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的属性》教案(共19篇)大全
推荐文章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网络的属性》教案(共19篇)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网络的属性》教案,本文共19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网络的属性》教案
《网络的属性》教案
网络的属性 【教学目标】 本次课的教学对象是08级新闻传播本科专业的学生。学生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将达到以下目标: 1.了解摩尔定律、公共领域、长尾理论、虚拟社会等概念的内涵。 2.理解互联网“自由、共享、探索、创新”的精神实质。 3.掌握网络的技术平台属性、传播媒介属性、经营平台属性和虚拟社会属性。 【教学重点】 掌握互联网的精神实质才能更好地理解网络的属性。因此这次本课的一个重点。了解网络的属性是认识网络传播特点的重要基础。所以,网络的属性是《网络传播概论》这本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本次课的教学重点。本课通过理性的思辨和大量的数据、案例等资料让学生深刻理解网络所具有的多重属性,特别是技术平台属性、传播媒介属性、经营平台属性和虚拟社会属性。 【教学难点】 本次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使学生掌握网络的传播媒介属性、经营平台属性和虚拟社会属性。理解这些属性需要学生从跨学科的角度来审视。由于学生对这些领域的陌生,所以这三个属性就成为本次课要突破的三大“难题”。 【课时安排】 《网络传播概论》共68学时。第六章安排4学时。网路的属性是第六章(《网络的属性与传播形态》)的第一节。本次课需要2学时。 【课程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采用讨论法让所有学生参与到“网络具有哪些属性?”问题的探讨中。然后根据学生的存在的疑惑或问题,教师主要采用讲授法和案例教学法针对问题开展课堂教学。讲授法可以将“高难度”的内容“简单化”;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的剖析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 【学习方法】 自学法。学生要能够提前预习或者了解与网络的属性相关的内容,并能够提出问题,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堂问题的讨论并能够分享、评价自己和同学的观点,在分析、鉴别各种观点之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媒体选择】 多媒体教学设备、口头语言、板书、教科书等 【授课教材】 彭兰 网络传播概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6-1 【教学内容】 一、导课设计: 网络传播概论包括网络传播实务和网路传播理论两部分。我们已经学习了上编网络传播实务部分,要想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就需要学习网络传播理论。网络的属性与传播形态是网络传播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认识网络传播特点的重要基础。本次课探讨的话题就是网络的属性。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网络使用体验,谈谈网络是什么?网络有哪些属性?”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了解学情,有利于教师调控教学内容。 二、互联网的精神 探讨网络的属性就需要追溯互联网发展的历程及其互联网精神。对于互联网络发展如此迅猛的总结和预期,可以体现在以下涉及网络传播的、已经长期得到应验的、假说性的定律上,这些定律包括:摩尔定律(Moores Law), 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e Law),马太效应(Matthews Effect)和吉尔德定律 (Gilders Law)等。 1.摩尔定律(Moores Law)。1965年,英特尔公司创始人之一的戈登・摩尔预测:在任何既定的价格水准上, 单片硅芯片的运算处理能力,每18个月就会翻一番,而与此同时,价格则减半。实践证明,30多年来,这一预测一直比较准确,预计在未来仍有较长时间的适用期。 例如:intel 酷睿i7 920处理器默认主频为2660MHz,外频133MHz,倍频20X,二级缓存1MB,三级缓存8MB。支持睿频加速,加速后最高可达到2.93GHz。 2.梅特卡夫法则:网络经济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网络上联网的计算 机越多,每台电脑的价值就越大,“增殖”以指数关系不断变大。例如据美国有线新闻网(CNN)10月19日消息,周二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截止10月底全球网络用户预计将达20亿人。 3.马太效应指在一定的条件与范围下,人类社会中优、劣势的累积过程是有偏向的;不管身处优势或劣势,皆会不断的被强化,即优者愈优,劣者愈劣。 4.吉尔德定律是美国激进的技术理论家乔治・吉尔德提出的的:在可预见的未来, 通讯系统的总带宽将以每年3倍的速度增长。吉尔德还断言,随着通讯能力的不断提高,每比特传输价格朝着免费的方向下跃,费用的走势将呈现出“渐进曲线” (Asympototic Curve),价格点无限接近于零。 网络发展的四大定律,不仅展示了网络自我膨胀的规模与速度,而且提示了其内在的规律和无与伦比的发展理念。 互联网精神在终极追求上是自由、共享的精神 ,在过程的表现上是探索与创新的精神。北大新媒体网站关于互联网精神的阐释就是一个明证。 互联网精神是在互联网的发展中一些理念的'集中体现。例如开源程序等等,掌握互联网的精神实质有利于理解网络的多重属性。 三、网络的多重属性 1.技术平台属性 作为技术工具的媒介,互联网从诞生到今天都和技术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互联网络不仅是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一种技术平台。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络经历了web1.0―web2.0―web3.0的发展历程。“Web1.0----网站是别人的家------我只是看看--------陌路人;Web2.0----网站是朋友的家------有人和我聊聊------客人;Web3.0----网站是你我的家------吃喝买卖随己------主人。” Web1.0,是以编辑为特征,网站提供给用户的内容是网站编辑进行编辑处理后提供的,用户阅读网站提供的内容。这个过程是网站到用户的单向行为,web1.0时代的代表站点为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 Web2.0则是以加强了网站与用户之间的互动,网站内容基于用户提供,网站的诸多功能也由用户参与建设,实现了网站与用户双向的交流与参与,web2.0不同于web1.0的最大之处在于它的交互性。这个时期的典型代表有:博客中国、亿友交友、联络家等。 web3.0网站内的信息可以直接和其他网站相关信息进行交换和互动,能通过第三方信息平台同时对多家网站的信息进行整合分类。Web3.0用户可以在互联网上(不是在web2.0网站系统内)拥有自己的数据,并能在不同网站上使用。完全基于WEB,只须用浏览器便可以实现复杂的系统程序才具有的功能。 当我们还没有弄明白web2.0,web3.0,web4.0甚至是web x.0就已经进入我们的世界。喻国明关于web演进的行功逻辑有一个观点:“从web1.0到web4.0是网络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传媒生态和游戏规则不断改变的过程。”技术平台属性是这种媒介本身所具有的一个基本属性。从技术平台的角度来审视网络,有利于追踪技术变革的轨迹并探寻技术对社会传播所带来的变革。网络在世界以及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网络的技术平台的属性。 2.传播媒介属性 网络不仅具有技术平台属性,而且“作为人的延伸”互联网也具有传播媒介的属性。5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上提出,在加强传统的文字和声像传播手段的同时,应利用最先进的第四媒体――互联网(Internet)。自此,“第四媒体”的概念正式得到使用。与其他传统媒体相比,网络传播媒介具有以下特点: (1)网络传播的开放性 开放性最早与网络技术人员早期的“信息平等与共享”价值理念有关系。从传播格局来看,传播的参与者是是任何可以利用网络的人。例如专业的新闻网站、商业网站、“公民记者”等。网络传播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使传播格局的更加多元化与复杂化。从传播过程来看,传播的各个要素都处于开放状态。例如传播对象的开放性导致了信息消费过程的开放性。从受众的角度来说,它们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消费抉择。传统的新闻作品,一旦发布,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状态。但是网络新闻作品却可以进入不断更新的状态。这种更新,可以是颠覆原作品的更新,另一方面,网络新闻作品的开放性,还指作者在复制时可以任意修改且不留痕迹。因此,网络新闻没有终结,并永远处于形成状态。 总之,从新闻的报道和发布时间看,一个新闻事件报道,可以处于一个全开放的报道进程中,与此相关,新闻作品也处于开放状态。 (2)网络传播的复合性 从网络传播形态与形式来看,网络传播媒介整合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因此网路是一个复合性的媒介。同时网络传播的具体形式如网站传播、博客传播、即时通讯传播等常常被整合在一个传播过程之中。 从网络传播信息的手段来看,网络传播整合了文字、图片、音视频、FLASH等多种信息表现手段,使新闻更为直观、形象、生动,增加了新闻的现场感和冲击力。例如 年8 月1 日, 全国第一张互动多媒体报纸――“播报” 在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中国宁波网问世。中国宁波网精选了《宁波日报》、《宁波晚报》、《东南商报》的新闻,结合网上最新资讯组合成一张新的互动多媒体导读报。因此多媒体化成为了网络传播的一个重要特征。新浪网关于上海“11・15”特大火灾的专题就充分说明了网络传播多媒体化的特点。 从网络传播的功能来看,网络承担的传播功能是复杂的。例如从个人层面来看,网络是个人生活平台、个人工作平台等;从组织的层面来看,网络是一个绝佳的营销平台;从社会层面来看,网络发挥着信息服务、环境监测、舆论引导等多种功能。 最后,网络媒介实现了“公共话语空间”与“私人话语空间”的统一。网络传播形态的多样性使其兼具“公”与“私”的统一。所谓公共话语空间是指在国家政治权力之外,公民运用话语权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在这一空间,人们可以发表自由言论、传播信息,以达到沟通上下、促进社会信息流通、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目的。网络为网络公民提供了这样一个公共话语空间。例如华南虎照事件、厦门px事件、“天价烟”事件等一系列网络媒介事件都体现了网络作为公共话语平台的特点。同时网络还是一个私人自我表达的空间。随着以博客、微博客、播客等自媒体的迅猛发展,正在建构个人的“私人话语空间”。虽然二者满足网民的需求不同,但是“公共话语空间”与“私人话语空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出现融合的趋势。例如韩寒的博客从前关注个人的话语向公共话语的转变就是一个例子。 &n篇2:《信息技术》教案 表格的属性设置
《信息技术》教案 表格的属性设置
