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离别的古诗欧阳修《踏莎行》赏析(精选9篇)大全
推荐文章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关于离别的古诗欧阳修《踏莎行》赏析(精选9篇)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离别的古诗欧阳修《踏莎行》赏析,本文共9篇,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篇1:关于离别的古诗欧阳修《踏莎行》赏析
《踏莎行》原文:
作者: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踏莎行》注释:
[候馆]迎宾候客之馆舍。
[征辔(pèi)]行人坐骑的缰绳。辔,缰绳。
[盈盈]泪水充溢貌。
[粉泪]泪水流到脸上,与粉妆和在一起。
[平芜]平坦开阔的草原。
欧阳修
《踏莎行》译文:
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日渐凋谢,只剩细细碎碎几片残瓣儿;溪桥边的柳树却萌出了浅绿嫩芽。暖暖的春风在大地上拂过,风中带了花草芳香,远行的人,也都在这时动身了。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我也送走了你。你渐行渐远,我的愁绪也渐生渐多,就像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于是只好上楼远望你离去的方向,期盼能够早归。然而,映入眼帘的,只是绵绵无绝的春草原野,原野尽处是隐隐青山。而你,更在遥远的青山之外,渺不可寻!
《踏莎行》赏析:
本篇抒写远别离愁。
上片写远行人在春日离家后随着行程的渐远,愁也越来越重,越强烈。“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是远行人途中所见之景,“梅残”、“柳细”、“草熏”等词渲染出悲情气氛;“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写离家日渐遥远触发离愁,词人以春水迢迢比喻离愁的绵绵不断,真切生动,真实而自然地表现了其望归的愁情。
下片则从闺人着眼,悬想闺中人思念远行人的情态,表现闺中人相思的痛苦。“寸寸柔肠,盈盈粉泪”,寸寸柔肠痛断,行行盈淌粉泪,两对句、八字即写出闺中人的缠绵深切的相思之情。接下一句“楼高莫近危阑倚”,不要登高楼望远把栏杆凭倚,既是远行人对闺中人的深情的嘱托,又表现了闺中人倚楼望远而又不见所思之人的情景。“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是补充说明上句,即使登楼也枉然,因为什么都看不见,你远眺到的只是平坦的、一望无尽的草地,原野尽头是重重青山,而你思念之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早已渺不可寻。即使望断春山也是徒然,更见闺中人的失望和感伤。此二句既刻画出闺中人的神态,又揭示出其内心深处悠远缠绵的情思,为宋词中的名句。今人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赞曰:“平芜已远,春山则更远矣,而行人又在春山之外,则人去之远,不能目睹,惟存想象而已。写来极柔极厚。”明王世贞《艺后卮言》说:“此淡语之有情者也。”
全词委婉缠绵,别具一格,词人将游子思乡之情与闺中人的思念融合在一起,写出两地互为相思的情思,可谓新颖生动。虽为常见的离情别绪的题材,但词人所运用的奇妙手法,使本词跳出俗套,读来清新雅致,令人神往。整首词意境优美,融情于景,情寓景中,表现了欧词深婉的风格,是其最具代表性的词作。
结构的“蒙太奇”处理是此作最大特色。上下阕是两个生活画面的组接,前者写行人,后者写思妇,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让此情有一个交流互感的过程,比“单相思”来得厚重和深沉。
这是一首通过离别来写爱情相思的词作,是欧阳修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篇2:欧阳修《踏莎行》赏析
原文: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踏莎行翻译:
