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反思设计

关于试论综合性大学声乐表演多元化教学模式探析论文(集锦3篇)大全

时间: kaka003 互汇语录网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试论综合性大学声乐表演多元化教学模式探析论文(集锦3篇)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试论综合性大学声乐表演多元化教学模式探析论文,本文共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试论综合性大学声乐表演多元化教学模式探析论文

篇1:试论综合性大学声乐表演多元化教学模式探析艺术论文

试论综合性大学声乐表演多元化教学模式探析艺术论文

关键词:教学模式 声乐表演 多元化

摘要:教学模式既是一定的教学活动的理论体系,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新时期,高等教育必须培养高素质、综合性的人才,以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而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成为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综合性大学的声乐表演同样需要接受时代的挑战。

教学模式是一种“范式”,也俗称为大的教学方法,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教学结构框架和教学活动操作程序体系,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以一定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依据教学条件和客观现实基础,针对特定的教学目的而建立起来的完整的教学活动体系。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第三次、第四次世界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教学模式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教学模式呈现出由单一化向多元化、由重“教”向重“学”的发展趋势。20世纪以来,关于音乐教育,国外先后出现了对世界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具有广泛影响的六种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法从各自不同的教学理念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建立了完整的教学模式。它们对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对当今我国高等音乐教育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启发意义。

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音乐教育改革在学科定位、专业设置、师资培养、教材建设、招生规模和教学水平等方面有了质的飞跃,但是,也面临着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普通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声乐课的教学必须理清思路,博采不同的教学模式之所长,从实践到理论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探索与思考,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学生的个性基础和客观条件,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深入细致地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等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进而找出更符合音乐表演专业声乐课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

一、声乐教学模式多元化的现实基础

在生源状况方面,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招生规模迅速扩大,从而导致综合性大学生源嗓音条件和声乐技能的整体下降,形成了学生声乐素质的参差不齐。这是当前综合性大学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所面临的生源状况,也是进行声乐教学模式多元化改革的不可忽视的现实基础之一。

从培养目标来看,声乐表演专业是为社会培养能演唱、能教学、能组织活动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人才。而传统的声乐表演教学模式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通过“一对一”、口传心授式的个别课形式,侧重于声乐演唱技能的训练和提高,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激发。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与培养目标出现脱节,而由于前述的学生基本嗓音条件的限制,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事倍功半,也导致了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

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很强的市场适应性,能满足社会需求,这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和基础,也是高等教育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于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音乐专业人才有着旺盛的需求。

二、多元化声乐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践

“优秀的教学是由一系列的教学模式组合而成的。这些教学模式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目的,但已经融合便形成了最具代表性的课程”。[1]声乐表演课程的教学必须借鉴已有的优秀教学经验,吸收各种教学模式的有益养分,加以融合,形成符合自身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的灵活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1.分层教学模式

所谓的“分层教学”,也成为“分组教学”、“分类指导”,是指根据学生的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潜能等把学生科学地分成水平相近的不同小组进行教学,从而使不同组别的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策略下得到更好地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分层教学”20世纪初首先出现在美国中学和小学高年级教学中,随后在欧洲国家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层教学引入到我国的中学外语教学中,各省市都有学校进行了实践和研究,一些学校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当然也出现了一些不利的方面,即对个别能力较差的学生容易造成自尊心的伤害。

对于分层教学,首先应该予以肯定的是,它承认了学生存在着能力、智力、水平方面的差异,也就是个性差异,这是我们当今提倡的因材施教的重要基础。实践表明,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教师依据所有学生现有的水平和知识基础,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进行针对性极强的教学,从而使所有学生都更容易地接受知识,得到应有的、充分的提高,并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高校声乐表演课的传统的个别课教学形式,本质上就是尊重学生基础和个性的分层教学。然而,其在教学目标和内容上的简单化(即过于强调演唱技能的提高,忽略了对学生其他素质的培养),以及一对一的课堂教学形式的单调性,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率的.充分提高和教学效果。而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课型的改革和适当调整,运用分层教学模式,采用一定形式的分层形式,把能力和水平相同或相近的学生分成多人组成的小组,进行针对性的共同教学,则能更好地节约教学资源,提高工作效率。简言之,声乐表演的分层教学模式,就是根据学生的潜质、能力、水平,结合不同教学内容的安排,进行不同教学目标、不同课型的改革。

