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学硕士论文提纲(共14篇)大全
推荐文章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教育学硕士论文提纲(共14篇)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教育学硕士论文提纲,本文共14篇,欢迎大家分享。
篇1:教育学硕士论文提纲
摘要 4-5
Abstract 5
1 绪论 9-18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9-11
1.1.1 研究背景 9
1.1.2 研究意义 9-11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1-16
1.2.1 国外研究述评 11-12
1.2.2 国内研究述评 12-16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6-18
1.3.1 研究内容 16
1.3.2 研究方法 16-17
1.3.3 本文的创新点 17
1.3.4 技术路线 17-18
2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相关理论及实践 18-25
2.1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涵义 18-19
2.1.1 高校后勤 18
2.1.2 服务育人 18-19
2.2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相关理论 19-22
2.2.1 系统论 19-20
2.2.2 教育生态学 20-21
2.2.3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 21-22
2.3 我国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具体实践历程 22-25
2.3.1 萌芽-探索时期(1949―1966) 22-23
2.3.2 复苏-确立时期(1967―) 23
2.3.3 发展-完善时期(―今) 23-25
3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现状的研究设计 25-32
3.1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评价指标体系 25-28
3.1.1 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25-27
3.1.2 调查问卷编制 27-28
3.2 调查抽样及统计方法 28-29
3.2.1 调查抽样 28-29
3.2.2 统计方法 29
3.3 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29-32
3.3.1 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 29-30
3.3.2 调查问卷的效度分析 30-32
4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现状的结果分析 32-44
4.1 各维度指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32-40
4.1.1 环境育人现状的数据分析 32-34
4.1.2 行为育人现状的数据分析 34-36
4.1.3 品格育人现状的数据分析 36-38
4.1.4 学生认知现状的数据分析 38-39
4.1.5 研究结论 39-40
4.2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现实困境分析 40-41
4.2.1 高校后勤环境育人建设失调 40
4.2.2 高校后勤行为育人缺乏沟通 40-41
4.2.3 高校后勤品格育人忽视精神建设 41
4.2.4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集体无意识” 41
4.3 后勤服务育人现实困境的原因分析 41-44
4.3.1 服务育人的思想观念陈旧 41-42
4.3.2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内在矛盾 42
4.3.3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不健全 42-44
5 改进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工作的对策建议 44-51
5.1 强化高校服务育人的意识观念 44-45
5.1.1 端正高校后勤服务育人观念 44
5.1.2 强化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意识 44-45
5.2 加强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制度建设 45-46
5.2.1 建立内部质量监控体系 45
5.2.2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 45-46
5.3 提升高校后勤服务育人队伍素质 46-47
5.3.1 建立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46
5.3.2 建立高标准的服务队伍 46-47
5.4 创新高校后勤服务育人载体平台 47-49
5.4.1 创新服务育人载体平台 47-48
5.4.2 构建高校后勤和谐育人文化 48-49
5.5 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49-51
5.5.1 坚持服务与育人统一 49
5.5.2 坚持盈利性与公益性统一 49-51
结论 51-52
参考文献 52-54
附录A 关于“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现状的调查问卷 54-5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57-58
致谢 58-59
篇2:教育学硕士论文提纲
摘要 2-3
Abstract 3
1 前言 6-8
1.1 选题依据 6
1.2 选题意义 6-7
1.3 研究内容 7
1.4 创新点 7-8
2 文献综述 8-17
2.1 龙文化及舞龙运动的起源 8-9
2.1.1 龙的文化内涵 8
2.1.2 舞龙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8-9
2.2 舞龙运动的发展现状 9-13
2.2.1 民间舞龙的发展现状 9-11
2.2.2 舞龙运动的发展现状 11-12
2.2.3 舞龙运动在高校的发展现状分析 12-13
2.3 舞龙运动的研究现状 13-17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17-19
3.1 研究对象 17
3.2 研究方法 17-19
3.2.1 文献资料法 17
3.2.2 观察法 17
3.2.3 逻辑分析法 17
3.2.4 问卷调查法 17-19
4 高校舞龙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19-26
4.1 高校对舞龙运动的重视不够 19-20
4.2 舞龙运动的课程设置不足 20-21
4.3 舞龙运动的科研较薄弱 21-23
4.4 舞龙运动的师资力量不足 23-25
4.5 舞龙运动的发展经费投入不足 25-26
5 高校舞龙运动推广的意义及途径 26-39
5.1 舞龙运动在高校推广的意义 26-29
5.1.1 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 26-27
5.1.2 促进大学生群体融入民间舞龙发展 27-28
5.1.3 提升竞技舞龙水平,推动舞龙运动的现代化发展 28-29
5.1.4 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29