执教人: 柠檬皮 课题 表格的属性设置 授课时间 4月23日第九周星期五 第5节 授课地点 机房401 类型 新知课 授课班级 高二(1班) 教学内容分 析 “表格的属性设置”是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中第三册《信息技术》的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学生已经掌握了网页制作的一些基本的操作,对网页的设计和构造有一定的了解,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对网页的进一步完善,使网页更美观,本节在本章中是重点难点。 教学对象 分 析 高二学生,在前面学习中已经学会了插入表格,了解了表格菜单,表格属性的设置的内容可以由学生自由发挥,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对于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喜欢的,自然就有了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 本课采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教师适当布置任务,运用任务驱动,通过任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正确引导学生,学生运用旧知识去解决新问题,让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增强成就感,培养了学生的学生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探究创新的精神以及团队合作的意图。(本班学生现已经分组,具体分组情况见附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表格和单元格宽度的调整的操作方法。 掌握表格和单元格背景的设置。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了解及掌握表格在网页的设计和构造中的使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对表格操作的了解和认识,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事例作为主题,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与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网页中表格的属性设置 教学难点:表格在网页中起到的作用及单元格属性的设置 教学方法 与 教学手段 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演示法、上机操作 教时安排 1 课时(45分钟) 教具 多媒体,机房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及所用时间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展示内容 复习旧课,导入并激发学习动机 (3分钟) 师:同学们先欣赏一下,上一周我们同学的作品吧?这件作品让我看了很是感动。 打开“玉树,加油”网站,展现玉树地震的情况,一方面丰富了学生有关的知识及爱心,另一方面,在各个媒体中对此已有所了解,有震撼力,易引起同学关注。 展示到“捐助活动时”,发现里面有表格,表格是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但现在看来表格有些单调,我们要用爱心对表格加以美化。引出今天的主要内容:对表格的属性进行设置。 生:观看“玉树,加油”网站,感受着每一个网页,心中燃起了爱心,想为玉树做点什么,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今天就让我们的“捐助活动”页更美观一些。 投影: 教学课件; 展现“玉树,加油”网站。 师生活动,探讨、交流、分享体验(25分钟) 师:表格的属性包括整个表格的属性和单元格的属性。展示表格与单元格属性的对话框指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师:咱们的第一个任务是:调整表格宽度和单元格宽度。演示操作表格的步骤,讲解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并让同学思考还有没有其它更简捷方法可以达到本效果?提问同学。让学生自学单元格的操作。 师:学生练习过程中对学生操作给予指点,完成后,总结注意的问题。 师:只调整宽度还不够,再引出下面要对表格和单元格背景进行修饰。演示操作表格添加背景的步骤,讲解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单元格如何添加背景。 师:学生练习过程中对学生操作给予指点,完成后,总结注意问题。 生:注意老师的操作步骤,积极思考老师讲到的问题,并考虑还有没有更简捷的方法。 生:自己练习表格宽度的调整,并尝试单元格的行高、列宽的调整,自己也尝试着有没有其它的方法。 生:注意观察老师的演示,构思着自己的`表格,想着自己有背景图片的漂亮表格。 生:亲自练习如何将表格的背景做好,做的既漂亮又个性。尝试着单元格的背景添加,美化表格的整体感觉,适当的调整边框的粗细与颜色。 生: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刚刚操作的情况,调整表格的适当宽度,添加表格背景。 投影: 教学课件; 学生、老师操作的全过程。 小结 (3分钟) 经过我们刚刚的学习和同学们的练习,谁能总结一下这一节我们学到了什么?听三位同学总结后,对他们给予鼓励,并做出最后的总结。 同学总结本节课自己学到的知识, 1、表格宽度和单元格宽度的调整; 2、表格和单元格的背景设置; 3、表格与单元格的边框设置; …… 投影显示我们的教学目标。 学生上机操作练习,并且小组协作完成网站的进一步完善(12分钟) 师:布置任务:利用之前所学的网页制作方面的知识,在我们小组原有的网站基础上,对网站进一步完善,可以再搜集资料丰富内容,可以调整网页布局等. 在原来的有表格的一页,设置表格的外观,使的网站更美观,更条理. 师:观察同学们的操作,解答同学们的疑难问题。并对部分同学的错误操作给予纠正。 师:同学们完成任务后,查看各组完成的情况。 生:探讨各组自己网站的完善设计方案。学生以组为单位,积极完善本组原有的网站,任务完成后,踊跃的报名要展现自己小组的网站作品。 每组大约用两分钟的时间展示完自己的网站更新情况,并都讲到了使用表格后,使得网站更美观,内容更条理,体现了内容的顺序性等。 学生上台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现小组的作品。 作业布置 (2分钟) 各小组在现有网站的基础上,利用表格对网页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也别忘了搜集资料充实我们的网站。网站没有完美的,只有更美的,期待下一周课看到各组的优秀成果。 教学反思 领导评阅 注1:假设本班现有人数45人,现已分成9个小组,每组有5名同学。其中, ü 每组有一名组长,负责查缺补漏; ü 一名同学作为本组发言人; ü 一名同学为整体框架的设计; ü 一名为色彩的搭配; ü 一名同学则负责技术性问题。 当然五名同学要相互配合,协作学习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篇3:政治《商品的基本属性》教案
1、使用价值: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自然属性)
2、价值:凝结于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特有的、本质的、社会的、共有的属性)
3、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 对立 统一
(在交换中)(在商品中)
4、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篇4:网络安全教育教案
教学目的
1、如何文明上网、健康上网;
2、如何防范不良信息、不健康网站和网络骗子;
3、如何防止沉迷网络游戏;
教学重点
1、如何健康上网、交友。
2、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教学难点
1、正确认识网络游戏及带来的危害。
2、如何辩别网络行骗的手段及防范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提问 教具
[课前准备]
(一)设计电脑网络知识问答题,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情景设计:报纸摘抄,一个中学生的网聊日记,学生心理陈述等
(三)学生搜集网络的利弊资料
[活动过程]
在教学中我大致按“电脑网络知多少——网络的利弊谈——不健康上网方式的危害——文明上网、绿色上网、远离网吧”四个环节预设我的教学过程。
一、电脑网络知多少?
许多同学喜欢上网,大家能否谈一谈你为什么喜欢上网?上网带给你怎样的感觉?上网时你会做些什么?你知道这些时尚词语的意思吗?MM、稀饭、青蛙、PK、东东、9494
看来多数同学把上网作为了一种娱乐的方式,上网时感到轻松、刺激和兴奋。除了娱乐的功能,大家对电脑网络还了解多少?老师准备了几道题,看谁能最先说出答案。
屏幕显示:电脑网络知识问答题
1、我国开始正式接入Internet的时间为___________。(答案:B)
A。1986年 B。1994年 C。1995年 D。
2、计算机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答案:A)
A、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共享 B。运算速度快 C。可以相互通讯 D。内存容量大
3、计算机是如何进行数据转换的?
4、你知道国际象棋特级大师与电脑之间的“人机大战”吗?
5、请说出计算机的十个用途?
(这两组问题的对比,使学生从心理上认识到自己对电脑的了解片面,对于电脑网络的娱乐功能,了如指掌,但一些关于电脑的产生、发展历史以及在其他领域的实用功能,他们却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对于电脑网络,并不像自己认为的那样了解。)
分别出示两张照片(屏幕显示图片)并介绍说
1、你知道神六在太空为什么能安全飞行吗?这是在北京的航天飞控中心,正是这些地面科技工作者通过电脑网络,控制和保证了神六的安全飞行和着陆;
2、12月,北京海军总医院的神经外科专家田增民教授,通过互联网的连接,操控一个远程脑外科手术机器人,成功地为1300公里外延安一名脑出血患者进行了手术。
(经过介绍,学生们对电脑网络有了新的认识:电脑网络是现代高科技发展的产物,在生产、卫生、教育、科技、国防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使人的能力更大程度上得到拓展和延伸,展现出无限的可能性。)
此时,学生认识到电脑是工具而不是玩具,使用电脑网络应多注重它的实用的功能,而不仅仅是娱乐的功能。
(三)结论:电脑是工具而非玩具
二、网络利弊谈
(一)字幕显示:中国青少年网络行为调查,网络究竟带给我们什么?
(二)小讨论:网络利弊谈
学生边讨论,老师适当点拨分别总结出网络的利与弊。
1、网络的弊:
1)容易网络痴迷而难以自拔,成为无辜的受害者。
2)容易造成现实感缺乏而生活在虚拟的世界里。
3)容易扭曲自尊做虚拟世界里的“英雄”。
4)容易造成现实感缺乏而使正常的人际沟通受阻。
5)耽误时间,影响学习
6)浪费钱财,没钱上网还可能引发偷盗或抢劫。
2、网络的利:
1)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足不出户博览世界知识宝库。
2)拓展我们的生活空间,让我们足不出户了解天下大事。
3)帮助我们缩短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传递信息。
4)娱乐的场所,给人刺激和轻松的感觉
5)网上聊天很畅快淋漓,无拘无束
(学生利用自己搜集来的资料,采用辩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了对网络的认识)
(三)结论:网络是把双刃剑,要学会趋利避害
网络有有害的一面,下面所列的几种上网方式,你认为是有利还是有弊呢?
三、通过情景设计,展示不健康网络游戏对学生的危害,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不健康网络的认识
1、情景设计
1)报纸摘抄:网络对学生的危害《血的教训》《通宵上网累晕头,坐睡铁轨被轧死》
2)学生日记摘抄——网聊十几个小时不下线
“我的身影时常出现在网络的虚幻世界里,我依恋上QQ,有时能在QQ上挂线十几个小时而不会下线,就像是人在吸毒一样,上瘾后没完没了,看来上网和吸毒可以画等号。我感觉QQ就像人们所说的“网络毒品?!”而我已经深深的中毒了,我成了网络中无数网虫的一员了,说到网虫我对它的理解是:一个人在网上吸食了“网络毒品”,以后逐渐上瘾,再以后死在了网络上。网络这把双刃剑把我“杀”死了,只是它“杀人”不见血。”
3)学生心理陈述——回归
一位曾经学习优秀的小青,自从被同学“辅导”后接触了网络游戏,从此就无心学习了,由原来的前三名,下降至最后一名。他说:“上课时我的`脑海里时常跳出我在网上的头标和昵称,时常沉浸在游戏里那惊险火爆的场面中,时常陶醉在几路玩家痛快刺激的过关里,我简直可以听到机器里发出的轰鸣的声音,想着我的网友可能又在挂线、升级和在装备上超过我,心里就像有爪子在挠一样的难受。为了长时间泡在网上,我长时期上通宵,天天吃方便面,后来干脆连课也不上了,成绩一落千丈。我索性破罐子破摔,面对母亲、老师的劝说和父亲的打骂,我无动于衷,有时连家都懒得回,并办理了休学。泡在网上一年多,虽然风光无限,但我并不快乐,身体也垮了,直到有一天妈妈骗我去见了陶教授,帮我走出了阴霾。如今的我不再上网,又背起书包快乐的走进了校园。切身的经历我深深懂得:电脑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玩的?
4)影像资料
你看了有何感想呢?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加深了学生对不健康、不安全上网方式的认识和危害的了解,不但会影响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甚至会导致堕落和犯罪。)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看来网络确实是有利也有害,不健康、不安全的上网方式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危害。那么我们如何趋利弊害,健康上网呢?”
