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反思设计

关于诗经·豳风·七月全文及赏析(锦集9篇)大全

时间: kaka003 互汇语录网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诗经·豳风·七月全文及赏析(锦集9篇)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经·豳风·七月全文及赏析,本文共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诗经·豳风·七月全文及赏析

篇1:诗经豳风七月赏析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

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

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篇2:诗经豳风七月赏析

这首诗是产生于西周时代的豳风。豳风,就是今陕西旬邑和彬县一带地方的诗歌。

诗共八章。诗中的月数,周历和夏历并用。“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是指周历的一月、二月、三月、四月的日子。其余的月数(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是用夏历。周历比夏历早两个月,周历的一月,就是夏历的十一月。“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就是夏历的十一月、十二月……

全诗以“七月流火”开篇,由第一年的夏历九月写到第二年十月,真实地反映了三千年前奴隶的劳动生活和痛苦。“火”,即火星。古人认为每年夏历六月火星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以后就偏西向下了,所以叫“流”。也就是说七月以后天气渐渐寒冷,准备度过寒冷的'冬天。

第一章写奴隶过冬的苦况。九月,奴隶主将裁制衣服的差事交给女性,而女性裁制出的衣服都归奴隶主享用。尽管北风呼啸,寒气凜冽,而奴隶们却没有衣服可以御寒,不禁发出了怎样度过、严寒冬天的呼喊。他们苦撑着度过严冬,还要准备好农具,在春天即将到来的时候,带着妻子孩子,捎着饭食,走向田间开始耕种,让农官看到高兴。

第二章写春天到临,太阳暖和,黄鸾啼叫,女性拿着深口的箩筐,沿着田间小路,去采摘柔嫩的桑叶。桑叶已经采得很多了,

可春天的日子偏偏很长,还不能回去。还特别担心和害怕,因为随时会被那些贵族恶少抢回家去揉躏。

第三章写奴隶拿出上年用芦苇做成的蚕箔养蚕,桑叶不够,还要带着斧头去砍桑枝,摘下桑叶。当伯劳鸟叫的时候,就要纺丝织锦,并染上各种鲜艳的颜色,为奴隶主做成衣裳。

第四章写日子一天天过去,季节也随着变换,四月狗尾草结子之后,五月蝉叫得令人发烦,八月是收获的季节又忙得团团转,到了十月草木的叶子就脱落了。十一月寒冬又得去打猎,抓捕狐貉,剥下毛皮,给贵族少爷做皮袍。十二月还得参加大规模田猎活动,为奴隶主显示武功,打到的小野兽归自己,大野兽则要献给奴隶主老爷。

第五章写一年时间过得很快,五月蝗虫类鸣虫叫过之后,六月纺织娘又叫了,七月蟋蟀还在野外活动,八月就跑到屋檐下来了,到了十月更钻到床下来了。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就要忙着堵塞鼠洞,烧烟熏死老鼠;还要用泥巴涂塞北窗来抵挡寒风,奴隶一家人进人这样破陋的屋子度过严冬。

第六章写奴隶一年到头吃的东西。六月吃的是野生的李子和野葡萄,七月要烹煮葵菜、豆子吃,八月打枣充饥,十月才收成稻谷。但留下的稻谷要酿成春酒,用以祝贺奴隶主长寿。七月吃瓜,八月采吃葫芦,九月捡收麻子和苦菜当粮,拾取樗木做柴火。

第七章写奴隶九月忙着把菜园修筑为打谷场,十月收藏粮食入仓,可叹的是他们把所有粮食交给奴隶主之后,还要为奴隶主修整房屋顶,白天割茅草,晚上搓绳子,修整好房屋,又得开始播种了。

第八章写奴隶为奴隶主打凿和收藏冰块,为奴隶主收拾场地,准备祭祀,举行宴会。

全诗反映奴隶们一年到头从播种、采桑、养蚕、纺染、收成、打猎、裁衣、修房,以至于凿冰和祭祀,都辛苦不停地为奴隶主劳动,换来的却是“无衣无褐”,终年采集瓜果野菜充饥和居住破房陋屋,生动地描绘了奴隶主和奴隶们的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以及他们生活的天壤之别。这与其说是奴隶们对自己劳动和生活痛苦的诉说,毋宁说是他们对剥削者的血泪控诉,使人们看到了奴隶社会的残酷和罪恶,看到了奴隶主的丑恶和无耻。

全诗按月序和季节的推移,分类叙述一年到头的农事辛苦和生活,毫不修饰渲染,但一件件、一桩桩,却真实如见。叙事之间,充满感慨、叹息之声,真是如泣如诉,造成极其感人的艺术效果。其次在描写衣、食、住等典型细节中,善于通过对比,造成强烈的对立形象,由此显示出叙述者强烈不满的意识和情感,令人产生鲜明的爱憎。

篇3:诗经·豳风·七月全文及赏析

诗经·豳风·七月全文及赏析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贝鸟},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豣,献豣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土堇}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艹奥},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阻。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七月》是西周初年豳地(在今陕西栒邑县、邠县一带)的奴隶所做的诗歌。可能是因诗长,年代久远,有某些错简的地方,但基本次序还是清楚的。全诗八章,每章各十一句,基本上是按季节的先后,逐年逐月地来写男女的奴隶们的劳动和生活的。这首诗按时序叙事,很象是一首农历诗,类似后世民歌中的四季调或十二月歌。但由于它所叙述的内容反映了当时奴隶们一年到头的繁重劳动和无衣无食的悲惨境遇,所以应把它看作是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

第一章总括全诗,从岁寒写到春耕开始。七月火星向下降行,八月将裁制冬衣的工作交给妇女们去做,以备御冬。十一月天气寒冷了,北风刮在物体上,发出觱发的声响。十二月寒风“栗烈”,是一年最冷的时刻。而我们这些奴隶没有御寒的衣服,真不知如何过冬。好不容易熬到寒冬过去了,正月里我们开始修理农具。二月里举足下田,开始耕种。壮夫们在田里干着重活,女人和小孩们则承担着送饭的任务。看着我们这样卖力的劳动,那些奴隶主派来的农官感到很高兴。

第二章,写妇女们的采桑劳动。春天来了,开始暖和了,黄莺儿欢快地歌唱着。妇女们挎着深筐子,沿着桑间的小路,去采摘饲蚕用的嫩桑叶。春天昼长,妇女们辛勤地工作了很久,硕果累累,采了很多的桑叶。可是,妇女们突然悲伤起来了,因为她们看见贵族公子正朝这边走来,害怕被掳去而遭侮辱。末句反映了当时贵族蛮横的真实情况。

