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九年级英语教案示例Unit 15第三课时教学设计(共12篇)大全
推荐文章
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九年级英语教案示例Unit 15第三课时教学设计(共12篇)大全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英语教案示例Unit 15第三课时教学设计,本文共1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九年级英语教案示例Unit 15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英语教案示例Unit 15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进一步地扩展所学的内容,能用目标语言谈论如何保护环境,从而拯救地球。 2.能听懂2a和2b的听力内容,并完成相应的练习。 3.能理解3a的内容,并完成相应的练习。 教学方式 任务型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等。 教学设计 复习旧课(Revision): 老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呈现一张海牛的画面。通过对学生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复习前两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有关海牛的描述,如何保护濒危动物,以及动物园是否有利于动物的健康等。)问题如下:(1)How big and how heavy are manatees?(2)What are their favorite habitat?(3)How many manatees are there in the U. S. A.now?(4)Why are they endangered?(5)How to protect the endangered animals?(6)Are zoos good for the endangered animals? Why or why not?... (通过多媒体画面以及一些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复习了前两节课所学过的内容。为进一步地拓展所学内容,打下基础。) 引出新课(Presentation): 老师接着上一个环节的话题。T: Saving endangered animals is one thing we can do for our world. How else can we help save the planet? 接着,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呈现一些有关环境污染的画面:有交通拥挤,有浪费水电的'画面,有白色污染的画面等等。老师引导学生谈论画面中的污染现象。如:Picture 1: The traffic is so heavy. It caused air pollution. So what should we do? I think we should drive less. Picture 2: We shouldn’t waste water and electricity. What should we do? We should turn off the lights when we leave a room. We should turn off the shower while we are washing our hair. Picture 3: How to stop white pollution? I think we shouldn’t use paper towels or napkins. We should recycle books and paper.We had better take our own bags when shopping.从而,引出1a中的句子,并把他们呈现在屏幕上。然后,要求学生朗读这几句话,并按照指示语的要求,把他们按难易程度排序。最后,仿照1b,两人一组,进行讨论。 (通过多媒体呈现有关污染的画面,自然、生动、具体地引出了本课的话题以及重要句子。) 操练(Practice): 2a.(1)老师引出听力的主要内容。T: Just now we talked about how to save our planet. Now Jack and Julia are talking about what they are doing to help save the planet.(2)讲解表格内容,要求学生读表格中的句子,确保学生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3)放录音,要求学生根据录音内容勾出Things Julia and Jack talk about。(4)核对答案。必要时进行解释。 2b.(1)老师读并讲解指示语,确信学生明白它的意思。(2)重放录音,要求学生根据录音内容,分别勾出Julia正在做,将要做以及将永远不会做的事情。(3)核对答案。必要时进行解释。(4)要求学生跟着录音,重复录音内容,明白每句话的意思。必要时进行解释。 巩固和拓展(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2c.围绕着怎样保护环境,要求学生根据2a中提供的词组,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模仿右边的对话,两人一组进行操练。在学生进行操练的同时,老师巡视课室,检查学生的进展,必要时提供帮助。最后,抽查几组学生的对话,必要时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 3a.阅读训练。 (1)引入:谈论课文右上方的图画。T: Is this house special? Why? (2)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一个问题的答案。Why is the house special(3)老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并划出文中的重要词组和句子。 (4)再次精读课文,按照指示语的要求,写出五个你想问的问题。两人一组,交换自己的问题,并讨论问这些问题的原因。 (5)核对答案。引出学生们各种不同的问题,并要求简要说出问这些问题的原因。 Answers will vary but might include... Who taught her how to make her house? What isn’t made out of trash in her house? When did she start making her trash house? Where is the house? Why did she use trash to build a house? How long did it take to build her house? (6)全班齐读课文。 作业的布置:(Homework): 1.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应练习。 2.熟读课文。 3.以How to save our environment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联系自己的实际,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篇2:新目标九年级英语教案示例第十四单元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新目标九年级英语教案示例第十四单元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新目标九年级英语教案示例第十四单元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作者:思全英语辅导第三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能进一步地扩展所学的内容,能用目标语言谈论自己喜爱的朋友和乐队。
2.能听懂2a和2b的听力内容,并完成相应的练习。
3.能理解3a的内容,并完成相应的练习。
教学方式
任务型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等。
教学设计
复习旧课(Revision):
老师一个一个地问学生这一个星期来,已经做了哪些事,还有哪些事没做,以后应该怎样做。T:What have you done?Have you made astudy plan yet?What are you going to do?.学生运用目表语言来回答老师的问题。然后,学生可以反过来问老师这一个星期里已经做了和还没做的事情。
(通过学生和老师相互提问,不仅复习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而且,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间的关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引出新课(Presentation):
接着上个环节,老师可以这样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T:I have already cleaned up my room.I have already taken my daughter to the park.I have already bought some books.I have already bought my favorite band'CD.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is my favorite band?通过最后一句话来引出本课的话题--band。
然后,老师用英语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乐队,引出听力内容中的难的单词和句子,为听懂听力内容做好准备。My favorite band is YuQuan.There are two members in this band.They have been together for about three years.They used to play stuff by other bands,but now they only play their own songs.They have written many original songs.Some of their songs are very popular.They have been on TV for many times.Of course,they have won some awards.But they haven't made amusic video yet.I like them very much.
然后,问学生,How about your favorite band?要求学生按照Section B的第一部分的要求,两人一组,回答方框里的四个问题,并把答案填在横线上。最后,老师抽查几位学生的答案。
操练(Practice):
2a.(1)老师读并讲解指示语,确信学生明白它的意思。然后告诉学生,You are going to hear awoman interviewing amember of aband.(2)要求学生谈论图画中的内容。(3)学生读左边的问题,确信学生明白每个问题的意思。强调过去分词done和been的原形。(4)放录音,要求学生根据录音内容回答左边的问题,并把答案写在横线上。5)核对答案。必要时进行解释。
2b.(1)学生读方框中的词组,确信学生明白每个词组的意思。强调这些过去分词的原形。(2)放录音,要求学生根据录音内容,听出乐队已经做过的事情。(3)核对答案。必要时进行解释。(4)要求学生跟着录音,重复录音内容,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2c.要求学生根据2b中提供的词组,以及听力里的内容,模仿右边的.对话,围绕着你最喜欢的乐队,两人一组进行操练。在学生进行操练的同时,老师巡视课室,检查学生的进展,必要时提供帮助。最后,抽查几组学生的对话,必要时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
3a.阅读训练。
(1)引入:老师说,Just now,you talked about your favorite band.Now we are going to talk another band whose name is New Ocean Waves.Look at the picture and talk about the band.What kind music do they play?Is their music very popular?
