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反思设计

关于劝学诗/偶成原文赏析及翻译(精选11篇)大全

时间: kaka003 互汇语录网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劝学诗/偶成原文赏析及翻译(精选11篇)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劝学诗/偶成原文赏析及翻译,本文共11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劝学诗/偶成原文赏析及翻译

篇1:劝学诗 / 偶成原文及赏析

劝学诗 / 偶成原文及赏析

原文:劝学诗·偶成

[宋代]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译文

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不能轻易放过。

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注释

学:学问,学业、事业。

一寸光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形容时间短暂。

轻:轻视,轻松放过。

未觉:没有感觉、觉醒。

池塘春草梦:东晋诗人谢灵运《登池上楼》中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歌咏南国早春的句子。

阶:台阶。梧:梧桐,落叶乔木。

赏析:

本诗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这是诗人用切身体会告戒年轻人的经验之谈,说明人生易老,学问难成,因而必须爱惜光阴。因其“易老”、故“不可轻”,可见惜时之重要。说明应该珍惜自己美好的年华,努力学习,切莫让可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熘走。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诗人以敏锐、细腻的笔触,借用前人诗句中的优美形象,结合自己对“少年易老学难成”的.深切感受,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梦未觉,梧叶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备增劝勉的力量;从而使“一寸光阴不可轻”的题旨得以更鲜明的体现,给读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全诗通过梦未醒、梧叶已落来比喻光阴转瞬即逝,告诫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告诫人们要珍惜光阴,追求学业,感叹人生苦短,要抓紧时间学习,将来才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蹉跎人生。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还没从美丽的春色中一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偶成》南宋朱熹的一首七言绝句。告诉我们青春易逝,学问难成,且珍惜这年少光阴,莫轻易错过。

篇2:劝学诗 / 偶成原文赏析

劝学诗/偶成

朱熹〔宋代〕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赏析

本诗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这是诗人用切身体会告戒年轻人的经验之谈,说明人生易老,学问难成,因而必须爱惜光阴。因其“易老”、故“不可轻”,可见惜时之重要。说明应该珍惜自己美好的年华,努力学习,切莫让可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溜走。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诗人以敏锐、细腻的笔触,借用前人诗句中的优美形象,结合自己对“少年易老学难成”的深切感受,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梦未觉,梧叶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备增劝勉的力量;从而使“一寸光阴不可轻”的题旨得以更鲜明的体现,给读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全诗通过梦未醒、梧叶已落来比喻光阴转瞬即逝,告诫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告诫人们要珍惜光阴,追求学业,感叹人生苦短,要抓紧时间学习,将来才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蹉跎人生。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还没从美丽的春色中一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偶成》南宋朱熹的一首七言绝句。告诉我们青春易逝,学问难成,且珍惜这年少光阴,莫轻易错过。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篇3:劝学诗 / 偶成原文、注释及赏析

劝学诗 / 偶成原文、注释及赏析

原文:

劝学诗/偶成

宋代: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译文: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不能轻易放过。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注释: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学:学问,学业、事业。一寸光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形容时间短暂。轻:轻视,轻松放过。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池塘春草梦:这是一个典故,此处活用其典,意谓美好的青春年华将很快消逝,如同一场春梦。未觉:没有感觉、觉醒。阶:台阶。梧:梧桐,落叶乔木。

赏析:

本诗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这是诗人用切身体会告戒年轻人的经验之谈,说明人生易老,学问难成,因而必须爱惜光阴。因其“易老”、故“不可轻”,可见惜时之重要。说明应该珍惜自己美好的年华,努力学习,切莫让可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溜走。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诗人以敏锐、细腻的.笔触,借用前人诗句中的优美形象,结合自己对“少年易老学难成”的深切感受,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梦未觉,梧叶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备增劝勉的力量;从而使“一寸光阴不可轻”的题旨得以更鲜明的体现,给读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全诗通过梦未醒、梧叶已落来比喻光阴转瞬即逝,告诫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告诫人们要珍惜光阴,追求学业,感叹人生苦短,要抓紧时间学习,将来才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蹉跎人生。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还没从美丽的春色中一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偶成》南宋朱熹的一首七言绝句。告诉我们青春易逝,学问难成,且珍惜这年少光阴,莫轻易错过。

篇4:偶成原文赏析及翻译

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

朝代:宋代

作者:程颢

原文: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注解:

此明道先生自咏其闲居自得之趣。言春日云烟淡荡,风日轻清,时当近午,天气融和。傍随于花柳之间,凭眺于山川之际,正喜眼前风景,会心自乐,恐时人不识,谓余偷闲学少年之游荡也。

