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情境下美术教学论文(精选13篇)大全
推荐文章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文化情境下美术教学论文(精选13篇)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文化情境下美术教学论文,本文共1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文化情境下美术教学论文
文化情境下美术教学论文
一、丰富教学情境,加深学生情感体验
1.以儿歌创设情境。在上课之前,准备比较好听的儿歌放给孩子们听,使孩子们在心中不由自主的形成愉快的上课气氛。也可以放一些有关课堂任务的歌曲,可以帮助孩子们提前联想到课堂要练习的美术作业。2.以音乐创设情境。小学生都是特别喜欢音乐的,舒适的音乐可以让学生在愉快、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绘画技能,创作出不一般的绘画作品。也可以让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律动进行作画,这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奋劲。3.以表演创设情境。通过增加一些游戏表演手段让学生们参与课程中,使学生在一起玩耍的同时,更深入的接触到绘画的魅力,刺激孩子们的学习动力。
二、对作品的文化情境深入剖析,加速学生吸收
每一副美术作品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创作出来的,并不孤立存在。艺术来源于生活,各种美术现象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在美术教学时,可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去户外见识各种美术的存在。去欣赏建筑的特点与建设风格,对学生的感知能力进行不断加强。而对于与历史含量的作品,可让学生了解作者创作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品所代表的意义。所以,美术教学不能单独停留在技能技巧的层面,而是要结合其特定的文化情境中去引导学生们学习,体会美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整个社会的贡献性,同时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的美术的热爱。
三、大力培养学生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欣赏能力
目前,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静止被动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欣赏能力。只有在课堂上发挥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才能体现美术教学的吸引力,才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及探究意识,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如:在进行课程教学中可分组进行讨论,使同学们互相讨论,共同探究。改变单一的接受式教学模式,注重课堂教学的体验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大力使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得到强烈的感官体验,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现代的教育技术的变革不仅包含对教育观念的改革还有对教学模式的改革。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传统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使用多媒体把图像、文字、声音、信息、动画为一体的教学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充分利用课件,使学生接触到直观的课程内容,从多角度使用多媒体工具,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提倡小短文的写作要求、发挥美术欣赏的功能
虽然美术课程以美术作画、口头语言为主,但是还要加强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从作品的各个方面进行探析,选取各自感兴趣的、感受最深的层面进行文字描述,重点剖析自己的一些客观分析和感性认知,并按时完成评述作业上交。写作可以增加学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通过对写作作业的考核,可以让老师对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思考是否认真有了判断依据,减少了肤浅、随意的不认真态度。这种教学方法会使学生认真收集资料、认真思考、从多方面了解作品的内涵与深度,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完善美术意境教育的整体性。
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们都是知识描述和要求学生该怎样完成课堂要求,压制了学生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有时候教师的评论是具有绝对权威性,学生们即使不理解也不会说出来。因此,必须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使其学习以专业的眼光去欣赏和看待美术作品。增加讨论,将学生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到课堂分享中,完善审美观点的提升工作。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新。围绕教学意境的创设方案问题,形成相对系统化的课程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充满积极性的课堂中,保持兴趣的去学习。在最佳的状态下吸收创造美术作品。教师要不断的鼓励和信任自己的学生,给予其勇气去创新。当学生在创新和探索路上遇到困难或瓶颈时给予及时的帮助或教导。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学的知识能够在实际中学以致用时,好好对待美术课程,努力学习并为之而付出更大的精
篇2:教学情境下音乐教育论文
教学情境下音乐教育论文600字
一、利用角色扮演,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
音乐与表演密不可分,要想将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内容充分展现出来,还需结合学生绘声绘色的表演才能取得良好效果。而且,小学阶段学生好奇好动、表现欲望强,如果我们能为学生提供角色扮演机会,满足学生的表演要求,学生就会对音乐学习内容投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和情绪,我们也能获得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可根据音乐具体教学内容,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声音、肢体语言、音乐技能等,将歌曲的情境完美演绎出来,以使我们枯燥、无趣的音乐课堂变得富有魅力和活力。比如,在教学第三册第九课美丽的动物中《大鹿》这首歌曲时,上课开始后,我首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讲述了这个音乐故事的大致情节,然后让学生进行合作表演、分组练习,一组表演兔子,一组表演大鹿,一组为打击乐。我则在一旁对学生的表演活动进行认真点拨和指导,于是,学生在自我发挥和老师的帮助下,将每个角色都演绎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如扮演兔子的,唱出了兔子的害怕、慌张神情;扮演大鹿的,表现出了它的悠闲,演唱时旋律跳跃、明快……这样,通过学生的扮演活动,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力和表现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有利于学生与人协作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二、利用理论联系实际,创设生活式教学情境
真正的音乐教学,不只是教给学生音乐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真实、自然的生活中去体验音乐知识的内涵。所以,我们的小学音乐教学,不能将教学课堂仅仅局限于室内,而是让学生回归自然、回归生活,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去感受音乐的存在。比如,在教学第四册第一课《春天来了》中的歌曲时,因为学习的都是有关春天的歌,而且当时正值春天时节,于是,我将学生带出校园,来到了处处都焕发出新的生机的郊外,碧绿的田野、嫩绿的柳芽、鲜艳的山花、潺潺的小溪、飞翔的小鸟……无不吸引着学生的眼球,他们也立即融入了这优美、秀丽的春景中。这样,当我们在课堂上教唱这一课的.歌曲时,学生就能很快进入歌曲的意境中,曲调也掌握得非常快,课堂气氛与以往相比也显得异常活跃,我们也能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果的良好目的。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可适时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为学生创设生活式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音乐源于生活”“音乐源于自然”的真理,如此,学生就能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演唱和体会歌曲。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情境教学改变了以往机械、刻板的教学模式,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想象能力的培养以及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作用。希望广大音乐教师,能够掌握各种情境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并根据学习实际和学生特点进行合理运用,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我们的音乐课堂效果也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篇3:情境教学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情境教学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一、教学优势分析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很多初中生来讲,学习历史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学习兴致不是很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引入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将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化,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就能够提起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提起学习兴趣,才能有良好的学习效果,而情境教学法的作用正是如此。
