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论文(推荐18篇)大全
推荐文章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论文(推荐18篇)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论文,本文共18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论文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论文
让“语文综合性学习”闪亮登场江苏省如皋市白蒲小学 严宇飞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新亮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创新实践的能力。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学习,它注重于学习方式的自主、实践、综合,又注重于过程的开放和互动,具有综合性、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探究性、创造性、灵活性等特征。本文就综合性学习的选题与设计、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谈一些自己的学习认识。
一、综合性学习与阅读教学密切照应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开放式的学习,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它必须紧贴课本,在课文内容、题材、体裁等某一方面作出适当的拓宽或延伸。阅读教材中,每单元之间的课文是相互关联的,综合性学习也就可以成为该单元的有机组成部分。以苏教版第八册第二单元为例,本组课文安排了《走,我们去植树》、《燕子》、《沙漠中的绿洲》等课文,这些课文分别讲了植树的好处、保护动物和环境的重要性。该单元就可以以“保护环境”为主题设计活动。根据“ 保护环境”这一母课题,又可以按层次递进分成这样几个子课题:
1.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植树有哪些好处。( 实地观察,交流介绍 )
2.小燕子什么地方可爱,春天美在哪里?( 搜集资料,汇报成果 )
3.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演讲比赛 )
4.大胆想象,如果人类大肆破坏环境,地球将会怎么样?( 写作 )
学生在逐个进行上述活动时,在兴趣的吸引下自行查找资料、自行安排观察时间的方式、自行设计汇报成果…… 。当学生津津有味地谈着植树的好处时,头头是道地从植树的重要,谈到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谈到保护环境的重要…… 。我认为,这样的综合性学习的设计思路,充分地体现了开放性原则。它像一个倒置的漏斗,表面看入口窄,可是一旦进入活动课程就会发现有着广阔的空间 。比如,“如果人类大肆破坏环境,地球将会怎么样?”可由此生发下去,让探究的触角伸到历史、未来;伸到文学、科学;伸到地理、生物;伸到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综合性学习,不但在内容上与阅读教学有着密切关系,而且以课文学习为立足点,是课文的一种延伸和拓展。这样的综合性学习将听说读写整合在一起,既为听、说、写创设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的阅读圈定了内容,指明了方向。
二、综合性学习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综合性学习若刻板地与每一单元阅读教学联系,未免使这一充满智慧的学习方式缺乏灵性。《标准》中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地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进行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办报纸、演课本剧、举办诗歌朗诵会、进行书法比赛等。这样的形式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我们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进行参观访问;组织学生作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等,这些综合性学习都有利于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同时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依赖于语文这个工具。我们要引导学生扎根在社会生活的这个天然教室,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并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到生活中去实际应用,发挥语文的交际功能、传播功能。比如让学生写广播稿、倡议书、借条、招领启事,办手抄报等。这样,综合性学习就能把生活与语文紧紧相联,把学生今天的学习与未来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结合我们当地的实际情况,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以“创建卫生乡镇”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有以下几项内容:
1.“我与文明同行”征文活动 。(写 作)
2.为“创建卫生乡镇”设计宣传标语,作宣传画。 ( 宣传策划,上街张帖 )
3.采访部分居民,了解创卫给老百姓什么实惠。( 口语交际,写采访稿 ,写调查报告 )
4.在创卫的日子里,我们小学生该怎么做?( 讨论交流、汇报 )
5.白蒲是我家,创卫靠大家――致全镇人民的一封公开信 。 ( 应用文 )
整个活动既有内容的结合,又有能力的综合,层层递进,环环紧扣。整个活动,培育了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宣传标语、采访居民、汇报交流,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生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态度,都直接影响小组的合作成果。因此,整个活动过程,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师必须运用智慧,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综合性学习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有所收获。虽然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倡与其他课程整合,开展跨领域学习”,但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始终姓“语”,在作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或拓展时,无论如何综合,都应以语文学习为本,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为主要任务,都必须与阅读、习作紧密联系,努力体现课堂与生活相融合的催化媒体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涉及至哪些领域,哪些学科,哪种学习方式,都必须为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服务。
成功有效的教学在于教师和谐、开明、优质的工作,在于学生能从中获取他人生的未来。“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样的,它没有现成的教材、案例,靠的是执教者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拓宽学习的空间、时间,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时空里学语文,用语文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综合性学习课程这一课改亮点,也将会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创新亮点,教师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也将得到更大程度的培养与锻炼。我们要把握这一教学创新亮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开拓一条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之路。
篇2: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论文
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论文
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语文教学领域,已成为我国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那如何开展综合性学习?
一、综合性学习是“基于项目的聚会”
《课程标准》将“综合性学习”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同等列为语文学习的目标,具有法定性,是每一个学生必修的课程内容,而不是为语文教学作“装饰”用的插花,更不是可有可无的“添头”。综合性学习在教学形式上有着其独特性,在知识与能力方面也是有系统的,教材对这一块内容的编写仍然遵循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师生在共同完成综合性学习的任务时必须经历项目设计、过程实施与成果展示三个阶段。语言交际场教学理论认为综合性学习是“基于项目的聚会”,师生为了完成这一项目,必须拟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按拟定的计划进行探究,没有计划的综合性学习不是项目学习,忽视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教学是不完整的、不科学的语文教学。
二、综合性学习姓“语”而不姓“杂”
综合性本是综合性学习最本质的特点。《课程标准》提出“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这是从综合性学习的学习内容方面加以界定,说明综合性学习具有跨学科的特点。但其中的“联系”也表明,它仍以语文的学科特性为主。实践中许多教师曲解了这一宗旨,导致在具体实施中滥用或夸大了“跨学科”性,把综合性学习课上成了非驴非马的怪课。如“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时却用大量的时间倡导“环保意识”;“戏曲大舞台”大谈戏曲的种类、特点;“探索月球奥秘”却在讨论天文台的建筑特点,事实上这些并非绝不能谈,但如果舍本逐末,把好端端的语文课上成了“地理课”“政治课”“历史课”,这不是综合性学习设置的初衷。而它的跨学科特性,归根结底应服务于语文,为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服务,切实做到语文综合性学习姓“语”而不姓“杂”。
三、学习材料是学生亲历参与和实践体验的引子和基础
课程改革到来之后,教材仅仅作为一种资源而存在。语文交际场理论认为,综合性学习与以文本为话题的聚会有很大的区别。以文本为话题的聚会即为我们通常所指的课堂教学,它以文本为载体,侧重于语言的学得。
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教师与学生围绕文本进行有针对性的解读,在解读的过程中实现语用经验的传递、语感的迁移、语文知识的积累,形成并发展语文素养。而以项目为话题的聚会则不同,它侧重于语言的习得,提供的内容仅仅是项目的引子,而不是项目的全部。有时综合性学习仅仅是为教学确定了一个主题,为聚会的开展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资料,甚至为如何开展这些活动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建议,这些对学习行为和目标起导引作用的课程资源并不是课文文本,所以不应当作课文来教。
四、主题活动的出发点应落在探究、交流上
综合性学习是学生通过协作共同完成学习的集体活动,而“在做中学”“玩中学”不可避免地使语文化综合性学习带有娱乐性的色彩。但如何把握娱乐度,却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例如,七年级上册《戏曲大舞台》,有教师进行了一场“学唱地方戏”的主题活动,播放戏曲,学生学唱,并谈谈对戏曲的认识,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嘻嘻哈哈中一节课过去了,许多学生在喧闹的氛围里并无更多的收获。事实上,开展主题活动的出发点应落在探究、交流上,不应当仅满足于知道某物“是什么”“怎么样”,更多的应落在“做什么”“怎么做”,同样是关于“地方戏”的主题活动,应当把关注的重点落在引导学生怎样查找相关的信息,如何处理这些信息,如何进行鉴赏,这才不至于削减综合性学习的学科特征。
五、在整合过程中释放语文的综合性特点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通过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新型语文课。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追寻人类起源”中,与培养听的能力有关的活动有:听同学讲人类起源的.神话,并从中筛选下有用信息;与培养说的能力有关的活动有:在班上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培养读的能力有关的活动有:搜集神话故事时需要广泛阅读资料,这就无形中对学生快速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要求;与培养写的能力有关的活动有:填写人类起源、进化表时需要用凝练的文字表达出来,整理成文。在这里,听说读写是没有明确的分工的,往往是杂糅在一起进行的。
六、教师应以语文交际者的身份参与整个聚会过程
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教师角色的转换。课程标准认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以语文交际者的身份参与整个聚会过程,学生是主体,学生从生活本身和已取得的经验、已有的语文知识出发,以不同的角色参与到过程中去,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教师仅仅作为“积极的旁观者、热情的支持者和朋友般的监督者”角色出现于项目实施过程之中。
实践告诉我们,语文综合性学习一方面要靠教师积极科学的引导,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我们的课程建设。总之,从失误中反思,从反思中前进,我们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将会更快更好地成长起来。
篇3: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教学论文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突破了以课堂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学生按照学习主题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学习新知识并用于解决各种问题,是培养学生素养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实效性,切实发挥教师对于各环节的指导作用,本研究重点探索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活动前精心指导,把准方向
(一)巧妙导学,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因此,教师需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为起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探究活动。以综合性学习“赛石会”为例,教师在活动前先启发学生准备最喜欢的石头,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章《中国石》,然后借助阅读期待动员学生思考:“一块普通的石头竟蔵着一段动人的故事,你最喜欢的石头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让我们继续搜集资料,阅读有关石头结构、作用以及故事的文章,届时咱们开个赛石会,比一比谁介绍的石头最吸引人!”课堂教学时,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学习资料,教师指导他们按颜色、质地或作用分类,然后全班交流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学生不仅增长了课外知识,而且愉悦了身心。以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为例,教师先以教材提供的、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导语触动学生的心弦;然后根据活动目标提出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如,你知道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些?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此外,教师也可以讲述有趣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比如,《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中的事例有助于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神奇魅力,继而在课堂交流中讲述自己与信息技术的故事,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活动。
