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比较亿以内的数的大小》教学设计(精选17篇)大全
推荐文章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 比较亿以内的数的大小》教学设计(精选17篇)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比较亿以内的数的大小》教学设计,本文共1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 比较亿以内的数的大小》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比较两个数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方法。
4、通过比较两个数大小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到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1、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能正确地比较数的大小。
教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今天老师带来了这样一个图片,里面有我国六个省份的地图
下面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六个省份(单位:平方千米)。
你知道哪个省份的面积大,哪个省份的面积小吗?让我们来比一比!
这些数字是怎么读的?
2、复习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
在○里填上“>”,“<”或“=”。
999○1010601○564687○678
3、说一说万以内数的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1)、位数多的数大。
(2)、位数相同的数,从高位比起。
[教学设计思想]
1、通过我国六个省份的轮廓图的大小比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猜一猜、看一看,都无法准确的辨别出谁大谁小,这时出示数据,引起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2、复习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为本节课做铺垫。
[媒体设计思路]
1、利用多媒体出示我国的六个省份的轮廓图,让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我国的各省的面积,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及国情教育。
2、多媒体出示三个简单的万以内的知识复习,能让学生回想起学过的内容,为本节知识做铺垫。
二、自主学习、个体构建。
多媒体出示三组数据,选择你喜欢的两个数来比一比?(以以下三组为例)师板书三组数据:
1、黑龙江454800平方千米 四 川485000平方千米
2、青 海 70平方千米新疆 16660000平方千米
3、内蒙古1100000平方千米 西藏 1210000平方千米
这三组数据分别代表了亿以内比较数的大小的两种情况,分别是数位相同时,怎么比较?数位不同时怎么比较?
三、讨论交流、合作提升。
教师:这么大的数,同学们比较过吗?我们能不能用以前学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来比较这些大数呢?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这三组数字,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一下,怎么来比较这几组数字呢?
[教学及媒体设计思路]
通过多媒体展示这三组数据,让学生注意观察第一组数据,青海和内蒙古的,当数位不相同时,怎么比较;
再认真观察第二组和第三组数据,没蒙古和西藏,黑龙江和四川,得出当数位相同时怎么比较?从而得出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规律。
四、展示评研,小组汇报。
讨论完后,由学生来说说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一种:通过读来比较:454800是四十五万四千八百485000是四十八万五千。
第二种:通过位数来比较:720000是六位数,1100000是七位数,因为六位数的最高位是十万位,而七位数的最高位是百万位。所以,七位数比六位数大。
第三种:从最高位比起:1100000的最高位是百万位是1,1210000的最高位也是百万位是1;再比较下一位十万位一个是1,另一个是2, 2比1大,所以1210000大于1100000。
老师结合学生的口述板书:720000<1100000,454800<485000,1100000<1210000
[教学及媒体设计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说一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包括数位相同和数位不同两种情况)
位数相同和位数不同两种情况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如果位数不相同,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最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教师结合学生的总结板书: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最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教学设计思想]
首先让学生根据这6个省份的面积数据提出许多组大小比较的题目,然后教师出示三组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来研究怎样比较,从而学生能够想到对于这三组题目针对性的比较方法。最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语言总结出如何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教师进行总结升华。对于学生提出的那些题目作为针对性的.练习。学生从这个过程中,能够感觉到成功的喜悦,愿意利用自己总结的方法进行实践。
[媒体设计思路]
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数位不相同时数据大小的比较,学生能够清晰的看到数位多的那个数就大。尤其是数位相同时,先从高位比起,当高位数字相同时,看
下一位,下个数位上数字大的那个数,那个数就大。学生能够清晰的看到2比大,所以1210000大于1000000.让学生看起来清晰易懂,更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五、反馈达标,巩固提升。
课堂检测、
1、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92504〇10360050140〇63140
28906〇28890 620300〇307300
2、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50500500500 55000 40005
(1)四人小组分工合作。
(2)交流,说说自己小组的想法。你是按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排位置的?
(3)小结,怎么样的方法比较最简单。
[教学设计思想]
让学生利用自己总结的比较大小的方法进行基础性的练习,再次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考察了学生是否会比较几个数的大小。
[媒体设计思路]
利用课件展示习题,学生能够更直观的得出两个数的大小比较,然后集体进行订正,从而得出结论。
六、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我们在比较数的大小要注意些什么?
[教学设计思想]
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媒体设计思路]
多媒体课件展示本节课的知识点,能够让学生从文字上更准确的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更好的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七、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
篇2: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3页的内容及练习二16页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能正确地比较几个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4、学生经历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比较类推的方法。
5、通过比较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体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比较多个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中国地图册挂图。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填空。
82000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它与71的位数 (相同或不相同)。
346000左起第二位是( )位,表示( )个( )。
2、比一比在〇里填上“>”“<”或“=”
939○2039 501○626 5780○5870
引导学生口答: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是怎样的?
[设计理念:通过复习亿以内数的数位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为下面学习新知识作铺垫。]
二、讲授新课
1、出示中国地图册挂图
(1)先让学生在地图中找到以下几个省的位置
黑龙江、内蒙古、青海、四川等
(2) 课件展示各地区特点的形象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教师启发提问:从这些图片中你能了解哪些信息?
