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请假条”(通用10篇)
推荐文章
小编给大家分享中国式“请假条”(通用10篇)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李欢欢。
“il”投稿了10篇中国式“请假条”,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中国式“请假条”,希望大家喜欢!
篇1:中国式“请假条”
中国式“请假条”
今天上午我给大一的学生上刑法学的时候,考察了一下同学们阅读课外法律书的情况,结果很不理想,阅读教材之外的法学著作的同学很少,这让我很郁闷。我多次强调阅读法学名著的重要意义,多次谈到局限于法学教材会导致的问题,但现在的学生爱学习的似乎不多。不知道是我作为一名教师有问题,还是同学们有问题,反正中国的教育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没有优良的法律教育,何来一个充满正义的法治国家?
上课之初,坐在教室第一排的一个同学替他人交给我一张请假条。这是一张普通的请假条,上面是这样写的:
请假条
尊敬的×老师:
学生×××因家里有事,故请假两天回家。希望老师批准。
请假人:×××
.4.24
辅导员:×××
这样的请假条,老师们司空见惯。因为我曾经强调请假条必须要辅导员签字,在这张请假条上还有辅导员的亲笔签名,似乎算比较规范的假条了。但我认为,这张假条是一张典型的“中国式假条”。该学生的请假行为隐含了中国人的行为方式,而这种行为方式和法治的精神是不相容的。
因为今天考察同学们的课外读书情况,觉得很不满意,我就借这张请假条谈起了法治问题。我和同学们说:最近中国媒体在讨论“中国式过马路”,其实,何止过马路存在“中国式”,今天一位同学交给我的请假条就是一种“中国式假条”。一张短短的普通假条,里面存在的问题很多。我向同学们解释说,至少有四个问题。
第一,假条里写“家里有事”,但是他不写明家里有什么事。难道家里不管有什么事都可以请假吗?这个同学不写明具体是什么事,是为了不让老师知道他为什么请假,从而使老师无法否定他的请假理由,变相地扩张自己请假的权利。这种写法类似于中国刑法里大量存在的模糊语言:“情节严重”,“情节恶劣”,“数额较大”,“后果严重”。中国官方之所以这么写,是为了灵活地打击犯罪。不仅中国刑法里有这样大量的模糊语言,中国的宪法,民法,行政法等等都有大量这样的问题,
第二,请假条中有这样的话:“希望老师批准”。但在请假条转交给老师的时候,这位同学已经提前走了。而“批准”一词的含义是:老师有权不同意。可见这位同学虽然是法律专业的学生,但实际上并不尊重程序规则。请假前要报请老师批准,老师是可能不批准的,他就不能提前走。但他这么写,并不是真的要老师批准,而不过是把这句话当作一句套话,把老师的批准当成一个形式罢了。这样的思维不正是我们国家的诉讼法不过是一个形式,一个摆设,包括一些法官都不尊重程序法的基础吗?我们的宪法不过是一个摆设,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批准法律不过是一个手续,我们的法院开庭往往不过是把早已内定的判决结果合法化而已。所谓的“希望老师批准”,不过是该学生把自己擅自旷课行为合法化的一个托词而已。
第三,该同学的假条中有一句这样的表达:“请假两天”,但他没有表明到底是哪两天。他请假条的落款日期是4月24日,据我推测,请假的时间应该是4月25日和26日。因为4月24日他写了请假条,还让辅导员签了字,表明他还在学校,还没有回家。但这仅仅是我的推测,我刚才问了替他转交请假条的同学,他说该同学请假的时间是4月24日和25日,不包括26日。法律人在表达想法的时候,特别要注意用语的明确性。刑法的明确性是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法律规则的明确性则是法治的要求。我们中国法律的.一大特色就是完全无视这一点。我们的宪法语法极其模糊,也没有任何法律解释,所以它毫无生命力。我们的刑法用词极其模糊,完全达不到罪行法定的标准,没有两高的司法解释,我们的刑法几乎寸步难行。我国最高法院对《民法通则》的解释文字比《民法通则》本身长很多,是法院判案的真正依据。有的法官在离婚案件的判决中不写明探视子女的具体时间,而写上“本案的被告有权利每月探视两次”等这样不明确的话,会为以后的纠纷埋下伏笔。法律用语的明确就是对权力或权利滥用的限制,不是无聊的咬文嚼字游戏,同学们难道不懂得这一点吗?