5.2 舞龙运动在高校推广的途径 29-39
5.2.1 有关部门应重视舞龙运动在高校推广的工作 29-33
5.2.1.1 加强高校对开展舞龙运动的重视程度 29-30
5.2.1.2 注重高校校园文化与舞龙文化形成共鸣 30-32
5.2.1.3 重视高校舞龙运动的国际化推广 32
5.2.1.4 重视提升舞龙运动的竞技水平32-33
5.2.2 合理设置舞龙运动课程 33-36
5.2.2.1 注重体育院系舞龙运动的课程设置 33-34
5.2.2.2 将舞龙课程融入大学体育公共课程 34-36
5.2.3 加大高校对舞龙运动的科研支持力度 36
5.2.4 加强高校舞龙项目队伍建设工作 36-38
5.2.5 加大高校对舞龙运动的经费投入 38-39
6 结论与建议 39-40
6.1 结论 39
6.2 建议 39-40
参考文献 40-43
致谢 43-44
附录 44-49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49
篇3:教育学硕士论文提纲
摘要 3-4
Abstract 4-5
目录 6-9
1 引言 9-11
1.1 问题提出 9
1.2 研究意义 9-11
1.2.1 理论意义 10
1.2.2 实践意义 10-11
2 文献综述 11-23
2.1 学校归属感 11-15
2.1.1 学校归属感的界定 11
2.1.2 学校归属感的测量 11-12
2.1.3 学校归属感的相关研究 12-15
2.2 人格特质 15-18
2.2.1 人格与人格特质 15-16
2.2.2 人格特质的测量 16
2.2.3 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 16-18
2.3 人际关系 18-19
2.3.1 人际关系的界定 18
2.3.2 人际关系的测量 18
2.3.3 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 18-19
2.4 人格特质、人际关系、学校归属感之间的关系研究 19-21
2.4.1 人格特质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研究 19
2.4.2 学校归属感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研究 19-20
2.4.3 学校归属感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研究 20
2.4.4 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 20-21
2.5 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启示 21-23
3 研究设计 23-27
3.1 研究思路 23
3.2 研究目的 23-24
3.3 研究假设 24
3.4 研究对象 24
3.5 研究工具 24-26
3.5.1 学校归属感量表 25
3.5.2 小五人格学生问卷 25
3.5.3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25-26
3.6 问卷收集方法 26
3.7 数据处理与统计 26-27
4 研究结果 27-39
4.1 学校归属感的研究 27-29
4.1.1 高中生学校归属感的一般情况 27
4.1.2 高中生学校归属感在性别、年级上的差异 27-28
4.1.3 高中生学校归属感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的差异 28
4.1.4 高中生学校归属感在生源地方面的差异 28
4.1.5 高中生学校归属感在学校类型方面的差异 28-29
4.2 人格特质的研究 29-32
4.2.1 高中生人格特质的一般情况 29
4.2.2 高中生人格特质在性别、年级方面的差异 29-30
4.2.3 高中生人格特质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的差异 30-31
4.2.4 高中生人格特质在生源地方面的差异 31
4.2.5 高中生人格特质在学校类型方面的差异 31-32
4.3 人际关系的研究 32-35
4.3.1 高中生人际关系的一般情况 32
4.3.2 高中生人际关系在性别、年级上的差异 32-33
4.3.3 高中生人际关系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的差异 33-34
4.3.4 高中生人际关系在生源地方面的差异 34
4.3.5 高中生人际关系在学校类型方面的差异 34-35
4.4 人格特质、人际关系与学校归属感的关系 35-36
4.4.1 学校归属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分析 35
4.4.2 学校归属感与人际关系的相关分析 35
4.4.3 人格特质与人际关系的相关分析 35-36
4.5 人格特质、人际关系与学校归属感的回归分析 36-39
4.5.1 人格特质对学校归属感的回归分析 36-37
4.5.2 人格特质对人际关系的回归分析 37
4.5.3 人格特质、人际关系对学校归属感的回归分析 37-39
5 讨论 39-46
5.1 高中生人格特质、人际关系、学校归属感的特点 39-42
5.1.1 高中生学校归属感的特点 39-40
5.1.2 高中生人格特质的特点 40-42
5.1.3 高中生人际关系的特点 42
5.2 学校归属感、人格特质与人际关系的关系 42-44
5.2.1 学校归属感与人格特质 42-43
5.2.2 学校归属感与人际关系 43
5.2.3 人格特质与人际关系 43-44
5.2.4 人格特质、人际关系与学校归属感的关系 44
5.3 教育启示 44-46
5.3.1 重视中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44-45
5.3.2 努力提高学生的学校归属感 45-46
6 研究反思 46-47
6.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46
6.2 不足之处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46-47
7 结论 47-48
参考文献 48-52
附录 52-53
致谢 53
篇4:硕士论文提纲
引言
第一部分 福建特色农产品概述
一、特色简述
1、特色
2、特色产品
3、特色经济
二、福建特色农产品
(一)福建特色农产品界定原则
1、具有比较优势
(1)资源优势。
(2)区位优势。
(3)规模优势。
(4)技术优势。
(5)生态优势。
(6)成本优势。
2、具有竞争优势
(7)先发优势。
(8)后发优势。
(9)市场营销优势。
(二)福建特色农产品界定
1、蔬菜
(1)区位优势。
(2)基础优势。
(3)价格优势。
2、水果
(1)区位优势。
(2)品种优势。
(3)规模优势。
(4)成本优势。
3、食用菌
(1)区位优势。
(2)规模优势。
(3)品种优势。
(4)品质优势。
4、茶叶
(1)区位优势。
(2)品种优势。
(3)规模优势。
5、水产品
(1)区位优势。
(2)规模优势。
(3)技术优势。
6、畜产品
(1)品种优势。
(2)价格优势。
(3)成本优势。
第二部分 福建特色农产品贸易现状分析
一、福建特色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
(一)蔬菜类
1、贸易发展现状:
2、主要存在问题:
(1)出口市场较为集中。
(2)蔬菜的卫生检疫问题突出。
(3)蔬菜加工保鲜能力不足,蔬菜损失严重,损失率达到30%以上[12]。
(4)蔬菜出口退税率较低。
(二)水果类
1、贸易发展现状:
2、主要存在问题:
(1)水果出口量较低,仅占生产总量的3%左右。
(2)品种老化、品质退化、结构单一、产期集中问题突出。
(3)出口产品多为初级产品或初级加工品。
(4)出口仍然存在较大压力。
(三)食用菌类
1、贸易发展现状:
2、主要存在问题:
(1)生产粗放,产业化水平低。
(2)生产不均衡,产期集中。
(3)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市场引导,市场培育滞后,市场集中度较高。
(4)初加工产品、原料性产品出口比重较高。
(四)茶叶类