(让学生给同学们做个简单介绍,你课前收集的关于各省的文化名胜的知识。)
[设计理念:通过对收集我国面积最大的6个省份的文化名胜的知识展示,让学生了解有关地理、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⑶再呈现各省的面积数
师问:观察图片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口答)
[设计理念:通过看图,学生学会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引入新课
师:刚才有的同学将两个省份的面积大小进行了比较,这些比万大的数怎么比较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的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三、新课探究、启发思维
1、课件呈现:例4中我国面积最大的六个省份面积的图片
2、让学生正确地读出以上的面积数字
师:你会比较每两个省面积的大小吗?试一试!
3、探究亿以内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⑴、从例4中选取两个省份的面积数进行比较.
如: 黑龙江: 454800
内蒙古: 1100000
学生对照数位顺序表写出来,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模仿老师取数的特点,同桌两人合作,在这6个省份中随意选取两个省份,比较它们的面积数,一人出问题,一人来比较,解答。
(2)、学生作品展示
预设:
生1:454800 < 1210000
生2 :1660000 >720000
……
(3)、归纳比较方法:(课件展示)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就大。
【设计理念: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4)再取出三组数(课件展示)
黑龙江:454800 黑龙江:454800 西 藏: 1210000
青 海:720000 四 川:485000 新 疆: 1660000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交流,得出比较的方法。
(5)师生共同归纳比较方法:(课件展示)
如果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依次类推。
[设计意图:通过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做,动脑思考,小组交流、探究,从而总结归纳出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四、拓展与延伸:多个数的大小比较
提出问题:根据面积的数据,将这六个省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你会吗?请排一排.
1、让学生尝试排列
2、让学生分组交流,校对排列结果,并说说各自的比较方法,过程.
3、引导概括比较方法.
(1)按位数分类:
六位数:454800 720000 485000
七位数:1210000 1660000 1100000
(2) 从大到小排列:
720000>485000>454800
1660000>1210000>110000
(3) 再用数学符号连起来:
1660000>1210000>110000>720000>485000>454800
【设计理念: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类推能力。】
五、巩固练习:(课件展示)
1、课文第13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根据每组树的位数情况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2、练习二的第1、2题
[设计理念:通过独立完成练习,发挥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巩固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数的大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篇3: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让学生学会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为后面学习比较大的数作铺垫。
2.让学生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能掌握到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会比较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让数学为生活服务。
学情分析
1.学生对亿以内的数已经能正确分级、读写,对数位顺序表也认熟了,本节知识学生用以前学过的《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就很容易突破学习难点。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学生对亿以内的数已经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能正确读写,结合原来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可引导学生自学,然后归纳总结形成规律。
3.学生认知障碍点:同位数的大小比较。学生受原来知识“数位对齐应从个位起”的影响,也容易出现从个位先比较的障碍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3、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由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推导出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过程与方法:
首先通过课件,呈现各省区的面积配上当地著名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复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为本节知识学习作好准备。在教学新知识时注重用旧知推出新知,然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最后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部分省区面积数据和当地著名风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环保教育。
2、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观察、合作、推理、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方法。
教学难点: 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旧知。
投影出示,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1.填空。
84101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
296000左起第二位是( )位,表示( )个( )。
2、在○里填上“>、<、=”
909○ 990 999 ○ 1001 789 ○ 798
让学生说一说各是怎样比较的,引导学生总结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亿以内数的数位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为后面学习新知打基础)
3、师:昨天下午老师让你们回家收集了有关大数的信息,请你们把收集到的大数和老师及同学们说一说吧!
(指名回答,老师把学生收集到的大数板书到黑板上。)
你们知道这些数中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比较这些数大小的方法。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收集有关大数的信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数学。)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我国六个省份有代表性的风景名胜图(图的下方标示该省的土地面积),分别是黑龙江,内蒙古,青海,四川,西藏,新疆,猜一猜,那个省最大,那个最小呢?(内蒙,西藏面积相似,其余四个相对较小,但面积也差不多,在轮廓图上反映不是很明显,学生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比较,培养学生直观的判断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看来,光凭我们的眼力有时候是不能解决问题了,让我们借助数字来试试看。
让同学们看课本例4:在情景图中出示我国最大的6个省份面积
黑龙江:4548000 青海:70
内蒙古:1100000 四川:485000
西藏:1210000 新疆;1660000
问题:
1、这些数字是怎么读的?(让学生读一读)
2、你知道哪个省份的面积大,哪个省份的面积小吗?让我们来比一比!
自由汇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说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注重学困生的培养。
思考讨论: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分小组合作讨论。
小组汇报: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交流自己组解决问题比较大小的方法与思路。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重点说一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包括数位相同和数位不同两种情况)
教师结合学生的总结板书: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 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的数大的哪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
[设计意图:通过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做,动脑思考,小组交流、探究,从而总结归纳出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基础练习:比较数的大小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出比较大小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完成基础练习,发挥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巩固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数的大小]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投影出示
1、比较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数的大小
(1)明确题目要求。
(2)观察每组中两个数的特点。
(3)说一说每组数的比较方法。
2、练习二第1题和第2题
(1)让学生独立做在作业上。
(2)同桌互相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
(3)你知道最小的六位数比最大的五位数多多少?