O宋程颢,字伯淳,洛阳人。谥明道先生,,从祀孔子庙庭。

①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午天:指中午。

②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傍,一作“望”。傍,靠近,依靠。随,沿着。川:瀑布或河畔。

③时人:一作“旁人”。余心:我的心。余:一作“予”,我。

④将谓:就以为。将:乃,于是,就。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译文:

云淡、风轻、花红、柳绿,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一幅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身处这宜人的景色,我完全陶醉了。可是谁知道我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我像年轻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开头两句写云淡风轻、繁花垂柳,一片大自然的郁勃生机;第三句是诗意的转折和推进,第四句更进一步说明自己并非学少年偷闲春游,它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哲理,以及对自然及宇宙的认识。全诗表达了理学家追求平淡自然、不急不躁的修身养性的色彩和水到渠成的务实功夫,也表现了一种闲适恬静的意境。风格平易自然,语言浅近通俗。全诗写出了诗人怀念少年时在故乡时的事情,表达了诗人心中对少年、故乡的怀念。

【偶成原文赏析及翻译(精选15篇)】

篇5:偶成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春日偶成

程颢〔宋代〕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译文:

韵译云儿淡,风儿轻,时近春日中午,傍着花,随着柳,我向河岸漫步。春游愉悦的心情呀,人们并不了解,于是说我忙里偷闲,强学少年童。

散译接近正午时分,天上飘着淡淡的云,偶尔刮起一阵微风。穿行于花柳之间不知不觉来到了前面的河边。旁人不知道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少年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

注释:

偶成:偶然写成。

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

午天:指中午的太阳。

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傍,靠近,依靠。随,沿着。

川:瀑布或河畔。

时人:一作“旁人”。

余心:我的心。

余:一作“予”,我。

将谓:就以为。

将:乃,于是,就。

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赏析:

自其一首即景诗,描发素天郊游的心情以及素天的景象,也其一首发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素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开头两句发云淡风轻、繁花垂柳,一片大自然的郁勃生机;第三句其诗意的转折和推进,第四句更进一步说明自己并非学少年偷闲素游,它所要表达的其一种哲理,以及对自然及宇宙的认识。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看似十分平淡,但如细细品味,却有几层意思在其中。其一,发自己素游所见、所感。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寥寥数笔,不仅出色地勾画出了素景,而且强调了动感—和煦的素风吹拂大地,自己信步漫游,到处其艳美的鲜花,到处其袅娜多姿的绿柳,可谓“人在图画中”。其二,着重发自己留连忘返的心情。自种心情主要其通过‘近午天”、“过前川”六字自然而然地传达出来的。所谓“近午天”,并不其说自己时至中午才出来游素,而其用“近”来强调自己只顾素游忘了时间,用自已的突然发现来表现自己沉醉于大自然的心情。同样,“过前川”也并不仅仅其简单地描发自己向河岸漫步的情况,而其用“过”来强调自己在素花绿柳的伴随下“过”了前面的河流才发现自己只顾游素,不知不觉已经境了很远很远。自样,自两句诗尽管描发的只其云风花柳等自然景观和作者喜爱它们的心情,但其中更隐括着一种作者要忘世脱俗的高稚情调,正其自种情调,才使他几乎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劳,达到了如醉如痴的境界。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主要其诗人自己内心世界的直接抒发。本来,在云淡风轻的大好素色中漫游,在素花绿柳的簇拥中陶冶自己的情性,自应该其十分自然的事,但其,在扼杀人们性灵的封建时代,自似乎只应该其有些“狂”劲儿的少年人才能,而须眉长者只应该端然危坐,摆出一副冷冰冰的面孔才行。然而,尽管程颢其一位著名的理学家,尽管他发自首诗时很可能已经其一位蔼然长者,可他仍然无法抗拒大自然对他的吸引,做出一些为“时人”所不能理解的举动。自其中包括了他对自然真性的追求和理解,同时也包括了他对一般“时人”的嘲笑与讽刺,既表现了他对子人生价值的另一种认识,也表现出了他乐在其中,孤芳自赏的高雅。至此,一向被人们认为其道貌岸然的理学家也有意无意地披露了他性格的另一个侧面:他不仅生活在令人窒息的“理”的世界中,还其一个对大自然充满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只不过他的感情经常被“理”压抑和扭曲罢了。

全诗色泽协调,情景交融,表现了作者追求平淡自然、不急不躁的修身养性的性格色彩和水到渠成的务实功夫,也表现了一种闲适恬静的意境。诗歌风格平易自然,语言浅近通俗。全诗发出了诗人怀念少年时在故乡时的事情,表达了诗人心中对少年时代以及对故乡黄陂的怀念。

