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反思设计

关于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精选12篇)大全

时间: kaka003 互汇语录网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精选12篇)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本文共12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篇1: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填空、判断

1、根据迁移的性质分类,迁移有(负迁移)。

2、用饿猫逃出笼箱的著名实验,揭示事物学习现象的心理学家是(桑代克)。

3、道德品质的基础是(道德认识)。

4、定势对迁移的影响有两种:(促进和阻碍)。

5、学习策略教学实现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学科渗透式教学;另一种是学习策略的专门训练)。

6、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7、对于“性质”一词可有两种理解:(一是科学性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科学;另一种理解是指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应用性,是一门基础理论与应用学科)。

8、遗传决定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些先天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过程,与外界影响、教育无关;外界影响和教育即使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作用,至多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不能改变它的本质。

9、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华生和斯金钠等。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观点上,华生否认行为的遗传,强调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从刺激-反应的公式出发,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观点不仅夸大了教育的作用,而且忽视了人类心理发展的内部机制,否定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斯金纳也是环境决定论者。他主张有机体带着先天的机能来到世界,但他首先关注的是环境因素在儿童行为发生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斯金钠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

10、建构主义的发展观主要代表有(皮亚杰等)。

11、社会历史发展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维果斯基)。

12、(朱智贤)的儿童整体发展理论。

13、布鲁纳是认知主义学习观的重要代表人物,认知发现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在内在动机的推动下,学习者主动对新知识加以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认为学习过程可以分为知识的活的、转化和评价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

14、(加涅)被公认为是将行为主义学习观与认知主义学习观相结合的代表。

15、美国心理学家(威特罗克)可以看成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一个代表。

16、美国心理学家杜威认为解决问题一般包括(困惑、诊断、假设等)五个步骤。

17、根据强化的效果可分为(正强化与负强化)。心理学家不提倡运用负强化。

18、依随于是否作出某个反应进行正强化或负强化被称之为(强化训练),它可以分为四种形式:(奖赏训练;取消训练;惩罚训练;回避训练)。

19、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先后提出了七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罗还将七层次需要分为两大类,其四个层次称为(基本需要),后三个层次为(高级需要)。

20、根据阿特金森提出的成就动机理论,规定成就动机强度的因素有三个:(一个追求成就的行为强度,用M来表示;一个认知到的成功可能性,用P来表示;一个满足感,用I来表示)。

21、人在追求成就时有两种倾向,一种是追求成功倾向,一种是回避失败的倾向。据此把人区分为成就动机水平高低不同的两类人,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追求成功的倾向大于回避失败的倾向,成就动机低的人追求成功的倾向小于回避失败的倾向。

22、维纳把成就行为归因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四个有代表性的原因)。

23、皮亚杰概括出一条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总的规律;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是由他律向自律过渡的过程。儿童在五、六岁以前是属于无规则的阶段。儿童在六岁到八、九岁期间处于他律的阶段,八、九岁之后儿童过渡到自律阶段。

24、在道德认识从他律到自律过程中,影响其发展的两个因素是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根据皮亚杰的看法,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使儿童达到自律,使他们认识到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

25、道德认识的形成是(品德形成的第一步)。道德认识的形成表现在三个方面:(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和道德信念的产生)。

26、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从道德教育的角度来看,道德情感有以下几个特征:(两极性;情境性;感染性)。

27、道德行为的形成包括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意志的培养。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必要条件。因此,不仅要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还要帮助他们学会“怎样做”,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单靠行为方式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让学生通过行为方式的不断练习来养成道德行为习惯。为了能在各种困难条件下实现道德行为,必须锻炼道德意志。道德意志的基本过程包括决心、信心、恒心三个阶段。道德行为的训练可采用一些有针对性的方法:角色扮演法、价值观辨析法、榜样引导法、行为强化法。

28、程序教学的真正首创者应归功于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钠。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远离把学习的内容编制成“程序”安装在机器上,学生通过机器上的程序显示进行学习。

29、程序学习的过程是将要学习的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按一定顺序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一一回答,然后学生可以得到反馈信息。

30、教师的一般能力主要表现在认识、情感、意志和个性特点上。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把握教学过程的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组织能力;言语表达能力;教学反思能力)。

31、教师威信的形成,是各种主、客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名词解释

1、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标,主动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

2、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是稳定的道德行为需要与为满足这种需要而掌握的稳定行为方式的统一体。

3、内部归因:是指人把失败归因于能力、性格等自身因素,认为只是自己不能控制行为结果,因而出现个人的无力感。

4、学科渗透式教学:是把学习策略教学与具体学科知识的教学结合起来,这种途径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但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需要教师全员参与。一般来说,较为具体的、使用于某类材料和学习情境的学习策略是用于在第一种教学情境学习。

5、实验法:是指创设并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对其引起的某种心理及行为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根据实验情境的不同,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两种。

6、测验法:是指运用某种测验测量人的某种心理现象,使之数量化并加以研究的方法。

7、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通过被观察者的外部行为表现,从而了解其心理现象的规律和特征的一种研究方法。

8、记忆:是人们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环节。根据记忆的有无目的性,可将记忆分为有益记忆和无意记忆;根据记忆的不同方式可把记忆分为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按照信息在头脑中记载和表示的方式可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

9、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而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或间接的反映,是认识活动的高级阶段,它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中。

10、社会性: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与社会存在相适应的一切特征和典型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11、自我意识:是主体对其自身的认识,是其社会性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方面。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集中体现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12、认知方式:也称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它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13、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

14、观察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或称“榜样”)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15、顿悟:也叫领悟,学习就是一种突然的领悟和理解,领悟是对情境全局的知觉,是对问题情境中实物关系的理解,也就是完形的组织过程。

16、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指示,或者说成是关于“是什么”的指示,它包括事实、规则、发生的事件、个人的态度等。

17、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程序性知识也可以被称之为“技能”。

18、概念学习:就是学习者把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集合在一起并冠以一个名称,把不具有此类属性的事物排除出去。

19、动作技能:又称运动技能,指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照某种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如书写、体操、游泳、舞蹈等。动作技能主要是借助于骨骼、肌肉和相应的神经过程来实现的。

20、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利活动方式,它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智力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它是一种按照客观的、合理的、完善的程序组织起来的认知活动方式,是一种内隐的智力操作,没有明显的外部动作。

21、学习策略:就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的学习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

22、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标,主动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它强调学习者能够积极激励自己拥有与调用适当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

23、学习迁移:是在某一种学科或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对在另一学科或情境中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的获得的影响。简单地说,学习迁移就是指一种学习活动对另一种学习活动的影响。

24、产生式:就是有关条件和行动的规则,简称C---A规则。

25、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

26、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进行学习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或指激发、定向和维持学习行为的心理过程。学习动机支配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27、成就动机:指个体为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动力。

28、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出的解释和评价。

29、习得性无力感:简指无力感。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30、自我效能感:指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31、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是稳定的道德行为需要与为满足这种需要而掌握的稳定行为方式的统一体。

32、道德认识:是指对于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

33、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及其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憎、喜恶等情感体验。

34、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

35、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之下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它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道德认识和其他心理成分的外部标志和具体表现。

36、意义障碍:是指学生头脑中存在的某些思想或心理因素阻碍他们对道德要求及其意义的真正理解,从而不能把这些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

37、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由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规划和组织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

38、学习准备:是使新的学习成为可能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条件,是学习的内部条件,是教学的起点。

39、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与在有能力的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方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之间的区域。

40、发现学习:是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

三、简答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以及文件分析法等。这些研究方法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量的研究方法,一类为质的研究方法。

2、学生社会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社会性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与社会存在相适应的一份特征和典型的行为方式的总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社会性认知发展和社会性交往发展两方面。⑴学生社会性认知的发展。①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集中体现在自我批评、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②学生对社会关系的认知主要包括对他人、对权威和对友谊的认知。⑵学生社会性交往的发展。学生的社会性交往主要包括学生与父母、老师及同伴的交往。

3、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这种理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些先天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过程,与外界影响及教育无关;外界影响和教育即使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作用,至多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不能改变它的本质。

4、斯金钠如何用强化理论解释儿童的发展,他如何将强化理论应用到教学中?