【设计思路:通过练习及作业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亿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看课本13页的内容并完成“做一做”。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指名说一说,老师在概括一遍比较亿以内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2、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请说出来。
【设计意图:再次复习巩固亿以内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篇4:《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是在学生学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迁移到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上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以下两点:
1.在交流互动中总结方法。
教学例5时,对于数的大小比较,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思考方式,教师尽可能的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比较的方法,并把学生的这些想法展示出来,使学生之间有一个交流互动的机会,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学习的快乐。
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中,抓住关键环节组织交流,比如在独立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后,说说比较的过程和结果,再引导学生分析、发现规律,总结交流方法。通过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在总结方法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正确地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在学习两个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中,体验迁移类推的方法。
3.通过比较两个数大小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到数与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
篇5:《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难点:
会进行多个数的大小比较。
教具:
课件、数字卡片。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下面我们就来做个抽数字卡片比大小的游戏,好吗?
游戏规则:谁抽出的卡片上的数字大,谁就获胜,并有机会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比较出这两个数的'大小的。
引导学生说一说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1)先看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较大。
(2)如果位数相同,就看最高位上的数,最高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依次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较大的数,我们不但要会读、会写,有时还要对它们的大小进行比较。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学习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例5。
(1)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
师:我们先一起来比一下:美国和泰国20xx年到我国旅游的人数。
(引导学生说出两个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并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位数多的数大于位数少的数。)
(2)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
师:我们再来比一下:日本和韩国20xx年到我国旅游的人数。(引导学生说出比较位数相同的数时,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师:我们再选两个国家:美国和俄罗斯。(位数相同的两个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小结:在实际比较两个数的过程中有几种情况?(两种)哪两种?(位数不同和位数相同)所以我们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应该先看清楚它们各是几位数,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那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快速看出一个数是几位数呢?(分级)
2.合作交流,比较大小。
(1)从中任意挑选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并相互交流想法。
(2)两名学生一组,一人从中挑选两个数,让另一名学生比较大小,再共同交流检查。
3.探究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师: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怎么比较?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怎么比较?
引导学生总结亿以内数的比较方法: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4.议一议: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与原来所学的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使学生明确:方法相同,只是位数更多了。
三、随堂练习
1.达标检测(你做对了吗?);
2.巩固练习;
3.拓展练习。
四、课后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
篇6:《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数的大小。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比较两个数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比较两个数大小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到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难点能正确地比较数的大小
教具题卡
教学过程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收集了有关大数的信息,请你把收集到的数和同学说一说?
2、引入新课
你们知道这些数中哪个大?哪个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比较这些数大小的方法。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二、探究新知
例4出示我国最大的6个省份面积的情境图。
黑龙江:4548000 青海:70
内蒙古:1100000四川:485000
西藏:1210000 新疆;1660000
师:你会比较每两个省面积的大小吗?试一试
汇报:说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
问;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是什么?师归纳概括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
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的数大的哪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
练习:比较数的大小
92504〇103600 50140〇63140 28906〇28890 620300〇307300
学生展示收集的数据
观察图片,读出数据
学生尝试在本上比大小,小组交流。
1210000 〉 72000
454800 〈 48500
1100000 〈 1660000
1660000 〉 11720000
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自己组的比较方法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出比较大小的方法
收集生活中的数进行展示,提高学生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能力
通过迁移类推,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数的大小
三、巩固新知书后练习二
1、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98965〇100000 208808〇99999 70060〇70201
30500000〇3050000
2、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50500 500500 55000 40005
3、写出几个大于99987的五位数?
4、你知道比最大的五位数大,而且比最小的七位数小的数共有多少个吗?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作业:
自主练习比大小的题
独立完成,说出比大小的方法
独立完成,全班汇报
讨论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通过练习,巩固比大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
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黑龙江:4548000 青海:720000内蒙古:1100000四川:485000 西藏:1210000 新疆;1660000
1210000 〉 72000 454800 〈 48500 位数不同 位数多的数大
1100000 〈 1660000 1660000 〉 11720000 位数相同 看最高位
篇7: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已有知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基础上,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比较几个数的大小。
2.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及探索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位数相同亿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准备
在○里填上“>”,“<”或“=”。
985○1020 601○564 687○678
(反馈时)说说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第一组你是如何比较大小的? 生:三位数一定小于四位数。
第二组又如何比较大小?两个三位数比较,百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大;百位上相同,十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二. 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经调查这是我国面积最大的6个省份。
师:你会读这些数吗?
生:(说到该省份时读出面积数)。。。。。。
师:你们知道这些数那个大?那个小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比较这些数大小的方法:
板书课题: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师:请选择你喜欢的两个数来试着比一比?
生:。。。。。。
师: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
(预设)720000和1660000,720000和454800,1100000和1210000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大;位数相同,先比较高位
师生小结:比较大小的方法:如果位数不相同,位数多的数一定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较,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的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师:现在你能根据刚才的方法,将这6个省份的面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吗?
生:(尝试排列)。。。。。。
师:同桌校对结果,各自说说比较的方法,过程。
先分类--七位数的相比较--六位数的相比较,三个七位数你是怎样比较的?引导全体学生明白比较方法。
师生小结:先按照数位分类,再把数位相同的一起比较。。。。。。
三. 巩固练习
1.比较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数的大小。
50140○631400 28906○28890
92504○103600 620300○307300
2.下面有些数被盖住了,你能判断出大小吗?
981600○○25060 578100○○761000
702000○6○8700 996200○○894300
3.( )里能填哪些数?