四、教师与同学共同制订安全上网规则
(一)上网安全规则八条
第一条:切勿到网吧娱乐,远离不良网络游戏。特别提示:网络是一柄双刃剑,稍不留意它就会刺向你。
第二条:切不可将网络游戏当作一种精神寄托而沉溺其中。尤其是在现实生活中受挫的青少年,不能只依靠网络来缓解压力和焦虑。应该在成年人或朋友的帮助下,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
第三条:控制上网时间。一般以30分钟为宜,不超过一小时。在不影响自己正常生活、学习的情况下安全使用网络。
第四条:在网上,不要给出能确定自己真实身份的信息,包括:家庭地址、学校名称、家庭电话号码、密码、父母身份、家庭经济状况等信息。如需要给出,一定要征询父母意见。
第五条: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在网上读到任何信息都可能是不真实的。任何人在网上都可以匿名或改变性别等,一个给你写信的“12岁女孩”,可能是一个40岁的先生。
第六条:当你单独在家时,不允许网友来访。未经父母同意,不向网上发送自己的照片。不要自己单独与网友会面,如果认为非常有必要会面,则到公共场所,并且需要父母的陪同。
第七条:经常与父母沟通,让父母了解自己在网上的聊天内容或所作所为,如果父母实在对计算机或互连网不感兴趣,也要让自己的可靠的朋友了解,并能经常交流使用互连网的经验。
第八条:如果遇到带有脏话、攻击性、淫秽、威胁、暴力等使你感到不舒服的信件或信息,请不要理睬或反驳,但要马上告诉父母或通知服务商。
(二)倡议—别把自己困在网中央
——珍爱生命,珍惜时间!健康上网,安全上网!绿色上网,远离网吧!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节课最精华的体现。在这堂课中,我根据课堂内容,设计了这个板书,力求突出重点,做到简明,概括。让学生获得更鲜明的印象和有关知识。
网络:天使 魔鬼
一、网络是学习的工具而不是玩具
二、网络是柄双刃剑,要趋利避害。
三、不健康上网方式的危害
四、文明上网,绿色上网,远离网吧
五、别把自己困在网中央
篇5:网络班会教案
活动背景:
网络游戏、特别是大型网络游戏的画面设计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刺激性强;程序设计合理,往往能赚取积分,能升级。它们设计得十分诱人,充满暴力色彩。游戏中虚拟的英雄在操纵下,运用各种武器,跳过各种陷阱和机关,消灭来敌,险象环生,扣人心环,极富惊险刺激。正是由于这类游戏刺激大、反馈及时、升级迅速等特点,让很多学生学不安心,食不甘味,睡不安寝,沉醉其中,不能自拔。有些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提高警惕,学会抵制诱惑。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网络游戏,了解其实质。
2.活动和自由讨论让学生明白网络游戏的利弊,有所权衡。
3.此次活动,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抵制网络游戏的不良诱惑。
活动对象:
六年级(1)班
课前准备:
收集玩网络游戏成瘾的不良案例、全班分组准备网游主题的小品
活动方式:
1、案例分析
2、学生分组辩论。
3、小品展示
活动过程:
主持人: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关于小学生是否应该玩网络游戏,我认为大家心中都有一个答案。玩网络游戏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害。比如说,有些同学长期玩网络游戏,导致严重的视力下降,早早地戴上了近视镜,严重的甚至视网膜脱落。玩网络游戏时,我们的眼睛一直盯着电脑屏幕,电脑散发出的辐射就在伤害我们。网络游戏对我们的毒害太深了。下面一起来欣赏一个视频,视频中的主人公就是网路游戏的受害者。
一、观看视频。
视频中是某小学的三个学生,在网吧通宵玩电脑游戏后,准备回家,又累又饿,坐在铁轨上休息,不知什么时候就睡着了,其中一位同学已沉迷电脑游戏中长达3个通宵。一列火车疾驰而来。一个同学滚下铁轨死里逃生,另两个瞬间便告别了美好的青春年华。幸存的那位同学后来说:“如果不是在网吧玩昏了头,我的同学会被火车惊醒,他们决不会死。”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玩网游以及给其带来精神萎靡、生活消极状态后果的的视频来揭露主题,直观展示网游的危害。)
二、全班同学展开辩论赛
主持人:从上面的案例大家认为网络游戏的利与弊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辩论的式,学生各抒己见,更加明确要利用好网络这个学习工具,避免它变成游玩工具。)
三、用小品展示网络游戏的利弊。
主持人: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相信大家对网游的弊端有了更深的认识,下面请每组展示网游主题的小品,然后通过投票选出表演最投入、表达意义最深刻的小品。
(设计意图:将自己置身其中,体验网游的危害,让那些有网游嗜好的同学悬崖勒马,让未接触过的同学心里也筑起一道防火墙。)
四、讨论:玩网游与正常使用网络的区别?网路应该如何利用?
主持人:大家的小品展示都意义深刻。作为新时期的我们在生活中离不开网络,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要从网络上吸取一些进步的、积极的,健康的东西,要做网络的主人!玩网游与正常使用网络的区别是什么?网路应该如何利用?
(设计意图:网络是一个百宝箱,提醒大家网络上的知识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当面临网络游戏时,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别被网络游戏这张大网网住了手脚。)
五、走进现实,情景判断。全班同学提出倡议。
主持人:请观看图片,判断图中行为是否得当,如果不得当,该如何改正。
(设计意图:情境判断能激发学生的逻辑联想和智慧能力的发展力量)
六、小结活动主题
通过大家的发言,班主任总结如下:
1、充分认识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危害,树立文明上网意识。
2、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远离网络游戏,拒绝网络不良信息诱惑。
3、积极劝说身边的同学、朋友远离网吧。
4、合理安排节假日时间,认真完成假期作业。
5、正确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让我们做网络的主人,而不是做网络的奴隶,让它更好地为我们学习生活服务!
篇6:网络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的
充分利用主题班会、课堂等有效形式,在全校广泛宣传和普及网络安全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相关知识,强化全校师生对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
经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对网络安全教育有了新的认识。知道了怎样利用网络,怎样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特别是个别沉迷手机
网络游戏的学生,知道了沉迷网络的危害,一再表示要摆脱手机和网络依赖,健康上网,安全上网。广大教师、少年儿童掌握了基本网络安全知识,为健康上网、文明上网,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二、主要内容
(一)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危害
1.对正常学习的严重影响
浪费时间,不能保证学习的时间。如今的文化课学习,任务很重,没有充足的时间保证,是难以提高学习成绩的。精力不济,沉湎网游后,第二天根本没有精神上课,老师讲课时精神游离,上课效果无法保证,学习没有劲头。注意力分散,沉湎网游后,游戏的场面刺激而惊险,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即使身在课堂,心也就飞到了游戏中间。
2.意志毅力的消磨和自控能力的下降
网络的过度使用,使青少年对网络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心理。特别是网络游戏中的冒险刺激、网络交友中的轻松自如、网络不健康内容中的新鲜诱惑等,使青少年逐渐产生“网络成瘾症”,而对自己的主体生活--学习,却失去兴趣,缺乏毅力,自控能力下降,学业荒废。
3.“网络性格”的形成和身体素质的下降
网络性格最大的特征是“孤独、紧张、恐惧、冷漠和非社会化”。
对互联网虚拟世界的依恋,人机对话和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交流,容易使人的性格脱离现实社会而产生异化,同时青少年又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长时间呆在电脑前的幅射和高度紧张,会损害各种人体机能,导致身体素质下降。
4.对周围人事的不信任和紧张的人际关系
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人人都以虚假的身份出现,尽管很多时候,你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或无所顾忌地说你想说的话,但在虚假的身份之下,网络人际关系很少有真实可言,时时充斥着不信任感,人际关系紧张。特别是对于“性格内向”的青少年,网络为其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但也使他们在“网下”变得更加内向和自我闭锁。
5.价值观念的模糊和道德观念的淡化.
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好奇心强、自制力弱,极易受到异化思想的冲击。网络既是一个信息的宝库,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各种信息混杂,包罗万象:新奇、叛逆、而又有趣味性,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极易使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倾斜,模糊不清。网络虚拟世界里人际关系的随心所欲,无须承担责任和免遭惩罚的特点,养成了自我中心的习惯,特别是网上暴力、_情、欺诈等,使得迷恋网络的青少年道德素质下降、道德观念淡化。
6.网络安全隐患和网络犯罪现象
网络引发了青少年的安全焦虑。由于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育均不成熟、识别是非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极易造成网上隐私失密、网上欺诈等现象,一旦遇到,往往惶恐不安,无所适从。
(二)防范病毒或木马的攻击的方法
1.为计算机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扫描系统、查杀病毒;
2.及时更新病毒库、更新系统补丁;
3.下载软件时尽量到官方网站或大型软件下载网站,在安装或打开来历不明的软件或文件前先杀毒;
4.不随意打开不明网页链接,尤其是不良网站的链接,陌生人通过QQ给自己传链接时,尽量不要打开;
5.使用网络通信工具时不随便接收陌生人的文件,若接收可取消“隐藏已知文件类型扩展名“功能来查看文件类型;
6.对公共磁盘空间加强权限管理,定期查杀病毒;
7.打开移动存储器前先用杀毒软件进行检查,可在移动存储器中建立名为autorun.inf的文件夹(可防U盘病毒启动);
8.需要从互联网等公共网络上下载资料转入内网计算机时,用刻录光盘的方式实现转存;
9.对计算机系统的各个账号要设置口令,及时删除或禁用过期账号;
10.定期备份,当遭到病毒严重破坏后能迅速修复。
(三)预防QQ、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账号被盗的方法
1.账户和密码尽量不要相同,定期修改密码,增加密码的复杂度,不要直接用生日、电话号码、证件号码等有关个人信息的数字作为密码;
2.密码尽量由大小写字母、数字和其他字符混合组成,适当增加密码的长度并经常更换;
3.不同用途的网络应用,应该设置不同的用户名和密码;
4.在网吧使用电脑前重启机器,警惕输入账号密码时被人偷看;为防账号被侦听,可先输入部分账号名、部分密码,然后再输入剩下的账号名名、密码;
5.涉及网络交易时,要注意通过电话与交易对象本人确认。
(四)安全使用电子邮件注意事项
1.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邮件中的链接、图片和文件;
2.使用邮箱地址作为网站注册的用户名时,应设置与原邮箱登录密码不相同的网站密码;
3.如果有初始密码,应修改密码;
4.适当设置找回密码的提示问题;
5.当收到与个人信息和金钱相关(如中奖、集资等)的邮件时要提高警惕。
篇7:网络班会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一个个学生迷恋网络造成伤害的案例,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2、通过讨论形式让学生对网络利与弊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3、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以实际行动营造“远离网络游戏,安全上网”环境。活动流程:
一、开场白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们现在身处高科技信息时代,网络的身影无处不在!网络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为生活带来不少便利。网络可以让我们毫不费力获取知识,结交朋友。为此,我们班特此举办这次主题班会!