(二)合理安排,明确目标
本研究调查发现,当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实施中缺少教程和具体的操作纲要,以至于经常出现教学目标不清、要求不当等问题,更有教师把综合性学习组织成课外活动课、艺术课以及科学课等。因此,教师选定活动内容需要依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以及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具体要求,注意“三维目标”的协调,从而扎实开展教学活动[1]。以综合性学习“莲语世界”为例,教师可以在低年级开展赏莲花、画莲花、唱莲花等学习活动,学习目标为积累描写莲的词句、感受莲花的美丽等;高年级开展诵莲诗、读故事、写莲文等活动,学习目的为积累描写莲花的诗文、感受莲花的内在美、陶冶性情等。此外,语文综合性学习并不是一种标准化的学习活动,而是一种最大限度发挥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方式。虽然教师鼓励学生自主选定学习主题和学习成员、自主优化活动策略,但是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全由学生自行操作。对于小学生而言,无论是自主选定活动主题,还是自行安排活动方式和阶段学习过程都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教师在综合性学习全过程给予恰当的点拨和帮助[2]。以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为例,学生可以从猜字谜、读汉字谐音故事、搜集有关汉字的资料等角度体会汉字的神奇有趣;可以在第二版块“我爱你汉字”开展汉字演变、社会用字情况调查、书法名家作品欣赏等活动,以期增强学生对于汉字的热爱之情。教师需要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前先讲明活动内容、明确活动方向以及指导学生组成活动小组;然后指导学生小组独立制订一个简单的活动方案,包括准备开展哪几项活动、每名成员承担什么任务、拟采用何种渠道开展活动以及每项任务的活动时间;也可以由教师拟定活动规划,学生参考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二、活动中适时辅导,提高实效
教师指导是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活动积极性的关键,有助于学生制定操作性强的活动计划,有利于学生挖掘并提高活动潜力,更通过“授之以渔”的途径帮助学生掌握适合的学习方式,进而抓纲举目、掌握语文学习规律。具体来说,教师需要在“选定主题、制定计划、查找资料、交流成果、活动小结”等环节精心引导学生,充分发挥组织者、参与者以及合作者的作用,特别是学生自主活动环节,教师的指导更应该细致到位,下文以“奥运冠军的成长之路”主题活动为例,分析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途径。
(一)指导搜集资料的渠道和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搜集资料的渠道和方法,包括互联网、访谈、写信、阅读等。以写信为例,教师先指导学生阅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然后讲解写信的基本方法,最后要求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写信和信封以及邮寄的全过程。教师不仅要课内细心指导学生,而且要关注活动全程学生的各种行为。针对学生没有采访常识与实践经历的问题,教师需要在课内集中指导学生,包括访谈前设计时间、地点、主题、问题以及沟通方式,注意提问方式、简要笔录或录音,访谈后整理记录并撰写访谈录。
(二)引导学生筛选资料
学生搜集“亚洲飞人———刘翔”的成长资料时,可能获得成长足迹、得奖经历、他人评价、亲情与名师、家庭背景等诸多资料,为了班级交流展示时引起同学的共鸣,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有目的选择相关信息。如“成长足迹”突出其在雅典奥运会“跳上领奖台”、在北京奥运会“带伤上阵”的事例,让学生体验冠军的辉煌与背后经历的酸甜苦辣,学习主人公坚韧勤勉的品质,其他较繁琐的内容可删去。
(三)引导学生选择汇报形式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朗诵儿歌、讲述故事、习作欣赏、编课本剧等方式展示交流学习的收获。学生的课外小组排练活动也需要教师的适时调节和监控,比如,教会故事组学生怎样讲好故事,指导文章组学生如何修改文章,示范手抄报组学生怎样设计版面和筛选内容等。当然,每个活动小组的分工合作与活动组织也需要教师相应的指导,以保证综合性学习合理扎实的开展。
三、活动后综合评价,提升能力
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并不意味着学生的学习可以画下句号,每一次综合性学习的结束都是下一次综合性学习的开始。过程可以结束,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措施、方式以及参与态度、合作能力、交际能力、探究精神、创新意识等都需要师生静心梳理,通过多元评价促进综合能力的形成。教师评价时特别要重视考察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一定要细心呵护他们的.活动自主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开展定性和定量的评议。每个活动成员都需要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全面认识本人的优缺点,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夯实基础。
(一)引导学生自评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自我反思或自我检查活动。要探究以“自我反思性评议”为重心的评议策略,使学生完成活动表现的自我反思,教师需要事先准备问卷或《自主评议表》,学生从“我做得最好的是什么”“我的优势在哪里”“学到了哪些新知识,什么能力有所增强,哪些地方有进步,哪里存在疑惑,今后改进的地方”等内容对自己的活动表现进行深刻反省[3]。
(二)组织学生互评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不仅有学生个体的探究过程,而且有学习小组的合作交流过程,因此,教师不能只依靠单一的评价主体,要做到小组评议和个人评议相结合,通过自评和互评活动使学习评价更为客观全面。教师可设计问题:“本次活动中谁的表现最佳”“谁最具有合作精神”……以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寻找最好的教育路径。
(三)教师及时评价
教师平时要察看、记载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并把这项内容用于评价活动的参考。教师评议时要关注下列几方面内容:一是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体验过程等;二是善于发现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才能;三是灵活运用知识的综合创造力;四是善思善问、合作交流、共享互补、敢于进取的学习精神[4]。
(四)家长参与评价
教师设计问卷联合家长共同评价学生的活动成果,主要是根据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要求,设计有针对性的评价表格和调查问卷。比如“您对孩子的改变有哪些新发现,您怎样评价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动手能力、探索能力,通过这段时间的活动你对孩子的认识有哪些不同,请您对孩子说说鼓励的话”,收集家长的反馈意见并整理到学生的综合评价中[5]。总之,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顺利开展,教师既要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要以明确的目标为导向,着眼于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悉心指导、有效评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获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聪慧.对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J].小学语文教学,,(7).
[2]西洛.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初探[J].飞:素质教育,,(2).
[3]高建民.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13,(11).
[4]刘晓英.在语文课程中合理培养学生多元智能[J].中国校外教育,2013,(2).
[5]任根良.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J].小学教学参考,,(4)。
篇4:综合性学习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综合性学习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一、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语文老师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在教学中,老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使学生成为探讨和学习知识的主体;综合性学习就是给学生留下更多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激发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利于他们不断巩固自我,发展自我。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在学习中,语文课堂更注重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式的学习,发挥集体的智慧力量,共同解决难题,进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运用综合性理念,避免了传统的灌输式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科的相互融合,更加喜欢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将文学与社会搭配,将艺术与语言结合,在全方位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他们学习素养的形成。
二、促进综合性理念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效果更好的措施
(一)语文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老师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运用综合性理念进行教学时,老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真正理解新课改的内容和重要性,保证综合性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师要树立综合性教学观念,将综合性教学观念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初中生而言,正是获取知识、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的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求。运用综合性教学理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发挥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的最大效力。例如:立足综合性语文教学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不同学科类的文章作为提升他们阅读能力的手段,并将班级的学生进行划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然后对阅读理解进行讨论,并分享各自的答案,提高了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将课程资源进行扩充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指导者的角色,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资源比较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老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所有有效的资源,将课外资源与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融合,将教材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形成最优的教学方案,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课堂;教师要善于运用新的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开放性的数字、网络图书馆,为学生提供一个综合性学习的`舞台,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鼓励学生积极实践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理论是基础,实践则是关键,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促进学生走向创新之路。在综合性学习中,实践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例如:对于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人物故事,将其编成舞台剧,并安排学生进行表演,从而促使他们理解课文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对于学习的科普类文章,可以让学生对文章中的科学技术进行了解,让学生利用电脑去查询相关的知识,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对语文的认知能力,从而发挥了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效能。
三、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综合性教学理念是必然的选择。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将综合性教学理念运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促进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张存海 单位:甘肃省永登县民乐乡官庄初级中学
篇5:新课标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探讨论文
新课标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探讨论文
在新课标中,语文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改革了一直以来原本单一的学科课程结构,将“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学习”纳入课程体系,而且针对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都设立了相对应活动的主题,让全体学生参加到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使他们在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培养起高尚的道德情操。