客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春风踏芳草远行人跃马扬鞭。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像那迢迢不断的春江之水。
寸寸柔肠痛断,行行盈淌粉泪,不要登高楼望远把栏杆凭倚。平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踏莎行字词解释:
⑴候馆:迎宾候客之馆舍。《周礼・地官・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
⑵草薰:小草散发的清香。薰,香气侵袭。征辔:行人坐骑的缰绳。辔,缰绳。此句化用南朝梁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而成。
⑶迢迢:形容遥远的样子。
⑷寸寸柔肠:柔肠寸断,形容愁苦到极点。
⑸盈盈:泪水充溢眼眶之状。粉泪:泪水流到脸上,与粉妆和在一起。
⑹危阑:也作“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⑺平芜:平坦地向前延伸的草地。芜,草地。
踏莎行背景:无
篇3:欧阳修《踏莎行》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早春的离情相思之情。词的上片写行人在旅途的离愁,下片写妇在家室的离愁,两地想思,一种情怀,全篇的主即表现离愁。此词是欧阳修深婉词风的代表作。这是一首写一个旅人在征途中的.感受,离情别绪,题材常见,但手法奇妙,意境优美,读来令人神远。上片写行者在得意去梅残,草薰风暖的春天在别馆与恋人离别。他初不经意,信马由缰,悠哉游哉;渐行渐远,离愁上心,渐远渐无穷,仿如迢迢不断的春流水,自然真实地刻划居人望归的愁情。居人望尽平芜,望断春山,不见行者;行人还远在春山之外不知何处,居人盼归不见的绝望痛苦心情,可以想见。这首词写春景发离愁,景愈传教而愁愈深,语浅淡而情有致。上片“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这两句,为全词之眼,以不断之春水状无穷之离愁,化抽象为具象,比喻贴切。渐行渐远,离愁上心,渐远渐无穷,信如迢迢不断的春流水,自然真实地刻划了行者离情别绪萌生渐深的过程。
个人资料:
欧阳修(10-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篇4:欧阳修《踏莎行》翻译赏析
欧阳修《踏莎行》翻译赏析
1、《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春山外。
2、注释
候馆:迎宾候客之馆舍。《周礼·地官·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注云:“候馆,楼可观望者也。”
草薰风暖: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薰:指草香。
征辔(pèi):行人坐骑的缰绳。辔,缰绳。
盈盈:泪水充溢貌。
粉泪:泪水流到脸上,与粉妆和在一起。
平芜:平坦开阔的草原。
行人:此指心上人。
3、译文1:
馆舍庭院里的梅花已经凋残,小溪柳树枝条迎风飞舞。微风吹着青草,摇动行人的马上辔头。离家也渐渐遥远,我的愁绪越来越浓,就像一路奔腾的春水一样连绵不断。
思念的人儿柔肠寸寸,千回百转;任那透明的泪珠流过化过妆的脸。画楼太高,不要凭倚高栏,因所见到的情景更令人伤感。眼前眼界到处是春山,而那位心上的人,却在春山更远处。
译文2:
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日渐凋谢,只剩细细碎碎几片残瓣儿;溪桥边的柳树却萌出了浅绿嫩芽。暖暖的春风在大地上拂过,风中带了花草芳香,远行的人,也都在这时动身了。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我也送走了你。你渐行渐远,我的愁绪也渐生渐多,就像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于是只好上楼远望你离去的方向,期盼能够早归。然而,映入眼帘的,只是绵绵无绝的春草原野,原野尽处是隐隐青山。而你,更在遥远的青山之外,渺不可寻!