斯金钠认为,人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对于这种不良行为的矫正,既要运用积极强化,也要运用消极强化。斯金钠育婴箱设计思想是,通过创造良好的环境养育出身心健康的儿童来。他提出的消停原理在儿童攻击性行为和自伤行为的矫正和控制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他将操作性反射原理用于学校的学习,设计了教学机器,将学习的内容编成“程序”安装在机器上。

5、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

⑴学优生和学差生的人格差异。所谓学优生是指具有正常的听、说、读、写、推理、数学能力以及正常的自我调节、社会知觉和交往能力的学生。学差生则在这些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困难的学生。第一,动机差异。学优生的成就动机显著高于学差生的;第二,主体性差异。学优生具有自觉性、坚持性、自信心、责任感、主动性和独立性;第三,人格适应差异。学优生通常表现出高度的自我整合性、高独立性、更成熟等特征,很少有人

格适应问题,而学差生常出现人格适应不良问题。⑵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的人格差异。具有创造性的学生一般具有如下人格特征: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6、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

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包含内容有⑴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⑵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⑶学习过程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⑷学习是指那些比较持久、恒定的行为与思维的变化。⑸学习的结果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篇2:教育硕士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教育硕士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10分;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写在答案纸指定的位置上。)

1.通过检查日光灯零件散障并作修理的思维种类是思维。

A.具体形象

B.抽象

C.语词逻辑

D.动作

2.根据皮亚杰的观点,4岁左右儿童的思维处于()阶段。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3.()于1879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A.冯特

B.华生

C.卡特尔

D.铁钦纳

4.在心理学研究中,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这叫()。

A.观察法

B.心理测验法

C.实验法

D.个案法

5.“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句话描述的是()冲突:

A.接近-接近型冲突

B.回避-回避型冲突

C.接近-回避型冲突

D.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

6.不同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完成的。

A.细胞体

B.树突

C.突触

D.轴突

7.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属于()。

A.有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随意注意

8.“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属于什么现象?()

A.感觉对比

B.感觉适应

C.感觉阈限

D.错觉

9.军事上的伪装是混淆对象与背景的差异,主要利用了知觉的()。

A.恒常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选择性

10.按照记忆的干扰理论,早上起来记忆效果好,这是因为少了()。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D.自然消退【网络综合-教育硕士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本大题5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

1.记忆的三个子系统中,具有鲜明形象性,保持时间非常短,容量较大的叫做_______________。

2.个体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___________。

3.埃里克森认为,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人与_____________交互作用的结果。

4.“暴跳如雷.欣喜若狂”是描述情绪的_____________状态。

5.根据大脑皮层的机能区域的划分,视觉区在_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

1.高原现象

2.知觉定势

3.最近发展区

4.聚合式思维

5.习惯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2.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与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关系。

3.简述观察的品质。

4.简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5.简述詹姆士一朗格的情绪理论和阿诺德的情绪理论。

6.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课堂教学。

2.结合实际,谈谈能力是如何形成的。

3.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分,共 1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C A C B B D A

二、填空题

瞬时记忆、意志过程、社会、激情、枕叶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2分,共 10分)

1、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在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现象。

2、知觉定势:即先前知觉活动所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影响人的当前知觉。

3、最近发展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4、聚合式思维:也叫集中思维。它是把问题所提供的种种信息或条件朝着一个方向集中,从而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或一个最优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5、习惯: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

四、简答题(每小题 5分,共 30分)

1.简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1)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和斯金纳。(1分)

(2)行为主义反对心理学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2分)把刺激一反应作为解释行为的公式(1分)。行为主义还反对内省,主张使用客观研究方法(1分)。

2.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与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关系。

(1)共同点。都需要强化,不强化就消退;(1分)在消退后又都会自然恢复。而且都可以建立初级强化。(1分)

(2)不同点:无条件刺激是否明确(1分);(2)强化是与刺激有关,还是与反应有关(1分);

(3)反应方式不同(1分)。

(1)观察力的定义:指人迅速、敏锐地 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觉能力。(1分)

(2)观察的目的性(1分)

(3)观察的客观性(1分)

(4)观察的精细性(1分)

(5)观察的敏锐性(1分)

4.简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识记的概念:是获得事物的映象并成为经验的过程。也就是说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的过程(1分)。

(1)识记的目的与任务(1分)

(2)活动的内容与性质(1分)

(3)识记方法(1分)

(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1分)

5.简述詹姆士一朗格的情绪理论和阿诺德的情绪理论。

(1)詹姆士一朗格又称为机体知觉理论(1分)。认为情绪并非由刺激引起,乃是由生理变化激起的神经冲动传至中枢神经后产生的(强调大脑对身体反应的反馈)。(2分)

(2)强调大脑皮层对刺激影响的评估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认为人们的认识过程左右着对情绪的解释与反应。(2分)

6.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

性格与气质的性质是不同的。性格具有较为明显的社会化特性(1分),而气质受遗传影响较大(1分)。性格与气质的生理基础有所区别。气质的生理基础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特点。(1分)性格的基本机制是在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基础之上后天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1分)

(2)性格与气质的联系

性格与气质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1分) 虽然,气质对性格的形成与表现发生一定的`影响,但它并不决定一个人最终形成什么样的性格。(1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 15分,共 45分)

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课堂教学。

(1)注意的概念(2 分)

(2)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3 分) 无意注意可以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无意注意也可以由人本身的状态引起。

(3)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3分) 学习目的性;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4)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2分)

(5)结合实际(5分)

2、结合实际,谈谈能力是如何形成的。

(1)能力的概念(2分)

(2)先天素质。先天素质是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2分)

(3)环境和教育(3分)

早期环境,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些影响甚至是不可逆转的。早期是儿童言语、感知和想象等多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学校教育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系统性的.

(4)实践活动的影响(2分)

(5)主观能动性(1分)

(6)结合实际(5分)

3、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动机的概念(1分)

(2)动机的意义(1分)

(3)指导原则:创设外部条件,激发学习动机;引起内部需要,转化学习动机;强化内外因素,维持学习动机。(3分)

(4)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远景性学习目的教育。(1分,结合实际1分)

(5)提高教学艺术,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1分,结合实际1分)

(6)明确学习目标。(1分,结合实际1分)

(7)及时、有效的反馈。(1分,结合实际1分)

(8)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1分,结合实际1分)

篇3: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1.未知概念题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学习属于( )。

A.类属学习

B.总括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

2.由先前经验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叫( )。

A.潜意识

B.前意识

C.定势

D.潜伏学习

3.能使我们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行为的是( )。

A.获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4.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是( )。

A.自我期待感

B.自我效能感

C.自我预期感

D.自我归因感

5.下列哪个过程属于问题解决?( )

A.吃饭穿衣

B.无目的地幻想

C.猜谜语

D.回忆电话号码

6.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端部位,因而就认为主语就是句子开端部位的那个词,这属于( )。

A.形象概括

B.理性概括

C.表象概括

D.感性概括

7.对某种物体或某种情况的恐惧,如怕蛇、怕狗、害怕开车、害怕医院、害怕死亡等,这种恐怖症属于( )。

A.广场恐惧症

B.社交恐惧症

C.单纯恐惧症

D.一般恐惧症

8.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经常通过做笔记的方式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元认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9.创造活动的源动力是( )。

A.需要

B.兴趣

C.好奇心

D.理想

10.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

A.评价

B.依从

C.认同

D.内化

答案及解析

1.B【解析】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

2.C【解析】定势是心理操作活动的积累而形成的问题解决的刻板和准备状态,是人们在过去经验影响下解决问题的倾向性。

3.D【解析】题干是分化的作用。

4.B【解析】题干是对自我效能感的解释。

5.C【解析】问题解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认知性、目的性、序列性。

6.D【解析】感性概括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

7.C【解析】对一件具体的东西、动作或情境的恐惧,这种恐惧症属于单纯恐惧症。

8.D【解析】做笔记是阅读和听讲时最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

9.C【解析】好奇心可以引发个体进行各种探索活动。

10.D【解析】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篇4: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该书的编写者是(B)

A、陶行知

B、廖世承

C、潘菽

D、蔡元培

2、守恒指物体不论形态如何变化,其质量恒定不变。皮亚杰认为,儿童开始具有守恒观念的年龄阶段是(C)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3、某生的智力年龄为10岁,实际年龄为8岁。按照斯坦福-比纳量表的智商计算公式,该生的智商为(C)

A、80

B、100

C、120

D、81

4、儿童刚表现改进错误的行为,家长便取消他看动画片的禁令,孩子随后表现出更多的改进错误的行为。这种取消厌恶刺激,从而使某一行为反应概率增加的过程是(B)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5、小明学习不是为了获得家长的赞许,也不是为了赢得名次,只是他发觉知识学习过程本身就有乐趣。根据奥苏伯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小明的学习动机属于(A)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自我效能感

6、儿童在知道“白菜”、“萝卜”和“菠菜”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这一新概念。这种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的学习属于(B)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类属学习

7、老师在讲授直角三角形时,列举了直角在上方、下方、右方、左方等不同类型的直角三角形。这种突出直角三角形的本质特征“含有直角”,同时变换直角三角形的非本质特征“直角的方位”,就是运用了(B)

A、定势

B、变式

C、直观

D、迁移

8、在记忆一篇较长的文章时,开头和结尾部分容易记住,中间部分容易遗忘,这是那种影响的结果。(D)

A、同化

B、痕迹消退

C、压抑

D、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9、下列那种技能不属于心智技能(A)

A、书写技能

B、阅读技能

C、写作技能

D、心算技能

10、汉语拼音的学习干扰了英语音标的学习。根据迁移的性质,这种迁移属于(B)

A、正迁移

B、负迁移

C、垂直迁移

D、水平迁移

11、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总目标,对学习时间作出总安排,并列出学习日程安排表。这种学习策略属于(C)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12、学习英语单词属于(B)

A、概念学习

B、符号学习

C、命题学习

D、原理学习

13、某学生过分害怕猫,教师先让他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看关在笼中的猫,接近猫,最后让他摸猫、抱猫,消除他对猫的恐惧反应。这种行为矫正技术就是(B)