1、贸易发展现状:
2、主要存在问题:
(1)茶叶质量急待提高。
(2)经营效率低,生产、经营、出口成本居高不下。
(3)生产经营集约化程度低。
(4)出口品牌、名牌少,竞争无序。
(5)出口市场结构单一。
(6)技术壁垒限制福建茶叶出口。
(五)水产品类
1、贸易发展现状:
2、主要存在问题:
(1)水产品贸易比重较低。
(2)水产品出口价格持续下降。
(3)水产品出口目标市场仍过分集中。
(4)发达国家技术壁垒设置越来越高。
(六)畜产品类
1、贸易发展现状:
2、主要存在问题:
二、福建特色农产品贸易问题与原因综合分析
(一)特色农产品贸易存在问题主要特点
1、产品质量问题依然突出。
2、加工环节问题突出。
3、绿色壁垒使市场拓展困难,潜在风险加大。
4、出口市场仍较为集中,出口经营秩序混乱。
(二)原因分析
1、造成农产品质量问题主要原因:
2、加工环节出现上述问题主要原因:
一是规模较小,企业分散。
二是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低。
三是经营管理和科技人才缺乏。
3、进口国不断提高进口技术壁垒的主要原因:
一是与进口国达到保护本国利益之目的。
二是WT0有关文件也为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的“借题发挥”提供了空间。
三是福建农产品出口品种和出口时间比较集中。
4、造成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经营秩序混乱原因:
一是地理区位因素。
二是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新市场开拓困难。
三部分 福建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分析
一、国际农产品市场发展趋势
1、绿色壁垒成为贸易壁垒的主要方式。
(1)绿色技术标准;
(2)绿色环境标志;
(3)绿色包装制度;
(4)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2、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优质农产品走俏国际市场
(1)深加工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
(2)深加工提高了农产品的价值。
(3)深加工满足了消费者需求。
3、品牌作用日渐突出
(1)品牌使农产品在同类产品市场中替代程度降低。
(2)品牌农产品具有相对市场垄断优势。
(3)品牌农产品具有获得相对高价的优势。
(4)品牌农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渗透能力。
4、电子商务开始对农产品贸易产生巨大影响。
(1)农产品贸易运行方式和环境发生变化。
(2)农产品贸易经营管理方式发生变化。
(3)改变农产品贸易中间组织结构。
(4)对农产品生产企业和贸易企业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5)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
二、上述趋势与对福建特色农产品贸易影响分析
1、绿色贸易壁垒对福建特色农产品贸易影响
2、农产品深加工趋势对福建特色农产品贸易影响分析
3、农产品品牌竞争趋势对福建特色农产品贸易影响分析
4、电子商务对福建特色农产品贸易影响分析
第四部分 福建特色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情况分析
一、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概述
(一)概念
(二)影响因素
1、产品因素。
2、价格、成本因素。
3、质量因素。
4、信誉因素。
5、营销能力因素。
二、福建特色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情况分析
(一)价格竞争力方面分析
1、蔬菜类。
2、水果类。
3、食用菌类。
4、茶叶类。
5、水产类。
6、畜产品类。
(二)成本竞争力方面分析
1、蔬菜类
2、水果类
3、食用菌类
4、茶叶类
5、水产品类
6、畜产品类
(三)非价格方面竞争力分析
1、品种是产量和品质的基础。
(1)优势:
(2)劣势:
2、品质是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物质基础。
(1)优势:
(2)劣势:
3、品牌、信誉因素
(1)优势:
(2)劣势:
4、市场营销能力
(1)优势:
(2)劣势:
三、综合分析福建特色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第五部分 促进福建特色农产品贸易的对策思路
一、从政府层面探讨对策思路
(一)发挥特色优势,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经营
1、不断调整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
2、调整农业区域结构,培植特色农产品生产带
3、引导扶持农业产业一体化建设,增强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1)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
(2)支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二)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增强特色农产品竞争优势
1、增加农业科研投资,提高特色农产品科技含量。
2、加强质量标准、检测检验体系建设,提高特色农产品质量。
3、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福建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
(1)制定全省性的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指导福建省外贸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
(2)制定鼓励外贸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
(3)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电子商务技术支持环境。
4、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努力提高福建特色农产品市场国际竞争力
(1)加速组建和发展特色农产品行业协会。
(2)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特色农产品流通秩序。
(3)加大福建特色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建立特色农产品绿色通道。
5、加强农产品支持补贴,减免农业税费,提高特色农产品成本优势。
6、建立福建特色农产品展示中心,提升福建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
(三)农产品贸易绿色壁垒预警机制
I 、产生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1、各国技术标准日益严格且差异性较大。
2、贸易中使用的有关标准、技术法规,难以收集。
II 、建立健全农产品贸易绿色壁垒预警机制
二、从微观经营主体层面探讨对策思路
(一)产业一体化是关键
1、农业产业化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产业一体化对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2)产业一体化现实困境简析
2、对策思路分析
(二)实施特色农产品全员营销,增强产业化组织凝聚力
(三)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保障特色农产品质量