4、欧阳修生平见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5、这是一首通过离别来写爱情相思的词作,是欧阳修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此词写离情。梅残、柳细、草熏、风暖、暗示着离别。征人之路,渐行渐远;闺中人的愁绪,愈益深重,直教人揪心落泪,肝肠寸断。
上阙从远行人着笔,写他途中见到恼人的春色而引发的愁绪。旅舍周围的梅花已然凋谢零落,溪畔桥边的柳丝弱不禁风,起首二句写征人旅途中所见初春景象。在这草春风暖的美好季节里,征人却不得不离家远行。一个“摇”字既写旅途颠簸之苦,更写孤独跋涉心神不定的糟糕心情。“离愁”二句直接表达心中离愁,随着离去的路途越来越远而愈益加重加深,宛如春水绵绵不断、无穷无尽。此以春水喻愁,正如李后主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个“渐”字,承接紧凑而又对比鲜明,形象真切,合符情理。
下阙转向闺中人,在心上人离开以后登高望远,遥念离人,泪眼迷茫,哀怨满怀。起首三句生动描绘她登高远眺时脸上的表情,心中的感受。“寸寸柔肠,盈盈粉泪”,工整的对偶,恰当的叠字,一个断肠美人儿的楚楚动人形象栩栩如生。妙在“楼高莫近危阑倚”句,既似怨妇心中怨语,亦如远行人遥遥传来的劝慰。结末二句由近及远,由人及景,意味幽远,意境开阔,是情景俱佳的警句。哀而不伤俨然一幅隽永的写意画。卓人月在《词统》中赞曰:“‘芳草更在斜阳外',’行人更在春山外‘两句,不厌百回读。”李攀龙《草堂诗余隽》云:“春水写愁,春山骋望,及切委婉。”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赞曰:“’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又:’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此淡语之有情者也。”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云:“春水春山走对妙。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一望无际矣。尽处是春山,更在春山外,转望转远矣。当取以合看。”
艺术手法
本篇暗用典故,翻新旧意,既增加了形象的感情容量,又巧妙得了无痕迹。如首两句写梅残柳细,其中暗用典故:写梅,使人联想起陆凯自江南寄梅给长安范晔,含有怀念家人之意。写柳,又易与古人折柳赠别之举相联系,暗寓离别之意。
这首词写春景发离愁,景愈佳而愁愈深,淡语浓情,“不厌百回读。”
6、这首词写早春南方行旅的离愁,情深笔细,向来为人们称道。
“侯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三句,给我们展现出这样一幅图画:一个孤独的行人,骑着马儿,摇着缰绳,在晚春时节,离开了侯馆(旅舍),路边的梅花已经凋落,小溪的桥边,杨柳枝正在随风飘扬,路边和原野里的百草吐绿,飘散着沁人心脾的芳香。温暖和熙的春风轻抚人面。在这个画面里,残梅、细柳、薰草,这些春天里典型的景物,点缀着侯馆、溪桥和旅途。烘托了南方春日融融的气氛。如此醉人的“良辰美景”,本来应该让人感到赏心悦目、乐不知返的。但因为此次远行他乡,不能携同爱人随行,使词人情绪及其低落,愁情倍增。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曾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首词就是以春天乐景写离愁别恨,可见其哀怨倍增。
在古典诗词中,梅、柳、草经常与离别相关联。据《荆州记》载,陆机曾自江南折梅寄给友人范晔,有其诗为证:“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侯馆的残梅,自然也会让诗人想到离别。到唐代,折柳送别已经成为一种风俗。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的《忆秦娥》词:“年年柳色,霸陵伤别。”都指其事。词人看到溪桥细柳,自然此时也会想起临别折柳之事。这不能不又增添作者一份离愁。《楚辞。招隐》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江淹《别赋》中有:“闺中风暖,陌上草薰。”作者的《洞仙歌令》:“楼前乱草,是离人方寸。”等等都以春草表示离情别绪。作者在这首词中所描写的残梅、细柳、薰草,其实都寄寓了词人的离愁。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越走离家人越远,而离愁也随着自己离家的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一起逐渐延长。这离愁绵延不断,恰如溪桥下流向远方的春水。用有形的流水比喻无形的离愁。南唐后主李煜曾经用过这种方法,他的《虞美人》词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是写愁思滚滚如同春江潮水东流不止的名句。
