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反思设计

关于微课下中职计算机教学应用解析论文(精选17篇)大全

时间: kaka003 互汇语录网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微课下中职计算机教学应用解析论文(精选17篇)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微课下中职计算机教学应用解析论文,本文共1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微课下中职计算机教学应用解析论文

篇1:微课下中职计算机教学应用解析论文

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更需要重视计算机知识技能的实用性,因此在引入微课开展中职计算机教学时,一定要遵循一定的方式方法,才能够更好地做到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学。经过归纳和分析,下面笔者就从以下三种方法来进行分析:

4.1提升微课视频制作水平

上述文中笔者提及视频微课是微课使用最为普遍的形式。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本情况和课程的重点,以确保微课视频的作用。比如教师在讲到中职计算机flash知识单元中的“动画补间”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分层级的方式来制作微视频,将课程重点(补间动画制作的三个步骤)充分融入微课视频的设计制作中来。对补间动画的每个步骤通过声音、动画、文字等展开分析讲解,让学生更直观了解补间动画的制作过程。

4.2加强微课平台师生交流

微课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它能够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一般来讲,中职计算机的教师一般是将微课课件课前或课后发给学生,方便学生提前温习和课后复习。因此为了保障微课的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重视打造微课交流平台,以加强互动和交流。比如教师可以为班级学生打造专属的QQ群、微信群、论坛等,以方便老师将制作完成的课件及时的上传,供学生下载、学习;同时学生在学习微信课间时,如果遇到疑难问题,也可以通过上述这些专属的QQ群、微信群、论坛等渠道进行交流、互动。如此一来就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结语

总之,微课对于中职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上述文章中笔者将自身多年从事微课教学的经验融汇其中,旨在唤起更多中职计算机教学工作者的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的重视,充分将微课与教学实践、学生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利用微课教学提升计算机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德品.浅析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培训,(6).

[2]江慧娟.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福建电脑,2017(5).

篇2:微课下中职计算机教学应用解析论文

1中职计算机的教学中暴露的问题

虽然中职计算机教学工作开展多年来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中职院校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与水平逐年提升,但中职计算机的教学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分析明确中职计算机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妥善解决好他们能够更好地改善中职计算机的教学水平的提升。具体来讲,中职计算机的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传统模式的计算机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式主要表现在“由教到学”“由示范到模仿”的思维过程。虽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传递计算机理论知识,但计算机教学工作一个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运用两种方式相结合的学科。如果将这种教学模式一以贯之于当前的计算机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缺少自主探索计算机知识的机会。不利于学生提升计算机能力水平第二,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中职计算机的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不同,其学习能力和兴趣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开展中职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施有差异化的教学。第三,没有与实际相结合,缺乏实用性。开展中职计算机的最终目的是接轨社会和企业需求,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促进学生就业。而当前中职计算机的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学生通过中职计算机课程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无法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运用,或者工作中所用到的计算机技能和学生在学校所习得的知识技能不相符。

2微课的特点

“微课”概念从提出到运用、发展已有近的时间,它最早是由美国人戴维.彭罗斯提出,之后被引用到实际的计算机教学当中。从概念的层面来看,微课是借助于“视频”而形成的教学方式,它以简短高效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当中。特别是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微课的使用更加方便。具体来讲,微课的特点主要有三个:第一,时间短。微课以视频为主要展现方式,它与学生的认知特点相结合,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是5~10分钟,因此视频的展现时段相应的分割为5分钟、10分钟,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第二,内容独立。微课将课程拆分为一个个知识模块,针对每个知识模块的内容进行系统化讲解。如此一来也就保证了每个知识内容的独立与完整。第三,效率高。微课能够依托移动互联进行随时随地播放课程,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零碎时间来开展学习。

3微课的类型和制作

要想很好地利用微课来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首先了解微课的类型和制作方面的相关知识。下面笔者就从微课的类型和微课制作两个层面来进行详细分析:第一、微课的类型:微课类型主要分为三种,即微课件、微动画和微视频。微课件主要是把课程知识内容制作成图文或纯文字的图片课件,首先,这种课件容量小、传输快、使用方便,可以在手机上播放,方便每个学生随时查看并学习。将抽象的课程知识点制作成动画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最后是微视频。微视频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主要是指教师通过摄像机、手机等视频录制设备,将教学过程摄录下来,并对其进行细节处理,是教学重点和教学思路更加清晰,并在实际授课中进行播放来辅助教学或者将其发给学生,方便学生更好学习和掌握课程知识。

篇3:微课下高校计算机教学应用论文

微课下高校计算机教学应用论文

【摘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的微课也在不断的随着技术更新发展。微课在高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有助于实现个性化的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能够进行有效性的教育,本文对微课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做了评价。

【关键词】微课;高校计算机;教学效果

现在,高校的计算机教育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再满足教学发展的需求了。计算机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以往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要想研究新的计算机的教学方法,就要积极的利用微课的形式在计算机的教学中进行创新,这是计算机教育发展中重要的举措。分析讨论微课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有助于提高微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地位。

1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发展现状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高校安排了计算机这一门课程,而计算机这一课程的内容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而日新月异,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其内容与目前持续更新的计算机教学内容已经不相符了。现在在一些高校的计算机课上,老师主要是通过讲课,加上让同学练习一些习题的方式来完成一节45分钟的课时。这样的教学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如果学生想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水平,就需要不断的更新计算机的知识,但是这样老师和学生都会花费很多精力在更新知识上,这样的学习方法会让老师和学生都变得疲惫不堪,不仅不能有效的学习计算机知识,还会影响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方法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没有办法对计算机知识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老师的教学也没有针对性,这样的教学方法就无法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的爱好,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有就是,学校没有采用先进的,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教学的质量。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讲解,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在课上对新的知识进行补充,所以就导致计算机课程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严重脱轨,因此,高校的计算机教学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1]。

2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最近几年新兴起的一个概念,是指一种能够在短时间内讲解重点知识的课程形式。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微课的讲授,可以在课上播放视频和课件,在这里的一些知识点往往都是浓缩的知识点,但是内容都是很全面的,通常情况下,一个视频或课件,就是一个知识点。微课虽然很短,但是它所讲述的知识信息是非常全面的内容,这也是微课的一个重要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学生能够在学习一节微课之后就能清晰的掌握这个知识点。

3微课在高校计算机中的实践应用

微课可以应用于高校教学中的各个过程,从前期的自我介绍,到具体的讲解知识点信息,这些都可以通过微课来实现[2]。

3.1微课应用于自我介绍

老师可以通过用微课进行自我介绍,这样可以帮助老师和同学之间能够更好的了解彼此,学生可以在课前进行自我介绍,有助于增进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增加和老师之间的互动。一个好的自我介绍,会让人印象深刻,能够有效的将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微课在自我介绍的过程中能够增加课堂的活跃度,为讲授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能够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

3.2微课对知识点的讲解和巩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各个高校已经有不少老师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开始实行使用微课的教学方法,老师在课堂上能够使用多媒体设备,通过视频的方式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通过这一形式的教学,取得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学生们能够对学习知识有了浓厚的兴趣。但是,通过这一形式的教学,又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教学的过程,因为很少有老师在强化知识点的内容和复习时利用视频教学。将微课有效的应用于课堂的教学中,就可以消除计算机教学中的限制性,把线上学习的模式延伸到相关的教学领域内,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这种线上学习模式的作用。但是若想在实践应用中保证微课模式的成功,就要求老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不仅要及时准确的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收集起来,还需要老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收集,能够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努力的学习微课的制作方法和制作技巧,能够在为学生讲解课程的时候成功的将微课模式应用其中。

4微课应用于高校计算机教学的效果及其意义

微课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效果:微课应用于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在不同的环节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微课的教学模式是较为有效的,微课的技能和计算机的特点和内容也会死比较符合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利用微课进行学习,也能很好的利用课后的业余时间进行巩固复习,这样使得在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效果上都有较为明显的提升。但是微课也存在着缺陷与不足之处,下面是微课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几点主要问题:第一,微课应用于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它的主要的形式还是依靠学生的自觉性,通过学生自学微课的视频内容,这对于有自觉性的爱学习的学生来说,是很有效率的学习方法,但是对于那些不喜欢学习的,没有学习自觉性的学生而言,就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第二,计算机的课程内容的更新速度是十分快的,更新的速度正在以几何指数的方式变化着,同时,每个学生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兴趣和需求,不同的学生对于知识资料的需求也是不同的,这就会导致不同层次的学生无法得到与自己需求相一致的资料;第三,微课是在短时间内对一个知识点进行全面的讲解,但是微课讲解的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比较薄弱,这就会使学生无法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出整个的知识体系,无法将知识点之间进行联系,那么学习的效果就会有所下降。总之,微课在高校的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很好的解决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微课提高了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计算机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会使计算机的教学工作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卢丽芬.运用微课模式实践高效教育[J].黑河教育,,(11):67.

