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故宫博物院》节选阅读答案(精选10篇)大全
推荐文章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故宫博物院》节选阅读答案(精选10篇)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故宫博物院》节选阅读答案,本文共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故宫博物院》节选阅读答案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问题】
9.给文段中加点汉字注音。(2分)
銮【 】
湛【 】
琐【 】
绚【 】
10.归纳第二自然段的说明顺序。(2分)
以空间为序,【 】
【参考答案】
9.1uán
zhàn
suǒ
xuàn
10.总体上先下(地面建筑)后上(殿顶),在介绍地面建筑时,以方台为中心,先中间,再背后,最后讲两边。(顺序说清即可)
篇2:《故宫博物院》阅读答案
《故宫博物院》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一)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1、第二段在介绍太和殿内景时,用了六个方位词:。由这些词语看该段的立足点是什么?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
2、为什么对龙的描述居然有十次之多?
答:。
3、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说明重点?
答:。
4、强调太和殿建筑在中轴线上,用意是什么?
答:。
(二)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1、这一段主要介绍故宫的。
2、文段中多处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如“十米多”、“七十二万平方米”、“七十多座”等,目的是说明。
3、“玲珑”的意思是。“玲珑奇巧的角楼”说明了建
筑。
4、从这一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对故宫的感情基调是。
5、文段最后一句“宏大壮丽”、“精美”“布局统一”说明了故宫的,抒发了作者对故宫的之情。
【参考答案】
(一)
1、正中、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 以朱漆方台为立足点,由上向后,向两旁;以雕金蟠龙为立足点,向周围,向下。
2、因为故宫的建筑突出龙,所以对故宫的说明也要突出龙。而龙又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真龙天子”,也是皇权的象征,突出龙,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 而太和殿又是皇帝发号施令,统治封建王朝的中心,所以,这里到处要突出龙的形象。
3、太和殿与中和殿、保和殿,同是紫禁城的中心。而太和殿又是中心之中心,它是皇帝的宝座所在地,是皇帝权力的象征,是举行重大典礼时皇帝受朝贺的地方。
4、突出皇帝宝座就在这条线上的中心点,突出皇权这个核心。
(二)
1、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
2、列数字 故宫规模宏大
3、(东西)精巧细致 精美
4、爱和赞颂
5、建筑特征赞美
篇3:故宫博物院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一)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1、第二段在介绍太和殿内景时,用了六个方位词: 。由这些词语看该段的立足点是什么?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
2、为什么对龙的描述居然有十次之多?
答: 。
3、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说明重点?
答: 。
4、强调太和殿建筑在中轴线上,用意是什么?
答: 。
(二)
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1、这一段主要介绍故宫的 。
2、文段中多处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如“十米多”、“七十二万平方米”、“七十多座”等,目的是说明 。
3、“玲珑”的意思是 。“玲珑奇巧的角楼”说明了建
筑 。