杜甫《月夜》“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采用了“设身处地”的写法,本来诗人自己望月思念,却想象妻子望月思念诗人的情景。这首词也采用了这种方法,想象妻子登楼远望,柔肠寸断,妆泪盈盈,高楼凭栏只能增加她的苦恼,所以作者十分体谅她,劝她不要高楼倚栏。妻子实在是挂念丈夫,登上高楼想寻找到丈夫独去的背影,看到的却是“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望尽春山不见行人,春山挡住了远望的视线,而行人却在春山更远的地方。词人想象中妻子望而不见,写的是妻子的失望,却反过来更进一步说明词人的愁绪的无穷。
这首词的上片写远去行人的离愁,下片写设想中闺人的惆怅。一种情怀,两地相思。五十八个字,巧妙运用以乐写哀,化虚为实。用“设身处地”的艺术手法,把离愁别绪抒写得淋漓尽致,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所以成为人们传诵的名篇。
7、化虚为实,巧于设喻,是本篇重要的艺术手段。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便是这种写法。“愁”是一种无形无影的感情。曹植《释愁文》说:“愁之为物,惟惚惟恍。”杜牧《愁》诗也说:“聚散竟无形,回肠自结成。”愁无形色可描绘,无影迹可追寻,是一种“虚”的东西。要表现愁,经常得化虚为实。莱辛说,诗可以把“不是可以眼见的对象”,描绘成如同“物质性的图画”(《拉奥孔》第十五章)。“愁”无形体质量,所以诗人们常将它“物化”,说成可以抛掷剪割、车载斗量的东西,使人产生形体感和质量感,因而增加了诗的感染力。有的则以物喻愁,使之形象化。古来以水喻愁的很多,唐李颀“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白“一水牵愁万里长”,赵嘏“一溪萦作万重愁”,或者以水喻愁之多,或者以水喻愁之长。一物喻一物,可以作多边比喻。这首词说行人愈走愈远未有尽头,离愁也愈续愈长未有穷已,这离愁之延长,这离愁之不断,恰似溪桥下汩汩流向远方的春水。所有以水喻愁的,虽然取喻之道不同,然而这一点却是共同的:“虚”的离愁,化为“实”的春水;无可感的`情绪,化为可感的形象,因而大大加强了艺术效果。
8、“离恨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两句,虽然可以使人联想到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和《虞美人》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一些名句,但因作者善于变换句法,并且使这一生动比喻跟全词的整体形象,跟词的意境结合得十分紧密,故貌似仿效,而实则是创新,天然浑成,不露痕迹。
9、眼泪是女人一生的饰品,如同晶莹透明的钻石,点缀着女人一生的风景,女人的眼泪多么美丽而纤弱,然而却能创造出宇宙中最难以置信的奇迹。它使离别变得诗意,使爱的男人肝肠寸断。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女人的眼泪最不能承受的是和所爱的人分别。分别也许就注定着无缘。因爱而生的女人怎堪这样的痛楚。现代人也许已对离别不再感伤,因为网络通讯让身在天涯的人依然相近。但古时的人,送君一程也许就是末路,君是否会记挂自己,是否会回来,只有等待君的书信才能得知。分别后,女子陷入无穷的等待,等待的结果也许是红颜老去,也许是被无情伤害。
遥想千年前,在这绵绵春雨里,灞桥的柳折了又折,阳关的酒尽了又尽,执手相看,粘在脸上的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然终是挡不住“行人渐远渐无穷”的脚步,一任闺中离愁“迢迢不断如春水”,相思绵绵如细雨。
10、席慕容说: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
阔别故乡多年,我才吟出这一句诗的滋味。或许,“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关于故乡的记忆经历时光的打磨,反而愈发清楚了。
梦中经常回到故乡。那是一个静谧的小山村,夏日的午后,似睡非睡间,总有几声欢快的蛙鸣,老牛“哞—哞—”的呼喊。有时又回到村前的小溪旁,和傻丫等小伙伴玩笑嬉戏,水花经常溅在挽起的裤管上……宿舍的人说我经常在梦中笑出声。
时间就像是一条宽广的河流,缓缓地从大堤上流过,洗去了尘埃,濯新了记忆。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栩栩如生浮在我眼前,六年来从未消失过。我经常怀念那些淳朴的乡亲,他们是不是也同样惦念着漂泊在外的伢子呢?高考山东满分作文
11、等待一段分隔两地的相思,等待一个远行在外的游子,等待一句海枯石烂的誓词,等待一份不知何时才能兑现的厮守终老的诺言。这些古代女子们,生活的全部重心就在于爱情,生命的亮点只在于那个曾经深爱如今却已远离的男子。她们都是坚贞、专一、痴情而又执着的。
当爱人走后,相思与离愁成了惟一的陪伴,每日里只有落泪凝眸,无尽守候。罗衫衣袖,有泪痕斑斑,那都是相思相恋之泪,都是为那远行的人而流。妆容已残也无心打理,鸳被还留着那日的余香。手执着金樽酒,酒未入喉,人已然先醉,整日恹恹无力,这病也是因那人的远离而起。相思就像长江之水,不远迢迢伴你而行,又如那江水不知从何处来,更不知道到哪儿才会中断。欲将此情付与红笺,这心里无际无涯的情思如何能够写尽?