第四,该同学的请假条中体现了对权力的服从,而不是对规则的服从。该同学在请假的时候,从未思考过请假的行为规范问题。同学们想一想:向老师请假是同学们的权利,还是同学们的义务?它应不应该有相应的法律依据或学校规章?我们国家和学校现在已经有了规范学生请假的法律和校规吗?不管怎么样,这样的思考似乎根本就没有进入同学们的头脑。而对权力的服从,不管这种权力来自何方,都只能是人治的意识,而不是法治的智慧。对权力的盲从,对规则的漠视,正是中国人的致命伤。
法治的根基在于民众的智慧和勇气。法治,说到底是人民对科学精神的尊重,对权力的高度警惕,也是人民自觉成长为公民的一个艰难历程。
篇2:中国式“结婚”
中国式“结婚”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3年4月,是一家在中国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高科技股份制公司。截至到目前,公司注册资本为14.64亿元人民币,总资产144.7亿元人民币;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从创立初期的人民币1.2亿元增长至的111.8亿元人民币,集团合并收入达到161亿元人民币。京东方拥有国内外5个研发中心,6个制造基地,营销和服务体系覆盖全球各主要地区的跨国高科技企业集团。下属几十家独立核算企业,此次实施ERP的分别是京东方现代和京东方电子材料。
关于需求
主持人:很多时候,企业最重要的是弄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这也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你们双方当初是怎么确定需求的?
甲方:京东方集团下属几十家子公司,其中大部分独立核算。在这些分公司中,大型企业的销售额能达到几十亿,中型企业的销售额在5亿左右,最小的企业一年的销售额也能达到1000多万。总部对分公司的控制主要靠派财务人员、总经理、人事主管驻扎在下面,扮演总部代表的角色。我们公司希望能够找到适合这种管理模式的信息系统,真正地提高企业效率,踏踏实实地提高整个集团的信息化管理水准。
乙方:根据我们的调研,京东方一方面要集中式管理,一方面要分布式经营。由于下面各自分公司都是独立的,因此ERP第一要解决分公司自己经营管理问题,第二是解决母公司对子公司管理的问题。
主持人:从行业划分的角度来看,京东方属于制造型企业,为什么不选择MRP II做得比较好的ERP软件,反而选择了侧重于物流和财务的SAP Business One?
甲方:坦白地说,我认为中国的很多制造企业不适合用MRP II。大多数制造企业不注重制造管理水平的提高,他们不愿意花钱提升工人的素质,企业唯一的竞争力就是尽量把工人的工资压低。由于员工工资低,因此员工个人也没钱去自我培训,很难掌握信息化的应用。同时,中国的大部分制造类企业制造过程比较简单,产品却多变,用MRP II来管理生产项目实施变数极大,风险无法控制。
关于投入
主持人:选型与企业准备的投入是息息相关的,不能否认的是,很多时候双方最后关注的焦点总会落到价格上,京东方当时在投入上是怎么权衡的?
甲方:我想问问,如果一个病人要上手术台,他会与医生砍价吗?就一个项目而言,如果企业已经投了1000万,就不会再与对方就10万讨价还价。这是一个价值对比的问题。如果甲方一定要砍到990万,那对方顾问没准就少来5天,甲方不是一样要受损失?项目的过程是一个博弈的过程,谁也骗不了谁。
乙方:有些时候,项目额太少会导致企业领导不重视,失败的可能性也可能增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因素。事实上,如果把信息化的投入看成是费用,实际上不花钱最佳,如果把它看成是投资的话,那就要看你的企业要多少回报了。所以不应该单纯地看价格因素,应考虑性价比才对。
甲方:当然,也不能说为了引起领导的重视甲方自己抬高价钱,这是绝对不行的。不过,为了顺利地完成项目,甲方需要理智地算一个动态的价格。比如我这个项目,咨询公司派5个顾问在我这里做了5个半月,如果一个顾问的月薪7000元,算上呆滞成本和交通费用、劳保等等,一个人一个月要14000元,5个顾问5个半月就需要38.5万的费用。乙方要付出这么多成本,我不可能把项目投入压得太低。
主持人:事实上我觉得像你这么理智的甲方并不多见,没有人会不喜欢“便宜”。
甲方:有的时候贵与便宜是相对的。比方说,我虽然在前期投入上多投了几十万,但是优秀的实施顾问使我的项目早上线了一个月,早一个月使库存下降50%,就能降低库存占用资金1000万。你说我是买贵了还是买便宜了呢?如果重新做这个项目,我会多给他增加10万到20万。那样他就会派更有经验的顾问来,多呆一段时间,把前期的培训做得更好。要知道,实施是有风险的。
乙方:站在甲方的角度看,如果乙方说自己不要服务费,我都不敢让他做。你想,如果他自己不要服务费,这个公司一定会做死的,你会和一个快死了的公司合作吗?
甲方:企业之间的关系与生态系统是一样的,大家需要互助。
乙方:因此企业要理性地善待乙方,善待乙方就是善待自己。去看医生的时候,你不会去招标,看谁便宜谁做吧……(笑)如果乙方出的价格太低,甲方就应该果断地拒绝。
主持人:那么从乙方的角度讲,应该如何对待甲方呢?
乙方 :一个合格的乙方是要选择甲方的,有的时候,不该你赚的钱你就别赚,也就是说,应该有选择地做客户,这和结婚一样,不是一方同意就可以的。
主持人:我觉得这和结婚不太一样,因为结婚有排他性,可是做ERP应该是客户越多越好,如果甲方已经开始考虑我,我为什么要放弃跟进?