[2]汪琼.微课关键在“课”不在“微”[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0.

篇4:微课下中专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论文

微课下中专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论文

微课,利用信息技术与认知规则相结合,提出了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和扩展材料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微课理念在提出之初就得到了广大教育学者和学生的认同,微课从国外到国内,从最初的尝试到各类省市微课大赛,从各大网站学习推广,到广大师生自己制作并上传各科各类微课作品。微课来源于传统课堂,一对多的教学,但是又有别于传统课堂,可以更好的做到自主学习,重复学习,配合传统课堂尤其能显示其强大之处,尤其适用于教学中重难点的剖析。

1.微课的主要特点

(1)时间短:微课一般以视频的形式予以呈现,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以解决某个特定问题而存在,和传统课堂比较,微课应该是浓缩的精华,是课堂的核心体现。(2)内容少:微课时间短,用于解决的问题相对突出,比传统课堂更加具有针对性,在职业教育中,微课可以用于课堂重点知识的强调,也可用于师生共同突破课堂难点,当然微课在职业教育中能够得到大部分人的青睐,主要还是由于微课可以在实训操作课程中重复多次学习,以便解决。(3)方便传播:微课从出现之初就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获得大家的青睐,也得益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课自身容量一般不大,在现有的网络带宽下,能够高速,有效的进行传播,利用学生现在都有联网功能的手机,可以有效的使用微课配合课堂的预习和课后重点知识的回顾。(4)主题突出。一个微课解决一个问题,课堂可以存在多个微课,但一个微课只解决一个问题,主题突出,不拖泥带水,让学习者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的解决认知需求问题,以此为基础,也更好的控制了单个视频的时长和容量,让微课制作者和学习者目的性更强,以免在学习过程中分心或过于宽泛。(5)创作门槛不高。微课形式多样,人人都能成为创作者,创作录制工具是其次,主要是创作者的微课思维和微课定位,实现过程一般比较简单,制作者大多也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而不会有太多的人过于纠结微课的形式和微课的内容的严谨性,只要通过平时的积累和教学中的专长就能解决一些课程中特定的问题。(6)成果传播途径广。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有自己的社交账号,公众号等,由于微课容量小,时长短,能够快速的进行成果的传播,有效的提高单个微课的最大效果,也便于优秀课件的快速传播,甚至于优秀作品还能在互联网上用于盈利。(7)时效性强。微课可以是多次录制的成功品,可以有效减少教师在日常公开课课堂中的焦虑,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能将教师充分体现出来,能够更好的让其他学习者进行系统的认知和学习。

2.中专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1)学生基础薄弱。学生从初中进入中专院校后,学生的初中计算机学习情况参差不齐,有部分初中学校甚至为了取得较好的中考成绩,将大量的计算机课程用作文化课教学,而中专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是按照学生在初中学校有完善的学习基础上进行的,难免会出现预计不足,课程开展困难等多方面的问题。(2)学生个体差异大。学生由于家庭、区域、个体差异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各个班级学生对于课程项目任务的学习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导致了教师教学难度加大,很难在课前制定好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传统的小组讨论等方法能有一定的改善,但也存在一些弊端。(3)学习兴趣不高。中专学生大部分是没有达到高中分数线的学生,自身学习基础差,而且由于计算机在家庭中越来越普及,学生的新鲜感也没有以前那么强烈,对于新兴事物的探究也相对弱了许多,而且渐渐的也成为了普遍现象。(4)沉迷手机游戏和网络游戏同学较多。中专学生中有很多同学就是网络游戏和手机游戏的受害者,初中时间沉迷游戏导致学习成绩上不去,自控能力差等也是重要的问题,这导致他们在多门学科中都很难集中注意力。

3.微课教学如何提升教学效果

在互联网+时代,伴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当前热门的'教学平台一样,微课在教育教学领域必将拥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对于学习者而言,微课也能极大的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反复多次的对某一内容进行学习,理解,操作,巩固,教师也可以得益于微课的授课模式,让难以把握的重难点在微课上得以体现,让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提优补差。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移动端上网变得促手可及,同时利用微课配合各大教学平台,让学生能够有效的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成为可能,同时也可以进行充分的资源共享,让优秀资源得到快速的传播,让好的理念得到更广泛的推广,让全球共听一节“优秀课”。

4.前景展望

微课在于计算机基础的学习中,可以有效提升教师课堂效率,教师可以将课堂重难点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存在的问题,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利用微课进行辅助,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也变填鸭式教育为自主学习教育,教师也可以根据其他优秀教师的成果,进行学习和观摩,然后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10):61-65.

[2]金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23):55-58.

[3]严志嘉.围绕学情创设情境提升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有效性[J].高教论坛,2014,(04).

篇5: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应用论文

一、引言

微课以自己独有的优势在教学中应用后得到教师们的极力认可,有效应用微课可以提升学生学科学习的兴趣,同时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入掌握知识,了解知识内涵,也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最终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笔者本文以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为例分析微课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二、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微课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其与互联网有许多相同的特性,例如趣味、灵活、便捷、不受时间、空间影响等特性,都是其能应用在教学中的前提条件。

1.应用微课课前预习预习是学生接触新知识的第一步,学生的预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的学习效果,预习是大多中职计算机都会要求学生去做的,但中职学生脱离了父母与教师的“掌握”,同时其自制能力较差,学生没有一定的预习方法,达不到较好的预习效果,微课短小精悍,指向性、趣味性较强,对学生的预习有较好的指引作用,将其应用在微课上起到的效果较好。例如在进行“公式与函数”这一内容的预习时笔者选择以微课来引导学生,其中“复制公式”内容,笔者先行按照自己要开展的教学活动顺序将内容以动画以及小游戏的形式制作到微课中,如“单元格地址的引用”笔者将这一内容直接以动画形式制作出来,将这些内容在课前通过班级群发送给学生,让学生提前对这一问题了解,课堂教学开始时笔者简单检查了学生们的预习情况,笔者发现多数学生都对微课的预习内容感兴趣,同时预习效果良好。

2.应用微课促进互动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是一种有效提升教学效果的方式,也是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体现,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是因为他们进行了思考,而只有学生进行思考才能真正去理解知识。计算机基础是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科目,并且该科目一般都开设于中职一年级,因此学生多教师少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该学科理论知识多,教师们常常为了能按照教学进度完成教学工作而采取灌输式教学。师生间几乎没有互动。运用微课教学学生能了解到每一教学内容的框架,这样学生能先行了解教学目标,心中有了知识的框架与教师进行互动就会更容易。微课能有效促进教师与学生理论课教学的互动。例如在学习“excel函数”内容时,教师采用传统方式教学直接告诉学生哪一个代表什么函数,其意义是什么,这样的教学缺少互动性,教师可以选择将excel函数制作到微课中,例如求和函数、算术平均值函数,微课中直接展示求和函数的操作步骤,当学生看完操作步骤后,请学生分析它是哪种函数,它的意义是什么,学生在微课中直接进行了观察,很容易发现其是求和,那么学生就能顺其自然的想到这是求和函数了,学生也愿意回答教师的问题,同时也乐于与其他学生进行探讨将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