I 、提出如下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模型:
1.主要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质量标准
①主要农产品(如蔬茶、水果、水产品、茶叶、食用菌、畜产品等)质量标准
②主要农产品加工产品标准(如物理标准、化学标准、感官标准、卫生标准等)
2.主要农产品加工产品生产与加工技术规程
①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②农产品加工生产技术规范(GMP,HACCP)
3.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包装、贮运标准
4.检验、检测技术与方法标准
①检验技术与方法标准
②检测技术与方法标准
③标准物质
5.环境质量标准(水、大气、土壤、投入品等)
6.其它标准(食品添加剂等)
II 、同时在执行标准化经营过程中应加强以下方面基础工作:
1、加快新品种开发,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种优势。
2、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生产技术水平。
3、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增加特色农产品科技含量。
(四)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扩大特色农产品国际市场
1、统一管理是成功电子商务的前提。
2、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是成功电子商务的基础。
3、商业信誉是成功电子商务的保障。
4、人才是成功电子商务的源泉。
5、标杆学习是紧跟世界电子商务潮流捷径。
篇5:硕士论文提纲
一 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保护
(一) 汽车产业政策的现状:政府垄断性管理。在政策导向,资金,新产品审批等方面进一步向三大集团倾斜。由于旧体制项目审批目录管理的种种限制,一批行业外汽车企业生产的轿车,如吉利,悦达等,尽管物美价廉有市场尽管环保安全双双达标,新产品却无法投产销售。另外,一些地方的汽车企业投入产出的效率效益,是靠地方保护主义来维持的。
篇6:硕士论文提纲
论文题目:现浇混凝土空心板挠度的计算分析及其控制研究
现浇混凝土空心板是一种新型的楼盖体系,它具有大跨度、大空间、自重轻等优点,在我国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实际工程。但目前对现浇混凝土空心板的研究仍不完善,随着空心板跨度的进一步增加,包括适用性在内的很多问题需尽快得到解决。
本文首先对空心板两个方向的抗弯刚度进行了计算分析,推导出考虑横肋影响的空心板两向刚度的计算公式,确定其正交各向异性、各向同性的归属;本文按照刚度相等的原则将空心板转化为实心板,依据弹性薄板弯曲理论对其进行内力分析。
其次,本文依据里茨法推导出现浇空心板弹性阶段的挠度公式;考虑空心板刚度随裂缝的开展而降低的事实,在弹性挠度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空心板在弹塑性阶段的挠度公式,其中包括正交各向异性板和各向同性板分别在均布荷载和线荷载作用下的两种情况。
本文引入预应力对现浇混凝土空心板进行挠度控制。
考虑预应力以线荷载方式作用于板底面,从而引起空心板的反拱。
空心板由于预应力产生的反拱降低了本身在荷载下的挠度;本文亦给出了定量计算预应力的方法。本文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荷载作用下的,在暗梁处施加预应力的空心板的挠度情况进行有限元分析。
在分析中分别建立普通空心板和在暗梁中施加预应力的空心板两个模型进行分析。最后,本文进行比例为1:8的空心板模型试验,并将空心板挠度的试验结果、ANSYS计算结果与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摘要4-5
Abstract5-9
第1章 绪论9-17
1.1 引言9-11
1.2 现浇混凝土空心板的发展及研究概况11-14
1.2.1 现浇空心板的产生和发展11-13
1.2.2 现浇空心板的设计理论13-14
1.3 现浇混凝土空心板挠度的研究现状14-15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15-17
第2章 现浇砼空心板的弹性理论分析17-33
2.1 概述17-18
2.2 弹性薄板的内力分析18-22
2.3 混凝土空心板的两向刚度22-28
2.4 里茨法求解薄板弯曲问题28-32
2.4.1 板的边界条件28-30
2.4.2 里茨法求解30-32
2.5 本章小结32-33
第3章 现浇混凝土空心板的挠度计算33-49
3.1 概述33-34
3.2 国家规程的分析方法34-35
3.3 现浇混凝土空心板的弹性挠度35-42
3.3.1 正交各向异性空心板的弹性挠度36-39
3.3.2 各向同性空心板的弹性挠度39-42
3.4 现浇砼空心板弹塑性阶段挠度42-48
3.4.1 关于混凝土的变形模量42-43
3.4.2 关于混凝土开裂后的截面惯性矩43-44
3.4.3 现浇砼空心板弹塑性阶段刚度44-46
3.4.4 现浇砼空心板弹塑性阶段挠度计算46-48
3.5 本章小结48-49
第4章 现浇混凝土空心板的挠度控制研究49-62
4.1 引言49
4.2 预应力的引入49-53
4.2.1 预应力度50
4.2.2 预应力损失50-51
4.2.3 预应力的等效荷载与反拱51-53
4.3 荷载变换53-56
4.3.1 荷载变换法53-54
4.3.2 面荷载转换为短向的线荷载54-56
4.3.3 面荷载转换为长向的线荷载56
4.4 挠度控制56-59
4.4.1 确定目标挠度值57
4.4.2 确定预应力的大小57-58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论文提纲
2.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范例
3.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提纲范例
篇7:硕士论文提纲
学术论文格式范文(1):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开发研究、综合科学的论述说理文章,通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来分析表达科学研究中的成果。它或是论述创新性研究工作成果的书面文件,或是某些实验性、理论性、观测性的新知识的科学客观记录,或是应用已知的科学原理在技术研究开发中取得新进展的理论总结。按课题性质可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实验[试验]研究、应用开发研究等几种类型。其基本要求是:①要有创新。论文作者要学会对科研文献的归纳、综合和利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造性的劳动;②理论性。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演化,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经过归纳处理形成理论的概念和系统、得到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③实事求是。论文所表达的内容要有真实性。科学即求实。④论文规范。写作格式规范,语言明确简洁、条理层次分明、图解形象、论述严谨、客观、通顺、准确。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通常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 具有四大特点:①学术性 ②科学性 ③创造性 ④理论性
学术论文写作格式技巧:
一篇好的学术论文,必然要求先有好的构思,没有构思可能写出不错的散文,但是永远也写不出一篇好的论文.