A、放松疗法

B、系统脱敏疗法

C、厌恶疗法

D、满灌疗法

14、某人在判断行为的好坏时,关注的是行为的具体结果或与自身的厉害关系。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这种道德判断水平属于(A)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普遍伦理水平

15、无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是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都能达到某项学习任务的规定水平,只不过所花的时间有所差别而已。这种教学理念就是布卢姆所提出的(C)

A、情境学习

B、合作学习

C、掌握学习

D、发现学习

二、填空题

16、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以及评价/反思过程。

17、在解答问题时,有些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属沉思型认知方式。

18、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1岁儿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19、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20、儿童多动症是小学中最为常见的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

21、维纳提出归因的三维六因素模型。其中,三维度是指稳定性、内在性与可控性。

22、贾德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这种迁移理论称为经验类化说。

23、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24、技能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5、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26、创造性指个体产生新颖奇特、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27、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

28、罗森塔尔等人研究发现,教师的期望对学生产生自动应验效应,这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

29、勒温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30、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个亚类。

31、中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三个阶段。

32、耶克斯和多德森发现,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33、班图拉把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与自我强化。

34、福勒和布朗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35、常模参照评价是以学生所在团队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学生所在团队中的相对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

三、简答题

36、简述学习动机的激发措施。

答: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④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37、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答:①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②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③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④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38、简述小学生品德培养的常用方法。

答:①有效的说服;

②树立良好的'榜样;

③利用群体约定;

④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39、简述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答:①认知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②情感目标;

③动作技能目标;

40、简述影响学生观察直观对象的主要感知规律。

答:①强度律;

②活动律;

③差异律;

④组合律。

41、简述促进知识保持的主要方法。

答:①深度加工材料;

②有效地运用记忆术;

③进行组织块化编码;

④适当过度学习;

⑤合理进行实习。

四、论述题

4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答: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支持容忍标新立异者;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选择余地;

③在考试内容形式上增添无固定答案的问题,评估学生成绩时考虑创造性的高低。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

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3、开设培养创造性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①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②进行推测与假设训练

③进行自我设计训练

④进行头脑风暴训练

43、一名专家到一所小学考察学生的地理知识。她浏览了一下课本,向学生问道:“假如你在地下挖一个几百米深的坑,坑底比上面是热还是冷呢?”没有学生能够回答。这时,教师对专家说,“我确信他们是知道的”。于是教师向先生问道,“地球的内核是什么样的状态?”“地球内核是火热的熔岩”,同学们齐声回答。试问,为什么原本有意义的知识学生只能如此死记硬背?请根据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对此现象进行分析。

答:1、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生的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2、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相反,如果学习者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则是一种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

3、意义学习的产生有主客观条件,客观条件是材料本身有意义,主观条件包括:学生有适当观念、学生将新知识与适当观念联系起来的倾向性,使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4、从本案例来看,材料本身有意义,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的是主观条件,也就是说,学习没有将新知识与适当观念联系起来,从而没有使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篇5: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构成于:19世纪末。

3、此刻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资料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构成的主要标志是构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梦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资料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资料,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资料,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中(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的“壬寅学制”以及19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中(教区学校)。

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3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的(维多里诺)、法国的蒙田和(拉伯雷)等。

3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36、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37、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曾为师”,“以吏为师”。

38、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39、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教育思想集中体此刻《爱弥儿》一书中。

40、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

41、杜威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

4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43、必须社会条件下,决定教育领导权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44、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舒尔茨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45、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即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

46、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学校文化。

47、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48、必须社会条件下,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49、教育的发展受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但教育又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特征。

50、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是(学校教育)。

5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发展的(动力作用),并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

52、学校教育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

53、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环境文化),二是(设施文化)。

54、学校精神文化可分为如下四种基本成分:(一是认知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价值成分,四是梦想成分。)

55、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主角规范。)

56、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基因复制。

5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这是一种:外铄论观点。

58、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自身的内在需要。

59、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内发论的观点。

60、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机制。

61、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供给物质前提。

62、个体发展过程中,在必须年龄阶段所构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为:年龄特征。

63、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本事最适宜于构成的时期称为:关键期。

64、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65、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心理的发展。)

66、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资料,包括(认知和意向)两个方面的发展。

67、关于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主要存在着内发文化、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等不一样的解释。

68、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一样层次和资料的活动构成。

69、19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70、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71、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了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72、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叫做:培养目标。

73、教育目的能够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7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75、毛泽东提出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是在:1957年。

76、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创新精神。

77、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在本事方面表现为:创造美。

78、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9、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的总的要求就是(教育目的)。

80、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本事。

81、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82、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83、体育是授予学生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认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84、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构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85、联合国大会经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无差别原则。

86、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坚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指的是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87、一般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职业主角不包括:服务者主角。

88、联合国大会所经过的旨在保障青少年、儿童佥权益的《儿童权利公约》颁布于:1989年。

89、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职业主角的:多样化。

90、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91、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主要表此刻他具有个人的爱好、兴趣、追求,有个人的(独立意志)。

92、联合国大会经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93、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对中小学生的身份定位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种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理解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94、作为权利主体,学生所享有的佥权利主要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

95、教师职业从性质上来说属于(专门)职业。

96、一名教师是否能较好地履行教师主角,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97、教师所需具备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

9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概念作了明确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教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99、在教师的聘用上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教师资格制度)。

100、师生在教育资料的教与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篇6: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 选择题

1。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A__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名的著

A.桑代尔

B.斯金钠

C.布鲁钠

D.皮亚杰

2。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名的书是1977年_____C_____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A.乌中斯基

B.桑代尔

C.卡普切列夫

D.列昂节夫

3。 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是_____C_____

A.20世纪代以前

B.20世纪20-50年代

C.20世界60-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4。 心理学的创始人是_____D_____

A.桑代尔

B.斯金钠

C.布鲁钠

D.冯特

5。 _____B_____是教学资料的裁体,是教学资料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资料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

D.教学过程

6。 心理学属于_____C____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何时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7。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____A____年

A.1879专业助考 考前试卷与标准答案 详情请在线咨询Q:936871769

B.1897

C.1789

D.1798

8。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____B_____的科学

A.心理活动的规律

B.行为何心理活动的规律

C.心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

D.行为活动的规律

9。 在苏联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_____C____

A.卡普杰列夫

B.桑代尔

C.乌中斯基

D.???斯基

10。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____C_____规律的科学

A.基本教育

B.基本教学

C.基本心理

D.基本身心

11。 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应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属于_____A_____

A.遵循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客观性原则

1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D______

A.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

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13。 要求把人的心理看作是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连的过程来考察何研究的原则是______C_______

A.客观性原则

B.教育学原则

C.实践性原则

D.知识性原则

14。 下列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作用的一项是_____ B_____

A.描述

B.鉴测

C.解释

D.预测

15。 20世纪20年代,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_______C______

A.实验教育学

B.教育社会学

C.心理测量学

D.和序教学

16。 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_____D_____

A.陶门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17。 学校教育依照特色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_____C_____

A.学生

B.教学资料

C.教师

D.教学环境

18。 学与教的过程中有起传递的主要信心部分是______C_____

A.教学媒体

B.教师

C.教学资料

D.教学方法

19。 初创时期的教育心理学著作,资料等是以______C_____的原理阐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A.儿童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普通心理学

D.学习心理学

20。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资料是_____D_____

A.学生专业助考 考前试卷与标准答案 详情请在线咨询Q:936871769

B.教师

C.教学过程

D.学习过程

二。 填空题

21。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矩的科学。

22。 学生经过群体差异能够影响学与教的过程,其中包括年龄差异,年龄差异主要体此刻 思维水平的差异上。

23。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标志是1903年心理学家 桑代尔 出版了 《教育心理学》

24。 教育心理学是介于 自然 科学和 社会 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25。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 心理学与教育学 的交叉学科。。

26。 廖世承 是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27。 教材的编制何课程的设置必须以 水平和 教学 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

28。 评价反置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中效果的预测和评估,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 监测和分析 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29。 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 初创时期 、发展时期 、成熟时期 、完善时期 四个时期。

30。 教学环境包括 物质环境 和 社会环境 两个方面。

31。 20年代以后, 学科心理学 的发展很快,也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32。 教育心理学研究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观察法 、调查法 、实验法 、个案法 行动研究法等。

33。 学生对学与教的过程的影响体此刻两个方面。即 群体差异 与 个体差异 。

34。 教育心理学是 应用心理学 一种。

35。 教育资料一般表现为教大纲。 教材 和 课程

36。 教学环境不仅仅是课堂整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 学习过程研究 和 教学设计研究 所不能忽视的重要资料。

37。 20世纪2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 儿童心理学 和 心理测试方面 的成果,大大的扩充了自我的资料。

38。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 描述 、解释 、预测 、控制 的作用。

39。 由于 自然实验 是在教育的实际情景下进行的。所以它所得结果比较接近于实际。

40。 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这一系统包括 学生 、教师 、教学资料 、教学媒体 、教学环境 五个要素。

三. 简答题

41。 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师有什么作用?