3.应用微课提升动手能力计算机基础虽然是一门理论课程,但也需要学生进行实践,将其有效掌握,当前中职院校每个班级学生的人数不在少数,因此学生实践操作环节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所以许多学生遇到困难自己无法完成时会选择放弃,教师很多时候在课上不能及时的顾及到每一位学生,所以并不了解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逐渐下降。应用微课进行教学,这一问题解决起来就比较容易。首先对于操作内容教师可以将其制作到微课中以微课的形式展示,这样学生就能先行了解大致的实践操作步骤,同时微课内容还可以传送到每个学生手中,学生在操作时遇到自己没有了解透彻的地方,直接利用自己手里的微视频进行反复播放,一边播放一边对其中的内容进行仔细的揣摩,学生通过自己一步一步的研究与探索,掌握到的实践操作方法会记忆的更深刻,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熟悉每一个操作步骤及其所达到的目的,从而帮助学生较好的完成实操任务。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可以补充微课的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和任课教师进行在线交流,通过交流,可以克服师生之间的陌生感和距离,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总结

微课比较简短,因此每一个微课中的教学目标都很单一,其中的内容都仅结合一个教学目标,学生在进行微课学习时,更容易了解到自己将要学习的方向,其中呈现的教学内容都是按照一个教学目标进行的,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实现有效的自我探索,这也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可见其意义。每一学科利用微课辅助教学,使用的形式和方法是存在差异的,因此中职教师在利用微课对学生进行教学时需要根据自己学科的需求,例如根据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编排、学生的兴趣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进行微课的制作,进而有效将微课呈现给学生,使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发挥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郝红伟.微课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01).

[2]刘洲文.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分析———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考试周刊,2016(97).

[3]朱智嵘.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22).

[4]戴丽萍,吴贻晖,马艳萍,张风彦.基于翻转课堂环境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混合式协作学习模式应用研究[J].新校园(上旬),2017,06.

篇6:中职计算机应用教学论文

中职计算机应用教学论文

中职计算机应用教学论文【1】

摘要:当今信息时代,计算机应用已经极为普遍,而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将占据社会计算机人才需求的极大一部分。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其中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和理论条文,计算机课程已经成为中职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但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应采用分层次教学、实践结合理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计算机教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发挥学生的创造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 应用教学 培养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每一年无数的技术型人才从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所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基本办学宗旨。

而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社会生活的任何一个角落都离不开计算机的使用,而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来说,其过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是其走向社会之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这就给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提出了要求,那就是培养应用型的计算机人才,让我们的学生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仍然能够称得上是应用型的人才。

而在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由于理念上的误区,认为计算机教学是一门无关紧要的课程,而学生的学习重点也都放在文化课和专业课上面,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计算机学习考查仍旧是以书面的考核为主,很多学生具备了不错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学上的一个失误。

计算机是人类发明用来使用,而如果将这种应用型工具停留在书面上,则这门课程的教学将会彻底失去意义。

一、革新理念,恢复计算机教学的真实意义

如前文所述,计算机被人类发明出来是用来应用的而不是作为理论知识来研究的,所以,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要还原其真实的意义,让学生以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最终学习目标。

在培养学生这种求实的学习精神之前,教师首先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抛弃传统的以书面考核为全部内容的考核方式,要将书面考核和实际操作水平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

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让学生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不断地去尝试实际的操作和应用,虽然计算机理论是固定的,但是换在不同的操作环境和操作系统中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这就是理论能力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让学生时刻注意这种问题的存在,时刻提醒自己以实际操作为准,从理念上培养学生应用为先的学习态度。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与学相结合

虽然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极高的学科,但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讲解依然是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知识的基本方法,一些基本理论仍需要教师做详细的讲解。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把握得当,及时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水平,把知识的重难点落到实处,同时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练习,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要讲与练,教与学相结合,创设高效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有效教学

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好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启发者,合理运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高效教学。

四、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1.多媒体教学的有效运用

例如,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功能,让学生的机器与教师的机器展示一样,教师对教学内容一步一步地演示,同时精细讲解,学生很容易理解知识的理论性,并能更快地在实践中得到证实,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2.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提高

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中,大部分是基础差而无法上普高的学困生,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设置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教学,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让学习好的学生得到提高。

3.加强示范性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计算机程序操作的教学中,由于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着自己不同的个人习惯和理解习惯,所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究其原因还是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够到位,导致学生由于个人习惯的不同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步骤错误、环节偏差以及顺序颠倒等失误,导致最终的结果出现偏差,所以。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示范作用,亲自为学生演示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步骤,先让学生照样模仿,在学生熟练了之后再允许学生有个人的发挥,甚至是发明出更简练更有效的操作方法来,这样,不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得到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各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和互补,让每一种教学方法的功效都能够发挥到极致,这种有机的方法结合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融入自己的元素,发挥自己的理解能力,构建自己的知识架构,以不断创新的姿态来完成自己每一个阶段的学习。

同时,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我们要以培养全方位的应用型人才为最高教学目标,通过努力,让我们的学生在具有过硬的专业理论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同时,也具备高超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信息化时代的就业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我国计算机中职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切实推进教学改革,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这样才能培养出技术型和技能型的实用人才。

在职业教育中计算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必须要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在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为国家、为社会不断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专业性人才。

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2】

摘要:因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个体等因素的差异,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堂教学不尽相同。

现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和我校学生学习现状,就如何打造趣味课堂进行研究,对课堂教学中不尽人意的地方进行分析,研究在新课改下提高课堂教学趣味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趣味课堂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启蒙基础课,也是一门将知识、技能、实训融于一体的课程,更是其他计算机后继课程学习的基石。

通过该门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操作计算机及一些常用应用软件的方法。

下面我将从学科的特点、学生现状、提高趣味性三个方面来分析。

1.学科的特点

篇7:浅谈中职计算机应用教学论文

浅谈中职计算机应用教学论文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每一年无数的技术型人才从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所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基本办学宗旨。而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社会生活的任何一个角落都离不开计算机的使用,而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来说,其过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是其走向社会之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这就给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提出了要求,那就是培养应用型的计算机人才,让我们的学生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仍然能够称得上是应用型的人才。

而在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由于理念上的误区,认为计算机教学是一门无关紧要的课程,而学生的学习重点也都放在文化课和专业课上面,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计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算机学习考查仍旧是以书面的考核为主,很多学生具备了不错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学上的一个失误。计算机是人类发明用来使用,而如果将这种应用型工具停留在书面上,则这门课程的教学将会彻底失去意义。

一、革新理念,恢复计算机教学的真实意义

如前文所述,计算机被人类发明出来是用来应用的而不是作为理论知识来研究的,所以,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要还原其真实的意义,让学生以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最终学习目标。在培养学生这种求实的学习精神之前,教师首先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抛弃传统的以书面考核为全部内容的考核方式,要将书面考核和实际操作水平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让学生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不断地去尝试实际的操作和应用,虽然计算机理论是固定的,但是换在不同的操作环境和操作系统中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这就是理论能力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让学生时刻注意这种问题的存在,时刻提醒自己以实际操作为准,从理念上培养学生应用为先的学习态度。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与学相结合

虽然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极高的学科,但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讲解依然是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知识的基本方法,一些基本理论仍需要教师做详细的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把握得当,及时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水平,把知识的重难点落到实处,同时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练习,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要讲与练,教与学相结合,创设高效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有效教学

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好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启发者,合理运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高效教学。