第三章,写妇女们的蚕桑纺织之事,并指出这是为贵族阶级做衣裳用的。蚕月即三月,三月开始修剪桑枝,拿起斧子,砍去那些远扬的枝条,然后攀枝再采摘些柔嫩的桑叶。七月伯劳鸟咕咕地叫着,仿佛在告诉人们后半年开始了,于是,八月里妇女们就动手纺织了。纺织品染着不同的颜色,有黑红色的,有黄色的,而最鲜亮的是朱红色的。可惜这些都不是为自己,而是为贵族公子作衣裳用的。

第四章,写农事既毕,奴隶们还是为统治者猎取野兽。四月里远志结子了,五月里蝉儿鸣唱着。八月里作物开始收成,十月树木纷纷落叶。十一月开始出外射猎,以取狐貉皮来给公子做冬衣。十二月声势更浩大,集合起众人继续田猎。射得的猎物,小兽归奴隶们所有,大兽得献给统治者。

第五章,写一年将尽,奴隶们为自己收拾屋子准备过冬。五月里蝗虫动股起飞,六月里纺织娘鼓翅发声。蟋蟀由野入檐,由檐入户,由户入床下,鸣声愈来愈近,而天也愈来愈冷了。这时把屋里所有的空隙都堵好,然后用烟熏老鼠,把它赶出屋里;再把朝北的`窗子堵上,把门缝用泥涂上,以防寒冷的北风。感叹我们和老婆孩子,往往农忙时就露宿在场上,到了冬日,天寒事毕,才正式回到房屋里来。

第六章,写奴隶们除农业外,还得从事各种副业劳动,以供统治者享用。同时,七月里还得采摘瓜类,八月里收取葫芦,九月里拾取芝麻,把这些都交给统治者。农奴们不够吃,只得用柴火煮些苦菜来养活自己。

第七章,写奴隶们农事完毕,还要为统治者修盖房屋。九月里修好打粮场,十月里纳粮入仓库。不论是先熟的作物,还是后熟的作物,是谷类,还是麻类,都得聚集起来送进贵族的仓库。收完庄稼之后,就去为贵族们修理住宅。白天去割茅草,晚上用此来搓绳子。等到替贵族们把住宅修好了,奴隶们又快到了春播的时候了。

第八章,写一年辛苦之后,还要大办酒宴,为统治者庆贺祝寿。十二月去凿冰,正月里藏入冰窖,以供来年夏天统治者消暑之用。等到农事已毕,打谷场已清扫干净,就大杀羔羊,大办酒宴,还得举着酒杯,登上公堂,高呼统治者万寿无疆。

《七月》这首长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古代奴隶社会阶级压迫的图画。男女的奴隶们一年到头无休止的劳动,结果都被贵族们剥夺得一干二净。读着这悲歌式的诗篇,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被压迫的老年奴隶,面对面地向人们叙说着自己的生活境况,倾诉着血泪斑斑的历史。他对于自家和邻居们年复一年繁重劳动,苦难生活,倾诉得那么周全,那么悲切,虽然不敢流露出强烈的愤懑感情,但在倾诉中不时地夹杂着怨叹和悲哀,用活生生的事实来揭露奴隶主的罪恶和残酷。这些奴隶们虽然暂时慑于奴隶主的淫威,精神呈现出麻木状态,但总有一天他们会怒吼起来,把积压在胸中的愤懑象火山似的喷泄出来。

此诗语言朴实无华,完全是用铺叙的手法写成的。全篇围绕着一个“苦”字,按照季节的先后,从年初写到年终,从种田养蚕写到打猎凿冰,反映了一年四季多层次的工作面和高强度的劳动。语词凄切清苦,仿佛是在哭吟着一部沉重的历史。

但值得我们熟加体味的是,这首诗的哀哀诉苦的同时,也表现了一定的清醒的阶级意识。“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取彼狐狸,为公子裘。”“献豣于公”,“上入执宫功”等,都表现了奴隶们对贵族不劳而食、蛮横霸道的疑惑和暗恨。

在表现阶级压迫时,诗篇还采用了对比的描写来昭示,比如:奴隶们在辛勤劳动,而“田畯至喜”,苦与乐的对比;奴隶们无衣无褐,却在为“公子裳”,“为公子裘”,冷与暖的对比;“言私其豵,献豣于公,”少与多的对比等,这种描写,是在有意识地揭示阶级压迫的不平等。另外,诗篇善于抓住各种物候的特征,来表现节令的演变,使全诗充满了自然风光和强烈的乡土气秘。特别是第五章:“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用昆虫的鸣叫和蟋蟀的避寒迁徙,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季节变迁的过程。这几句没有一个“寒”字,但却让我们感受到天气在一天天地变冷,以至于寒气逼人了。这种手法在《七月》中应用得很普遍,再如:“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用风声的愈演愈烈来显示季候的愈加寒冷,也很形象生动。

篇4:诗经·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

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八月其获,十月陨箨。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

言私其豵,献豜[7]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烹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綯。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注释】:

《豳风》是豳地一带的诗歌,共七篇。豳,又写作邠,是周朝的祖先公刘迁居开发的地方,在今天的陕西省栒邑,邠县一带。这一工区多存周人旧俗,“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汉书·地理志》)诗风宽大,乐而不节(《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注)

流火:火星在七月黄昏时就已西沉了

觱发:风寒盛。栗烈:凛冽

一之日,二之日:夏历十一月,十二月

三之日,四之日:夏历正月,二月

于耜:整修农具。举趾:举足耕耘

馌:音夜,给人食品

畯:音郡,管农事的管家

仓庚:黄莺

懿筐:采桑用的深筐

女:女子,女奴。殆:恐

萑苇:长成的荻苇。

斨:音枪,斧,受柄之孔方形

鵙:音局,伯劳鸟。载绩:纺麻

孔阳:甚为鲜明

葽:草名,即远志。蜩:音条,蝉

陨箨:草木之叶陨落。箨音唾

同:会集。缵:继续

豵:墐豜:音间,三岁的猪

穹窒:堵好墙洞。墐:音尽,涂

郁:树名。薁:音玉,李属

断壶:摘葫芦。叔苴:收拾青麻。苴音居

荼:音涂,一种苦菜。樗:音初,臭椿树

穋:音路,晚种早熟的谷类

綯:音陶,绳子

凌阴:冰窖

兕觥:音四公,酒具

【赏析】:

《七月》叙述农人一年到头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反映了丰富的生产劳动的内容和浓郁的节气风俗,应该说是不可多得的生活风俗画。诗以时间顺序为主线索,按月描写,又兼归类,纵横开合,一节一个内空容,一幅画面。从农事耕作开始,到收获举酒祭献结束,送饭的妇子,采桑的女郎,下田的农夫,狩猎的骑士,公室的贵族,人物众多,各具面貌,其间又以物侯表时序,构成整体风格的统一,而且避免了叙述的呆板,增强了诗歌的形象,尤为突出了风俗画的特征。

篇5:诗经·国风·豳风·七月

诗经·国风·豳风·七月

原文: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注释:

这诗叙述农人全年的劳动。绝大部分的劳动是为公家的,小部分是为自己的。诗共分为八章。第一章从岁寒写到春耕开始。第二章写妇女蚕桑。第三章写布帛衣料的制作。第四章写猎取野兽。第五章写一年将尽,为自己收拾屋子过冬。第六章写采藏果蔬和造酒,这都是为公家的。为自己采藏的食物是瓜瓠(户hù)麻子苦菜之类。第七章写收成完毕后为公家做修屋或室内工作,然后修理自家的茅屋。末章写凿冰的劳动和一年一次的年终燕饮。

1、七月流火:火(古读如毁),或称大火,星名,即心宿。每年夏历五月,黄昏时候,这星当正南方,也就是正中和最高的位置。过了六月就偏西向下了,这就叫做“流”。

2、授衣:将裁制冬衣的工作交给女工。九月丝麻等事结束,所以在这时开始做冬衣。

3、一之日:十月以后第一个月的日子。以下二之日、三之日等仿此。为豳历纪日法。

4、觱(毕bì)发:大风触物声。

5、栗烈:或作“凛冽”,形容气寒。

6、褐:粗布衣。

7、于:犹“为”。为耜(似sì)是说修理耒(磊lěi)耜(耕田起土之具)。

8、趾(止zhǐ):足。 “举趾”是说去耕田。

9、馌(叶yè):馈送食物。亩:指田身。田耕成若干垄,高处为亩,低处为畎(犬quǎn)。田垄东西向的叫做“东亩”,南北向的叫做“南亩”。这两句是说妇人童子往田里送饭给耕者。

10、田畯(俊jùn):农官名,又称农正或田大夫。

11、春日:指二月。载:始。阳:温暖。

12、仓庚:鸟名,就是黄莺。

13、懿:深。

14、微行:小径(桑间道)。

15、爰:语词,犹“曰”。柔桑:初生的桑叶。

16、迟迟:天长的意思。

17、蘩(繁fán):菊科职务,即白蒿。古人用于祭祀,女子在嫁前有“教成之祭”。一说用蘩“沃”蚕子,则蚕易出,所以养蚕者需要它。其法未详。祁祁:众多(指采蘩者)。

18、公子:指国君之子。殆及公子同归:是说怕被公子强迫带回家去。一说指怕被女公子带去陪嫁。

19、萑(环huán)苇:芦苇。八月萑苇长成,收割下来,可以做箔。

20、蚕月:指三月。条桑:修剪桑树。

21、斨(枪qiāng):方孔的斧头。

22、远扬:指长得太长而高扬的枝条。

23、猗(依yī):《说文》、《广雅》作“掎(济jǐ)”,牵引。“掎桑”是用手拉着桑枝来采叶。南朝乐府诗《采桑度》云:“系条采春桑,采叶何纷纷”,似先用绳系桑然后拉着绳子采。女桑:小桑。

24、郹(局jú):鸟名,即伯劳。

25、玄:是黑而赤的颜色。玄、黄指丝织品与麻织品的染色。

26、朱:赤色。阳:鲜明。以上二句言染色有玄有黄有朱,而朱色尤为鲜明。

27、葽(腰yāo):植物名,今名远志。秀葽:言远志结实。

28、蜩(条tiáo):蝉。

29、陨萚(拓tuò):落叶。

30、貉(骂mà):通“祃”。田猎者演习武事的礼叫祃祭或貉祭。于貉:言举行貉祭。《郑笺》:“于貉(褐hè),往博貉以自为裘也。”

