但他坚持了下来,用392天最终做出了完美的证明。怀尔斯凭借他过人的勇气和执着努力,不仅登上了数学王国的高峰,更是收获了非同寻常的人生体验。他说:“再没有别的问题能像费马大定理一样对我有同样的意义。我拥有如此少有的特权,在我的成年时期实现我童年的梦想。”无论做什么事情,清华人都永远追求卓越。我希望,大家在学术研究中选择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目标,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执着坚守,“衣带渐宽终不悔”,做不畏艰辛的创新者!
同学们,未来属于每一个朝气蓬勃、充满理想、敢于创新的人。你们是清华园的主人,你们将在这里播种耕耘,并收获属于你们自己的创新成果。我相信,美丽的清华园一定会因你们而更加精彩,你们的青春足迹也一定将为清华园所铭记!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