4、从这一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对故宫的感情基调是 。
5、文段最后一句“宏大壮丽”、“精美”“布局统一”说明了故宫的 ,抒发了作者对故宫的 之情。
【参考答案】
【编者按】要想学好数学,多做试题是难免的,这样才能够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在考试中应用自如,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正常甚至超长发挥。
阅读下文,思考文后的问题
文房四宝
纸、墨、笔、砚是我国传统的文书工具。由于它们在运用于书画艺术创作上具有特殊的功能,因而被誉为“文房四宝”。而宣纸、徽墨、湖笔和端砚则又是这“四宝”中的名品。
宣纸是唐代(公元618~9)制造于安徽省泾县,曾被朝廷封为贡纸。由于它历来集散于泾县附近的宣城,故得名“宣纸”。宣纸蜚声海外由来已久。在清朝嘉庆年间(公元1796~18),宣纸制品曾远销欧洲,引起许多国家重视。英国的一个贵族,竟以70个基尼金的高价,在伦敦买下了一束用宣纸扎的花。楮片(檀树皮)和稻草是宣纸的原料。它的制作要用一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一百多道工序。这洁白如雪、厚薄均匀、质地坚韧的宣纸,按厚度分单宣、夹宣、三层以至四层;就吸水性能分为“生宣”和“熟宣”。“生宣”吸水性强,多用于写意画,工笔画则一般使用“熟宣”。由于宣纸具有抗老化、不易破碎等优点,所以我国不少古代名家的书法、绘画真迹能够长期保存下来。
墨,分松烟墨和油烟墨,是在烟灰中加胶调剂,而后置铁臼里捣研制成。质量高的墨还在原料中加入麝香、冰片等香料和十几种中药,有的还掺入黄金。这样的墨研磨起来香气馥郁,书写后色泽乌艳,墨迹见水不化。古时制的墨往往有“轻胶万杵”或“十万杵”的字样,意思是料精功到。徽墨的制造始于唐末。相传河北墨工奚超带着儿子庭珪避乱南徙,看到黄山附近的歙州松多质好,就定居在此制墨为生。以歙州古松烧烟制成的墨色泽肥腻,性质沉重,再加上奚庭珪钻研技术,改进捣烟、和胶等方法,墨的质量具有“光泽如漆”“其坚如玉”的优点。
文房四宝中的笔,指的是毛笔。相传秦始皇的大将蒙恬,监筑长城时,偶然看到城墙上粘有一撮羊毛,随手扯下,拾取枯木一枝,将羊毛束在一端,造出了我国第一支毛笔。传说后来蒙恬曾在浙江吴兴县的善琏镇住过,当地人奉他为“笔祖”,在镇上修建了“蒙恬祠”,并开始制造湖笔。湖笔是用上等山羊毛(羊毫)、山兔毛(紫毫)、黄鼠狼尾毛(狼毫)经过梳、结、装、择等七十多道工序精制而成。用湖笔书写、绘画,落笔重压时有腰力,提笔离纸后笔头尖正成锥形,笔的周身圆浑饱满,挥毫泼墨,刚柔相济,得心应手。
端砚产于广东肇庆市东郊端溪,据记载,问世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出现砚石的坑洞星罗棋布于端溪两岸的斧柯山上。端砚的制作分采石、选料、雕刻、配盒等四道工序。用端砚磨的墨经久,还极耐冻。传说晚唐时,端州梁举人赴京会试,时值隆冬,人家的砚台都结了冰,只有此公砚上的墨水不冻,于是中了进士,因而人们也称端砚为“神砚”。
──摘自《人民画报》
1、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四宝”中的名品各有什么特点。
答: 。
2、体会本文的行文特点。
答: 。
【课外阅读二】
阅读下文,完成习题
竹是一种特殊的植物。
(一)
1、正中、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以朱漆方台为立足点,由上向后,向两旁;以雕金蟠龙为立足点,向周围,向下。
2、因为故宫的建筑突出龙,所以对故宫的说明也要突出龙。而龙又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真龙天子”,也是皇权的象征,突出龙,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而太和殿又是皇帝发号施令,统治封建王朝的中心,所以,这里到处要突出龙的形象。
3、太和殿与中和殿、保和殿,同是紫禁城的中心。而太和殿又是中心之中心,它是皇帝的宝座所在地,是皇帝权力的象征,是举行重大典礼时皇帝受朝贺的地方。
4、突出皇帝宝座就在这条线上的中心点,突出皇权这个核心。
(二)
1、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
2、列数字故宫规模宏大
3、(东西)精巧细致精美
4、爱和赞颂
5、建筑特征 赞美
篇4:故宫博物院阅读答案