42。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43。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44。 简要说明学生作为要素之一从哪些方面影响学与教过程。

45。 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46。 简述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四. 论述题

47。 论述教育心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第二章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 选择题

1。 青年初级的年龄在 C 阶段。

A.6。7-11。12岁

B.11。12-14。15岁

C.14。15-17。18岁

D.3-6。7岁

2。 A 思维已从“实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A.抽象逻辑

B.具体形象

C.辩证

D.单维

3。 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D

A.抽象思维

B.概括思维

C.形象思维

D.逻辑思维

4。 主动感对内应盛阶段儿童的发展任务是 B

A.培养自立性

B.培养主动性

C.培养勤奋感

D.培养自我同一性

5。 A 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象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

D.自尊专业助考

6。 威特提出 A 的认知公式的差异

A.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

B.沉思型与冲动型

C.辐今型与发散型

D.同时性与继时性

7。 最经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 A

A.可能性

B.观摩性

C.目的性

D.可控制性

8。 最经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C

A.列昂节夫

B.赞可夫

C.维果斯基

D.鲁宾斯坦

9。 有本事,独立性强,自律,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我,喜欢交往,表现得最成熟,具有以上品质的儿童是在 D 教育方式下成长提高的。

A.放纵型

B.专制型

C.自由型

D.民主型

10。 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 D

A.单维思维

B.多维思维

C.思维的不可逆行

D.多命题形式进行

11。 流体智力和晶力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 人的发展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 B

A.增强

B.变化

C.成熟

D.死亡

13。 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到达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4。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的智商是100,说明这个人的智力处于 C

A.超常

B.弱智

C.中下

D.中等

15。 有种体发展过程中最容易习得某种行为的时期是语行为的 A

A.关键期或敏感期

B.行为学习期

C.习得期

D.发展期

16。 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讨论之一是 B

A.男伏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伏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的年龄相等有则不相等

17。 青少年自觉的按照必须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我的心理品质和本事叫做 A

A.心理自我

B.生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自我意识

18.已有研究指出,口头禅一言发展的关键期是 A

A.2岁

B.4岁

C.6岁

D.8岁

19。 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 B

A.1岁

B.3岁

C.5岁

D.7岁专业助考

20。 人格的?心是 C

A.本事

B.智力

C.性格

D.气质

二. 填空题

21。 影响心理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是 遗传 和 环境 。

22。 规则的学习主要有两种学习公式 发现学习和 理解学习。

23。 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 感觉 和 运动 的分化。

24。 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 守恒 形式进行的。

25。 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以 命题 形式进行的。

26。 所谓心理发展是搞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证的一系列 心理变化 。

27。 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 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和 自我鉴控 。

28。 学生的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 特征差异 和性格的 类型差异 。

29。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 外显行为 和 内隐行为 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30。 建构主义是 知识主义 的进一步发展。

31。 皮亚杰认为,守恒是 具体运算 阶段儿童具备的本事。

32。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钠把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 应答性 行为和 操作性 行为。

33。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钠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主动地形式认知 。

34。 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不仅仅具备了 逆向性 的可逆思维,并且具备了 补偿性 的可逆思维。

35。 埃里克森认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自立性 。

36。 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与主动感相对应的是 内疚感 。

37。 自我同一性 是指个体组织自我的动机,本事,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构成的有关自我的 一致性 形象。

38。 生理自我是 自我意识 最原始的形态,生理自我在 3岁 左右基本成熟。

39。 研究证明,学生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即 连续性与阶段性 、定向性与顺序性 、不平衡性 、差异性 。

40。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 。

三. 简答题

41。 形式运算阶段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哪些?

42。 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

43。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各自的优势是什么?

44。 简述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45。 简述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46。 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主要应研究哪些形式?

五. 论述题

47。 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美国第一个特巴甫洛夫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的基础的人是

A.巴甫洛夫

B.桑代尔

C.班杜拉

D.华生 ( )

2。 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属从于权威,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景,这类学生的性格类型属于

A.场依存性占优势

B.场独立性占优势

C.情感型

D.内倾型 ( )

3。 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A.蜜蜂采蜜

B.猴子练攀爬

C.病症导致的行为改变

D.儿童模仿别人的行为 ( )

4。 学习“工作总量=工作效率X工作时光”这是

A.规则学习

B.概念学习

C.辨别学习

D.解决问题学习( )

5。 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

A.社会自我

B.心理自我

C.生理自我

D.精神自我 ( )

6。 提出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心理学家是

A.奥苏伯尔

B.布鲁钠

C.加涅

D.桑代克 ( )

7。 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只是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A.完型---顿悟论

B.认知---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

8。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是

A.刺激分化

B.刺激泛化

C.刺激比较

D.行为强化

9。 要求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刺激的

A.获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 )

10。 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应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

A.机械学习

B.意义学习

C.理解学习

D.发现学习( )

11。 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把知识转化为各年龄的学习者都能理解的知识结构,并让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这是下头哪种理论的观点?

A.有意义理解学习理论

B.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

12。 在西方,对学习分类有较大影响的心理学家是

A.加涅

B.斯金钠

C.托尔曼

D.桑代克 ( )

13。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钠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A.构造一种完型

B.主动地构成认知结构

C.构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 )

14。 “杯弓蛇影”反应的是一种什么现象?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比较

D.分为强化 ( )

15。 小丁原先很怕见陌生人,上幼儿园后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在小丁身上发生了 学习。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态度

D.言语信息 ( )

16。 行为学习是个体潜能的自我实现的过程的观点是 B

A.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B.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C.社会观察的学习理论

D.认知心理派的学习理论 ( )

17。 经过对狗等动物的训练研究,提出条件反射学说的著名学者是

A.桑代克

B.斯金钠

C.华生

D.巴甫洛夫 ( )

18。 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法,学习者使用符号和环境相互作用的本事称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动作技能 ( )

19。 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适宜的安排应当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应即督促地完成作业

B.限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光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仅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 )

20。 学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后再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时进行的分析,这种学习属于

A.信号学习

B.连锁学习

C.辨别学习

D.规则或原理学习( ) 来

二、填空题

21。 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先后提出的_________分类和_________分类影响较大。

22。 影响心理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3。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_________。

24。 皮亚杰认为,守恒是_________阶段儿童具有的本事。

25。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26。 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 和性格的

27。 加涅根据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_________、言语信息、_________和_________。

28。 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 、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类。

29。 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色和联系在人脑中的 。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_________。

30。 技能是经过学习而构成的贴合要求的_________。它是来自于活动主体所做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_________。

31。 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生理自我、_________和心理自我三个阶段。

32。 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_________。

33。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钠把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_________行为。

34。 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35。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础规律有强化、消退、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

36。 加涅认为,如果想要坚持信息,就得采取_________策略。

37。 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先后推出的 _________分类和_________分类影响较大。

38。 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_________的条件作用基础。

39。 学习活动的过程是_________的获得过程。

40。 斯金钠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_________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41。 简述尝试----错误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42。 简单评论布鲁钠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43。 简述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及其意义?

44。 意义学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45。 如何理解心理发展的含义?

46。 列举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选择题

1、D 2、A 3、D 4、A 5、B 6、B 7、D 8、B 9、D 10、B

11、A 12、A 13、B 14、A 15、C 16、B 17、D 18、A 19、D 20、C

二、填空题

21、学习层次 学习结果 22、遗传 环境 23、心理变化 24、具体运算 25、外显行为 内隐行为 26、特征差异 类型差异 27、认知策略 动作技能 态度 28、知识学习技能学习行为规范 29、主观映像 认知经验 30、活动方式 动作经验 31、社会自我 32、维果斯基 33、操作性 34、获得与消退 刺激泛化与分化 35、惩罚 逃避条件作用 回避条件作用 36、复述 37、学习层次 学习结果 38、负强化 39、个体经验

40、强化

三、简答题

41。简述尝试—错误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答:启示是在教学中,教师教师应当允许学生犯错误,并鼓励学生从错误中进行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学生才会终生不忘。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本事得到自我满意的进取结果,防止一无所获或得到消极后果。同时,应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合理的练习,并注意在学习结束后不时地进行练习。任何学习都应当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而不能经常搞“突然袭击”。

42。简单评价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答:布鲁纳关于学习方面的主张主要有下述几方面:(1)他认为学习是经过认知活动构成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的用同化和顺应的方式不断扩大原有的认知结构;(2)他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学习;(3)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4)提倡广泛使用发现法。

43。简述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及其意义?

答:(1)概念: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来的。维果斯基的研究证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到达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肯到达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忙下,在团体活动中,经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2)意义: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供给带有难度的资料,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到达其困难发展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44。意义学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答: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1)从客观条件来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能够理解的,是在其学习本事范围之内的。

(2)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进取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最终,学习者必须进取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上述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构成有意义的学习。

45。如何理解心理发展的含义?

答: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它有四个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46。列举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观点: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表征的过程,它总是与以前的经验相结合,主动地对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即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和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四、论述题

47。有人提议,在教育实践中,“要多使用奖励,尽量使用惩罚”。请简要阐述你对这种提议的看法?