只是这样的相思在如今的社会里不知道还留存了多少,很少有人再用书信寄托相思,很少有人在望眼欲穿后,因那人的不期归来而惊喜异常,手机网络哪还容得下“瘦觉玉肌罗带缓”的相思?即便有爱深如此,越来越先进的社会可以使对方随时听到牵挂的声音,见到深爱的人。无论身在何方,拨一个电话告诉对方回家的时间,然后像排练好的电影,一切平淡无奇,没有任何意外。
太容易相见,所以相思也就变得有些做作和无聊,所以珍惜的心思也就少了几分,所以欧阳修永远不会再有。
读着欧阳修的词,心里有些隐隐的忧伤。
篇5:欧阳修《踏莎行》翻译及赏析
欧阳修《踏莎行》翻译及赏析
【原文】
踏莎行
候馆梅残⑴,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⑵。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⑶。
寸寸柔肠⑷,盈盈粉泪⑸,楼高莫近危阑倚⑹。平芜尽处是春山⑺,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
⑴候馆:迎宾候客之馆舍。《周礼·地官·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
⑵草薰:小草散发的清香。薰,香气侵袭。征辔(pèi):行人坐骑的缰绳。辔,缰绳。此句化用南朝梁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而成。
⑶迢迢:形容遥远的样子。
⑷寸寸柔肠:柔肠寸断,形容愁苦到极点。
⑸盈盈:泪水充溢眼眶之状。粉泪:泪水流到脸上,与粉妆和在一起。
⑹危阑:也作“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⑺平芜:平坦地向前延伸的草地。芜,草地。
【作品介绍】
《踏莎行·候馆梅残》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此词主要抒写早春南方行旅的离愁。上阕写行人客旅的思念。以时空的转换,写人在旅途,漂泊无际,且无止期,从而展示了游子剪不断的离愁。下阕写居者对高楼的企盼和悬想,写远望之人的内心活动。春山本无内外之别,词人将其界定,写出居者念远的迷茫心境,颇令人玩味。
【白话译文】
客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春风踏芳草远行人跃马扬鞭。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像那迢迢不断的春江之水。
寸寸柔肠痛断,行行盈淌粉泪,不要登高楼望远把栏杆凭倚。平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赏析】
这首词是欧阳修词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词的赏析。
在婉约派词人抒写离情的小令中,这是一首情深意远、柔婉优美的代表性作品。
上片写离家远行的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开头三句是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的人就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梅残、柳细、草薰、风暖,暗示时令正当仲春。这正是最易使人动情的季节。从“摇征辔”的“摇”字中可以想象行人骑着马儿顾盼徐行的情景。
融怡明媚的'春光,既让人流连欣赏,却又容易触动离愁。开头三句以实景暗示、烘托离别,而三、四两句则由丽景转入对离情的描写:“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因为所别者是自己深爱的人,所以这离愁便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像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此二句即景设喻,即物生情,以水喻愁,写得自然贴切而又柔美含蓄。
下片写闺中少妇对陌上游子的深切思念。“寸寸柔肠,盈盈粉泪。”过片两对句,由陌上行人转笔写楼头思妇。“柔肠”而说“寸寸”,“粉泪”而说“盈盈”,显示出女子思绪的缠绵深切。从“迢迢春水”到“寸寸肠”、“盈盈泪”,其间又有一种自然的联系。接下来一句“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心里对泪眼盈盈的闺中人深情的体贴和嘱咐,也是思妇既希望登高眺望游子踪影又明知徒然的内心挣扎。