乙方:首先,甲方对信息化的理解应该和乙方差不多。也就是说,这个客户是可以沟通的。如果由于甲方的不成熟造成项目失败,前面所有投入的时间、人力都是成本。而如果耗了很长时间没签下来,也是一种成本上的浪费。
关于信任
主持人:能谈谈你们具体的合作吗?董博士对刘总有什么不满的地方?
甲方:在具体的实施中,说服工作很重要。因为要改变人的观念本来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有些时候,我出面说服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这个时候就需要乙方出面。我觉得他们说服力不够。(笑)当然我知道这也不能怪他们,人的观念是最难改的。实施过程中,阻力确实很大。
乙方:事实上使用ERP的都是部门的骨干,过去部门之间靠人来协同,如今过去的上下级都变成了系统中的角色,他会觉得以前都到我这来签字,但是现在不来了,他会感到比较失落,“权力感”下降。
主持人:技术上实施最难的时候是哪个阶段?
&nbs
p; 甲方:系统刚上线,由于统计口径不一样,很多数据就对不上了。那个时候我会怀疑系统,怀疑乙方项目经理说的不对,怀疑服务能力有问题,怀疑指导思路有问题。我想当遇到问题的时候,所有甲方的脑海里都会闪现这些念头。
主持人:那刘总当时是怎么解决的?
乙方:人都会首先怀疑别人,这在我的意料之中。他们说出了一堆问题,我一点也不担心,关键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从来没怀疑过这个系统,因为这个系统在欧洲有多家用户在用,如果真有毛病,不会只在这里出现问题。ERP的实施有一个幸福曲线,出现问题是必然的。这是黎明前的黑暗。当时我就跟他们讲,查找问题,最后发现哪里都没问题,只是统计口径不一致或是某个地方设的参数后来变了。事实证明我们的服务能力没有问题。
甲方:(笑)从我的角度讲,有的时候我虽然知道问题可以解决,但我要与乙方保持相当的联系,我要让这些问题引起他们的注意。不过,从另一方面看,管理者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怀疑随意地表现出来,影响到下面的执行者。因为执行者千万不能怀疑系统,再好的东西,军心散了,也不会实施成功。所以,项目管理者在项目推进中也要有策略才行。
关于如何成功
主持人:如果再做一次,你们觉得哪些方面还能做得更好呢?
甲方:我觉得事前培训第一重要,我们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笑)属于初次结婚,没经验。应该在实施以前先给使用者做2~3个星期的培训,告诉大家怎么操作这个项目,告诉他们自己在项目中扮演什么角色。先把这些人的观念统一起来,这样实施阻力就能小很多。
主持人:这个培训应该由哪方来做呢?
甲方:这个培训两方谁做都行。目的并不是让他多熟悉这个软件,而是让他明白公司没有这个系统不行,不是可有可无。
主持人:刘总的看法呢?
乙方:培训确实很重要,但我觉得项目管理更重要。乙方项目经理不是被动地接受甲方的意见,而是要影响甲方按照一个正确的流程走,这是一个沟通、博弈的过程。如果再做一次,我想我们不会用这么长的时间(5个半月)。在实施中,我们确实走了一些弯路。
甲方:刘总说的没错,这个项目流程组织得还应该更科学。我们当时是先调研、制定方案然后实施,如果再做就可以在做方案的时候进行培训。
主持人:在你们刚才的`言论中,都在用婚姻比喻ERP实施,我想知道的是,你们认为“婚姻”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乙方 :成功的婚姻就是两个人都成功了,不可能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很多人都认为ERP是否成功在乙方,所以大家在选型的时候会那么慎重。实际上,ERP是否成功有80%在甲方。
甲方:刘总说的有一定道理,因为最后很多准备都需要甲方做。但是婚姻里也有主动和被动,我更愿意认为项目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大家其实都没有功利色彩。从更高的层次看,甲方乙方是应该门当户对的。如果与我合作的不是刘总,而是一个能力比较弱的人,我一定会不自觉地鄙视他,并且过多地发表意见,而乙方过分地依附。事实上,我的意见不可能完全对,这对项目的实施是很不利的。相反,甲方也要具有一定的水平。
所以我认为企业培训很重要,因为乙方相对来说已经专业化了。甲方在水平上也要与乙方基本差不多,不能被乙方牵着走。ERP失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双方的不均衡。在博弈的过程中,如果一方非要强压另一方,项目一定会失败。因为甲方对很多系统知识不了解,而乙方虽然是专家,但对企业不了解。
主持人:如果产品确实选错了呢?双方要怎么解决?