到台湾观光游览,台北故宫博物院是必不可少的一站。从台北市中心乘出租车,不到三十分钟便可抵达双溪,现在每年到这儿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人数,达二三百万之众。面对斑斓古朴的铜器、温润的玉器、晶莹的瓷器和褪色的字画,人们感慨藏品精致、丰富的同时,也会生出许多好奇,为什么这些明清宫廷收藏,会在台北而不在北京呢?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产生是以故宫文物迁台为根由的。而这批文物迁台之前,还经历了博物馆界的创举——“文物万里大迁徙”。
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30年代,正当博物院的各项工作走向正常时,因日寇对中国虎视眈眈,国宝安全受到威胁,故宫文物南迁作为权宜之策被提出。
威严显赫的紫禁城,经过明清两朝24位皇帝的经营,珍宝秘笈无数,迁运自然以珍品为主。陈列室的展品是经过选择的精品,属必装之列。其次是存于各馆库房中的文物,都是由各馆在各宫殿里选拔集中的。装完这些之后,再到各宫殿去直接选装。装箱也有一定的要求,要经得起长途运输的颠簸。故宫工作人员从琉璃厂的古玩商人那儿学到诀窍,即一要装紧,二要隔离。
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以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及秘书处4个单位分别装箱编号,从1932年秋开始办理,到1933年5月最后一批运出,共装文物13491箱。
当时有不少人反对故宫文物南迁。胡适担心数量甚巨的古物在移出北平城途中难免丢失或受意外的损坏,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在上海、南京、洛阳等地多设几个博物馆,将故宫同样的物件分地储存。但因政府对文物南迁之事态度坚决,胡适无可奈何,遂以北平图书馆委员长的资格,消极反对该馆储藏的宋元善本书籍的南迁。
鲁迅也坚决反对故宫文物南迁。他说倘若“因为古物古得很,有一无二,所以是宝贝,应该赶快搬走也罢,但我们也没有两个北平,而且那地方也比一切现存的古物要古。”面对即将远离皇城的古物,他沉痛地拟诗道:“阔人已乘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此诗发表在1933年2月6日的《申报》上,而正是这一天,故宫首批南迁的文物起运了。
1、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1分)
(1)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以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及秘书处4个单位分别装箱编号。( )
(2)从1932年秋开始办理,到1933年5月最后一批运出,共装文物13491箱。( )
2、关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的来源和组成,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台北故宫博物院主要收藏明清两代的文物。
B、由铜器、玉器、瓷器和字画等组成,藏品精致、丰富。
C、陈列室的经过选择的精品;存于各馆库房中的文物;到各宫殿去直接选装的文物。被装箱,经过长途运输的颠簸送到台北。
3、以下不属于胡适主张和做法的一项是(2分)( )
A、数量甚巨的古物在移出北平城途中可能会丢失或受意外的损失。
B、最好的办法是上海、南京、洛阳等地多设几个博物馆,将故宫同样的物件分地储存。
C、以辞掉北平图书馆委员长的举动来坚决主张反对南迁。反对该馆储藏的宋元善本书籍的南迁。
4、对鲁迅的主张和做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文物历史很久,有一无二,所以是宝贝,应该赶快搬走。
B、站在维护文化传统的立场上,不同意故宫文物南迁。
C、北平是存放所有古物的最佳场所。面对即将远离皇城的古物,他沉痛地拟诗对文化的逝去表示哀悼和无比的愤慨。
5、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文物南迁是国家安全受威胁的情况下,迫不得已采取的行动,但并未对文物的保存和研究带来不便,反而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B、文物南迁的成功实现,是文物研究历史上的史无前例的大举动,当时权宜之计现在看来也不失为英明之举。
C、胡适、鲁迅等文化名人反对南迁的主张是经过严密考虑的,对于我们现在的文物保护工作仍有重要意义。有效的组织,周到的安排,大胆的借鉴是成功实现文物转移的有力保证。
到台湾观光游览,台北故宫博物院参考答案:
1、(1)分类别 (2)列数字
2、A(应为“明清两代的收藏”)
3、C(非辞职)
4、B
5、A(“国家安全受威胁”的说法错误)
篇5:故宫博物院阅读理解答案