1649035<168270,()里可填:__________
436508>4()0517, ()里可填:__________
()6204<57204, ()里可填:__________
4.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50500 500500 55000 40005 505000
四. 课堂小结:
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学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720000<1660000, 位数多的数大
1100000<1210000 位数相同,先比较左起第一位。。。。。。
探索创新:
将这6个省份的面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黑龙江:454800 青海:720000 内蒙古:1100000
四川:485000 西 藏:1210000 新疆: 1660000
练习题:
1.比较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数的大小。
50140○631400 28906○28890
92504○103600 620300○307300
2.下面有些数被盖住了,你能判断出大小吗?
996200○○894300 578100○○761000
702000○6○8700 981600○○25060
3.( )里能填哪些数?
1649035<16()8270,()里可填:__________
436508>4()0517, ()里可填:__________
()6204<57204, ()里可填:__________
4.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50500 500500 55000 40005 505000
篇8: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数学的世界很精彩,可是很多学数学的学生却感到很无奈。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善用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也就是生活中的数学。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的。我认为教学中应该要充分利用学生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主张“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 对于教学《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我对这节课的教学作了新尝试,让学生感受生活大数,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作了以下几个的设计:
[片段一]
情境导入
在这课教学前,我为了给学生作知识上的铺垫,顺利地运用知识迁移掌握新的学习内容,我作了三层准备工作:
1、这节课里事先让学生自己去调查、发现、查阅、记录生活中的大数,把数学学习由课堂向课前开放。让同学们在课外收集了有关大数的信息,让他们初步通过生活中寻找出大数,了解生活中大数存在价值和原因。
2、要求学生上课时把收集到的大数信息的和同学分享一下。为他们提供一次大数信息的交流和体现,从中认识到除了自己收集的大数外,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大数存在的,而且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3、老师通过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数中哪个大?哪个小吗?”让他们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从而知道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情况。
这样不但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以及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在本节课,我首先将生活数学化,通过课前收集生活中的大数→课堂交流生活中的大数→感受生活中许多大数,进而产生研究生活中的大数究竟谁大谁小吗?从而产生学生比较大数的必要性。
[片段二]
引人入胜,探究新知
师:把学生汇报的部分大数写出来,160、622000、355800、58800、1030000、1060000、1660000、11720000等,请问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生:(欲答)
师:不急,不急,我这有一组有关我国最大的6个省份面积数据。
出示主题图片,例4出示我国最大的6个省份面积的情境图。
黑龙江:4548000 青海:720000
内蒙古:1100000四川:485000
西藏:1210000 新疆;1660000
师:你会比较每两个省面积的大小吗?试一试。同桌相互说一说。然后要求学生汇报:说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
集体分享交流:
生1:把每组数据写在数位表上就可以比较出来。
师:如果写在数位表上,效果会怎样呢?
生2:很清楚看出每个数的大小。
师:好方法。除了这个方法外,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3:数数位也可以比较它们的大小,数位越多,数就越大。
师:这个方法显得更简便。但如果两个数的数位都一样又怎么办呢?
……
通过交流,学生总结出比较大小的方法。这个过程,学生在研究探索,将两个省面积的大小进行比较,把生活化的大数抽象成数学知识,老师又安排问题:“同学能够随便抽两个省的面积进行比较吗?” 让学生知道我国这六个省面积的大小问题,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片段三]
通过学生完成“做一做”比较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数的大小后,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此时老师展示学生收集的数据,让学生尝试在本上比大小,小组交流。
1620000 〉 622000
355800 〈 58800
1030000 〈 1060000
1660000 〉 11720000
这个练习重新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将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明白自己找回来的大数中也可以比较出大小的,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在我国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也相当明确。
反思:
这样的设计,将枯燥、缺少生活气息的教材改编成学生身边的题目,既使学生感受到亿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也使他们认识到学习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课标》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知识来源于人的实践活动,老师能够学生来引导他们进行多次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白所学的知识的价值。数学教学就应遵循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及用途。
篇9:《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孩子们升入四年级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阅历的丰富,它们的自学能力也在提高,特别是在今天的课堂上,它们让我看到了更加欣喜的一面,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是在孩子们认识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对大数从另一方面感知,从而也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由于学生在三年级就学过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所以这节课我的教学思路以自学为主,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从两个数的.比较过渡到多个数的比较,孩子们能利用知识的迁移逐渐总结出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从表面的数学知识抽象出现象背面所蕴含的知识的规律,从形象到抽象,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这是一个思维跨越,孩子们能有这样的能力我从心底里感到高兴,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只要能根据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和年龄特点设计符合学生的教学思路,学生才有可能绽放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学习智慧。
篇10:《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意识、习惯和方法。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由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推出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上完本课,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组织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要相信学生的潜能,要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学习资源。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教师通过加强对学生“学”的方法的探讨,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知识是靠学生去寻找、发现的',与学生的经验、感悟相连,这样获得的知识才是有意义的,根深蒂固的,同时又具有极强的迁移能力。“课前小研究”就是一种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提纲。在设计课前小研究是,题目选择了湖北省6个城市人口普查的数据,并配以反映该城市名胜风景的形象图片,用于丰富学生的知识。课前小研究有4道题目,分成两个层次,第1―3题主要是让学生自主探究亿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第4题让学生在掌握亿以内数比较大小方法的基础上迁移出亿以上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2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 新课程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数的大小比较,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思考方法,教师尽可能把学生的这些想法展示出来,使学生彼此之间有一个交流互动的机会。在比较位数不同的两个数的大小时,学生采用的方法各种各样,超乎课前我对学情的预设。例如:
生178200991500方法:78200是五位数,991500是六位数,五位数比六位数小。
生2831260078200方法:8312600的最高位是百万位,78200的最高位是万位。万位是右起第五位,百万位是右起第八位,所以831260078200
生3341O7000991500方法:先分级,两个数都有两级,不看个级,看万级,第一个数万级上有三个位数,第二个数万级上有两个位数,所以左边的数大于右边的数。
生4782008312600方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先数位数,哪个数位数多,那个数就大。
学生能结合不同的例子自己探索出比较位数不同的两个数大小的方法。虽然他们思考问题的起点不同,语言表达能力不同,但是他们每个人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去并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一点我认为是最重要的。
3转变教师角色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觉得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是调控课堂的主角。我们总是按照既定的教学过程把学生一步步牵着鼻子走,而生本教育则要求教师角色从拉动学生的“纤夫”转变为生命的“牧者”。由于学生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经验,教师教学时应尽可能把发言权交给学生,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倾听者和指导者。教师的作用是提出学习的主题与需要解决的问题,维持必要的教学秩序,给予学生支持,鼓励还有及时的,恰到好处的引导。
篇11:课文《亿以内数的大小》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主要任务是将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迁移到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上来,进一步锻炼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
比较数的大小可分两种情况进行教学:一是比较位数不同的数的大小,位数多的数较大;二是比较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起依次比较每一位上的数。
教学时我先着重复习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及比较方法,再通过类推让学生尝试解决例题。然后引导学生着重从数位上进行比较,以进一步加深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位的顺序,在此基础上再概括出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由于位数多,易看错,所以教学中强调了通过分级来帮助弄清这两个数是几位数,若位数相同,要从最高位一个一个比较下去,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还可以告诉学生,数的比较可用对齐数位纵向比较的方法进行。
由于本节课的知识较简单,因此整节课我都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重点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完整、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培养了他们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也尝试到成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篇12:亿以内数的读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的例1,例2,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习题P1-5。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2、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教学读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读法为基础,把个级读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读亿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
师准备计数器。
学生每人收集现实生活中有关万以内的及比万大的数的信息各两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多媒体课件演示主题图中的中国6个省、市、自治区的地理、文化的图片,伴音介绍我国国情,然后通过特写镜头推出6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由学生提出问题,得到了那些信息?发现了什么?揭示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二、探究交流,获取新知
1、以北京市人口数为例,先让学生尝试读一读13819000这个数。
2、计数器操作,认识计数单位。
问题:在这个计数器上,你发现了什么?
用计数器数数: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上一千。
问题: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
认识十个一千就是一万。(板书“万”。)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再加一万,是多少?认识十个一万是十万,板书“十万”。用同样方法,完成一百万、一千万、一亿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
3、小组讨论学习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问题:大家知道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是什么吗?你们发现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4、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教师说明:
(1)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计数单位要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教师对着计数单位,在上边板书数位;(师边讲解边整理出数位顺序表)
(2)同一个数放在不同数位上,它的计数单位是不同的、如数字3,写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写在百位上表示3个百,写在万位上呢?写在千万位上呢?写在亿位上呢?
(3)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师进一步整理数位顺序表)(说明:还有比亿更大的数,今后我们再写)
5、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
(1)教学万级数的读法
①在算盘上拨出二十八,问:这个数在个级,表示多少?(二十八)
②将二十八移到万级,问:这个数在万级,表示多少?(二十八万)
③在算盘上拨出三千零七十万,让学生试读、
④读出下面各数(出示投影)
470000308000040500000
470000读作:四十七万
40500000读作:三百零八万
40500000读作:四千零五十万
⑤小组讨论:说一说万级的数的读法和个级的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万级数先按个级数的读法来读;不同点:万级数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⑥练习:读出下面各题:34和340000348和34800003004和30040000(强调:每级中间连续有2个0只读1个、)
(2)教学含有两级数的读法(出示课件“亿以内数的读法”)。
①先在数位顺序表上出示0,让学生读出来、再将个级写成4600,请学生完整试读24600、
②先出示6400000,让学生读出来,再试读6407000,问:这个数中的4个0都在什么位置?怎么读的?(数中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
③让学生读出30040,再试读10030040
10030040读作:一千零三万零四十
问:10030040共有5个0,前4个0共读出几个?(师指出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④练习:读出下面各数
569008050028000075
569200读作:五十六万九千二百
40080500读作:四千零八万零五百(师问:40080500所读的零是指哪几个0?)
28000075读作:二千八百万零七十五(师问:为什么4个0只读1个?)
⑤总结含有两级数的读法:略、看书P3并体会一亿有多大。
三、课堂练习
1、读出下面每组数:
25和25┆0000250和┆2500000
┆和20005┆00002050和2050┆0000
2、先说出下面每一个数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再读出来。
3┆2680164┆5800520┆5000
47┆0050307┆08003060┆0900
10┆4070120┆06051┆0000┆0000
3、教师说明:改革来,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读出下面各题中的数:(投影)
(1)1993年,我国天然石油开采8130000吨,增加到12840000吨。
(2)1994年,我国煤炭开采12350000吨,到,煤炭开采21500000。、
(3)1993年,我国市内电脑交换机有10360000门、
(4)1994年,我国生产照像机42900000架
四、师生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怎样读亿以内的数?