2、强化知识理解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课堂的历史知识讲解,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和历史知识。而历史知识很多又是十分枯燥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法,将学生带入一种情境之中,既有利于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教师完成教学目标。3。利于学生主动性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授学生历史知识,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将情境教学法引入历史课堂,改变了传统历史教学中严肃的课堂氛围,以一种幽默化的语言方式展开教学,既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还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更能够培养学生对历史的主动性学习。
二、具体教学实践
1、构建和谐课堂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想充分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众多教学优势,就必须首先构建和谐的历史学习课堂,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能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在这样的一种课堂环境下,教师才能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也能保证学生对历史学习有足够的动力,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成绩。因此,在情境教学法的实践中,构建和谐课堂是十分关键的。为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注重培养与学生的良好关系,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与学生一起探讨历史的学习。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之于学生的作用只是从旁引导。这样,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广泛的参与历史知识的学习与讨论,更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也能为历史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强化学习兴趣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要想利用情境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深入挖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好奇是人的天性,更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中,势必会对一些知识或是一些历史事件升起好奇之心,在好奇心的指引之下更深一步的学习历史。因此,教师引入情境教学法进行历史教学时,应该充分挖掘学生学习历史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强烈求知欲望,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也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在具体实施上,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多媒体手段以一种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历史事件,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历史图片中体会历史的魅力所在。此外,对于一些历史事件,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短篇视频,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让学生对历史有更加深入的感受,才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现实情境
情境教学法在历史教学课堂中的运用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为此,教师在情境教学实践中,有必要实现现实情境的创设。心理学研究显示,人们会更加关心那些与自己有着紧密联系的事物。这种结论运用到历史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现实情境,通过历史知识与学生现实情况的紧密结合,能让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产生亲密的感受,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牢固的掌握历史知识。例如,教师每当完成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历史纪念馆等具有浓厚历史氛围的地方,让学生产生对历史的更多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结语
本文以情境教学法为基础,首先概括了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各种优势,然后就教师如何进一步深化情境教学法的实践出发,从构建和谐课堂、强化学习兴趣、创设现实情境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教学参考。在初中的各大学科中,历史学科是比较特殊的。因为历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厚重感,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也有一定难度,这也表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点是不一致的。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提升历史的教学效率,教师有必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深入研究情境教学法实践,以期能够更大程度的提高历史教学水平。
作者:段勇单位:江苏省金湖县枫叶国际学校
篇4:情境教学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情境教学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目前高中生的一些能力水平正处在一个发展提高的阶段,他们的理解能力也在慢慢完善。 由于数学知识大多比较抽象难懂,所以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需要一个由简入难、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揠苗助长。 同时,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认知能力不同,所以理解程度也不一样。 这就需要教师在情境教学过程中,不能够以偏概全,要注意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差异,并且积极鼓励后进生,看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逐渐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进而让学生达到一个质的飞跃,提高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在讲“三视图”时,由于不同学生的想象能力有所区别,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具备较强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对教学情境展开合理设计,实施实物教学。 例如,将一个长方体的辅助教学设备带到课堂,让学生从上面、侧面、后面等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再根据观察到的情形,画出长方体的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等。 每个学生画的三视图可能有所差异,教师对此可以展开积极引导,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找出其中出错的原因,有哪些地方在观察时没有注意到,通过这种实物观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不仅使他们对相关的数学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方式。