四、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1.多媒体教学的`有效运用

例如,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功能,让学生的机器与教师的机器展示一样,教师对教学内容一步一步地演示,同时精细讲解,学生很容易理解知识的理论性,并能更快地在实践中得到证实,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2.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提高

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中,大部分是基础差而无法上普高的学困生,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设置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教学,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让学习好的学生得到提高。

3.加强示范性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计算机程序操作的教学中,由于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着自己不同的个人习惯和理解习惯,所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究其原因还是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够到位,导致学生由于个人习惯的不同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步骤错误、环节偏差以及顺序颠倒等失误,导致最终的结果出现偏差,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示范作用,亲自为学生演示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步骤,先让学生照样模仿,在学生熟练了之后再允许学生有个人的发挥,甚至是发明出更简练更有效的操作方法来,这样,不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得到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各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和互补,让每一种教学方法的功效都能够发挥到极致,这种有机的方法结合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融入自己的元素,发挥自己的理解能力,构建自己的知识架构,以不断创新的姿态来完成自己每一个阶段的学习。

总而言之,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我们要以培养全方位的应用型人才为最高教学目标,通过努力,让我们的学生在具有过硬的专业理论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同时,也具备高超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信息化时代的就业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篇8:中职计算机应用教学刍议论文

中职计算机应用教学刍议论文

【摘要】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计算机教学当中教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的基础学科,其较为注重学习的实践性。作为当前不少中职学校在教学改革当中所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模块化教学能够有效的突破通常的整体性课程体系,强调在教学当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笔者依据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本文当中重点阐述了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

引言

中职学校是我国培养技能型与实用型人才的基地,因此所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定制性”,以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下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中职学校应依据社会实际需求,来科学合理的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而开设中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初衷也正是基于此点。中职学校应用模块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有利于快速高效的培养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

1.模块化教学所具有的优势

第一、在模块教学中,以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的模块的设计,具有较强的就业针对性。因此,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第二、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的过程当中会感到困难较大,而应用模块化教学,其重点即为可将计算机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划分为许多的模块,并进行分步学习,有利于学生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第三、由于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过程当中,学生会存在个性与学习基础等方面的不同,而应用以往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课程,难以较好的满足此种差异性。但是应用模块化教学,能够有效的应用教师、教学设备、网络等多种教学资源,而这样的课程设计充分体现出“可选择、多元化”的设计特点,能够让学生较好的展现自我的个性,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

2.1设计出具有实用性教学大纲

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当中应用课程模块化教学,必须按照模块化的理论知识与操作的教学内容、以及计算机等级考试标准来设计出具有实用性教学大纲,再编制出相关的教案。理论知识教学大纲,应重点围绕知识的实用性以及等级考试涵盖的考试内容来展开,强调学习的实用性原则;实际操作知识教学大纲,则要按照职业岗位与学生专业水平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实际操作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

2.2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模块化之后,在公共必修的模块当中,能够让所有教师来进行统一授课,一起来对此模块的教学进行分析与研究,如此一来,即可在教学当中进行开放式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升。而在选修模块当中,教师在教授此模块所有的教学内容的过程当中,能够让教师深入的理解与掌握教学技能,有效的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水平,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另外,中职学校应安排教师到校企合作企业当中进行工作岗位的`学习与培训,也可邀请企业当中的技术人员到学校举办培训讲座与实训指导,让教师在与外界的交流学习当中,获得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有效提升。

2.3构建任务指引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可应用实际案例来进行学习指引,在教学的实际案例当中合理的导入模块知识点,并依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制定出相关的教学任务,安排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际操作,高效的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并依据此模块的目标任务来进行教学实践,让学生在相关任务的指引下,来自主学习此模块知识;并在教师适时指导下,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效的提升学习效率。紧密结合实际案例与任务指引教学方法,既能让学生高效的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还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2.4应用现实生活的实际案例

在教学当中,应尽量选择现实生活的实际案例,如此一来,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在应用案例时,必须围绕该模块的知识点来展开,以突出教学的重点内容。例如excel模块,应用案例时可建立与编辑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析表,在这个现实生活的案例当中涵盖了以下的知识点:文本的输入、合并和拆分单元格、数据排序等方面,按照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可由学校安排所有的教师统一编制教案与课件,并尽量达到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应用现实生活的实际案例,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获得较好的学习效率。

2.5应用模拟岗位的教学方法

应用模块化教学方法,必须有效的接近技能岗位,可应用现场案例教学方法,来为学生创设出轻松愉悦的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模块,可安排学生以拆装计算机的现场教学方式,来实现“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实用性教学方式,既可让学生直观形象的认知计算机的各个部件,也可让学生学习与掌握计算机的实用性技能。

2.6构建客观全面的评价体系

在开展教学实践时,对于模块化教学当中所有的知识模块,可应用分模块的课堂考试的方法:教师在教完一个模块之后,围绕相关的知识点来设计整体性案例,安排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来完成,围绕计算机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来进行课堂考试,学校采用参加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形式;在进行等级考试时,必须将教学与考试分开,通过考试来客观的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公正评价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使教师能够持续关注实际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客观全面的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让教师能够立足于教学实际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合理的应用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当中来发现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的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在考核学生职业化办公技能水平时,可应用例如参加计算机操作等级的职业资格认证考核来进行考核,通过计算机类的职业资格认证的理论与实作的两类考核,能够客观全面的反映出学生在计算机知识考试和实践操作技能。

3.结语

总之,将模块化教学导入到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当中,能够有效的解决传统教学方式中所具有的部分问题、并能够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增强学生应用计算机的实际能力,有效的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欧跃发.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04:82-84+88.

[2]洪晓青.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学应用研究[D].扬州大学,.

[3]张玲玲.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实践的简述[J].考试周刊,,98:117

篇9: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探索论文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探索论文

江苏省宿豫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四星级中等专业学校,学校根据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要求,积极开展专业设置调研工作,学校目前开设有三十多个与市场经济较为贴近的专业,为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文就针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育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析。

一、根据市场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模块式教学计划

由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社会大量需求的具有一定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所以学校一开始就把计算机应用专业定位在“应用”两个字上。计算机作为现代化的工具,在各行各业都非常普遍,除要求会计算机的操作外,还必须有相应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懂得计算机在相应专业中的应用,才能达到融会贯通,才能做到熟练、实用。如果脱离开相应专业谈应用就只是“纸上谈兵”,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相当于一个计算机操作员,只会操作不会用,不能或不能很快地适应将来的实际工作需要,这与职业教育的目标是相背离的,是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缺乏市场竞争力,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分不出去或学完用不上的弊病,最终就是由“热”变“冷”。是社会真的不需要懂计算机的人才吗?肯定不是。而是在于我们培养的人才规格是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符合社会需求,是否真的实用。为此,学校组织力量深入市各个部门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广泛调查,并进行研讨,确定了符合宿迁市经济发展规律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和宿豫中等专业学校经济发展的需要,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能直接从事计算机应用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技术理论、专业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并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且相关文化课达到中等教育水平的初中级计算机应用人才。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学校采取了大专业、小专门化的做法,即制定了计算机应用专业模块式教学计划。模块式教学计划表的执行原则是:基础模块是必修模块,它包括必修的文化课知识及计算机基本操作知识,要求学生达到中等文化基础,且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该模块主要是入门模块,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在基础模块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宿迁市急需的人才规格,选择其他模块中的一块作为必修模块,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的专项技能。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学生在学好必修模块的基础上还可以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时间及课余时间,选修其他模块或其他模块中的部分课程,学校通过讲座、辅导等多种形式安排一些选修课程的教学。这对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职业素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增加就业机会是很有好处的。宿豫中等专业学校自1994年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以来,紧密结合我市经济发展对计算机应用人才规格的要求,按照模块式的教学计划,已为宿迁市培养了三种规格600多名计算机应用专业方面的人才。其中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培养的文秘与办公自动化人才300多名,与财政局联办培养的会计电算化人才100多名,为国丰钢铁有限公司、银丰钢铁有限公司等企业培养的电工及工业控制方面的人才200多名,这些人中有80%已经上岗,一半以上成了相应单位的业务骨干。这些有专长的毕业生的上岗,给我市的经济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加快了宿迁市的现代化建设进程。经过几年的努力,计算机应用专业已成为学校的“特色专业”,学校也被誉为宿迁市的“小科学院”“人才库”,已跃居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的行列。下一步学校将针对宿迁市的'白酒及广告装潢等行业培养装潢艺术与电脑美工方面的计算机应用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还将按社会需要培养出更多规格的计算机应用人才。