语文实践活动是对语文通用教材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体现的是大语文的教学思想,要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要学会多角度的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定会给学生的学习模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带来一片新的天地。
一、综合学习要以语文学习为基础
综合学习虽然注重把自然、社会、人类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整合在一起,但它首先姓“语”,不管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到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用哪些方式,其落脚点都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那么,如何让“语文”学习渗透于实践活动中,从而散发出强烈的语文气息呢?语文教师在方案确定、内容安排、流程设计等方面要始终紧绷“语文”这根弦,要让学生能根据综合性学习内容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主动参与到探讨的过程中来,还可以让学生围绕感兴趣、共同关注的问题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交流形成认识,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能综合运用语文知识,促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审美情趣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具有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及主动的参与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关心、尊重自己身边的文化生活,培养热爱语言文字的情感。学生在热爱生动活泼的综合性学习中,得到“语文”学科美的享受,进而更热爱这一充满情趣和美感的学科。如我班开展的“走上辩论台”活动,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就自己关心的话题设置一些热点问题,然后就这些问题进行辩论,辩论后再要求学生点评,然后综合评价选出优胜者。这样以辩促看、促听,以讲促读、促写,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目的,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实践是主要特征
中学生主要的感情认识和经验是亲身经历、直接体验的各种实践活动(如参观调、访问、制作、表演等)中得来的,综合性学习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景和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景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体现。它改变了学科教学中教给学生结论性知识的方式,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等实践活动中拓展知识,发展能力。
如我在处理“关注我们社区”(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综合学习时,我组织学生走进我们社区去调查社区人口状况,考察社区环保状况,在社区活动站义务服务并为社区制定文明公约,在社区发表演讲。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表现积极活跃,人人参与,人人实践,从中得到锻炼,获益不少。 让学生成为主体
罗杰斯认为:当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向,参与发现自己的学习资源,阐述自己的问题,决定自己的行动路线,就能在最大程度上从事意义学习。这类参与学习比消极被动的学习要有效得多。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直接体验,无论是活动的`设计、准备,还是实施、总结,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着重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领悟、发现。如我在处理“寻觅春天的踪迹”(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综合学习时,先布置学生在班上讨论如何展开活动来展示春天的美,确定活动程序。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根据自己的特长自己去收集资料,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进行活动。因此,活动一结束,同学们编了一辑“自然日志”纪录下春天的足迹,以“春天的赞歌”为题出了一期墙报。选出一副副表现春天风物的画和照片,并为它配上三五句诗,或根据诗意配上一副画。在开展活动的基础上,整理有关材料,还写出了一篇篇关于春天的美文,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建立多元的活动体系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在活动中要重视学生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种目标的协同达成,强调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平时在组织学生的活动中要特别注重的是活动的形式多样性。如果活动内容单一、平面,就会使活动质量偏低,活动的预设目标不能达成。因此,在实施活动中建立多元的活动体系就显得非常必要了。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一是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要大胆地进行活动内容的改革,把信息技术、脑科学和心理科学的成果运用于教学中去,重视学生知识、技能、心理、思维、文化、审美等方面的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活动个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活动,勇于探索和实践。二是从学生角度来说,要把语文综合学习和语文学科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知识结合起来,以此强化、扩展活动内容。如“科海泛舟”(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生结合了多个学科开展活动,又联系了生活实际,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学有所得。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语文综合学习中,学生要善于在一切信息交流中去捕捉、吸纳有效信息,并能根据需要迅速、不断的转化,再生新的信息,培养创造新设想、新事物的能力。如在“到民间采风去(人教版八年级下)的综合性学习总我们分三人一组组织学生到当地民间进行调查访问。汇集采访笔记,摄影作品,配有文字介绍的实物,举办了一次民俗文化展览。学生在集体实践中,取得了直接的经验,他们独立思考,掌握了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探索未知,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当同学们一个个拿出自己的作品时,我不能不惊叹他们的创造才能。
篇6: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思考教学论文
关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思考教学论文
摘 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正式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方式提出来,被列入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来说,它还是个新生事物,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准确理解、有效实施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实实在在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自主性;合作
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学案例引发我以下几点思考。
一、怎样突出学生的自主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这里特意提到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而无数教学实践也证明,如果让学生亲身经历、亲自体验,印象、感受就要深刻得多。尤其是我们城镇的学生,他们缺乏太多的生活经验,说起来可能有些人不信,有的孩子不知道土豆是长在地下的,就知道是摆在市场摊位上的;好多孩子不知道在我们北方杏是夏季特有的水果,更值得人深思的是在一次县里组织的二年级质量测试卷中,其中有一道题是仿写句子,好多孩子居然不知道题中的月季是花名……
如果把知识直接告诉学生,他可能只会记住一时,但是如果是他亲自探索的,他会铭记一生。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时间、空间,还要在探索方法上进行指导,不能让学生感到茫然。比如,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的习作是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并将图画上的内容写一写。我先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去找秋天,并引导学生从颜色、味道、人们的表情等方面来感受秋天的特点。有的学生画出了秋天的田野、果园、忙着收割的人们……还有的干脆拍成漂亮的照片,由于他们亲眼看见了秋天的美,亲自闻到了秋天的香,所以他们急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同学,此时动笔易如反掌。尤其是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秋天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把绿色的苹果树叶变成了黄色;秋天又像一个勤劳的粉刷匠,把碧绿的枫树叶涂成了红色;秋天还像一个伟大的设计师,把绿色的火炬树叶也设计成了红色……”教室里不约而同地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对他自主探索精神的高度肯定,他这优美的句子无异于给其他学生点亮了一盏明灯――就要敢于实践,勇于探索!
而有的课,可先让学生自读,自读后交流收获及疑难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疑难问题,确定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再去读书解决这些疑难。当然,学生并非天生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在实践中增强发现问题的意识,提高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能力。而更深层次的领悟则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逐步习得。教师在指导学生深入领悟课文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是实现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前提。
曾听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课,教师也努力给学生营造自主探索的氛围。新课伊始,学生开始汇报自己查找到的关于重阳节的资料。每一名学生都是捧着打印好的`资料在那里照本宣科,冗长、重复,人数达10人之多,历时5分之久,这样的探索有价值吗?这样的教学能是高效吗?我觉得这反倒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学生有搜集资料的意识了,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让他懂得如何去处理信息,这和自主探索并不矛盾,并不是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就袖手旁观,教师的指导作用绝不容忽视,否则学生的自主探索将是一纸空谈。
二、合作有无必要
综合性学习强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校内与校外之间的相互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复杂而系统的学习活动。于是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几个小脑袋瓜凑在一起,看起来好像研究得很热闹,但你仔细一听,听到的却往往是一个人的声音,其他人在听算是好的了,更有甚者说的竟是跟课堂无关的事。有很多老师在上公开课时更是喜欢用“下面小组进行讨论”的字眼。而实际上小组中学生的组织与分工并不明确、小组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也不明显、小组中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突出、小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够等都是明显的不足。笔者认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关键的是如何使每一个小组能有组织、有秩序、有效率地完成小组任务,使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积极参与。教师有必要把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与方法教给学生,而不是凭学生自己的组织能力自发地去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比如,如何确定小组长并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如何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并使他们各自承担个人责任,如何使小组内各成员与各小组之间建立积极互助的关系,如何处理小组活动中出现的意外问题与突发事件,教师在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等等。总之,这些规则与方法可以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自然而然地教给学生,使之成为他们学习习惯中的一部分。
通过课堂研究我们进一步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中以小组的方式使学生之间协同努力,充分发挥自身及其同伴的学习优势。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教学中经常应该使用的方式,而且它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以及与人交往、合作的态度与精神。现代教育教学提倡团队精神,但笔者认为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如果我们教师想要采用这种方式,首先要弄清楚是为了什么,是否有必要,如果真的有难度,靠一个人解决不了,或者一些问题很有思考价值,通过合作会省时高效,那当然有必要合作。
三、跨学科目的何在
还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课为例,教师组织学生用歌唱的形式把这首诗唱出来,之后又把自己查找到的一篇很长的歌词念给学生听,并问学生记住了哪一句?我的第一反应是:我真笨,我只能记住最后一句,结果学生说的也都是最后一句――最后一句是最后念的嘛!而教材上的诗学生只读了4遍,齐读、个人读加在一起才4遍,这是语文课吗?还有语文味儿吗?宝贵的40分钟里学生都在做什么?从表面看,教师似乎将语文与音乐相融合,采用了跨学科式学习,但实际上为什么让人感觉滑稽可笑呢?因为教师走入了误区,为了“与其他课程相结合”而结合。其实跨学科只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如果不能起到这个作用跨学科又有何意义?