故宫博物院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5-19题。(11分;16、17题各2 分,18、19题各3分)
①在有些人的印象里,故宫贵州省是举世无双的紫禁城建筑;面在别一些人的脑海中,故宫等同于奇珍异宝,是一个藏宝之所。
②这些认识都有依据,但不全面。故宫古建筑与故宫珍宝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然而,在长达491年中有明清两代24位皇帝在故宫生活与执政,清宫遗存的这些文物藏品,又与古建筑、与宫廷历史文化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把故宫古建筑、文物藏品及宫廷历史文化联系起来,故宫就是一个文化整体。所谓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也就是说,故宫的遗产价值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
③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来认识。从空间来看,紫禁城的千门万户,院藏的各种文物,以及宫殿与文物藏品后面曾出现、发生过的人和事,种种秘辛内幕,宫廷的文化生活,是一个鲜活的统一体。很显然,离开了宫阙往事,没有了附着其中的历史内涵,那些宫廷旧藏的'意义和价值势必受到影响。同样,要保护完整的故宫,不只是72万平方米以内的紫禁城,还要保护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一些明清皇家建筑,以及它的保护区、缓冲区。从时间来看,故宫藏品虽为清宫旧藏,但其中文物则包括了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的各主要门类,而且反映了五千年的文明史。又以紫禁城为例,它虽然建成尚不足6,但却是中国几千年来宫殿建筑的集大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官式建筑的结晶和典范。
④正是基于对故宫是个文化整体的认识,故宫学的学术概念才得以形成并提出。故宫学是以故宫及其丰富的收藏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故宫学不仅把故宫古建筑、宫廷文物珍藏及宫廷历史文化当作一个整体,而且包括了故宫博物院成立以来的80多年历史。故宫文化的这一整体性,也使流散在院外、海外、国外的清宫旧藏文物、档案文献、宫廷典籍,都有了一个学术上的归宿。基于此,两岸两个故宫博物院在学术研究上的交流与合作就是不可避免的,人为的阻隔只能是暂时的,事实上这种交流也在不断地发展。今年2月中旬与3月初,两个故宫博物院的院长互访,商谈交流合作事宜,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不仅是两院事业发展的需要,是两岸同胞的福祉,也是故宫价值得以进一步发掘、故宫学研究提升到新的水平的极好机遇。
⑤把故宫当做文化整体看待,其实质是文物保护理念的不断提升。对故宫人来说,还要注意正确认识、妥善处理故宫保护与博物院发展的关系。
节选自《文汇报》,3月18日)
篇6:《走进台北故宫博物院》及阅读答案
到台湾观光游览,台北故宫博物院是必不可少的一站.从台北市中心乘出租车,不到三十分钟便可抵达双溪,现在每年到这儿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人数,达二三百万之众.面对斑斓古朴的铜器、温润的玉器、晶莹的瓷器和褪色的字画,人们感慨藏品精致、丰富的同时,也会生出许多好奇,为什么这些明清宫廷收藏,会在台北而不在北京呢?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产生是以故宫文物迁台为根由的.而这批文物迁台之前,还经历了博物馆界的创举——“文物万里大迁徙”.
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30年代,正当博物院的各项工作走向正常时,因日寇对中国虎视眈眈,国宝安全受到威胁,故宫文物南迁作为权宜之策被提出.
威严显赫的紫禁城,经过明清两朝24位皇帝的经营,珍宝秘笈无数,迁运自然以珍品为主.陈列室的展品是经过选择的精品,属必装之列.其次是存于各馆库房中的文物,都是由各馆在各宫殿里选拔集中的.装完这些之后,再到各宫殿去直接选装.装箱也有一定的要求,要经得起长途运输的颠簸.故宫工作人员从琉璃厂的古玩商人那儿学到诀窍,即一要装紧,二要隔离.
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以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及秘书处4个单位分别装箱编号,从1932年秋开始办理,到1933年5月最后一批运出,共装文物13491箱.