二、根据专业课特点及知识梯度实施区段式教学

所谓区段式教学是将一个学年分为若干个小的区段,每个区段为若干周,一般在一个区段要集中突破一门专业基础课或技能课,有的课程可根据需要或实际情况,跨越几个区段来完成。为了保持专业基础课和技能课程区段教学由理论到实践的完整性、连贯性,可以将某些公共课排在区段之初或区段之末讲授。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的一个原则,就是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即把“理论与实践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思想。按区段教学,能把安排在一学期的分散的教学训练时间集中到一起,有利于教者的教与学者的学和训练,有利于学生对技能性较强的学科的掌握,能强化训练,使理论与实际真正结合起来,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能够起到很好教学效果,这也正是区段式教学的特点。按区段式教学模式,我们对一些课程安排做了调整。例如,原教学计划中指法课30学时,文字录入40学时,是安排在整个学期内进行,根据这两门课的特点,操作性强且指法是文字录入的基础,均需强化训练,为此,我们做了如下调整:在期中考试前利用两周时间完整指法字录入课在期中考试后用四周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其中,前两周以推进课形式讲授文字基础的使用方法及正确的键入指法。通过一周的集中训练,把分散的时间集中到一起,提高了训练效果,一周下来所有学生都能实现盲打,且都具有了一定的速度,其中80%学生能达到每分钟录入120个正确字符。学生的基本功在一周内得到了强化,为后续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且以后还可以集中时间学习其他课程,把学生都集中在一起强化训练,有利于专项技能的形成,在文字录入课区段强化了五笔字型录入训练,在前两周集中进行五笔字型理论的讲解、拆分方法,后两周集中进行速度练习,由于有了指法区段扎实的盲打基础,两周后有80%学生能达到每分钟录入30个正确汉字,其中有50%学生能达到40个汉字以上,基本上达到了文字处理初级工标准。由此可见,区段式教学能使教师和学生都有相对充裕的时间走完由理论到实践的教学过程和认识过程,便于把教学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突破普教模式,走学练或产学结合的路子,不受其他教学活动的分割、冲击和干扰。按照这种教学模式,各门课程的教学时间相对集中,这样便于请访问学者、兼职教师和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讲学、表演和传技带徒、带实习等,使知识的传授和技能得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依据技能鉴定的等级标准,实行目标教学,推行“双证书”制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的需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加强对社会劳动力的管理、培养,发展劳动力市场,促进职业技能开发,提高劳动者素质,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工人考核条例》和劳动部颁发的《职业技能鉴定规定》,江苏省劳动厅制定了《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试行)》。在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职业技能鉴定的对象是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和培训实体(含社会力量办学)的毕、结业生等四类人员;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包括专业技术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两项内容;职业技能鉴定实行证书制度,职业技能鉴定证书是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上岗、任职的凭证,是各单位招工、录用、工资分配的依据,同时也是我国公民境外就业、劳务输出、法律公证的有效证件。由此可见,职业教育要更好地与社会接轨,逐步走向市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势在必行,也有法律保证。所以学校在计算机应用专业中推行毕业和技术等级证的“双证书”制,并以此作为教学目标。依据计算机应用专业特点和教学实际,以模块为单位,制定了相应的等级标注。

标注的制定紧密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行业用人的实际,实行国家制定的专业技术等级证和地方行业岗位合格证并行的学生技能鉴定体制。有了相应的技术等级标准,并以此作为教学标准,这样就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了方向。教师备课时根据本模块技术等级标准,认真研究并确定单元(课时)教学标准,并事先告诉学生。由于有了单元(课时)教学标准,学生在预习、听课、复习时能做到心中有数,接受新课时能有的放矢,对掌握新知识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学生也了解本专业最终应达到的目标,除要修完全部课程拿到毕业证书外,还要拿到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有了学习的目标、进步的方向,增强了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为使学生分阶段掌握专业理论和技能,我们按有关技能鉴定标准,分阶段组织考核,形成了以单元考核、学期(年度)考核、等级证书鉴定考核为主线的系统技能考核体系。“双证书”制是用国家制定的专业技术等级这一尺度衡量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这有利于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同时也为职业学校毕业生择业与就业提供了技术等级依据,是一项有利于技术发展的具体工作。目前学校培养的600多名计算机应用专业生中有90%拿到了中级技术等级证书,同时又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学生的就业率也达到90%以上,学校已在其他专业也推行了这一做法。宿豫中等专业学校职教中心是一所集职业中专和技工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根据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1994年开设了计算机应用专业,经过这些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确定了该专业在学校的重要地位及在宿迁市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但它毕竟还是一个新兴专业,各方面还不很成熟,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下去,使计算机应用专业更成熟更完善。

篇10: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的使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遍,也越来越重要,因而,对于计算机方面的教育也就重要了起来。然而,在中职学校中,一些学生的基础不够好,动手能力也不强,所以如果再继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教计算机,就不是那么合适了,所以,就分析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

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有极大不同,它给师生都带来了不同方面的好处,比如,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把学生变成了课堂上的主体;对于老师来说,提高了老师的应变能力。

1项目教学法的含义及其特点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项目教学法根据社会需要来培养人才,紧紧贴合专业的教育目标,这种教学方式的主体是学生,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互相合作、分工完成教学项目的教学方法,当然这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这一教学方法主要是内容、活动、结果和情景组成的,它的目的是制作作品,这种教学方法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去自主学习,能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能够把书本上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进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经过研究,项目教学法这一教学方法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在某一项具体的教学内容的学习中充分运用这一教学方法,可以显现出这种教学方法的价值;第二,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学结束之后,学生至少要有一个作品,然后把所有人的作品集中在一起让学生们进行交流与学习,在互相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取得进步;第三,需要使用其他学科的知识,项目属于综合性的问题,它来源于生活,可以说是生活中的问题,要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就需要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第四,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因为项目教学法这一方法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所以学生在小组中要能够与其他人合作来共同学习;第五,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工作之前的工作计划,在开展工作时,如果遇到问题,需要自己独立去解决。

2项目教学法的优势

2.1激发并提高了教师的创造性

教师使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起到指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完成他们的项目,老师的应变能力能够在这个过程得到提高,因为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项目的进行情况有所调整。

2.2学生就业之后适应的时间有所缩短

通过项目教学法,学生能够及时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同时在实际运用中也可以巩固旧的知识,这样学生在就业之后就能够快速把书本上的知识同实际工作相结合,因而学生能够比较快地适应刚刚就业的那段时期。

2.3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法不仅培养和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还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合作能力、交流技巧、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比较大的提高。

3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不同之处

3.1主体对象不同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在下面紧跟老师的思路听课,没有思考的时间和实践的机会,老师是课堂上的主体,然而项目教学法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只是引导学生完成他们自己的'项目,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不仅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还在实践中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2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关系不同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把知识教给学生,学生只负责学会老师讲解的东西,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没有什么互动,而项目教学法这一教学方法下,教师的作用变成了指导学生完成他们的项目,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变得频繁了,因为他们需要在小组中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也可以通过交流互相学习。

3.3学生学习的动力不同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老师的督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属于外在动力,而在项目教学法下,学生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学生的自身,是主动性的学习,属于内在动力。