答:我认为奖比罚好,原因如下:

(1)惩罚传递不该怎样做的信息,奖励传递该怎样做的信息。

(2)必要的惩罚是需要的。学习是有纪律的活动,必要的约束与惩罚是为了维持秩序。奖罚不应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与求知欲。

(3)奖与罚应及时、公正,才能真正提高一个人的进取性。对该表扬的行为不及时进行表扬等于是批评这种行为,对做错的同学不进行批评等于是表扬了这种行为;师生关系紧张时的批评,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会造成其在同学中的孤立。

(4)进行表扬与批评时,应注意个性差异。惩罚对内向孩子的作用大于对外向孩子的作用;表扬对女生的作用大于对男生的作用;表扬与批评的作用在于个体对表扬与批评的认识,不应伤害到其他方面的进取性。

(5)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本身是一种自我奖赏,欢乐学习是指对掌握知识的快感,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最强的内在动机。

第四章 学习动机

一、单项选择题

1。 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

A.注意

B.需要

C.动机

D.光趣 ( )

2。 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 )

3。 小明为了获得教师和家长的表扬。学习十分刻苦,她的学习动机表现为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求知欲 ( )

4。 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

A.内部动机

B.直接动机

C.外部动机

D.间接动机 ( )

5。 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成长性需要是指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生理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 )

6。 教师对所有的对象都抱有较高的期望并肯定提高教育效果的是

A.晕轮效应

B.有晕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名人效应 ( )

7。 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

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梦想

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梦想

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 )

8。 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到达的目标和主观估计是

A.学习需要

B.学习动机

C.学习迁移

D.学习期待 ( )

9。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马斯洛

B.韦纳

C.阿特金森

D.班杜拉

10。 维钠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其中不属于自身内在因素的是

A.本事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易

D.身心状态 ( )

11。 口渴会促使人做出觅水的行为活动,这是动机的 B

A.导向功能

B.激活功能

C.强化功能

D.调节与维持功能 ( )

12。 根据维钠的旧因理论,如果学生把成功、失败归因于自我的本事,学生会感到

A.惊喜和感激

B.满意和自豪

C.内疚和无助

D.学习没有进取性 ( )

13。 小张为了得到教师或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则他的学习动机是

A.高尚动机

B.内部动机

C.外部动机

D.低级动机 ( )

14。 一般来说,由 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A.内在动机

B.外在动机

C.交往动机

D.无意识动机 ( )

15。 根据学习动机的来源,能够把学习动机分为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 )

16。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

A.安全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爱与归属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 )

17。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失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十分容易或十分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人物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

18。 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前途相联的学习动机是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内部动机

C.远景的间接动机

D.外部动机

19。 来源于学生对学习资料或学习结果的兴趣的动机是

A.高尚的动机

B.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C.低级的动机

D.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 )

20。 学习动机有高尚与低级之分,其划分标准是学习动机的

A.作用

B.社会意义

C.动力来源

D.个人的前途 ( )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21。 进取诱因使个体产生进取行为,__________某一目标, 消极诱因则使个体产生负性行为,__________某一目标。

22。 一般来说,动机具有激活功能,__________功能和__________功能。

23。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学生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种内驱力组成,即__________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24。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者相互作用构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25。 学习需要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__________或__________。

26。 学习期待包括__________期待和__________期待。

27。 旧因理论是从__________来阐述行为动机的。

28。 到了青年期,__________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29。 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 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__________。

30。 “身教重于言教”是__________的作用在教育实践中的表现。

31。 马斯洛认为,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需要是__________。

32。 归因理论的提出者是__________。

33。 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创立者是__________。

34。 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__________因素与__________因素的影响。

35。 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__________。

36。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新的学习需要能够经过两条途径来构成即间接转化与__________。

37。 班杜拉认为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__________,__________他把强化分为直接强化、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8。 韦钠吧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其中属于自身内在因素的是 本事高低、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9。 阿特金森的研究证明,__________倾向于选择十分容易或则十分困难的任务。

40。 __________指的是具有必须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41。 简述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及其教育意义?

42。 根据班杜拉的理论,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含义以及影响自我效能感构成的因素?

43。 简述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的主要资料?

44。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分的艺术?

45。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46。 学习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是何关系?

四、论述题(本大题仅有1个小题,共10分)

47。 用成败归因理论解释归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参考答案:

第四章:学习动机

一、选择题

1、C 2、D 3、C 4、C 5、A 6、C 7、B 8、D 9、C 10、C

11、B 12、D 13、C 14、A 15、D 16、D 17、C 18、C 19、D 20、B

二、填空题

21、趋向或接近远离或回避 22、指向 强化 23、认知 24、学习需要 学习期待

25、学习愿望 学习意向 26、结果 效能 27、结果 28、认知内驱力 29、利他主义 利己的自我中心的 30、替代性强化 31、生理需要 32、韦钠 33、班杜拉 34、结果 先行 35、利他主义 36、直接发生 37、替代强化 自我强化 38、努力程度 身心状态

39、避免失败者 40、问题情境

三、简答题

41。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及其意义?

答:(1)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2)教育意义: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一样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一样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简便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42。根据班杜拉的理论,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含义以及影响自我效能感构成的因素?

答:(1)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我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确定,它与自我本事感是同义语。

(2)研究证明,影响自我效能感构成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个体成败的经验;一是个体的归因方式。

43。简述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的主要资料?

答:(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心理学家提出来的。他们认为,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而不断强化则能够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

(2)按照这种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所以,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平分、等级、竞赛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其相应的学习行为。

(3)一般来说,强化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惩罚则一般起着削弱学习动机的作用。在学习中如能合理地运用强化,减少惩罚,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改善他们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

44。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分的艺术?

答:教师应掌握评分的艺术,使学生坚持学习上的成功感。为此,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

(1)学生的成败感与他们的自我标准有关,教师应注意这种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专业助考 考前试卷与标准答案 详情请在线咨询Q:936871769

(2)课题难度要适当,经过努力要能够完成,否则,总不能正确完成,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

(3)课题应由易到难呈现,以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

(4)在某一课题失败时,可先完成有关基础课题,使学生下次在原先失败的课题上获得成功感。

45。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1)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

(2)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依次从低向高排列成必须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当较低层次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较高一层次的需要不会成为主导的需要。在所有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46。学习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是何关系?

答: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能够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外在学习动机的实质仍然是一种学习的内部动力,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内部学习动机,但也不忽视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教师应一方面逐渐使外部动机转化成为内部动机,另一方面又应利用外部动机使学生已经构成的内部动机处于持续的激起状态。

四、论述题

47。用成败归因理论解释归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答:(1)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性归因和不可控性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职责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本事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2)就稳定性维度而言,如果学习者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与稳定因素(本事、任务难度),则学习者对未来的学习结果也会抱成功或失败的预期,并会增强他们的自豪感、自信心或产生羞耻感、自卑感;相反,如果学习者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努力、运气、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则不会影响他们对未来成功或失败的期望,其成败体验也不会影响到将来的学习行为。

(3)就内在性维度而言,如果学习者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自身内在的因素(本事、努力、身心状态),学习者会产生进取的自我价值感,进而更投入到未来的学习活动中去,或构成消极的自我意象,从而更避免参与成就性任务;相反,如果学习者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机体外在因素(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则会产生感激心境或仇视报复情绪。

(5)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归因理论来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必须的作用。

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一、单项选择题

1。 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的是

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垂直迁移

D.水平迁移 ( )

2。 我们平时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

A.顺应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具体迁移 ( )

3。 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资料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关系转换理论

B.经验类化理论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 )

4。 根据迁移的性质不一样和影响效果的不一样,可分为

A.正迁移与负迁移

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 )

5。 根据迁移的不一样抽象概括水平可分为

A.正迁移与负迁移

B.同化性迁移与顺应性迁移

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 )

6。 根据迁移资料的不一样,可将迁移分为

A.正迁移与负迁移

B.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 )

7。 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 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A.构成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类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

8。 以下不是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

A.教师指导

B.认知结构

C.媒体

D.学习材料特性 ( )

9。 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内在心理机制的不一样,可分为

A.正迁移与负迁移

B.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D.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 )

10。 各种不一样的武术动作的迁移属于

A.同化性迁移

B.顺应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特殊性迁移( )

11。 两种学习间发生互相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

A.正迁移

B.负迁移

C.横向迁移

D.纵向迁移 ( )

12。 将原有认知经验用于新情景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构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这种方式称为

A.顺应性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一般性迁移 ( )

13。 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

A.顺向负迁移

B.逆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顺向正迁移 ( )

14。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尔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

A.共同要素说

B.概括化理论

C.关系转换说

D.学习定势说 ( )

15。 认为迁移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 )

16。 强调概括化经验在迁移中的作用的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 )

17。 重视对情境关系的理解的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概括原理说

D.关系转换说 ( )

18。 “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体现的是

A.创适性

B.学会学习

C.学习迁移

D.学习动机 ( )

19。 教育心理学家 提出了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A.奥苏伯尔

B.安德森

C.贾德

D.桑代克 ( )

20。 认为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理论

D.关系转换理论 ( )