五、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①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读高位读低位
②万级的数按个级的读法来读
读后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0不读,其他数位有1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
教案点评: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和正确读出万以内数的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亿,并学习按级读亿以内的数。
在教学过程中,先复习有关的旧知识,然后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需要学习比万更大的数,引出新课题。
新课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利用学生在算盘上拨珠,学习新的计数单位,并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亿以内数位顺序表和按四位分级。
第二部分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先学习只有万级的数,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后面加读一个“万”字,再学习含有两级的数,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并突出哪些0该读,哪些0不该读这一读数中的难点。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读数规则。
本节课采用边讲边练的形式,使学生在课内逐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减轻学生课外负担。
【教后反思】:
数学是理性的、抽象的。怎么把这些理性的、抽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吸引学生?我认为首先就应把“情感教学”吸纳进我们的数学课堂。在这节课的开始,主题图中的中国6个省、市、自治区的地理、文化的图片、伴音,深深打动了孩子们,他们的情绪高涨,学习主动性被激发。学生在积极主动地交流、探讨中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读法。然后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些统计到的令人触目惊心的浪费的数据,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亿以内数的读法,同时心灵被震撼,意识到了我国国情的必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被激发。赫尔巴特说:“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美国数学家克莱因也说过:“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技可以改善物质生活;
数学却能提供以上一切。”
让我们的数学课也煽情!
篇13:亿以内数的读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比万大的数、计数单位、数级、数位等(课本第2~4页内容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习惯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以及没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计数习惯。
3、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4、了解我国人口普查状况,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
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教学重点:
计数单位以及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媒体:
实物投影、计数器、小卡片、表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让学生写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如:
学校里共有多少名学生?你家里没月收入大约是多少元?一年的收入大约有多少元?
2、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
教师板书:25000
老师:这是老师家里的存款,请同学们说一说,老师家里有多少存款?这个数是几位数?(五位数)各个数位的名称是什么?各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
25000
……万千百十个
位位位位位→数位
……万千百十个→计数单位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知,揭示课题。
老师:以上所说的到的是我们过去学过的知识─万以内的数,其实在声国中我们已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这就需要我们学习更大的数─亿以内数的认识。
2、介绍主题图。
老师:我国开展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现在老师提供几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人口数,请同学们看看这几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人口数据。
(1)投影出示:
(2)看了这些数据,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提的?
3、教学例1
教师:从同学们刚才尝试读数中,我们明白要想正确地读出这些大数,应该先了解掌握这些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现在,我们就先来学习这些知识点。
(1)投影出示图例:
老师:3819000这个数有多大呢?
(2)计数单位的认识:
计数器上遮去万以上的计数单位
①一千一千地数,数到10个一千。
老师:10个一千是多少
学生:10个一千是一万。(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满10向前一位进1,得出结果。)
教师用计数器表示:
②一万一万地数,数到10个一万。
老师:10个一万是多少?(在计数器上显示“十万”)
③同样方法认识百万、千万。
④认识亿的计数单位。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千万位左边一位是什么位?它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老师明确说明:千万位左一位是亿位,它的计数单位是亿。在计数器上显示”亿”。
(3)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4)认识数级。
①引导学生观察数位及计数单位的排列规律。
学生回答探讨结果,并在自己的数位顺序表中填出新学习的数位以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②进一步向学生说明: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四个数位为一级。最低一级是个级。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个级左边一级是万级,万级左边一级是亿级,并填写完整。
(5)认识“数值”
三、课堂练习
1、课本第8页练习一的第1题。
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数位顺序表,加深学生对数位排列顺序的数级划分的认识。
2、课本第8页练习一的第3题
四、课堂总评
让学生自己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篇14:亿以内数的读法教学设计
教法学法:
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大数对于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创设具体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大数获得丰富感受,注意放手让学生探索,理解大数的读法后,通过独立练习,小组合作交流训练,达到熟练程度。
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对于数位、数级,十进关系等知识,应该让学生牢固掌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现,去体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达到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密切了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收集大数的习惯和能力,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认识数是为了用它来交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教学理念: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打基础。遵循儿童心理规律和认知规律。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必须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师精心组织下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亿以内数的规律,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二页到第五页的例1例5,练习一的1-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成功体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亿以内数的认识,读法。
教学难点: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读法。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CAI课件,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数位表。师生都备计数器。
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CAI课件出示我国行政区划图,用点按热健的方法突出演示六省市、自治区的地理、文化图片,同时伴音介绍我国的人口普查数,让学生认真观察,提问:你收到了那些数学信息?(六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你发现什么?(数很大,很大。)由此这节课你想探讨什么问题?(这些大数怎样读?他们的计数单位是什么?这些大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怎么样认识大数?等等)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交流获取新知
1、以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为例试读。
2、认识万以上的计数单位,十万、一百万、一千万、一亿,问题:观察计数器你发现什么?老师拨珠,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一千,问: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怎么办?(千位满十向万位进一),也就是“十个一千是一万”板书“万”。
3、让学生拿出计数器,边拨边数边想,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再加上一万是多少?认识10个一万是“十万”,同样的方法,同学们自己同位交流说说,认识10个十万是一百万。(板书)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板书)
10个一千万是一亿。(板书)
(给足时间拨、想、说,然后全班交流)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以往我们数单位?万以上的计数单位今天我们学习了那些?(十万、百万、千万、亿)
4、小组讨论学习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问题:大家知道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是什么吗?你发现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我发现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
生2: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生3:我发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哪一位上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
生4:每相邻是什么意思我有点不太明白?