4在课堂上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措施

4.1创造合适的学习环境

在项目教学法下的学习环境应满足以下条件:首先,学习环境可以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完成项目;其次,学习环境应能够支持和帮助学生完成项目;最后,学习环境的中心应围绕着学生。4.2学生与老师的定位要明确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老师为中心,可以说老师把知识硬生生地塞给学生,课堂教学质量低下。而在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方式下,老师要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但是教师不再是主体,而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学生学习。

4.3小组管理要高效

在项目教学法下,学生是以小组形式学习的,所以小组管理很重要,在此给出几个小组管理的建议。首先,小组设立的目标要有可行性。在小组共同完成项目的条件下,教师应根据各小组的能力设立适合小组学生的目标,不能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否则,会导致学生对新学的知识把握不够。其次,小组内的分工要明确,每个人都要负起责任。小组中应根据每个人的特长来分配任务,如果对小组成员的任务的分配不合理,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就不能够很好地完成项目任务。同时,每位小组成员要对自己的任务负责,否则会导致项目完成得不够好。

4.4教师要对每个小组进行指导

老师分配好小组和小组任务之后,在学生执行项目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观察他们,及时指出他们的错误,并引导他们改正。

4.5教师应设定一个标准,并且有明确的奖惩制度

教师设置一个明确的标准,就可以给学生们一个努力的方向,完成项目之后,教师也要对学生们的成果作出评价,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便及时改进。

4.6选出适合的小组长

一个小组需要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才能使小组的能力最大限度发挥出来。一个优秀的小组长应具备以下素质:有比较强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有集体荣誉感,能够与每个人良好沟通以及要有组织能力等。

5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首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项目。选择项目时,应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完成项目所需的知识应与课程的知识紧密相连;第二,项目要真实,具有挑战性;第三,项目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所关联;然后,制定计划来完成项目;另外,还要搜集完成项目所需的资料;接下来,就可以开始制作自己的作品;最后,完成作品之后,每个小组都把自己完成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并且,教师要对每个小组完成的作品给予评价,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好地进步。

6结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教学不仅仅在中职中很重要,在各种高校中都得到了重视,所以,寻求更好的方式来进行计算机教学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甄艳坤,霍汉平.计算机仿真在光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

[2]吕群波,相里斌.姚涛.光学畸变对大孔径静态干涉成像光谱仪影响的建模与仿真[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

[3]徐宁,花丽丽,杨庚.虚拟光学加密系统的仿真与性能分析[J].光电工程,(5).

[4]黄猛,李攀.丰继林.浅谈大学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湖南社会科学,(z1).

[5]刘婷,胡玉娟.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

[6]张兰芳.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及其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篇11: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摘要: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是体现在各个方面,每个行业都在与计算机相互融合,利用计算机发挥每个行业的优势,这个已经是当下普遍存在的现象,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使用使得计算机的重要性不断的提高,计算机方面的技术不断的在更新变化,技术的不断使用和跟新是计算机在行业内发挥作用的关键,当前的计算机行业形势是人才需求量大,各个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每年都在增长,当下最有火的有: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等,这些职位都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的发展催生了这些职位,计算机的发展史很短暂,才仅仅有八十年左右,有了计算机的出现,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大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率的效率提高了很多,推动了历史的年轮,当前的计算机行业是前景很好,社会需要各方面的计算机人才,所以,计算机在中职教育当中应该是面向市场的,必须是符合市场的发展形势,做到和市场的紧密结合,不断的更新技术和教学方式,培养出高端人才,让学生真正的有过硬的技术,这才是陪样社会技术性人才的正确方式。面向市场需求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是必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为计算机发展很快,必须要不断的跟新计算机的教材和教学方式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基础教学是学习计算机很重要的部分,社会的`很多新技术都是来源于旧知识,基础的教学能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帮助很大,所以我们必须的细细考量怎样把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给做好.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应该是从一下几个方面分析和改革:

1教学目标的分析

由于计算机这一行业的方向很多,但是最基础的是有四大基础课程: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数据结构,这是门课程是所有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必须要把这四门课程基础打好才能为以后的计算机学习做好保障,由于现在有些课程教材还用的是以前的老教材,虽然很不错但是有些地方我觉得还是有点晦涩难懂,还有些地方应该从新的编排,这是教材方面我们要选择的,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是对除了这四门基础课外应该补充的其他方面的知识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及其应用正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和工业化方向发展。应该在计算机市场、网络、大数据、AI、计算机操作系统等中级计算机技术是非常有前途的。这些计算机方面都是非常的流行和当系紧缺的方面,不过我们是提供学习的方面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平板、笔记本、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这些现代化可联网设备,都离不开操作系统。现在各样的操作系统有很多。常见的如windows系列、linux系列、MAC、安卓各版本,也有不常用的通用匿名操作系统、军用类系统。这些都离不开计算机硬件,其最核心的为运算部件。我们日益依赖的网络、水电供应,也离不开计算机。至今计算机已经发展到4代,第五代计算机也离我们不远了.因此对于计算机的学习我们应该是很认真的对待和考量的,课程的安排我们在学好基础课之外,应该是补充学习新技术,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了解社会形势,掌握当前的技术

2教学计划的改革

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到知识,学知识就是能够使用到社会的生产过程去,提高工作效率,面向市场需求的中职计算应用基础教学模式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一技之长,能够在工作中发挥作用,做到游刃有余,我们必须在在学好一方面的同时,还要对多方涉猎各方面的技术.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有:打字速度必须要熟练的打字,这是学习计算机的必要能力,安排打字课,对这一能力进行考核网站制作:网站制作时当下用的最广泛的一种技术,站制作必须是学习开发语言,开发语言很多,有phpjavaC#js等等,java是工程型语言,我们建议应该着重学习工程型语言,应为java在计算机领域用的是最多的语言,就是当前最火的大数据开发语言也是主要是java语言,设立java开发语言课程是很关键的,我建议java开发的学习是重中之重,要贯彻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这项技能可以使得学生在工作当中经常会用到的新技能的学习:学习各种应用框架,例如:Struts2hibernatespringmytatisspringmvc这些是做网站的技术框架,还可以学习一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知识

3教学模式的改革

3.1师资力量的提高

由于计算机发展很快,技术不断的革新,老的知识很难满足学生和教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的学习和更新,不断的跟新学习才能够适应当下的形势

3.2建立多媒体教室,以实战为基础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实战为基础,边讲边练是教学的一个好方法,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动手操作,能够动手操作就能学的很快,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

3.3加强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是学生必须的好好培养的,只有技术的支持是有缺陷的,不管是社会的需要还是个人的发展都的有良好的品德,加强品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总的来说我们不仅要在课程上改革,我们还要加紧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培养出有用的社会人才

引用:

[1]王鸿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0).

[2]王春国.《计算机应用基础》在中职教学中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5).

[3]赵晓瑞.《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4).

[4]郭甲.开放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的探索[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04).

[5]任志新.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02(02).