最后两句写少妇的凝望和想象,是游子想象闺中人凭高望远而不见所思之人的情景:展现楼前的,是一片杂草繁茂的原野,原野的尽头是隐隐春山,所思念的行人,更远春山之外,渺不可寻。这两句不但写出了楼头思妇凝目远望、神驰天外的情景,而且透出了她的一往情深,正越过春山的阻隔,一直伴随着渐行渐远的征人飞向天涯。行者不仅想象到居者登高怀远,而且深入到对方的心灵对自己的追踪。如此写来,情意深长而又哀婉欲绝。
此词由陌上游子而及楼头思妇,由实景而及想象,上下片层层递进,以发散式结构将离愁别恨表达得荡气回肠、意味深长。这种透过一层从对面写来的手法,带来了强烈的美感效果。
艺术手法
这首词是经常为人们所称道的名篇,写的是早春南方行旅的离愁。词的上片写行人在旅途上的离愁,下片写想象中家室的离愁,两地相思,一种情怀,全篇的中心意旨是表现离愁。主要运用了以下四种艺术手法。
以乐写愁,托物兴怀。这种手法运用得很巧妙。词的上片展现了这样的镜头:一位孤独的行人,骑着马儿,离开了候馆(旅舍),望着已经凋落的梅花,走过溪上的小桥,拂掠那岸边的柳丝,迎着东风,踏向那散发着芳香的草地。在这画面里,残梅、细柳和薰草,这些春天里的典型景物,点缀着候馆、溪桥和征途,表现了南方初春融和的气氛。这首词以春景写行旅,以乐景写离愁,从而得到烦恼倍增的效果。
寓虚,富于联想,也是这首词的一个艺术特点。梅、柳、草,实景虚用,虚实结合,不仅表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而且寄寓了行人的离情别绪。作者从各个角度表现离愁,的确非常耐人寻味,有无穷的韵外之致。
化虚为实,巧于设喻,同样是本篇重要的艺术手段。“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便是这种写法。“愁”是一种无形无影的感情。“虚”的离愁,化为“实”的春水;无可感的情绪,化为可感的形象,因而大大加强了艺术效果。
逐层深化,委曲尽情,更是这首词显著的艺术特色。整个下片,采用了不同类型的“更进一层”的艺术手法,那深沉的离愁,便被宛转细腻地表现出来了,感人动情。
整首词只有五十八个字,但由于巧妙地运用了以乐写愁、实中寓虚、化虚为实、更进一层等艺术手法,便把离愁表现得淋漓尽致,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所以成了人们乐于传诵的名篇。
名家点评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云:“春水春山走对妙。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一望无际矣。尽处是春山,更在春山外,转望转远矣。当取以合看。”
王世贞《艺后卮言》评此词结尾两句云:“此淡语之有情者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评评此词结尾两句云:“平芜已远,春山则更远矣,而行人又在春山之外,则人去之远,不能目睹,惟存想象而已。写来极柔极厚。”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评此词结尾两句云:“似乎可画,却又画不到。”
篇6:欧阳修的踏莎行赏析
欧阳修的踏莎行赏析
欧阳修的这首词作《踏莎行》写的是早春南方行旅的离愁,既表达了春天景色的美好,也抒发了离别的愁绪,是一篇非常经典的词。
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
[候馆]迎宾候客之馆舍。
[征辔(pèi)]行人坐骑的缰绳。辔,缰绳。
[盈盈]泪水充溢貌。
[粉泪]泪水流到脸上,与粉妆和在一起。
[平芜]平坦开阔的草原。
翻译
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日渐凋谢,只剩细细碎碎几片残瓣儿;溪桥边的柳树却萌出了浅绿嫩芽。暖暖的春风在大地上拂过,风中带了花草芳香,远行的人,也都在这时动身了。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我也送走了你。你渐行渐远,我的.愁绪也渐生渐多,就像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于是只好上楼远望你离去的方向,期盼能够早归。然而,映入眼帘的,只是绵绵无绝的春草原野,原野尽处是隐隐青山。而你,更在遥远的青山之外,渺不可寻!