二、有利于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进入高中以后,学生的课程变得更多,压力也更大。 因而很多学生往往不能够适应新的高中生活。 同时,高中数学的难度加大,很多学生没有摆脱强烈的依赖教师的心理,还是像初中那样跟着教师的节奏运转学习,没有意识到掌握学习上的主动权。 具体表现就是没有制定一个完整的学习计划,没有提前进行预习,直接等着教师上课,在听讲时往往只是记笔记,但并没有听懂具体内容,更别说进行理解了。 另外由于学不得法,对于基本知识的忽视等诸多原因,造成数学课堂学习效率普遍低下,成绩无法提高。 所以,以情境教学方式来提高课堂效率显得尤为必要。例如,在讲“频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课下对相关知识进行一个基础的预习,在正式上课时,教师鼓励学生到讲台上进行讲解。 由于学生自己单方面的独立预习,所以对于一些重难点并没有完全掌握,出现一些纰漏,这时教师就可以从旁进行因势利导,对学生讲解的内容进行一些适当必要的补充,加深学生对于频率知识的理解。 这种情境教学的方式,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总结
利用多种呈现方式开展情境教学,对于高中数学教学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其他学科学习成绩的提高。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开展情境教学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探索过程,它所带来的一些积极影响等待着教师共同探索发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这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断配合和共同努力,一起打造高中数学教学的美好明天。
篇5:情境模式下设计教学论文
一、信息设计思维能力缺乏的原因分析
1.设计专业的特殊性与艺术感知教育的影响传统的艺术类专业把艺术的感知力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贯穿于艺术教育中,而设计专业本身是多学科的综合专业和边缘学科,涉及的专业知识比较广泛,艺术感知教育只是设计教育的一部分,因为设计专业面向的是人,所有设计均以人为本体,进行设计分析和设计实施,教育方面的争论实际上就是功能与形式的问题,网站设计或者网页设计,依托的是技术,面向的是普通受众人群,在设计时自然是以技术的可实现为前提,以受众的各种感知习惯为参照进行设计,纯粹的艺术形式感的最求是与设计的实质不符的,功效永远都是设计的先决考虑因素,即功能决定形式。在人们的习惯认知中,网页的设计等同于美工,实际上网站应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所有分工的协作都应按照这个整体布置来实施,按照行业中的界面设计流程,信息的架构应该是先于视觉的设计进行。
2.信息设计意识有待加强信息设计意识的薄弱来自于传统的平面设计或者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自身定位与认知,由于视觉传达设计研究的是视觉表达的问题,是视觉传达过程中的各种现象规律的研究,当遇到新的数字网络平台之后,产生了新的设计需求,急需对自身认知重新定义。网站的设计,就应该恢复其本身的本质设计定位:有效的传递信息,减少受众在寻找检索目标信息位置、获取目标信息内容的过程中遇到的阻碍。设计的对象本身是一种信息,设计围绕的是如何实现对信息设的效能传递进行设计。信息设计意识的培养还没有系统的融入到设计专业中来,而新的信息艺术设计专业却因此区别于视觉设计而诞生,这个应该是同一个应用领域的不同发展阶段,直接割裂不利于设计专业自身的发展和对专业自身的思考。
3.信息设计的方法和表现手段匮乏信息设计的方法实际上依然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所涉及的方法和基础理论,信息设计方法和手段的匮乏,也是设计知识基础教育方面遇到的困难表现出来的一种现象,即知道基础设计知识,但不知道如何运用基础知识进行设计的问题。信息设计的表现方法和手段实际上更多的是依据设计目标所需要的控制和把握,把数视觉传达原理灵活运用于信息的视觉化设计,即视觉传达设计能力是信息设计顺利开展的基本表达手段。
二、基于情境模式的信息设计的思维能力培养
情境模式最早出现在工业设计领域,称呼为情景模式,是针对工业产品设计的可用性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法,网站设计本身也是一种产品,也面临着产品的设计怎么检验的问题,由于设计的目的具有共同性:以人为本,所以很多工业设计领域的成熟的设计方法和流程是可以引入到网站设计中进行参照,这些方法基本上是以较为严谨的逻辑思维做支撑,去做研究和分析,才会有更接近于实际情况的设计依据。
1.具体情境下的信息架构分析与组织训练在以网站案例进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确立情境模式中功能决定形式的基本前提,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目标导向决定具体的设计过程。案例教学能为师生之间提供同样的决策信息,使情境的设定与分析都有着共同的基础3,在交流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和提出的解决方案,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设计的基本研究方法按照受众研究、情境建模、需求定义、信息与功能架构、设计的细化、技术支持与视觉设计制作六个环节进行4,情境模型的建立需要对受众做基本的群体研究和分析,在确立情境模型之后,必须依据情境的条件和受到的限制,去分析信息的设计。首先,在选定制作的网站主题后,要求学生就网站的受众群体的可能的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其次,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典型的受众进行抽象,进而定义典型的受众角色,分析角色在访问网站时会有哪些行为,遇到哪些问题,并要求学生就这些问题,按照习惯的认知思维提出解决方案,所有设计方案应建立在正常的思维逻辑基础之上,重点在于关注受众群体对具体的页面访问行为发生的记录以及这些记录数据背后的普遍性的思维逻辑,而不是用主观意识的猜测去替代和想象受众的信息获取行为。最后,将拟定的情境下的某种操作过程完整的展示出来,用情境的限制引导学生去思考,重视对信息设计中逻辑思维的重要作用。
2.情境设定主导下的信息架构思维训练网站的各个信息模块之间有着不同层次的关联逻辑和认知逻辑,受众在网站信息群中,寻找目标信息依据的就是信息之间的关联逻辑规律与认知逻辑规律。依据设定的情境,按照逻辑思维的习惯和各类信息之间的逻辑关联对网站本身的信息内容进行全面梳理,指导学生对网站项目中涉及的各种需要在页面上展示的信息进行归类,同时,对网站的各个部分的功能根据情境条件进行分析和策划,最后对整个网站的信息进行架构安排,由学生自己讲解网站的信息架构的分析和架构,以及网站的功能的交互过程安排的方案。
3.“可用性与易用性原则”的交互检验在网站项目进行到设计细化以及技术支持或者技术模拟支持的环节之后、视觉效果设计之前的进程的时候,网站的交互操作基本按照之前的构想实现,就可以进入检验的环节,每个网站设计任务的非设计参与人员参与该项目的检验,即按照既定的情境和模拟的典型受众对网站进行操作,检验网站的可用性和易用性,并作出评估,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去体验设计的成果,增强自己对网站设计遇到的各种问题的体验度,培养学生从受众的角度去思考怎样获取目标信息的工作习惯。
三、情境模式下信息设计思维能力培养的总结
设计专业是应用型专业,对设计所涉及的领域不能固定的以原有的专业框架和习惯认知为前提作茧自缚,设计教育应该以解决问题为标准,围绕解决问题,能制定出系统的解决方案,能在设计实践中具备寻找和发现实质的现实的可执行的方法和途径。情境模式就是基于主动设定条件,发现问题,探索方法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实际项目中有较高的出现概率,完成这个过程必须有较为细致的思维能力。情景模式主导下的信息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目标明确,即按照人的逻辑思维习惯去安排、区分和组织网站的信息,使信息模块分类合理,信息模块间的联系更加明确易寻,减轻受众检索和查找目标信息的大脑负荷;同时将由大量文字的信息转为为受众易于接受的、能在短时间内轻松理解的图文并茂的信息而不觉得枯燥和单调。
篇6:新课程下如何创造有效教学情境论文
新课程下如何创造有效教学情境论文
摘要:教学中,教师如何把学生领入一个他们喜欢的情境中?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现就在思想品德课中如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进行归纳和总结。文章介绍创设情景的常用方法。
关键词:有效;教学情境;方法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特别强调营造真实的具体的,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和参与意识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体验、感悟、内化和生成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现介绍几种创设情境的常用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创设一种“不和谐”,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创造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能独立地、探索性地获取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应做到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启发性,同时又有适当的难度,还要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与教学内容保持相对一致。
【案例1】
师: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她孕育了中华民族、华夏儿女,黄河已成为我们的民族象征。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开始出现断流现象,并且逐渐恶化,虽然近几年情况有所好转,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危机仍然存在。这一情况引起全社会的高度民主重视,我们作为社会一员,有义务有责任去关注黄河断流问题。首先我们要找出黄河断流的原因,同学们先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生:我认为黄河断流与人口有关系。
生: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一个农业大国。
师:正如大家所说,人口众多是我国的一大国情,它使原本丰富的水资源变得短缺。另外,由于我国在工业、农业生产中粗放型的生产管理模式,使得原本就短缺的水资源变得更加紧张。我们的母亲河已承载不了这样的压力,作为她的子孙,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爱护她,大家来想一想办法吧!