(2)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一个问题的答案。Are they kind people?Why?
(3)精读课文,按照指示语的要求,圈出乐队已经做过的事情,用横线划出他们还没有做的事情。
(4)老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并划出文中的重要词组和句子。
全班齐读课文。
巩固和拓展(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设计一个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本单元的目标语言,来谈论自己的偶像,近段时间来,已经做了和还没做的事情,并做简要的评论。
作业布置(homework):
1.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应练习。
2.熟读课文。
3.仿照P113 2c,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本单元的目标语言,写一段有关自己最喜欢的偶像的对话。
MSN(中国大学网)
篇3:九年级英语教案Unit 15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英语教案Unit 15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3a,3b这两篇短文,并完成相应的练习。 2.进一步了解有关动物方面的知识,增强爱护动物的意识。 3.学会有关辩论的基本用语,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获取的信息进行辩论。 教学方式 任务型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等。 教学设计 复习旧课(Revision): 1.老师利用多媒体呈现一些动物的画面,帮助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有关动物的名词以及相应的.形容词。强调那些较难的单词的读音。 2.老师利用多媒体呈现有关海牛的画面,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复习上次的听力内容,以及有关濒危动物的情况。问题如下:(1)What kind of animal is it?(2)Can you describe its appearance?(How big \ heavy is it?)(3)What is its favorite habitat?(4)Why are they endangered? (5)What should we do?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的各种各样动物的图画,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避免了枯燥乏味的说教,让学生在轻松好奇的氛围中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在回答上个环节的最后一个问题,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the endangered animals?时,老师引导学生回答,Maybe we can keep them in a big zoo? 接着,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些动物园的画面,从而引出本课的话题,Are zoos good or bad for animals? (通过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利用复习旧课的最后一个问题,来引出本课的话题,生动自然。) 阅读练习(Practice): 1.阅读练习3a. A.引人:老师介绍中西方有关动物的文化差异,Many westerners are extremely concerned about animal welfare and often support organization to protect them. Such protection includes the ethical treatment of farm animals and animals in zoos. Some people feel that we should not eat any food made from animals or wear any animal products, including leather shoes. B.学生阅读3a.中的信件,按照指示语的要求,划出不支持动物园的理由。 教学设计 C.老师通读课文,划出重要词组,讲解文中较难的句子。 D.学生齐读课文,进一步理解文中的意思。 2.运用同样的方法和过程,来学习3b. 巩固和拓展(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4.Debate.针对“动物园是否对动物有利”展开辩论。 (1)帮助学生理解指示语的意思。T: There will be two different teams.One team will talk about why zoos are good places for animals and the other team will say why zoos are bad places for animals. (2)学生阅读方框里的句型,确信学生明白他们的意思,为辩论做好准备。 (3)老师做一个示范,T: I think that elephants shouldn’t be kept in zoos.I believe that animals in zoos live longer than animals in the jungle. (4)把整个班分成正方和反方两个部分。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写下有利于自己辩论的关键的单词或句子。同时,老师巡视课室,检查学生的进展,必要时提供帮助。 (5)两组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辩论。老师旁听,必要时给予帮助。 (如有时间,可以针对其他话题展开辩论: Should students be allowed to take mobile phones to school? Should students have classes on weekend? Should students be allowed to wear their own clothes? ...) 作业的布置:(Homework): 1.完成workbook中的部分练习。 2.以“Zoos are good \ bad for animals.”为题,写一篇短文。篇4:《孔乙己》第三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九年级下册)
《孔乙己》第三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思考“笑”在文章中的深意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时代背景,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当时的黑暗社会并同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孔乙己的艺术形象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懂得要有同情心,继承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思考“笑”在文章中的深意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过程
一、思考讨论文章的“笑”
《孔乙己》是一幕悲剧,然而全文没有一个“悲”字出现,贯穿全文的一个字是什么?作者这样安排线索用意何在?
如何理解各种人对孔乙己的取笑?
课文几次写到笑,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第一次,写“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 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这里 突出“笑”字,既造成悬念,又笼住全文。冷酷的氛围中突出“笑”,这种“笑”带着冷酷的意味。
第二次是孔乙己第一次出场,酒客们拿孔乙己的伤疤来取笑就是拿孔乙己的不幸和痛苦来取乐,勾画出这些人麻木冷漠的嘴脸,笑声里蕴蓄着悲凉的意味。酒客们还取笑孔乙己偷书,孔乙己自欺欺人的辩驳更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
第三次是酒客们取笑孔乙己“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孔乙己颓唐不安的模样和之乎者也的
听不懂的话又引起众人的哄笑。文章着力渲染哄笑的声浪和快活的空气,笑声迭起,悲凉的意味也就更浓。
第四次是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在年幼无知的孩子的面前才能得意忘形的乐一乐,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分豆的动作和语言将孔乙己迂腐可笑得穷酸尽相。而孩子们的笑则是天真无邪的笑。
第五次是孔乙己第二次出场,孔乙己被打折了腿,已经不成样子了,然而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取笑孔乙己。这种笑声越发显得悲凉,毫无人性,当时社会人跟人冷漠无情。
笑的艺术效果 [来源:学科网]
小说以“我”为见证人,以 “笑”为线索,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活动,在笑声中走向死亡。 这哄笑是麻木的笑,这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以笑衬悲,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
小结:
孔乙己自身的可笑,是对封建文化、封建教育制度的嘲笑和讽刺、揭露和批判。作者对孔乙己被侮辱被损害的内心痛苦与悲哀,寄予了一定的同情。小伙计的笑,是不经意的、附和着的解脱的笑。邻居孩子的笑,并非恶意,是“听得笑声”“赶热闹”天真无邪的笑。 短衣帮的笑,是为孔乙己不伦不类的样子、故弄玄虚的语言、迂腐无能的性格而笑,以求得无聊生涯中的片刻快活。这是“病态社会”所致,是麻木不仁的笑。掌柜及穿长衫人的.笑,是以欺凌、玩弄为目的自私而卑劣的笑。“笑”是作者进行人物塑造的一种艺术手段。
二、赏析作品语言精练、深刻、生动传神
1、“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这段话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想做清白的人又做不成,遭受众人一次比一次尖刻的取笑,处境十分难堪的孔乙己,深感气恼和羞耻,想再作一次争辩又有些慌乱心虚时的神态。
2、“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这里的一个“慌”一个“罩”,传神地写出了孔乙己生怕孩子再向他要所剩无几的首香豆时的慌张情态和动作,形象逼真地表现了这个善良、贫寒、迂腐的老年读书人的性格。
3、“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分析: “大约”表估计、推测, 因为没有人说起这件事,没有确凿的证据。而根据 “到现在终于没有见”这样的情况估计,选用“的确死了”表示推测的可靠。小说以这一含蓄语句作结尾,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孔乙己的悲惨结局,思索造成悲剧的社会根源、言虽尽而意无穷。
三、讨论本文的中心思想
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孔乙己一生悲惨遭遇的描述,深刻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也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群众的冷漠麻木,也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
教学反思:
毛璐
篇5:九年级英语教案示例Unit 15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英语教案示例Unit 15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英语教案示例Unit 15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作者:思全英语辅导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习各种动物的名称以及描述动物的形容词。
2.了解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濒临灭绝的原因。
3.能听懂听力内容,并能完成相应的练习。
教学方式
任务型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等。
教学设计
热身(Warm-up)及引入新课(Presentation):
老师设计一些有关动物名称的谜语,要求学生进行抢答,以此引出本单元的话题以及一些新单词。如:T:Which animalis the biggest on land?Which animal only live in Australia?Which animals look most like the human being?Which animal run fastest in the world?Which animal is the king of the forest?.