作者介绍:

程颢(1032—1085),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篇6:偶成原文翻译及赏析

偶成

近现代鲁迅

文章如土欲何之,翘首东云惹梦思。

所恨芳林寥落甚,春兰秋菊不同时。

译文

文章如同尘土,我还能做什么呢?举目遥望,又引起我无穷的思念。

我痛恨祖国的文艺园林一片寂寞荒凉,什么时候啊,春兰秋菊才能相继开放。

注释

文章如土:指革命文艺作品在白色恐怖下不能发表,不值钱。之:往、到。

东云:东方的云,指日本。惹:牵惹,引起。

芳林:芳香的花木,比喻日本和中国进步的文化。

春兰秋菊:意为春兰、秋菊等香花连续开放,永远不绝。春兰、秋菊都是香花。鲁迅这里的意思是说,青年革命作家被害早死,文艺园林寥落,香花不能相继开放。

创作背景

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驻上海的第十九路军激于民族义愤,奋起抗击日寇的进攻。但是,国民党消极抗日派却百般阻挠、破坏。“一·二八”事变发生,鲁迅因寓所受到炮火威胁,直到3月19日,才全家回寓。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回寓后3月31日所写,是赠给沈松泉的。

赏析

这是一首缘事抒怀的诗作,实为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文坛激烈斗争实况的形象记录。它生动地记录了当时文坛百花凋残、众芳零落的荒芜景象;真实地反映了国民党摧残革命文艺的黑暗现实;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以及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不惧强权,决心同其战斗到底的坚定立场和斗争精神。从而,充分地体现了鲁迅时时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连结在一起的爱国深情。

这首诗,是鲁迅久积悲愤、愤涌而出的结果。因而,在无限悲愤之中蕴藏着呐喊的豪情,在凝炼精短的字里行间显示出与其战斗的韧劲。诗意婉转,而又义正词严,比喻浅豁,却又含而不露,用典质朴,但又朴而见雅。全诗层层递进,不枝不蔓,前后呼应,结构严谨,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极强的感染力,显示了作者思想的高度与艺术的精度。首句直揭黑暗的现实、险恶的环境,为下面诗情的展开作了铺垫。次句暗述朋友的规劝,一个“惹”字,既牵动了作者重返“旧游之地”的“梦思”,又倾吐了作者“如处荆棘”的恶劣环境的愤慨。第三句中的一个“恨”字,寓托深刻,既含有作者对国民党摧残文坛罪行的'无比憎恨,又含有作者对为革命而献身的革命战友的深情怀念。这一句,既以“芳林寥落”与首句的“文章如土”相呼应、相补充,又起引出末句的作用,以兰、菊不同季节开放为喻,暗述自己“很难成行”的缘由,表达了作者誓与他们斗争到底的不屈意志与坚强决心。

篇7:偶成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

朝代:宋代

作者:程颢

原文: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注解:

此明道先生自咏其闲居自得之趣。言春日云烟淡荡,风日轻清,时当近午,天气融和。傍随于花柳之间,凭眺于山川之际,正喜眼前风景,会心自乐,恐时人不识,谓余偷闲学少年之游荡也。

O宋程颢,字伯淳,洛阳人。谥明道先生,,从祀孔子庙庭。

①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午天:指中午。

②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傍,一作“望”。傍,靠近,依靠。随,沿着。川:瀑布或河畔。

③时人:一作“旁人”。余心:我的心。余:一作“予”,我。

④将谓:就以为。将:乃,于是,就。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译文:

云淡、风轻、花红、柳绿,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一幅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身处这宜人的景色,我完全陶醉了。可是谁知道我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我像年轻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开头两句写云淡风轻、繁花垂柳,一片大自然的郁勃生机;第三句是诗意的转折和推进,第四句更进一步说明自己并非学少年偷闲春游,它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哲理,以及对自然及宇宙的认识。全诗表达了理学家追求平淡自然、不急不躁的修身养性的色彩和水到渠成的务实功夫,也表现了一种闲适恬静的意境。风格平易自然,语言浅近通俗。全诗写出了诗人怀念少年时在故乡时的事情,表达了诗人心中对少年、故乡的怀念。

篇8:偶成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偶成

宋代:饶节

松下柴门闭绿苔,只有蝴蝶双飞来。

蜜蜂两股大如茧,应是前山花已开。

译文:

松下柴门闭绿苔,只有蝴蝶双飞来。

松下柴门紧闭长满一院子青苔,只有那蝴蝶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

蜜蜂两股大如茧,应是前山花已开。

蜜蜂两腿上的花粉团大的如蚕茧,大概是前面山上春花又盛开。

注释:

松下柴门闭绿苔(tái),只有蝴蝶双飞来。

闭绿苔:诗人所居倚松庵院内已长出绿苔。双飞:成双成对飞来。

蜜蜂两股大如茧(jiǎn),应是前山花已开。

两股:一作“两脾”,二者同,指密封储存花粉的地方。

赏析:

该诗描绘了一个幽僻美丽而又充满春意与生机的独特境界。前两句写庵中之景。老松环绕着茅庵,松荫之下的短墙上有一扇柴门。这扇门是经常闭着的,锁着一院绿苔。庵中没有人来,却有五色斑斓的蝴蝶成双结队地飞舞着。清幽僻寂,无人骚扰,僧人幽居的环境和安谧的生活气息,活现纸上。

后两句从蜜蜂腿上的花粉推测前山的花已盛开。蜜蜂两股上拖着重重的花粉团飞来了,想来是前山的花已经开放了。花开之处只在前山,并不算远,庵中主人却不知道,还要从推断中得知前山花开遍野的盛景。可见主人是好静不好动的。庵中不只他人少来,主人行迹也是很少的。难怪青苔满庭了。这就也回应了首句。

该诗首句幽僻静寂,二三句充满自然生机,到第四句又是繁花似锦的世界。诗人在尺幅之间,步步扩展升华,静与动相交织,清幽的环境与烂漫的山花相映衬,静寂的生活与蓬勃的自然生机相搭配,向人们展示了耐人寻味的美学境界。

篇9:偶成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

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往时。

译文

十五年前的花前月下,我们相伴游园,并作赏花的诗。

如今的花还是与往年的一样,怎么我的心情却与往年不一样了?

注释

花月底:花前月下。

相从:相伴随。赋:作。

浑:尽,简直,完全。

安得:怎得。情怀:心情。往时:过去。

赏析:

《偶成》前两句“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其中“十五年前”是指夫妇俩在青州屏居的时候,还是赵明诚死之前,夫妻二人在江宁的时候,这恐无人能考证出来。“花月底”指花前月下,也是古代谈情说爱的场景,正是甜蜜的过去反衬出现在的心酸。“相从”,这时指夫妻二人相伴相随。“曾”字点出了那过去的好时光,夫妻二人情趣相投。这是充满了李清照、赵明诚夫妇二人夫唱妇随,花前、月下、赏花、赋诗的甜蜜日子的回忆。

后两句“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旧时。”引用了唐代诗人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中的诗境。与其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写作手法相似。两个“似”字,前一个“似”是花和月似旧时,承接第一句的“花月底”。“安得”一词,是这两个“似”的转折。后一个“似”是心情再也不似旧时,让人感叹世间早已经是物是人非。

这是一首睹物思人的抒情诗,道出了李清照丧夫后孤苦落寂的心怀。

篇10:偶成原文翻译及赏析

作品简介《立春偶成》是南宋初期文学家张栻的立春日感怀诗作。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首句描绘出立春节气到来时的景象,抓住冰霜渐少作为春意萌动的表征。次句以拟人化的手法代替具体的描写,写自然界的变化,最先告知春天到来的消息。三句写诗人借立春来阐发自己的人生哲理,启迪人们要善于发现事物的发展趋势。结句以“夸饰”手法预示出春浓的景象,表露出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渴望与爱好。

此诗从“草木知”到“生意满”,富有层次地再现了大自然变化的过程,从不同的角度对春回大地进行了描绘,扣紧了“立春”节气,流露出诗人望春、迎春、爱春的欢快感情。

作品原文

立春偶成

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作品注释

1、立春:阳气回苏的开头,也是一年的最后月份。代表着春季的开始。偶成,即偶有所感而成。

2、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黄帝命伶伦断竹为筒(后人也用金属管),以定音和候十二月之气。阳六为律,即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六为吕,即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农历十二月属吕,正月属律,立春往往在十二月与一月之交,所以曰“律回”。从节气上说,立春即是一年之始,但在历算上,立春之日可能赶在上一年的腊月下旬,即在上一年未尽之时,新一年的春天就已经来到了。古人认为律属阳气,吕属阴气,各代表一年的六个月,律回阴往即言立春。