31、同:聚合,言狩猎之前聚合众人。

32、缵:继续。武功:指田猎。

33、豵(宗zōng):一岁小猪,这里用来代表比较小的兽。私其豵:言小兽归猎者私有。

34、豜(肩jiān):三岁的猪,代表大兽。大兽献给公家。

35、斯螽(终zhōng):虫名,蝗类,即蚱蜢、蚂蚱。旧说斯螽以两股相切发声,“动股”言其发出鸣声。

36、莎(蓑suō)鸡:虫名,今名纺织娘。振羽:言鼓翅发声。

37、以上四句都指蟋蟀,先在野地,后移宇下(即檐下),再移到户内,最后入床下。言其鸣声由远而近。

38、穹:穷尽,清除。窒(至zhì):堵塞。穹窒:言将室内满塞的角落搬空,搬空了才便于熏鼠。

39、向:朝北的窗户。墐:用泥涂抹。贫家门扇用柴竹编成,涂泥使它不通风。

40、曰:《汉书》引作“聿(玉yù)”,语词。改岁:是说旧年将尽,新年快到。

41、郁:植物名,唐棣之类。树高五六尺,果实像李子,赤色。薁(郁yù):植物名,果实大如桂圆。一说为野葡萄。

42、菽:豆的总名。

43、剥:读为“扑”,打。

44、春酒:冬天酿酒经春始成,叫做“春酒”。枣和稻都是酿酒的原料。

45、介:祈求。眉寿:长寿,人老眉间有豪毛,叫秀眉,所以长寿称眉寿。

46、壶:葫芦。

47、叔:拾。苴(鞠jū):秋麻之籽,可以吃。

48、樗(出chū):木名,臭椿。薪樗:言采樗木为薪。

49、场:是打谷的场地。圃:是菜园。春夏做菜园的地方秋冬就做成场地,所以场圃连成一词。

50、纳:收进谷仓。稼:古读如“故”。禾稼:谷类通称。

51、重(zhǒng):即“种”,是先种后熟的谷。穋(路lù):即稑(路lù),稑是后种先熟的谷。

52、禾麻菽麦:这句的“禾”是专指一种谷,即今之小米。

53、功:事。宫功:指建筑宫室,或指室内的事。

54、索:动词,指制绳。綯(陶táo):绳。索綯:是说打绳子。上两句言白天取茅草,夜晚打绳子。

55、亟:急。乘屋:盖屋。茅和绳都是盖屋需用的东西。以上三句言宫功完毕后,急忙修理自己的屋子。因为播谷的工作又要开始了,不得不急。

56、冲冲:古读如“沉”,凿冰之声。

57、凌:是聚集的水。阴:指藏冰之处。

58、蚤:读为“爪”,取。这句是说取冰。

59、献羔祭韭:这句是说用羔羊和韭菜祭祖。《礼记·月令》说仲春献羔开冰,四之日正是仲春。

60、肃霜:犹“肃爽”,双声连语。这句是说九月天高气爽。

61、涤场:清扫场地。这句是说十月农事完全结束,将场地打扫干净。一说“涤场”即“涤荡”,“十月涤荡”是说到了十月草木摇落无余。

62、朋酒:两樽酒。这句连下句是说年终燕乐。

63、跻:登。公堂:或指公共场所,不一定是国君的朝堂。

64、称:举。兕觥(似工sì gōng):角爵。古代用兽角做的酒器。

65、万:大。无疆:无穷。以上三句言升堂举觞,祝君长寿。

译文:

七月火星向西沉,九月人家寒衣分。冬月北风叫得尖,腊月寒气添,粗布衣裳无一件,怎样挨过年!正月里修耒头,二月里忙下田,女人孩子一起干,送汤送饭上垄边。田官老爷露笑脸。

七月火星向西沉,九月人家寒衣分。春天里好太阳,黄莺儿叫得忙。姑娘们拿起高筐筐,走在小路上,去采养蚕桑。春天里太阳慢悠悠,白蒿子采得够。姑娘们心里正发愁,怕被公子带了走。

七月火星向西沉,八月苇秆好收成。三月里修桑条,拿起斧和斨,太长的枝儿都砍掉,拉着枝条采嫩桑。七月里伯劳还在嚷,八月里绩麻更要忙。染出丝来有黑也有黄,朱红色儿更漂亮,得给那公子做衣裳。

四月里远志把子结,五月里知了叫不歇。八月里收谷,十月落树叶。冬月里打貉子,还得捉狐狸,要给公子做皮衣。腊月里大伙又聚齐,打猎习武艺。小个儿野猪给自己,大个儿野猪献公爷。

五月斯螽弹腿响,六月纺织娘抖翅膀。七月蛐蛐儿在野底,八月里在屋檐底,九月门口叫,十月床下移。火烟熏耗子,窟窿尽堵起,塞起北窗户,柴门涂上泥。叫唤儿子和老妻,如今快过年,且来搬屋里。

六月里吃山楂樱桃,七月里煮葵菜豆角。八月里打枣,十月里煮稻,做成甜酒叫冻醪,老人家喝了精神饱。七月里把瓜儿采,八月里把葫芦摘。九月里收麻子,掐些苦菜打些柴,咱农夫把嘴餬起来。(餬:音胡hú,餬口。)

九月垫好打谷场,十月谷上仓。早谷晚谷黄米高粱,芝麻豆麦满满装。咱们这些泥腿郎!地里庄稼才收起,城里差事又要当。白天割得茅草多,夜里打得草索长,赶紧盖好房,耕田撒种又要忙。

十二月打冰冲冲响,正月抬冰窖里藏,二月取冰来上祭,献上韭菜和羔羊。九月里下霜,十月里扫场。捧上两樽酒,杀上一只羊。齐上公爷堂,牛角杯儿举头上,祝一声“长寿无疆”!

鉴赏:

《国风·豳风·七月》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毛诗序》认为它的主题是“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陈奂《诗毛氏传疏》则认为是“周公遭管蔡之变而作”,两者时间相距甚远,似不可凭信。《汉书·地理志》云:“昔后稷封斄(lí),公刘处豳,太王徙岐,文王作酆,武王治镐,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据此,此篇当作于西周初期,即公刘处豳时期。

豳地在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公刘时代周之先民还是一个农业部落。《七月》反映了这个部落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它的作者当是部落中的成员,所以口吻酷肖,角度极准,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画,正如姚际恒《诗经通论》所说:“鸟语虫鸣,革荣木实,似《月令》;妇子入室,茅綯升屋,似《风俗书》;流火寒风,似《五行志》;养老慈幼,跻堂称觥,似庠序礼;田官染职,狩猎藏冰,祭献执宫,似国家典制书。其中又有似采桑图、田家乐图、食谱、谷谱、酒经:一诗之中,无不具备,洵天下之至文也!”凡春耕、秋收、冬藏、采桑、染绩、缝衣、狩猎、建房、酿酒、劳役、宴飨,无所不写,“无体不备,有美必臻,晋唐后陶、谢、王、孟、韦、柳田家诸诗,从未臻此境界”(引同上)。这一评价,基本上符合诗中实际。

诗从七月写起,按农事活动的顺序,以平铺直叙的手法,逐月展开各个画面。必须注意的是诗中使用的是周历。周历以夏历(今之农历,一称阴历)的十一月为正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以及四、五、六月,皆与夏历相同。“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即夏历的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蚕月”,即夏历的三月。皮锡瑞《经学通论》云:“此诗言月者皆夏正,言一、二、三、四之日皆周正,改其名不改其实。”戴震《毛郑诗考证》亦指出:周时虽改为周正(以农历十一月为正月岁首),但民间农事仍沿用夏历。这些说法,都是读者理解此诗时序的重要依据。

首章以鸟瞰式的手法,概括了劳动者全年的生活,一下子把读者带进那个凄苦艰辛的岁月。同时它也为以后各章奠定了基调,提示了总纲。朱熹《诗集传》云:“此章前段言衣之始,后段言食之始。二章至五章,终前段之意。六章至八章,终后段之意。”在结构上如此安排,确是相当严谨。所谓“衣之始”、“食之始”,实际上指农业社会中耕与织两大主要事项。这两项是贯穿全篇的主线。首章是说九月里妇女“桑麻之事已毕,始可为衣”。十一月以后便进入朔风凛冽的冬天,农夫们连粗布衣衫也没有一件,怎么能度过年关,故而发出“何以卒岁”的哀叹。可是春天一到,他们又整理农具到田里耕作。老婆孩子则到田头送饭,田官见他们劳动很卖力,不由得面露喜色。民间诗人以粗线条勾勒了一个框架,当时社会生活的整体风貌已呈现在读者面前。以后各章便从各个侧面、各个局部进行较为细致的刻画。