生:既然黄河两岸的人口多,生产和生活都需要用水,我有一个减轻压力的好办法,把两岸的居民迁移出去,这样就可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了。
生:我认为这个办法不实际,中国这么多人往哪迁都得用水,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水的用率。
生:我认为解决黄河断流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在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的同时,还要采取相应的经济措施来配合实施,例如,提高水价。
师:大家说得很好,分别从人口、科技、物价制度管理等角度提出了解决黄河断流的措施。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办法吗?例如,在出现断流的时候怎么办?大家再商量商量。
课后同学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还沉浸在讨论的问题中,意犹未尽。这堂课上同学们畅所欲言,思维很活跃,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之所以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创设了一定的问题情境。研究表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发现者的角色发现问题,他们就会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就会自觉地以探究者的角色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创设生活情境。创设生活情境是教师创设情境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教学中,如果把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活情境就是构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强化学生体验,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案例2】
师:大家先来听一首歌曲《雾里看花》。
师:雾里看花是一种什么感觉?
生1:是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看不真切。
生2: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
……
师:为了看清纷繁复杂的世界需要拥有一双“慧眼”。其实,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同样需要拥有一双“火眼金睛”,这样才能从五花八门的广告中、街头的各种时尚流行以及熟人的各种介绍中,看出哪些商品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哪些商品是对自己真正有用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练练我们的“慧眼”。
(板书:维护消费者权益)
练就一双慧眼
(多媒体显示)
周末,小丽和妈妈一起逛街,街上形形色色的促销活动却让妈妈和小丽分不清东西南北了:“全市最低价”、“跳楼价”、“亏本销售”、“最后三天”、“有奖销售”,应有尽有,很多店门口还放着高音喇叭,“走过路过千万别错过”。
师:看到这里大家都笑了,因为类似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实在是太常见了。面对铺天盖地的促销活动,你们如何看待呢?
生1:几乎都是假的。
生2:什么“全市最低价”,他又不知道其他商家的价格,分明是故意糊弄消费者的。
生3:这些活动都是骗人的。有一次,我在一家店门口看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合同到期,最后三天。”一个星期后,我又路过那家店门口,看到牌子上面写着“亏本销售”,到现在那家店还开着呢!……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看来面对形形色色的大千世界,没有“慧眼”真的是不行啊!(板书:为什么要练就“慧眼”)
现实的情景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生活情景的导入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当然,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要特别明确,情境的创设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我们所说的生活情境是把“生活情景”课堂化。新课程教学理念之下,思想品德教学不再是单纯文本的展示与学生的被动接受,教师应当充分关注学生自身的实际需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依托学生个体的建构性组织教学。
创设趣味性情境。思想品德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趣味性的特点,但是,教材本身并不都具有趣味性,那么,就需要教学的趣味性来弥补教材的缺失。事实上,趣味性强的教学更能让学生喜欢,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来自教学情境的设计,这也是教学设计所应遵循的设计原则。
【案例3】
在《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一课的设计与教学中,有这样的片段。
师:今天是老师第一次在咱们学校上课,早上来的时候,我的学生们特地托我给你们带来了他们的礼物,你们看――
(老师拿出放在包里的两根跳绳,学生有点儿骚动)这可是他们最珍贵的游戏玩具。你们说,把它给谁玩呢?
(学生七嘴八舌)
生:给我!给我!
生:给表现好的。
生:这节课谁回答问题多给谁。
生:不行,这不公平。
……
师:(好不容易插上嘴)要不这样,我把跳绳放在教室后面,下了课谁先抢到了谁就玩,好不好?(学生情绪更激动)
生:不行,那样我老是抢不到。
生:我同意,我离的近,能抢到。
生:我不同意,那样非乱套不可。
生:我也不同意,那样要打架的。
……
师:(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没想到两根跳绳,会让同学们的想法发生冲突,让我们安静下来,讨论一下,冲突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件事呢?