二、填空题

21。 先于必须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叫做________。

22。 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和________

23。 加法的学习影响着乘法的学习,而乘法的学习反过来也影响着对加法的重新理解,这在心理学中叫________。

24。 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构成,叫做________迁移。

25。 汉语拼音的学习干扰英语音标的学习,叫做________迁移。

26。 物理学习中的审题技能的掌握可能会促进化学等其他学科的审题技能的应用称________迁移。

27。 归纳式学习属于垂直迁移中的________迁移。

28。 演绎式学习属于垂直迁移中的________迁移。

29。 乘法口诀的掌握能够广泛迁移到的种情境中,这叫________。

30。 ________是习得的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向本事与品德转化的关键环节。

31。 学生学习了m ( a + b ) = m a + m b 后,认为 l g a b = l g a + l g b。这在心理中称________。

32。 格式塔心理学家从理解事物________的角度对经验类化理论进行了重新解释。

33。 奥苏伯尔的________理论代表了从认知观点来解释迁移的一种主流倾向。

34。 认为两种情境中有产生式的________或重叠,则能够产生迁移的代表人物为

35。 加特钠,吉可等人认为,前后两种情境中的________、________与联系等本质特征是决定迁移的关键成分。

36。 现代迁移理论中有人认为经过________与________,能够促进迁移的产生。

37。 迁移不仅仅存在于________,并且也存在于不一样的经验之间。

38。 合理编排的标准就是使教材到达结构化、________和________。

39。 认为心理能仅有经过训练才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

40。 学习方法的迁移属于________,具有广泛的迁移性。

三、简答题

41。 简述学习迁移的种类?

42。 简述原有的认知结构对迁移的作用?

43。 教学中应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

44。 定势对迁移有什么影响作用?

45。 简述现代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

46。 教学中应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

四、论述题(本大题仅有1个小题,共10分)

47。 教学中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篇7: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  )等人在1993年提出了一个教师反思框架。

A。波斯纳

B。科顿

C。布鲁巴奇

D。加涅

2。下列不是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的是(  )。

A。客观性

B。计划性

C。可比性

D。竞争性

3。单独呈现条件刺激就能引起的反应就叫(  )。

A。中性反应

B。条件反应

C。无条件反应

D。操作反应

4。(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所以他主张教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加涅

B。布鲁纳

C。苛勒

D。奥苏伯尔

5。一般来说,由(  )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A。内在动机

B。外在动机

C。交往动机

D。无意识动机

6。关于学习动机的激发,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最有利于学习效果提高的最佳动机激起水平是(  )程度的。

A。较高

B。较低

C。中等

D。一般

7。教师被人们誉为“灵魂的工程师”,这说明教师扮演了(  )主角。

A。“家长代理人”

B。“知识传授者”

C。“学生楷模”

D。“心理调节者”

8。弗洛伊德提出的遗忘理论是(  )。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9。被认为缺乏科学依据的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10。按认知与期待理论,(  )。

A。动机力量一效价×期待

B。动机力量一抱负x期待

C。动机力量一效价×目标

D。动机力量一抱负×目标

11。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属于(  )。

A。模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感知直观

12。统筹安排学习时光,属于(  )。

A。元认知策略

B。认知策略

C。组织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13。“利用红色能够做什么”属于(  )发散思维。

A。用途扩散

B。结构扩散

C。方法扩散

D。形态扩散

14。(  )是一种间接的强化方式。

A。外部强化

B。内部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强化

15。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我所认同的思想和自我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

A。认知结构

B。价值体系

C。观念系统

D。策略框架

16。以下情景中,属于肯定性训练的是(  )。

A。呈现厌恶刺激

B。公开表达自我的真实情感

C。消除敏感反应

D。消除肌肉紧张

17。学生已有了“四边形”的知识,此刻让学生学习“梯形”的相关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概念学习

D。并列学习

18。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是(  )。

A。问题行为

B。教学行为

C。学习行为

D。操作行为

1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其他科学研究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20。应对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某生倾向于深思熟虑,错误较少,他的认知方式属于(  )。

A。沉思型

B。冲动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师帮忙学生构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  )。

A。说服

B。榜样示范

C。群体约定

D。价值辨析

E。奖励与惩罚

2。下列属于实物直观的是(  )。

A。网络模拟动画

B。观察实物

C。演示实验

D。到实地参观访问

E。文艺作品赏析

3。下列属于操作技能的是(  )。

A。演唱

B。文学创作

C。打球

D。运算

E。开车

4。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  )。

A。获得

B。同化

C。转化

D。顺应

E。评价

5。教师应采取(  )措施提高课堂群体的凝聚力。

A。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景

B。培养群体认同感

c。规定群体单一思想

D。构成群体成员归属感

E。给予学生赞许与鼓励,构成力量感

6。在进行心理辅导时,辅导教师与受辅导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有(  )。

A。进取关注

B。询问

C。尊重

D。真诚

E。同感

7。常用的复述策略有(  )。

A。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B。排除相互干扰

C。多种感官参与

D。提问

E。碱线

8。一般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须经历(  )阶段。

A。选择

B。认同

C。理解

D。赞赏

E。行动

9。CAl的优越性体此刻(  )。

A。交互性

B。即时反馈

C。所呈现信息生动形象

D。机器规定速度

E。自定步调

10。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  )。

A。动机原则

B。结构原则

c。程序原则

D。评价原则

E。强化原则

三、填空题(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_________是在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实践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

2。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把人的性格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3。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_________,而是知识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4。研究证明,新的学习需要的构成能够经过两条途径,即: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_。

5。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体现了教授学习策略能提高迁移的_________。

6。言语在原型定向与原型操作阶段,其作用在于_________动作,并对活动的进行起作用。

7。从_________人手来培养创造性是促进创造性产生的`一条有效途径。

8。_________曾提出理性情绪辅导法。

9。有的心理学家把问题行为分成_________问题行为、_________问题行为和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三种类型。

10。非组织化观摩要求观摩者有相当完备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否则难以到达观摩学习的目的。

四、确定题(确定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两个IQ分数相同的儿童,他们IQ分数的构成完全相同。 (  )

2。加涅认为复述不仅仅能有利于坚持信息以便进行编码,也能增加短时记忆的容量。(  )

3。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论属于联结学习理论。 (  )

4。阿特金森的研究证明,力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十分容易或十分困难的任务。(  )

5。归纳式学习属于自上而下的迁移。 (  )

6。定向映象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不一样,则活动的定向基础就有差异,就会影响到心智技能最终构成的水平。 (  )

7。高智商必须有高创造性。 (  )

8。教师在教授思维方法时,应遵循由外而内的方式,这在必须程度上能够避免学生不必要的盲目摸索。 (  )

9。教育过程中应奖励一些具体的道德行为,而不是奖励一些概括性的行为。 (  )

10。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更多地研究的是学生的个别差异。 (  )

五、名词解释(每4、题2分,共10分)

1。精细加工策略

2。定势

3。发现学习

4。原型内化

5。从众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2。学习者在练习衄线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3。为完成原型定向阶段的主要学习任务,教师应做些什么工作?

4。要想使操作原型成功地内化成心智技能,教学中必须注意什么问题?

七、论述题(共10分)

试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八、案例分析题(共10分)

杨蒙是高中学生,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一向不错。一次,在期中考试时由于感冒发烧没有考好,结果成绩下滑受到了教师的批评(教师不知她带病考试)。此后,每当面临考试时杨蒙都很紧张。在考试前几天就开始担心,害怕考试失败,为了能考好,她考前每一天都复习得很晚。考试时,杨蒙经常感到注意力很难集中,脑子里也一片空白,明明掌握的知识也都忘记了。同时还伴随着紧张、心慌、手发抖、出汗、小便急、全身绷紧等症状。可考后她发现这些题目都会做,只是由于没发挥好而失败,因而更加害怕考试。为此,杨蒙十分痛苦,不明白如何摆脱。

根据上述案例,请分析:

1。杨蒙的这种症状是一种什么心理问题?