诗的二、三章情调逐渐昂扬,色调逐渐鲜明。明媚的春光照着田野,莺声呖呖。背着筐儿的妇女,结伴儿沿着田间小路去采桑。她们的劳动似乎很愉快,但心中不免怀有隐忧:“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首章“田唆至喜”,只是以轻轻的一笔点到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关系,这里便慢慢地加以展开。“公子”,论者多谓豳公之子。豳公占有大批土地和农奴,他的儿子们对农家美貌女子也享有与其“同归”的特权。这里似乎让读者看到汉乐府《秋胡行》和《陌上桑》的影子,虽然那是千年以后的事,但生活中的规律往往也会出现某些相似的地方。姑娘们的美貌使她们担心人身的不自由;姑娘们的灵巧和智慧,也使她们担心劳动果实为他人所占有:“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她们织出五颜六色的丝绸,都成了公子身上的衣裳。这又使读者想起了宋人张俞的《蚕妇》诗: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四、五两章虽从“衣之始”一条线发展而来,但亦有发展变化。“秀葽”、“鸣蜩”,带有起兴之意,下文重点写狩猎。他们打下的狐狸,要“为公子裘”;他们打下的大猪,要贡献给豳公,自己只能留下小的吃。这里再一次描写了当时的阶级关系。五章着重写昆虫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由蟋蟀依人写到寒之将至,笔墨工细,绘影绘声,饶有诗意。《诗集传》云:“斯螽、莎鸡、蟋蟀,一物随时变化而异其名。动股,始跃而以股鸣也。振羽,能飞而以翅鸣也。”咏物之作,如此细腻,令人惊叹。“穹窒熏鼠”以下四句,写农家打扫室内,准备过冬,在结构上“亦以终首章前段御寒之意”。

六、七、八章,承“食之始”一条线而来,好像一组连续的电影镜头,表现了农家朴素而安详的生活:六、七月里他们“食郁(郁李)及薁”、“亨(烹)葵(葵菜)及菽(豆子)”。七、八月里,他们打枣子,割葫芦。十月里收下稻谷,酿制春酒,给老人祝寿。可是粮食刚刚进仓,又得给老爷们营造公房,与上面所写的自己的居室的破烂简陋适成鲜明对比。“筑场圃”、“纳禾稼”,写一年农事的最后完成。正如《诗集传》引吕氏所云:“此章(第七章)终始农事,以极忧勤艰难之意。”

到了最后一章,也就是第八章,诗人用较愉快的笔调描写了这个村落宴饮称觞的盛况。一般论者以为农夫既这么辛苦,上头又有田官监督、公子剥削,到了年终,不可能有条件有资格“跻彼公堂,称彼兕觥”。其实社会是复杂的,即使在封建社会的中期,农民年终时也相互邀饮,如宋代秦观《田居四首》所写:“田家重农隙,翁妪相邀迓。班坐酾酒醪,一行三四谢。”陆游《游山西村》诗也说:“莫笑田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七月》所写上古社会的西周村落生活,农闲之时,举酒庆贺,也是情理中事。

中国古代诗歌一向以抒情诗为主,叙事诗较少。这首诗却以叙事为主,在叙事中写景抒情,形象鲜明,诗意浓郁。通过诗中人物娓娓动听的叙述,又真实地展示了当时的劳动场面、生活图景和各种人物的面貌,以及农夫与公家的相互关系,构成了西周早期社会一幅男耕女织的风俗画。《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这首诗正是采用赋体,“敷陈其事”、“随物赋形”,反映了生活的真实。读者仔细吟诵其中任何一章,都会有这样的感觉。

《七月》是西周初年豳地(在今陕西旬邑县、邠县一带)的奴隶所做的诗歌。可能是因诗长,年代久远,有某些错简的地方,但基本次序还是清楚的。

全诗八章,每章各十一句,基本上是按季节的先后,逐年逐月地来写奴隶们的劳动和生活的。这首诗按时序叙事,很象是一首农历诗,类似后世民歌中的四季调或十二月歌。但由于它所叙述的内容反映了当时奴隶们一年到头的繁重劳动和无衣无食的悲惨境遇,所以应把它看作是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

第一章总括全诗,从岁寒写到春耕开始。七月火星向下降行,八月将裁制冬衣的工作交给妇女们去做,以备御冬。十一月天气寒冷了,北风刮在物体上,发出觱发的声响。十二月寒风“栗烈”,是一年最冷的时刻。而我们这些奴隶没有御寒的衣服,真不知如何过冬。好不容易熬到寒冬过去了,正月里我们开始修理农具。二月里举足下田,开始耕种。壮夫们在田里干着重活,女人和小孩们则承担着送饭的任务。看着我们这样卖力的劳动,那些奴隶主派来的农官感到很高兴。

第二章,写妇女们的采桑劳动。春天来了,开始暖和了,黄莺儿欢快地歌唱着。妇女们挎着深筐子,沿着桑间的小路,去采摘饲蚕用的嫩桑叶。春天昼长,妇女们辛勤地工作了很久,硕果累累,采了很多的桑叶。可是,妇女们突然悲伤起来了,因为她们看见贵族公子正朝这边走来,害怕被掳去而遭欺辱。末句反映了当时贵族蛮横的真实情况。

第三章,写妇女们的蚕桑纺织之事,并指出这是为贵族阶级做衣裳用的。蚕月即三月,三月开始修剪桑枝,拿起斧子,砍去那些远扬的枝条,然后攀枝再采摘些柔嫩的桑叶。七月伯劳鸟咕咕地叫着,仿佛在告诉人们后半年开始了,于是,八月里妇女们就动手纺织了。纺织品染着不同的颜色,有黑红色的,有黄色的,而最鲜亮的是朱红色的。可惜这些都不是为自己,而是为贵族公子作衣裳用的。

第四章,写农事既毕,奴隶们还是为统治者猎取野兽。四月里远志结子了,五月里蝉儿鸣唱着。八月里作物开始收成,十月树木纷纷落叶。十一月开始出外射猎,以取狐貉皮来给公子做冬衣。十二月声势更浩大,集合起众人继续田猎。射得的`猎物,小兽归奴隶们所有,大兽得献给统治者。