(抢猜谜语这个游戏,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引出了本单元有关动物名称的单词及本课的话题。生动活泼,自然流畅。)
大脑风暴(Brain storm):
1.让学生们一个一个地说出有关动物名称的名词:dolphin,tiger,lion,penguin,polar bear,fox,wolf,elephant,monkey.然后,老师小结这些单词,把这些单词呈现在屏幕上,本课的生词用不同的颜色表示。让学生们齐读一遍,强调那些较难的单词的读音。
2.在屏幕上呈现各种动物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动物,一个一个地说出描述动物的形容词,同时引出新的形容词。如:gentle,furry,enormous,playful,noisy,aggressive,spotted,gray,smart,shy,fast.然后,老师小结这些单词,把这些单词呈现在屏幕上,本课的生词用不同的颜色表示。让学生们齐读一遍,强调那些较难的单词的读音。
(大脑风暴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既复习了旧的知识,也学习了新的知识。)
操练(Practice):
1a.(1)学生观看1a中的图画,读出图画中有关动物的单词。强调那些较难的单词的读音。
(2)学生读图画上方的形容词,确保学生明白每个单词的意思。强调那些较难的单词的读音。
(3)引导学生读懂1a的指示语,学生根据指示语的要求,把形容词填在相应的位置上,并增加另外一些形容词。同时,老师巡视课室,检查学生的进展,必要时提供帮助。
(4)核对答案。要求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答案,简要评出最贴切的答案,仅供参考。
(学生初步学习有关动物的名词和形容词,为下一部的听力打下基础。)
1b.首先,帮助学生明确本题的要求。接着,听力练习,学生根据录音内容,在单词表中圈出所听到的形容词。然后,核对答案。最后,重放一遍录音内容,学生跟读。必要时进行解释。
(学生通过听力练习,进一步熟悉本课的生词。)
1c.首先,帮助学生明确本题的要求。接着,要求学生读左边的对话,确保学生明白其中的含义。然后,要求学生在两三分钟内,写下几句描述和自己在某方面相似的动物的句子。最后,要求几位学生读出自己的句子,其他同学进行抢答,猜出他所描述的动物。
2a.(1)谈论图画中的动物,引导学生猜猜它的体重、身长以及生活的习性,引出听力中较难的句子和单词。
(2)读2a.方框中的内容,强调单词的读音,帮助学生理解每个单词和每个句子的意思。
(3)听录音,根据录音内容连线。
(4)核对答案,必要时进行解释。
2b.(1)帮助学生理解表格中的每个单词的意思以及指示语的要求。
(2)听录音,根据录音内容填表格。
(3)核对答案,必要时进行解释。
(4)重放一遍录音内容,学生跟读。必要时进行解释。
(通过听力内容,学生了解了濒危动物海牛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和濒临灭绝的原因。)
2c.首先学生齐读左边的对话,然后,要求学生根据2a和2b的听力内容,仿照左边的`对话,编对话。两人一组,进行操练。最后,抽查几对学生,在全班进行对话。
巩固和拓展(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完成一个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根据听力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知识面,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简单讨论有关我国的国宝大熊猫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和濒临灭绝的原因等。最后,抽查几组学生。
(联系我国的实际,设计这个有教育意义的任务,既巩固了本课所学的语言目标,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跳出了课本,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本课所学内容,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达到了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作业的布置(Homework):
写一篇有关一种濒危动物的短文。内容包括外貌特征、生活习性、濒临灭绝的原因以及我们应该怎么做。
MSN(中国大学网)
篇6:九年级英语教案示例Unit 15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英语教案示例Unit 15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运用目标语言,来描述并写出有关环保的情况。 2.复习整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并做一些相应的练习进行检测。 教学方式 任务型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等。 教学设计 复习旧课(Revision): (1)老师利用多媒体的实物投影,呈现本单元课文中的几幅主要的图画P118,P121,P122等。针对本单元课文里的内容,老师提出一些相应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复习本单元的内容和语法点。如:针对P118的图画,老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T: What kind animals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学生回答,S: I can see three chimpanzees, two cheetahs, two kangaroos, two manatees, two polar bears and so on.老师再问,T: Can you describe a cheetah and a manatee? (学生根据图画,通过回答老师的问题,复习了本单元学过的有关动物的名词和形容词。) (2)老师指着图中的海牛提问: T: Are they endangered animals? Why are they endangered animals? What should we do to save the endangered animals? (通过这几个问题,帮助学生复习了有关保护濒危动物的句子和词汇。) (3)老师接着上面的话题继续说到,T: Saving endangered animals is one thing we can do for our world. How can we save the planet?同时呈现有关的图片。帮助并引导学生回答Section B 1a中的几个句子。 (这个环节帮助学生复习了有关环保的.词组和句子。) 引入新课(Presentation): 老师利用多媒体实物投影呈现3a中的图画,通过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回忆昨天所学的文章的内容,T: What did Amy do? How did she build this house? What are the walls of the house made from? What is the roof made from? What is the fence made from? What are the doors and windows made from? ...从而引出本课写作时将要用到的重要的词组。Be made from, used to be.并把这两个重要的词组呈现在屏幕上。 (这个环节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昨天所学了内容,也为下一步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写作(writing): 3b.(1)学生读懂本部分的指示语。 (2)谈论这两幅图画的区别。首先问学生们在第一幅图里能看到什么东西。(a trash can,a pair of pants,a napkin)然后,再谈论第二幅图画,Ask students to find things made from recycled materials from the first picture.(the backpack, the hat, the scarf) (3)要求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运用“made from”和“used to be”造一个例句。如: His backpack used to be a pair of pants. His backpack is made from a pair of pants. (4)学生按照要求,完成3b部分的写作。