篇12: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论文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校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这门课实用性强。

我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任务驱动法,用考核促进教学,充分挖掘学生潜力。

让学生能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门课程上学有所得,教师能教有所悟,教学相长。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方法 教学反思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硬件配置;认识计算机的功能作用;学习并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掌握文字录入及Office等常用应用软件;了解互联网相关知识,学会利用网络获取信息资源,进行信息共享。

这是一门看起来上课内容浅显,但实际上并不好上的课。

面对学生原来参差不齐的计算机水平,如何让计算机操作水平相差较大的学生能够在同一课堂内静下心来,学到他们想学的知识,每人每天能有收获,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使学生能自发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是我们每个任课老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1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现在大部分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差,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入学目的往往就是混个毕业证书。

同一年级同一班级的学生之间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相差较大,一个班里面,会有一些学生打字速度能有60汉字每分钟以上,会上网、上Q、登录邮箱,会下载图片音乐电影;但是同时会有一些很少接触电脑,不会用键盘,不会拼音打字,认不全26个字母,没用过QQ,不会上网,甚至连打开关闭电脑都不会的学生,学生间计算机水平相差大,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讲深点,基础差的学生听不懂;讲浅点,基础好的学生不耐烦。

第二,电脑课的教法大同小异,上课的一般流程是:先观看教学课件、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演示、然后学生上机操作、学生上交作业,最后教师对作业进行点评和小结。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单一的课本素材和千篇 一律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产生倦怠和厌烦情绪,日复一日,重复同样的上课过程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三,中职学生很少有看电脑课本的习惯,课本发下去时是新的,上面除了写了个名字之外,其他地方都是空白,到他们毕业时,仍然很新,明明是课本上的知识,却不知道;学生没有上课带笔,记笔记的习惯。

少数的学生开始时带了,但看到其他多数人没有带,后面也跟着不带了,不能坚持自己对的立场。

没有做笔记的结果就是没有复习,知识点记不牢,水过鸭背,课堂作业也是敷衍了事,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交,缺乏学习自主性。

2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水平

根据实际中的教学情况,我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尝试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课程产生兴趣时,他才会主动去学,有主动探究的行动;学生想学,愿学,有了学习的动力,才会有在学习过程克服各种困难的毅力,最终才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收获和喜悦。

学习的兴趣是学生能对学习进行关注和能够持续性地进行学习的保证。

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上好每一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

上好每一节课,学以致用,善于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现在的学生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类型,如果老师上课之前没有明确地告诉他们,学这个软件有什么用?学了之后有什么好处,学生学起来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不是那么高。

例如:教打字时,告之学生,学校每年都会举办打字比赛,比赛获胜会获得证书和奖金,30汉字每分钟是将来能找到一份工作的底线;教计算机组成和电脑硬件配置,上课之前去市内电脑店写好几张到3000元左右的组装电脑配置单,给学生分析比较,给学生讲了上课内容之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比较、辨别,学这个可以判断一些电脑品牌硬件的性价比高低;教WORD时候,明确告诉学生这个可以做个人简历、课程表、通知,以后一定用得着;教EXCEL的时候,明确告诉学生这个EXCEL用于数据统计和财务核算,举个例子,让学生同时用计算器和EXCEL电子计算表格算一个工作表里的结果,哪个更快?计算器点个半天,自动填充功能一下子算好一个表的数据,亲眼所见更让学生信服。

从而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这门课是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2 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所有的教和学都要随时根据课堂变化来进行调整,不管是什么课程,在教学中都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完成教学任务。

课程刚开始,在大多学生不会什么电脑操作的时候,用“先教后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先讲课,后面学生跟着进行操作;当课程讲授过半的时候,就应该改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在学生积累到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时候,这时就可以开始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先让学生试着先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检查之后,再集中讲评作业过程中的学生出现的问题。

学生在练习中发现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后,通过教师的讲解,把不会的问题解决了,可以快速的掌握新的知识,印象更深刻。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遇到问题时相互学习,因为不同能力的学生遇到的问题是不一样的。

让基础好学生去帮助基础差的学生,给帮助同学有相应的加分,提高学生互助的积极性,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让学生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持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 用“考核”促“学”,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用每天作业的考核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保证学生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设计时最好能对学生进行日常考核。

有对学习的爱好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但并非所有学生都爱好学习,能自觉地进行学习,对于没有学习爱好的学生就需要用其它办法来促进他们的学习,其中教学考核就是一个有力的手段。

学生为了达到标准的要求,就不得不迫使自己努力学习,养成一个学习自主性,从而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平时成绩考核办法:即课程开始之前就找到上课班级的班主任拿到上课班级的学生花名册,做成一个课程相关的EXCEL电子表格,上面有班别,学号,学生姓名,作业名称和作业当天日期,严格从平时的第一次课堂作业开始就执行记录每一个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

明确告之学生,完成平时作业的次数越多,质量越高,成绩就会越高;反之,成绩就会越低甚至可能要补考。

成绩高低基本上由学生本人的努力程度决定。

学生有查看、下载全班所有同学的作业记录的权限,这样可以激励、鞭策学生完成作业,使其不断地超越自我。

一个作业或者几个作业就能设置成一个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能学到课堂知识,相互协作提高知识水平,培养同学之间的友谊,充分挖掘出自身的潜力。

一个学期的十几个学习任务如果能做下来,这些学生基本上能够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4 根据教学需要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时间

计算机是一门需要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指导,但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我主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充分保证学生的实践时间。

计算机主要是实践,教师要少讲,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要让学生多练,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学。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可以把上网作为一种奖励,在全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之后,检查过没有什么问题之后,可以连接二十分钟的网络,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完成作业的动力。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是短期内就可以达成的;只有教师通过长期的观察、思考、实践、经验积累。

教材的改进能与时俱进,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能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能关注学生每一次课的成长,能因材施教,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赵蒙成.建构主义教学的条件[J].高等教育研究,2002,(3).

[2]程少伟.谈行为引导教学法之项目教学法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11).

[3]刘文静.浅谈项目教学法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8).

[4]王力强.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反思[J].教育研究与实验,,(4).

篇13: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也是一门学习其它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先导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解决工作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在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还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出现低效、无效现象。本文利用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教师实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计算机技术讯速崛起,是人类社会互联网事业的里程碑。计算机的应用和普及对社会人类造成巨大的改变,因此具备计算机应用的能力是当今人们从事各行各业必需的根本。当下,中职教育正大刀阔斧的改革,尤其是中职学生必修的中职计算机应用这一基础课程,以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增强学生基本素质为宗旨。如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寻找到事半功倍的课程教学方式是现如今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于是改革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方式对社会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篇14: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应总览教材,挑选满足中职教学和符合学生特点的用书,突出教学重难点,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任务,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认真完成教学目标;理论学习结合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1 调整教学内容,选用实用教材

按照国家教委的相关规定,相应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符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最新的考试大纲,极大化的落实到实处解决实际问题,特别讲解生活中普遍使用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在调整教学内容时,要秉承培养职业能力和注重职业应用的标准,选出教学内容新颖、迎合本校教学需求的教材。

2.2 对学生因材施教

中职学生学历程度不尽相同,计算机文化基础程度参差不齐,因此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学习信心等各个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于是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知识时掌握计算机技能出现特别大的差别,严重的会导致产生两极分化现象。鉴于此种现象,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提出层次有高有低的要求,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恰当地增加些难度稍大点的任务,激励学生自主创新,多亲自动手操作练习。

2.3 教学方式的改革

任务驱动教学法,指导学生在任务的追赶下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由易到难逐渐地完成一系列的任务,来改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施时要注意:注重营造氛围,提高学生兴趣。根据学生个人特点不同,把握好操作任务的难易。老师在安排任务时要面面俱到,考虑到学生的个体不同因材施教。以科学作引导,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恰当地激励学生自主创新和帮助学生积极探索。善于归纳总结。任务驱动的教学思路是把一个新知识拆分成若干个子知识,新的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分散开来逐一学习,最后老师指导学生对子知识进行联结,系统地完整地掌握整个新知识。

问题教学法,教学内容取自于实际复杂但有意义的问题并融入于情境中,学生通过带着积极的心态研究问题领会于问题中隐藏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问题教学法实施时要注意:以教学目标为中心设计问题,该问题旨在使学生学会把学到的计算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重要的是设计的问题要依附于教学目标。设计问题要新颖,创新性的问题既能鼓励学生去创新,又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的质量。以学生为根本设计问题因材施教。

篇15: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总而言之,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大致有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单一的教学方法和不合理的考核制度,不能突出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的效果,达不到预期效果;再是中职学生素质低,基础差,导致差等生缺乏自主学习甚至厌学,阻碍了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质量的进步和提高。