老师:“网络世界无奇不有,网络到底是利我们的生活还是对我们的生活有害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
二、网络案例展现
“一位沉迷于网络游戏的.13岁青少年,面带微笑、双手平伸以网络游戏中的飞天姿势从24楼一跃而下自杀身。”
1、针对上述案例同学们各抒己见,自由发言。
2、同学们可以从网络的利与弊两方面展开讨论,
3、老师关于网络的小结:
作为新时期的我们在生活中离不开网络,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要从网络上吸取一些进步的、积极的,健康的东西,要做网络的主人!
三、绿色上网,学习安全上网网络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遵守网络文明公约争做文明上网人。
四、走进现实,情景判断。
五、小结活动主题
通过大家的发言,教师总结如下:
1、充分认识网吧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危害,树立文明上网意识。
2、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远离网吧,拒绝网络不良信息诱惑。
3、积极劝说身边的同学、朋友远离网吧。
4、合理安排节假日时间,认真完成假期作业。
5、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青春期。同学们,我们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的茁壮成长将是祖国明天的美好希望,让我们行动起来,远离网吧、远离伤害、文明上网、健康成长,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的小学生。
篇8:网络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计算机、网络与中学生获取信息的关系;
2、情感目标:正确对待网络,不沉溺其中,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影响;
3、行为目标:展示新时代中学生丰富多彩的网络生活与实践成果。
二、活动内容:
1、展示学生网络成果:借助网络支持和大屏幕演示,展示学生丰富多彩的网络生活与实践成果。
2、提出诸多负面事件,通过讨论网络的负面影响,充分认识网络,为下一步正确认识、正确使用网络的讨论奠定基础。
3、树立正确网络观:在充分演示、讨论的基础之上,客观公正地认识网络。
4、讨论网络秩序的维护:确立“维护网络秩序,人人有责”的观念,并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
三、课前准备:
1、搜集、整理班级电子图文信息,建立班级相册、ppt演示文稿展示、电子学习助手等等。
2、搜集计算机、网络负面影响的报道,并进行资料分类整理。
3、技术支持:多媒体演示教室一间,黑板一块,观众座位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网络并不远,就在你我身边——网聚魅力展示
1、记录精彩每一刻——班级电子相册展示
由通过扫描或数码照相存入的相片集结成册,内容包括:
(1)每位同学最满意的个人照片及一句话格言,每位教师的照片及寄语;
(2)重大集体活动,如军训、运动会、春游等具有纪念意义的相关照片。
2、一人有“难”(“难题”的“难”),八方支援——电子学习助手
从德智体各个方面概括介绍班级的情况。以word文档、ppt演示文稿的形式,总结各学科知识的重难点。
3、知识的海洋任我游——现场网络资源搜索
由观众提出有待查询的知识点,现场搜索。
(二)虚拟的世界中,我不辨南北西东——认清网络的负面性
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是我不想走,实在是欲罢不能——对沉迷网络游戏的讨论。
2、还我明亮的眼睛,还我健康的体魄——对损害身体健康的讨论。
3、虚拟世界中,我是谁,你又是谁?——对网恋,网上散布谣言,网络购物骗买骗卖现象的讨论,实质是对网络道德、责任的讨论。
在观众讨论的同时,用多媒体将观众搜集的视听信息播放在大屏幕上。所有讨论内容由主持人进行分类整理,并将之概括在演示黑板
(三)谁之过,网络还是我?——网络的利弊讨论
主持人:网络到底带来了些什么?为什么有人凭借着它走向成功、走向辉煌,也有人因之而走向堕落、走向毁灭?由此引发对网络本质的讨论。由主持人对讨论走向进行把握,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由一位计算机录入速度较快的同学,将讨论结果录入机器,并用大屏幕展示出来。
讨论结果集中为:
1、网络本善良:网络是一种媒介、一种手段、一种工具、是为我们架起的一座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本身无所谓对错。
2、虚拟的世界中,我们仍旧是现实的:网络虽然是一个与现实生活截然不同的虚拟世界,但仍离不开现实的道德与规范。
3、网络面前,人人平等:网络为每个人提供了相等的资源,从中获益还是受害,全靠自己把握。
(四)将网络规则进行到底——维护网络秩序讨论
网络秩序,从我做起;网络秩序,人人有责。面对网络,应该做到:
1、提高自身素质,抵制网络诱惑;
2、发现不良信息,通知朋友共同抵制,并报告有关部门。
五、班主任讲话
通过同学们的交流反映,看来网络值得关注问题还真不少网络已深入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它到底会成为汩汩长流的智慧泉源,抑或是上天“赐予”人类的“潘多拉盒子”,却是因人而异的。因此同学们要正确认识网络,自觉抵御诱惑。而且我们学校也规定在校生周一至周五严禁上网,请同学们自觉遵守。
六、活动结束
篇9:网络班会教案
教学目的:
互联网的建设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初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但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不利的一面。应通过有效引导,使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获取更多的知识,同时避免陷入“误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顺利完成中学学业,以崭新姿态把握自己,迎接马上临近的初考。
教学过程: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的时代,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都离不开网络。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快捷、便当的互联网便为大家了解、认识、探索外面的世界提供了一条捷径。不容忽视的是,当前许多同学却沉溺于“网吧”不能自拔,把大量的时间用于上网聊天、游戏和交、友等,给自己、家庭、学校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这节班会课我们来走进网络、讨论网络、正视网络。
一、上网情况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上网情况
1、你是否有上网
A、有上网B、没有上网
2、上网的时间()
A、经常B、一周一次C、一月一次D、偶尔有
3、上网的目的
A、看热点新闻B、上聊天室聊天C、玩游戏D、查找学习资料
4、(1)上网入聊天室()
A、有B、没有
(2)入聊天室占上网时间的比例()
A、全部B、3/4C、1/2D、1/3以下
(3)入聊天室的目的
A、交朋友B、学习C、倾诉D、渲泄
5、(1)上网玩游戏()
A、有B、没有
(2)玩游戏的时间占用电脑时间的比例()
A、全部B、大部分C、小部分D、没有
(3)玩游戏的目的()
A、娱乐B、锻炼手脑C、赌博D、竞赛
(4)认为玩电脑游戏是()
A、增长了知识B、锻炼了手脑C、影响了学习D、影响健康
6、互联网对个人兴趣爱好性格的影响()
A、兴趣更广泛、求知欲更强B、对其它活动的兴趣减少
C、淡化了与人的交往,性格比以前孤独
D、业余时间充实有意义
二、学生阐述对互联网的认识
(对互联网不客观、错误的给予纠正和引导)
三、小品表演和上网心理分析
1、小品表演:
小明对上网入了迷,经常沉迷于玩游戏、聊天交朋友。而其父母认为是孩子学习累了让他放松而不加以引导和制止,结果小明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为了小明的学习能有回升规定小明在没有考上大学之前不准碰电脑。沉溺于电脑的小明出走了,找到网上认识的朋友,而这些朋友却没有收留他,小明彻底绝望了,无路可走的小明只好认错回家。
情景中的小明因为处理网络和学习、娱乐的问题不妥当,与家长发生了争执。本次事件中的“当事人”之一的网络,它在我们的学生的生活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学生发言)
2、上网心理分析
(1)挑战好奇——网上游戏:网上游戏的设计完全抓住了中学生的好奇、好胜及征服欲望等心理特点,使自控能力差的学生迷恋于其中。
(2)寻找友情——网上交友:通过网上聊天交友,可以了解异性内心的感情世界,感受到异性的体贴和理解,同时释放、缓解自身的情感压抑。这整个过程进行地比较秘密,不会招致老师和家长的过问。
(3)倾诉烦恼——网上聊天:由于网上空间的隐蔽性和虚拟性,不必公开自己的真实姓名和地址,不必担心对方会泄露自己的小秘密,思想没有负担,可以进行真实的对话。因此学生有了烦恼不愿向老师和家长诉说,却愿意向自己的知心朋友倾诉。由于怕朋友泄露秘密或不理解,网络就成了中学生的最好选择。
四、总结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中学生上网,虽然能获得一定的知识信息,达到心理某些方面的平衡,但负面影响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首先,要提初对网上“江湖骗子”的警惕;其次,要当心网上“黄色垃圾”的腐蚀;最后,如果沉溺于虚幻的网络世界,长此以往,除影响正常的学习外,还使用权自身惰于或疏于与他人进行交往,容易形成孤僻、内向、不合群等心理障碍,不利于中学生心理健康和成长。关于网络与学习的话题是永无止境的,本节班会课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对网络的认识,更多的是思考。
篇10:《故乡》网络教案
《故乡》网络教案
一.教学目的
1.认识《故乡》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
2.学习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肖像描写的技巧。
3.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深情。
4.体会作者在小说末尾寄予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二.课时
四课时
三.教学重点
同上一
四.教学方法
1.传统讲读法。
2.网络资源辅助法。
3.计算机媒体实用操作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之一
(一)导课问题设计
1.笔名叫鲁迅的人,原名是什么?名叫周树人的人,他的笔名是什么?
2.请给鲁迅先生的身份一个合理的定位?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面旗帜。
3.《故乡》这篇小说自发表以来,将近八十年,一直被选进各种各样的语文课本里,成为语文课里的一篇重要的文章。从小学生到中学生,到大学生,从中国到外国,人们都把它当成一部经典来阅读。尤其是日本,对这篇小说的更是十分重视。原因是什么,是它深刻的思想和和高超的写作手法。这些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此文。
(二)小说写的是什么故事?
故乡二十多年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故事。
具体讲有以下六个方面的故事:
二十多年前的故事:
1.二十多年前“我”家的故事。
2.二十多年前“我”的朋友闰土的故事。
3.二十多年前豆腐西施杨二嫂的故事。
二十多年后的故事:
4.二十多年后“我”家的故事。
5.二十多年后“我”的朋友闰土的故事。
6.二十多年后豆腐西施杨二嫂的故事。
同学围绕这六个故事,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描写,等候回答问题。
(三)回答问题
1.二十多年前“我”家的故事。
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
这时候,…………
全体诵读。体悟与点拨
2.二十多年前“我”的朋友闰土的故事。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全体诵读。体悟与点拨。
3.二十多年前豆腐西施杨二嫂的故事。
哦,我记得了。…………
所有这些都是二十多年前的故事。从这些故事里我们都能读出什么信息来?
原来至少那时的社会还是比较令人过得去的。故乡好,故乡的人也不赖。
第二课时整体感知之二
今天我们来看二十多年后的故事:
7.二十多年后“我”家的故事。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
…………
8.二十多年后“我”的朋友闰土的故事。
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我应声说:
“这好极!他,——怎样?……”
“他?……他景况也很不如意……”
9.二十多年后豆腐西施杨二嫂的故事。
“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我愕然了。
“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
我愈加愕然了。
…………
二十年前的故乡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应当变得更好,然而却不然。是什么原因?请找出原文回答。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第三课时课外延伸阅读
(一)网络信息的获取与学习。
网上语文课堂:《故乡》专集
1.打开网上语文课堂
2.查找《故乡》专题
3.进行阅读
4.进行思考:小说的技巧何在?价值何在?