在学生进行写作的同时,老师在教室内四处走动,随时关注学生们的写作情况,并对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及时给予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5)在大部分学生完成后,老师将抽出几篇作文,借助多媒体投影,在全班同学面前,当场进行展示和点评。让学生们一起来学习作文中好的方面,同时,一起来改正作文中所出现的一些错误。最后,老师进行小结,明确地指出这篇作文应该怎么写,从哪几个方面写,在写作过程中应该注意哪几点(时态,人称,重要句型以及重要的词组等)。 (当场展示和点评学生的作文,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对作文中的优点及作文中所犯的错误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必须强调的是老师在点评作文时,一定要以鼓励为主。) 参考范文: His hat used to be(is made from)a trash can cover. His backpack used to be(is made from)a pair of pants. His scarf used to be(is made from)a napkin. 巩固和拓展(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4 Survey(1)要求学生读懂指示语。要求学生说出一些可以循环再利用的物品。如:(paper, glass, aluminum cans, plastic, cardboard...)(2)讲解右边的调查表,确保每个学生明白如何进行调查。(3)帮助学生增加一些调查的内容。如:recycle glass, turn off water while washing hair...(4)让一位成绩较好的学生做一个示范。(5)要求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分别调查四位同学是否循环再利用过废品,并把调查的结果填在表格中。(6)抽查几位学生,在全班展示他们的调查结果。 巩固练习(Self Check): Ex1: (1)学生读被选的单词和词组,确保学生明白每个单词和词组的意思。 (2)让学生按要求填写单词和词组。强调注意词型的变化。 (3)核对答案。老师利用多媒体投影,让全班同学一起来修改某一个学生的答案,同时给出正确答案。 (4)让学生根据要求,用所选的单词和词组造句。强调应注意人称、时态、词型的变化以及句子的意思。 (5)用同样的方法来核对答案。 Ex2: (1)读懂指示语。 (2)要求一位成绩较好的学生做一个示范。注意纠正他的语法和语音错误。 (3)要求学生两人一组,谈论完成以下的对话。 (4)抽查几对学生,在全班展示他们的对话。 作业的布置:(Homework): 1.完成练习中的练习。 2.请以“Recycle Materials”为题写一篇短文。主要内容:请你利用Recycle Materials 设计一套服装或一套房子等,运用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写成一篇短文,并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画一幅图画。篇7:孔乙己第三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1、导学探 究
【旧课导入】
【孔乙己的手】
1、“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2、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 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3、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
4、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
5、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孔乙己的生存环境】
等级森严
社会环境:
【重游咸亨酒店】
咸亨酒店在清朝光绪年间,是一家普通小酒店。自从小说《孔乙己》问世以来,咸亨酒店也随之闻名于世了。现在的咸亨酒店,是1981年为纪念鲁迅一百周年诞辰而重新修建的。改革开放使咸亨酒店也成了同外部世界联系的纽带。
咸亨酒店向社会重金征集广告词。请你结合本文内容,试写一段广告词。
【揭秘孔乙己生死之迷】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甲方:孔乙己已经死了!
乙方:孔乙己还没有死!
【读后感】
任选一题目,写一则读后感。
A)《笑声中的悲剧》
--谈环境描写的作用
B)《病态的社会,灰色的人生》
--谈孔乙己的性格及人生轨迹。
盼盼
[孔乙己第三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篇8:新目标九年级英语教案示例第十四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新目标九年级英语教案示例第十四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新目标九年级英语教案示例第十四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作者:思全英语辅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能进一步用所学的目标语言谈论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的事情。
2.能理解3a的内容,并完成相应的练习。
教学方式
任务型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等。
教学设计
复习旧课(Revision):
老师通过一个一个地提问学生来复习昨天所学的目标语言。T:Have you finished yesterday's homework yet?Have you cleaned the classroom yet?Have you reviewed your lesson?Have you past the test?.也可以让学生相互问答。
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老师介绍自己最近的情况。T:I am very busy recently.I have so many chores to do every day.But Iam busy with my work every day.So Ihaven't done most of them.I have already done.I haven't done.yet.
(通过老师介绍自己最近的情况,引出本课的话题,自然流畅。同时,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老师,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学好英语打下基础。)
阅读3a.
(1)介绍完自己后,马上转入本课的话题。How about Crystal?What chores does she have to do?Read 3a,underline the different chores.
(通过让学生找出作者及其祖父所要做的不同的家务,锻炼学生泛读课文,找出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2)仔细读课文,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a.Why didn't Crystal get back to Jake sooner?
b.When did she start her homework?
c.Why hasn't she done any of the things yet?
d.What chores did her father often do when he was akid?
(通过让学生回答以上有关细节部分的问题,进一步锻炼了学生仔细精读课文能力,同时,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中的较难句子。)
(3)学生再次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操练(Practice):
3b.Groupwork.
(1)老师读本部分的指示语,帮助学生理解指示语的意思。
(2)老师简单介绍三幅图画中的人物,以及时间表中的内容。
(3)学生读表中的词组,确保学生理解每个词组的意思,并要求学生把其中的'动词原形转化成过去分词。为操练对话做准备。
(4)学生读右边的对话。
(5)老师让一位好学生协助老师做一个示范。假设老师是图片中的三个人中的一个,学生通过提问来猜出老师到底是哪一位。可以多做几个示范。
(6)学生按照指示语的要求,仿照右边的对话,四人一组进行操练。三位学生通过轮流提问来猜出另一位学生,到底是图片中的哪一位。
(本环节是通过游戏来操练本单元的目标语言,生动有趣。)
4.Groupwork.