1.1 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实际计算机教学时,教师通常只关注要学生记住操作步骤,忽略了培养学生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重要性,不能有效地激发并调动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学生就会产生疲惫感,以致沉重挫败了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课程的信心。

1.2 教学方式单一,考核制度不合理

当前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方式尽管引进了多媒体摆脱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依旧没改变教师灌输知识、不看重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有时考虑到有限的教学资源,学生想要及时地在计算机上运用所学知识练习实属不易,致使操作练习滞后,师生交流学习少。考核制度不合理严重影响了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质量。如今计算机应用课程考核形式单一、考试标准低、考试内容不够新颖,导致考核质量差学习效率低下。

1.3 学习兴趣不高

中职学生多是有着不同等学历的社会青年,计算机基础及应用知识程度参差不齐。因地域不同中职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程度也不同,个别学生可能用不到计算机。实际教学时优劣划分毫无疑问地加重了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部分中职差等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严重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最终导致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1.4 教学效果差

一些学生上课时认真听讲,却依旧没有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些学生学习不安分心里浮躁,自以为领会了教师讲解的知识,不注意听讲。上机操作练习时,一些学生不能按照老师要求完成任务,却偷偷地看电影、打游戏,这些都降低了课程教学的效果。

篇16: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探究论文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探究论文

【摘要】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是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在同一地点交替进行来完成“训练项目”,突出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完成训练任务为目标。实现教学体系从“知识中心”向“任务中心”的转变,从而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本文分析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现状,论述了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课程中的可行性和应用。

【关键词】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职计算机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此,许多中职学校从社会需求出发,尝试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了技能训练,将专业理论知识融入技能训练中,采取直观性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强调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在此,对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提出我的一些想法: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现状

当今,计算机及计算机的应用正以极快的速度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的教育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可以说,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计算机的应用操作、文字处理,已经是一种基本技能。但由于计算机发展速度很快,与之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教育显得相对滞后,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也造成我们的学生虽然学习了计算机课程,但毕业之后无法熟练应用的局面。因此,随着职业教育的目标的转变,计算机课程及其教学方法也应该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才能使通过中职计算机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更有竞争力,使中职计算机教育更加蓬勃发展。

二、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可行性

(1)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既懂理论而实际操作也过硬的中职学生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设置都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课由理论老师上课,学生上机课由实践指导老师指导,理论课教师只考虑理论上的推演,而实践指导教师则是多以实践经验方面进行教学,没有更好的思考怎样从理论上去解释、推导、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就对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栽培分开,不利于培养既懂理论而实际操作也过硬的中职学生。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技能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是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在同一地点交替进行来完成“训练项目”,其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完成训练任务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先讲解理论后实习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采用先实习后讲解理论或一边讲解理论一边实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关键是要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理论教学用实践去验证,而实践教学则用相应的理论知识去指导、解决。现在的计算机各种软件,特别是WINDOWS下的各种软件,均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操作直观、便捷。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用传统的“板书+讲解”的方式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而应该以:演示+操作+讲解(即边讲边练)的新的授课方法进行讲授。采用讲与练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师使用演示设备向学生讲解,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实践,二者交替进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对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分析可知,要成功地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学校必须有相应的教学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如多媒体教室和机房,以及适合一体化教学的课程等。所以,中等职业学校要想通过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来提高计算机课教学质量,事先必须设计出一套合理的方法和步骤,一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首先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合理地整改课程的内容

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那么,课程的目标就是要培养职业能力,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课程设置不能围绕学科,而是要围绕职业能力。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事先把专业课程的理论内容、实习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有机的组合和统筹安排,以学生够用、适用、会用为原则对两方面的内容进行一定删改、编排。在计算机课程中,对于低年级学生,应注重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基础操作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工具。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应重培养他们的必需能力。学校应根据人才需求特点和学生特点,设置对职业能力培养最有利的课程,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中,提高职业能力。如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不同的计算机软件课程,提高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和应用各种专业软件的能力。同时课程内容上与本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项目上“实用”为先。

(2)提高教师的教学储备,培养能适应一体化教学的计算机教师队伍

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实施,需要能适应一体化教学的计算机教师队伍。由于计算机行业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计算机教学内容不断淘汰更新,所以,应注重对教师的教学储备。所谓的教师教学储备,就是根据计算机发展的动态,安排教师学习最新的计算机应用知识,掌握最新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以提高教师能力和素质、为满足社会需求作好准备。同时,要求教师理论实践双发展,不但要具有计算机的理论知识,还须具备对学生计算机实践操作的指导能力。在条件许可时,要求教师必须在计算机上进行备课、出试卷、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并要求每个教师的每一门课程,都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课时,在多媒体教室对学生进行授课。

(3)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过程

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过程要以能力为本,要贴近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将职业能力要求和教学的过程结合起来。如,在五笔文字录入教学中,分阶段的对学生提出录入速度要求,每个阶段进行达标的测验,使学生的录入速度由慢到快。在办公软件应用教学中,将学生需要学会的操作技能综合成一个个的操作任务,在教学中以任务带动教学,让学生在练习中学、在学中实践,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最终完成该课程所承担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其次,在学生在校期间,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技能和资格考试,拿到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办公软件应用操作员职业资格证书,电算化会计的职业资格证书等。增强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竞争能力,使学生成为知识、技能和上合格的职业教育成品。总之,用人单位的需求是动态的,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也应该是动态的。在求职难的今天,为了使中职学校毕业生能够找到对口的岗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必须主动、及时服务于就业岗位。我们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不断探求更适应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新途径,使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就业所需的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扩大就业范围,满足社会需要。

篇17:中职计算机应用模块化的教学实践论文

科技不断发展,在社会中几乎每一个行业都会运用到信息化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已经广泛应用到多种科技技术如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并且其的作用十分重要。可见,中职生在进行就业时,企业对于计算机水平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有一定的计算机水平。在中职学校中对于人才的培养过程,离不开计算机教学,其对于学生就业具有重要作为,中职计算机教师应当跟紧时代的步伐,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在教学模式中做出改变,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来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以及掌握度,从而整体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计算机课程学习的意义。以下分为三部分简要阐述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的意义以及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的对策。

1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

在中职学校中,计算机课程属于一门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公共课程,主要是通过教学来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进行提高,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熟练运用计算机来处理问题,全面提高学生自身技能。但是计算机课程属于一类技能性的可能,目前在多所学校中的计算机教学依然存在许多不足,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计算机课程与部分理论课程不同,其需要更多的是学生动手技能。但是在许多中职学校中,教师习惯于应用往常的教学教材以及教学方式,在课上为学生过多地传授理论知识,相关的操作步骤也只是在课本上展现出来,却没有让学生多进行上机操作,导致学生在毕业后就业精通计算机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上的能力却很低。在教材中,也是将重点内容列为编程、数制转化等模块内容,但是这些方面的内容在实际运用中却很少用得到,从而导致学生会觉得学习这些内容没有意义,没有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也不会认真听课。2)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教学中所包含的内容较杂,没有分清侧重点。许多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授课的内容包含了计算机多个方面的知识点,在教学中每一个方面都会给学生进行教学,学生也会每个方面都有一些了解,但是却没有精通的一方面。而在实际工作中,每一个就业者都会有其精通的方面,从而选择自己的职位,在计算机行业也不例外,学生从事自己的岗位,只需要完全掌握某一方面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而其他方面都了解基础的就可以。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没有进行重点教学和基础教学,会使得学生没有一个自身精通的技能,使得学生自身发展受到了限制。3)中职学校多数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普遍不高。根据目前的招生制度,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通常都是在中考中失利的,这些学生一般对于自身的规范意识较差,在学习中无法做到自律,同时对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而且学生对于学习没有自己的目标,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通常会出现学生在课上聊天、打游戏、看视频的情况,而不愿意去学习计算机操作技能,从而没有从课堂上学习到太多的知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