当时有不少人反对故宫文物南迁.胡适担心数量甚巨的古物在移出北平城途中难免丢失或受意外的损坏,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在上海、南京、洛阳等地多设几个博物馆,将故宫同样的物件分地储存.但因政府对文物南迁之事态度坚决,胡适无可奈何,遂以北平图书馆委员长的资格,消极反对该馆储藏的宋元善本书籍的南迁.
鲁迅也坚决反对故宫文物南迁.他说倘若“因为古物古得很,有一无二,所以是宝贝,应该赶快搬走也罢,但我们也没有两个北平,而且那地方也比一切现存的古物要古.”面对即将远离皇城的古物,他沉痛地拟诗道:“阔人已乘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此诗发表在1933年2月6日的《申报》上,而正是这一天,故宫首批南迁的文物起运了.
1.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
①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以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及秘书处4个单位分别装箱编号.( )
②从1932年秋开始办理,到1933年5月最后一批运出,共装文物13491箱.( )
2.关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的来源和组成,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台北故宫博物院主要收藏明清两代的文物.
B.由铜器、玉器、瓷器和字画等组成,藏品精致、丰富.
C.陈列室的展品是经过选择的精品;存于各馆库房中的文物是到各宫殿去直接选装的文物
D.被装箱,经过长途运输的颠簸送到台北.
3.以下不属于胡适主张和做法的一项是( )
A.数量甚巨的古物在移出北平城途中可能会丢失或受意外的损失.
B.最好的办法是上海、南京、洛阳等地多设几个博物馆,将故宫同样的物件分地储存.
C.以辞掉北平图书馆委员长的举动来坚决主张反对南迁.
D.以北平图书馆委员长的资格,消极反对该馆储藏的宋元善本书籍的南迁.
4.对鲁迅的主张和做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物历史很久,有一无二,所以是宝贝,应该赶快搬走.
B.站在维护文化传统的立场上,不同意故宫文物南迁.
C.北平是存放所有古物的最佳场所.
D.面对即将远离皇城的古物,他沉痛地拟诗对文化的逝去表示哀悼和无比的愤慨.
1.①分类别
②列数字
2.A
3.C
4.B
篇7:《走进台北故宫博物院》及阅读答案
台北故宫博物院(Taipei Palace Museum),又称台北故宫、中山博物院。是中国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也是研究古代中国艺术史和汉学重镇,为台湾省规模最大的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座落于台湾省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建造于1962年,1965年夏落成。占地总面积约16公顷。为仿造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主体建筑共4层,白墙绿瓦,正院呈梅花形。院前广场耸立五间六柱冲天式牌坊,整座建筑庄重典雅,富有中华民族特色。台北故宫博物院内收藏有自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和国立北平图书馆等所藏来自北平故宫、南京故宫、沈阳故宫、避暑山庄、颐和园、静宜园和国子监等处的皇家旧藏。所藏的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之珍。展馆每三个月更换一次展品。截至底,馆藏文物达69.6万余件文物。10月,台北故宫为庆祝北京故宫博物院90华诞,恰逢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来华3,向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商借11件郎世宁画作,全面展现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成就与贡献,该展至1月6日结束。
篇8:《故宫博物院选段》阅读理解及答案
《故宫博物院(选段)》阅读理解及答案
①紫禁城的城墙十多米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②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午门的前面。午门俗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在门的两侧。
③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圆雕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④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⑤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方台两旁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子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1.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选文首先从故宫建筑群的 写起,接着作者沿着参观路线继续介绍,以天安门为起点,穿 ,进 ,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最后具体介绍了太和殿 的特点。(4分)
2.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简要说说天坛和故宫博物院有哪些相似的地方。(4分)
【链接材料】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登的地方。总占地面积约270万平方米,分为内坛和外坛。主要建筑在内坛,南有圜丘坛、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条贯通南北的甬道丹陛桥,把这两组建筑连接起来。祈年殿是三重檐亭式圆殿,宝顶鎏金,碧蓝琉璃瓦盖顶;殿内九龙藻井极其精致。外坛古柏苍郁,环绕着内坛,使主要建筑群显得更加庄严宏伟。坛内还有巧妙运用声学原理建造的回音壁、三音石、对话石等,充分显示出古代中国建筑工艺的发达水平。天坛是中国保存下来的最大祭坛建筑群。
答:
参考答案
1.总体的建筑风格 端门 午门 内部和外部
2.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相似,皇家处理政务的场所。
【解析】
1.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文章,就会发现作者按照空间顺序介绍了故宫博物院。第一段首先介绍故宫建筑群的总体建筑风格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然后下文作者沿着参观路线从天安门为起点开始介绍故宫的端门、午门、前三殿,最后着重介绍太和殿的特点。
考点:分析说明顺序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仔细阅读两个文段,文章介绍了故宫建筑群的特点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相似,是皇家处理政务的场所;而链接材料说明的天坛的特点是与之相似,从建筑布局、规模以及用处可以看出两者的相似之处。
考点: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篇9:《故宫博物院》阅读参考答案
《故宫博物院》阅读参考答案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锁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1.选文第二段按空间顺序来说明,请从中找出所有的方位词?