(1)老师读指示语,确保学生明白指示语的意思。
(2)要求大家一起说出本星期应该做的事情。(have aclass/grade/school meeting,havean exam,run for charity,have abasketball match,make astudy plan,clean up the school,.)为以下的操练提供素材。
(3)据大家提供的素材,学生在表格中填上自己已经完成的事情,以及还没有完成的事情。
(4)做一个调查报告,运用所学的目标语言,调查两位同学,在本星期内已经做了哪些事,还没有做哪些事。
A:What have you done in this week?B:I have already had aclass meeting.
A:Have you had an English exam?B:No,I have had it yet.
巩固和拓展(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完成一个任务。今年是初三年级的最后一个学期,为了考上理想的高中,自己已经做了哪些事情,还有哪些没有做到,今后还应该怎样做。运用所学的目标语言,以小组为单位,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讨论。最后,老师抽查几位学生。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了所学的目标语言,同时,通过交流和谈论,学生们反省了近期来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为取得更大的进步打下基础。)
作业布置(Homework):
要求学生运用目标语言,写一篇周记,小结这一个星期来,自己已经做了哪些事,还有哪些事没有做,为了取得更大进步,今后还应该怎样做。
MSN(中国大学网)
篇9: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飞鸟的基本特征和凤凰形象的来历。
1、过程与方法: 参照凤凰的产生方式,参考相关自然之鸟想像画出新的鸟之王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关注和对鸟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鸟的基本特征,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组合,创造心中鸟之王的.形象。
教学难点:
创造出有特点、漂亮的鸟之王。
教学方法:
观察欣赏、讲解演示、合作探究、实践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家会画鸟吗?
2、你刚才都画了鸟的哪几个重要部分?小结:鸟一般包括头部、颈、身体、双翅、尾羽、脚爪。
二、讲授新知
1、今天不是画一般的鸟,而是要通过想像创意画出鸟之王。
2、讲述中国的传统鸟王(课件展示)——凤凰的相关知识。凤凰是现实生活中的鸟吗?不,是理想的鸟的形象;那它是怎么来的呢?是鸡头、蛇颈、龟背、鹤脚、孔雀尾羽和鹰翅的组合体;有灵性,是仙鸟;也分雌雄。羽翼丰满美丽,形态灵健,人们赋予了它吉祥的寓意,常用来象征祥和瑞气与高贵。是鸟中之王,有王者风范。
3、在自然界当中,你认为哪种鸟是鸟王呢?为什么?小结:不管是老鹰、秃鹫、孔雀、天鹅、白鹤、鸽子、海燕,它们或有美丽的羽毛,优雅的体态,或者善于翱翔,或威猛,或代表美好意愿,各有所长。
三、发挥想像
1、那么在你心中完美的鸟王是什么样的呢?
2、课件欣赏展示:《鸟之王》学生优秀范画数幅。
四、尝试表现
1、作业要求:课本P9页学习活动三,运用局部重组的方法,画一只鸟之王。注意事项:构图要丰富饱满,鸟王太弱小可不行;集美丽威猛于一身;最后添加有关背景。
2、教师巡回观察,发现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五、展示评价:
表扬并展示作业过程中画得较好的。
板书设计:
第2课 变形的魅力
鸟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结:鸟一般包括头部、颈、身体、双翅、尾羽、脚爪
篇10: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湘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3课
教材分析:
本课是以学习“造型·表现”为主,结合“欣赏·评述”为辅的综合课。主要是让学生接触超现实主义绘画,感觉超现实主义新奇的视觉形象与效果,结合体现环保意识的招贴画的艺术构思对应分析,学习掌握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一些技巧展开教学活动,把教学与环保主题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教材中的作品资料, 以及其他图片的赏析、学习,学生能掌握一些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基本方法,初步体验超现实主义绘画表现的特殊艺术效果,积极培养学生超现实主义观念的思维,拓展“奇思妙想”的艺术空间及其表现方法。教学中有意地结合环保主题,可以引发学生对社会生活、生存环境的积极关注与思考。
教学思路:
本课的教学可从讨论“绿洲”,展示“绿洲”,赏析《绿洲》入手,引发学生对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兴趣,通过图片范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超现实主义,激发学生的思维进入超现实主义艺术创新表现,结合“学习活动一”,进行创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尝试。
第二课时教学中,主要是研究探讨图片资料中一些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技巧以及在环保主题中的运用。可以通过教材中的超现实主义作品和各类艺术创作设计的好例子,去体验其中的方法和作用,通过学习,鼓励学生发表“奇思妙想‘,正确地认识理解和选用表现手法。
第三课时是以“绿”为命题的创作活动,让学生在同一条件限定下,关注讨论主题,注重选择、消化和运用所学的方法技巧,表现自己的构思。结合“绿”这一环保主题, 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对比讨论、交流,重点关注是否运用了某种技巧,营造的形象是否新奇,强化表达艺术构思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范画赏析,激活思维)
1.你会怎样构思?
2.范画主要用了什么技巧和方法?