赏析
这首词是欧阳修词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词的赏析。
在婉约派词人抒写离情的小令中,这是一首情深意远、柔婉优美的代表性作品。
上片写离家远行的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开头三句是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的人就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梅残、柳细、草薰、风暖,暗示时令正当仲春。这正是最易使人动情的季节。从“摇征辔”的“摇”字中可以想象行人骑着马儿顾盼徐行的情景。
融怡明媚的春光,既让人流连欣赏,却又容易触动离愁。开头三句以实景暗示、烘托离别,而三、四两句则由丽景转入对离情的描写:“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因为所别者是自己深爱的人,所以这离愁便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像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此二句即景设喻,即物生情,以水喻愁,写得自然贴切而又柔美含蓄。
下片写闺中少妇对陌上游子的深切思念。“寸寸柔肠,盈盈粉泪。”过片两对句,由陌上行人转笔写楼头思妇。“柔肠”而说“寸寸”,“粉泪”而说“盈盈”,显示出女子思绪的缠绵深切。从“迢迢春水”到“寸寸肠”、“盈盈泪”,其间又有一种自然的联系。接下来一句“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心里对泪眼盈盈的闺中人深情的体贴和嘱咐,也是思妇既希望登高眺望游子踪影又明知徒然的内心挣扎。
最后两句写少妇的凝望和想象,是游子想象闺中人凭高望远而不见所思之人的情景:展现楼前的,是一片杂草繁茂的原野,原野的尽头是隐隐春山,所思念的行人,更远春山之外,渺不可寻。这两句不但写出了楼头思妇凝目远望、神驰天外的情景,而且透出了她的一往情深,正越过春山的阻隔,一直伴随着渐行渐远的征人飞向天涯。行者不仅想象到居者登高怀远,而且深入到对方的心灵对自己的追踪。如此写来,情意深长而又哀婉欲绝。
此词由陌上游子而及楼头思妇,由实景而及想象,上下片层层递进,以发散式结构将离愁别恨表达得荡气回肠、意味深长。这种透过一层从对面写来的手法,带来了强烈的美感效果。
篇7:踏莎行古诗赏析及练习
踏莎行古诗赏析及练习
【原文】:
踏莎行
吕碧城
水绕孤村,树明残照,荒凉古道秋风早。今宵何处驻征鞍?一鞭遥指青山小。
漠漠长空。离离衰草。欲黄重绿情难了。韶华有限恨无穷。人生暗向愁中老。
【注释】:吕碧城(1883―1943),字圣因,一字兰因,安徽旌德人。著有《信芳集》和《晓珠词》传世(叶恭绰《全清诗钞》)。她生于官宦书香世家,家学渊源深厚,自幼博学洽闻,广搜观览。姐妹四人中三人并以文闻名于世,号称“淮南三吕,天下知名”,被赞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与秋瑾被称为“女子双侠”。后来,由于家道中落、世运多故,她又经历了许多的坎坷波折,先后投身于报纸编辑、女子教育等社会活动,并畅游世界各地,置身于各样的文化景观之中,自觉接受西方先进的民主思想和科学文化,不断追求真理,不断探索新知。这些不同寻常的人生境遇特别是其由此而体现的满腔爱国热情,为她的诗词创作带来了新的活力与生气。
吕碧城,晚清四大女词人之一,一生坎坷波折,先后投身于报纸编辑、女子教育等社会活动,充满强烈的爱国热忱。此词作于19,词人时年20岁。