生5:我可以告诉你,……
师:同学们怎样证明你的发现是对的?
生5可以进行证明,如:……
师:同学们真有数学头脑,通过拨珠、数数、观察发现了它们的规律。
5、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学习“数位”。
请同学们整理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亿位。(出示数位顺序黑板帖)
(2)拨数,将13819000人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来。
(3)写出13819000并说出每个数字所占的数位名称,计数单位,表示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4)全班交流,抽查:十万位上的8表示什么?百万位上是几,表示什么?千万位上是几,计数单位又是什么?
6、学习“数级”。
介绍我国计数的四位分级法。(在数位表上增加拦,并标明数级)从右向左四位一分级,第一级是个级,第二级是万级,第三级是亿级。同时告诉学生分级线。按级读出北京市人口数。
7、巩固联系完成第4页“做一做”。
(1)让学生通过数数,理解并掌握计数规律。
(2)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哪些地方常用到万以上的数,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8、学习“读数”。
(1)CAI课件出示例2,读出下面各数。继续出示含两级的数位表,并在相应的数位表下,分别呈现教材上的4个数,249624960000640700085000300。
a)让学生在下面与同学说一说并写出读作多少?
b)集体交流,读出每一个数,并进行评价,纠正错误读法。
c)课件出示正确读法。
(2)小组讨论。
a)含两极的数怎么读?
b)万级的数和个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
c)数位上出现0,又该怎么样读?
(给足时间让学生讨论)
(3)反馈交流信息,学生归纳总结。
(4)巩固练习,完成第5页“做一做”。读后说说你发现这3个数有什么共同点?
三、小结强化,增强自信
小结学习内容,让学生说说学习体会、收获。
四、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课堂作业完成练习一的1—5题。1题让学生做数位顺序表,加深了学生对数位排列顺序和数级划分的认识。2题按排的是4组读数练习,每组都是两个数对比出现,体会同样的数字,放在个级和万级读法不同数的大下意义不同,也为后面学习大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作铺垫。3题创设一个情境,小组交流不同的读数方法,探索比较方便的读法,体现了由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读数方法。4题5题,进一步加深对亿以内数的读法的理解,提高读数能力。
篇15:亿以内数的读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3、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读数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投影仪、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多媒体课件演示主题图中的中国6个省、市、自治区的地理、文化的图片,伴音介绍我国国情,然后通过特写镜头推出6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由学生提出问题,得到了那些信息?发现了什么?揭求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二、探究交流,获取新知
1、以北京市人口数为例,先让学生尝试读一读13819000这个数。
2、计数器操作,认识计数单位。
问题:在这个计数器上,你发现了什么?
用计数器数数: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上一千。
问题: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
认识十个一千就是一万。(板书“万”。)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再加一万,是多少?认识十个一万是十万,板书“十万”。用同样方法,完成一百万、一千万、一亿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
3、小组讨论学习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问题:大家知道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是什么吗?你们发现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4、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学习数位。将13819000按数位顺序写出。说出每个数字所占的数位名称、计数单位,表示有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2)同桌学生互相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3)学习“数级”。介绍我国计数的四位分级法。
5、巩固练习,完成第4页“做一做”。
6、学习读数。
(1)投影出示含两级的数位表,并在相应的数位下面分别呈现教材上的4个数,让学生读一读,并写出读作多少。
(2)小组讨论:
a、含两级的数怎么读?
b、万级的数和个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
c、数位上出现0又该怎么读?
(3)反馈交流讨论信息,由学生总结,并订正例题呈现的数的读法。
三、巩固练习,完成第5页“做一做”。
四、小结本课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学习体会、收获。
五、布置课堂作业:完成练习一的第1~5题。
篇16:亿以内数的读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2、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以及按数级读数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能按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2、帮助学生建立有关数的概念,掌握一系列的计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在万以内数的读法基础上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突出我国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鼓励学生在科学领域中研究与创造。
教学重点: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每级末尾、中间带0的数的读法。
教具、学具准备:算盘、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答:(1)一千里面有个百,一万里面有()个千。
(2)()个一百是一千,()个一千是一万。
2、复习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师出示5张卡片: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教师首先把“百位”贴在黑板上,指名同学按照顺序依次贴其它卡片。全部贴好后请同学口述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3、读数练习:
教师在贴好的数位下填数字,学生进行读数练习。重点引导学生复习中间或末尾带0的数的读法。
4、想一想,万以内的数的读法规则是什么?
(引导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为后面类推亿以内数的读法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投影出示:
①1993年我国台湾省大约有20944000人。
②人造地球卫星速度是每分钟约474000米。
③某县去年试种水稻新品种,总计增产5471000千克,增值6705000元。
学生自由读一读上面3句话。
2)导语:
我们已经学会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这些比万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像这些比较大的数的读法。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2、新授:
(1)教学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①学生观察板书:个、十、百、千、万,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呢?你能按这样的规律继续往下数吗?