当前学生声乐水平和音乐素养参差不齐,少数学生音乐感强,嗓音条件好,有较强的音乐表演培养潜能,经过高考前一定时间的规范训练后,达到一定的声乐演唱程度;大多数学生嗓音条件和专业基础一般,独唱技能的发展潜力相对小些。因此,把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较为客观、科学的分组,并根据其能力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是实施分层教学模式的基础。课型选择上,采用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的方式。一般来说,采用辅助的集体课型进行共同的声乐演唱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的同时,把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使其把理论知识与演唱实践相结合,得到各自程度的声乐演唱技能的提高。在各自的小组内,学生通过自己的演唱及观摩相近程度同学的演唱,提高对同类问题的认识能力,更有助于解决自身的学习问题。在高年级阶段,则要在前两年的声乐演唱知识学习和演唱技能提高的基础上,对于教学内容体现出更多的不同。对于演唱能力较强的学生,应加强专业声乐表演素质和艺术表现能力的提高,培养更加个性化的演唱人才。而对于一般能力的学生,需充分利用分层教学和合作学习的优势,加大重唱、小组唱的训练和能力培养,丰富教学内容,发展其综合能力,使其不仅能独唱,更有较多的演唱、训练经验,成为全面、综合的人才。

分层教学模式把传统声乐表演教学中单纯的一对一的教学形式变成一对一、一对多人的多样化的形式,体现了对于学生个性与共性的关注,减少了对相同教学内容的重复率,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其动态的操作方式对课堂学习气氛的活跃和学生学习动力的促进也有明显效果。

2.艺术实践教学模式

在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上,多年以来形成的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高校教育教学的传统模式,阻碍了教师和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限制了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教学效率。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声乐表演专业的专业教学目的和艺术教育规律。音乐表演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声乐表演教学和声乐表演的价值都体现在艺术实践中。在教学中运用艺术实践模式,把声乐课堂教学成果应用于表演实践,使其与社会相结合,既检验了教学效果,也让学生从课堂走向舞台、走上社会,为其今后服务社会、融入社会打下重要基础。它将课堂上单纯的技能训练和抽象的表演理论与表演实践、社会需求、社会反响结合起来,学以致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开拓意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为声乐教学中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艺术实践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低年级阶段首先以班级、学校等小范围的观摩、汇报、表演为主,以后逐步扩大视野,进入社区、社会,把服务社会和专业学习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使学生的专业学习成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项有积极意义的实践活动。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必须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精心规划,制定每学期相应的艺术实践主题、活动方案,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节目的内容、形式的选择、安排、排练,以及最后表演活动的顺利实施,把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主动意识。

3.学教结合的模式

学教结合的模式是一种合作学习模式,是通过进行一定的教学实践活动发现学习中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并积累教学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掌握一定的教学能力,是社会对综合性表演专业人才提出的一项要求,也是巩固学生自己所学,提高专业能力的一个途径。要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学生首先必须熟悉、掌握声乐表演的基础知识,并能条理清晰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如声乐演唱的生理基础知识,歌唱发声几大要素的概念、发声中的基本要求及其相互关系,如何做到协调自如地歌唱等等。还需要有较好的判断问题的能力,能敏锐地发现别人歌唱中的不足,提高自己发现问题、主动运用正确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教学实践还要能正确地分析作品、理解作品以及引导别人准确地表达作品。同时还必须有一定的钢琴伴奏能力,能通过自己的伴奏,引导演唱者进行艺术表现。“教学相长”,学生在指导别人的同时,也促进自己的艺术表演水平的提高。在声乐表演教学中,学教结合一般应安排在高年级阶段。可以运用分层小组形式,可以在本小组内进行相互教学,也可以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学生在分析、解决别人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提高了解决自身学习中的困惑的能力。

三、实施声乐表演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条件保障

1.更新思想观念

在高校进行声乐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改革,必须以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社会需求为重要依据,立足于各高校的专业教学资源、教学条件、学生的声音条件、歌唱素质等现实基础。而要保障教学模式多元化的实施,更重要的是教师必须解放思想,转变传统声乐教学的观念,及时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提高进行教学改革的能力。