3.形象要素与主题表达。
(二)创作表现
1.明确要点。
板书:①主题“绿”。
②采用选择的手法。
③“形象要素”的提炼。
④形象新奇。
2.关注热点:①对“绿”这一主题的讨论与理解。
②引发学生对环境与生存的关注与思考。
3.交流展示:抓住以上要点,小组互评讨论,台上交流展示(小组选送,介绍作品)。
(三)引导
1.老师以学生某一习作进行,帮助提炼,抓住要点。
2.选用相关主题的招贴画给学生分析、引导。
(四)完善创作
欣赏、借鉴、吸收、完善、提高。
篇11: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光要教书,更要育人。要以塑造美好的心灵为己任,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德育因素,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达到这一目的,绝不可枯燥生硬地说教,而要发挥语文的学科优势,注重审美教育,通过感受鉴赏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感染。
同时,语文课堂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由课内向课外迁移,由阅读向写作迁移。
教材分析
《滕王阁序》是一篇美文,而三、四、五段又是这篇文章中最为精彩的地方,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绝佳材料。
《滕王阁序》写景颇为精彩,其中第三自然段写登临之所见,一句一景,将人烟繁盛、祥和富庶的江南风物与秋高气爽、人鸟共乐的山川描摹得神采飞扬,尤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最,文章极富意境之美。
《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句式错落,节奏分明,全篇使用对偶,平仄相对,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而且,文采华丽,讲求藻饰。文章极富文字之美。
《滕王阁序》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以古比今,步步递进,紧扣题旨,首尾连贯,一气呵成,无懈可击。文章极富章法之美。
《滕王阁序》是一篇登临之作,它不同于其他的或借古咏怀、或念远怀人的幽思之作,字里行间里渗透了王勃的喜怒哀乐,展现了王勃丰富而高尚的思想情操。他自信自尊、谦逊得体、热爱生活、面对挫折,虽有消沉,但更多地表现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理想的人格境界,这种乐观旷达的情怀尤其令人敬佩。文章极富情操之美。
这四美之中,情辞并茂是本文流传久远的根本原因。抓住王勃的情感变化,以此为课文切入点,分析作者如何用多种方式抒发感情,便抓住了这篇文章的关键了。
学生情况
我上课的班级的学生接受能力相对较强,但由于在年级中成绩领先,不少学生身上“骄”、“娇”二气严重,讨厌说教,经不起挫折。王勃“居逆境而思有为”的乐观精神可激励学生自我完善、笑对人生。
在语文学习方面,部分学生害怕文言文,觉得艰深难懂,而且与现代生活相距甚远,不合时宜,厌学情绪较浓。正可借此文,纠正这一观点,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与认同感。
由于学生刚上高一,鉴赏经验比较少,鉴赏能力不强,尤其是古诗文的鉴赏能力更是有待加强。这节课我希望在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引导学生鉴赏,把握文章表现的情感以及抒情方式,并加以评价。
[教学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解题介绍作者疏通文意解决生字词
第二课时学习1、2、6、7自然段,通过诵读,体会骈体文的特征。
第三课时学习3、4、5自然段,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体味文章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炉的特点。分析并学习本文的抒情方式。
2、理解作者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
进入作者在本文中展现的内心世界,把握作者情感变化曲线,体会作者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体味文章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炉的特点。分析并学习本文抒情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
作者情感是如何转折的?
第五段对典故的理解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语]
《滕王阁序》是一篇美文,在唐代就已脍炙人口,被认为是“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三、四、五段又是这篇文章中最为精彩的地方,神韵隽永,美不胜收。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篇美文,走进王勃的内心世界。
[设计说明]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和情绪准备。
[步骤二:学法指导]
披文以入情析情而悟道
教师解说:“道”,一为写作之道;一为人生之道。
[设计说明]明确学习目的与学习方法。
[步骤三:探究]
一、整体把握
问一:快速浏览这三段,找出文中反映王勃情绪变化的一句话。
明确: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即,王勃的情绪是由兴而悲。
[设计说明]直接切入王勃的情感变化,体现教学重难点。问题看似简单,实则须在把握全篇的基础上筛选信息,不容易准确回答。也借此题检查预习。
问二:想想看,王勃因为什么而兴致高昂呢?
明确:所见之景,宴会盛事
(放幻灯片投影)
人烟繁盛、祥和富庶的江南
景
秋高气爽、人鸟共乐的山川
兴
事弦歌欢娱、胜友如云的宴乐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同时引出第三自然段的教学。
二、学习第三段
问三:生读第三段,放《清明上河图》局部、自然风景等图片,猜猜看,这和课文哪句话对应?
[设计说明]用猜谜的方式提起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将语言还原成图片,给学生直观感受,唤起学生对美的欣赏与赞叹之情。通过这种方式熟悉课文、理解文章意境。
问四:请想象“落霞”句,用自己的话描绘你想象的图景,再放图片,和自己想象的比一比,哪一幅更美?
点拨:图片已经够美了,仍然赶不上原文。语言文字的魅力就在于此,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设计说明]练习口头作文能力,感受汉语的丰富与生动。
问五:看到如此美景,你的心情如何?王勃又会如何呢?作者有没有直接说出来?用的什么方式来抒情?
明确:融情于景
[设计说明]推己及人,从学生自己的感受出发,比较亲切明了。分析抒情方式,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阅读向写作指导迁移。
请女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韵味来。
[设计说明]本段文字优美,生动,让女生柔美的声线来读,感染力强。美文,是训练美读的好机会。
三、学习第四段
问六:作者又为何而悲呢?
明确:为自己的失意人生。
[设计说明]紧扣感情变化,转换学习内容。
问七:作者用什么方式抒情?明确:直抒胸臆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出感情。然后推荐一生读,并说说为什么这么读。
明确:重读“难越”“失路”“萍水”“尽”“他乡”“不见”“何年”等词。这些词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孤独失意的心绪。
[设计说明]通过美读,品味语言,感悟作者此刻孤独悲凉的心境。
问八:作者怎样由兴致勃勃想到悲凉身世的?
明确:由宇宙的广漠洪荒,永恒不变,联想到人生的渺小短暂、盛衰无常。触景生情(抒情方式)啊!
[设计说明]突破难点。这是作者情感的转折点。搞清如何转折,可引导学生注意阅读时要抓住文脉,写作时要注意起承转合。
投影:
望长安目吴会
天高地迥
宇宙无穷南溟深北极远
悲
关山难越萍水相逢
济世无路
报国无门怀帝阍不见奉宣室何年
问九:我们学过的或接触过的诗文中,有没有类似的联想?
明确: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苏轼《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等,都是用永恒不变的自然与短暂多变的人生相比照,意境博大而悲凉。
[设计说明]从课堂向课外延伸,丰富学生积累,丰富学生情感。
请男生读,读出意境来。
[设计说明]在品味、赏析后,让学生投入情感地朗读,可进一步唤起学生共鸣,为王勃的遭遇慨叹。
老师小结
行文至此,笔锋陡转,由前面的盛赞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转为慨叹人世艰难、仕途崎岖,大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感慨,与前文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将我们从欣赏美景引到触摸王勃的内心世界,激发我们的思索:是什么使得王勃走投无路?他该怎么办?
[设计说明]小结王勃在文中的第一个情感转折,引出下个学习内容。
四、学习第五段
问十:有人说:这段文字表达了王勃强颜欢笑的无奈,你认为呢?请从文中找依据。
明确:虽有消极、怨愤,但更多的是旷达、乐观。虽然文中用了冯唐、李广、贾谊、梁鸿的典故自比,但作者紧接着写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表现了乐观向上的情怀。然后连用六个典故进一步表明心志,在如此际遇下不甘沉沦,自我砥砺,实属难得。
投影:
冯唐、李广
自我宽解
贾谊、梁鸿
贪泉、涸辙
北海、东隅乐观向上
孟尝、阮籍
[设计说明]突破第二个难点,熟悉课文。把握作者第二个情感转折。
问十一:这一段,作者抒情采用了什么方式?