对比。加深印象。
(另见局域网:网上邻居。)
5.练习解答。
(二)小结
小说写得好的原因是什么?
开放性回答。
1.有深刻的思想内容。
2.高超的艺术技巧———对比方法的运用。
第四课时媒体操作
(一)问题设计
上一节课已经把《故乡》的有关艺术技巧进行了分析。这节课请用Word把这篇小说改编成一篇普通的叙事文章。
(二)操作过程指导
1.打开网上邻居——教师频道——语文——金传富——共享区——《故乡》语言训练专用表(表1、表2)。
2.选中,复制。
3.粘贴到一个新的Word里。
4.存盘到D区。
5.打开网上邻居——教师频道——语文——金传富——共享区——《故乡》原文
(网上语文课堂《故乡专题》)
6.选中,复制。
7.粘贴到表格的后面
8.按表格要求剪接填空。
9.在适当的段落中间补上适当的连接词,使它们成为一篇新的《故乡》。
10.把两篇《故乡》进行对比。
11.同学诵读。
12.得出结论:
适当地运用对比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13.练习处理略。
篇11:网络安全教育教案
背景:
1、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创造了精彩的娱乐时空。成为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增强了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但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其中一些不良内容也极易对学生造成伤害。主要表现在:许多孩子上网浏览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沉迷于内容低级、庸俗的网上聊天和网络游戏等。网络“无时差、零距离”的特点使得不良内容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扩散,网络不良内容甚至还会造成学生生理上的伤害。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尤为紧迫。
2、据佛山日报3月8日报导:在顺德某小学,课间嬉戏时,因为模仿网络游戏,一小学生刺死同班好友。
班会目的:让同学们清楚地认识到网络上存在的各种不安全的隐患,学会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保护自己的利益;理智地对待各种诱惑,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尤其注意不能沉迷网络游戏,用血淋淋的事实敲响警钟。
整体流程:
1、对网络中遇到的问题,大家发表见解。
2、看案例和资料,谈感受。
3、班主任进行总结。
详尽流程:
甲、乙合:各位同学大家好!这节班会课的主题是《网络安全教育》。
主持人甲:相信同学们对网络都比较了解,但对于网络安全问题又有多少认识呢?不如我们先听李钊提几个有关网络安全的问题吧!
1、畅所欲言
主持人乙:下面的问题都是同学们在上网的过程中遇到的,你们是如何处理,又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
(1)你上网有节制吗?时间是怎么安排的?一般是做什么事情?
(2)你有没有保护好自己的上网密码,个人资料?
(3)你会不会把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学校名称或者电话号码、照片等,提供到聊天室或公共讨论区?
(4)你会接收不认识的人发过来的文件等资料吗?为什么?
(5)对于暗示、挑衅、威胁等不良信息,你会如何处理?
(6)对发布不良信息的网站、不健康的聊天室以及不健康的页面,你会采取怎样的态度?
(7)有人以赠送钱物或见面等为理由,提出赴约或登门拜访时,你会怎样做?
主持人甲:看来同学们对网络安全的认识是比较全面的,都能理智的控制自己不受不良
思想的侵蚀。
据称,目前中国网络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其一、国内外敌对势力在互联网上刊载大量反动性、煽动性、暴力和低级庸俗的内容。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其二、很多犯罪分子利用网站、网吧提供的平台,针对未成年人自控力较弱的特点,利用上网聊天的机会寻找目标实施诈骗、抢劫等犯罪活动,给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直接造成威胁。
(8)你曾经去过网吧上网吗?甚至是玩游戏?
(9)你玩网络游戏吗?是哪一类型的?会模仿游戏里面的语言和动作吗?身边的同学又有没有模仿甚至经常谈论?
(10)如果你的身边有沉迷网络游戏的同学或亲戚朋友,你能说说他们的表现吗?
主持人甲:沉迷网络甚至网络游戏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和心理健康,还可能会让我们走进一个歧途。模仿游戏中的语言或动作,造成惨剧。
2、看案例和资料,谈感受
主持人甲:3月7日,顺德容桂一所小学的学生在课间嬉戏时模仿网络游戏中的场景进行打斗。同班好友小彭和小龚各自饰演一款当下流行的网络游戏中的敌对角色,“战斗”进行中,小龚不慎用弹簧刀刺死了小彭。
同学自由发表看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惨剧,你从中想到什么?你会怎样要求自己?
主持人乙:这起惨剧的发生,当然不是偶然的。它的背后,是数量庞大的青少年网络游戏大军。根据最新统计的结果,目前中国约有万网游少年中,其中的260万人是网游成瘾者。此前,上海市青少年网络成瘾调查结果显示,该市青少年网络成瘾总发生率为14.2%。“网络成瘾”已成为导致这批青少年家庭矛盾加剧和参与违法犯罪的诱因。
网络成瘾症:可造成人体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病、紧张性头疼、焦虑、忧郁等,甚至可导致死亡。
3、班主任总结
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创造了精彩的娱乐时空。成为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增强了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但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其中一些不良内容也极易对学生造成伤害,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这节班会课,我们通过从上网的时间安排,到在网上选择性地浏览信息,对虚拟网络中各种情况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最后到对网络游戏的正确认识做了交流和讨论,目的就是让同学们清楚地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学会理智的对待各种诱惑,从而更好的利用网络促进我们学习的进步。
班会结束!
篇12:网络安全教育教案
一、教学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网络越来越普遍。在大学校园里上网已经成为一个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必要的组成部分,几乎每个人天天都上网。但是,我们的大学生上网都干些什么呢?我们在网络上应该做哪些有意义的事?如何遵守网络道德呢?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很多同学应该考虑的问题,由此,班委会决定对本班同学进行一次主题班会来合理引导网络观。如何引导我们大学生正确上网已成为当前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主题:
“遵守网络道德,争做文明学生”
三、教学目的:
1、使学生明白沉溺网络的危害性,让学生通过参与,从思想上彻底认识到远离网络游戏和不健康网站等不良内容的必要性。
2、使学生认识到,作为一名合格大学生,处在当今的网络时代,我们应该利用网络资源,促进我们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3、使学生注意到我们应该如何遵守网络道德,做文明上网的现代人。
四、教学形式:
主题班会
五、教学地点:
教学楼302班级:BIM2
六、教学时间:
20xx年3月2号
七、教学过程:
1、由本班同学做的课件PPT展示
2、由本班的姚良朱俊郝晶晶等几位同学进行演讲发言
3、总结教学成果
八、教学内容
在课件展示中大家总结了我们大学生上网应该干那些事情,比如:
①聊天、娱乐,放松自己的心情;
②浏览网页,查看新闻信息,了解社会国家动态;
③查询资料,搜集有助于自己的学习资料;
④联系,方便自己与自己想要联系的人联系等等。
也罗列了我们大学生上网经常出现的一些坏习惯,例如:沉迷于网络游戏,浪费金钱和时间;浏览不健康网站和有其他不良信息网站等等同时,他们还提到文明上网的特征:
1、上网要限制时间,包括每天上网时长不宜超过三个小时,限制上网时间,非节假日就不要老是去上网了,节假日每天上网不超过3小时,可以请人监督,定时检查。
2、浏览的网页资源要丰富,内容也要健康。也可以自己转移注意力,参加一些课外教学,培养一些健康的兴趣爱好。
3、有效监督其他同学上不适当行为。
课件中还展示了文明上网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班会中,同学们结合自己使用网络的体会纷纷发表对使用网络的意义和如何文明上网等方面问题的见解。通过班会上的演讲比赛,同学们认清了网络的利与弊,认识到大学生要节制上网,有目的、有选择的浏览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吸收学习有益信息,同时要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最后,同学们表示今后要多加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提高网络修养,做合格、文明、健康的上网者。
就网络对大学生的利弊展开了讨论。有人认为,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在家就可做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网上购物、炒股、游戏等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另一部分人则认为,网络也会带来一些弊端。
针对网络给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同学们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加强自我监督,不浏览不良信息;
二,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
三,不沉迷以网络游戏。
最后,全体同学向大家呼吁:网络需要文明与健康,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献网络一片蓝天。
篇13:网络和音乐教案
网络和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聆听和感受三种不同风格的演唱方法,能通过听来区分清楚三种唱法;
2.通过欣赏不同唱法的歌曲,使学生爱唱、敢唱、能唱;
3.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唱法,欣赏和学唱,参与和表现歌曲。
【教学设备】
1.电子琴或者钢琴;
2.多媒体网络教室及相关网页。
【教学难点】学生能较清晰地辨析三种不同的唱法;要理解不同的发声方法会形成不同唱法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热身练唱。
1.演示自制动画《唱歌有益长寿——广西巴马文化调查》。
2.结合观感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为什么唱山歌能有助于长寿?
3.教师利势引导,“既然唱歌使人健康长寿,我们不防就从现在做起,经常唱唱歌,愉悦身心,争取做个长寿人。现在一起唱首歌好不好?”教师伴奏,学生集体演唱最近学习的歌曲(热身)。
二、视听歌曲片断,判别三种不同唱法。
1.播放歌曲片断。
a.播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国大舞台》、《大中国》片断。要求听清歌词。
b.初步体会三首歌曲运用的不同唱法。
2.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师生交流讨论。教师:我们大家知道这三首歌曲运用了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三种不同的唱法,也以自己的理解表达了一些看法,但对它们的区别与特点好像没能说得很清楚。我们可以请网络这位知识渊博的“老师”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难题,下面我们通过上网来查找相关资料。
a.学生上网了解理论知识,教师巡视学生情况。
b.讨论民族唱法的特点有哪些?
c.网上有哪些关于美声唱法的相关信息?(学生发言)你能试一下吗?学生个别或者集体试唱美声唱法的歌曲《送别》,教师伴奏。
d.教师运用美声唱法范唱《乡音乡情》,感染学生。
e.你了解通俗唱法吗?(学生发言)你知道哪些运用通俗唱法演唱的歌曲?想不想唱一唱呢?(即兴演唱通俗唱法的歌曲)。
f.个别或者集体演唱学生感兴趣的`通俗歌曲,体会通俗唱法的特点。
3.视听与区分。教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和我们的了解,我们知道了三种唱法的特点以及不同的风格,那么我的网站上有许多歌曲可以视听,大家可以上网视听,看你能不能区分他们运用的是哪种唱法。
a.学生视听。b.请学生说说视听了哪些歌曲,各自运用了哪些唱法?