[正面、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
2.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重点?
[太和殿与中和殿、保和殿,是紫禁城的中心。其中太和殿又是中心的中心,它是皇帝的.宝座所在,是举行重大典礼皇帝受朝贺的地方。]
3.在这部分里,为什么对龙的描述有10次之多?
[故宫的建筑突出龙,因此对故宫的说明也突出龙。龙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真龙天子”,也是皇权的象征,突出龙,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
4.强调太和殿建筑在中轴线上,用意是什么?
[用意在突出皇权这个核心。]
5.体现太和殿特点的语句是:[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6.第二段作者的立足点是:[朱漆方台]。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篇10:《材料》阅读答案
①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样样都离不开高分子化合物。我们吃的米、面、水果、蔬菜、鱼、肉;穿的棉、麻、丝、毛等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而用的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则都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②高分子的特点是个头大,每个分子由几万、几十万个原子组成,分子量可达几千、几万甚至几百万。而一般的低分子化合物,如水、盐、酒精等,分子量却不过几十、几百。怪不得人们称高分子化合物是微观世界的“巨人”呢!
③相比于低分子,高分子的结构要复杂得多。它们由许许多多结构相同的所谓“单体”构成。这些‘单体’手拉手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蜷曲的长链,有的长链之间连着短链,有的还有支链。
④人造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面对太阳的一面温度很高,背向太阳的一面温度很低,怎样才能保证不因温度过高或者过低而影响卫星内部仪器的工作呢?科学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即依靠一种特种高分子来帮忙,用它做成“温控涂料”涂在卫星表面。
⑤当卫星面向太阳时,高分子涂料可以助其散发热量,背对太阳时还能起到绝热保温作用,这样就能保证卫星仪器的正常工作,使其源源不断地为人们收集和提供情报。
⑥此外,导弹、飞船重返大气层时也碰到了难题:当飞行速度高达音速的20倍时,空气的剧烈摩擦可使导弹、飞船表面的温度升高到5000℃以上。要知道 普通钢温度达1000多度会溶化成液体,合金钢最多只能耐2000℃的温度,用什么材料来做它们的保护层和隔热罩呢?
⑦科学家找到了一种高分子烧蚀材料,将它涂在导弹、飞船的表面,但它燃烧汽化成小分子时会带走大量的热,尽管外面烈火熊熊,里面却安然无恙,这就起到了保护层和隔热罩的作用。
⑧电子工业已经进入了黄金时代,几乎没有一样现代科学和工业技术少得了它。但是,当我们津津乐道电子工业的赫赫战果时,却不能忘掉高分子在此领域立下的汗马功劳。
⑨作为绝缘材料,高分子的独到之处是具有良好的高频和超高频绝缘性能,陶瓷、云母之类都远远赶不上它。现代电子技术中的遥控、遥测、雷达、卫星通讯等都要用到频率极高的微波,所以也就少不了优质的高频、超高频绝缘材料。可以说,没有高分子材料就没有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