明确:借用典故。
[设计说明]突出重点,明确写法。
[步骤四:总结]
问十二:这篇序文如果没有四、五两段,会不会流传千古?
明确:文以情胜,打动读者的不光是华丽的辞藻,更是交织于王勃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写文章也要写出波澜、写出情志。抒情一要写出情感变化;一要注意用多种方式。
回顾板书。
兴
乐观旷达
景事宇宙人生
悲
融情于景触景生情直抒胸臆借典咏怀
[设计说明]突出本课重难点,指导写作。
[步骤五:拓展与思考]
一、相似的性格,易生相似的际遇;相似的际遇下,易成相似的情感。同样才华横溢而又恃才傲物的李白被逐出长安时,在与朋友饯别的宴会上作了一首《行路难》,也成为流传千古的佳作。我们看看他此时的情感是怎样的?
投影《行路难》,学生齐读、讨论。
明确:这首诗也和《滕王阁序》一样,由宴乐想到自身的失意,感到前途茫然,再通过联想历史人物的际遇,结尾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振起,表现了乐观旷达的情怀。
[设计说明]《行路难》与《滕王阁序》中表现的情感脉络与抒情方式惊人地相似,通过类比加以印证,进一步加深学生印象,同时丰富学生积累,开阔学生眼界。
二、人生难免失意,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都遭逢过失意,他们作出了怎样的选择?你如何评价?如何选择?
学生讨论,
教师点拨:屈原、苏轼、文天祥、陶渊明、杜甫、范仲淹等等,人生选择不一,但作为中学生,人生旅程才刚刚展开,应该用怎样的态度面对将来可能出现的不如意,相信同学们会有一个正确的选择。
[设计说明]利用文章本身蕴涵的情操之美感染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文育人。
[作业]
1、背诵2——5自然段。
2、就文中能触动你心灵的一句话扩展开去,写300——500字的短文。
[设计说明]落实背诵,落实写作训练。写作既可写成写景散文,又可写成读后感,自由度较高。
课后反思
高中文言文教学是一个难点。文言文反映的生活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普遍有畏难厌学情绪。而以往的教学又多以串讲为主,过于注重文言知识的讲解(我觉得这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要讲求方式方法),而忽略了文言文本身蕴涵的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弄得课堂沉闷不堪,课后学生收获不大。这次课,我在疏通文字的基础上,从鉴赏的角度来教文言文,课堂非常活跃,课后学生反馈很好。本来预计这节课容量很大,不容易完成教学内容,然而因为学生积极思考、主动配合,所以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从作业来看,背诵和写作情况均不错。由此,我意识到要充分相信学生,只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愿意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他们的学习潜力是很大的。
篇12: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句式;
2、学习作者通过语言行动描写人物和对比烘托描写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3、解读文本,结合故事情节分析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4、朗读法,问答导学法,小组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通过分析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认识“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胜项败的原因
【教学层次设计】
一、概述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约1分钟)
二、解读文本,结合故事情节分析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约25分钟)
三、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分析行文技巧,探究对比手法烘托人物形象在课文中的运用;(约17分钟)
四、课文总结及作业布置。(约2分钟)
【教学过程】
一、概述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约1分钟)
师:上节课我们讲到“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知道此时刘邦的生命危在旦夕,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刘邦知人善任的性格,那么,在刘邦的危急时刻,他的部下会做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4、5、6、7自然段。
二、解读文本,结合故事情节分析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约25分钟)
请同学们齐读第四段,注意把握樊哙的语气语调,感知宴会中的紧张气氛。(引入第四段的教学)
(十一)樊哙闯张,义责项羽
师:鸿门宴上危机重重,刘邦君臣就甘心坐以待毙吗?
明确:樊哙出场。(板书樊哙闯帐,义责项羽)
翻译相关内容,并分析。
明确:闯入宴会——救主心切,神勇;
忍辱吃生彘肩——不示弱;
慷慨陈词——表面指责,实则恭维项羽。
重点词句:客何为者:宾语前置句。王:使…为王。故:特意。
师:面对樊哙的指责,项羽有辩解吗?为何不辩解?
明确:无,樊哙的言行满足了项羽的虚荣心。
师:樊哙的闯入本是无礼的行为,项羽为何不借此假装大怒,杀了刘邦君臣呢?
明确:经过项伯的劝说,刘邦的道歉,项羽已经放弃了杀刘邦的念头,同时项羽不屑用下三滥的手段,文章开头项羽大怒,就说“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项羽赢要赢在战场上。
(十二)刘邦逃席 (请第一大组的同学朗读第五段,其他同学注意听,引入第五段的学习)
师:项羽无意杀刘邦,刘邦应该说是安全的,刘邦也这样认为吗?
明确:没有,借上厕所,逃跑。(板书刘邦逃席)
师:刘邦担心项羽怪罪吗?
明确:怕,“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十三)张良留谢
师:樊哙和张良如何处理这事?
翻译相关内容,分析:樊哙支持逃跑,张良留下进献礼物。(板书张良留谢)
重点词句:辞:计较。
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句。
(十四)项王受璧,范增怒骂(请第二大组的同学朗读第六、七段,其他同学注意听,引入第六、七段的教学)
师:项羽跟范增对待礼物的态度如何?
明确:项羽:接受了礼物;
范增:击碎,并骂项羽。(板书项王受璧,范增怒骂)
重点词句:沛公安在:宾语前置句。
(十五)诛杀无伤,刘胜项败
探讨:很多人认为项羽是因为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而失去天下的,你同意这个观点吗?(随机点3至5位学生回答,畅所欲言,引导学生明确“性格决定命运”)
明确:性格决定命运。(ppt展示)
项羽:
对刘邦:傲慢,自高自大,毫无远虑;
对部下:不采用计谋,刚愎自用,意气用事;
对内奸:视而不见,治军无法,任人唯亲;
对内应:胸无城府。
刘邦:
对项羽:掩盖野心,深谋远虑,忍辱负重;
对张良:采纳意见,知人善用,从谏如流;
对内奸:立杀,治军严谨,有奸必除;
对内应:拉拢,善于团结一切有助于自己的力量。
三、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分析行文技巧,探究对比手法烘托人物形象在课文中的运用。(约17分钟)
师:鸿门宴上两大军事集团演绎了一场明争暗斗,实际上也拉开了楚汉争霸的序幕。在这场斗争中,作者将两大集团的人物一一对应,对比着来写,使得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我们分析人物形象也应该把握住这种对应关系,作对比分析。
请大家结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结果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全班分为四大组,每大组讨论一组人物关系(板书两大军事集团人物的对比),每大组中按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讨论5分钟;小组展示8分钟,教师总结4分钟(板书关键词)。)
1.第一组主帅:项羽pk刘邦提问:在主帅的对决中,双方各有怎样的表现?反映出怎样的性格特点?谁将在对决中胜出?