4.讨论交流。教师:我们基本上可以区分唱法了,不过,三种不同的唱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呢?请发表自己的见解。
a.你最喜欢哪种演唱方法?为什么?
b.网络投票,大屏幕演示投票结果。c.小结投票结果。希望课后学生们能大胆尝试不同唱法,体会不同唱法独有的风格。
三、知识延伸,提出思考。
a.播放民歌《辣妹子》,请学生说出这首歌的演唱者是谁?有哪些代表作品?
b.教师分析歌唱演员的演唱风格和特点。要求学生思考歌唱演员的这种风格和特点是否是不能改变的,并说出理由。
c.提供关键字“宋祖英”、“美声”,让学生上网查阅相关信息。
d.教师提出,一位民歌演唱家为什么也能适应演唱美声唱法的歌剧歌曲。
e.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歌手的演唱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通过努力,掌握了不同的演唱技巧,就能够演唱其他风格歌曲的道理。
f.全课小结:本课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不同唱法的音乐知识,开始时我们还说了唱歌可以延长寿命,为什么唱歌能延长寿命?说到底是因为唱歌能使人快乐,人始终保持快乐、乐观的情绪,心情愉快,就会身体健康,也就长寿了,所以希望同学们要爱唱歌、经常唱歌。
点评
一、《聊聊歌唱》课上网络用得好,保障了“聊”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了“聊”的自由度、提高了“聊”的效度和质量。
课内四次用网络,次次有新意,对课的深入给予了技术上的支持。首次是在学生对三种不同发声方法有了感性认识,但苦于缺乏音乐“专用词汇”之际,网络起到了“拐杖”作用,帮学生理性了解了不同发声的特点和差异,提高了学生以后听歌的“品位”;第二次用网是在“视听”阶段,满足了不同欣赏爱好学生的视听需要;再度上网,出现在“网络投票”,学生们在真实表达自己的“心声”,教师则能从这种真实中掌握每位学生在声乐方面的审美取向,这对教师今后教学的把握,意义不可谓不大;最后一次上网,显现的教学作用是知识拓展,潜在的作用是教会了学生一种知识获取的重要方法。
二、本课教学任务完成在课内,课的教育意义延伸于课外。
教育学生利用唱歌,为自身生活营造快乐,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通过列举“经过努力,原来专长唱民歌的演员可以唱好美声”的事实,告知学生事物是在变化的。这里充满着辩证法。
篇14:信息技术网络教案
设计
一、新课导入:
通过对前面六章的知识的回忆,让同学们思考学习信息技术的最终目的什么(为学习、工作、生活服务),接着从社会最近发生的网络案件(网友见面、虚拟财产被窃等)引入网络安全,引入网络道德,引入“做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的主题。
二、教学内容:
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学习任务单下传给每位同学。
1、设问:什么是信息素养?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了解所涉及的方面。
2、设问:假如现在让你写一篇关于信息素养的文章,你打算如何写?
学生活动:集体思考并且举手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的想法向信息素养概念靠拢。
3、信息素养的具体内涵及内容的总结介绍
教师活动:通过前面创设的问题、学生的回答,来分析介绍信息素养的具体内涵及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信息素养。
4、网络的积极影响及产生的问题。
教师活动:首先肯定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各种积极的、重要的影响。然后,引出课题:网络也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提供学生必要的搜索引擎及关键字,
学生活动:上网搜索最新的关于网络的负面影响的事件。然后举手给全班同学以新闻的形式做出报告。
5、设问:既然网络产生了各种负面的影响,团中央为此制定了一个《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大家知道它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吗?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了解《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内容,并且对自己的日常上网行为进行反省
(1)设问:去过网吧的同学有多少?一般去一次是多长时间?在网吧里一般都做什么?平均一周去几次?
活动:民意调查,从而阐明“拒绝泡网吧,珍惜生命”。
(2)设问:在网络上,聊过天吗?泡论坛吗?玩过最近流行的网络游戏吗?在这些方面上,你投资了多少,收获了多少?
活动:民意调查,从而阐明“擦亮慧眼,分清虚实世界”。
(3)利用搜索引擎及部分相关资料,举实例,如网页木马、恶意代码、网络虚拟财产案、重要机构机密资料被窃等。
活动:让学生自己总结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号召学生“刻苦钻研网络技术,维护网络安全”,争做网络小卫士。
(4)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注意保护个人的相关资料,如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生日、亲属关系、银行账号等相关内容。
活动:假如泄露了个人相关资料,会引起什么样的恶性后果?(让学生自己自己总结)从而阐明“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守护个人资料”。
通过(1)至(4),从而对学生提出要求。
6、制定网络课程学习守则。
教师活动:在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下,信息课程日渐成为以后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所以倡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制定一个网络课程学习守则,并对学生制定的守则进行评价。
学生活动:根据《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从“课程学习”、“交流讨论”“联系反馈”等方面讨论总结出学生自己的学习守则,并且努力自觉的遵守守则。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信息素养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应该督促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遵守网络规范和网络道德,努力做一个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四、作业
让学生课下思考“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娱乐中使用了那些信息技术?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抄写《青少年网络公约》及课上制定的网络课程守则,制定一个表,时时提醒自己,遵守网络规范和网络道德。
课后反思(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和执行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
“信息素养与网络道德”学习任务单
一、假设让你写一篇关于信息素养的文章,你会怎样来完成学习任务?
二、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具体内容是什么?
三、查找资料回答现今存在的一些比较突出的网络问题。
四、《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内容是什么?
大家认真学习《全国青少年风络文明公约》,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且分组讨论实际问题及个别事例。
拒绝泡网吧,珍惜生命健康。
擦亮慧眼,分清虚实世界。
刻苦钻研网络技术,维护网络安全。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守护个人资料。
五、分组讨论并且制定网络课程学习守则。
六、思考我们学习了这节课后,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培养自己的信息素养,遵守网络规范网络道德,做一个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篇15:信息技术网络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会浏览站,会查找信息。
能力目标: 能从大量信息中找到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能按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自主合作学习。
情感目标: 通过竞赛的形式使学生体会到运用新知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正确进入少年站。
教学难点:
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入
(给学生介绍):第一个应用Internet类似技术的试验络用了四台计算机,建立于1969年。该时间是拉链发明后的56年;汽车停放计时器出现后的37 年;也是第一台IBM个人计算机诞生后的。
Internet不仅是一个计算机络,而且也是一个庞大的、实用的、可享受的信息源。世界各地上百万的人可以用Internet通信和共享信息源。可以送出或接受电子邮件通信;可以与别人建立联系并互相索取信息;可以在上发布公告,宣传你的信息;可以参加各种专题小组讨论;可以享用大量的信息源和软件资源。
在使用Internet时,你就像开始了一次大的探险活动。你即将进入一个由不同国家和文化组成的世界,受到极有礼貌的接待,这是一个乐于互相合作的人们组成的世界,大家来此共享丰富的资源。
Internet是第一个全球论坛,第一个全球性图书馆。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加入进来,Internet永远向你敞开大门,不管你是什么人,总是受欢迎的,无论你是否穿了不适合的衣服,是有色人种,或者宗教信仰不同,甚至并不富有,Internet永远不会拒绝你。
使用Internet就是坐在计算机屏幕前获取信息,你可以在办公室、学校或是家里通过任何一种计算机来进行。 你可以得到信件,答复需要回答的信件,或者发送一封信给你在另一个城市的朋友。
你可以读一些世界范围内各种专题研讨团体的文章,其中可能有来自一个幽默小组的笑话,或许可帮你准备周末正餐的食谱,也许你正在参加有关星球旅行、哲学、文学或航空等话题的讨论。 离开讨论后,你可轻松一下,读一本电子杂志或在另一个国家的计算机上查找信息。
二、介绍新知
老师:如此大的信息海洋,几乎无所不包,我们也一定能从中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信息。
那老师想知道同学们此时此刻最想在上了解到什么信息呢?
:哦!有些同学想从上找到帮助我们学习语文数学等学科的资料,有些同学想了解到一些关于英语学习方法的信息,还有些同学想找到一些适合小学生玩的游戏。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用因特帮助我们的技巧了,那我们就带着我们的愿望到上去冲浪吧!
(让学生自由上查找自己想要的信息)
老师:看来许多同学在找自己需要的信息时遇到了困难,面对如此多的页,他无从下手,不知道该选哪一个,要是有专门为我们小学生服务的站那该有多好!别着急,让我们看看书上给我们了什么信息,大家翻开书104页,浏览少年站。
学生:太好了,书上给我们了许多儿童站。
(请学生说出这些站名,老师板书)
三、探索新知
老师:既然我们有了这么好的站,那我们就一看这些站吧!
每个站上都了许多信息,但那些对我们最有用呢?
现在我们就来分小组研究一下每个站都有什么好的信息!
(回顾通过输入地址浏览页的方法,分小组,让一个组研究一个站,进行归纳)
学生:101远程教小学频道是我们的同步课堂,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各门学科。
下一代中的英语也疯狂栏目可以让我们在娱乐中学习英语。
少年雏鹰上有许多益智游戏,可以丰富我们学习生活。
(归类板书)
四、自我实践、互相交流
老师:现在通过大家对信息的处理归类,我们都明白了这几个站的主要信息是什么,现在大家就自己进到这些站中找寻自己需要的信息。
也许你可以从这些站中找到许多更好的信息,那你就和别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吧!(要求学生适当的将获得的信息记录下来)
老师:通过观察,老师发现许多同学已经在这些站上,找到了自己需要的信息,现在就请这些同学介绍一下他的发现吧!
(请一两个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五、提出希望
老师:在学习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现在有了络。就可以向友或老师请教,在上有专门各种学习资料、疑难解答等等。除了学习,还可以在上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老师:当然,为小朋友服务的儿童站不只这几个,还会有更多更好的,只要你们能掌握积累更多的络知识,你就能在上有更多的发现。不过,知识是靠积累的,不仅要多学上的知识,更应养成将我们在上获得的知识进行合理分类的好习惯,这样我们才能完整的发挥络的作用。
篇16:信息技术网络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在SOGUO上搜索歌曲和歌星。
2、体验网络音乐的乐趣,发展个人喜好。
重点:登录SOGUO,搜索歌曲。
学习方法重点:自学,评价
分层点:网站上其他功能:欣赏MTV,浏览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导入:
教师播放一首小朋友喜爱的歌曲
2、揭示课题:
好听的歌,总是能让我们感到快乐和舒心,那如何能不用买碟不用出门就能欣赏到好听的歌呢?今天我们就来开一场生动的网络音乐会吧。(板书:课题)
三、运用旧知,自主学习,了解网上搜索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依照教师发的小指导中显示的要求进行学习。
1)进入网站。
2)在顶部“SoGua搜索:”对话框里输入关键词,然后点击“go”按纽。
3)我们可以点击“试听”开始欣赏音乐了。
4)你认为网上直接听音乐会给你带来什么好处。
2、教师巡视,解决个别同学的问题。
4、小组之间进行交流:由各小组派代表介绍他们搜索方法,并交流体会。
四、任务驱动,协作学习
1、讨论:我们除了搜索歌名可以找到歌曲,还能通过什么来找寻歌曲?
