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屋顶》说课稿(共4篇)大全
推荐文章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红屋顶》说课稿(共4篇)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红屋顶》说课稿,本文共4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红屋顶》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红屋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讲述。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本课是湘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的第八单元课程内容,属于“欣赏·评述”的类型课,本课主要是通过将表现相似题材的现代绘画作品进行相关比较,从中寻找多种绘画表现手法,初步了解一些现代派绘画的面貌特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第四学段 (7—9年级)的学生应“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以现代派绘画作为介绍点,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过对绘画表现形式从不同角度的比较和经典作品从不同层面的分析,强化学生养成一种“比较欣赏”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对比或类比中获得对特定作品更加深入的艺术感知与内心体验,从而提高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通过欣赏20世纪初现代派绘画的艺术特点、代表画家。帮助学生进入现代派绘画与印象绘画色彩特点的对比分析,明确现代派绘画在西方绘画艺术发展历程中的意义和地位。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对比传统西方绘画,把握一些现代派绘画形式变化的基本特征。
(2)能力目标:
A、能够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表现形式,表现对物象的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B、能够初步建立以发展和辩证的眼光认识、品评美术作品的审美观念。
(3)发展目标:
能够以积极的探究精神来思考现代派绘画艺术在艺术史上的作用。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初步把握现代派绘画艺术风格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现代派绘画与印象派和传统绘画的风格差异。。攻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讲解:和展示大量的现代派绘画与印象派绘画作品分析比较 ,引导学生就两组作品从三个方面对比分析,并展开讨论。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我准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为了达到“了解现代主义美术”,通过欣赏活动,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这一目标,我采用多种方法的教学活动形式: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情景是有效地激发学生艺术创造力的必要手段。通过图片展示赏析,丰富学生的体验,带动学生的艺术表现欲。因此,本课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以情景教学法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教学中循序渐进,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效、高效中进行。
一、说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为了加强学生对作品艺术手法的直观感受,本课大量采用作品局部抽取放大法。 在回顾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直接利用上学期《绚丽的阳光》一课,学习中获得的色彩观察方法与经验来分析现代派作品色彩处理的特点。并 展开讨论;运用有关色彩知识和学习方法,分析画面的色彩关系。布置课后学习活动,明确为第二课时准备的资料收集和短文写作的方法及要求。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
二、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趣活动导入
首先从强化作品视觉感受入手,用多媒体直接展现教材上几张描绘红屋顶的不同作品,对比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作品形式处理的差异。课本第30、31页展示了三类有关红屋顶的作品。一类是当代中国画家的,一类是法国印象派画家的,再一类是西方现代派画家的。前两类都是写实性的,’后 一类在表现形式上有明显的变化。每幅作品造型的变化手法与形式特征在教材文字上分别做了简单扼要的介绍。教师利用影视媒体设备,展现这些作品清晰的放大图片。根据对教材的理解,课前寻找其他一些风格明显、画面清晰的经典作品,作为教材作品图片的补充信息,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重点把握教材中提示的几个方面: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运用有关色彩知识和学习方法,分析画面的色彩关系和表现手法,在每组学生表述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学评价调控,积极引导学生讨论及看法的深入与合理。讨论中注意师生互动的方式,尽量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从对现代派绘画的困惑与不解,转而到有兴趣的学习上,
2、讲解现代派绘画艺术的基本特点:
在现代主义艺术里,抽象和意象是大多数现代主义艺术家所采用的表达方式,其绘画语言的表述方式与之前时期的绘画艺术截然不同,西方绘画自现代派以后开始变得空前地形式多样起来,艺术家特别强调把主观感受纳入到艺术创作中,在此之前,西方绘画多以描绘客观对象为主,用照相式的方法去表现物象的客观存在,现代派绘画拓展了人们审美的想像空间和联想思维。
3、尝试绘画表现
结合第一课时学习的创作方法,学生绘制命题创作草图。根据一定主题和题材范围,学生选择更加独特、具有个性的'表现手法绘制作业。在学生绘制作业过程中,教师适时通过学生阐述的创作意图与表现技巧,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启迪与拓展他们的表现思路。作业完成后,教师可在学生自我评价基础上,肯定学生的创作,并提出一些极积中肯的建议和提示,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会。
4、作业评价及拓展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欣赏小论文中的看法与观点,帮助学生在已有的审美认识基础上,积极巩固与深化对现代派其他艺术形式的认识。这样的延伸与教学拓展,往往可以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全面地感受现代派艺术,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
5、课堂小结,布置课后学习活动
现代画派的产生,突破了传统的绘画模式和色彩观念,建立起一套新的色彩观和绘画表现手法。画派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有毕加索、康定斯基、莱热等。每位画家都有自己关注的题材,有自己的绘画风格。请同学们课后根据老师提供的有关书目和网站搜集资料,对现代画派的代表画家进行了解、总结和归纳。下节课,我们将由每一小组组织一个话题,进行演讲,通过对印象画派中某一位画家的作品的评析,加深对现代画派的艺术特征的理解,体会画家的艺术风格。
三、说板书设计 :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将欣赏范画与板书相结合,将范画、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直观清楚,突出主题,照顾全面。
篇2:初中八年级美术下册《红屋顶》说课稿
初中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红屋顶》说课稿范例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本课是湘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的第八单元课程内容,属于“欣赏•评述”的类型课,本课主要是通过将表现相似题材的现代绘画作品进行相关比较,从中寻找多种绘画表现手法,初步了解一些现代派绘画的面貌特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第四学段 (7—9年级)的学生应“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以现代派绘画作为介绍点,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过对绘画表现形式从不同角度的比较和经典作品从不同层面的分析,强化学生养成一种“比较欣赏”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对比或类比中获得对特定作品更加深入的艺术感知与内心体验,从而提高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通过欣赏20世纪初现代派绘画的艺术特点、代表画家。帮助学生进入现代派绘画与印象绘画色彩特点的对比分析,明确现代派绘画在西方绘画艺术发展历程中的意义和地位。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对比传统西方绘画,把握一些现代派绘画形式变化的基本特征。
(2)能力目标:
A、能够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表现形式,表现对物象的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B、能够初步建立以发展和辩证的眼光认识、品评美术作品的审美观念。
(3)发展目标:
能够以积极的探究精神来思考现代派绘画艺术在艺术史上的作用。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初步把握现代派绘画艺术风格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现代派绘画与印象派和传统绘画的风格差异。。攻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讲解:和展示大量的现代派绘画与印象派绘画作品分析比较 ,引导学生就两组作品从三个方面对比分析,并展开讨论。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我准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
三、说教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为了达到“了解现代主义美术”,通过欣赏活动,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这一目标,我采用多种方法的教学活动形式: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情景是有效地激发学生艺术创造力的必要手段。通过图片展示赏析,丰富学生的体验,带动学生的艺术表现欲。因此,本课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以情景教学法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教学中循序渐进,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效、高效中进行,
四、说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为了加强学生对作品艺术手法的直观感受,本课大量采用作品局部抽取放大法。 在回顾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直接利用上学期《绚丽的阳光》一课,学习中获得的色彩观察方法与经验来分析现代派作品色彩处理的特点。并 展开讨论;运用有关色彩知识和学习方法,分析画面的色彩关系。布置课后学习活动,明确为第二课时准备的资料收集和短文写作的方法及要求。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趣活动导入