(一)谋篇构思的思路与要求
1.构思要围绕主题展开若要使学术论文写得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必须要使全文有一条贯穿线,这就是论文的主题。主题是一篇学术论文的精髓,它是体现作者的学术观点学术见解的。学术论文影响读者主要就是靠其主题来实现的。因此,下笔写学术论文前,谋篇构思就要围绕主题,构思要为主题服务。正如法国的画家米勒(Millet)所说:“所谓构思,是指把一个人的思想传递给别人的艺术”。可见这一条十分重要。
2.构思学术论文布局,要力求结构完整统一
在对一篇学术论文构思时,有时会发现需要按时间顺序编写,有时又会需要按地域位置(空间)顺序编写,但更多的还是需要按逻辑关系编写,即要求符合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符合科学研究和认识事物的逻辑。但不管属于何种情形,都应保持合乎情理、连贯完整。有时,构思出现几种写作方案,这就需要进行比较,在比较中,随着思考的不断深化,写作思路又会经历一个由庞杂到单纯,由千头万绪到形成一条明确线索的过程,此时,应适时抓住顿悟之机,按照古人之去“应机立断,须定一途”的精神,确定一种较好方案。
3.要作读者分析
撰写并发表任何一篇科技文章,其最终目的是让别人读的,因此,构思时要求做“心中装着读者”,多作读者分析。有了清晰的读者对象,才能有效地展开构思,也才能顺利地确定立意、选材以及表达的角度。一般说来,读者可分为专业读者、非专业读者、主管领导或科技工作主管机构负责人等,人们对科技文章的要求与评估标准各异。对于学术论文来说,其读者对象为同行专业读者,因此,构思要从满足专业需要与发展的角度去思考,确定取舍材料与表达深度与广度,明确学术论文的重点。如果一篇学术论文包含有重要性不同的几个论题,作者应分清主次,考虑如何由次要论题向主要论题的过渡,以能引起专业读者的兴趣。
(二)如何提高构思能力
很难想象,一个思维不清晰的作者会写出条理清晰、脉络分明的论文来。因此,重要的问题在于通过写作实践训练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构思学术论文的能力将随之提高。
在正式撰写学术论文之前,先拟制定作提纲,可以极大地帮助作者锻炼思想,提高构思能力,这一办法是被长期实践证明了是有效的办法之一。据资料报导,世界上先拟制定作提纲,然后按提纲进行写作的科技人员,约占总数的95%。
工商毕业论文提纲模板范文是不是为你分担了一份苦闷的心情呢?进入精品学习网,您可以获得更多相关信息。
篇8:硕士论文提纲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1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1
摘 要...... 1
ABSTRACT ......... 2
第 1 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2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
1.2.1 国外文献综述....... 2
1.2.2 国内文献综述....... 5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6
1.3.1 研究内容......... 6
1.3.2 研究方法......... 7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 7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 8
第 2 章 品牌与品牌战略的理论概述.... 9
2.1 品牌的概述 ..... 9
2.2 品牌战略理论概述 ......... 10
2.2.1 品牌战略的定义....... 10
2.2.2 品牌战略的内容....... 11
2.2.3 品牌战略的意义....... 12
2.3 小结 ......... 12
第 3 章 商业银行品牌与品牌战略理论概述........ 13
3.1 商业银行品牌 ..... 13
3.1.1 商业银行的整体品牌..... 13
3.1.2 商业银行产品和服务的.品牌..... 15
3.2 商业银行品牌战略理论 ....... 16
3.3 小结 ......... 21
第 4 章 案例、模型与数据分析.... 23
4.1 案例分析—招商银行的品牌成功之策 ....... 23
4.2 模型分析—银行品牌价值与净利润之间的关系 ......... 26
4.3 数据分析—银行品牌价值与市值的关系 ......... 29
4.4 小结 ......... 30
第 5 章 商业银行品牌战略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5.1 商业银行品牌战略实施现状 ..... 31
5.1.1 品牌创新....... 31
5.1.2 品牌形象....... 32
5.1.3 品牌保护....... 32
5.2 商业银行品牌战略中存在的问题 ......... 32
5.2.1 缺乏全方位的品牌意识....... 33
5.2.2 银行品牌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含量不足,忽视品牌整体形象... 35
5.2.3 品牌市场细分及定位不准确、银行产品与服务同质化......... 37
5.2.4 品牌宣传策略单一、趋同,忽视公益营销..... 38
5.3 小结 ......... 39
第 6 章 商业银行实施品牌战略的对策研究........ 40
6.1 强化品牌意识,重视品牌的塑造和保护 ......... 40
6.1.1 提高品牌塑造意识......... 40
6.1.2 提高品牌服务意识......... 40
6.1.3 提高品牌保护意识......... 40
6.2 丰富银行品牌的文化内涵,注重商业银行整体品牌形象 ..... 41
6.2.1 继续推行 CIS 塑造......... 41
6.2.2 提炼品牌文化含量......... 41
6.2.3 转变银行服务理念,重视整体品牌形象......... 42
6.3 注重市场细分,实现品牌定位的差异化,突出品牌个性 ..... 42