2。本案例中,造成这一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针对这类问题,请列举两种常见的心理训练方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l993年,科顿等人提出了一个教师反思框架。

2。D【解析】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是客观性、计划性、可比性。

3。B【解析】巴甫洛夫认为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是条件反应。

4。B【解析】题干是布鲁纳认知结构说的核心思想。

5。A【解析】内在动机更稳定,作用更持久。

6。C【解析】一般情景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可是,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必须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7。B【解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了多种主角,如“家长代理人”、“知识传授者”、“学生楷模”和“心理调节者”等。教师被人们誉为“灵魂的工程师”,这说明教师扮演了“知识传授者”的主角。

8。D【解析】弗洛伊德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

9。A【解析】形式训练说是鼓吹者们并没有获得科学证据的支持,所以,被认为是缺乏科学依据的迁移理论。

10。A【解析】略。

11。B【解析】实物直观即经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12。D【解析】时光是一种资源,资源管理策略就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

13。D【解析】形态扩散是以事物的形态为扩散点,设想利用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

14。D【解析】替代强化是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我也受到强化一样,是一种间接的强化万式。

15。B【解析】根据内化概念可知答案。

16。B【解析】自我肯定行为主要表此刻三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真实地表达自我的意见和情感。

17。B【解析】下位学习也叫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18。A【解析】题干是对问题行为的解释。

19。A【解析】客观性是任何科学及其研究都必须遵循的原则,教育心理学也不例外。

20。A【解析】题干是对沉思型认知方式的名词解释。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解析】这五项都是教师帮忙学生构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的常用而有效的方法。

2。BCD【解析】A为模象直观,E为言语直观。

3。ACE【解析】BD两项为心智技能。

4。ACE【解析】布鲁纳将学习分为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

5。ABDE【解析】束缚学生的思想是错误的。

6。ACDE【解析】B是评估性会谈应掌握的一项技术。

7。ABCE【解析】提问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方法。

8。ADE【解析】一种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须经历选择、赞赏、行动三个阶段七个子过程。

9。ABCE【解析】机器不能为学习者定速度,除此之外,其余均为CAI的优越性。

10。ABCE【解析】布鲁纳认为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强化原则是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主要教学原则。

三、填空题

1。行动研究;2。独立型,顺从型;3。传递,处理,转换;4。直接发生途径,间接转化途径; 5。意识性;6。标志,组织;7。个性;8。艾里斯;9。品行性,性格性;10。理论知识,洞察力。

四、确定题

1。× 【解析】两个智商分数完全相同的人,其分数构成却可能存在很大差异。

2。×【解析】复述有利于坚持信息以便于编码,但不能增加短时记忆的容量。

3。√【解析】经典条件作用论揭示了刺激一反应联结的构成过程,它属于联结学习理论。

4。× 【解析】题干所指是避免失败者的特征。

5。× 【解析】归纳式学习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迁移。

6。√ 【解析】由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可知答案。

7。×【解析】创造性与智力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所以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8。×【解析】教师在教授思维方法时,应遵循由内而外的方式,即把教师头脑中的思维方法或思路提炼出来,明确地、有意识地外化出来,给学生示范,并要求学生模仿、概括和总结,这在必须程度上能够避免学生不必要的盲目摸索。

9。√ 【解析】越是具体的越具可操作性,越概括越不具备激励性。

10。× 【解析】题干所述是关注学生阶段的特征。

五、名词解释

1。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2。定势:先于必须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

3。发现学习:是教师启发学生独立发现事物意义的学习。

4。原型内化: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5。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六、简答题

1。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个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资料的选择,并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所以,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资料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2。学习者的练习曲线存在差异,但也具有共同点,表此刻:开始提高快;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后期提高较慢;总趋势是提高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3。(1)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的各个动作要素及动作之间的执行顺序,并了解动作的执行方式。

(2)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3)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

(4)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

总之,经过原型定向阶段的教学,学生建立起了关于活动的初步的自我调节机制,从而为进行实际操作供给了内部控制条件。

4。为使操作原型成功地内化成心智技能,教学中必须注意:

(1)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顺序,不能颠倒。

(2)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即用出声或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完整地描述原型的操作过程。然后,再逐渐缩减。

(3)在这一阶段也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得以进一步概括,以便广泛适用于同类课题。

(4)在进行由出声到不出声、由展开到压缩的转化过程中,也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不能过早转化,也不宜过迟,而应适时。

七、论述题

【答案要点】

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以下是影响人格发展的三个方面:

1。家庭教养模式:放纵型和民主型教养模式,对儿童的人格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主要是经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来实现的。

3。同伴群体:与同伴群体的交往使儿童能够进行人际关系和交流的探索,并发展人际敏感性,奠定儿童今后社会交往的基础,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和人格的发展。

八、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

1。考试焦虑问题。

2。杨蒙考试焦虑主要与考试失败以及教师的批评有关系。

3。常用的训练方法:

(1)调整自我认识法;(2)自信心训练法;(3)放松训练法;(4)系统脱敏法。

(注:任举两种方法展开回答即可)。

篇8:成考教育理论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成考教育理论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人的心理包括哪两部分( )

A.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

B.意志过程与情感过程

C.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D.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

2.人的个性心理的结构成分主要包括( )

A.认识、情感和意志过程

B.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C.能力、气质和性格

D.个性倾向、个性心理特征

3.个性心理特征的结构成分主要包括( )

A.认识、情感和意志

B.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C.能力、气质和性格

D.需要、动机、兴趣、爱好

4.下列哪一选项必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

A.望而生畏

B.谈梅生津

C.望梅止渴

D.尝梅生津

5.植物和单细胞动物反映形式是( )

A.反映

B.感应性

C.感受性

D.知觉

6.从动物的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具有决定意义的条件是( )

A.语言

B.制造工具

C.劳动

D.直立行走

7.下列哪一个选项属于条件反射( )

A.眨眼反射

B.吮吸反射

C.防御反射

D.信号反射

8.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称之为( )

A.反映

B.感受性

C.意识

D.感应性

9.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 )

A.情感过程

B.认识过程

C.意志过程

D.个性

10.“谈虎色变”属于哪类反射活动( )

A.无条件反射

B.非条件反射

C.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D.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二、辨析题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2.望梅止渴、谈虎色变这类反射活动属于无条件反射。

三、简答题

1.试分析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2.简述心理学科的任务。

3.什么是意识?意识有哪些特点?

4.什么是个性心理特征?其包括哪些结构成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C

4.B

5.B

6.C

7.D

8.A

9.B

10.C

二、辨析题

1.错误。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条件反射是指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和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都属于条件反射活动。

三、简答题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这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方面。(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2)个性包括个性心理动力(或称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2.心理学科的基本任务是了解、掌握人的心理与行为活动的规律,并为有效地指导、控制和调节人的心理与行为提供依据。具体任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探讨人类心理活动的积极性规律,促进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2)探讨人类认知活动的规律,为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培养提供依据;(3)探讨人类情意活动和性格形成的规律,为健康人格的培养提供依据。

3.意识是心理的高级的、完整的形式,它是人在劳动中,和语言一起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人所独有的`、凭借语言实现的心理反映。

意识的基本特征是:(1)自觉性——先有正确的动机、明确的目标、周密的计划、具体的方法和手段,然后再行动。(2)能动性——人不是消极被动的反映,而是积极的、主动的反映,有意识的、主动的调节和支配实践活动。(3)社会历史制约性——社会意识与个体意识的发生、发展、变化等都受社会因素制约与影响。(4)第二信号与抽象逻辑思维活动特点。

4.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个人身上在心理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稳定的心理特性。其结构成分主要包括能力特征、气质特征、性格特征等。

篇9: 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带答案

1、下面不属于技能的是()

A、骑自行车

B、解两步应用题

C、打排球

D、眨眼

2、心智技能的形成首先需要()()

A、原型定向

B、言语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3、下列对心智技能描述不正确的是()()

A、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B、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完成

C、动作结构具有展开性

D、通过有意识的反复练习而成

4、下列属于常见的心智技能的是()()

A、驾驶汽车

B、洗衣服

C、解两步应用题

D、听到声音

5、下列哪个不属于操作技能的特点()()

A、物质性

B、外显性

C、观念性

D、展开性

6、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并在头脑中确立有关这种活动方式的初步印象,这是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

A、原型定向

B、原型模型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7、下列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A、跑步

B、阅读

C、唱歌

D、写字

8、【填空题】操作技能的学习要经过定向阶段、模仿阶段、()、熟练阶段。(2008)

9、【填空题】在技能练习的中期,练习成绩出现的暂时停顿现象称为()。(2009)

10、【填空题】心智技能也成为认知技能或智力技能,它是借助于()在头脑中完成的心智活动方式。(2010)

11、【填空题】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原型定向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明确活动的方向,这一阶段属于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2011)

12、【判断题】技能不是本能(2005)

13、【判断题】技能是习惯(2008)

14、【判断题】心智技能不需通过外部言语表现出来。(2009)

15、【判断题】操作技能的模仿需须是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2010)

16、【判断题】技能就是程序性知识。(2011)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讲师解析:技能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而非本能行为。眨眼是一种生理动作,不用练习就会。故选D、

2、【答案】A、讲师解析:心智技能的'形成要经过三个阶段,分别是: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因此说原型定向是心智技能的形成首先需要原型定向。

3、【答案】C、讲师解析:技能的特点有:(1)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运动,排除A;(2)技能是通过有意识的反复练习形成的,区别于本能,排除D;心智技能也称认知技能和智力技能,它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排除B;心智技能特点有:(1)动作对象具有观念性;(2)动作进行具有内隐性;(3)动作结构具有简缩性。操作技能特点:(1)动作对象具有物质性;(2)动作进行具有外显性;(3)动作结构具有展开性。故选C

4、【答案】C、讲师解析: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或认知技能,它是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比如写作构思的技能、言语翻译的技能等。故选C、而A、B属于操作技能,D属于本能。

5、【答案】C、讲师解析:操作技能的特点有:动作对象具有物质性、动作进行具有外显性、动作结构具有展开性。据此,可选C、

6、【答案】A、讲师解析:心智技能的形成要经过三个阶段,分别是: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原型操作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学生在头脑中应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以获得完备的动觉映像。原型内化是指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的过程。据此定义可选A、

7、【答案】B、讲师解析:心智技能也称为认知技能和智力技能,它是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比如写作构思的技能、言语翻译的技能等,故选B、