甲方:如果确实产品有问题,我觉得双方都应该承担责任。
乙方:其实一个产品不可能100%地满足你的要求,就和结婚一样,当你决定结婚的时候就一定要开始面对包容。如果对方有缺点你一定就会离婚吗?你是不是因为ERP有某个缺点就不用了呢?如果这个软件实现不了,别的软件也可能实现不了,也有可能所有的ERP都不能实现。也就是说,如果你要挑的缺点天下所有的男人都有,那你显然就是不想过了。(笑)曾经有一个客户问我,上了ERP以后还用Excel表吗?我说为什么上ERP之后就不用EXCEL表了呢?可能会用得更多了呢!这是两个互相补充的系统。我觉得系统上线以后只要能满足企业60%的管理需求就行,然后把省下来的时间解决剩下40%中的60%,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篇3:中国式家长
中国式家长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中国家长的愿望出奇的一致。围绕共同的目标,中国式家长俨然也分出了几大类型。快来看看,您属于哪种类型呢?(一)模具铸造型这是中国家长的主流之一。他们总以为自己的想法不会错误,都出于对孩子的关爱,是为了孩子好。他们对孩子的要求极严,从行为举止、生活习惯、活动范围,到读书的范围方法、兴趣爱好,甚至到高考专业选择、毕业工作安排,都予以强制性指导。 当然,这种模式之下不乏成功的例子,但是大多数孩子成为模具制造的产品、家长愿望的延伸,孩子自身的独立思考与创造能力被限制和压抑了。(二)温室培育型经济条件改善了,家长有更多的能力和精力来关照家里的独苗。给予孩子最好的学习与成长条件,弥补自己少时的缺憾,是生在艰苦年代家长的普遍做法。 衣食住行无不操心,吃东西怕缺锌少钙,出行活动,父母请假奉陪;交朋友,父母严格把关DD只能与“优秀”者(大多以学习成绩为准)交往。一切只选好的,不怕贵的,所有的事情一律大包大揽,无需孩子自己操心,一枝温室花朵由此诞生。可是,他们没有想过,出了温室,怎么办呢?难道父母可以与天地同寿,陪孩子一生一世?(三)高压逼迫型在目前形势下,高等教育没有普及,大学入学考试和毕业就业都不易,迫使家长对孩子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激励”孩子能考上名校,进而有个光明的前程。所以,“减负”啦,“素质”啦,都无法撼动他们“冷酷”的心,今天给你报名补习班,明天买一大堆参考书、习题集,后天就督促你学点独门绝技,考级证书,缺一不可,只要你有口气,就不让你闲着,不榨到灯枯油尽誓不罢休!这还是亲爹亲妈不?(四)经济刺激型考第一,奖励多少,考前十名,奖励多少,在不少家庭都成为制度,同学之间竟然也有人以此攀比,搞不好还造成家庭矛盾呢!很多家长工作忙,或者没精力辅导监督,或者学识不够,干脆用钱来弥补、刺激。让孩子从小把学习和钱挂上钩,而对钱的使用没有合理的指导,自然会误导孩子。(五)原始放牧型这类模式多出现在一些打工者家庭或者问题家庭,父母忙于打工挣钱,无暇关注孩子,或者婚姻破裂,根本就不顾及孩子。当然也有现实的家长,认为读书无用,孩子未必能考上大学,毕业未必能找到工作,不读书也同样挣大钱,甚至在社会上混,哪怕当个“老大”也一样“出人头地”!这样一来,学校和老师除了教育管理外,还要充当家长、保姆、教管员……虽然有“教育万能”的理论,可这世界上有万能的'教师吗?(六)崇尚暴力型“棍棒下出孝子”的老话到现在仍受部分家长追捧,特别是孩子调皮不听话的时候,在气头上,干脆暴打一顿,以为问题就没有了。殊不知这给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很难消除。暴力调教的孩子,要么逆反心理特别强,要么特别懦弱,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很少不崇尚用武力解决问题的。(七)《大话西游》唐僧型有些家长相对比较温和,但又失之偏颇,说服能力不强,就难免絮絮叨叨,靠软磨硬泡来感化孩子,好比是《大话西游》的唐僧念经,两个小鬼实在受不了,只好上吊自杀。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虽然没小鬼那么极端,但是男孩多少对别人的?嗦比较www.unjs.Com/news/5574BD49094A27A7.html敏感,女孩则很有可能变成爱搬弄是非的“长舌妇”。(八)百依百顺奴才型经济条件改善,孩子数目在减少,一个孩子,可能是祖父祖母的期望所在,外公外婆的期望所在,叔叔阿姨的期望所在,父亲母亲的期望所在。全家一致娇惯,这样,就造就了一大批“小皇帝”,自私自利,没有爱心,唯我独尊。家长大多也就低眉顺眼地依从他们,怕对抗起来,没法向众位大人交代。可是,小皇帝出了自家大门还是皇帝么?(九)综合理想型理想的家长,应该在儿童时期开发智力。先天智力毕竟无法更改,后天智力却有极大的潜力,更要重视优良人格的塑造。爱孩子,重视孩子,但不溺爱:满足合理要求,同时,要让孩子明白,哪些不受鼓励:多交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但也要注意度;严格要求孩子,但应给予适度的活动空间;提早教育,在决定孩子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以及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重要阶段,给他们一个良好的基础,让孩子终生受益。这将决定孩子未来的成就!理想的家长,不会只盯着眼前的目标,初中高中升学固然重要,但是,一切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中小学养成的习惯与逐渐形成的性格。可以这么说,性格与习惯决定命运! 这个理想是不是太远呢?其实不远,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借口,如果你爱你的孩子,愿意帮助他、扶持他,那一切就不再困难!