2.完善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对于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的科学、客观的价值评判,它是教学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起着调节、检查、激励等作用。在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中,需要相应地构建综合的、多方面的评价体系,把不同阶段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纳入评价中,对其进行不同比例的综合,形成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综合评价。除了教学效果评价外,还需要对于教学过程进行跟踪评价,及时对教学活动进行指导、调节。

3.加强教学管理

在多元化声乐教学模式改革中,作为教学管理者,则要打破常规,大胆试验,并统筹规划,把握全局,对声乐教学内容、形式、课型和方法要进行合理的规划,跟踪教学过程,及时总结改革的成功之处,分析、调整其不足方面,以保证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从本质上来说,教学模式的作用在于促进学生学习技能的形成,提高其作为学习者的智力,这种技能和智力包括对于专业技术的掌握和提高,以及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学以致用,尽快工作状态的意识和能力。实践证明,在综合性大学进行声乐表演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改革,立足于社会需求,遵循专业特点和艺术教育规律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把课程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全面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在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综合能力、社会适应性、教学资源的节约和充分利用等方面是富有成效的。

参考文献:

[1]美国BruceJoyce,MarshaWell,EmilyCalhoun著,荆建华,宋富钢,花清亮译.《教学模式》前言,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版

篇2:民办高校声乐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本文立足于教育部颁发的《纲要》文件的基本精神,结合民办高校的办学情况,既注重专业性,又体现实践性的特点,为提高教师声乐专业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歌唱素养,对声乐专业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艺术实践多个方面展开了研究与实践。当前研究现状包括三方面:一是从宏观上探讨高校声乐专业多样化教学方法的教学思想、原则和方法。如:涂爱萍《高校声乐教学方法探析》、米瑞玲《谈高师独立学院音乐学专业声乐教学》。二是分析和反思当前独立学院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措施。如:刘倩《浅谈独立学院声乐课程教学改革》、范增《论独立学院多元化声乐教学改革》。三是初步将多样化教学与教学模式改革联系起来,如贾伟亚《高师声乐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模式之我见》、孙萍《声乐课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然而,系统地将民办高校声乐教学与多样化教学模式联系在一起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同时部分论文对多样化教学方法的理解也较为片面,研究也不够深入。

一、声乐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教育部在《声乐》理论教学课程中,指出了在教学中除了要重视声乐理论知识和歌唱方法的学习外,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和创新性。把新标准的要求贯穿于声乐教学过程中,需要多样化的声乐教学模式的应用。新标准不仅是声乐教学模式改革的标准,也是声乐教师培养学生的目标。传统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要以新标准为准则,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特别是教学模式中表现出标准的要求。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特色声乐人才。

二、声乐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质教学内容

民办高校声乐教学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声乐技巧、声乐理论与艺术实践。声乐技巧主要由声乐老师一对一,一对二来承担,在歌唱教学课程中,教师除了要多重视培养学生的声乐技巧、理论基础,还要多注重学生的歌唱素养和音乐综合能力。声乐理论知识包括声乐基础理论、声乐发展史、声乐教学法、声乐论文写作等。这些理论课程由声乐教师共同承担,体现出每位老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同时又调动了教师声乐理论研究的积极性,有利于完善民办高校声乐教学模式。艺术实践主要是检验理论课与技能课的手段,通过校内外演出活动,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歌唱素养和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

三、声乐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措施

(一)改革声乐教学内容的单一性

目前,声乐教学主要采取的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教学更加有针对性,但是在教学模式上显得很单一,不利于学生专业上的进步。由于民办高校培养目标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声乐教学中采用二人组课、三人组课、大课相结合的多种类型的教学形式,以适应多元化的人才的`需求以及不同学生的专业程度。声乐集体大课教学内容包括声乐理论知识,声乐发展史,声乐作品赏析,《意大利语语音》课程讲座,声乐教学法,声乐心理学。随着音乐专业的发展,民办高校的办学应该与时俱进,在教学上多采用二人组课、三人组课、大课相结合的多种类型的教学形式。

(二)结合多种类型的声乐教学方法

我们根据学生专业程度和个性的差别来采用适合学生的声乐授课形式和教学内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声乐二人组课、三人组课中通过理论知识介绍、教师演唱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方法进行学习;在声乐大课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图片、文字、谱例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使抽象的声乐理论知识在学生的理解中变得通俗易懂,这样更加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随时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和学术知识,从多方面去加强声乐专业技巧,提高歌唱素养。

(三)不断更新声乐教学观念

声乐教学的模式要立足于教育部颁发的文件和纲要的基本精神,结合民办高校的办学情况,既要注重专业性,又要体现实践性的特点,为提高教师声乐专业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歌唱素养,对声乐专业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艺术实践等多个方面展开研究与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技能技巧方面,还是教学观念上都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积累丰富的经验。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特色声乐人才。多元化的声乐教学模式的优点突出表现在,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对学生来进行声乐技巧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贾伟亚.高师声乐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模式之我见[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04.