6.3.1 注重市场细分..... 42
6.3.2 明确品牌定位..... 43
6.3.3 打造个性品牌..... 43
6.4 品牌宣传力求多元化,重视公益营销 ....... 43
6.5 小结 ......... 45
结论与展望........ 46
1、结论 .... 46
2、展望 .... 46
参考文献...... 47
致谢....5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52
篇9:硕士论文提纲
摘 要.....I
Abstract........ II
第 1 章 绪论...... 1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
1.1.1 问题的提出........ 1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1.3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2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其分析....... 3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其分析....... 4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其分析....... 4
第 2 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7
2.1 基本概念....... 7
2.1.1 品牌的概念....... 7
2.1.2 大学品牌的概念.....8
2.1.3 大学文化的内涵.....9
2.2 理论基础..... 10
2.2.1 市场营销理论......... 10
2.2.2 高校战略管理理论........11
2.2.3 大学德育理论......... 12
2.3 本章小结...... 12
第 3 章 品牌战略与大学文化建设的关系及问题研究........ 13
3.1 新环境下大学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13
3.1.1 经济全球化的冲击....... 13
3.1.2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提出新要求....... 14
3.1.3 现代大学发展的促成.........14
3.1.4 市场需求的驱动.....15
3.2 品牌战略与大学文化建设的关系........ 16
3.2.1 品牌形象的塑造与弘扬大学精神文化..... 16
3.2.2 品牌体系的建立与优化大学制度文化..... 17
3.2.3 品牌战略的提升与提升大学物质文化..... 19
3.2.4 品牌管理的维护与发展大学行为文化....... 19
3.3 塑造大学品牌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0
3.3.1 品牌意识淡薄,忽视精神文化的建设..... 20
3.3.2 品牌定位不准,未能形成制度文化体系....... 21
篇10:硕士论文提纲
致谢 5-6
摘要 6-7
目录 8-9
一、绪论 9-19
1.1 研讨的背景及研讨意义 9-11
1.2 研讨现状 11-17
1.2.1 现场测量法 12-13
1.2.2 数值模仿法 13-17
1.2.2.1 基于天文信息零碎的数值模仿办法 14-15
1.2.2.2 基于陆地模型的数值模仿办法 15-17
1.3 次要内容和创新点 17-19
1.3.1 次要内容 17-18
1.3.2 次要创新点 18-19
二、网箱阻流作用水槽实验和实际根底 19-27
2.1 网箱的阻流作用实验研讨 19-24
2.1.1 无底方形网箱流场散布的水槽实验 20-22
2.1.2 单片网衣流场散布水槽实验 22-24
2.2 网箱受水流作用力的计算办法 24-26
2.3 本章小结 26-27
三、数值办法 27-33
3.1 湍流模型 27-29
3.2 多孔介质模型 29-30
3.3 多孔介质模型系数确定 30-31
3.4 边界条件与网格划分 31-32
3.5 数值计算 32
3.6 本章小结 32-33
四、模型的验证 33-38
4.1 单片网衣的模仿验证 33-35
4.2 无底方形网箱的数值模仿验证 35-37
4.3 本章小结 37-38
五、方形网箱流场和颗粒物沉降模仿 38-48
5.1 方形网箱的流场数值模仿与剖析 38-43
5.2 颗粒物在方形网箱流场中沉降数值模仿 43-47
5.2.1 方型网箱流场中的'颗粒物沉降模仿 44-46
5.2.2 密度、外形对颗粒物沉降迁移的影响模仿研讨 46-47
5.3 本章小结 47-48
六、结论和瞻望 48-50
6.1 结论 48-49
6.2 瞻望 49-50
参考文献 50-54
作者简介 54
篇11:硕士论文提纲
摘要 5-7
目录 10-13
第1章 绪论 13-20
1.1 前言 13-15
1.1.1 研讨背景 13-15
1.1.2 研讨目的与意义 15
1.2 研讨内容 15-20
1.2.1 本文研讨剖析思绪与框架 15-16
1.2.2 论文采用的研讨办法 16-18
1.2.3 本文的组织构造 18-20
第2章 我国 B2C 购物网站的概略及在线评价的引见 20-29
2.1 我国 B2C 购物网站的'概略 20-25
2.1.1 电子商务以及 B2C 的定义 20-23
2.1.2 我国 B2C 购物网站的运营现状与市场格式 23-25
2.1.3 本文 B2C 购物网站的研讨对象 25
2.2 B2C 购物网站用户在线商品评价的情况 25-29
2.2.1 在线商品评价的定义 25-26
2.2.2 商品评价的分类与构造 26-27
2.2.3 研讨 B2C 购物网站商品评价的范围及意义 27-29
第3章 B2C 购物网站商品评价的效应研讨的实际根底与文献综述 29-41
3.1 商品评价效应的根本定义 29-30
3.2 网络购物信息抓取技术的开展及文献综述 30-31
3.2.1 中文网络信息抓取技术的开展历程 30-31
3.2.2 中文网络信息抓取技术的相关文献综述 31
3.3 在线口碑效应实际与从众效应实际 31-34