篇4:中国式离职
好象有一个电视剧叫《中国式离婚》,挺火的,偶不看肥皂剧,因此不知火在哪里,IT职场也是一个离离合合的舞台,而且也颇有中国特色,因此此文就叫:中国式离职,
年已过了,各地的人才市场开始变得热火朝天,这是一个容易蠢蠢欲动的时期,许许多多的程序员经过一年的努力工作与追求后,对现在所服务的企业与BOSS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基本上看到了自已在这里的前景与希望,情况不妙的,是时候离开了,以便寻找一个新的开始,情况良好的,就要静下心来思考与计划。
IT是一个莫明其妙的行业,其人才流动率之高令人惊讶与反思,究竟问题出在企业还是个人?似乎很难下定论。阿蒙向来是个传统的MAN,小时候听妈妈与老师的话,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呵呵,中国式英文),工作了,也颇具职业道德,总是认认真真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尽管具有如此理念,但毕业后的六年期间,还是换了三四家公司,与同行的部分朋友相比,还算不错,挺稳挺能呆的,有些朋友一年至少换一家公司,大家都觉得累,但依然乐此不疲,原因也乱七八糟的:公司管理混乱、BOSS变态、同事排斥、工作太多太忙太累、工作太少过于轻松没前途。。。。。。年轻真好,压力小,理想大,本领低,心气高,想干嘛就干嘛。
其实有时与若干热衷于换槽的朋友聊天,他们实际上很后悔,跳了几年,到头来都不知自已在干什么能干什么,这城市也小,换来换去的,周围大部分都是熟人,搞得大家都不好意思,呵呵,或许有点夸张,但在我们这一行,确确实实存在不少这样的哥们,我们提倡“理解万岁”!
两年前,有机会与朋友合作成立了FasterSoft,从此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归宿感,人生好象就是一个不断寻找归宿感的过程,生活上,努力地寻找爱人,于是拍拖,热恋,买房,结婚,生BABY,我们的归宿感就是那个温暖的家以及老婆孩子;事业上也一样,我们总在努力地寻找与追求,想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然后努力认真地将它做好,打工也好,创业也好,都是为了体现自已的价值,实现个人的成就,获得社会的认可,我们才会甘心,才会有归宿感……话说回来,尽管目前FasterSoft仍处于发展阶段,但作为小公司的小BOSS,想的是如何将它做好好大?不再有以前那种飘荡的欲望,开始害怕员工离职,过年后,最不想看到的是:员工主动找偶谈话,当然除了拜年。特别是表现优秀的员工,失去他们,公司真的损失惨重,因此偶总是真心实意地对他们好,虽然我们暂时不能在金钱与物质方面给予满足,但是我们会在精神方面力求做到更好,我们有坚定的信念,有远大的理想,有高度的责任心,我们坚信,公司将越来越好!
本文的目的主要在于奉劝同行的朋友们,在你想离开的时候,请找个安静的地方思考思考,我们真的怀才不遇吗?或者我们压根儿还不是才,
我们在埋怨环境埋怨公司的同时,也要估量一下自已,从自已的角度多想问题,跳槽本身并不是谁对谁错的事情,而是应不应该值不值得的事情。阿蒙祝愿每一位朋友好运相随!
评论
#wxxzf 发表于-03-11 20:17:51 IP: 219.130.22.*
阿蒙,您好!
我是年底看到您的blog的,之后,算是您的半个Fans了。
现在就遇到您说的这种情况了
我是一个朋友介绍进现在这家公司开始程式员生涯的(以前做了近2年的老师)。当时,我想,起码要做M三年,才对得起朋友。到如今刚好2年了。
可现在问题复杂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公司发工资就开始拖了。最恐怖是的台北总公司一个最资深的SA也走了。我都不知道公司现在是什么意思了。想走,觉得有点对不起朋友,对自己信心也不足,哎。。。。。
如今,正向阿蒙当年学习,努力看书。戒游戏戒小说,已经二个星期了。
希望我能坚持下去,也希望阿蒙的公司越开越好!
#harrymeng 发表于2007-03-12 11:00:44 IP: 219.131.223.*
谢谢WXXZF, 或者你可以与你的朋友沟通一下, 看看他的意见, 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总会有许多问题发生,最关键的是看你在公司的作用与前景,有时间问题也意味着机会,祝你好运。阿蒙
#hasephy 发表于2007-03-13 13:36:30 IP: 218.94.61.*
其实钱是跳槽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目前状态下!
#iTopBoy 发表于2007-06-18 16:32:20 IP: 218.94.1.*
其实 没有哪个员工会工作的好好的,会跳槽玩玩的!人与身据来的本性是追求稳定的生活!
但 当目前的工作,不能维持他稳定的生活(物质和精神2方面),他肯定会离职去继续奔波.
当然 有人会自己定位不够准确.当受到多次,相同的结果,他也会稳定.毕竟越战越勇的人不占多数!