(学生开始了热烈的讨论)
课堂上虽然有了争论,但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堂教学趣味盎然。从这一教学案例可以看到,对于一些本身并不带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设计教学情境,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教学产生趣味。这一情境通过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的体验成为现实,他们更容易投入,更容易接受教师或同学所给予的外在影响。
创设合作情境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其目的是通过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位学生的自主性都得以充分发挥,个性都得以张扬。实践证明,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是一种能突出学生主题地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好形式。合作学习试图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交往互动,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使每个人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真正实现教学、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目标。
篇7:生活情境应用下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生活情境应用下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1.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就对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1.1利用生活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小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较简单,生活情境的创设难度较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图片,播放音乐,让小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小学生注意力集中了,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关注度也就提高了,自然而然会跟随教师进入数学知识的世界中。比如在讲解减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苹果树上掉苹果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苹果,是小学生生活中经常会接触的事物,将利用苹果这样的'生活化物品进行减法知识的讲解,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意识的形成。教师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掉苹果的视频,让学生自然跟随进行计算。比如树上有十个苹果,先掉下来一个,教师问学生还有几个。再掉下来两个,树上还有几个。每问一个问题,教师就在黑板上写出相对应的算式,让生活化的情境中出现数学知识,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1.2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数学课堂活动
生活情境的创设不仅限制于利用多媒体。教师可以调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生活情境的创设者。对于小学生来讲,角色扮演是一个魅力值很高的游戏。教师可以将角色扮演与生活情境的创设相结合,让小学生成为课堂活动中的积极分子。学生一边参与,一边学习,有利于其学习效率的提高。比如在教学有关于认识人民币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制作仿真人民币,在课堂上发给学生。之后,让学生扮演超市工作人员与顾客,为自己的商品标价出售,在买卖过程中学习加减法知识。加减法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加减法知识难度大大降低,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科学利用生活情境,会化难为易,促进小学生踊跃参与学习活动。
1.3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实践活动
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在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是为了让小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真实性。那么,教师可以利用实践活动的开展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动起来,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往往好过让学生被动地学习数学知识。如在学习长度测量的时候,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桌椅的长度,测量门窗的长度,测量文具的长度,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活动起来,做一些生活化的事情,有利于学生掌握课堂知识。
2.结语
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会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让小学生更多地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需求出发选择生活教学资源,利用生动形象的数学情境,促进学生成为数学知识的主动开发者,提高学习能力。
篇8:生活情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
生活情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鼓励学生用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潜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笔者结合实际课堂教学经验,简要谈谈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最佳诱因,一切数学学习活动的开展都必须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为学生创设贴近日常生活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接受数学知识。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让他们到生活中去探索数学、应用数学,让他们亲身感受蕴藏在生活中的数学,让他们认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比如,在给学生讲除法法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情境:有爸爸从超市买回了6个橘子,家里总共有3口人,你们觉得怎样分才公平呢?又如,在教混合运算时,可以这样创设情境:现在你们有10元钱,要去超市买2根火腿肠和3个鸡蛋,火腿肠1.5元一根,鸡蛋0.7元一个,你们将10元钱交给收银员,收银员需要找你们多少钱才对呢?通过创设这样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境,可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学会数学知识。
二、联系生活,充分运用课堂教学资源
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要。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运用课堂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联系实际生活,对数学教学知识进行优化整理,将枯燥的数学公式和概念融入丰富多彩的`影片和图片中。例如,在教学生背九九乘法表时,可以制作一些口诀图片,将数字换成学生感兴趣东西并制作成图片通过投影仪投影出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背诵口诀。又如,在教学生认识“年月日”时,可以给学生播放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行影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地球围着太阳绕行一周为一年,月亮围着地球为一个月,地球自转一圈为一日。通过这些方法,将教材内容转化成能吸引小学生注意力和好奇心的事物,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是一门来自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实用性很高的学科,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决不能脱离生活。为了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联系生活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自行探索、自行思考,鼓励他们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让学生可以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篇9:小学美术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初探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初探论文