3、岁(suì)晚:年终。

4、草木:泛指一切能受到季节变化影响的事物,如动植物、水、山等等。

5、生意:生机、生气。

6、满:遍布,充满。

7、参(cēn)差(cī):高低不齐。形容水面波纹起伏的样子。

作品译文

时近年终冰霜渐渐减少,春回大地草木最先知晓。

眼前只觉一片生机盎然,东风吹来水面绿波荡摇。

创作背景

诗人是四川人,立春之时,北方仍是冰天雪地,南方已是冰霜稀少,草木发青,略见春意了,风也暖了,水也绿了。所以,此诗是诗人有感而作的南方立春日感怀诗。

作品鉴赏

诗的前二句“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写立春节气到来时的景象:冰霜渐渐融化,暖气渐渐回生,冬眠的小动物蠢蠢欲动,花草树木都感觉到了春的信息,万物仿佛从沉睡中睁开了朦胧的眼睛,看着时令的更新,考虑着迎接新春的到来。“冰霜少”,透露出立春以后天气逐渐暖和。“草木知”,透露出冬眠的蛰虫将要苏醒,草木将要萌发抽芽。

诗的首句写出今年立春的特殊性,在旧岁未尽时已经“律回”,抓住冰霜渐少作为春意萌动的表征,写冰霜显得比往年要少。次句写自然界的变化,以拟人笔法写草木发绿,以代替具体的描写,最先告知了春天到来的消息。

后两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写诗人的悠然遐想:诗人不再有残冬寒冷瑟缩的感觉,走出室外,满目清新,似乎看见了萋萋芳草,灼灼红桃,碧烟轻浮,莺歌燕舞,鹅鸭戏水,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致。回到眼前,只见宽广的湖面上,东风轻拂,波纹粼粼,水天一色,远帆点点。这就使人进入了一个现实的立春境界,向往着那万紫千红、充满生意的春天早日到来。“生意满”,让读者从中隐现看到茸茸芳草,碧烟轻浮,千红孕苞,鹅鸭戏于晴江好鸟翔于佳木,春意盎然,处处生机勃勃的景致。

诗的三、四句,诗人借立春来阐发自己的人生哲理,启迪人们要善于发现事物的.发展趋势,注意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融情人景,十分形象。末句描绘了春水春风的生动景象,使全诗增色不少,读来如沐春风,有身临其境之感。一个“满”字,把春意写尽,也进而折射出了诗人欣慰的心态。

诗人从立春这个节日“阴极阳生”的特点,命意也不过说“一阳复始,万象更新”。但诗人在内容上略加提炼,在表达上以“春才到便觉得生意满”的“夸饰”手法,预示春浓的景象,以显示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对春天美景的爱好,使人默默地意会到,诗人所热情歌颂的是:只要有积极的因素,便会有积极的反应。

此诗形象地描绘了立春时节的所见所感,语言朴质清新,以景句结尾,意味无穷。感情丰富,比喻形象,给读者以生机盎然的感觉。诗人捕捉大地回春景象,眼光敏锐,诗语生动,表达的是一种欣喜的心情。在写法上,对仗工整,用词传神,而又不露斧凿痕迹。

全诗以“律回”为契机,律一回,就冰霜少,则春天的温煦可知;“春到人间草木知”,以拟人化的手法:开春草木最先发芽。颇含韵外之致,与苏轼“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结句“东风吹水绿参差”,亦是状物准确生动的好句。以绿波荡漾,把视野引入水天相接的境界,以景结,面余味无穷,给人以开朗畅快的感染,激励人们积极向上,悠然自得而又有无穷遐思。

篇11:偶成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注释:

律回岁(suì)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岁晚:年终。草木:泛指一切能受到季节变化影响的事物,如动植物、水、山等等。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cēn)差(cī)。

生意:生机、生气。满:遍布,充满。参差:高低不齐。形容水面波纹起伏的样子。

译文: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时近年终冰霜渐渐减少,春回大地草木最先知晓。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眼前只觉一片生机盎然,东风吹来水面绿波荡摇。

赏析:

“草木”泛指一切能受到季节变化影响的事物,如动植物、水、山等等。“春到人间草木知”这句运还用了拟人的手法:开春草木最先发芽,故说它们首先知道春到人间的消息。“眼前生意满”是说处处生机勃勃。最后一句通过春风吹水这种具体物象来表现“生意”。 立春是一年之始。人紧紧把握住这一感受,真实地描绘了春到人间的动人情景。冰化雪消,草木滋生,开始透露出春的信息。于是,眼前顿时豁然开朗,到处呈现出一片生意盎然的景象;那碧波荡漾的'春水,也充满着无穷无尽的活力。从“草木知”到“生意满”,诗人在作品中富有层次地再现了大自然的这一变化过程,洋溢着饱满的生活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