(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迁移、类推,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生根据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的规律自己数出:十个一万是十万,十个十万是一百万,十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教师板书:十万、百万、千万。
②认识“一亿”:
用刚才的方法,我们接着往下数,十个一千万是多少呢?
(学生认知有难度,可能会说出,十个一千万是十千万,在这时,教师要同学生一起数,并指明,十千万就是“一亿”。)
教师板书:一亿,并指出一亿是个很大的数,到底有多大呢?请同学看投影:
自由读一读。(把抽象的数形象化)
③结合板书,教师指出个、十、百、千……等都是计数单位。
亿以内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呢?
从刚才数数的过程中,你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
引导学生明确: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即十进关系。
(2)教学数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①引导学生观察:计数单位之间是怎样排列的?
教师说明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②师生共同完成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板书:在每个计数单位下面写一个“位”字。
重点提示亿位前面要加“……”。
③分清数位与计数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引导学生明确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千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万;几个一写在个位上,几个十写在十位上……几个千万写在千万位上。
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计数单位就不同。
教师出示卡片:数字“5”,把它放在不同的数位上,同学分别说出它的计数单位。
④认识数位分级:
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起每四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突出我国四位一级的计数知识,并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板书,进一步完成数位顺序表。
⑤反馈训练:
请同学仔细观察数位顺序表,完成练习一1、2题。(灯片出示)
(3)教学万级数的读法:
①先读出下面各数:
28、308、4007、3070
这些数都在哪一级?表示多少?
如果把这些数放在万级,又表示多少呢?
引导学生明确:同一个数在个级时表示多少“个”
在万级时表示多少个“万”
(渗透个级数与万级数读法的内在联系。)
②教学例1:
教师在标有计数单位的珠算上分别拨上二十八万和三千零七十万。
学生对照数位表,先写出阿拉伯数字,然后自己试读这两个数。
引导学生根据个级数的读法,类推出万级数的读法。
同学之间互相汇报试读结果。
③反馈训练:2页做一做。
④思考讨论:
万级数与个级数读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明确:读万级里的数,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4)教学含有万级和个级数的读法。
①出示例2:
观察:例2与例1的各数有什么区别呢?
(例1都是整万数,例2是含有两级的数)
像这样含两级的数该怎样读呢?你能不能应用刚学过的知识再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自己读出这几个数呢?
②学生试读例2的三个数。
②学生试读例2的三个数。
2460064070010030040
思考讨论:
先读哪一级,怎样读?再读哪一级,怎样读?在什么情况下,“0”不读出来,什么情况下“0”要读出来?
(用试读讨论方法,突破难点:鼓励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③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亿以内数的读法法则。
④反馈训练:3页做一做。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一第3题:读下面每组数
34和3400003004和30040000
340和34000003040和30400000
(通过此练习,使学生弄清个级的数与万级的数在读法上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读数法则的第二条)
2、练习一第4题:
学生充分说、读,面向全体,引导学生根据读数法则来读中间、末尾带零的数。
3、判断:
(1)40805000读作:四百八十万零五千()
(2)3706000这个数中所有的“0”都不读出来。()
(3)40506000这个数中有一个零要读出来。()
(此题考察学生对难点的掌握情况)
4、出示活动数字卡,在数位顺序表上进行读数练习: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数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五、布置作业:练习一第5题。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这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②学生试读例2的三个数。
2460064070010030040
思考讨论:
先读哪一级,怎样读?再读哪一级,怎样读?在什么情况下,“0”不读出来,什么情况下“0”要读出来?
(用试读讨论方法,突破难点:鼓励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③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亿以内数的读法法则。
④反馈训练:3页做一做。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一第3题:读下面每组数
34和3400003004和30040000
340和34000003040和30400000
(通过此练习,使学生弄清个级的数与万级的数在读法上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读数法则的第二条)
2、练习一第4题:
学生充分说、读,面向全体,引导学生根据读数法则来读中间、末尾带零的数。
3、判断:
(1)40805000读作:四百八十万零五千()
(2)3706000这个数中所有的“0”都不读出来。()
(3)40506000这个数中有一个零要读出来。()
(此题考察学生对难点的掌握情况)
4、出示活动数字卡,在数位顺序表上进行读数练习: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数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五、布置作业:练习一第5题。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这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篇17:《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记数习惯,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3.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初步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学习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学习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一、自主学习
1、10个一是( ),10个十是( ),十个百是( ),
10个千是( )。
2、数数:
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3、个、十、百、千、万,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
4、搜集有关大数的信息。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是( )。
思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
2、请学生一万一万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是( )。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
10个十万是( )
10个一百万是( )
10个一千万是( )
学生在计数器上数数。
4、阅读教材第3、4页,完成下题。
1)、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是( )。
2)、一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都是( )。
3)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 )个数位是一级,个级、万级、亿级都是( )。
三、过关检测:
1、13819000中的8在( )位上,表示8个( );3在( )位上,表示( )。
2、个级包含的数位有( )、( )、( )、( );
万位、( )、( )、( )在万级上。
3、一万一万的数,按顺序填数96万、( )、( )、( )、( )。
4、十万十万的数,按顺序填数70万、( )、( )、( )、( )、( )、( )。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万级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知道了数位与计数位的区分。“相邻数位间的进率是十”中要特别注意“相邻”。
五:作业
1、练习一:1
2、预习课本第5页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