[摘要]在美术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探究机智,调动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究和主动创造。
[关键词]美术教学;教学情境;学习兴趣;自主探究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将有助于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探究机智,调动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究和主动创造。
一、利用声像信息,拓展学生想象空间
由于声像信息富有直观性、生动性和强烈的感染力,它容易吸引人的注视和心向,诱发人的想象和思考。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巧妙设计和合理运用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声像信息,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求异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如《激情面具》一课,我采用独特的故事情节为开端,营造一个极具情意性的氛围。在课前准备中,我把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宝莲灯》中一段情节(画面中人物围绕篝火狂舞、祈祷祭祀)改编成一段flash影像情境。上课伊始,教师神秘地拉上教室窗帘,关闭灯光,播放声像,荧屏上狂热的舞蹈场面和不时出现的面具特写营造出强烈的声像效果,给人以强烈的刺激和震撼。此时,教师作故事旁白:“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在重大的庆典活动中,人们会头戴造型奇特夸张的面具,用他们特有的舞蹈狂欢庆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尝试体验、探究创造,他们陶醉在少数民族地区那个具有神秘而欢快的节日气氛中,奇思妙想,大胆创意,运用综合造型材料设计制作出一个个具有个性化的面具。
可见,美术教师以生动有趣的声像信息为抓手,创设教学情境,这不仅丰实了学生的表象信息,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创造空间。
二、利用多感官参与,诱发学生探究兴致
好奇、好动是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注重创设学生多感官参与的教学情境,发挥多种感官的综合感知功能,拓展学生认知客体的维度,立体地、全面地、由表及里地让学生感知探究事物的本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餐盘中的“画”》,这是一堂泥塑制作课。课前,我特地到学校食堂买来一盆糖醋排骨,嫩绿菜叶作底,附以橙色的萝卜花。为了使教学具有神秘感,吸引学生好奇、注视,我特意在菜盆上蒙上一块洁白的纱布。上课铃一响,我将菜盆端进教室,神秘地说:“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你们猜一猜是什么?”扑鼻的香味引发了学生们多元的猜测……接着,教师又问:“什么香味?”“什么做的?”“什么味道?”“什么颜色?”“用什么搭配?”让学生通过猜――嗅――摸等感官体验,逐一作出了相应的回答,最后,教师请一位女同学上台揭开菜盆上的面纱,此时,随着神秘面纱的揭开,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一阵“哇!”的响声……于是,教师顺势利导地引导学生探究中国的食文化,让学生在讨论发言中了解、领悟和烧制(画与做)中国菜的“色、香、味、形”。学生通过多感官参与的实践体验,他们的审美能力得到了培养,造型能力得到了训练,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思想情感得到了提升。
三、利用情感共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注重优化课堂教学的情感氛围,利用学生的情感共鸣,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实现一种“以情促情,以情促思,以情作画,以画抒情”的美术创作教学的境地。
如《和老师合影》。上课伊始,我让同学们回忆有趣的同学往事,表达对老师、对母校的`依依之情。接着,我在实物展示台上,通过电视屏幕熟练地画出自画像,画好后,剪贴在事先准备好的展示栏里,和事先准备的班主任画像一起深情的“注视”着同学们。在此情此境下,同学们的自画像是多么的富有个性,具有感情,有的相互“勾肩搭背”,有的互相招呼。更让人感动的是有两位女生画着手里捧着鲜花,她们说:“我要贴在老师旁边,鲜花送给老师。”场面感人。由此可见,健康向上的情感心理培养是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和主动创造的重要保证。
四、利用趣味游戏,激发学生乐于创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根本动力。由于小学生好玩好动的身心特征,利用趣味性的游戏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力、探究力、创造力的好策略、好抓手。
如《布置新房间》,我以“现场招聘设计师”和“选择样板房”的趣味性游戏来代替作业和作业评价。在课中,我以招聘“装潢设计师”海报导入,让学生自主进入设计师角色,用自己设计制作的产品――“样板房(纸工艺)”来“应聘”,再由消费者――同学和听课老师一同参与选择预定“样板房”,从而进行讨论、欣赏,挑选出最好的作品。同时,还能让学生体会到“要有好的产品不仅需要速度还更讲求质量”的意识。在这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自由发挥自我想象,自由表达自我追求,自由张扬自我创意。
在上《数字变变变》一课,我采用竞赛的教学形式,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发现数字与美术造型之间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对数字产生联想,让学生用绘画、剪贴等形式制作自己的电话号码,采用“比一比、赛一赛”,谁的想法最新奇,谁的作品――“名片”最漂亮。通过趣味游戏――“找朋友”这一教学设计与应用,让学生在欢乐的游戏中交换自己设计的色彩斑斓、各具特色的“名片”。因此,通过该课的教学,孩子们不仅玩得开心,增进了友谊,而且体会到了美术劳动的价值。所以说,情景的创设不在于简繁难易,而是在于合适。在美育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在各年龄段的生理特点,引导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到情境之中,以创造性教学为主,因材施教,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美术表现能力的发展,还提高学生形象思维及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出独具个性的鲜活的人。
实践证明,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通过“小学美术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留给笔者以下几点思考:
1、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在于探索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教学方法的运用因人(学生、教师)而异,因课而异,我们不能拘泥于某种教学方法,更切忌教学程式化。因为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教学方法也应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人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3、任何一种教学方法不是独立存在的,只有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寻求有效教学途径是美术课堂教学永无止境的话题。
为此,我们广大美术教师应该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确立“教无定法,以学定教”的教学观,进一步关注学生身心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结构,结合美术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特性,探索和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和自主创新。
篇10: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论文
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论文
【摘要】传统的美术鉴赏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全部教学设计理论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按这样的理论设计的课堂教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更不利于创新型人材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美术;情境教学
在多年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我使用最多的教学方法是最基本的“讲述法”,此法不仅方便组织教学,而且有利于对课堂时间的掌控,中间穿插着提问、讨论等其他手段,有时也用多媒体和电脑等辅助教学。
按照新课程实践教学的要求,美术鉴赏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尝试使用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就是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给学生以鲜明具体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间接形象)。一则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二则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自觉的活动。