2、同学讨论
3、集体交流。
还可以通过歌手的名字来找寻歌曲。
4、讨论:怎么通过歌手名字来找寻歌曲呢?
同学讨论方法。
5、集体交流。
点击首页上部的“歌手”,链接到歌手名单页面。通过歌手姓名的拼音排序,找到歌手的姓名,点击姓名上的链接。
6、问:如何将所有的音乐一起播放?
7、自主探索,找到“批量试听”功能。
8、同学实践。
五、课后评价
1、小组评议完成书中P51“我们的收获”。
2、同学反馈,教师总结。
六、课后延趣
1、问:同学们?除了SOGUA,还有其他网站可以进行音乐搜索和试听的吗?
2、问:网络除了能找寻我们喜爱的歌曲外,还能找寻些什么呢?
篇17:信息技术网络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武汉公交网和使用工具进行浏览、单位信息查询、乘车方案查询等
2、学会登录武汉三维地图网,用三维地图检查位置。
3、体验数学地图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提高借助网络解决出行问题的能力。
重点:
学会武汉公交网和使用工具进行浏览、单位信息查询、乘车方案查询
学习方法重点:
自学,评价
分层点:
数学地图的其他功能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环境:
计算机室、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
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搜索网站有哪些呢?
2、提问:你们知道网络地图搜索吗?有知道网址的同学吗?
3、可以上来示范一下吗?同学示范。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网络地图的搜索功能。网络地图任我行(板书)
师示范进入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网络地图的搜索功能找自身的学校
1、网络地图最大的不同,在于它能够进行方便的 搜索(板书)。
2、请同学们打开网络地图,试着用搜索的方法在地图上找到我们的'学校?
3、同学动手尝试。
4、点生上台演示。
5、师点评。
6、既然网络地图能够搜索到我们的学校,大家想不想在地图上找到自身的家呢?
7、刚才老师发现有一位同学遇到了困难,我们一起来看看,请生上台示范解决。
探究二:网络地图的公交换乘功能
1、谈话: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有坐公交车出行的经历。但往往因为不清楚其中的公交路线,而感到很多的不便,其实我们刚刚学会的网络地图就可以协助我们解决这些不便。
网络地图除了可以进行地点查找,还具有公交换乘功能。公交换乘(板书)
2、现在请同学们试着用公交换乘的方法找从学校到黄鹤楼如何乘坐公交车。
3、同学操作。
4、点生上台演示。
5、那么还有没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呢?点生上台示范。
三、方案设计:
同学们,武汉的风景名胜有很多,现在学校正在征集“一日游”方案,方案规定从学校动身,一天之内游览武汉的两个景点,最后回到学校,交通工具是公交车。要求是1、路程要短;2、费用要合理。老师想问一下同学,能不能够用我们刚才学过的知识设计这个“一日游”方案呢?
现在老师请每位同学设计一个“一日游”方案,看谁的方案最合理。
四、评价总结:
1、同学作品展示(评选最合理的设计单)。
2、总结:网络地图为我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希望同学们能够把我们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到生活中去,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网络改变生活。
篇18:信息技术网络教案
课题
第二单元络技术应用初步第一课:生活中的信息络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人类的信息络和络的构成要素;了解因特的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掌握基本的因特应用技能。
情感目标体验因特给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巨大变革,增强信息利用和创新意识。建立负责任地使用因特的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信息络的含义与络构成要素
教学准备连接外,调试凌波电子教室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激发兴趣
学习阅读与思考,初步通过状棋盘感知“络”的含义
二、自主探究 交流分享
自学课本P26—28
探究
(一)生活中的信息络
邮政络
电话络
广播电视络
计算机络
(二)络的组成要素
节点
线路和设备
协议
资源
(三)络的类型
1、按结构分
2、按覆盖的地域分
三、合作学习释疑解难
1、你认为计算机络能完全取代其他信息络吗?
2、如果整个校园电脑都无法上了,考虑一下是络哪个地方出现了问题。
四、实践创作 展示
1、在书写信封时,中文书写格式和英文书写格式有什么不同?
2、探索校园的信息系统。
梳理 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掌握了哪些本领?
篇19:数据电文的证据属性与网络公证探析
数据电文的证据属性与网络公证探析
【内容提要】数据电文证据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对于这种无形的数字证据,必须深入研究其内在的证据性质。针对其证据数字载体的脆弱性,引入公证行为,使数据电文证据的证明力有充分保障。网上公证中心的建立,则使数据电文证据的公证有了系统保障。【摘 要 题】问题研讨
【关 键 词】数据电文/证据/网络公证
信息社会的到来,使得数据电文作为电子证据的出现成为必然。但从其出现的时间看,数据电文作为电文证据并不是一种新的证据方式,在EDI(电子数据交换)及电子资金划拨方式中,都可见到数据电文证据的影子。商业贸易中的EDI方式,从20世纪60年代出现,到现在已有三四十年的历史。EDI方式、电子资金划拨方式应用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贸易单证信息电子化、货币信息电子化”,这就为在传统贸易中作为证据的各种单证、支付指令,在转化为电子单证或电子支付指令后,怎样更有效地作为证据出现,提出了新的问题。如果说,这些问题在EDI或电子资金划拨等专用网络体系中尚容易解决的话(双方当事人可事先协议),那么,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因特网的普及,基于互联网基础的电子商务的深入开展,数据电文证据作为有效的法律证据被当事人充分接纳,目前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数据电文的证据性质
1.数据电文证据的概念
依据联合国制定的《电子商务示范法》第2条规定,数据电文是指以电子手段、光学手段或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存储的信息,这些手段包括但不限于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邮件、电报、电传或传真。
从该定义出发,可以得出数据电文的性质:①数据电文是一种信息,该信息可能包含各种各样的内容。既可以是单证,也可是合同要约,还可以是支付命令等不同内容的信息。②数据电文是以电子、光学及类似手段产生、发送或储存的。从实际运行中看,产生、发送或存储信息的设备,主要是各类电脑信息设备。所以,数据电文信息换一个角度讲就是主要由电脑产生、发送或储存的信息。
数据电文作为电脑等信息设备产生、发送、储存的信息,在作为诉讼证据存在时,首先必须面对的是该数据电文作为证据的可采纳性。例如在EDI系统中,针对EDI数据电文证据的可采纳性,一般通过当事人的合同约定,采取放弃诉权的方式来解决。如《美国律师协会协议》针对某些合同需要以书面形式作为证据的法律要求,明确规定EDI文件,如果在任何诉讼、仲裁、调解或行政诉讼中被用作证据,则各当事方应如同对出自书面文件形式保存的其他商业记录一样,以同等程序、同等条件予以接受。各当事方不得以“传闻规则”或“最佳证据规则”,以该“文件”不是出自书面形式或书面形式保存而对该文件的可接受性提出异议。[1]联合国《电子商务示范法》第9条规定:“在任何法律诉讼中,证据规则的适用在任何方面均不得以下述任何理由否定一项数据电文作为证据的可接受性:A.仅仅以它是一项数据电文为由。B.如果它是举证人按合理预期所能得到的最佳证据,以它不是原件为由。”
2.数据电文证据的性质
依据我国《诉讼法》关于证据的规定,我国的证据依列举形式共分为七类: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从分类的立项看,我国的证据类别并不包括数据电文,但是否数据电文就不是一种合法证据呢?若其是一种合法证据,依我国的证据分类,又该归入哪一项呢?