第五章,写一年将尽,奴隶们为自己收拾屋子准备过冬。五月里蝗虫动股起飞,六月里纺织娘鼓翅发声。蟋蟀由野入檐,由檐入户,由户入床下,鸣声愈来愈近,而天也愈来愈冷了。这时把屋里所有的空隙都堵好,然后用烟熏老鼠,把它赶出屋里;再把朝北的窗子堵上,把门缝用泥涂上,以防寒冷的北风。感叹我们和老婆孩子,往往农忙时就露宿在场上,到了冬日,天寒事毕,才正式回到房屋里来。

第六章,写奴隶们除农业外,还得从事各种副业劳动,以供统治者享用。同时,七月里还得采摘瓜类,八月里收取葫芦,九月里拾取芝麻,把这些都交给统治者。农奴们不够吃,只得用柴火煮些苦菜来养活自己。

第七章,写奴隶们农事完毕,还要为统治者修盖房屋。九月里修好打粮场,十月里纳粮入仓库。不论是先熟的作物,还是后熟的作物,是谷类,还是麻类,都得聚集起来送进贵族的仓库。收完庄稼之后,就去为贵族们修理住宅。白天去割茅草,晚上用此来搓绳子。等到替贵族们把住宅修好了,奴隶们又快到了春播的时候了。

第八章,写一年辛苦之后,还要大办酒宴,为统治者庆贺祝寿。十二月去凿冰,正月里藏入冰窖,以供来年夏天统治者消暑之用。等到农事已毕,打谷场已清扫干净,就大杀羔羊,大办酒宴,还得举着酒杯,登上公堂,高呼统治者万寿无疆。

《七月》这首长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古代奴隶社会阶级压迫的图画。奴隶们一年到头无休止的劳动,结果都被贵族们剥夺得一干二净。读着这悲歌式的诗篇,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被压迫的老年奴隶,面对面地向人们叙说着自己的生活境况,倾诉着血泪斑斑的历史。他对于自家和邻居们年复一年繁重劳动,苦难生活,倾诉得那么周全,那么悲切,虽然不敢流露出强烈的愤懑感情,但在倾诉中不时地夹杂着怨叹和悲哀,用活生生的事实来揭露奴隶主的罪恶和残酷。这些奴隶们虽然暂时慑于奴隶主的淫威,精神呈现出麻木状态,但总有一天他们会怒吼起来,把积压在胸中的愤懑象火山似的喷泄出来。

此诗语言朴实无华,完全是用铺叙的手法写成的。

全篇围绕着一个“苦”字,按照季节的先后,从年初写到年终,从种田养蚕写到打猎凿冰,反映了一年四季多层次的工作面和高强度的劳动。语词凄切清苦,仿佛是在哭吟着一部沉重的历史。但值得我们熟加体味的是,这首诗的哀哀诉苦的同时,也表现了一定的清醒的阶级意识。“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取彼狐狸,为公子裘。”“献豣于公”,“上入执宫功”等,都表现了奴隶们对贵族不劳而食、蛮横霸道的疑惑和暗恨。在表现阶级压迫时,诗篇还采用了对比的描写来昭示,比如:奴隶们在辛勤劳动,而“田畯至喜”,苦与乐的对比;奴隶们无衣无褐,却在为“公子裳”,“为公子裘”,冷与暖的对比;“言私其豵,献豣于公,”少与多的对比等,这种描写,是在有意识地揭示阶级压迫的不平等。另外,诗篇善于抓住各种物候的特征,来表现节令的演变,使全诗充满了自然风光和强烈的乡土气秘。特别是第五章:“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用昆虫的鸣叫和蟋蟀的避寒迁徙,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季节变迁的过程。这几句没有一个“寒”字,但却让我们感受到天气在一天天地变冷,以至于寒气逼人了。这种手法在《七月》中应用得很普遍,再如:“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用风声的愈演愈烈来显示季候的愈加寒冷,也很形象生动。

篇6:《诗经豳风七月》原文欣赏

《诗经豳风七月》原文欣赏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v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彼南亩。田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帧R苑ピ堆铮猗彼女桑。

七月鸣V,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

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q,献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

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c,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T,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注释]

1.v:(bì)

2.耜:(sì)

3.@:(yè)

4.:(jùn)

5.萑:(huán)

6.:(qiāng)

7.猗:(yī)

8.V:(jú)

9.@:(yāo)

10.[:(tuò)

11.[:(zuǎn)

12.q:(zòng)

13.螽:(zhōng)

14.:(jìn)

15.:(yù)

16.苴:(jū)

17.樗:(chū)

18.c:(lù)

19.蚤:(zǎo)

20.飨:(xiǎng)

21.兕:(sì)

[评析]

《诗经》中的《豳风.七月》是西周初年豳地的奴隶所作的一首诗歌。它反应了奴隶们一年四季的繁重劳动和无衣无食的悲惨境遇。它不仅是一篇思想艺术很高的文学作品,而且对研究西周初年的历史也有很高的价值。

全诗基本上是按季节的先后,逐季逐月地叙述了男XX隶们的`劳动生活,很象后世民歌中的四季调或十二月歌,次序井然。

[作品介绍]

《诗 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 经》。现存的《诗 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篇7:《诗经·豳风·伐柯》赏析

《诗经·豳风·伐柯》赏析

《诗经•豳风•伐柯》含义隽永,以伐柯起兴,既是一首迎亲之歌,又极富哲理性。

《诗经·豳风·伐柯》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我觏之子,笾豆有践。

《诗经•豳风•伐柯》一诗,只有简单的两章八句三十二字,虽不说博大深厚,却也含义隽永,与“诗言志”的温柔敦厚诗教传统颇有一致之处。

此诗开篇即以“伐柯”起兴。《说文解字》言:柯,斧柄也;伐,击也,从人,持戈。因此陈子展先生在《诗经直解》中将这首诗解释为:

斫个斧柄怎么办?没有斧头就不能。讨个老婆怎么办?没有媒人就不成。斫个斧柄、斫个斧柄!它的法则不要远求。我们要会见这个人,食器这样摆齐案头。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反映的是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现实,《伐柯》也必然表现出这一特殊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在这个特定背景下,对于《伐柯》的主题内涵,试图分为以下两个层次加以理解:一是从浅层次看,这是一首迎亲之歌;二是从深层次分析,它又极富哲理性。