语文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思想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文化教育、思维能力培养等,都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因素,要有意识地把它们融入听说读写的教学过程之中,不能把它们游离于语文教学之外,更不能因强调它们而放弃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一要防止走形式,不必每节课都非得安排“延伸拓展”等类似的教学环节,二要找准着力点,不能漫无边际,要放得开收得回,避免教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语文教师增强跨学科能力,丰富知识的呈现方式,只是为了有助于在语文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增加“底气”,引领学生以丰富多彩的世界为背景,发现属于语文世界的独特的眩目光彩。
比如说,古诗作品中再现的古代生活和文人心境距现今小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在深入把握诗句、品味意境上有困难,教师可以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审美积极性。增强跨学科能力与不断提高学科教学能力,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讲是相辅相成的。语文课堂上的跨学科内容应该从语文出发最后回到语文,跨得出去收得回来。同样,语文教师为自己的专业发展“充电”,也应以不断提高学科教学能力为核心,以优化教学过程为目标。任何学科的教学改革都要突出自身的学科性,否则这种改革是没有生命的。
我们在教改的浪潮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但是只要我们勤于学习,肯于研究,一定会走出这样那样的误区,我相信日趋完善的综合性学习方法一定会让学生终生受用。
篇7:抓好综合性学习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论文
抓好综合性学习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论文
摘要:综合性学习,是初中语文教材的新天地。抓好综合性学习,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书面写作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目标的生成性 开放性原则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新教材,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综合性学习,她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需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倡导。”这就意味着我们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时,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形成语文的综合素养。
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学生锻炼的园地,要充分发挥她应有的作用。笔者于开始执教七年级语文,随后跟班教至九年级。在三年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觉得综合性学习有下列特点:一是它与阅读教学密切照应,又互相独立、自成体系;二是综合性学习过程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三是在综合性学习中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为了搞好综合性学习,使活动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制定严密的'教学计划。每学期初,我都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性学习计划,把每学期六次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得十分周密。计划规定了每次活动教师应作的准备、应查找的相关资料,学生应该做好的准备工作等。每次活动时间大约二十天,每次提前十五天布置学生开展相关活动,从而做到在活动过程中“有的放矢”。活动时,教师精心设计学习环境,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有组织地开展活动。
2注重教学目标的生成性,不过分追求圆满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是双边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新的目标,教师要对学生活动过程中的言行及时评价、激励。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如九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微笑着面对生活”,要求通过活动,加强学生对演讲的认识,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演讲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情绪。这次演讲我允许学生从“笑对失败”“善待他人”“学会合作”三个方面来选题。“笑对失败”要抓住乐观的心态对于战胜挫折的作用来讲,“善待他人”要抓住“宽容”这个主题,“学会合作”要抓住团结合作多方共赢来讲。可以讲道理,也可以举例子。通过演讲,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演讲兴趣,作文水平大有提高。我班钟丽华同学参加全县“我手写我心”作文竞赛,荣获一等奖。
3坚持开放性原则。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它的外延很广。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如果单纯依靠课本上的有限内容去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语文成绩徘徊不前的局面。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进行的是“老牛拉车”式的教学,每上一篇新课文总是围绕“交代时代背景,解释生字词,归纳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老调“重弹”。到了复习课时,就大搞“题海战术”。结果是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成绩提不高。教师单纯把语文课当作一门“工具”,学生则完全把语文课当作一种“负担”。近三年来,我每学期都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两部中外名著,听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阅读《中学生学习报》和《课程导报》等报纸杂志,拓宽学生的视野。我还让学生“听”后找问题、答问题,让学生看后“说”感受、谈看法,让学生“读”后悟道理,分析语言特点、谋篇布局、思想内容、写作特色,让学生的思想受到触动,迸发出灵感的火花,激起“写”的热情……总之,认识和利用综合性学习的开放性原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大有好处的,从而做到教师教得轻松灵活,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总之,“综合性学习”对广大师生来说是一方净土,一片全新的领域。我虽然在三年多的教学实践中,积极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一点肤浅的认识,但离上级的要求相差甚远。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努力地进行探究。
篇8:语文综合性学习论文
最新语文综合性学习论文
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综合性学习便日益成为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那么,什么是综合性学习?为什么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本文试图结合自己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的经验,对以上问题做一些探讨,以求大家斧正。
一
综合性学习是一门课程,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所谓综合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提出课题研究或专题活动的全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获得亲身参与的体验、经验,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等。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很大程度是停留在口头上。具体说来,课本是惟一的信息源,教师是惟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惟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在全球都在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当今时代,语文教学的这种现状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综合性学习必然要进入我们的视野,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来。综合性学习以学生主体性活动为构成要素,在内容上、形式上、空间上、时间上都具有开放性,整个过程具有强烈的实践性,是对长久以来形成的静听为主,教师中心这一教育方式的不可或缺的补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有调查者对学生的综合实践、研究活动的作用做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学生参加活动收获示意图
1、学会了很多新知识
60.36%
2、知道了怎样组织活动5.12%
3、学会了动手操作10.24%
4、知道了怎样同他人交往13.45%
5、树立了更高的理想8.33%
6、其他2.5%
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开展综合性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意义深远。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
那么,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呢?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实践是第一位的。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所以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在家庭、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这些要求无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以及教师、学校的具体情况做出具体安排。
1、重探究、重应用
培养学生对世界事物的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具有问题意识,这是综合性学习的前提。学生在课内学到的东西到实际生活中马上能用,获得了锻炼的机会,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设计的活动应该是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等等。
随着学生的发展,语文的实际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越来越强。课内学到的东西不再是单薄虚拟的,长时间积累起来的各种语言材料在实践中会显得越来越丰满,学习时的应用意识以及学和用之间的联系、反应会越来越增强。重探究、重应用其特征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现实生活并加以调查研究,寻找出隐藏于内的因果关系,提出切实可靠的解决措施。此类学习适于初一、初二年级学生,以引发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探索的习惯和能力为主。不必过于强调研究的知识含量和深度、广度,以免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如:在学习《向沙漠进军》这一课之前,先就本校的足球场为什么越来越高这一现象引导学生进行研究,让学生测量足球场比土制跑道平均高出多少,让他们调查足球场原先就这么高还是后来变高了,并分析原因。学生们兴致盎然地研究起来,得出的结论是:不是足球场变高了,而是土制跑道变低了。原因是:由于大风长年累月吹走地面浮土,地面平均每年降低五毫米左右,而足球场上因种植草皮,浮土没有被吹走。再引导学生学习《向沙漠进军》,指导学生写论文,有的学生在论文中提出了以下意见:A、这是自然生态被破坏,环境逐渐恶化的结果。B、向沙漠进军的主要武器是水,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办法是水----遇到大风就撒水,这样即减少了灰尘,又不会使地面继续降低。C、抵御风沙袭击的另一办法是植树种草,建议在操场周围种树,以绿化操场,保护操场,并注意保护操场草坪。
2、重过程、重参与
综合性学习就是提出一些学习的活动及其要求,让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人人主动积极地投身其中,善于与他人合作。鼓励和帮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识和能力的途径。学生通过自己参与获得的答案有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可以通过讨论,让学生反思自己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找到和理的答案。可时时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别人不同的想法,包括与教师不同的想法,要支持学生在现成的答案之外探寻新解的尝试。例如,学习七上《月亮上的足迹》,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知识讲起,介绍有关月球的知识、人类登月全过程以及很多的神话传说、科幻作品等,甚至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想像未来世界的你登月的情景这样通过本课的学习既可以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又可以与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相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话就说,大胆表达。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地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对学生做出评价,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见解被肯定、被鼓舞、被信任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自然的就被激发了出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愿望和要求,就能真正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如在学习《爱莲说》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关于莲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感受文人赋予莲的美好品质,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阅读、背诵有关莲的诗文,培养学生的理解、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互相协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特组织了一个关于莲文化魅力的综合性活动。将学生分为分别探究莲的历史、莲叶防水和自洁、藕断丝连的科学解释、莲生长繁殖之谜、千年古莲发芽之谜的五个大组,分别查找、筛选五个主题的资料。小组选出组长,并制作为期两周的活动计划。小组同学互相协作,分工合作,将查找及筛选的资料制成图文并茂的PPT演示文稿。如在上诗歌单元时,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对联、集对联、作对联。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曾被诗人藏克家称为中国文学园地一朵别致的小花。课堂上,教师先教给学生对联的一些基本常识,甚至介绍一些趣联趣事、名联名事。比如宋朝大文学家朱熹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或采访别人收集红白喜事、开业庆典中的对联。几年下来。收集最少的也达百多幅,有的按春联、婚联、寿联、开业对联等一一分类。有的学生留心观察并收集农村欢宴中的对联,发现这些对联很有讲究。于是他们按大门、头门、厨房门、侧门、后门等地方分类收集。堂屋侧门联幸有素餐娱雅客,无珍味宴嘉宾;厨房门联: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方晓路难行还有的同学专门收集迎春联,男女寿星50至100岁的通用联等。教师组织学生将这些收集来的对联编辑整理成《日常生活通用对联大全》,每当亲戚朋友遇红白喜事时,好多同学能信手拈来,过过农村小秀才的瘾。
3、重方法、重体验、重归纳
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有利于终身的学习和发展。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要重视方法的教育。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主要在于各种知识和能力的整合、课内外学习的综合、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如在学《春》这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去春游,让学生去仔细观察,用耳、鼻、手去全身心感受,其次,再让学生各抒己见,口头表述你所感受到的春天,再次,放《春》这一课的朗读带,最后,回校后让学生从春花、春风、春雨、春勤等内容中选取你感兴趣的专题,写几段文字,或分类收集诗句,编制一期以春意常在为主题的壁报。这一设计不局限于一字一词,也没有用似是而非的东西去为难学生,却又有深度、有质量,很富有启发性、挑战性、归纳性、综合性,既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愿望与兴趣,又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语文新课程标准》还要求: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比如,江苏教育出版的《语文》教材,将四篇写狼的材料组合在一起:蒲松龄的《狼》写狼的凶残、狡黠;毕淑敏的《母狼的智慧》写狼的聪明、神勇;《中国大百科全书》介绍了狼的一;《狼与鹿》又告诉人们打狼引起了生态失衡。然后,从社会学、生物学、生态学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如请写出汉语里有关狼的成语和谚语,介绍你所知道的有关狼的故事。从成语、谚语、故事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狼的态度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等八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既浅近通俗,又蕴涵了深刻的道理,而且都充分体现了语文因素,引导学生思索、质疑,让学生自由讨论、研究、辩论。最后让学生选取一个角度,从各种参考书和网络上进一步搜集资料,写一篇有关狼的小论文或简单的调查报告。写作的题目有《说狼》、《从成语等材料看对狼的认识的差异》这样的设计。通过教学生方法,让学生自身去体验,把听、说、读、写活动归纳在一起,让他们自主培养学习的综合性方法,从而培养了他们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创造意识。