要点提示:
(1)项羽。
①行为表现:无伤告密(大怒),决意伐刘——项伯说情(许诺),答应善遇——沛公谢罪(留饮),自愧设宴一一范增举佩(默然),纵容刘邦——项伯翼蔽(不应),继续纵容一一樊哙闯帐(称赞),赐坐赐酒一一张良留谢(不追),安然受璧。
②性格特点:唯我独尊、光明磊落、宽宏大量、“仁义”皆施、直率鲁莽、沽名钓誉、轻敌自大、寡谋轻信、优柔寡断、眼见不远、不善用人。
(2)刘邦。
①行为表现:为之奈何(惊)——求救张良(问)——拉拢项伯(谋)一一谢罪项羽(奸)——脱身独去(识)——留良代谢(周)。
②性格特点:虚心请教、多谋奸诈、能言善辩、头脑清醒、善于应变、虑事周到、善于用人。
点评:在“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邦的表现要略胜一筹,从而化被动为主动。
2.第二组谋士:范增pk张良提问:作为双方阵营中的决策人物,二人在斗争中的表现如何?
要点提示:
(1)范增。根据刘邦人关前后的变化,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提出了策略:“急击勿失。”鸿门宴上,数次目示击杀刘邦,项王不应。出,召项庄,说“君王为人不忍”,说明范增对项羽的思想还不甚了解。刘邦跑后,范增指桑骂槐说:“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尔后的历史证实了这一点。可见范增有远见卓识,老谋深算。但处事浮躁,不该把矛盾暴露给敌方,其后果被刘邦利用。他不能准确把握项羽的思想动态,一味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他,一方面由于他的年龄地位,一方面由于他对时事观察和对项羽的忠心。
老谋深算:夺天下者必沛公也!
洞察敏锐:力促击刘、举佩示意、出召项庄。
骄横浮躁:拔剑击斗、斥骂项羽。
(2)张良。对刘邦忠诚,“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鲰生之计,刘邦没有告诉张良,大事当前,张良不计。紧急关头,张良运筹帷幄,沉着冷静,深谋远虑,能够提出正确的策略。张良的话语、行为并不多,但刘邦集团的一切活动,实际上都是张良导演的。
多谋善断:言沛公不敢倍项王也、出招樊哙。
处事不惊:亡去不义、君臣商议、军门见哙。
沉稳机智:张良留谢。
处事有方:大王来何操?
点评:从智谋上来看,二人不相上下,但范增输在了项羽不采纳他的意见,更为致命的是他用错了项庄,并让刘邦脱逃。
3.第三组武士:项庄pk樊哙提问:这组对决,谁的表现更为抢眼、形象更突出?要点提示:
(1)项庄。没有头脑,剑术不佳,刺杀刘邦未成,笨拙无能。有勇无谋,被动。
(2)樊哙。
忠诚。知道今日之事甚急,立即表示“此迫矣!臣请人,与之同命。”
勇武。“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人,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一个威风凛凛的武士形象。难怪项王都得“按剑而跽”,惊呼:“壮士!”大斗饮酒,大块吃肉,粗犷,真乃英雄本色。
能言善辩,慷慨陈词,痛责项王,说来头头是道,有勇有智,骂得项羽“未有以应”,只好赐坐。有勇有谋,粗中有细,主动请战。
点评:樊哙以绝对优势胜出。
4.第四组内奸:项伯pk曹无伤提问:司马迁是如何刻画项伯、曹无伤这一组人物形象的?
要点提示:
(1)项伯。讲哥们义气,为救友不顾失节。禁不住刘邦的拉拢,竟然做了刘邦的内奸。“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人乎?”这有什么不敢的呢,简直是长刘邦的志气,灭项羽的威风,完全是替刘邦说话。“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更是对刘邦歌功颂德,对项羽进行指责。在项庄舞剑的时候,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使“庄不得击”。
谋略:夜访张良、极力劝羽、翼蔽沛公、宴上东向坐。
(2)曹无伤。项强刘弱,密报项王,暗中投托,“欲以求封”,投机未成丢了小命。
鲁莽、草率:使人告密、激化矛盾、宴后被诛。
点评:曹无伤没有出场,一句台词也没有,投机未成反丢了小命,而项伯泄露军事机密,不但不受罚,反而在宴会上风光无限。项伯是项羽集团中唯一的胜出者,他的胜出只能对刘邦集团有利。
总结:通过四组人物形象的对比分析,我们不仅把握了人物性格,同时不难发现,项羽集团除了项伯外,都是全面落于下风的,这样的对比、映衬,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并揭示了刘胜、项败的必然趋势。
四、课文总结及作业布置。(约2分钟)
《鸿门宴》是《史记》中极其精彩的一篇,“史圣”司马迁对文中这位失败了的英雄倾注了深厚的感情,使其具有巨大和久远的魅力。项羽用性格的笔写下了只属于他自己的人生篇章,无论是暴戾、辉煌还是悲壮,无论是抗鼎拔山的人杰,还是自刎乌江的鬼雄。
《鸿门宴》刻画了八个人物形象,你最欣赏哪一个呢?请大家以《走进秦汉英雄人物——( )》为题,写一篇500字的小作文或人物小评价。
【板书设计】
鸿门宴
司马迁
樊哙闯帐,义责项羽→刘邦逃席→张良留谢→项王受璧→范增怒骂→诛杀无伤
对比照应
人物结构:两峰并峙,双水分流。
项羽集团 项羽 范增 项伯 项庄
刘邦集团 刘邦 张良 曹无伤 樊哙
对比照应,孰是孰非,孰胜孰负,不问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