先来看迎亲之歌这一内涵。先秦时代是我国传统婚姻文化的形成时期。许嘉璐先生就曾经在《先秦婚姻说略》中将这一时期称为婚姻问题的“过渡阶段”。周公制礼,用以规范人们的行为。婚姻是形成家庭的基础,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自然倍受重视,同样被纳入了礼的范畴,确立了聘娶婚的核心体制。“媒氏”也成为专门的官职,掌管“万民之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开始借助权利途径进入百姓生活,并形成定式影响后人的婚姻生活。

正如《礼记•郊特牲》:“夫昏礼,万世之始也。”着重强调经过漫长原始社会时期演化而形成的婚姻,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永恒存在的。经过400余年的发展演变,聘娶婚作为一种被社会普遍接受的婚姻制度,逐渐占据了社会婚姻的主导地位,成为当时婚姻形制的主流。

媒妁在聘娶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完成一桩婚姻,必须履行“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礼记•昏义》)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媒妁的穿针引线。“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礼记•昏义》)据《说文解字》:媒,谋也,谋合二姓;妁,酌也,斟酌二姓也。这里“谋合二姓”,就是“合二姓之好”,帮助两姓男女缔结婚姻;“斟酌”,就有权衡利弊、择善而定之意。许慎的解释将“媒”“妁”两相互补,比较全面地揭示了“媒妁”作为专用名词的语源。聘娶婚有三个要素:首先就是媒妁之言,二是父母之命,三是纳币。于是《礼记•曲礼》说“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仪礼•士昏礼注》:“将欲与彼合婚姻,必先媒氏下通其言”,女家“许之,乃后使人纳其采择之礼”。这是当时社会婚姻活动所普遍遵循的准则。通过媒妁的沟通获得父母同意后,才能形成双方的婚约。

首章四句,言伐柯取妻各有其道,用伐柯没有斧头就不成来比喻取妻需要有媒妁。这四句与《齐风•南山》末章几乎一模一样“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根据陈子展先生在《诗经直解》中对“析薪”的注释为:“齐,析薪作伐柯。”可见这当为当时流行之民间谣谚。魏源《诗古微》:“三百篇言‘娶妻’者,皆以‘析薪’起兴,盖古者嫁娶必以燎炬为烛,故《南山》之‘析薪’,《车辖》之‘析柞’,《绸缪》之‘束薪’,《豳风》之《伐柯》,皆与此‘错薪’‘刈楚’同兴。”后来更用前者借代后者,做媒亦可称为“作伐”。尤其是在后世文人的创作中,“伐柯”、“作伐”、“作柯”频频用来代指媒人,远比直接道出媒人显得含蓄。比如宋人郭彖《睽车志•成忠郎傅霖》中说:“适见其婢自外来,云与小娘子作伐。”明人史般《鹣钗记》中也说:“恼恨杀韦公执柯,却将探花妻子被状元夺。”

《伐柯》又富有哲理性。篇首就以斧柄与斧头的关系起兴,用常用的劳动工具斧子来说明迎亲的婚姻关系需要借助媒妁这一中间渠道,阐释了事物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万事万物彼此之间都是有联系的,都需要根据一定的原则加以协调,才能形成一个和谐的环境。“伐柯伐柯,其则不远”,联系万物的法则不需要远求的,这种有原则的协调关系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要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促进事物或者社会关系的长足发展,必须能动地认识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

这首朴素的生活交响曲,通过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朴素的画面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首先是起兴的运用。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伐柯》借助日常生活随处可见的斧子,发端起情,作为全篇的开头;因事借物,为诗歌创造出自然深厚、含蓄蕴藉的艺术魅力。

和《诗经》中的多数诗歌一样,《伐柯》全篇为四言句式,简单而琅琅上口。同时运用复沓章节的结构,使之容易歌唱记诵,有利于突出主题。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伐柯》正是因为阐释的道理浅显易晓,语言生动活泼,节奏感强,才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中交相传诵,流传甚广,最终纳入采诗官的视线,收入《诗经》。而“伐柯”也作为媒妁的代称,成为我国古代婚姻文化的独特风景。

篇8:《诗经豳风七月》的三种境界

《诗经豳风七月》的三种境界

分析《诗经·豳风·七月》在生活、艺术和文化几个方面的意境,勾勒出该诗较为完整的框架。

《诗经·豳风·七月》历来评价很高,清人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曾说:“一诗之中无不具备,洵为天下之至文也。”极言该诗内涵丰富,无所不包。的确,该诗广泛涉猎了天文历法、农耕狩猎、国家典制、民风民俗、鸟兽虫鸣等等,堪称西周早期先民生活的百科全书。在赏析时,可以从生活、艺术和文化三个层面去探究该诗的境界。

一.生活:部落农奴的生活日常

《诗经·豳风·七月》的主角是部落农奴。全诗通篇用记录性的文字呈现了他们的生活日常:

一是男耕女织的农事劳作。农事劳作繁重艰辛,构成了一年四季里农奴的主要生活内容。特别是出现了明确分工,有劳动能力的男子负责农耕,妇女负责纺织,妇女、小孩和无劳动能力的男子负责送饭等后勤保障工作。农事劳作的艰难,在第一段里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在北风呼呼吹、寒气刺骨凉的隆冬,农奴连粗布衣服都没有,不知道拿什么过冬。即使如此,也还要在正月里修理农具,二月份开始下地干活。每个月份有每个月份的劳动内容,错过了一月就错过了一季,错过了一季就错过了一年。《诗经·豳风·七月》用近似排比的手法,层层叠叠渲染了全年劳动情况:“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七月流火,八月萑苇”,“七月鸣鵙,八月载绩”,“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农事劳作成为了全诗的基本色调。

二是农事间隙的服役田猎。在庄稼收获之后,本该歇息的农奴还有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到贵族老爷家里去服役干活以及田猎。服役干活主要是维修房屋和凿冰、取冰。“昼尔于茅,宵尔索綯”,白天割茅草,晚上搓绳索,然后再登上屋顶去加固、修缮。“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十二月、正月里将冰凿下放入地窖,二月份再将冰取出来使用。田猎主要是男人们集合起来去猎取貉、狐狸等野兽,狐狸皮为公子做裘,大兽归主人,小兽犒赏自己。