在高中美术教材中,能用“情境式”教学的作品确实不少,如适合用话剧表演的具象美术作品,其有典型形象、典型环境,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美术作品的完整主题。例如《最后的晚餐》,这是两幅相同名字不同画家画的世界名画,在欣赏这两幅画时我就运用了情境教学法。一走进课堂我就说:“今天我们来试着表演一下最后的.晚餐。”同学们听了都激动万分,踊跃举手要求表演,最后我选了26位同学做准备,其余同学把课桌整理一下,使教室中间留出表演场地。
第一组我选了13个同学,由班长赵强波同学演耶稣,因为他是个具有号召力、沉着、冷静的同学,适合这个角色。犹大选的是吴同学,起初他还不愿意,因为谁愿意演####呢,但经过劝说他同意了。然后按照达芬.奇画的《最后的晚餐》,横平竖直,左右对称的稳定构架,讲台下放一排课桌凳,表演耶稣的同学坐在中间,两边坐着他的门徒,然后我把最后的晚餐故事背景复述一下,让学生理解一下画中的故事:在庆祝逾越节的前夜,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坐在餐桌旁,共进庆祝逾越节的一顿晚餐。餐桌旁共十三人,这是他们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晚餐。在餐桌上,耶稣突然感到烦恼,他告诉他的门徒,他们其中的一个出卖了他;但耶稣并没说他就是犹大,众门徒也不知道谁将会出卖耶稣。犹大手中的钱袋是他的象征,它使我们想起,他就是为耶稣和其他门徒保管钱财的人,钱袋里装着出卖耶稣得来的三十块银币的赏钱。
我说开始,耶稣(赵同学)说:“你们中间有人出卖我!”大家反映激烈,都左右看看焦急互问是谁出卖的,只有犹大没有做声,然后犹大看到大家都看他,也装模作样地问是谁。耶稣说:“就是你!”犹大拿起钱袋(铅笔盒)站起身就离开了,即使他没有拿着那只钱袋,我们也能通过达.芬奇的绘画方式,辨别出这个罪恶的敌人犹大。下面同学一起鼓掌。 第二组我重新选了13个同学,由副班长郭同学表演耶稣,犹大叫高亮演,他也不愿意演,下面同学一起哄就把他赶上来了。然后我按照丁托列托画的《最后的晚餐》,把课桌斜放在教室中间,十二使徒坐在长桌旁,耶稣伫立在他们的中间,一个高个子的同学站在郭跃后面用手电筒打光,尽量模仿画中的情景,还有几个同学演仆人们向进餐者端上盘子(书)。我说开始,耶稣(郭同学)说:“你们中间有人出卖我!”大家激动地站起来相互指责是谁出卖的,只有犹大没有激动没有做声,大家一起指向他。耶稣说:“就是你!”犹大拿起钱袋(铅笔盒)站起身就离开了,下面同学又一次鼓掌。
通过这种情境式教学,学生对达.芬奇绘画的横平竖直、左右对称的稳定架构有了具体的认识,对丁托列托绘画的呈对角线倾斜的大趋势及气氛骚乱而激动的特点也有了深刻的把握。
另外,我在上雕塑作品欣赏时,也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如雕塑《大卫》有三个造型分别是多纳泰罗、米开朗基罗和贝尼尼的作品。他们的风格各异,各自相距1的历史。我分别找了三个同学来摆造型,多纳泰罗的《大卫》个头很小,只有126厘米,还是个少年的形象,于是便找个头小的同学来模仿,头上戴着帽子,手里拿着一根木棍代替长剑,面部表现出喜悦和自豪的表情;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是由巨大的大理石雕刻而成的,高达260厘米,是一个气魄宏伟的年轻巨人,于是找一个身材高大、眉宇间有着英气的同学来模仿,左手里拿一块石头紧握着搭在肩上,右手自然下垂,头部昂然抬起,目视前方,镇定自若,充满必胜的信心;贝尼尼的《大卫》有一个旋转的动作,便找了一个身材中等的同学手里握着石头作抛物状,头部抬起眼看前方。这三个同学同时站在讲台上作出不同的造型,他们的不同姿势和动态一目了然,效果很不错,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自然把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的独特艺术价值艺术特点深深植于同学们的脑海之中,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还有其他的方法,比如师生换位,即让学生当一回老师,也是我经常运用的课堂教学方法。学生成了老师,会积极地准备教学材料,仔细分析教材,多方面认真找资料,在模拟教学时非常投入,对教师备好课也是一种促进,但需要学校在教学硬件上予以大力支持。
在我担任动漫班的教学工作时,由于班级人数少,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就比较灵活,比如我曾多次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美术展览馆参观,力求拓宽学生的鉴赏视野;也曾组织他们到校外参观,观察家具陈设、生活用品、建筑实物等,多角度、多层次地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篇11:故事教学下小学美术教学应用论文
故事教学下小学美术教学应用论文
一、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实施故事教学的必要性
(一)利用故事创设情境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利用故事来进行情境的创设,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快地投入到美术课堂中来,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通过讲故事,小学生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好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想象的时候,通过故事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创作灵感。教师可以讲童话故事,利用童话故事中的人物或动物,让学生画出自己头脑中出现的主人公的形象。此类故事不但使学生放松了上课时的紧张感,还有个创作的主题,使小学美术课堂内容丰富,充满趣味。
(二)故事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以前的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只是用小学美术课本作为教材,让学生按照课本上的'内容作为临摹标本,这样的教学方式有些枯燥,让学生感到课堂很无趣,不感兴趣,导致学生一上美术课就觉得昏昏欲睡。而将故事教学引入课堂中,多种多样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呈现了一个不同的场景,让学生在每一节美术课上都有不一样的体验,都可以创作出不一样的作品。这样的课堂,学生感觉非常新颖,不仅可以学到美术的知识,还增加了自己的见识,扩大了视野。
二、故事教学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故事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包括课前精选故事、课上环节引入故事。
(一)课前精选故事
教师在课前准备故事时就要根据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目标来精选故事。这是决定课堂效果的关键步骤。有些教师不重视这个步骤,课前随便选来故事就在课上讲给学生,但是学生不感兴趣,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起不到故事教学应有的作用。所以,教师在精选故事时遵循以下条件:(1)精选的故事与课堂教学有密切联系。故事本来的目的就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不能喧宾夺主。(2)精选的故事要符合学生的“口味”。这些故事拿来就是让学生听的,必须是学生能听得懂,画得出的,而且难度要适中,既不能太难,学生想得出画不出,又不能过于简单,容易使学生丧失兴趣。
(二)课堂不同环节引入故事
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来创设教学情境,目的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1.课中欣赏环节进行故事教学。欣赏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形成审美能力。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展示有故事的作品给学生欣赏。学生一边看,教师一边把背后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同时,教师陈述完毕后,还可以挑出一些学生讲讲自己对作品的看法,这样有利于学生各抒己见,形成自己的审美。2.课中动手环节引入故事教学。比如,需要让学生学习折纸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放一段中国剪纸艺术的故事片,让学生在感叹剪纸艺术的博大精深之余,更想要自己动手尝试。而且,这样可以启发学生产生灵感,创作出不一样的作品。课上创作环节时,教师利用故事给出需要创作作品的主题。这样学生的创作范围更广泛,可以充分地将自己的情感发挥到作品的创作中,而且还给了学生选择各种表现形式的自由,可以是画画,也可以是手工作品等。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给了学生很大的创作空间,使学生更加热爱美术创作。
三、总结
综合以上,小学美术课堂上应用故事教学的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对策,我们可以发现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实施故事教学可以非常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创新意识,这对学生的发展非常有益。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故事教学,在课堂的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故事和形式,那么小学美术课堂一定能呈现出更加好的课堂气氛和学习效果,既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又能提升教师的成就感,何乐而不为呢?