8、【答案】整合阶段。讲师解析:本题考查对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的掌握。一般来说,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和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9、【答案】高原现象。

10、【答案】内部言语。讲师解析:本题考查对心智技能定义的掌握。心智技能又称认知技能或智力技能,它是借助内部言语按合理的、完善的程序组织起来的,在头脑中进行的一种认知活动的方式。

11、【答案】原型定向。

12、【答案】正确。技能是个体后天不断学习和练习而形成的,并不是通过遗传的本能行为。

13、【答案】错误。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而习惯是指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的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和特殊倾向,所以技能不是习惯。

篇10: 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带答案

一、填空题(在下列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词,每空1分,共17分)

1、夸美纽斯的,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2、教育的本质是()。

3、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4、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

5、()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由夸美纽斯正式提出并推行的,1862年我国在()首先执行了这个制度。

6、19颁布的(),是中国最早实行的近代学制。

7、普通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师范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相结合的学科。

8、义务教育,也叫(),是由国家用立法形式确定下来强制实行的国民基础教育。

9、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10、教学手段就是指教师和学生进行()以及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11、现场教学和个别指导是中小学教学的()。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成绩考核)四个环节组成。

13、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渗透德育。

14、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具体体现在中小学各类()和各科课程标准、教科书之中。

1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二、选择题(下列四项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26分)

16、“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首先提出的:

⑴《论语》⑵《孟子》⑶《学记》⑷《劝学篇》

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

⑴《大教学论》⑵《论演说家的教育》⑶《普通教育学》⑷《我的教育信条》

18、“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提出的:

⑴赞科夫⑵巴班斯基⑶苏霍姆林斯基⑷凯洛夫

19、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

⑴和谐教育思想⑵教学过程最优化⑶教学发展观⑷全面发展观

20、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

⑴痒⑵序⑶校⑷学

21、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

⑴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⑵讲述、讲解、报告、讲演

⑶讲读、讲演、讲评、讲述

⑷讲述、讲解、讲评、报告

2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⑴教育的性质⑵教育的方法⑶教育的效益⑷教育的规模

23、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

⑴做人教育⑵职业教育⑶基础教育⑷专业教育

24、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

⑴基础知识,基本技能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⑶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⑷基础理论,基本原理

25、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中具有():

⑴积极作用⑵影响作用⑶制约作用⑷导向作用

26、班主任在班集体的发展中起():

⑴主导作用⑵主动作用⑶领导作用⑷能动作用

27、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⑴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⑵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

⑶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⑷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28、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

⑴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⑵主体价值⑶创造价值⑷教育价值

三、简答题(共32分)

29、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6分)

30、简述教育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6分)

31、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8分)

32、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有哪些?(6分)

33、什么是教学?教学的任务是什么?(6分)

四、论述题(34、36两题任选一题,35题必做,共25分)

34、学习教育学有何意义?(11分)

35、为什么说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14分)

36、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11分)

要求:①论述要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②论述要理论联系实际;③每题字数不得少于200字。

评分标准与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评分说明]

(1)共15小题,17个空,每空1分,共17分;(2)以标准答案为准,填正确记1分,不填或填错不记分。

[标准答案]

1、大教学论

2、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3、五经、四书

4、“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班级授课制京师同文馆

6、癸卯学制

7、理论性和应用性

8、强制教育

9、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

10、教学活动

11、辅助形式

12、课外辅导

13、通过各科教学

14、课程计划

15、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的水平之间的矛盾

二、选择题:

[评分说明]

(1)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2)以标准答案为准,选择正确,每项记2分,选择相近(或相似)答案或者选错不记分。

[标准答案]16、③17、①18、②19、①20、①21、①22、①23、③24、①25、④26、①27、③28、①

三、简答题:

[评分说明](1)共5小题,共24分;(2)每小题按标准答案的要点记分;要点正确记分,要点不正确或未答出要点不记分。

[参考答案]

29、答:

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分);

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2分);

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2分)

30、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反过来,它对生产力的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通过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3分)

(2)、教育还可以实现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生产和再生产。(3分)

篇11:教育心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世纪30年代-50年代是教育心理学学科发展的(   )

A、初创时期

B、过渡时期

C、发展时期

D、停顿时期

2、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者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称为个体 (    )

A、社会化

B、人格化

C、价值化

D、人文化

3、莫雷若提出的收集关于班级和学校内学生非正式群体信息的手段是(    )

A、观察法

B、社会测量法

C、实验法

D、行动研究法

4、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有启动、导向、激励以及      (      )

A、沟通

B、管理

C、评价

D、聚合

5、皮亚杰认为,抽象思维阶段大体是出现在儿童 (     )

A、2-7岁

B、7-12岁

C、11-15岁

D、15岁以后

6、在经典反射的形成过程中是一项关键性因素的是  (     )

A、评价

B、强化

C、反应

D、刺激

二、多项选择题

16、具体而言,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应该包含的基本支柱有(   )

A、学会认知

B、学会做事

C、学会沟通

D、学会生存

E、善于表达

17、儿童发展的一般趋势是(          )

A、综合的分化

B、平衡化

C、概念化

D、社会化

E、个性化

18、科尔伯格把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分为 (         )

A、前习俗阶段

B、习俗阶段

C、后习俗阶段

D、前道德阶段

E、良心阶段

19、奥苏伯尔认为影响迁移与保持的认知结构变量主要是  (      )

A、可利用性

B、稳定性

C、清晰性

D、可辨别性

E、反馈性

答案:

BABDCB

ABD  ABCDE  ABC  ABCD

篇12:教育心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2分)

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规律是。 ( C )

A. 均衡发展 B.先慢后快 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又慢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次以教育心理学命

名的专著。 ( C )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桑代克 D.艾宾浩斯

3、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和。 ( A )

A.并列结合学习B.命题学习C.概念学习D.符号学习

4、高创造性者一般不具有的个性特征是_________。 ( B )

A.幽默 B.依赖性 C.喜欢幻想 D.有强烈的动机

5、________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 ( D )

A.教学目标 B.教学测量 C.教学过程 D.教学评价

6、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 D )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文化 D.政治经济制度

7、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 ( B )

A.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B.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C.重视高尚品德培养 D.重视劳动品质的培养

8、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B )。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 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 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9、“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C )。

A.近景性内部动机 B.近景性外部动机

C.远景性内部动机 D.远景性外部动机

10、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C )。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11、( A )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

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A、顺应性 B.同化性 C.重组性 D.具体

12、某位数学教师在讲授“直角三角形”这一概念时,不仅用常见的图示来说明,还用、

、等图示来说明,他在这里所运用的教学活动方式是( C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变式 D.比较

13、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的抑制作用叫( B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14、最早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 A )。

A.艾宾浩斯 B.巴甫洛夫 C.冯特 D.弗洛伊德

15、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C)。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分现象

16、有人记忆马克思的生日“1818年5月5日”时,联想为“马克思―巴掌―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地哭”,这是使用了( B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识策略 D.复述策略

17、对代数式a2-2ab+b2进行因式分解属于( A )的问题。

西华教育教师资格证模拟试题

A.有结构 B.无结构 C.界定含糊 D.无固定答案

18、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属于( B )。

A.习俗水平B.前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权威水平

19、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他的这种行为属于( B )。

A.焦虑 B.强迫行为 C.强迫观念 D.强迫恐惧

20、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 ( A )。

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B.师生互动策略

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D.合作学习策略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 基本心理规律 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 初创时期 、发展时期 、成熟时期 、完善时期等四个时期。

3、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 半成熟 、半幼稚 的特点。

4、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它的呈现或撤除能够 增加反应 发生的概率。

5、学习需要 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又称学习驱力。

6、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成败的经验 ,同时, 归因方式 也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7、学生学习了m(a+b)=ma+mb后,认为lg(a+b)=lga+lgb,这在心理学中称 负迁移 。

8、垂直迁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自上而下 的迁移,即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影响着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的学习,另一方面是 自下而上 的迁移。

9、现代迁移理论中,以 奥苏泊尔 等人为代表,认为如果两种情境中有产生式的交叉或重叠,则可以产生迁移。

10、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 纵向 和 横向 两个维度。

11、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 、发展创造能力 的重要前提。

1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学习不是知识由老师想学生的 传递 ,而是学生 建构 自己的知识过程。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那些?

答:1、问题的特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定势与功能固着。

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

2、举例说明什么是上位学习?

答:首先回答上位学习的定义。

例:学过长方体、正方体拦河坝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 体积(V=SH).

3、什么是自我意识,他包括哪几种成分?

答: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① 自我认识 (定义)

②自我体验 (定义)

③自我监督 (定义)

4、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分的艺术。

P227页 结合实际进行和自己的观点回答

5、简述什么是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答: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学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的。如:化学中的锂、钠、钾等金属元素之间的关系。

垂直迁移:也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具体指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表现为:

1、自下而上

2、自上而下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题,共10分)

1、什么是创造性?怎样创设适宜创造性发展的环境?

答:创造性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征。

⑴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⑵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⑶改革考试制度与内容。

个人针对这三点进行讨论,或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切记不要答的太少。

[2017年教育心理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