二
1、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注意紧紧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意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强调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包括自然、生活、社会等各个方面,做到有所感受,有所发现。学习是个体的一种主观活动,外界可以对个体施加影响,但无法代替个体活动。如同在骑车,在游泳一样,综合性学习就是给学生一个亲自实践的机会。学生只有在自主探索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在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学会学习。当然,教师对待学生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点到为止,即把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帮助学生发现可能陷入的困境上。
2、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考虑并设计一定的课程目标,应给学生比较多的选择余地、活动内容和方式。如:对周围的事物要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和研究报告。
3、语文综合性学习应避免出现这种误区,以为综合性学习就是要和科研人员一样,搞发明创造,撰写论著,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一部分人身上,却把大部分学生撇在一边。这一现象应该扭转。教师先要明确倡导新型学习方式的立意所在,然后注重培养全体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习惯,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在探究中获得新知识和能力的乐趣。
4、语文综合性学习还必须注重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筛选,即学生要注重信息加工能力的培养。信息加工能力主要指针对问题,寻找、选择、综合和储存各种有用的信息,独立的解决问题。
5、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要取代课堂学习,系统知识的学习永远是必要的。
总之,我认为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有利于让社会生活走向课堂。有利于让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有机衔接,有利于新世纪人才的需求。
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综合性学习便日益成为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那么,什么是综合性学习?为什么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本文试图结合自己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的经验,对以上问题做一些探讨,以求大家斧正。
一
综合性学习是一门课程,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所谓综合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提出课题研究或专题活动的全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获得亲身参与的体验、经验,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等。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很大程度是停留在口头上。具体说来,课本是惟一的信息源,教师是惟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惟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在全球都在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当今时代,语文教学的这种现状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综合性学习必然要进入我们的视野,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来。综合性学习以学生主体性活动为构成要素,在内容上、形式上、空间上、时间上都具有开放性,整个过程具有强烈的实践性,是对长久以来形成的静听为主,教师中心这一教育方式的不可或缺的补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有调查者对学生的综合实践、研究活动的作用做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学生参加活动收获示意图
1、学会了很多新知识
60.36%
2、知道了怎样组织活动5.12%
3、学会了动手操作10.24%
4、知道了怎样同他人交往13.45%
5、树立了更高的理想8.33%
6、其他2.5%
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开展综合性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意义深远。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
那么,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呢?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实践是第一位的。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所以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在家庭、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这些要求无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以及教师、学校的具体情况做出具体安排。
1、重探究、重应用
培养学生对世界事物的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具有问题意识,这是综合性学习的前提。学生在课内学到的东西到实际生活中马上能用,获得了锻炼的机会,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设计的活动应该是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等等。
随着学生的发展,语文的实际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越来越强。课内学到的东西不再是单薄虚拟的,长时间积累起来的各种语言材料在实践中会显得越来越丰满,学习时的应用意识以及学和用之间的联系、反应会越来越增强。重探究、重应用其特征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现实生活并加以调查研究,寻找出隐藏于内的因果关系,提出切实可靠的解决措施。此类学习适于初一、初二年级学生,以引发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探索的习惯和能力为主。不必过于强调研究的知识含量和深度、广度,以免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如:在学习《向沙漠进军》这一课之前,先就本校的足球场为什么越来越高这一现象引导学生进行研究,让学生测量足球场比土制跑道平均高出多少,让他们调查足球场原先就这么高还是后来变高了,并分析原因。学生们兴致盎然地研究起来,得出的结论是:不是足球场变高了,而是土制跑道变低了。原因是:由于大风长年累月吹走地面浮土,地面平均每年降低五毫米左右,而足球场上因种植草皮,浮土没有被吹走。再引导学生学习《向沙漠进军》,指导学生写论文,有的学生在论文中提出了以下意见:A、这是自然生态被破坏,环境逐渐恶化的结果。B、向沙漠进军的主要武器是水,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办法是水----遇到大风就撒水,这样即减少了灰尘,又不会使地面继续降低。C、抵御风沙袭击的另一办法是植树种草,建议在操场周围种树,以绿化操场,保护操场,并注意保护操场草坪。
2、重过程、重参与
综合性学习就是提出一些学习的活动及其要求,让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人人主动积极地投身其中,善于与他人合作。鼓励和帮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识和能力的途径。学生通过自己参与获得的答案有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可以通过讨论,让学生反思自己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找到和理的答案。可时时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别人不同的想法,包括与教师不同的想法,要支持学生在现成的答案之外探寻新解的尝试。例如,学习七上《月亮上的足迹》,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知识讲起,介绍有关月球的知识、人类登月全过程以及很多的神话传说、科幻作品等,甚至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想像未来世界的你登月的情景这样通过本课的学习既可以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又可以与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相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话就说,大胆表达。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地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对学生做出评价,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见解被肯定、被鼓舞、被信任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自然的就被激发了出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愿望和要求,就能真正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如在学习《爱莲说》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关于莲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感受文人赋予莲的美好品质,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阅读、背诵有关莲的诗文,培养学生的理解、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互相协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特组织了一个关于莲文化魅力的综合性活动。将学生分为分别探究莲的历史、莲叶防水和自洁、藕断丝连的科学解释、莲生长繁殖之谜、千年古莲发芽之谜的五个大组,分别查找、筛选五个主题的资料。小组选出组长,并制作为期两周的活动计划。小组同学互相协作,分工合作,将查找及筛选的资料制成图文并茂的PPT演示文稿。如在上诗歌单元时,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对联、集对联、作对联。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曾被诗人藏克家称为中国文学园地一朵别致的小花。课堂上,教师先教给学生对联的一些基本常识,甚至介绍一些趣联趣事、名联名事。比如宋朝大文学家朱熹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或采访别人收集红白喜事、开业庆典中的对联。几年下来。收集最少的也达百多幅,有的按春联、婚联、寿联、开业对联等一一分类。有的学生留心观察并收集农村欢宴中的对联,发现这些对联很有讲究。于是他们按大门、头门、厨房门、侧门、后门等地方分类收集。堂屋侧门联幸有素餐娱雅客,无珍味宴嘉宾;厨房门联: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方晓路难行还有的同学专门收集迎春联,男女寿星50至100岁的通用联等。教师组织学生将这些收集来的对联编辑整理成《日常生活通用对联大全》,每当亲戚朋友遇红白喜事时,好多同学能信手拈来,过过农村小秀才的瘾。
3、重方法、重体验、重归纳
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有利于终身的学习和发展。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要重视方法的教育。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主要在于各种知识和能力的整合、课内外学习的综合、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如在学《春》这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去春游,让学生去仔细观察,用耳、鼻、手去全身心感受,其次,再让学生各抒己见,口头表述你所感受到的春天,再次,放《春》这一课的朗读带,最后,回校后让学生从春花、春风、春雨、春勤等内容中选取你感兴趣的专题,写几段文字,或分类收集诗句,编制一期以春意常在为主题的壁报。这一设计不局限于一字一词,也没有用似是而非的东西去为难学生,却又有深度、有质量,很富有启发性、挑战性、归纳性、综合性,既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愿望与兴趣,又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语文新课程标准》还要求: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比如,江苏教育出版的《语文》教材,将四篇写狼的材料组合在一起:蒲松龄的《狼》写狼的凶残、狡黠;毕淑敏的《母狼的智慧》写狼的聪明、神勇;《中国大百科全书》介绍了狼的一;《狼与鹿》又告诉人们打狼引起了生态失衡。然后,从社会学、生物学、生态学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如请写出汉语里有关狼的成语和谚语,介绍你所知道的有关狼的故事。从成语、谚语、故事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狼的态度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等八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既浅近通俗,又蕴涵了深刻的道理,而且都充分体现了语文因素,引导学生思索、质疑,让学生自由讨论、研究、辩论。最后让学生选取一个角度,从各种参考书和网络上进一步搜集资料,写一篇有关狼的小论文或简单的调查报告。写作的题目有《说狼》、《从成语等材料看对狼的认识的差异》这样的设计。通过教学生方法,让学生自身去体验,把听、说、读、写活动归纳在一起,让他们自主培养学习的综合性方法,从而培养了他们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创造意识。
二
1、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注意紧紧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意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强调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包括自然、生活、社会等各个方面,做到有所感受,有所发现。学习是个体的一种主观活动,外界可以对个体施加影响,但无法代替个体活动。如同在骑车,在游泳一样,综合性学习就是给学生一个亲自实践的机会。学生只有在自主探索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在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学会学习。当然,教师对待学生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点到为止,即把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帮助学生发现可能陷入的困境上。
2、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考虑并设计一定的课程目标,应给学生比较多的选择余地、活动内容和方式。如:对周围的事物要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和研究报告。
3、语文综合性学习应避免出现这种误区,以为综合性学习就是要和科研人员一样,搞发明创造,撰写论著,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一部分人身上,却把大部分学生撇在一边。这一现象应该扭转。教师先要明确倡导新型学习方式的立意所在,然后注重培养全体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习惯,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在探究中获得新知识和能力的乐趣。
4、语文综合性学习还必须注重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筛选,即学生要注重信息加工能力的培养。信息加工能力主要指针对问题,寻找、选择、综合和储存各种有用的信息,独立的解决问题。
5、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要取代课堂学习,系统知识的学习永远是必要的。
总之,我认为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有利于让社会生活走向课堂。有利于让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有机衔接,有利于新世纪人才的需求。
篇9:浅析语文综合性学习论文
浅析语文综合性学习论文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倡导。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呢?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我们把写作、口语交际等知识的教学融于活动之中,同时经常开展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过程应该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进步的过程。综合性学习将听说读写整合在一起,既为听、说、写创设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了内容,指明了方向。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规模小的活动,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于活动之中。