3.3.1 在线口碑实际 31-33
3.3.2 从众效应实际与综述 33-34
3.4 网络购物在线评价信息的效应研讨实际及文献综述 34-41
3.4.1 购物网站用户商品评价研讨的特征选取 36-37
3.4.2 购物网站用户在线商品评价研讨的技术和办法 37
3.4.3 本论文所用的研讨办法与技术 37-38
3.4.4 购物网站用户在线商品评价效应研讨的文献综述 38-41
第4章 B2C 购物网站数据信息的采集与要素量化 41-57
4.1 网络信息抓取技术和工具的开展 41-44
4.1.1 常用的网络信息抓取工具 41-44
4.1.2 网络信息抓取工具的选取(MetaSeeker) 44
4.2 B2C 购物网站在线商品评价信息和征询信息的抓取 44-51
4.2.1 B2C 购物网站在线商品评价信息的构造 44-47
4.2.2 B2C 购物网站征询信息的构造 47
4.2.3 B2C 购物网站在线商品评价信息和征询信息的抓取进程 47-51
4.3 B2C 购物网站在线商品评价信息和征询信息的要素量化 51-55
4.3.1 京东商城在线商品评价信息的要素量化 51-54
4.3.2 京东商城征询信息的要素量化 54-55
4.4 本章小结 55-57
第5章 B2C 购物网站在线信息的初步剖析 57-82
5.1 网络购物用户的区域散布、会员等级以及消费品牌的研讨 57-67
5.1.1 网络购物用户会员等级以及消费才能省份散布剖析 57-61
5.1.2 不同等级网络购物会员用户对手机品牌的购置状况 61-67
5.2 网络购物用户的征询、购置行爲以及对商品停止评论等行爲规律研讨 67-79
5.2.1 网络购物用户征询、购置、评价工夫特征 68-72
5.2.2 网络购物用户征询与购置行爲关系剖析 72-73
5.2.3 网络购物用户购置行爲与在线宣布评价行爲的关系剖析 73-75
5.2.4 在线评价信息购置与评价工夫差的多元线性回归剖析 75-79
5.3 本章小结 79-82
第6章 B2C 网络购物用户商品评价效应的相关实证研讨 82-113
6.1 网络购物用户在线评价和征询信息的关注焦点研讨 82-96
6.1.1 因子剖析实际引见 82-84
6.1.2 在线评价信息的因子剖析 84-89
6.1.3 征询信息的因子剖析 89-96
6.2 在线评价信息对销售量的影响 96-109
6.2.1 根本变量的定义与描绘以及相关的根本假定 97-99
6.2.2 在线评价信息对销售量的影响 99-106
6.2.3 本节小结 106-109
6.3 本章小结 109-113
第7章 B2C 网络购物用户商品评价的效应研讨的总结及前景预测 113-118
7.1 本文的研讨结论 113-115
7.2 依据研讨后果给网络商家提出合理的建议 115-116
7.3 本文的创新之处 116
7.4 本文的缺乏之处以及进一步研讨的方向 116-118
参考文献 118-127
附录A 127-130
致谢 130-132
篇12:机械工程硕士论文提纲
摘要 3-4
abstract 4
第1章 绪论 7-14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7
1.2 虚拟实训室概述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7-11
1.2.1 虚拟实训室概述及特点 7-9
1.2.2 虚拟实训室国内外研究现状 9-11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1-13
1.3.1 研究目标及内容 11-12
1.3.2 创新点 12-13
1.4 论文组织结构 13
1.5 本章小结 13-14
第2章 虚拟实训系统开发平台和系统框架 14-23
2.1 开发平台介绍 14-20
2.1.1 模型构建工具 14-15
2.1.2 模型渲染工具 15-16
2.1.3 虚拟现实工具 16-18
2.1.4 虚拟实训开发工具 virtools 简介 18-20
2.2 数控加工虚拟实训系统的总体开发流程 20-22
2.2.1 实训系统功能分析 20
2.2.2 总体开发流程 20-22
2.2.3 系统的结构 22
2.3 本章小结 22-23
第3章 关键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23-37
3.1 几何变换算法与实现 23-27
3.1.1 几何变换的原理 23-24
3.1.2 几何变换的实现 24-27
3.2 粒子系统算法与实现 27-30
3.2.1 粒子系统的原理 27-29
3.2.2 粒子系统的实现 29-30
3.3 碰撞检测算法与实现 30-34
3.3.1 碰撞检测的原理 30-33
3.3.2 碰撞检测的实现 33-34
3.4 阴影渲染算法与实现 34-36
3.4.1 阴影计算的原理 34-35
3.4.2 阴影绘制的实现 35-36
3.5 本章小结 36-37
第4章 虚拟实训系统模型的构建 37-46
4.1 虚拟实训场景、设备及人物模型的创建 37-42
4.1.1 实训场景及设备模型的建立 37-39
4.1.2 虚拟人物模型建立 39-42
4.2 三维虚拟场景和实体模型的优化 42-44
4.3 三维模型格式转换与输出 44-45
4.4 本章小结 45-46
第5章 虚拟实训系统关键功能的实现 46-67
5.1 实训场景、机床模型的导入及调整 46-47
5.1.1 场景及模型的导入 46-47
5.1.2 场景及模型的调整 47
5.2 系统漫游功能与实现 47-54
5.2.1 漫游跟踪定位技术分析 47-49
5.2.2 漫游功能的实现 49-52
5.2.3 虚拟人物动作及行为控制 52-54
5.3 虚拟实训系统的仿真加工的实现 54-66
5.3.1 虚拟系统交互界面的实现 54-56
5.3.2 虚拟机床加工仿真的实现 56-66
5.4 本章小结 66-67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7-69
6.1 工作总结 67
6.2 不足与展望 67-69
致谢 69-70
参考文献 70-72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2
这篇关于机械工程硕士论文提纲的文章,希望给正在阅读本文的你带来帮助!