三是筚路蓝缕的家庭生活。除了劳作,农奴也有自己的家庭生活,这种家庭生活同样是艰辛苦涩的,这可以从衣、食、住几方面看出来。“无衣无褐,何以卒岁”集中表现了农奴衣不蔽体的情景。农奴也养蚕纺丝、纺麻织布,但这全都是为贵族老爷做衣裳。“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最鲜艳的衣裳都是为了“公子”而制作的。在吃的方面,“采荼薪樗,食我农夫”,用臭椿树当柴,以苦菜做饭,以“食我农夫”。在住的方面,“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忙季过去,携妻带子返回住处,将四处漏风、鼠雀横行的草屋收拾一下,就在这里过年。住的方面同样简陋、寒酸。贵族老爷不劳而获、衣食鲜美,农奴辛勤劳作、无衣粗食,这就是该诗呈现的两种生活。

生活虽然悲苦、艰辛,并不意味着走向沉沦。在描写日常生活的时候,该诗通过描写鸟(仓庚、鵙)虫(蝉)的鸣叫和细微的举动(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尤其是蟋蟀的“运动轨迹”(“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从侧面烘托出农奴生活的趣味。从正面通过描写农奴农忙之后举杯庆祝的宏大场面,也刻画了农奴苦中有乐、坚忍不拔的品格。

二.艺术:出神入化的对比艺术

《诗经·豳风·七月》不仅内容丰富,艺术上也很精湛,堪称一篇朴素的“华章”。该诗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对比,表现为在内容描写上的生活对比、节气对比,在氛围渲染上的情景对比,在框架结构上的段段对比、首尾对比等等。

一是内容描写上的对比。诗歌通过农奴和公子不同的生活对比,更鲜明地写出了农奴生活的艰辛和贵族生活的奢侈。两种生活充实、构成了全诗主要内容,这也是先秦时期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农奴无衣、粗食、蜗居,贵族锦衣玉食、安居大院,两相对照,令人怨愤。节气方面,不同的节气对应不同的劳作,对照之下让我们对春夏秋冬的稼穑生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二是氛围渲染上的对比。悲苦与喜悦,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氛围和情绪。仅写悲,体现不出悲有多深;光写喜,体会不到喜的可贵。只有互相对比,才能相互映衬,使人感知更深。《诗经·豳风·七月》开头第一段就使用了对比手法,即整体的悲愁氛围与局部的喜悦氛围的`对比。该段前几句都是极言农奴的勤劳艰辛,情绪上悲愁、无奈,最后一句“田畯至喜”,却很突兀地写出了另一种情绪:极度的高兴、喜悦。这是田官看到农奴在辛勤劳作后的感受。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放到一起,让我们看到了两个阶级两种不同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第二段在写少女采桑时,写完春日迟迟、鸟鸣花香、心情愉悦后,却在结尾又来了一句“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在她喜悦的表面下暗藏着悲愁:恐怕被公子看上带走,从而失去人生自由。这是整体的喜悦氛围和局部的悲愁氛围的对比。该诗的其他段落也大都从衣、食、住等生活的不同方面进行了对比,让我们体味到了两种不同的氛围、情绪,以及在这种氛围和情绪笼罩下的人生。

三是结构框架上的对比。《诗经·豳风·七月》大致是按照时间顺序将一年的劳动生活列写了下来。内容虽然繁杂,却并不散乱,而是结构紧凑、精致,这要归功于对比手法的使用。诗歌在段与段之间运用了对比。诗歌的每一段都描写了不同的节令和农事,虽然按照乐歌的要求有节奏错落、回旋复沓的特点,但总体上重复很少,不同段落不同内容,互相映照,互为存在。诗歌在首尾之间也进行了对比。第一段的“悲愁”基调和末一段的“喜悦”氛围,反差很大,初读令人疑惑,细品则会释然。末一段的功成庆祝既是对全年农事的总结,也是对全诗的收尾。通过这样的“首尾呼应”,诗歌在结构上变得严谨,在内容上也变得多样起来。

合理使用对比手法,可以使作品变得更有力度,更有内涵和格调。贯穿全诗的对比手法,使《诗经·豳风·七月》具备了这样的张力。

三.文化:无处不在的礼乐文化

《诗经·豳风·七月》不仅内容丰富、艺术出众,还浸润了浓厚的礼乐文化,有着自己内在的魂魄。诗里,有先秦生活文化、农耕文化、风俗文化,更有无处不在的儒家礼乐文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人神之礼。先秦时期尊神敬神,人神之间以神为先。该诗通过祭祀将之体现了出来:“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上古藏冰取冰都要先祭祀司寒之神,献上祭品请求恩准、保佑。集中体现了奉神、敬神的迷信思想。

二是君臣、主仆之礼。君臣、主仆之间的礼主要表现为臣对君忠、仆对主忠。该诗通过描写“田畯至喜”“为公子裳”、“为公子裘”、“献豜于公”,“上入执宫功”等,体现了“忠君报主”的思想。

三是夫妇、父子之礼。儒家之礼在这方面的要求主要是夫唱妇随、子从父命。在诗中,“同我妇子,馌彼南亩”写出了携同老婆孩子去南亩送饭的情景。妇子是听从、跟从丈夫和父亲的。“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说明虽然房屋很破,但丈夫还是带领、安慰妇子“入此室处”。夫和父在家庭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

作为周人制礼作乐的产物,礼乐文化是《诗经·豳风·七月》的传承之道,也是排在诗歌生活层面、艺术层面之后的又一层面。它无处不在,又容易被忽略。这是我们在学习时应该注意到的。

总之,《诗经·豳风·七月》达到了这样的艺术成就:既出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浑然质朴又手法精到,内容繁多而各列其序,通观全局而不遗细节,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去研读能得到不同的收获。从生活到艺术到文化,三种不断递进的境界,交缠、叠加在一起,成就了该诗的整体框架和艺术深度。

篇9:诗经国风豳风全国风诗经名句赏析

诗经国风豳风全国风诗经名句赏析

诗经国风豳风全国风诗经名句赏析

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鸱鸮

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东山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破斧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东征,四国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将。

既破我斧,又缺我锜。周公东征,四国是遒。哀我人斯,亦孔之嘉。

既破我斧,又缺我銶。周公东征,四国是遒。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伐柯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我觏之子,笾豆有践。

九罭

九罭之鱼,鳟鲂。我觏之子,衮衣绣裳。

鸿飞遵渚,公归无所,於女信处。鸿飞遵陆,公归不复,於女信宿。

是以有衮衣兮,无以我公归兮,无使我心悲兮。

狼跋

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公孙硕肤,赤舄几几。

狼疐其尾,载跋其胡。公孙硕肤,德音不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