首先从强化作品视觉感受入手,用多媒体直接展现教材上几张描绘红屋顶的不同作品,对比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作品形式处理的差异。课本第30、31页展示了三类有关红屋顶的作品。一类是当代中国画家的,一类是法国印象派画家的,再一类是西方现代派画家的。前两类都是写实性的,’后 一类在表现形式上有明显的变化。每幅作品造型的变化手法与形式特征在教材文字上分别做了简单扼要的介绍。教师利用影视媒体设备,展现这些作品清晰的放大图片。根据对教材的理解,课前寻找其他一些风格明显、画面清晰的经典作品,作为教材作品图片的补充信息,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重点把握教材中提示的几个方面: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运用有关色彩知识和学习方法,分析画面的色彩关系和表现手法,在每组学生表述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学评价调控,积极引导学生讨论及看法的深入与合理。讨论中注意师生互动的方式,尽量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从对现代派绘画的困惑与不解,转而到有兴趣的学习上,
2、讲解现代派绘画艺术的基本特点:
在现代主义艺术里,抽象和意象是大多数现代主义艺术家所采用的表达方式,其绘画语言的表述方式与之前时期的绘画艺术截然不同,西方绘画自现代派以后开始变得空前地形式多样起来,艺术家特别强调把主观感受纳入到艺术创作中,在此之前,西方绘画多以描绘客观对象为主,用照相式的方法去表现物象的客观存在,现代派绘画拓展了人们审美的想像空间和联想思维。
3、尝试绘画表现
结合第一课时学习的创作方法,学生绘制命题创作草图。根据一定主题和题材范围,学生选择更加独特、具有个性的表现手法绘制作业。在学生绘制作业过程中,教师适时通过学生阐述的创作意图与表现技巧,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启迪与拓展他们的表现思路。作业完成后,教师可在学生自我评价基础上,肯定学生 的创作,并提出一些极积中肯的建议和提示,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会。
4、作业评价及拓展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欣赏小论文中的看法与观点,帮助学生在已有的审美认识基础上,积极巩固与深化对现代派其他艺术形式的认识。这样的延伸与教学拓展,往往可以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全面地感受现代派艺术,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
篇3:中国红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中国红》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6课。课文是一篇儿童诗歌,用火热的语言,以对仗的工整的诗句,抒写了无处不在的中国红。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学会本课7个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弓字旁。
过程方法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借助诗歌中的描述的事物,了解中国红的象征意义。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感受中国红的无处不在,体会中国人对红的喜爱。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诗歌,初步体会文章流露出的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点拨法、创设情境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联想与想象、朗读与讨论、再现与表演。
三、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出示“红”,给红组个词,或者说说你想到的事物。
2、出示“中国红”,看了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或者想问什么问题?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初读感知
任务呈现: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语,试着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再读课文,标出关于中国红的事物,在图中找一找,试着把特点读出来。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
展示交流:
1、出示二类生字,学生认读。
2、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学生拼读,理解。
3、指名朗读交流。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学生回答勾画的事物,集体订对。
5、你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点吗?指名交流:都是红的。红色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了,简直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看到了红色,就像看到了中国。因为它代表着喜庆、美好、温暖和团圆。
6、语句练习填空,讲解“也”的用法。
7、学生实物展示,并以小组形式进行说话练习。
课中休息:欣赏有中国红特色的图片:中国结、中国馆、中式婚礼礼服、双喜等。
任务二:学习生字
1、出示“城、妈、张”并认读,自由观察字的特点。
2、交流结构上的共同点:左右结构,形声字。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展示汇报。
4、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5、指导“张”学习弓字旁。强调第四笔笔顺为撇。
布置作业:
1、观察搜集像课文中有中国红的事物。
2、向父母或爷爷奶奶请教:他们喜欢红色吗?为什么?