篇12:高校美术欣赏下的美术教学论文
一、美术欣赏应用与高校美术教学的重要作用
1.高校美术教学中应用美术欣赏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高校美术课堂上进行美术欣赏,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美术的魅力,不但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起到了陶冶情操的效果。不同的美术作品有不同的艺术表现,教师通过美术欣赏教学,让学生欣赏不同的美术作品,进而影响学生的情感世界。如欣赏《呐喊》美术作品,教师通过画面丰富的色彩,可以将学生带入作品的意境,甚至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画中那个双手痉挛的小人,发出大声的呐喊,感受到他内心的恐惧与孤独,甚至在脑海中会形成一幅动态的画面。
2.美术欣赏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
在高校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利用美术欣赏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直观地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高,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多媒体就能让学生欣赏到古今中外、各式各样的美术作品。教师根据这些作品进行适当的引导,分析作品的创作背景、含义等,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也提高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3.美术欣赏可以增强学生的美术想象能力以及美术创作能力
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再配合教师适当的讲解,学生可以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也能更加清晰地了解美术作品的含义,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美术的想象能力。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学习的状态,将情感都融入美术创作,激发了创作热情。学生利用美术基础技能,就能进行美术创作,这对我国美术事业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我国高校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美术教学是高校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应教学改革的需要以及社会对人才素质需要开展的,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中的关键,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我国目前高校美术欣赏课程发展不太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学校的美术考试为定量考核,不少学生为了得到较高的分数就对美术知识点死记硬背,这严重违背了开展美术教学的初衷;第二,部分教师美术教学观念落后,对美术欣赏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往往实现不了真正的教学效果;第三,部分学生的学习方式不科学、学校相关领导的`重视程度不高等都是美术欣赏课程中存在的弊端,导致美术教学不能起到应有的功效。
三、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对美术欣赏应用方法探析
在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对美术欣赏的应用方法是否恰当,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对于美术欣赏的应用方式主要体现在美术欣赏的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目标等方面。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欣赏内容的选择方面,教师要进行精心的选择,选择符合课堂教学任务的作品,选择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如,要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美术欣赏作品的选择上,教师应该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的人文作品,如《蒙娜丽莎》《大卫》《向日葵》等,通过对作品背景以及作者的具体讲解,充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教学目标的制订不宜过高,教师在美术欣赏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注意讲解的方式不能过于专业化,对专业术语的讲解不宜过多,否则学生不易听懂,就会失去美术欣赏的兴趣。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应该引导学生从创作背景、艺术风格、构图、色彩等几个角度进行,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另外,在欣赏的时间、深度上,教师也要进行适当的控制,做好美术欣赏课堂总结工作。
四、结语
美术欣赏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了其情操,而且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应用美术欣赏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对美术欣赏的内容、时间等加以控制,切实发挥美术欣赏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篇13:建构主义下高职美术教学探究论文
建构主义下高职美术教学探究论文
摘要:建构主义理论主要侧重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作为新知识教学的启发点,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储备中,逐渐发展出更多新的知识经验。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高职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建构主义,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本文对当代高职院校美术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列举了其中的典型问题,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对于应该如何完善高职美术教学提出了几点有效性建议和策略,以期促进当代高职院校美术教学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建构主义;高职;美术教学;现状;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构主义开始渗透于各行各业,并形成新型理论体系。建构主义涉及到学习的范围较为广泛,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高职教育人员要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掌握更多理论知识。建筑主义理论中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能只依靠教师的灌输式教学,更多的是要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接受美术知识。目前,高职院校美术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美术美术科目设置不合理、美术教师能力不足、美术教育与实际脱轨等等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及其成因,充分讨论了应该如何完善高职美术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高职院校美术教学现状
1.美术科目设置不合理
近些年来,高职院校对所开设的美术科目的设置不够合理,该科目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对于美术专业教学方向以及专业设置比较混乱,而且国内高校对美术教学的认知程度较低且差异较大。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美术教学的内容设置上存在着很多问题,由于不同高职院校有着不通过的教学侧重点,导致美术教学的方向也有所不同,而这些因素也严重影响着高职院校美术科目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掌握综合性美术知识。
2.美术教师能力不足
高职院校美术教学有着相当广泛的发展空间,然而很多任课教师并不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很多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存在着其他课程教师兼职的现象。而且,很多高职院校美术任课讲师的专业能力较低,对这一学科教学的认知也不够全面。因此,由于很多高校缺少系统专业的美术学科师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术学科教学培养人才的效果。由此可见,当代高职院校美术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若是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便会直接影响到美术人才培养的进度。
3.美术教育与实际脱轨
由于受到行业市场的冲击与影响,使得现代高职院校的美术学科教学更具注重商业价值,而忽略了这一学科本身所具有的艺术价值。然而,由于在高职院校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向学生们传播艺术内容,对其商业性内容的讲解过少。基于此,高职院校的美术专业教学与实际行业需求之间不相符,甚至出现脱轨现象,导致美术人才也没法很好的适应市场的需要。
二、基于建构主义,健全高职美术教学体系
1.确定美术教学的目标
基于建构主义,在高职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合理确定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的合理设置与整体教学效果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定制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够为美术行业输出更多符合型人才,进而引导学生培养自身艺术欣赏能力,树立科学审美意识。
2.优化美术教学的设置
在高职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按照建构理论的要求,对教学方法进行筛选,并且通过选择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模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及时转变学习心态,促进学生更为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美术知识的学习中。因此,教师必须要优化美术教学的设置,积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将创新思维与美术创作很好的融合。
3.加强美术教学的管理
为了保证美术教学过程的有序性,就要求教师务必要加强美术教学的管理,提高对教学管理的监督与重视,保证美术学科教学的独立性。同时,高职院校要及时培养一批专业性与实践性并存的美术专业师资队伍,让学生享受到更为专业且具有针对性的`美术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同时也为美术专业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基于建构主义理论,高职美术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避免使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个性以及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切实感受到美术教育的真正意义,使得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深层次美术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潜力以及创造力,并且鼓励学生在美术实践活动中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三、结语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与美术教学的融合,不仅为高职美术教学活动指出了更为清晰的方向,也为任课教师创造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有效的学习途径。由此可见,建构主义理论与美术教学的融合能够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美术学习的规律,对于我国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任课教师要大胆创新教学模式,秉承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真正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由此可见,为了能够更为有效地健全高职美术教学体系,可以通过确定美术教学的目标,优化美术教学的设置,并加强美术教学的管理,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达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标,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作者单位:无锡技师学院(无锡立信))作者简介:李玲(1980~),女,讲师,研究方向为美术学,动漫,美术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姬晓惠.建构主义理论下高职院校美术教学改革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24):138-140.
[2]董连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融合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08):154.
[3]蔡梦婷.浅谈建构主义教学对美术教育的启示[J].美术教育研究,2016(1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