二、要加强学生的课外专题阅读,需要经常开展综合性学习
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经常需要突破课时的局限、教室空间的束缚以及教材的拘囿,开设专题性课外阅读的综合性学习。因为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资料有限,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上网查找资料。通过使用现代教育媒体让学生积累材料,进行自主探索,研究。作为农村偏远山区的学生,我们大多数没有计算机可以用,还可以采用下列常规程序:
1.围绕一个主题确定阅读内容,如科普读物、文学名著、科学家的故事等,一段时间安排一个专题,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2.摘记或评析所读内容,并列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3.通过交流讨论或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地判断、思考,试着自己解决问题。
比如在“走进三国”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1)仔细阅读少儿读本《三国演义》或有关《三国演义》的导读。
(2)组织“小小三国迷”竞赛活动。由学生自己主持,教师协助多媒体播放题目,以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说说阅读时遇到了哪些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提出未能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商讨解决方法。
(4)说说“心目中的三国英雄”。引导学生评析书中人物,通过展开辩论,让学生学会全面评价人物。
(5)搜集由《三国演义》故事演变而来的成语或歇后语。
这样的专题性课外阅读综合性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主动探究的能力。
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经常开展综合性学习
合作学习是个体学习的有效补充和有力延伸,它有着许多个体学习所不能代替的功能。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主动深入地解决问题,可以增加信息量,提供学生交流情感、展示个性的机会。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我们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母课题的前提下可以设计若干子课题,倡导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比如学完《只有一个地球》之后,我们安排了以“只有一个地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大的主题之下包含着四个子课题:
1.地球妈妈的'眼泪。(搜集资料、小组讨论)
2.我是地球小专家。(知识擂台赛)
3.绿化家园植树活动。(小组合作植活一棵树,并记录小树苗的成长过程)
4.写给全人类的一封信。(写作、大组汇报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逐个进行上述活动时,将在兴趣的吸引下自行查找资料,小组集体安排观察时间和方式以及组织擂台赛,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交流合作能力。
总之,综合性学习活动课要注重实际,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其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它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参与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综合发展为目的,具有综合性、语文性、实践性和过程性的特征。
篇10:语文综合性的论文:语文综合性学习初探
关于语文综合性的论文:语文综合性学习初探
关于语文综合性的论文:语文综合性学习初探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怀茂中心小学 陈瑞玲
近年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变课程似的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也将“过程和方法”作为设定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之一,如何做到让学生既徜徉干语文学习的海洋中,掌握知识能力,又能从根本上去关注、重视周围社会生活,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学以致用,提高综合实践能力?这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下面,结合我区正在使用的北师大版教材,就我个人在语文教学的经验积累,谈谈具体做法:
一、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呈现各类资料的完备性
课前准备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教师要认真备课,不仅备教学过程,更要注重备学生;二是师生准备好上课所需的资料,如图片、音乐、知识下载和收集,调查和走访等。课前准备要求教师平时要注重对学生获取知识途径的培养,例如登陆互联网、向图书室借阅、人际交流、知识收集等方法和途径获取信息、收集资料。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好学习的领路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教材中一些开放单元,如《车的世界》《书的世界》《体育世界》《集市和超市》《特产》《地名》《纪念日》等都是旨在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了解生活中多方面的知识,多角度获得语文学习的体验。教师可利用这些和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运用生动的语言、生动的视觉形象、趣味横生的活动,给予学生一个轻松自然、积极有趣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捕捉事物的.特征的兴趣,以达到多方面创意表达情感体验的目的。
三、结合语文单元教学内容,设计合理而富有整合意义的综合性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的小学语文课本,每一个单元都由与单元主题相关的两三篇文章的学习和一个复习巩固升华的“语文天地”组成。在这里,我要说:“扎实上好每个单元的课文,再在语文天地学习时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让学生既能巩固已学的知识,又能形成知识的拓展,探索相关知识,呈现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天地。”
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尊敬普通人”,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可组织学生围绕“尊敬普通人”,开展课文配画、讲故事、展示资料、寻找身边令人尊敬的普通人、谈感受、写体验、办墙报的综合性学习,融知识性、活动性、探究性为一体,从语文的三个维度上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充分体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趣味性。
四、根据当地季节、气候、历史文化、地方特色等有利条件,创造性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除了使用现行教材外,语文综合性学习应当结合地方的季节、气候、历史文化、地方特色等独特因素,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发当地资源进行学习。(语文教学论文 )作为当地人,生于斯,长于斯,对于当地的历史文化、地方特色、民俗特产,学生当然是有所了解。但是,学生对之知之不多。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借此之“一斑”,窥家乡之全貌,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作为语文教师,在大力倡导学生多方面获取知识的同时,要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途径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五年级下学期,我和学生们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组织开展了一次《爱我酒泉》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了风光名胜组、历史文化组、风味特产组、航天科技组、风土人情组、古诗吟诵组六个小组不同的学习任务,要求大家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准备各组资料,运用小导游介绍景点、讲历史故事、展示风味特产、收集酒泉航天资料、展现民族风情歌舞、吟诵古人诵酒泉的名诗等学习方式,为大家展现了家乡酒泉的乡土文化。学生参与热情高,各种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但同时,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我也遇到了以下问题:
1.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得有声有色,但由于学生成绩单凭一份考卷的成绩评估,不能加入综合性学习这一新型的评估元素,就冲淡了综合性学习的语文味和实践性。
2.语文综合性学习需要教师不断探索,结合教研活动实现真正的方法交流、习惯培养、查漏补缺、不断完善。
3.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多地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其他任课教师的帮助和支持,给予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
4.实践语文综合性学习,需要教师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如何调动教师参加此类工作的积极性,也是学校教研需要关注的一个新问题。
总之,我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极具研究和探讨价值的语文教学方法,它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让我们有更广阔的空间带领孩子们探索更多的语文知识。相信每一位语文教师会用自己的工作热情和敬业智慧,开拓创新,走出一条铺满阳光的综合性学习教学之路。
篇11: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方法论文
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方法论文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并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教学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成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内容的五大板块之一。因此,各种版本的语文实验教材无一例外地都让综合性学习占据了一席之地。教学中,如果仅仅依托教材里设定的几个实践专题是远远不够的,无法充分实现综合性学习的价值(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文本的阅读为学生开辟综合性学习的领域。然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别于以往任何方式的阅读、写作教学,既没有现成的文本供学生阅读,也没有现成的写作题目或范例供学生练习写作,甚至没有确定的主题,学习资源只能靠师生共同去挖掘,学习主题也只能靠师生共同去寻找。本文试通过具体实例,探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确定及活动设计。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类型及其活动设计
(一)课文话题式
所谓“课文话题式”,是以教材中课文的题目作为话题,让学生围绕此话题展开一系列综合性学习活动。选择课文题目作为话题时,要注意课文题目所承载的内容在生活中不同角度的体现,让学生能够从各自不同的生活体验和独特的视角出发,围绕中心话题进行综合性的学习实践活动。
【案例1】
主题提炼: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中国石拱桥》,如果就文学文,学生学到的仅仅是文中的相关内容,如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文章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语言特点等,枯燥乏味,既不能引起学习兴趣、扩大学习视野,也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如何将实践、体验、获知与兴趣、能力融为一体呢?可尝试以“桥”为话题让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如下:
学习目的:
1.唤起学生的生活记忆,激发阅读说明文的热情;
2.学会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4.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5.培养学生的调查、探究能力;
6.激起学生对家乡、对家乡人民的热爱。
学习过程:
1.搜索记忆仓库,展现“桥”的美丽。
同学们看过许多的桥,走过许多的桥。在这众多的桥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座?为什么会给你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先说一说,然后再以“我记忆中的桥”为话题,写一篇短文(可写成记叙文、散文、诗歌等)。写作的内容可以是对桥的描绘,也可以是自己和桥之间的故事等,目的是唤醒对于桥的记忆,以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桥是学生都熟悉的,对此有话可说。交流生活体验时,学生在看似闲谈中不知不觉进入了学习状态。同时,关于桥的精彩故事又激起了他们阅读《中国石拱桥》一文的兴趣。
2.阅读《中国石拱桥》。
教师组织学生从阅读说明文的角度把握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解文章是怎样把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解说得清晰鲜明的(如说明方法的恰当使用、说明顺序的合理安排、说明语言的准确运用等)。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到答案。如整体感知课文就可以从看到题目后产生的疑问开始(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哪些方面?怎么介绍的?等等),然后带着问题读书,在阅读实践中掌握阅读事物说明文的方法。
3.“我”做设计师,设计一座现代化的桥。
通过对《中国石拱桥》的阅读,学生已经了解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功用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当一次桥梁“专家”,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一座现代化的桥。先画出图样,再配上文字说明。
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让学生尝试说明文的写作实践。在设计的过程中,学生超凡的想象力得以尽情的展现。
4.开展调查实践。
要求学生分成几个实践小组调查当地的桥,从数量、建造的历史、形状、构造、功用等方面做好记录,并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在调查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印证了课文中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与问题处理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5.以“心桥”为话题成文一篇。
生活中有着无数有形的桥,用途各不相同。由有形的桥我们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甚至人与动物之间也需要一座桥——心灵沟通的桥。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以心灵沟通为内容的作文,重点表现“心桥”如何架设。
该环节把学生的思维引发开来,完成了由“学文”到“做人”的过渡。
从以上五个教学环节可以看出,整个学习活动是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最后又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形成了一个开放的不断扩大的循环图。围绕“桥”这一话题的讨论,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活,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人,自主学习的能力、创造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获得了积极的学习体验,做到了在生活中快乐地学习、在学习中快乐地生活。
(二)单元主题式
现行的语文教材大多分单元选编课文,每一个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或体裁一致,或主题类似等。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从一个单元的几篇课文中提炼出一个综合性学习的主题。
【案例2】
主题提炼: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这样几篇课文:《松鼠》、《松树金龟子》、《国宝——大熊猫》和《黔之驴》。这一单元表现生活的范围一致,展现的是动物世界的生活,我们从中也可以提炼出一个综合性学习的主题:保护野生动物行动。
学习目的:
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的语言交际能力;
3.培养实践能力。
学习过程:
1.课堂学习:保护动物从我做起。
(1)情境模拟:夏天的一个晚上,妈妈从厨房里端出了一盘香喷喷的油炸“田鸡”(小跳蛙)特意犒劳你,你很理解妈妈的心意,但小跳蛙是有益的动物,不能捕食它。你怎样拒绝妈妈的好意而又不让妈妈伤心呢?请你写下要对妈妈说的话。
(2)师生共读搜集到的有关人类经常捕食野生动物的介绍文章,读后交流心得。
(3)开展野生动物的捕食者与拒食者的辩论。让学生从正反两个角度认识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4)写一份保护野生动物宣言。
这一系列课堂活动设计,旨在促使学生形成“保护动物从我做起”的自觉意识。
2.课外实践:开始保护行动
(1)调查你所在的地区野生动物的生存情况:
①主要有哪些野生动物?哪些是属于国家保护的?它们目前的数量有多少?