【翻译】:水环绕着孤村,夕阳残照着树木,荒凉古道上早早吹起了秋风。今天晚上在哪休息呢?执鞭遥指远处的青山。漠漠苍茫的长空下衰草离离。衰草想要变黄又泛出绿意,鹅黄深绿近深秋。韶华易逝遗憾无穷,在人生尽头年老时更是愁苦。
【赏析】:置身夕阳残照的孤村中,苍凉怀古万古愁。今晚何处安身,只有小山村,望望蓝天,漠漠长空;看身边,衰草连天鹅黄深绿近深秋,徒自愁伤。年轻有限,光阴无限,人生在愁苦中悄悄老去。情景融情;设问强化;叠韵愁长;拟人怜惜;对比反衬人生易老天难老。短暂行程,凄凉孤独寂寞,类李清照人生顿悟千古慨叹,人生苦短,情难切情切切。
【阅读训练】
1:“今宵何处驻征鞍?一鞭遥指青山小”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分)
2:这是一首人生应时感怀之作,结合全词分析词人是怎样来表现“愁恨”之重的?(4分)
【参考答案】:
1:①不畏路途艰险,②意气风发,或英姿飒爽,或踌躇满志。
2:①运用寓情于景的'抒情手法。将“孤村”“残照”“古道葛凉”“离离零草”等意象组成接连不断的画面,来渲染凄清苍凉的气氛,烘托人物悲凉阿心境,和征途的愁苦。
②直抒胸臆,最后二句直接抒发词人心中的压抑和沉闷。
③“韶华”句运用对比,将韶华有限和恨无穷相对比,来表现词人的壮志难酬。
篇8:踏莎行,踏莎行欧阳修,踏莎行的意思,踏莎行赏析
踏莎行,踏莎行欧阳修,踏莎行的意思,踏莎行赏析 -诗词大全
踏莎行作者:欧阳修 朝代:北宋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
篇9:踏莎行,踏莎行欧阳修,踏莎行的意思,踏莎行赏析
踏莎行,踏莎行欧阳修,踏莎行的意思,踏莎行赏析 -诗词大全
踏莎行作者:欧阳修 朝代:北宋 体裁:词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远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 ①候馆:迎宾候客之馆舍。
②征辔(pèi):行人坐骑的缰绳。辔,缰绳。
③盈盈:泪水充溢貌。
④粉泪:泪水流到脸上,与粉妆和在一起。
⑤平芜:平坦开阔的草原。【译文】馆舍庭院里的梅花已经凋残,小溪柳树枝条迎风飞舞。微风吹着青草,摇动行人的马上辔头。离家也渐渐遥远,我的愁绪越来越浓,就象一路奔腾的春水一样连绵不断。思念的人儿柔肠寸寸,千回百转;任那透明的泪珠流过化过妆的脸。画楼太高,不要凭倚高栏,因所见到的情景更令人伤感。眼前眼界到处是春山,而那位心上的人,却在春山更远处。【赏析】这首词写的是早春的离情相思之情。词的上片写行人在旅途的离愁,下片写妇在家室的离愁,两地想思,一种情怀,全篇的主即表现离愁。此词是欧阳修深婉词风的代表作。这是一首写一个旅人在征途中的感受,离情别绪,题材常见,但手法奇妙,意境优美,读来令人神远。上片写行者在得意去梅残,草薰风暖的`春天在别馆与恋人离别。他初不经意,信马由缰,悠哉游哉;渐行渐远,离愁上心,渐远渐无穷,仿如迢迢不断的春流水,自然真实地刻划居人望归的愁情。居人望尽平芜,望断春山,不见行者;行人还远在春山之外不知何处,居人盼归不见的绝望痛苦心情,可以想见。这首词写春景发离愁,景愈传教而愁愈深,语浅淡而情有致。上片“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这两句,为全词之眼,以不断之春水状无穷之离愁,化抽象为具象,比喻贴切。渐行渐远,离愁上心,渐远渐无穷,信如迢迢不断的春流水,自然真实地刻划了行者离情别绪萌生渐深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