[2]鄢丽娟.构建多元化民族声乐教学模式[J].艺海,2009,06.

[3]庄晶.浅谈音乐声乐教学改革[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5.

[4]于唯德.高等院校艺术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当代艺术,,03.

[5]何卫,韦亦珺.略论高师声乐课的有效教学模式[J].甘肃高师学报,,06.

[6]李燕.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构想[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04

篇3:大学物理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大学物理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1引言

近年来,有关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引起了高校物理教师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尽管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每一次改革都正如陈佳洱院士所言:“每当教学改革呼声高涨时,非物理类专业就要求砍杀物理课程的学时”。而事实上,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理工科院校非物理类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时数不得少于126课时,有条件的还应该扩展大学物理教学内容,增加课时。可见,改革不等于砍杀课时。教学改革的途径有很多,比如提升教学理念、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改进教学手段方法或改革教学评价体系等等,归根结底就是改革教学模式。因此,要摆脱当前大学物理的教学困境,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形成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只有形成良好的教学模式,才能保障教学的良性循环,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正是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以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农林专业为例,针对当前现行大学物理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教学反思,并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式、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阐述了基于多元化理论的新型教学模式及其改革策略,旨在加快教学改革进程,快速提高教学质量,以期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2当前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分析

2.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化,教学时数严重不足课堂教学多采用讲授法,教师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形成“一言堂”、“填鸭式”教学,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太过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却忽视了过程与方法的亲历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追根溯源,导致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学时数的严重不足。目前,农林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总学时为32课时,讲授7章内容,课时短,任务重,教师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采用此法也是无奈之举。

2.2教材内容陈旧,经典与近代物理比例严重失衡教材内容大多以经典物理为主且章节内容各自独立,彼此间缺乏有效联系,尤其是力学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总是给人以老面孔的感觉,甚至大部分和高中重复,使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厌倦情绪。此外,教材中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比例严重失衡,经典物理占全书80%以上,且基本上都是20世纪以前的成果。而近代物理特别是20世纪以后科技发展取得的突破性的成果,比如相对理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激光、光波导、液晶、半导体和超导体等高新技术及其应用在教材中少之甚少。即使有,但是由于课时受限,这部分内容一般不讲。

2.3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粉笔+黑板”式教学,虽然讲课速度慢,学生有时间思考,教学效果良好,但很费时间、教学信息量小,而且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规律和演示实验等都无法实时呈现给学生。同时,由于课时受限,诸如启发式、探究式等具有艺术性的教学方法都无法正常开展,这样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化作一句空谈。

2.4课堂互动反馈不足,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有效教学应该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互动活动,但由于课时紧张,教师讲课速度普遍较快,学生来不及反应,导致课堂气氛低沉枯燥,缺乏良好互动和有效反馈。同时,当前考核评价体系欠佳,仍采用“总成绩=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20%)+考试成绩(70%)”绑定形式。其中,考试成绩所占比例过大,客观上造成了教师只满足于单纯的教材内容讲授,学生也只满足于应付考试过关的现象,这完全曲解了开设大学物理课程学习的真正目的,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5学生专业差异大,基础参差不齐不分专业,不管学生基础差异,一个标准,统一要求,同班授课的课程设置,导致学生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和学习困难。目前,渤海校区农林专业约有260人选修大学物理课程,涉及5个专业,9个班,包括对口和非对口专业。其中,非对口专业是指那些通过高职或其他途径招生的学生,他们在高中阶段没有重点学习或没有选修物理课程,导致物理基础特别薄弱,给授课带来很大难度。由此可见,对当前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