②当地群众保护这些野生动物的意识如何?有哪些伤害野生动物的现象与做法?
③有关部门是否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调查之后写一篇调查报告,选送写得好的给新闻单位或环保部门。
(2)开展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活动。宣传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印发宣传材料,开展宣传汇演,张贴宣传标语等。
(3)选择一种自己想要保护的野生动物,先制订一份保护计划,再查阅介绍该动物的资料,向同学们介绍保护它的重要性。
通过课外实践,带领学生开展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动,实效显著。
(三)问题探究式
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会发现许多不解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有些问题本身具有综合性,答案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楚的。对于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就可以采用综合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弄清问题背后所隐含的知识。
【案例3】
主题提炼:
阅读《冰心诗四首》时,一位学生发现这几首诗的诗句不是整齐地排列,而是错落着排列,而以前读的诗都是整齐地排列的。阅读古诗时,有一位学生发现了“新大陆”:好多古诗为什么总爱用“西楼”这个词?还有的学生对于诗歌一行一行排列的方式不理解:诗歌为什么就得一行一行地排列?对于这些问题,老师无法用“因为”、“所以”就能让学生理解。怎么办呢?就让学生走进诗的王国去自己体会。于是一个以问题探究为目的的综合性学习主题诞生了——诗歌是什么?
学习目的:
1.让学生体会诗歌的特点,品味诗歌的韵味;
2.感受诗歌生动形象的表现力,激发对诗歌的热爱;
3.用诗点燃学生生活的热情;
4.培养学生想象与联想的能力。
学习过程:
1.诵诗。
朗诵内容:一部分是教材中的必背篇目,一部分是学生自己的选诵篇目。
朗诵形式:可以是自己单独朗诵,也可以是与同学合作朗诵;可以是配乐朗诵,也可以是不配乐朗诵。
朗诵比赛的过程:由班长、学习委员和语文课代表共同商量决定,主持人由学生推选,主持人的串台词由主持人自己写。
比赛结束后,评选出最佳朗诵能手,并让他谈一谈自己的朗诵体会,其他人对他的朗诵提出自己的意见。并进行一次问题探究:通过这次诗朗诵,你对诗歌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诗歌朗诵环节,让学生亲近诗歌、了解诗歌。
2.赏诗。
(1)课内诗歌鉴赏。
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选编的几首诗(有古诗,有现代诗),然后让他们谈一谈:你最欣赏哪一首?为什么?进而指导学生从诗歌选用的意象、凝练精当的用词、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几个角度去鉴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领会诗歌的意境,在赏读中学会鉴赏的方法。
(2)课外诗歌推荐。
让学生每人从课外找一首诗,并推荐给全班同学。推荐时要求做到:①感情朗读,让同学们听了你的朗读就想亲自读一读;②说出推荐的理由(实际就是对诗歌的赏析),从内容到艺术形式进行全面分析,理由不得少于3条。
通过课内外诗歌的鉴赏与推荐,学生进一步探究:诗歌有哪些特点?在探究中能品出诗歌的韵味。
3.创作。
感兴趣的同学尝试创作一首诗;不感兴趣的同学从课文中选择一首诗,用画表现它的意境,同时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散文。
创作完成后,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
诗歌创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是较高层次的学习活动,故不对所有的学生作统一的要求。
(四)主题生发式
所谓“主题生发式”,就是根据文章集中表达的主题思想再引申出一个学生能够进行综合实践的主题来,引发的学习主题不受文章主题的局限。
【案例4】
主题提炼:
朱自清的《春》历来被作为名篇选入初中教材,教学时,教师也常津津乐道它所展现的画面美,最后也总不忘让学生归纳它所表现的主题: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至此,对《春》一课的学习即告结束了。如果我们再稍微向前跨越一步,启发学生想一想:自己经历了十余个春天,发现春天独特之美了吗?美只是春天的专利吗?其他季节的美表现在何处?生活中除了有四季变化之美,还有哪些美呢?由此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进而让学生到生活中去练就一双发现美的慧眼:开展以“生活中的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将学生学习《春》的境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学习目的:
1.提高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美的表现力;
3.学会观察生活,享受美的生活。
学习过程:
1.享受美。
播放《春之声》圆舞曲,让学生随着乐曲的旋律想象美的画面,听完乐曲说一说自己“看”到的画面。
这一活动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与再造想象中感受美所带来的愉悦。
2.发现美,欣赏美。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在课外搜集到的表现生活中的美的材料,可以是一幅画、一首歌、一件精巧玲珑的雕塑、一篇美文等,然后就这些材料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包括:展现了生活中哪方面的美?是怎样展现的?先在小组内交流,小组选出最佳作品再在全班交流。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艺术品中去发现美,从艺术的角度去品味美。
3.创造美。
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艺术形式表现生活中的美。
这是对美的认识的升华,也是关于“美”这一主题生发的更高境界。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的注意点
结合上述几则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善于从教材中挖掘、提炼适合学生开展综合实践的学习主题。如果脱离教材另设学习主题,就会导致学生对教材学习的偏离,冲淡学生对教材文本的解读,教师也不容易掌握学习的尺度,容易造成教学上的偏差。从教材中挖掘学习的主题时,角度各不相同,可以从单篇课文出发,也可以从一组文章出发。从单篇文章中提炼学习主题时,可以课题为话题,也可以从文章的主题中升华或引申;从一组文章提炼学习主题时,可以从它们表现生活的共性中提炼。学习主题可以从显性知识中提炼,也可以从隐性问题的探究入手。不管从哪个角度提炼学习的主题,都要注意以学生的生活为背景,让学生的.学习从“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把学生的校内生活与校外生活、学习世界与生活世界结合起来,相互沟通,以开放教学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参与生活。
第二,围绕一个学习主题预设学习目标时,要着重体现三维目标,即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整,否则,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达不到培养“全人”的目的。同时,预设的学习目标还应是开放的,既有利于学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随时纳入直接经验和体验,也有利于即兴发挥和创造。这种开放、动态的目标犹如一条无限延长的射线,有起点无终点,它为学生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学生沿着这一方向可以尽其所能地走下去。上述几个案例无一例外地体现了“三维”目标的统整及其开放、动态的特点。
第三,活动内容的安排要注意走进生活、加强综合,并体现活动的特点。
(1)走进生活,就是从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实际需要和兴趣出发,关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能力水平,充分挖掘生活环境中以及自身蕴藏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获知并掌握获知的方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上述几个案例无一例外都引导学生走进了生活实践,即使是“诗歌是什么”这样的学习主题也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自己组织诗歌朗诵、自己评价学习成果,这些都是在让学生体验一种新的生活。
(2)加强综合,包含本学科内学习内容的联系和综合以及学科间学习内容的联系和综合两部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要将课程标准要求的读、写、交际、积累等各部分的内容统整起来,同时还可以打通与其他学科联系的渠道,扩充语文学习的资源。如案例1、2、4中就涉及了建筑学、生物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方面的知识。在这种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而然获得增长。
(3)体现活动的特点,就是将学习的内容直接变成活动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开展实践活动和操作,既有内隐的思维活动又有外显的行为活动,而绝不仅仅是在教室里正襟危坐式的读书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安排得恰当与否,是决定学习成效的关键,所以,在设计内容时一定要注意体现生活性、综合性、活动性的特点。
第四,确定好学习内容,还要设计一个有序的学习过程。学习过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并能够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因此,过程设计应关注这样几点:
(1)体现层递性。活动内容应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入手,逐步走向理性思考,再从理性思考回到感性验证,促使学生能力呈层级性上升。上述几个案例的活动基本上都体现出了“感性—理性—感性”的认知过程。
(2)体现自主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置是基于学生的个性体验,即独特的学习、生活、情感体验,活动过程的安排,亦应体现自主探究的特点,多创设利于学生探究的机会和条件,使学习的过程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学习间接经验过渡到获取直接经验。
(3)体现互动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不是一个知识单向传递的过程,而是一个探索、交流的过程,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生成。所以,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导,在互动中,师生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不再出现地位高低、尊卑的差别,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
(4)体现情意性。整个活动过程的安排应能激起学生不断求知的欲望,这样才能保证学习目标的达成。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过程时要考虑创设自由、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并适时安排情感交流的环节,让学生有获得成功与愉悦体验的机会,以便不断增加学习的信心。
篇12: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论文
【摘要】“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要求。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 阅读 合作学习实践活动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开展综合性学习呢?《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我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四突出”为教学理念:即突出活动过程,启发自主参与;突出语文知识的整合应用,体现师生的合作创新;突出实践体验,协调发展;突出“校本课程就在身边”的活动过程与策略,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呈现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具体做法如下:
1 将口语交际、习作融于活动中 , 开展综合性学习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训练要求,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不同,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合到活动中。例如以“我爱家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活动内容:(1)了解家乡的历史 请学生当一回小记者,采访有关人士或咨询周围人,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名优特产。(2)听爷爷、奶奶讲那过去的故事了解他们儿时的生活经历。以日记的形式写一篇“我和爷爷奶奶比童年”的小练笔。(3)利用口语交际以“浓浓的乡情”为交流内容,把自己收集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其他同学交流。在牡丹江的旅游文化节期间,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我为客人做导游”等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把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与口语交际及写作知识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注重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优化.,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书本,在生活中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学会学习,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2 提倡课外专题性阅读,开展综合性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书籍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古今中外的大家,无不从阅读中汲取营养。 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可以突破课时的局限、教室空间的束缚以及教材的拘囿,开设一些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在“我爱阅读”为专题的综合性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在阅读中引领学生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
(1)围绕一个小主题确定阅读内容,如英雄成长的故事、科学家的故事、科普读物等,让学生和好书交朋友。一段时间按学生的读书进程安排一个小专题内容,在班级中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2)引导学生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与爱读书的人交流读书体会。
(3)去图书馆或书店了解图书的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并做书目。
(4)找一本喜欢的书阅读,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5)结合口语交际引导全班同学就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利用交流平台交流读书乐趣的体会和学到的读书方法。
重点以探究“读书方法”为线索,以“课外自由阅读喜爱的书”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及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指导学生自由阅读课外书,找到喜欢的书目和读书方法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在谈古论今中,激发读书兴趣。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课内课外综合性活动的进行,加强了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的结合,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学生对阅读充满了兴趣,使阅读成为学习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对《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具体实践。