篇13:电力硕士论文提纲如何写
摘要 4-5
ABSTRACT 5
第1章 绪论 8-12
1.1 轮胎噪声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8-9
1.2 课题来源及意义 9-11
1.2.1 噪声污染的危害 9-10
1.2.2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0-11
1.3 前期研究成果 11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工作 11-12
第2章 轮胎噪声的发声机理与噪声评价 12-31
2.1 轮胎噪声基本概念 12-14
2.2 轮胎噪声的发声机理 14-21
2.2.1 花纹块噪声 14-16
2.2.2 花纹槽的泵浦噪声 16-18
2.2.3 沟槽内气柱噪声 18-19
2.2.4 随机沙声 19
2.2.5 花纹块粘吸噪声 19-20
2.2.6 喇叭筒效应 20-21
2.3 噪声谱的分析方法 21-31
2.3.1 噪声谱的客观分析 22-24
2.3.2 对噪声的主观评价 24-26
2.3.3 低噪性的评判标准 26-31
第3章 轮胎噪声合成与分解的技术方案 31-43
3.1 仿真噪声谱的生成 31-35
3.2 实测噪声谱的获取 35-40
3.2.1 噪声测量仪器的选型 35-38
3.2.2 消声室的设计 38-39
3.2.3 转鼓测试法 39-40
3.3 仿真噪声谱和实测噪声谱的合成与分解原理 40-43
3.3.1 轮胎噪声合成与分解的关键因素 40-41
3.3.2 噪声的合成与分解方案 41-43
第4章 轮胎噪声合成与分解的实现 43-55
4.1 噪声的'采集 44-46
4.2 噪声的合成与分解技术 46-54
4.2.1 噪声测量仪器动态链接库的调用 46-49
4.2.2 噪声在频域内的 FFT 分析 49-50
4.2.3 噪声的合成与分解技术的实现 50-54
4.2.3.1 噪声在频域内的合成分析 50-52
4.2.3.2 噪声在频域内的分解分析 52-54
4.3 噪声合成与分解后频谱图的绘制 54-55
第5章 轮胎噪声合成与分解的实例分析 55-62
5.1 轮胎花纹噪声的合成实例 55-58
5.2 实测噪声的分解实例 58-60
5.3 仿真噪声与实测噪声的差异性 60-62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2-64
6.1 总结 62-63
6.2 展望 63-64
参考文献 64-67
致谢 67
延伸阅读:论文提纲内容要求
论文提纲是对整个课题研究内容的综合设计与阐述,也是对于课题相关研究内容与研究走向的一个框架性的阐述与设计,他是整个论文的蓝图。在论文开题报告设计中,研究者需要对于研究框架以提纲的形式列出,主要涵盖三级标题的设计与阐述。
书写技巧:
论文提纲的设计需要按照论文原有的设计思路与逻辑顺序进行整体的设计与书写,其中提纲的逻辑调理与内容设计较为重要,。提纲的书写顺序如下:
(1)先拟标题;
(2)写出总论点;
(3)考虑全篇总的安排:从几个方面,以什么顺序来论述总论点,这是论文结构的骨架;
(4)大的项目安排妥当之后,再逐个考虑每个项目的下位论点,直到段一级,写出段的论点句(即段旨);
(5)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
(6)全面检查,作必要的增删。
篇14:采矿工程硕士论文提纲
附件 3-4
致谢 4-5
摘要 5-6
Abstract 6
目录 7-9
Contents 9-11
图清单 11-15
表清单 15-16
变量注释表 16-17
1 绪论 17-25
1.1 课题研究背景 17
1.2 课题研究意义 17-18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8-23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3-25
2 采煤方法及采煤工艺的选择 25-34
2.1 井田煤层赋存情况 25
2.2 原炮采工作面煤层开采条件 25-26
2.3 21051 综采工作面概况及地质条件 26-28
2.4 采煤方法的选择 28-30
2.5 采煤工艺的选择 30-33
2.6 本章小结 33-34
3 采煤工作面放煤工艺参数优化模拟研究 34-71
3.1 数值计算模型介绍 34
3.2 倾斜长壁放顶煤合理放煤工艺参数的确定 34-55
3.3 走向长壁放顶煤合理放煤工艺参数的确定 55-69
3.4 合理放煤工艺参数的确定 69
3.5 本章小结 69-71
4 21051 综采工作面综采工艺生产实践 71-78
4.1 巷道布置 71
4.2 21051 综采工作面参数 71
4.3 21051 工作面设备选型 71-76
4.4 设备防倒、防滑技术 76-77
4.6 本章小结 77-78
5 结论 78-79
参考文献 79-82
作者简历 82-84
学位论文数据集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