来自:blog.csdn.net/harrymeng/archive/2007/03/05/1520746.aspx
篇5:“中国式”组织
唯先有平等,才能有分享,然后才有其他, 如果单纯以商业成功作为唯一标准,我们无法决断地说原始组织和初级组织就是“不好”的组织形态。但,如果从企业在变动的环境中如何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角度来看,似乎谁也无法否认现阶段和未来的商业成功越来越依赖于组织智慧。
个体中国人的“聪明”能从各个角度、多个层面得到印证;而令人遗憾的是,在中国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成功地走到了“智慧型组织”阶段的企业却是凤毛麟角。很多人会将此归咎于“体制”,但如果对照上面这个模型来看智慧型组织形成的基石――价值观的分享、能力的分享和财富的分享,再对照中国的文化基因,颇能引人深思。
“……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重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王,而西人隆民;中国贵一道同风,而西人喜党居而州处;中国多忌讳,西人众评议。其于财政也,中国重节流,而西人重开源。其接物也,中国美谦屈,而西人务发舒;中国尚节文,而西人了简易。其于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其于祸灾也,中国委天数,而西人恃人力。……”这是率先将西方的文化和政治思想介绍到中国的启蒙思想家之一严复对中西文化的比较(黄克武,《自由的所以然――严复对约翰弥尔自由思想的认识与批判》,上海书店,)。
这一段话可能是国人首度以中西对照的方式,公开地颂扬西方环绕着“自由”的价值观念,认为因为自由观念的有无,使中西双方在思想与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的面貌。
诺斯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是为了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制度包括“正规约束”和“非正规约束”以及这些约束的“实施特征”,即制度主要是由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和它们的实施方式构成。其中,正式制度是指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则,包括法律、政治规则等;非正式制度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并构成历代相传的文化中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风俗习性、意识形态等。非正式制度的形成时间比较长,对正式制度的选择会有影响。
严复在100多年前所做的中西比较涉及了中国的非正式制度的特点,正是因为这些非正式制度的影响,无论是以自由、民主为终极“目的”还是强国“手段”的思想启蒙和道路选择都没有成为中国的选择。时过境迁,但1前中国的选择依然影响着人们今天的选择和选择成本。
中国人讲求师承道法,所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真的能用?好用?管用吗?管理学习的三个层次:器具/制度/精神,一个很好的解构,有助于我们理解什么可用,什么不可用,
举凡可用者,多为“器具”。守纲常、亲亲、尊权贵的制度(伦理)环境下的中国古代统御之器真的可以应用在现代商业组织管理中吗?以首重平等、尚贤、求公益为精神核心的西方管理之器真的能在中国的企业组织中管用吗?答案不是绝对的。真正能不能用,要看组织的文化根基中是怎样的制度渊源,特别是那些“非正式制度”――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能够感知的公司政治中的潜规则。
凭借私人关系结构的原始组织不是只在中国出现,这种组织形式并不必然带来“亲亲”的弊端,绝大多数创业者都是由“志同道合”的私人关系开始的,关键是其后选择的成长之路――初期的私人关系是如何随着组织的发展而适当地调适成为怎样的同事关系,以及选择通过怎样的标准和手段来吸纳和评估以后不断加入组织的其他人的。
军事化管理也绝非中国企业家独创,令行禁止,上司让做什么就没有借口地去做,像机器一样追求高效率运作也并非就一定是落后的组织管理形式,关键的问题是“为谁打仗”和“为什么打仗”。中国很多企业昙花一现的转折发生在从“跟我拼”到“给我拼”的不经意之间,但是把破坏企业文化的“黑锅”扣到了“空降的职业经理人”头上――很是耐人寻味。
近些年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把越来越多的钱花在建立和改善组织管理流程上,但是有很多企业在推进这些工作的时候,都选择了一些本末倒置的方法。有很多高级经理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处理跨部门的协调问题,总是摁下葫芦起了瓢,于是又有一大批人被送去培训如何组织有效的会议、如何有效沟通、如何进行项目管理等等实用技能,结果是受培训的人越多,大家越掌握了“有技巧”的对立和不合作方法,照样是无法实现跨部门的知识、技能、资源共享。难道真的是这些洋器具不好用?