3 倡导合作学习方式 , 开展综合性活动
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是学生个体学习的有效补充和有力延伸。综合性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深入地解决问题,增加学习的信息量。提供学生交流情感,展示个性的机会。“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材编排,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单元结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是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这也是学生第一次开展较长时间的综合性学习,为保证活动的效果,我安排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活动内容:
(1)活动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和制定计划。活动结束后,以小组展示和交流活动成果。
(2)举行猜字谜游戏。各小组自选内容,同时开展不同的活动。如第一小组猜字谜,第二小组搜集歇后语,第三小组搜集带谐音的笑话,第四小组了解汉字的来源。由于各小组学习任务的不同,教师要及时进行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要求小组明确分工,每个成员都有具体的任务。
(3)以小组为单位开成果汇报会,共享学习成果。可以说,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增强了团结合作的思想意识。在交流评价中,促进了情感的提升,也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4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开展综合性活动。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和生活紧密相关。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就是生活。”。借助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可以使学生生活的空间是学语文、用语文,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我在综合性学习中努力体现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社会教育资源,开展扎实有效地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在各种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指导学生在学校开展演讲、办手抄报、演课本剧等活动。在节假日,提倡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外出旅游,进行参观访问。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家庭做调查采访,学写简单的调查报告等。通过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深入社会实践,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开放了语文课程。在“节约用水,爱护我们的家园”活动中,让学生写倡议书,设计公益广告词等一系列活动,体现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同时也达到了“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效果。可以说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对学习能力的培养,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较好地整合了知识与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收集、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它将课堂的学习在实际生活中得以实践,也真正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开展综合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意义深远。广大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篇13:综合性学习教学的论文
关于综合性学习教学的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关于综合性学习教学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改的亮点,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语文“综合性”的寓意有两点:一是听说读写融于一体,尤其是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中心内容是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二是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与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1.综合性学习要有计划性。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每一个活动阶段应该做什么。基本原则是:教师精心设计学习情境,学生明确任务,有组织、有章法地开展活动。具体操作可参照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中有关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建议进行。
2.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发掘利用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开展活动,千万不能本本主义,画地为牢,越俎代庖。新教材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开放性以及面向生活、面向实践的引导性、示例性和可选择性等特点,它与阅读教学有着显著的区别,要矫正过于依赖课本和把课本的利用主要定位在阅读教学上的倾向。 如果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当作课文中的选文放在课堂并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这就完全背离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本质特点。
3.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育目标具有生成性、多层性,不应拘泥于既定的教学目标。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在不断生成中,从一定意义上讲,过程即目标。因此,不能把学习活动的过程仅仅当作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而要发掘活动过程的教育价值,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言行及时评价、激励和督导。例如,“感受自然”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其中有一项“我有一个‘朋友’”的主题活动。开展这一主题活动,决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写作题材,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秋游”,而是如同课文的要求那样,“投向自然的怀抱”、“让景物像人一样活起来,同它展开心灵的对话,试着结交几个自然界的‘朋友’”。所以,在指导这一活动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在“投向”、“对话”、“结交”的具体活动过程中的投入、体验和表现,调度、引导学生的心灵贴近自然,在与自然(包括动物、植物)相融、相知、交友、交心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的独特体验、感悟、遐思……学生可能有各自不同的表现、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言语方式,这正是要达到的活动目标。教师的责任就是在活动过程中给予引导、激发、激励,而不能仅是在活动结束后来甄别优劣。
篇14: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反思
鉴于综合性学习的答案不统一,又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直接体现,对于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这节课我采用了学案式教学,并且放手给学生去主持,我担任的是“顾问”一职。
这节课上学生的表现不错,积极性很高,并且答案组织的很严密,不乏文采。我想这是源于这节课的题目很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在题目设计上,我紧扣考试说明,贴近社会热点,学生实际,就留守儿童、网络问题、阳光体育锻炼、家庭教育、毕业赠言等设计成题目,让学生能有的放矢,既训练了题目,又让学生受到了情感教育,我认为这正是语文课程的性质的最好体现。其实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就看谁能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让自己的语文素养在生活中点燃自己心灵的语文火炬,照亮生活,照亮心灵!
再今后的类似训练中还应进一步加强题目的科学性,以及答案的规范性,进一步增加课堂容量。
篇15: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反思
本次“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活动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工具性的特点。学生以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方式搜集信息,整理资料,实地采访,进行思考与探究,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机会,培养了语文交际能力。同时,通过生动丰富的资料,使学生更深刻、更理性的认识了母爱,并以实际行动回报母爱。然而,活动中也反映了一些问题。
一是单亲孩子和留守孩子问题。他们缺少对人间温情的深刻体验,因而在活动中不是太积极,虽将他们特意分成一组,但效果还是不太好。教师在生活中学习中应多给他们以关怀与鼓励。
二是农村学生能接触到的文化资源贫乏,搜集资料工作难度大。一些学生家庭条件较好,父母有一定文化、一定修养还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支持;而据学生反映,大多数家长文化条件有限,对提供一些文化方面的资料无能为力,对于学生的采访也表现的不够热心。然而,许多学生还是克服了困难,基本上完成了小组分给的任务。虽然艰难,但锻炼了学生,增长了才干。针对这一类情况,我们应该多开展这种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实践活动,从而为学生的发展和终身的学习打下基础。
篇16: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之一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之一
上华小学 宋晓丽・
一、活动主题:
在学习第五单元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布置学生收集校园生活中、家庭生活中的人与人相处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想法、看法,使学生懂得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能更和谐地与人相处,同时锻炼自己的语文能力。
二、活动计划:
1、指导学生阅读第五单元的课文。
2、学生分成5组,分别担任一项任务。
3、布置每组学生的任务,分组调查、收集人与人之间的故事。
A、我班同学之间的'故事。B、高、低年级同学之间的故事。C、师生之间的故事。D、我和爸爸、妈妈之间的故事。E、大人们之间的故事。
4、时间安排:
第一星期:分组收集故事。
第二星期:小组内交流总结,写出、画出所收集到的故事。
第三星期:班上成果展示。
三、活动过程:
第一步:学生阅读第5单元课文,教师指导。
第二步:把学生分成5组,布置任务。
第三步:学生分组活动。
第四步:在小组内整理收集的成果。
第五步:班上交流,教师总结。
本站原创作品,请注明:来自中小学教育资源站(www.edudown.net)
篇17: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之三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之三
连河小学 六年级赵成芹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收集的资料,进行创造性、开放式的语文实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借助读、写、说等形式,锻炼收集处理信息,创性学习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1、让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大海、西湖、泰山、等方面的资料。
2、播放桂林山水的录象片,引导学生按先局部后整体,先山后水的顺序观察、思考:桂林山水与上面的景观有什么不同之处?
二、汇报交流资料,教师吸收反馈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收集的有关桂林山水和桂林其他方面的信息资料。
三、提示学习建议,小组合作学习
结合学生的资料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不同层次,教师可提出如下学习建议: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练习感情背诵并说出你喜欢的理由。
2、结合学习谈谈文中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并说明理由。
3、结合课文内容和你收集到的资料,写一篇简短的体会。
4、如果你是桂林人,你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
5、如果你是桂林某个景点的小导游,你怎样向游客介绍?
6、你还知道有关桂林其他方面的信息吗?说给大家听听。
(传说、故事、著名景点、历史、地形等)
四、学习收获交流,展示成果
组内成员合作,向全班汇报学习成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组间的互评。
五、整体感悟全文,进行感情背诵。
本站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小学教育资源站(www.edudown.net)
篇18: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之二
一、设计理念
中华文化丰厚博大,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书本中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走进语文天地,汲取文化精华,形成良好的素养。为了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了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为了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进大语文天地,我设计可本次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二、活动目的
在学习第二单元语文的基础上,通过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历史资料,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学习革命前辈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会母亲对子女的爱,赞扬母亲善良、质朴的品质,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三、活动计划
1、指导学生阅读第二单元的课文。
2、学生分成4组,分别担任一项任务。
3、布置每组学生的任务,分组调查、收集历史资料。
四、时间安排
第一星期:分组收集历史故事。
第二星期:小组内交流总结,写出所收集到的故事。
第三星期:班上成果展示。
五、活动过程
第一步:学生阅读第2单元课文,教师指导。
第二步:把学生分成4组,布置任务。
第三步:学生分组活动。
第四步:在小组内整理收集的成果。
第五步:班上交流,教师总结。
六、课后延伸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珍惜今天的大好时光,刻苦学习,将来为祖国做更多的贡献,成为一名合格的、祖国所需要的人才。
请同学们课后多读多收集历史故事,相信你们通过学习会有新的收获。我们将举行祖国在我心中的活动,老师期待着大家再次回顾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做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本站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小学教育资源站(www.edudow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