3多元化教学模式及其改革策略

多元化教学模式就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意义的全新教学模式,是一种多维度、全方位和多层次的新型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形式多元化和考核评价体系多元化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3.1提升教学理念,实施多元化教学目标,培养多层次复合型人才建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符合对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和专业需要,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要摒弃只注重知识传授、对学生进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要把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其中,进行课堂有效教学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指出:“课堂有效教学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些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脚步”。其次,要更加注重过程和方法的亲历及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与塑造,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让学生会学、乐于学习。这就要求教学既要关注专业培养的共同目标,又要注重不同类型的个性塑造;既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不能忽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有助于培养以应用为导向的多层次复合型人才。

3.2更新教材内容,保证教学时数,实施多元化教学内容,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教材的结构体系和内容编排对课程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教材中经典物理比重过大,近代物理内容不足。因此,应该根据专业需要,适当对经典物理进行删减和精选,加强与现代物理和科技应用的联系;添加近代物理内容,介绍当今物理学的发展前沿,如相对论时空观、量子物理效应、激光器、半导体和超导体的理论与应用等,使学生在感受物理魅力的同时,能够开阔自己的视野,扩展思路,激发对科研事业的热情。值得一提的是:课程建设取得出色教学效果的前提保障就是保证教学时数。大学物理不仅仅锻炼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勇于探索新知和创新实践意识的精神。因此,只有充足的课时保障,任课教师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大力挖掘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3.3改革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实施多元化教学形式,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多元化教学形式应该是集最佳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于一身,紧紧围绕学生开展教学内容。当前,计算机及多种媒体技术已经走进了大学物理课堂,不仅能极大程度的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能将较为抽象、难理解的物理内容或现象以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在讲解振动和波的合成与叠加、多普勒效应、波动光学中光的干涉、衍射等内容时,使用Matlab编程和Flash动画等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动态图像实时显示出来,把复杂内容简单化,给学生以动态和立体感。除改革教学手段外,还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运用案例法、类比法等思想并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授课,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艺术性,还可以提高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效能。例如在讲解动量定理时,既可以采用探究式,探究两颗鸡蛋从同一高度下落,分别落在是否垫有薄海绵垫的水泥地板上;又可以采用案例法,引入“守株待兔”故事;讲解力学中刚体定轴转动时可类比质点直线运动;讲解电磁学中稳恒磁场时可类比静电场等进行教学均可以取得出色的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演示实验,例如在讲解液体表面张力时,可以观察向注满水的.杯子中轻投硬币;讲解伯努利方程时,可以用透明三角漏斗或电吹风倒吹乒乓球;讲解驻波形成时,可以观察音叉的振动等源于真实生活场景,使学生不但能感受到物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能养成有意识的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去分析、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施多元化教学形式,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

3.4丰富反馈互动形式,实施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充分体现教学民主化和人文化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除了课堂上的简单问答互动外,课后几乎无交集。而在多元化教学模式中,不但要注重课堂上师生间的良好互动,更要关注课后师生间的有效交流。教师可以采用现代化的微博、微信、飞信和QQ群等互动形式为学生开启一道绿色通道,为他们解答课堂上未及时解决的问题以及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交流。此外,考核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的客观有效评价,更是对教师自己教学效果做出的正确评估。传统教学模式下单一的闭卷考核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化的教学要求。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符合培养多类型、多层次人才发展的需要,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及提高课改建设质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改革考核方式,构建科学的考核体系,逐步完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符合人才的发展要求。所以我们建议对当前考核体系进行优化,有2种方案可供参考,方案1:延用当前考核形式,保持实验成绩比例不变,但要降低考试成绩比例(60%),提高平时成绩(学生课堂表现、出勤和作业、小论文完成情况等)比例(20%);方案2:单独开设实验课,成绩单计,保持考试成绩比例(70%)不变,但要提高平时成绩比例(30%);同时考题采用试题库形式,每套试题采用多元化模式,按比例分布主观题和客观题,必做题和选做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及知识掌握情况有区别、有针对性地进行考试,打破传统考试模式的禁锢,客观有效的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全面的评价,真正体现教学民主化和人文化。

4结语

多元化教学模式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通过提升教改理念、健全教改目标、丰富教学形式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等多元化教学策略,有利于在实践中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充分体现教学民主化和人文化,加快教学改革进程,以期实现教与学的双赢,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科技复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