有人特别推崇“无为而治”式管理,我不认为“无为”是在企业中担当特定职责和使命的管理者应该存有的思想。有不少津津乐道于宣扬自己“无为”的“企业领袖”,从其言谈话语中,你时时可以感觉到――他是把自己当作帝王。
在中欧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交流时,经常能够谈及真正有效的管理结果往往来自对每一个员工以同等的尊重,帮助并促使企业中的每个员工作出符合自己意愿的选择,并能够获得与其选择相应的回报这个话题。我想,这其实就是构建智慧型组织的重要的一个价值核心:平等。
唯先有平等,才能有分享,然后才有其他。
篇6:中国式评论
学习之余,看看新闻时事,翻翻QQ看点,除了文章,最大的看点便是评论。
中国网民的评论,大都是以下三种类型:
1、发些无聊的“沙发”之类的内容;
2、吐槽国家发展中的缺点;
3、为国骄傲的话语。
第一种便是最无聊的,在此也不多提了。第二种,多是吐槽国家不足,但是这多是出于一种爱国情――认为国家发展至今仍然不够完美,仍旧不够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
关于第三种评论,有件事令我记忆犹新:
曾在QQ上看到过一篇关于周恩来总理病重前坚持主持国家的会议,为毛主席的健康担忧的文章。文章还讲述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关于周总理的故事,就例如周总理关心的矽肺工人的事情。
看到最后,便就是网友的评论,“中国式评论”满屏都是,多是写向周总理、毛主席敬礼,也有不少网友写道:“为我们有这样的.总理而自豪!”却没有一条是别的内容。
这种对国家的喜爱之情便在这些满屏的评论中体现出来了。事实上,这样的评论不少见,就好比先前“万豪酒店把湾澳台西藏列为国家”的事情刷爆了微博。许多网民在万豪酒店的微博上痛批他们想要分裂中国,有条网友的评论让我印象深刻:这位网友出去旅游时本想住万豪酒店,就连房间都已经订好了,因为看到新闻,不惜退了房间住别的地方,也决不住万豪。
“中国式评论”,其实多是出于爱国,是赞扬国家的优点也好,是评论国家的缺点也罢,这都无妨,这在古代和近代的历史上都不多见,只有到了现代,人民完成了大团结后才有现在如此之大的凝聚力,足以把56个民族团结在一起。
篇7:浅谈中国式作文
浅谈中国式作文
近日,“中国式”似是成为了不良现象的代名词,中国式相亲,中国式接送孩子,中国式教育……形形色色的“中国式”表面上凝聚了中国民众对不良习惯和行为的抱怨,调侃和讽刺,但深入一层,却能发现经济腾飞的影子,正所谓:“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被批判的“中国式”正是中国发展的可能性。
然而,可能依旧只是可能,要使这些绊脚石成为登天的台阶,使“中国式“在互联网上变成褒义词,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在此过程中,首要的就是减少“中国式”行为发生的条件。生活中,许多人通过“中国式”将矛头直接指我国国民素质,但他们没有发现,某些“高国民素质国家的优质公民”到了中国竟也将素质弃之如敝屣,与我国民众一起闯红灯,面对中国不合理的基础设施,他们真正记起了入乡随俗的祖训。《论衡》有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失政者在草野”,“中国式”现象正通过自己的方式展现我国管理上的缺陷,呼吁我国补齐制度上的短板。
虽然直接原因与国民素质无关,但国民作为“中国式”的行为主体,面对此种情况,一定要做到自我反省。《自由在高处》中的一句话是对现在的`状况再合适不过的概括:“每个人都在愤世嫉俗,每个人又都在同流合污”。在网络普及的今天,国民无疑对网络上的负面信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键盘侠口诛笔伐的同时,是否真正做到了文明?这实在令人担忧,因此,解决“中国式”的问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参与,正视缺陷的同时,也要保持对不同论述的高度警惕,人云亦云,以被煽动的情绪代替理性的思考,绝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个人都需要谨记: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什么样,中国就什么样。
如此说来,所谓“中国式”也只是部分人的不良习惯,不良思想、不良风气,并不能代表中国的全貌,如此“中国式”也不能代表整个社会。
利比亚战争爆发,在欧美轰炸利比亚时,中国派出的军舰和飞机在几天内将三万侨民撤回;三月底,也门内战爆发,沙特轰炸也门,中国第一个完成撤侨;同年4月,尼泊尔8.1级地震,发生不足48小时,已有上千名中国乘客搭机回国脱离险境,中国式撤侨让外国人羡慕不已。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她成功提取出的青蒿素,是人类对抗病疾的最后防线之一,被誉为“拯救2亿人口”的发现,值得注意的是,青蒿素的研究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医学,正是古人的智慧和屠呦呦的中国式创新为人类带来了健康的福祉。
这些中国式不是个体行为引发的舆论热点,不是令国人无奈的人文素养,而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形象,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体现。
中国的历史像是茶,受得了岁月蹉跎战乱纷争的高温煎熬,叶片从卷至舒,艰辛多少,现如今成为如茶般留香于世界的唇齿之间的大国,正是有了发展,中国开眼看世界,才发现了井底之蛙的局限与荒谬,而中国式速度、中国式制造,一个个足以让华夏子孙自豪的“中国式”正带领着中华民族迈向新的时代大门。
篇8:中国式亲情
中国式亲情
自打出生,
父母就交给你一项使命,
光宗耀祖,
做人上之人.
于是,
你开始习惯做一件事,
门门考满分,
让父母高兴.
可怎奈资质不行,
天赋平平,
虽时时尽力,
但父母的`老脸仍是常常由晴转阴.
几何时,
父母习惯了攀比,
拿你比优等生,
拿你比
天才,
拿你比邻家小明.
可往往一脸失落,
因为你怎是个比上不足,
比下有余??
你无奈,
你委屈,
你抗争,
螃蟹的孩子怎能竖行?