数据电文的产生、发送、储存过程,都离不开电脑等相关信息设备。直观地讲,电脑中的数据电文一般是在电脑显示屏上被感知的。从这点上看,数据电文显示出极强的视听资料证据性质。另外,由于电脑的输入输出设备多种多样,输出的显示设备不仅包括显示器,还有幻灯机、投影仪等。输出的存贮设备则有磁带、CD-ROM、缩微胶片等,而这些设备在证据类别中一般也是归入视听资料一类。若以显示或存储的输出设备标准划分,则数据电文无疑应该归入视听资料证据。所以有的学者在论及视听资料证据的概念时,依此标准,把计算机储存的信息当然地归入了视听资料证据一类。[2]实际上,若从数据电文的输出角度划分数据信息属于哪一类证据,则往往导致同一数据电文分属不同证据形态的尴尬局面。如一数据电文,打印出来有书证特征,输出到磁带上,有视听资料证据特征,储存在磁盘中还有物证特征,这些都无疑对证据的采纳带来不利影响。数据电文从其性质上应归入何类呢?西方证据理论以来源和表现形式为标准,并结合证据运用的规则,认为计算机证据为文书证据。其依据是:①以打印或显示等方式输出的结果是计算机信息处理过程的最终产品,它的特性代表处理的全过程。②在诉讼中,对事实作出判断的是人,而且所依据的必须是可以理解的材料,这些材料以其内容揭示的信息发挥证明作用。[3]
从数据电文证据发挥的作用看,把数据电文划归书证类别无疑更合适一些。书证是指以文字、图形、符号等表示的内容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书面材料。对于书证,不论是用以记载制作的工具,还是制作的方法、表达思想的方式,都宜作扩大解释。如用以记载书证内容的材料,就不应有任何限制,只要是能在上面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并以此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就可以,这些用以记载的材料或物质,可以是纸张,也可以是布匹,可以是金属板块,也可是竹、木或在地面上。[4]在书证概念的外延上,可以把数据电文证据纳入书证范畴内。我国《合同法》第10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第11条则对书面形式作了界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这里的书面形式,也是对数据电文作为书证进行了扩大解释。
《联合国电子商务示范法》第6条规定:如法律要求信息须采用书面形式,则假若一项数据电文所含信息可以调取以备日后查用,即满足了该项要求。这里的“书面”要求,实质是把数据电文证据作为书证对待,以“以备日后查用”的使用功能,等同于书证的使用功能。用两者功能等同形式,使数据电文证据达到了书证的最低要求。所谓“功能等同法”是指:无论是书面文章,还是计算机记录,只要具有纸张文件的功能,就符合现行法律对“书面”的要求。[5]采用“功能等同法”,应将“书面”要求看做是交易形式要求层次中的最低层,只要它对纸面文件提供了明显的可靠性、可追踪性和不可改变性。因此,数据电文以书面形式表达的要求(被称为“起码要求”),不应与诸如“签署书面”、“签署原件”或认证之法律行为等更严格的要求相混淆[6]。
依功能等同法,把数据电文归入书证一类,还带来了另一相关问题,即有关书证的“原件”与“复本”问题。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8条规定:“书证应当提交原件,物证应当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交复制品、照片、副本、节录本。”提交原件的要求,某些情况下可以有效地规避交易当中的风险。如果将“原件”定义为初次附着于媒介上的信息,对于数据电文来讲,就不可能存在“原件”,由于数据电文的复制
具有高保真性,其“复本”与“原件”之间几乎不存在区别,因此任何数据电文的收件人,只能收到其“复本”[7]。联合国《电子商务示范法》第8条规定:“(1)如果法律要求信息须以其原始形式展现或留存,倘若情况如下,则一项数据电文即满足了该项要求:(a)有办法可靠地保证自信息初次以其完成形式生成,作为一项数据电文或充当其他用途之时起,该信息保持了完整性;和(b)如要求将信息展现,可将该信息给察看信息的人。(2)无论本条第(1)款所述要求是否采取一项义务的形式,也无论法律是不是仅仅规定了不以原始形式展现或留存信息的后果,该款均将适用。(3)为本条第(1)款(b)项的目的:(a)评定完整性的标准应当是,除加上背书及在通常传递存储和显示中所发生的任何变动之外,有关信息是否保持完整,未经改变;和(b)应根据生成信息的目的,并参照所有相关情况来评定所要求的可靠性标准。”3.数据电文证据的特征
数据电文作为证据,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特征——数字性和脆弱性。数据电文的产生过程,也是电脑等信息设备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与得出运算结果的过程。在信息的运算处理过程中,所有的信息都是用数字0与1表示的,可以说数据电文的内在本质就是一系列的0、1数字的不同排列与组合,所以数据电文作为证据表现出非常强的数字性。数字性给数据电文证据带来的一个巨大挑战就是其内在的脆弱性。由于数据电文证据在电脑处理过程中可以表现为一系列数字信号,而这些数字被人为修改后,一般而言是看不出有任何改动痕迹的,这也是人们认为数据电文证据可信度不高的原因之一。另外,数据电文的产生依赖于整个电脑网络软、硬件系统。以现有的软、硬件技术水平,还没有完全达到十分安全的程度,而且在某些具体操作环节中会有错误操作的可能,这些都会造成数据电文证据内容的改变,甚至灭失。某些情况下,利用系统网络本身的安全漏洞,也可以篡改数据电文的内容。数字性加上脆弱性,就会造成对数据电文作为证据能力的怀疑,即使被作为证据后,对其内容本身的可信度也会有疑问。
证据之所以成为证据,在于其内在的证明效力,载体是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数据电文作为证据,在于其可以证明某种事实的客观性,以及证明与其他事实之间的关联性。由于数据电文证据内在特质是数字形态的,具有脆弱性,这就为判定数据电文证据内在的客观性、关联性带来了疑问。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实际上,对数据电文证据采用公证的方法,就是甄别其客观性和关联性的有效方法之一,而且公证作用可以在电子商务交易的各个方面得到积极发挥。
二、公证行为与数据电文证据的契合
依照我国《公证暂行条例》第2条规定,公证是国家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证明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以保护公共财产,保护公民身份上、财产上的权利和合法权益。从该法律规定可以看出,公证的核心是证明法律行为及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在法律诉讼及非诉讼行为中,公证书的证明效力是最高的。我国《民国诉讼法》第67条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的证据是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
数据电文证据的数字性、脆弱性,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其作为合法证据的证明力。数据电文证据在认定事实的本身上,其证明力是不言而喻的,且认定事实不容怀疑。当事人对其证明力的怀疑,主要表现在其数据载体上。若公证机关对数据电文所认定的事实进行公证,这实际也是对数据电文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进行的审查并证实,因此该证据可以直接作为认定法律事实的根据,有最高的证明效力。经过公证机关公证后的数据电文证据,由于有公证机关对其证明力的肯定,当事人接受的是其内在证明力,对数据电文载体的疑虑自然也就消失了。
由于数据电文证据某些情况下难以满足书面要求中的“原件”要求,这使得很多要求使用原件的法律行为颇为不便。因为数据电文证据作为满足最低要求的书证,最终从电脑输出的证据形态可以说都是复本,原件仅仅是数据电文本身。虽然《电子商务示范法》第8条对原件与复本做出了功能等同的规定,但对于此方面的问题,若使公证行为契合其中,使原件与复本的法律效力等同,也就不会再有交易中关于此方面的纠纷了。《公证暂行条例》第4条中,明确规定公证机关可以证明文件的副本、节本、译本、影印本与原本相符。依同样道理,若数据电文原始内容经过公证机关公证,两者效力等同,则数据电文的复本原件问题就不会再成为电子商务推行的阻碍之一。
数据电文证据本身的数字性,使之在“涂改、更改”等方面表现出很强的脆弱性,加之网络本身安全漏洞的存在,或者操作不当,都可能使原始的数据电文证据的内容变更,或使整个证据灭失。此种情况,对任何一方当事人而言都是不愿看到的。因此数据电文证据的备份、保全就显得极为重要,证据保全的同时,还必须防止其内容的变更。对于数据电文证据的保全,公证机构也可发挥积极作用。数据电文证据经公证后,一般会在公证机关保留一份经过加密的数据电文复本,此复本效力与原件相同。一旦原始的数据电文证据内容变更或本身灭失,此备份的数据电文就可起到原始证据的作用。
证据保全的作用并不仅仅体现在保全最初的数据电文内容上。现今互联网络中的侵权案件非常多,尤其表现在侵犯知识产权,侵犯公民人身权,侵犯公民隐私权方面。由于互联网网页上的信息是动态更新的,所以,发生网上侵权时的取证就显得非常重要。一旦错失取证时机或取证手段不佳,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就不会再得到有充分证明力的证据了。另外,被侵权的当事人若自行取证,由于证据的脆弱性,又面临着侵权方对证据证明力的怀疑与否认。此种情况下,若由公证机关对网上侵权事件取证,则对侵权证据的保存、证据内在证明力都有充分的法律保障。例如南京市第三公证处就成功地对一起网上侵权案件进行了网上取证。[7]
公证机关对数据电文证据的公证与保全有积极作用,但是公证机关在进行公证或保全证据的程序上,必须做到合法、正当。公证或保全的数据电文证据,必须保证是从正常运行的电脑系统网络中得到的,且该数据电文所在系统安全、可靠。数据电文本身操作正当、有序。只有在公证或保全过程中做到严密有序,并保证电脑系统、网络安全可靠,此时公证或保全的数据电文证据才有充分的说明力、证明力。
三、数据电文证据的系统保障——网络公证系统
公证机关对数据电文证据原件或复本、证据保全、网上取证等进行公证,对其法律证明力有充分的保障,但网上数据电文浩如烟海,单独对数据电文任何一项进行公证活动,时间之长,成本之高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实施公证行为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络本身,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而且网络公证发挥的作用,并不仅仅局限于数据电文证据公证、证据保全等有关证明业务上。公证机关更可以以其作为国家认可的司法行政机关的资格,在互联网上以独立第三人的身份,对网络电子商务交易各方的身份进行核实、认证、公证;对网上双方的交易行为进行认证、公证;对当事人的电子签名进行认证、公证;为网络用户颁发数字证书;为网上支付提供保障……所有这些网上服务,公证机关都可积极参与。就公证本身而言,传统的公证业务范围包含此类相关服务,在网络上提供服务只是改变了服
务环境与服务方式,其本身的公证服务内涵并未改变。所以网络公证既是传统公证服务内容在互联网络上的延伸,也是传统公证与现代网络的契合。在目前的互联网络交易中,正式的公证服务尚不多见,网络中耳熟能详的是“认证”一词。《联合国电子资金划拨的法律指南》关于认证的定义是:“认证就是以有形方式、电子方式或其他方式对信息的认定,使接收者得以确定该信息来自所表明的来源”。严格地说该认证定义属于非正式认证定义,即给票据或信息作记号,以表明来源。正式的认证形式是公证方式。
在电子商务交易中,无论是认证还是公证,其作用可表现在两个方面:对外防止欺诈,对内防止否认。防止欺诈是防范交易当事人以外的人故意入侵而造成风险所必须的;而防止否认,则是针对交易当事人之间,可能产生的误解或抵赖而设置的,以便在电子商务交易当事人之间预防纠纷。[7]
公证机关无论从业务范围,还是从实际需求中,都可以电子商务交易中发挥其公证或认证作用。对数字电文证据及相关业务开展网上公证服务,这首先要在互联网上搭建一个独立第三人的公证业务平台,或称之为认证中心。一般而言,从技术角度考虑,该中心必须是建立在基于PKI体系的认证结构上。[8]PKI即公用密匙结构(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同时,考虑到网络浏览的实际情况,该认证中心应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方式建立在基于认证中心的WWW安全平台上。[9]这样对用户提供网上公证服务更为方便、有效。
由于网上公证是基于认证中心的在线服务,这样对于数据电文证据的证明与保存就可以非常便捷地进行。交易双方的当事人若想将达成协议的内容保存下来,只需将该协议的数据电文加密后传送至网上公证中心,公证中心可将该数据电文加密某些特别数字标记或数字水印,使“原件”的内容不被修改。即使某一方的数据电文被人为修改,由于公证中心已对其进行过公证与保全,这样就可以知道原始的数据电文的真实内容,如此就可保证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交易真实可靠,并防止被一方否认。
就技术上的运作而言,网络公证在网上操作非常快捷。当事人双方确定对数据电文内容予以公证,只需在自己的电脑中下达一些指令,该数据电文内容就会被加密并传送至网络公证中心,网络公证中心对双方的数据核实无误后,加入自己的数字公证,并留存一份,对此数据电文的公证即可完成,省时省力且准确性更高,而且对数据电文进行公证后,其作为有效证据的证明力就会有充分保证,避免了双方当事人对证据问题的争执,这同时也降低了网上交易的风险,达到了保证交易、促进交易的目的。
收稿日期:2002-10-15
【参考文献】
[1] 冯大同.国际贸易中应用数据交换所遇到的法律问题[J].中国法学,1993,(5):101-108.
[2] 张永明.论视听资料证据[J].政法论丛,1997,(3):28-30.
[3] 马秋枫等.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法律问题[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256.
[4] 刘万奇,门广.论书证[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13-16.
[5] 马秋枫等.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法律问题[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217.
[6] 张楚.电子商务法初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21,127,199.
[7] 网上损害名誉权,电子证据可保全[N].扬子晚报,2000-5-19(1).
[8] 陆首群.建立基于PKI的CA体系[N].计算机世界,1999-3-29(C).
[9] 朱峰,黄伟.基于认证中心WWW的安全平台[N].计算机世界,1999-6-2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