篇4:《爷爷和小树》说课稿丁红
黑龙江省红兴隆分局饶河农场小学 丁红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爷爷和小树》
第1课时教学设计。下面我将从课标、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这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课标要求与分析。
在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要求中指出: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形体美。
第2条阐述的是知识目标,行为动词是:认识、会写。学习水平是:了解、掌握。学习内容是:常用汉字。1600~1800个与800~1000个是学习内容的数量。
第3条第一句阐述的是能力目标。行为动词是:掌握、写、注意。学习水平是:独立操作、独立操作、模仿。学习内容是: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写字的其他条件是:用硬笔。
第3条第二句阐述的是情感目标。行为动词是:感受。学习水平是:经历。学习内容是:汉字形体美。
二、教材分析。
《爷爷和小树 》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5课。之前已学过四篇古诗和诗歌形式的短小的课文。本课是记叙文的形式。课文以图中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情:冬天,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表现出人与树之间的关系多么亲密、和谐。选编课文的意图是通过的阅读故事来重点学习识字、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为学生今后阅读、书写奠定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届一年级新生学前统一在公办幼儿园中接受教育,学习程度比较整齐。学前期识字少,一年级新生虽然对学习生字很有兴趣,但缺少识记生字的方法。注意力时间短,形象思维占主要优势,抽象生字符号记忆慢。
四、教学重、难点
课标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第一学段的教学
重点是识字、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教材分析中指出:本课时主要进行认识10个生字,会写“不”“开”2个字,认识5个偏旁“冫、灬、父、人、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所以,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将此定为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会写“不”“开”2个字,认识5个偏旁“冫、灬、父、人、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标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但从学情分析中看出,形象思维占主要优势,抽象生字记忆慢。所以,预测“识记生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难点:认识10个生字。 五、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阅读要求和教材内容,同时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了这两点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听读、领读、游戏、示范、讲解等方式,学生认识10个生字,会写“不”“开”2个字,认识5个偏旁“冫、灬、父、人、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通过在朗读训练,学生初步感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们
六、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分析,本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看图谈话揭题。 此环节3分钟左右。 考虑到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持久不够的特点,努力做到有收有放,有静有动。上课开始,课件一片绿色的树木便出现在孩子们面前,小树们亲切的问候,似朋友般面对面的交流,极大的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揭示课题,认识“爷”这个字和“父”字头,分散教学重难点。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此环节15分钟左右,主要解决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听读、领读、游戏、示范、讲解等方式,学生认识10个生字,认识5个偏旁“冫、灬、父、人、刂”。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记叙文。在朗读课文前,老师首先教同学们自然段的小知识,给文章的自然段写上序号。主要目的是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习得初步的读书方法。
课表要求小学1―2年级要认读生字1600―1800个。同时又要让学生在起始的阅读教学中,感受到阅读课文兴趣,因此,本课教学中,力求落实好10个生字以及5个偏旁的
教学。认读生字放在读课文中初步感知;让学生在整体的朗读中,进行生字的认读与巩固,力图很好地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巩固生字中,我抓住了孩子们的心理、生理特点,利用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指导孩子们通过学习偏旁和组词来记一记这些字词等,用游戏的方法巩固、强化字词,使识字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变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培养学生识字兴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美。此环节10钟左右,主要解决知识和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情感目标:通过在朗读训练,学生初步感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们。
首先要求学生把句子读通顺连贯,理解之后再读出真情实感。每一次读书教师都提出不同的要求,体现了不同的.目的。在读书的方式上,老师精心设计,形式多样:范读,集体得齐读,个人的自由读,有语气的朗读等。课上学生充分地读,书声朗朗,是取得语文教学良好效果的保证。小学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但识字不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全部。本设计遵循儿童学习记忆的规律,不把学汉字与学语言割裂开来,以听读为主线,注重开发无意记忆在识字上的潜力,让学生在听读实践中反复多次和汉字见面,最终化生为熟。使课堂中学生听和说的语言实践活动时间猛增,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在引导逐段学习课文时,运用电教媒体和实物帮助学生理解“暖和的衣裳”和“绿色的小伞”各指什么。在和谐的气氛中讨论,在探究中求知。学完天冷时爷爷给小树裹上稻草与天热时小树用树荫给爷爷遮挡阳光这两小节,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在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又受到了积极的情感熏陶。
四、书写体验汉字美。此环节10钟左右,主要解决知识和能力目标:会写“不”“开”2个字。】
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一种手段,小学生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本设计重点体现《新课标》中“多认少写”的原则。但并不弱化对汉字书写的指导,如规范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让学生观察字形、尝试书写、重点提示、独立自评、合作互评等,重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本着分散难点的原则,本课时完成一半的书写任务。
作业设计:回家把课文读给家长听。以进一步巩固生字。
七、板书设计
撑伞
爷爷 和 小树
穿衣
这是我这一课的板书设计,是课文内容的浓缩,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以上就是我对《爷爷和小树》一课的设计说明,如有不到之处,恳请大家提出宝贵的建议。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