于是,
一家三口便在较量中,
演绎着
篇9:中国式闯红灯作文
中国式闯红灯作文
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又是宁静的夜晚,我踏着自行车在平坦的大道上骑行着,凉凉的晚风卷过手臂,留下了一丝清凉,我有些陶醉,不禁哼起了小曲。远处醒目的红色促使我放慢了车速,我停了下来,又悠闲地喝起了水。
哼的声音更大了,连我都感觉自己好像躺在沙发上听歌一样。风一吹,我摇头晃脑地越发起劲。突然,一阵急促的电铃声传来,原来是车后的人要转弯,她很没礼貌地叫着:“让让,我要右拐!”我立刻惊醒了,看了看身后,一个女人骑着一辆红黑色电动车正对我指指点点,一脸不屑的神情,我意识到可能是自行车挡着了别人右转的路,于是便将车向左搬了搬。见我让开了路,她不耐烦地上了车,回过头又鄙夷地看了我几眼,然后迅速发动车跑了。我转念一想,毕竟是自己挡了路,给对方造成麻烦,怪不得别人的鄙夷,虽然别人有点过激,但是自己先做错了,也就没放在心上。我又哼起了歌,那红灯还有30秒,我静静等待绿灯到来。
又一个突然,还是一阵刺耳的声音把我惊醒,不同的是这一次是汽车的汽笛声。我抬起了头,远处一辆正常行驶的出租车正对一辆横穿马路的电动车发出警示,那电动车看起来很熟悉,是红黑色的,好像是……还有那个车上的人,不正是刚才要拐弯的'女人吗!我立刻反应了过来,原来那个女人为了闯红灯,假意骗我要右拐,实际上却是为了绕到我正前的人行道上,伺机穿越马路,我一下子明白,不禁反过来鄙夷起那个女人。但令我不解的是,明明自己违反了交通规则,为什么还理直气壮地要求别人为自己闯红灯让路呢。闯红灯还那么有底气,好像应该闯一样,我感到一丝悲哀与茫然。悲哀的是这好像也是我们中国特有的陋习,与随地吐痰,大声喧哗成了“中国式”的标志,茫然的是以后面对如此的行为我该怎么办。
绿灯亮了,我踏起了自行车。也一直在思考和回想电视中的报道,每年都有那么多人死于车祸,但包括媒体和社会都对汽车司机加以批评,对酒驾大力查处。不错,司机是有责任,但很多时候都是由行人和骑车人乱闯红灯引起的,就像刚才的情景,如果那个女人被撞了,那到底是谁的责任?我想那个女人应该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虽然我不是交警也不是交通纠察员,但遇到这种情况就不该让出路,对别人负责。
还是一个红灯,后面再次传来了汽笛声,一辆汽车正要转弯,但它不应该上自行车道,为了走捷径,也不能违反交通规则啊。汽车示意我让开,声音越来越大,不停地振动。可我决定一直等在这儿,不能放任这种事情再次在我眼前出现。
唉,什么时候中国式闯红灯能变成中国式守则啊!
篇10:中国式轻生议论文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历史的悠久给了我们其它国家所不拥有的东西:我们独一无二的中华文化,文化中,一定是有精华,也有糟粕的。而我们漫长的历史,正好给予了我们去除糟粕的时间,这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现,但又不断否定的过程。最后初步形成一些东西,经过无数代传承,就会被植入骨髓中去。
我认为,这个问题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家长,一方面是学生,另一方面是社会。这三方面没有谁轻谁重之分,它们是互相促进,才导致了这些同学的“轻生”。
对这些新闻稍有留心的人便能发现,这些学生大多为十三四岁的青少年。因此,我觉得,青春期所特有的叛逆与急躁是促使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我们在慢慢长大,接触到的世界也在慢慢变化,不断地扩大,再扩大。对社会有了接触的中学生,对社会中的许多新事物新思想缺少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我们的骨髓中有着国学文化的根本,而我们接触到的许多东西都与之相反。比起那些如同流星一样一闪而过的没有经过时间沉淀的“潮流思想”,我们的国学反而更有好的引导性。仁,义,礼,智,信不应作为教条而应作为人的基本原则。虽然“国学”中也有许多误区,但它至少经过无数代人的提炼。
第二个原因,应该是现在的中学生缺少自己的判断,极易受到奇怪思想的引导,这与我们千奇百怪的社会不无关系。
再说说我们的家长,如果你仔细观察轻生少年的家长,不难发现他们身上有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的科举制度的“遗产”。他们都认为:读好书,前途必定一片光明,必能成为“人上人”。而没读好书,就只能一辈子受苦。“士农工商”摇身一变“士商工农”,继续影响中国人。于是,才有那么多家长盼着孩子考清华,考北大。仿佛一进去,就已经保定了成功,这样的压力放在古代的中国,可能没什么。但现在的少年们,一个个思想十分“前卫”,什么自由啊 ,民主啊,还有李嘉诚那些没有读好书也成功的例子啦。这样的压迫就如同火花落入油中,马上就燃起熊熊烈火。
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为人父母对孩子多一点理解 ,为人子女多一些与父母的沟通,我们完全可以避免这种“中国式轻生”。